上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期末必刷常考题之作文_第1页
上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期末必刷常考题之作文_第2页
上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期末必刷常考题之作文_第3页
上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期末必刷常考题之作文_第4页
上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期末必刷常考题之作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期末必刷常考题之作文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期末必刷常考题之作文

一.作文(共15小题)

1.(2021秋惠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语文必修上册“家乡文化生活"这个活动单元并布置了课后学习活动任务,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有的同学认为这个单元的活动与高考关系不大,没有必要学习;有的同学认为开展活动难度大,耗时耗力,效率不高,不愿意学习;有的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开展活动加强家乡文化归属感,很有意思。

假如你是这个班上的同学,请你就“语文活动与语文学习”这一主题,联系高中的学习经历,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2021秋红桥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

(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梁惠王上》)

③耕与读又不可偏废,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义遂亡。

(清张履祥《训子语》)

④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阻碍,经验等于顽固和落伍。顽固和落伍并非只是口头上的讥笑,而是生存机会上的威胁。

(费孝通《乡土中国》)

⑤所有大规模农场的经营都是为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中追逐利润,农场主对本国是否存在大规模饥饿并不关心。例如农业资源丰富的巴西存在着大规模饥饿现象。

(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

班级计划举行学习乡村振兴战略专题讨论会,请结合以上五则相关材料中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2021秋宁波期末)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丰子恺先生素不喜重游旧居之地,他在《缘缘堂随笔》中写道:“旧地重游,以前所惯识的各种景物争把过去的事情告诉我,使我耳目不暇应接,心情不胜感慨。"而有人却独爱重游:苏轼二度游赤壁,都达夫不远千里回北平,史铁生则常常要到地坛中去……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可记叙你的经历;也可结合材料,抒写你对此的感悟与思考。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4.(2021秋宁乡市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同学们:高中一年级是我们求学的重要起点,是最重要的学习时段之一。一眨眼,一学期即将结束。那么这个学期你是否也体验到了成长的酸甜苦辣呢?请你深入思考,写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题目为:《嘿,这个学期》。

要求:写人记事,综合述评;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800字以上;书写正确工整美观。

5.(2021秋东西湖区期末)阅读如图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幅漫画带给你何种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6.(2021秋天津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劳动有体力的,也有脑力的。我们自己是劳动者,也是别人劳动的见证者。劳动存在于现在,也存在于过去和未来。劳动的人有不同,劳动的对象有不同,劳动的方式有不同,劳动的环境有不同,劳动的滋味也有不同。

以上材料给你怎样的体验或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7.(2021秋琼海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段时间,网络上流行一个词“躺平”,用来形容当下年轻人对工作生活的状态。大体是面对现实中无法改变、无法掌控、无法解决的事,摆出无所谓的态度,不奋斗不努力、挣多少就花多少,即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面对“躺平"的年轻人,忧国忧民一族很是担忧,担心“躺平”演下去,会上升到民族危机。2021年5月25日,《南方日报》就“躺平"现象发文表示:躺平就是毒鸡汤,不仅不正义,而且可耻!表达了对“躺平”的批判也因此引发了全网对于“躺平"的讨论。

对于“躺平”,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

要求:①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

8.(2021秋天津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的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果戈里说:“如果能对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们在生活中寻找幸福,通过劳动,通过书籍,通过贡献,还有可能通过……对于“生活中的幸福”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演讲稿,在班会上与同学分享。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特征明显(不得写诗歌);③800字左右;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9.(2021秋咸安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开学第一课》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通过一个又一个真挚动人的故事,抒写了一幅可歌可泣的百年画卷: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李大钊、毛泽东、陈望道,到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烈士方志敏、蓝蒂裕;从立志用知识建设祖国的核动力专家彭士禄,到三代传承为国守边的拉齐尼一家;从践行初心的闽宁第一批移民谢兴昌,到用教育改变大山女孩命运的“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校长,以及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航天员、飞行员、奥运健儿等新时代奋进者群像,无不用榜样的力量激励着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发愤图强。

近来,娱乐圈负面新闻不断:多名艺人因逾越法律底线、违背职业道德等引发热议,社交账号被封、作品下架;与此同时,“饭圈"乱象加剧,搞得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给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

对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0.(2021秋宁波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避免

顾城

你不愿意种花

你说:

“我不愿看见它

一点点凋落”

是的

为了避免结束

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对于诗中“你"的人生态度,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1.(2021秋西城区校级期末)年级很多同学在初读《乡土中国》这一学术著作时,抱怨“没意思”者有之,苦恼“怎么读"者有之,困惑“读这个有什么用”者亦有之……请你针对以上提及的某一个阅读问题,写一段话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要求:结合书中内容,自圆其说。180字左右。

12.(2021秋西城区校级期末)座右铭是人们用来激励或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如果让你从下列《论语》选文中选择一句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句?请写一段话说明理由。要求:正确理解所选句子的意思,理由充分,自圆其说。180字左右。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3.(2021秋蒲城县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你或许遭遇过不开心的事情,或许听见有人感叹世态炎凉、人心冷漠。但总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温暖,带来最单纯的爱和感动,让我们不经意间就泪流满面。这个世界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但其实也没那么糟。

给你一双慧眼,你能从这个世界中看到什么?请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4.(2021秋潮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易中天教授在《闲话中国人》中说,人生有三“得”,即:学习时沉得住气,成功后弯得下腰,失败时抬得起头。这三“得”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必备的素质。

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对上述“三得”,你有怎样的思考?请选择其中的“一得”,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5.(2021秋河南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做过论述:“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而我国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为内涵的“两弹一星"精神既体现着敢于战胜一切艰险、勇攀科技高峰的科学精神,又体现着报国为民、无私奉献的人文精神,在新时代展现出鲜活的生命力和号召力。

以上论述和事实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期末必刷常考题之作文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作文(共15小题)

1.(2021秋惠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语文必修上册“家乡文化生活”这个活动单元并布置了课后学习活动任务,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有的同学认为这个单元的活动与高考关系不大,没有必要学习;有的同学认为开展活动难度大,耗时耗力,效率不高,不愿意学习;有的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开展活动加强家乡文化归属感,很有意思。

假如你是这个班上的同学,请你就“语文活动与语文学习"这一主题,联系高中的学习经历,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点】任务驱动作文.

