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和命题双向细目表-七下_第1页
人教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和命题双向细目表-七下_第2页
人教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和命题双向细目表-七下_第3页
人教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和命题双向细目表-七下_第4页
人教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和命题双向细目表-七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考生须知: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楚。请在试卷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选择题答案写在题中的括号内,填空题答案写在题中的横线上,解答题写在题后的空白处。保持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语文知识积累(30分)1.下列各组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拓(tuò)宰割(zǎi)燕然(yàn)B.难堪(kān)筹划(chóu)殷红(yīn)C.元勋(xūn)呼啸(xiào)彷徨(huáng)D.蔽芾(yíng)挚友(zhì)无垠(yí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朗润粗犷诸候花枝招展B.安适憔悴宽敞咄咄逼人C.澄清酝酿化妆翻来履去D.瘫痪慈善分岐人声顶沸3.下列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活中正因为有了这种持之以恒、处心积虑的精神,人才会变得坚强,经得起挫折。B.我们不应蹉跎岁月,否则便会碌碌无为了。C.虽然他们是双胞胎,但他们的性格迥乎不同。D.老舍先生沥尽心血,讴歌社会主义,受到群众的欢迎。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B.司马光,字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D.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对二者情感的描绘是不同的。5.在下面语段的括号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①把寂寞留给自己②把芬芳献给他人③以苦心孕育未来④以宽阔拥护生活A.②④③①B.①④③②C.②①④③D.③②④①6.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3分)()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D.在巡检排直过程中,我市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7.下面对联吟咏了我国几位著名文学家,请写出他们的名字。(6分)(1)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2)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3)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4)呐喊如狂人,为国为己;华盖育彷徨,导民中流。()语言运用。(6分)请依照示例仿写下面的句子:例: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崎岖;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选择了(),你也就选择了();选择了(),你也就选择了()。现代文阅读(26分)阅读下文,完成9-12题。(一)莫言的清醒陈鲁民①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之前,在对莫言获奖传言飞扬的时候,莫言一直低调回应。获奖以后,他接受采访时说:“不激动那是在装蒜,心里还是高兴的,但也就是高兴”。“很快就会过去,自己不要当作怎么了不起的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头脑清楚,脚踏实地,勒勤恳恳,热爱这块土地,感谢父老乡亲”。②莫言在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就曾说过,希望“10分钟就忘掉获奖这件事”。因为他深知,”得奖之后就会有各种好评和赞赏,要是没有定力,就容易头脑发昏,就容易犯错误,所以我就想快点忘记这件事,让自己轻装上阵。”“忘掉所有的奖项是所有作家最高的选择。”这不是他故作姿态的矫情,而恰恰是一种理智与清醒。③说到这里,我想到居里夫人,她获得过包括两度诺贝尔奖的许多荣誉,但她都看得很淡,是不是"10分钟就忘掉”不敢说,但有一个故事说明她对待荣誉的态度。朋友来做客,发现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玩一枚奖章,忙问:"夫人,你应该知道能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协会颁发的金质奖章是多么高的荣誉,怎么能把它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说:“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④的确,获奖是令人高兴的事,你有理由“漫卷诗书喜欲狂”,“一日看遍长安花”,但切勿沉溺其中,乐不思蜀。过分陶醉,会侵蚀你的斗志,涣散你的精神,模糊你的视线,阻挡你前进的步伐,你的人生高度可能就此无法超越。⑤牛顿的功绩曾经无与伦比,但遗憾的是,晚年,他也被荣誉迷住了双眼,沉醉于鲜花掌声美酒佳肴中,终止了科学探索的历程。60岁后,他开始频繁出入各种宴会,接受各种称号,佩戴各种勋章,担任各种职务,从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到制币局长,还忙于与科学界的其他头面人物争权夺利。