【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针对“语文活动”给出了三种观点,可以归纳为两种对待语文活动的态度:一种是认为“语文活动"没有用”,这个所谓的“用"指的是对高考成绩的作用,耗时耗力,浪费时间;第二种认为语文活动可以增强某方面的情感,“有意思”。考生很容易在理智上发现第一种观点是错的,但是为什么错,错在哪里,可能并不清楚;第二种观点无疑是对的,但是,这种观点对“语文活动"的认识仍然不够,“语文活动”的价值远远要大过“有意思"。

任务里面要求就“语文活动与语文学习”这一主题发表看法,那么我们要明白这是一个关系型主题,“语文活动"属于小话题,“语文学习”属于大话题;或者说,“语文活动"只是“语文学习”的一种手段。我们要分清二者关系,然后重点论述“语文活动"对语文学习”的意义。这里不需要考生做一篇“学术论文”,因而任务要求里面有“联系高中的学习经历”这一要求,考生只要联系自身的认识,谈“语文活动"对于“语文学习”的意义就可以。当然,写作中还应当针对材料中的错误认识适当予以批驳,这样才符合要求。

发言稿的格式还是应当注意一下,还有发言情境,是面对班级老师和同学,即使是在批驳某些观点,也需要注意措辞。

立意:

1.语文活动让语文学习更灵动。

2.语文活动是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钥匙。

3.提升语文素养,活动功不可没。

【解答】立意:

1.语文活动让语文学习更灵动。

2.语文活动是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钥匙。

3.提升语文素养,活动功不可没。

【点评】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

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理清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2.(2021秋红桥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

(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梁惠王上》)

③耕与读又不可偏废,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义遂亡。

(清张履祥《训子语》)

④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阻碍,经验等于顽固和落伍。顽固和落伍并非只是口头上的讥笑,而是生存机会上的威胁。

(费孝通《乡土中国》)

⑤所有大规模农场的经营都是为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中追逐利润,农场主对本国是否存在大规模饥饿并不关心。例如农业资源丰富的巴西存在着大规模饥饿现象。

(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

班级计划举行学习乡村振兴战略专题讨论会,请结合以上五则相关材料中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点】任务驱动作文.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作文材料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这一中心,列举了五则材料,第①则材料强调了农业的基础性作用,也从侧面反映了乡村振兴的必要性;第②则材料强调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第③则材料是“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一古训的演化,强调发挥文化的作用,以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第④则材料强调乡村振兴要有锐意改革的精神,有忧患意识;第⑤则材料强调“三农"的发展需要坚持公益性,不能因为眼前利益而置人民利益于不顾。

任务驱动为写一篇在专题讨论会上的发言稿,要求考生结合其中一则或多则材料就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展开论述。需要注意的是,写作要符合发言稿的格式要求和专题讨论会的情境要求。

参考立意:

①勿让利益竞逐,破坏发展之基。

②因时而变愈长久,固步自封无未来。

③行有耕读勿偏废,衣食礼义应并举。

④乡村振兴,文化先行。

⑤耕养结合,顺时而动;

⑥重农利民需变通。

⑦立足农本图振兴。

⑧兴农还须新耕读。

【解答】

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稳步实施,乡村发展被摆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一些乡村也发生巨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路变宽了,产业变多了,居住环境变好了,文化设施也多了,乡村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有活力。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承担起振兴乡村的重担,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曾说,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发展农业,就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中国,从根本上说,是乡土性的”,一个个兼有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才会展现一个最为真实的立体中国。由此看来,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要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乡村振兴刻不容缓。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召唤,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这样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广大青年应有大作为,大抱负,自觉主动肩负起乡村振兴的重任。领袖曾多次寄语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为响应领袖的号召,我国涌现出一批为乡村建设做贡献的积极分子——最美村干部秦玥飞放弃了在美国工作的机会,毅然回乡改善村民生活;“骑手”女司机严克美辞去上海工作,在崇山峻岭中骑出一番天地,为乡村振兴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当“青年"遇上“乡村振兴”,可以绕道走,也可以迎难而上。后者的选择让理想有了钙,灵魂有了根,技能有了平台。青年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把理想种到土地上,是最正确的报效祖国的方式。青年强则国家强,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应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潮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共振,我们应参与乡村建设,为祖国发展无私奉献。

农业乡村如今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上山下乡,2018年更有280万驻村干部奋战在脱贫一线。参与乡村建设是青年锤炼坚强意志的过程,是回报祖国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建功立业的最好舞台。我们应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放飞青春梦、实现中国梦。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战鼓已经擂响,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绝不是一句空口号。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担当,切实为振兴乡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点评】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

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理清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3.(2021秋宁波期末)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丰子恺先生素不喜重游旧居之地,他在《缘缘堂随笔》中写道:“旧地重游,以前所惯识的各种景物争把过去的事情告诉我,使我耳目不暇应接,心情不胜感慨。"而有人却独爱重游:苏轼二度游赤壁,都达夫不远千里回北平,史铁生则常常要到地坛中去……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可记叙你的经历;也可结合材料,抒写你对此的感悟与思考。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考点】材料作文.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具有思辨性。

本题给出了一段开放性材料,围绕关键词“旧地重游”,提出了两种看法。有人不喜欢旧地重游,因时过境迁,常有物是人非之感,在重游中感叹白云苍狗,岁月匆匆,以至于产生对世事浩渺、人生无常的喟叹。有人喜欢旧地重游,因回忆生辉,常能愈合现实的伤口。人们在重游中,重温在旧地曾有过的爱、恨、怨、嗔,重遇那个青春、善良、美好(痛苦、迷惘、孤独)的自己,(省察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因此,“赤壁"北平”“地坛"等旧地成为了苏轼、郁达夫、史铁生等人的精神、心灵的家园,他们在此寄寓审美,独抒性灵,实现突围。

本文既可写成叙述类的散文或小说,通过形象的笔触来抒写“旧地重游”所引发的情感体验和哲理启示;也可写成论述文,表达自己对相关问题的观点。我们可以结合相关文人的具体事例作深入思考,探究他们喜欢或不喜欢旧地重游内在的原因、挖掘背后的心理因素和审美机制等,也可以结合社会现实和自我经历作进一步的深层思考。写作时不可脱离关键词,而大量叙述(议论)其他话题,如“活在当下"等。

参考立意:

1.不困于过往,常记展望未来。

2.回顾往日,不忘三省吾身。

3.重温旧日的爱,忘记旧日的恨。

【解答】

重游旧地所见有感

在我的记忆中,奶奶家的园子里有棵葡萄树。

那树的年纪,比我都大了许多。春天的时候,葡萄架上的绿叶,一片挨一片,密密层层一阵风吹来,叶儿摇曳着,就像绿海中一层层波浪。到了夏天,葡萄慢慢的,从小小的珠子,长成大大的圆球。那熟透了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之间,那紫色的像一颗颗晶莹的紫宝石,逗人喜欢。它那光滑的外皮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透出淡雅的光芒。葡萄梗上挂着几面翠绿的叶子,恰似一顶顶小巧玲珑的遮阳伞,给葡萄挡着阳光。那细细的藤又宛如一卷一卷的小猪尾巴,看这葡萄,让我馋涎欲滴。每年夏天我都能吃上好多,怎么吃都吃不厌。

那时奶奶家离我家有些远,每次去都要用好长一段时间,每次到她家,我都能看到奶奶站在葡萄树下的身影。

奶奶的园子总是那么干净整洁,总是让人觉得很安心,那园子的中间就是那棵葡萄树,它的周围全是各种各样的鲜花。

但在几年前,奶奶搬家了,那个园子就没人打理了,葡萄我也很久没吃了。

随着奶奶年龄的增长,身体也越来越不好了,记得有一次我陪奶奶说话,奶奶说:“我的身体真的是越来越差了,也不知道还能活多久。”我笑着说:“奶奶,你可是要长命百岁的,要陪着我的。"她点了点我的鼻子说:“好啊,一直陪着我的宝贝孙女。”我心想奶奶一定会没事的,会好起来的。

可是奶奶还是没能挺过来。她临走前,给我写了一封信,她走后让爸爸交给了我,上面写着:孙女你不要太伤心,我这一辈子活太久了,没什么遗憾了,唯一放不下的就是你,我不在了,你要听你爸爸妈妈的话,我要去陪你的爷爷去了,对不起,我食言了,不能继续陪你了……看到一半的时候,我的眼泪就控制不住的流下来,但我要坚强着,生怕那信弄湿。

过了几天,我随着爸爸去了奶奶以前住的地方,爸爸去了房间收拾东西。我就想去园子看看,看到眼前的一幕,我感到很难受,院子里杂草丛生、枯叶、枯枝堆了满地院子,中心的那颗葡萄树也失去了生机……整个园子只有小时候我和奶奶一起种的那几株玫瑰花儿还活着,也不知道是不是奶奶在保护它们。

重新来到这个园子,早不是原来的样子,杂乱无章,葡萄树下也没有奶奶笑着向我招手的身影了。

我好想念我的奶奶,好想念那又大又甜的葡萄。

【点评】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

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理清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4.(2021秋宁乡市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同学们:高中一年级是我们求学的重要起点,是最重要的学习时段之一。一眨眼,一学期即将结束。那么这个学期你是否也体验到了成长的酸甜苦辣呢?请你深入思考,写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题目为:《嘿,这个学期》。

要求:写人记事,综合述评;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800字以上;书写正确工整美观。

【考点】材料作文.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根据材料要求,本次作文要写高一的学习生活或者在高一体会到的成长的酸甜苦辣。要“写人记事”,还要“夹叙夹议”,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写高一新结交的朋友,描写他(她)学习刻苦认真,或者性格幽默风趣,或者关心集体,帮助你话应高一的学习生活等。选择几件事,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并从他(她)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懂得某些道理等;可以写高一的某位老师,写其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或者跟学生打成一片的性格特点,也可以写与老师的矛盾,多角度展现高一生活。“写事”要选择最能触动你情感的事,写事情发生的过程,写自己的感受。可以集中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多件事,共同展现主题总之,无论写人还是写事,要展现学习方面的感悟,或者情感方面的酸甜苦辣。在描写的基础上运用议论、抒情升华情感,注意夹叙夹议。

题目“嘿,这个学期"中“嘿”字可以有多种解读,如主题为“甜”,这个字就是兴奋、激动的感慨;如主题为“苦”,这个字就是懊恼、后悔的叹息。“这个学期"限定了选材的时间,必须是高一上半学期发生的事。

立意:

1.高一生活丰富多彩。

2.真幸运,遇到喜欢的老师。

3.感谢同桌的你,帮我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解答】

嘿,这个学期

不知不觉中,我已成为一名高中生。当第一次踏进高中教室的那一刻,一张张陌生的脸庞三年的初中生活就这样悄悄地远去了,留给我的只有回忆,回忆那些人,那些事,那间伴随我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教室。没想到操场上那些曾经嬉戏的、奔跑的身影,那些熟悉的面孔现在已经成为幻影。如花的校园,已物是人非,不禁生出不尽的感慨。