结果,在他人生的最后24年里,他几乎毫无建树。⑥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过不少获奖的科学家、演员,获得过金牌的运动员,因为沾沾自喜,居功自傲,忙于应酬,结果落后于飞速发展的时代,或被淘汰出局,或被边缘化,黯然失色,很快就淡出人们视野,成了天际转瞬即逝的流星。⑦泰戈尔说:“鸟的翅膀绑上黄金,它还能高飞吗?”荣誉与奖励也是如此,我们希望得到它,也为得到它而欣慰,但绝不能当成沉重包袱背起来,背上它会迟滞我们攀登的脚步。(有删改)9.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2分)10.作者为什么从莫言两度获奖的感言写起?(2分)11.文章③⑤两段分别列举居里夫人和牛顿的例子,有什么作用?(2分)12.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对本文的阅读感悟,请谈谈你对莫言的“清醒”的理解。(4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3-17题。挽着汉字跳舞①老于是高中语文老师,一个钟情汉字、推崇汉字文化、追求生活本真的清癯雅士。虽然这所新学校叫“外国语学校”,但第一堂语文课,老于就郑重告诉学生:“要成为翻译家,外交人才,首先要学好的不是外语,而是汉语。”②每次上讲台,老于都觉得那些仓颉汉字,古老、沧桑、豪放、清新,如朝雨轻尘般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又涌上心头。方块汉字,有情有义,有起承转合,可纳泰山,可照肝胆,可以兴观群怨,可以歌之舞之足之蹈之。汉字与舞蹈,本质都是自然和生活。③第一节课,老于讲到春天万物生长的那种神奇力量时,激情满怀。他蹲下来,把全身蜷缩在讲台后面,像粒种子,又像枚鸟蛋,然后竖起食指,整个身体慢慢地向上旋转,一种向上的力量推举着自己盘旋上升。全班鸦雀无声,个个伸长脖子看老于笨拙的“舞蹈”。老于感觉时光在倒流,仿佛又一次回到长第一颗牙、长第一根胡须的年龄。④课间操结束,老于去另一个班上课,老远就听见学生正在播放新一代神曲《狐狸叫》。挪威神曲《狐狸叫》中那些模仿小狗小猫、老牛青蛙、大象鸭子的叫声,类似儿歌,但在这古朴的自然之声面前,那些声嘶力竭的演唱显得多么矫揉造作。老于禁不住有点不平,“阿Q”地想:仓颉汉字其实也是这样一部源于自然和人伦的作品,而且是人类最复杂、最伟大的一种,什么时候流行呢?⑤下午没课,老于心情有点空落落的。总感觉现在的天空与儿时相比,变得越来越低。天空虽然还继续广袤着,但好像“空”字的“穴”头正在萎缩,下面的“工”却一天天膨胀。天空被浊物排挤,像一幅没有留白的国画,鸟儿只在KTV中才放开歌喉啁啾。那些依据地貌天象、鸟兽虫鱼之迹造出来的汉字,在自然界已渐渐失去联想的依托,满街的招牌、满屏的广告词中,汉字有意无意地被“通假”。商人们满怀深情地曲解汉字,苦心孤诣“创新”汉字以求吸引眼球。仓颉一点点被拔光胡子,剥去衣衫,只剩下骨骼,被石化定格在庙宇的神龛上。⑥傍晚,老于拿起久违的毛笔写了副对联: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他突然明白古代微墨为什么“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那一定是因为徽墨是用黄山松烟制成。自然物象化为点横竖撇捺,即为汉字;劲松转世,可为千年圣宝;而精气神是生生不息的。⑦入夜,老于到高大而稀疏的凤凰木下,树缝间明月如钩,与篆书中的“月”字造型一样。回家,关灯就寝,老于恍惚入睡,阖上双眼也感觉到窗外景物,那些物象仿佛都在跳舞。殷墟龟甲、青铜铭文、敦煌卷子、摩崖石刻,所有的汉字都在跳,一刹那,颜筋柳骨和颠张狂素又还原成骑马舞、摇臀舞。鸟儿从树枝“决起而飞”,戛然而落;树枝如琴、弦般颤动;天空中鲲鹏小鸟和黄土尘埃各行其道竞自由,庄子凭“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夺得逍遥游冠军。人累了,就靠在树上休息,鸟累了,就待在树杈上梳理羽毛。宏大的《阿房言》建筑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细腻的《兰亭集序》矫若游龙,勾连映芾;仓颉、屈原、王羲之、杜牧,秦砖汉瓦,隶篆真行草,无名后生们争相表达和推演各自的思想华章,你来我往。茶马古道,纵横阡陌,仓颉汉字如月当空。即使电子邮件取代了驿使,汉字依然静有意,动则舞。老于深吸一口气,一股清凉从头传到脚底。在梦中,在渭城朝雨强轻尘的清新时分,在阳关前古道边,他看见万国衣冠争入关,百千书生叩关行。边塞的城墙满是汉字真迹“秀”。有文天祥的遗笔“正气”,有颜真卿写的“刚大”,有硬骨头方孝孺写的“忠烈”……虽偃仰啸卧,千姿百态,却笔笔中锋。老于梦中觉得浑身发热,欲伸筋拔骨,好像身体又在发育成长。文章以“挽着汉字跳舞”为题有何妙处?(4分)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分)怎样理解第5段中斜体的句子?(3分)老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4分)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汉字。(3分)古诗文阅读(24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8-20题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言,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日:“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翌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18.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父不愿其然然:这样B.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以:因为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制:节制D.扶风二郡而丰不召而:表转折1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3分)