进入我的视线,我比起初中生活,高中生活就像一幅神秘的画卷,让人猜不透,看不清,只能一步步脚踏实地走下去,认清方向,明确目的,不断反思自己曾经走过的路。

既然选择了高中,便义无返顾、风雨兼程。高中是让我进入大学的阶梯,是我们走进社会的一道门槛,但前行的道路可能荆棘丛生,我们只要有风的精神,就能穿过这些荆棘和困难。

我的高中生活才刚刚开始,我不能它将发展的如何,但发展的方向和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中。

实际中的高中生活比我想象中的高中生活不容易得多。我总是将初中的思维定势不自觉地搬到高中学习中

来,显然,没有什么效果。高中生活不同于初中生活,高中学习内容也不同于初中。高中更注重自学,预习、复习、练习,均需要同学们主动来完成,老师的作用只是导罢了,那种完全依赖于老师“包打天下”的学习念头已经如“黄鹤一去不复返"。

上了高中,似乎很多同学没有了初中时的积极主动,比如很少有人抢着回答问题。现在,每天都觉得时间紧,加上作业有很多。因此,我们更要安排好时间,有计划的完成学业,否则,忙到最后,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也没有学到。我们不能一味只会埋头苦干,而不思考,不总结,那么,只是做无用功。

高中生活就是那么短暂的三年,如果不能好好计划、不会好好珍惜,我们心中所有的理想和憧憬都会无情地破灭,我们将像空袋子一样,难以立足于将来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读书虽苦,但就像咀嚼橄榄,是先苦后甜。只要认真、踏实,相信我们一定回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同学们,让我们相约,三年的高中生活,扎扎实实打造一个美丽的大学梦想。

【点评】命题作文立意要求:

(1)正确。所谓“正确”,指文中所表现的观点和思想必须符合人们正确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标准,必须有积极的意义,自己的看法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让人读后能受到教益。这是写文章的最基本的要求。

(2)深刻。所谓“深刻”,指是文章的立意应该是揭示事物本质的,能使读后深受启发、深受教育的,或可

能从平凡的事件中看出不平凡的思想光辉的,是有深度,有层次性的,等等。

(3)鲜明。好的文章,作者爱什么、恨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孰美孰丑,谁是谁非,态度必须明朗,旗帜必须鲜明。

(4)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思想,全文要围绕这个中心来写。几个中心,实际上还是没有中心。

(5)新颖。即要从“新”的角度立意,“意高而文胜”,往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是在前面的基础上更高一些的要求。文章要力争写出新意,写出深度,不要过多重复别人已说过多次的话题,不要就事论事、浅尝辄止。还要注意立意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5.(2021秋东西湖区期末)阅读如图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幅漫画带给你何种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点】材料作文.

【分析】本题为漫画作文,审题立意要抓住图文关键:图画“笑点”和文字解说。图画“笑点"显本质。

漫画是用简单的图画,以夸张、隐喻、象征的方式针对生活或时事,表达讽刺、批评或歌颂的态度。抓住事件本质、矛盾冲突加以形象化的放大,就构成了图画的“笑点”。准确解读“笑点"是打开漫画的第一步。

图中一个男士悠闲地躺在吊床上,翘起二郎腿,曲肱而枕,带着微笑安眠,可以想见其正在做美梦。矛盾点在于系吊床的两棵树各有一处缺损,在吊床重量的拉扯之下已出现折断的苗头。漫画的笑点则为躺着的男士做梦的快乐美妙与即将折断的树干所构成的的反差。

文字解说揭主旨。

图中的文字解说往往为点睛之笔,直指寓意。结合图画“笑点”深入理解寓意是准确立意的核心。从文字解说“快乐可依靠幻想,幸福却要依靠实际"一句来看,躺着做美梦的男士是快乐的,但这种快乐建立在虚无缥缈的梦幻中;两棵即将折断的树隐喻幻想的脆弱,现实的摔打。如果男士不采取相应的实际行动去修补即将折断的树干,那么他将被摔打在地,美梦不再。

在文字解说中,还要注意辨析两组概念,即:“快乐”与“幸福”,“幻想”与“实际"。从两句话的转折关系来看,“快乐”的层次低于“幸福”,漫画中的快乐是虚幻的、自我麻醉的,是空想的产物;由此也可以推导出“幸福”应该是充实的、自我满足的,是通过实干获得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参考立意:

①幸福的意义在于用踏实的行动实现梦想。

②空想无足取,要扎根现实的土壤,积极有为。

③不骛于虚声,不驰于空想,实干实现人生价值。

审题误区:

图中文字解说暗含对比关系,“快乐"与“幸福”的结果对比,“幻想"与“实际”的方式对比,且结果与方式两两对应。立意时,两组词语都要关照,如果只是抓住其一,不及其余,不管概念关系,比如只写“实干兴邦”,或者只写“快乐与幸福的区别”,都是盲人摸象,以偏概全。

【解答】

空想不如行动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这些计划都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由于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于是放弃了这些计划,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这是一件发人深思的事!

我们人类又何常不是呢?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我们人类是何其渺小?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又有多少人是属于空想主义者?面对自己理想中想成为的人,而又不敢去行动、去追求,而是给自己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去说服自己说:“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追求这些干什么"自己就不是这个料,注定要失败,为什么现在不放弃”……在我们心底,总有声音在告诉我们,“放弃吧,别想了,回归现实吧!"但我们连尝试都没有,又何谈放弃呢?但如果尝试了,还是失败,至少我们还可以欣赏这沿途的风景,即使没有到达终点,但这也将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抹去的色彩。

对于那些连尝试都没有尝试就放弃的人,你们扪心自问,你们真的甘于平淡吗?像那只蜗牛一样,还没实现人生价值就死在了野草丛中吗?行动是美好的,通过行动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生的五味“酸、甜、苦、辣、咸”,去体味世间百态,去开阔我们的眼界。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们应像雷锋所说:“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革命事业中去"。而不能只是空想而不行动,即使我们在为目标奋斗过程中存在自身的缺陷,也不要感到悲观,而什么也不肯做,而是应该积极主动迎战,去把空想变为现实。

在现代社会中,在国家的发展中,我们正是需要这些有实际行动的“行动主义者”。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也需要这些“行动主义者”积极参与,去创造属于他们的人生价值,需要他们在空想的前提下,去行动,去践行他们的义务。

人类是行动中的高级动物,作为人,要有追求,就像汪国真所说:“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是以,我们不能只是空想,而不去行动,俗话说:“空想不如行动”,我们要用行动去追求我们人生中美好的事物。

【点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写记叙文,要注意细节描写,以情动人。

6.(2021秋天津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劳动有体力的,也有脑力的。我们自己是劳动者,也是别人劳动的见证者。劳动存在于现在,也存在于过去和未来。劳动的人有不同,劳动的对象有不同,劳动的方式有不同,劳动的环境有不同,劳动的滋味也有不同。

以上材料给你怎样的体验或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考点】材料作文.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引语式作文题。

先分析材料,所给的材料一共四句话,第一句话是说“劳动"的内涵和分类;第二句话说的是劳动者,是我们自己,同时,我们也见证别人的劳动;第三句话是劳动存在于任何时候;第四句话是说劳动不同的表现: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方式、劳动环境……劳动滋味。由此可知,本次写作关键词就是“劳动”,只要围绕这个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写自己“体验或感悟”,都不算跑题。

我们可以写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劳动感受创造之美;可以写自己的劳动,也可以着眼于别人的劳动,从而感悟出生活的哲理;或者写劳动对于人类历史的重要性;写劳动的各种滋味等。

如果写记叙文,首先要写自己经历的某次“劳动";其次,写记叙文还必须突出曲折的过程,正是因为这一“过程”,才有对劳动的深刻洞察。换句话说,本题目写记叙文时,重心写与“劳动"关系密切的故事情节,写出自己的感受。如果写议论文。首先要鲜明突出议论的观点,如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其次,写议论文还要注意论证的着力点要准确到位,不能忽东忽西。此题在论证角度上有许多突破口,可以论证“劳动”的方式不同,无论哪种劳动都能创造价值;或者写“劳动"的环境不同、对象不同,突出劳动的文化内涵、劳动的人文魅力等等;还可以论证劳动的“好处”,如与时俱进的心态.、争上游的抱负、朝气蓬勃的气度等等。

参考立意:

1.驾劳动之车,辟发展之路。

2.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四有青年。

3.在劳动中成长。

【解答】

以劳动为笔,写不朽华章

劳动是什么?它是大国工匠沉浸于时光中的精雕细琢,它是农民在风霜烈日下躬耕于田间的辛勤劳作,它是科技工作者追逐星辰行大海的孜孜以求,它是解放军为保家国安宁夜以继日的训练和巡逻,它是我们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倾囊相授,它也是我们学生日复一日的苦读不辍……

劳动方式不同,一样值得尊重。

劳动有脑力与体力两种。过去有人轻视体力劳动,认为从事体力劳动不如脑力劳动高贵。信息社会的发展,脑力劳动不可或缺,但是所有的奇思妙想必须要与体力劳动相结合,否则再杰出的灵感终归是纸上谈兵。作为学生,我们当然是脑力劳动为主,但我们要多给自己寻找与创造体力劳动的机会。科学研究证明:适当的体力劳动是脑力劳动最好的休息。劳动无贵贱,我们应当在思想上崇敬劳动,情感上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人民。劳动方式不同,都值得我们尊重。

劳动精神,生生不息,于时代变迁中丰富延展。

劳动存在于过去,也存在于现在和将来。新中国成立后,“铁人"王进喜奋不顾身跳入泥浆池,以双臂搅拌灰浆压住井喷,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发展日夜操劳;心怀“一团火”的张秉贵以精湛的劳动技艺和满腔的劳动热情,温暖了无数人;改革开放以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秉着“禾下乘凉梦”,穿梭于试验田中,充实了天下粮仓。如今,不管是四十八项技术创新成果、创造经济利益一点九亿多元的吴吉林,还是嫦娥三号的“冷暖衣"重量不足美国制造五十分之一的苗建印,他们都在用劳动精神引领着世界。

劳动创造着财富,推动着国家发展。

劳动创造了辉煌历史:巍然矗立的万里长城,无与伦比的千年古都,蜚声中外的“四大发明”,畅通繁荣的“丝绸之路"……哪一个不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见证,哪一个不是古代劳动人民汗水的结晶!劳动推动着时代进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发出隆隆的响声,循声望去,你所看到的一幅幅壮丽的时代画卷,无不是当代人民用辛勤劳动的双手推动时代前进的伟岸身影。“天眼FAST”放眼太空,“祝融号"探秘火星,“北斗导航”覆盖全球,“蛟龙潜艇"遨游深海,5G发展突飞猛进……哪一件大国重器不是自强自立的劳动硕果,哪一项大国工程不是劳力劳心的辉煌见证!

时至今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渐已深入人心,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无数个南仁东、袁隆平和屠呦呦式的劳动者汇聚而成的时代先锋队伍,正焕发出惊天动地的磅礴力量,推动着这个伟大的时代,披荆斩棘,高歌猛进!

雷锋曾言:“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力争上游的人,属于那些忘我劳动的人,属于永远谦虚的人。”我们风华正茂,当以热爱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用自己的双手,以劳动为笔,不懈奋斗,书写更美好的人生华章!