①在邺下名为清白

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

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

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

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

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21.翻译文中的加粗语句。(6分)①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②丰名乃被于吴越邪?③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二)诗词赏析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2.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表达效果。(3分)23.下列对诗歌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24.简要分析三四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四、写作(40分)25.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生活在集体之中,你一定有过与人合作的经历,如相互切磋学习经验,一起参与科技制作,分工创办班级小报,共同夺取球赛胜利,等等。在交流中学会学习,品尝快乐;在协作中学会做事,分享成功。请选取你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2)不得抄袭、套作;(3)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100200300400500600700800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答案语文知识积累(30分)题号123456答案CBADAB7.李白;杜甫;李清照;鲁迅8.示例:选择了平地,你也就选择了平淡;选择了安逸,你也就选择了无奇。现代文阅读(26分)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荣誉与奖励,绝不能让它完成为我们前进的阻力(2分)。文章从莫言获奖感言写起,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引出观点,同时作事实论据,论证了文章观点(1分)。作为事实论据,从正反两个方面、有力地论证了应该清醒与理智地对待荣誉与奖励的观点。(2分)莫言的“清醒”指的是他在面对荣誉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名利所动。(2分)生活中的我们也要能够正确地对待荣誉,才能有所进步。(2分)13.(4分)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汉字以生命,揭示了汉字灵性。(2分)生动地表现了人与汉字之间的亲密情感。(2分)(扣住要点,意近即可)14.(2分)时间或老于一天的活动。15.(3分)神圣的汉字正在被功利的人们无情曲解、滥用、躯壳化,逐渐失去让人产生丰富联想的依托。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忧虑。(意近即可)16.(4分)老于是一个钟情汉字、推崇汉文化、追求生活本真的中学语文老师。(2分)在老于眼中,汉字“神奇”、“美好”、“有情有义”,汉文化“千姿百态”,博大精深。老于深深爱着它们。(2分)(抓住要点,意近即可,概括性的词语可替换成近义词)17.(3分)我们应该对汉字及其灵魂与精神怀有敬畏之心。反对任意糟蹋和亵渎议字的行为。要像老于一样“坚守美好”、深深爱着并正确使用汉字,做中华文化的传承人。(意近即可)古诗文阅读(22分)C(3分)19.D(3分)20.A(3分)①后来随军到了许昌,声望一天天兴盛起来。②李丰的名声竟然遍布整个吴越地区了吗?③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22.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23.D2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明自己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或表现了他一贯关心国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四.作文(40分)一等(35-40分)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生动。二等文(29-34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三等文(22-28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欠具体,结构尚完整,条理欠清楚,语言欠通顺。人教版语文七下第一单元测试解析选择题1.C【考点】易误读常见字;常用字的读音【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大部分是多音字和形近字,解答时要根据意思认真作答。