【点评】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

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理清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7.(2021秋琼海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段时间,网络上流行一个词“躺平”,用来形容当下年轻人对工作生活的状态。大体是面对现实中无法改变、无法掌控、无法解决的事,摆出无所谓的态度,不奋斗不努力、挣多少就花多少,即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面对“躺平"的年轻人,忧国忧民一族很是担忧,担心“躺平”演下去,会上升到民族危机。2021年5月25日,《南方日报》就“躺平"现象发文表示:躺平就是毒鸡汤,不仅不正义,而且可耻!表达了对“躺平”的批判也因此引发了全网对于“躺平"的讨论。

对于“躺平”,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

要求:①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

【考点】材料作文.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从写作要求对于躺平,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来看,这是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作文题。对于“躺平”,写作者既可以持肯定的态度,也可以持否定的态度。

细读材料,就会发现材料的内容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材料前面在对“躺平“这一词语的内涵进行解说之后,后面不仅指出了忧国忧民一族对年轻人“躺平"的担忧,又引用了《南方日报》就“躺平”现象的批判发文。因此,虽然要求中说“对于躺平’,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考生也不宜对“躺平”一味大唱赞歌。毕竟“躺平"不够积极,有佛系的一面。最佳的立意,还是提倡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当然,考生发掘“躺平”中的佛系因素,也不是完全不可以,但也要注意分寸,将其控制在平和的心态对于浮躁社会里的积极意义这一框架内。据此可知,立意时彻底否定“躺平"或许会忽视弱势者处于困境的诉求,完全支持*躺平”势必产生消极颓废的情绪。既不失关怀的温情,又能保持理性的冷静,立意才能深刻。

论证时最好能由事及人,将认知的触角由具体的现象延伸到人生追求。社会风气、国家发展、文明走向的广阔空间,从不同的层面以不同的视角去思考生活,写出深度和高度。

参考立意:

1.拒绝躺平,让人生更精彩。

2.理解你的“躺平”,更期待你的奔涌。

3.悄悄努力,默默积蓄,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奋斗姿势。

4.“躺平“非缴械,重在适己行。

5.国不可无一日奔跑者,人不可无一日精气神。

【解答】

苟且躺平不如奔向远方

近来,“躺平“一词在网络上掀起热潮,更有不少青年发出“已躺平“的呼声,这于当代青年而言,真的是所谓的“生存智慧“吗?

在我看来,“躺平“不过苟且一时,我们更应该奔向诗和远方。

“躺平“一词引发我的深思,当代青年主动“躺平“究竟是利亦或是弊?在这个时代的背景里,很显然,弊大于利。“躺平“一词背后折射出的是不少互联网所带来的弊端。在互联网全面化,而时代却在内卷化的今日,多少青年苟且于眼前,成为一名“节奏划水大师“。原本于古人而言所不可预知的事情,却在互联网时代可以预先测试,生活渐渐地失去了惊喜感与仪式感,变得千篇一律,导致不少青年形成“躺“知天下事的思想。

“我迈开步子,奔赴下一场山海。“这是我曾见过所能触碰到我内心深处的句子。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一味躺平又怎能奔赴山海、收获幸福呢?“躺平“一词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同样爆红的“佛系“一词,二者显然师出同门。我并不否认适当的躺平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但无疑奔跑更有一番风味。倘若威廉=毛姆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亦选择“躺平“__________________,拘泥于稳定的工作与美满的家庭,又怎会留下震惊后世的画作?假使张瑞敏安于现状“躺平“__________________,又怎会把海尔推上世界电器舞台,成为家电行业一大巨头?假如杨丽萍“躺平“__________________,又怎会创作出享誉世界的瑰宝一《孔雀舞》呢?所谓“胸有凌云志,敢为天下先”,作为当代青年更应胸怀大志,奔赴山海。

生活不可无标准。而“躺平“的低标准更不应该出现在当代中国青年身上。若是苗家刺绣传承人麻兴姐不以高标准约束自己,如何传承苗家刺绣精髓所在?若陈陆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如何为救洪之时将生死置之度外?若陈薇不以高标准对待科学,如何研发新冠疫苗?

人不可“躺平”,国家更不可。国际格局无时无刻不在改变,而这种改变是任何一个人都不可估算的。如今世界趋向于多极化格局,美国对中国设下的考验时刻警醒着中国万不可躺平“!在这时代洪流之中,更应开拓进取,奔向远方。

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躺平“只能逃避一时的身心受损,却永远都无法抵达诗和远方。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必须意识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年初至今中国失去了十四位院士,这无疑向当代青年宣布时代的重担已然交付到我们手中。时代的重担已沉甸甸的压在我们肩头,那我们,又怎能躺平?

迈开步子,奔赴山海,一览山河美景,岂不比“躺平“美哉?

【点评】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

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理清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8.(2021秋天津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的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果戈里说:“如果能对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们在生活中寻找幸福,通过劳动,通过书籍,通过贡献,还有可能通过……对于“生活中的幸福"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演讲稿,在班会上与同学分享。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特征明显(不得写诗歌);③800字左右;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考点】任务驱动作文.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引导我们思考如何才能找到“生活中的幸福”,对于这个话题,我们要注意其限定语——生活,写作时要扣住“生活中的"幸福来写。材料给出了几种方法,如通过劳动,通过书籍,通过贡献,这些都是举例,考生可以写这些,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写其他的方式。

写作时应当讲清楚通过你选择的这个方法如何能寻找、体会到生活中的幸福。如选择“通过书籍”,就应当阐述阅读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可以写通过读哪些书籍,让你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人性之美等,或者体会到了某种哲理,懂得了某个道理。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三种方法当做三个分论点,从不同角度论述如何能寻找到生活中的幸福。

演讲时,可以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比如写劳动的艰辛,自己多次想要放弃,最后坚持下来,看到了劳动成果,体会到了劳动的幸福。可以由当下人们普遍感觉生活压力增大,不够幸福,提出生活处处有幸福的观点;然后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生活中的幸福;最后分析指出,要寻找到生活的幸福,需要自己有一颗能够感知幸福的敏锐的心。最后注意演讲稿的格式和演讲的语言。

立意:

1.感受平凡生活中的幸福。

2.我奉献,我幸福。

3.理想成就幸福。

【解答】

有种幸福在心间

幸福就像一堆散落在地板的玻璃珠,大家捡到的机会都是公平的,当然,只要你愿意弯下腰。

﹣﹣题记

“幸福"是大家都众所皆知的一个词汇,可幸福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呢?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快而舒适的诗,好像新生活的钟声在我的生活鸣响了。”对于高尔基来说,读书便是幸福的。那么,幸福,对于我来说,亦然。

曾几何时,总有一个小小的身影,蜗在被窝里,打着一盏小小的台灯,暧昧的灯光擦过脸颊,印出书中一个又一个奇妙的世界。我在这样一个安逸的环境里,心却仿佛成了书中的主人公,随着书中的情节心情也跌宕起伏。就算是上课,我也再书,特别是碰上我不怎么喜欢的数学课,我便一头扎进桌斗,因为那里有一本我放不下手的书。当然,伴随着的烦恼是学习成绩的明显下降,我从原来的班级前十,掉到了二十,又到了二十开外……但我仍乐此不疲的自顾自的沉浸在浩瀚的书中世界里。为此少不了父母的烦恼,看着我近视度数越来越深,学习成绩越来越落后,他们只得把我的书没收,并答应只有考试考好了才还给我。

还记得当时我整个晚上都睡不好了,满脑子想的就是看书,可父母这次竟把所有的书都收走了,连一片带字的纸片都没留下。我无奈之下只好开始决定好好用功读书,让父母把书还给我。

于是突然发现,有那么一个在被窝里偷偷看书的小身影不见了,还有那么一个上课不好好听讲在桌斗下看书的小身影也不见了。多出来的是一个在晚上用功学习,上课认真听讲的小女孩。

以前读书的那段快乐的回忆并没有因为我的改变而消失,反而更加的令人回味了。

于是我为了早日拿到心爱的书而更加努力的学习,那时的我只是单纯的想着完成任务,拿到自己想要的“报酬"(也许你会觉得有点功利化但我那时就真的是那么想的)一书。

努力之后获得的成功的喜悦是突然而又巨大的,我突然意识到这种喜悦甚至超过了读书本身的乐趣。我发现这种通过努力赢得的成果的这份喜悦,胸中的这股莫大的幸福感,是任何事都无法替代的。

也许幸福真的很简单,早在读书的时候,我就深有体会。现在,更是体会出了努力后更加巨大幸福感。

其实我要感谢父母,能让我明白靠自己努力得来的幸福,才是最珍贵的。只要你去观察,就会发现:有种幸福在心间,就像一个人想捡起地上散落的名为幸福的珍珠,就必须的弯腰,不然你什么都得不到。

【点评】写好话题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握文体。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允许考生自由发挥。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

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观察能力强,生活积累丰富,不妨将生活中精彩的片断撷取出来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有的同学想象丰富,长编写故事,不妨写写童话、寓言或科幻小说;有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不妨写成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有的同学感情细腻丰富,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会非常出色。

二、缩小范围。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等的限制;给了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如果不注意把握话题,缩小写作的口子,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因此,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你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写深写透,做到“以小见大"。

三、拟好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话题作文允许自己拟题目,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拟题水平,力争使自己拟的题目准确、凝炼、含蓄、新奇,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四、善于联想。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要求考生放开手脚,尽情地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善于多方位地展开联想,这样,才能生发出丰富多彩的思路来。比如话题“风”,你可以联想到自然界的风:微风、大风、狂风、飓风、龙卷风等等;你还可以联想到社会风气:拍马风、送礼风等等;你可以联想到一种像风一样的流行时尚:金庸热、韩寒热等等;你甚至可以联想到假如你是风,假如你遇到风等等。

五、写出新意。话题作文既然是应试作文,总得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感觉,得一个好的分数。因此,写出特色、写出新意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写作时,要善于“独辟蹊径”,也就是要求我们在立意上要有特的感悟,不人云亦云;选材上要有独到的眼光,不陈题旧话;构思上要独具匠心,不四平八稳,要有独到的魅力,不平铺直叙泛泛而谈。

9.(2021秋咸安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开学第一课》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通过一个又一个真挚动人的故事,抒写了一幅可歌可泣的百年画卷: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李大钊、毛泽东、陈望道,到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烈士方志敏、蓝蒂裕;从立志用知识建设祖国的核动力专家彭士禄,到三代传承为国守边的拉齐尼一家;从践行初心的闽宁第一批移民谢兴昌,到用教育改变大山女孩命运的“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校长,以及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航天员、飞行员、奥运健儿等新时代奋进者群像,无不用榜样的力量激励着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发愤图强。

近来,娱乐圈负面新闻不断:多名艺人因逾越法律底线、违背职业道德等引发热议,社交账号被封、作品下架;与此同时,“饭圈"乱象加剧,搞得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给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

对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点】材料作文.

【分析】本题应围绕《开学第一课》的主题“理想照亮未来”来审题立意。考生可思考树立怎样的“理想"?“理想“与”未来“之间有什么关系?理想“对“未来"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照亮“是什么意思?如何让理想之光照亮未来之路?等等。

材料第一段提到的各行各业为了理想而拼搏的人物,就是青少年们的榜样。他们或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幸福,或为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最终书写了属于自己,也属于这个时代的荣光。他们激励着广大青年心怀祖国、坚定理想、发愤图强、甘于奉献。

第二段材料列举了近来,娱乐圈的负面新闻。粉丝心中所谓的“明星"中,不乏逾越法律底线、违背职业道德者,这样的“明星”及其粉丝给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了及其不良的影响。

通过两段材料的对比可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当代青年要树立怎样的理想?怎样才能实现理想?答案就是心怀祖国,发愤图强、甘于奉献。用正确的理想实现个人的价值、完成青年的使命。

参考立意:

1.用理想照亮未来,用奋斗成就自己。

2.传承先辈理想,共筑中华辉煌。

3.高远的理想,让人生有方向。

【解答】

树立理想,照亮未来

花开花谢,叶落满窗;红船百年,风华依旧。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已经站了起来,屹立于东方世界之巅。这些伟大成果,都离不开共产主义接班人手中的接力棒代代相传。前辈以理想为指引,以行动为抓手,以建设美好中国为未来奋斗目标。今天,他们如愿以偿,取得了成功。

人缺钙就会骨头软。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人的意志就不会坚定;精神上缺钙,人就会得“软骨病”,脚都迈不开,怎样走路?如何给自己°补钙”?李大钊用行动回答:奋斗。

树立崇高埋想,为未来指明方向。《开学第一课》中党的先辈李大钊,虽然自幼父母双亡,但他从小树立崇高埋想,立志读书报国。他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时,正是列强瓜分中国之时,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发起的爱国斗争,起草《警告全国父老书》,呼吁人们打倒袁世凯,保卫锦绣河山;他积极从事党的早期建设,宣传马克思主义,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之责任,奔走呼号,化作长明灯照亮中国未来。

在理想照亮未来的路上,不管多艰难,都踏踏实实坚定不移地干,这一点我们应向彭士禄学习。他是我们党早期领导人革命澎湃烈士的儿子,他一生为理想而践行党的初心,用行动捍卫使命,成为大国重器。4岁父母牺牲,变成孤儿,童年受尽人间苦难;8岁被捕入狱,目睹"亲人们”为自己受刑;10岁时,因狱友掩护被营救出狱,双腿被析磨得无法走路,硬是一路爬了十几里才回到家。是理想信念让他顽强生存成长,为国家干了两件大事:造核潜艇与建核电站。

而今,先辈们的理想已经实现,而新的理想应该在我辈心中扎根,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应以先辈为榜样,继续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

君不见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有一群追逐梦想的中国年轻人?奥运会的赛场上,奥运健儿们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实现了自己的埋想;残奥会让孩子们看到,即便身体不完美,拥有梦想就有飞翔的翅膀。而在地球之外的天和核心舱中,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也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把课堂搬上太空,也把孩子对未来的探索引向了星辰人海。他们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继承先辈遗志,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就要树立崇高埋想,为在祖国现实发展和美好未来不懈地奋斗。对于身在高中的我们而言,考上理想大学是我们的理想。然而今天我想说,让我们把目光放远一点,把胸怀格局放大一点,我们要像先辈那样,不要仅仅为了个人奋斗,更要为了祖国奋斗,脚踏实地,好好学习,练好本领,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点评】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

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理清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10.(2021秋宁波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避免

顾城

你不愿意种花

你说:

“我不愿看见它

一点点凋落”

是的

为了避免结束

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对于诗中“你"的人生态度,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考点】材料作文.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这是一则以顾城的诗歌为材料内容的作文题,诗歌大意是:“你”因为不愿意看到花凋落,而不愿意种花;这就是一种不想面对伤感的结局而干脆不开始的人生态度。

审题时可根据对诗歌大意的理解,抓住诗歌中关键信息构思立意。读后可知,“花"凋落”“开始"结束”是关键信息,联系社会现实,“花"可以理解为理想、愿望、爱情、友情等;“种花”显然是指通过付出与努力去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或追求梦想的过程;“凋落"可以理解为失败、失落、挫折等。“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是诗歌的主旨句,这句话可以引申为很多含义,比如:害怕失去,所以不敢开始,说出了现在很多没有安全感人的心声。换个角度看问题,不能因为害怕有不好的结果就选择不开始,美好的过程也是一种收获;不能因为害怕而不开始,只有开始了,在结束时,才不会后悔而且会有记忆中的美好,如果一开始就干脆不开始,也就不会拥有记忆中的美好。由此可以引申到一些人害怕失败而没有奋斗,最终碌碌而为,平平淡淡一生。

从“体验和思考"看法”等词可知,文体适合写成议论文,但其他文体也不能算错。考生可以反对这种人生态度,为了避免结束,而避免开始,是在逃避生活;也可以赞同这种人生态度,将其理解为喜欢平淡如水的生活,还可以理解为寻求平衡。当然也可以辩证看待,对于理想追求类的东西要大胆开始,不惧结局,而对于“知其不可为"的事情,就干脆不要开始。无论怎样写,都要观点明确,脉络清晰。

参考立意:

1.不惧结局,享受过程。

2.大胆开始行走,欣意人生美丽的风景。

3.知其不可为,切莫开始行。

4.来过,奋斗过,足矣!

【解答】

享受过程

诗人顾城说:“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我们不能因为害怕有不好的结果就选择不开始,其实美好的过程未尝不是一种收获。人生便是一种轮回,在繁琐中反复循环。时间如流水般匆匆过去,我们享受着生命的过程,来过,奋斗过,足矣!

春花娇艳,夏叶繁茂,秋月似水,冬梅绚丽。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天宇苍穹也在不变之中应万变,况乎人?生命犹如一棵树,蓬勃地生长,努力地成熟,沉默地凋零,是谁说它没有诗一般的灿然?不必在春风中得意,不必在秋月下自怜,也不必踩着冬雪枉自嗟叹。你尽可以理直气壮地面对眼前的光景,去领会此时此刻原来属于你的那份感奋和怡然。生命的过程中,有轰轰烈烈,有朴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