【解答】A选项中“燕”念(yān);C选项中“殷”念(yān);D选项中“蔽芾”的“芾”念(fèi)。

2.B【考点】常见易错字【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注意同音字的区别和生僻字的写法,不要出现错别字。【解答】A项“诸候”应为“诸侯”;C项“翻来履去”应为“翻来覆去”;D项“分岐”应为“分歧”“人声顶沸”应为“人声鼎沸”。3.A【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分析】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A项有误,处心积虑是贬义词,形容人在做坏事时的绞尽脑汁,感情色彩与语境不符;B、C、D三项正确。4.D【考点】文学常识【分析】本题考查与《孙权劝学》这一课有关的文学常识的掌握。【解答】D正确;A项《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B项司马光应是北宋的政治家、史学家;C项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应是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5.A【考点】语序的排列【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语意的理解和意象特征的把握。【解答】“荷花”与“芬芳”相对,“莲叶”与“宽阔”相对,“莲子”与“苦心”相对,“莲藕”与“寂寞”相对。6.B【考点】病句辨析与修改【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解答】A.“提高……工作”属于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实施”或“开展”工作;C.属于句式杂糅,“随着”和“使”去一即可;D.用词不当,"检查"改为"观察”;B项正确。7.李白;杜甫;李清照;鲁迅【考点】文学常识,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分析】考查了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解答】李白一生狂放不羁,以饮酒作诗为人生之乐,曾令贵妃研磨、力士脱靴;史上杜甫曾居住于成都草堂,有“诗圣”之称;李清照,两宋时期最著名的女词人;鲁迅曾作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杂文集《华盖》,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8.选择了平地,你也就选择了平淡;选择了安逸,你也就选择了无奇。【考点】此题考查学生仿句的能力。【分析】根据题意,在选词时把握所要考查对整体连贯语句意思的理解。【解答】选择了平地,你也就选择了平淡;选择了安逸,你也就选择了无奇。(每一句的两个宾语之间须是前因后果的关系)9.【考点】本题考查对文意的整体把握与概括提炼论点的能力。【分析】需要把文中出现的几个论据联系起来看,抓住事例中人物的语言及表现推断作者意图。【解答】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荣誉与奖励,绝不能让它完成为我们前进的阻力。(意思相近即可,须出现与“正确对待荣誉”相近的短语。)10.【考点】此题考查对议论文中举例作用的把握。【分析】在议论文中,引用故事、诗句、名人事例往往都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或者便于引出论题或者论点,同时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解答】①文章从莫言获奖感言写起,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观点,同时作事实论据,论证了文章观点。11.【考点】此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分析】根据题意,两段话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而且居里夫人的例子是从正面进行论证的(1分),牛顿的例子是从反面进行论证的(2分)。完成时,可用“运用了举例(事实)论证、证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的句式回答。【解答】①根据题意,需明确两段话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且居里夫人的例子是从正面进行论证的,牛顿的例子是从反面进行论证的;②可用“运用了举例(事实)论证、证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的句式回答。12.【考点】本题考查对文意的整体把握和思维拓展发散的能力。【分析】对莫言的“清醒”作简要分析。(2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表达明确、合理的见解即可。(2分)【解答示例】莫言的“清醒”指的是他在面对荣誉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名利所动。生活中的我们也要能够正确地对待荣誉,才能有所进步。13.【考点】本题考查对中心意旨的把握。【分析】回答中心意旨类的问题时应先指出具体的表达效果,其次再结合文意描述作用。【解答】①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汉字以生命,揭示了汉字灵性;②生动地表现了人与汉字之间的亲密情感。14.【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线索脉络的掌握。【分析】理清文意即可知。【解答】本文是依照时间(或老于一天的活动)的顺序来行文的。15.【考点】本题考查对关键语句的探究和分析。【分析】回答本题时应先读懂文意,然后揭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意图。【解答】神圣的汉字正在被功利的人们无情曲解、滥用、躯壳化,逐渐失去让人产生丰富联想的依托。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忧虑。16.【考点】本题考查对文意的总结概括能力。【分析】本题需要概括人物的思想性格,同时联系文章所传达的意旨。【解答】老于是一个钟情汉字、推崇汉文化、追求生活本真的中学语文老师。在老于眼中,汉字“神奇”、“美好”、“有情有义”,汉文化“千姿百态”,博大精深。老于深深爱着它们。17.【考点】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总结概括能力。【分析】本题需要概括人物的思想性格,同时联系文章所传达的意旨。【解答】①我们应该对汉字及其灵魂与精神怀有敬畏之心,反对任意糟蹋和亵渎议字的行为。②要像老于一样“坚守美好”、深深爱着并正确使用汉字,做中华文化的传承人。18.【考点】本题考查对实词和虚词意义或用法的掌握。【分析】“疾满百日当解禄”,请病假满一百天应当解除俸禄,这本是一项制度,所以“制”,应释为“制度、规定”。【解答】初中生应掌握课标要求的实词和虚词意义,同时在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语境。19.【考点】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第①句李丰还未为官(白衣:平民百姓);第②句是言李丰在曹爽专政时的为官态度,并不是讲其“不贪财”。【解答】解答本题时应懂得回归原文本定位,注意从具体的事件中概括总结出本质的特征。20.【考点】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分析】根据第一段明帝问吴降人闻名中国的江东名士是谁,吴降人说是李安国,再加上明帝左右的人都知道李丰就是李安国,说明李丰的名声不只是在魏国传播。【解答】B、C、D三项都能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内容,A项无中生有,说法过于绝对。21.【考点】本题考查在初中生能力范围内的重点语句的理解。【分析】根据要求掌握的重点字词组合成现代汉语。【解答】①后来随军到了许昌,声望一天天兴盛起来。②李丰的名声竟然遍布整个吴越地区了吗?③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22.【考点】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找出描写的景物并分析作用。“浩荡离愁白日斜”的意思是: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诗人被迫辞官离京,离开自己生活多年的京城,心中愁绪万千。满怀的忧郁、怨恨、失落,渲染出日暮穷途、悲凉伤感的氛围。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解答】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23.【考点】本题考查对原诗的理解。【分析】A、B、C三项正确,D项全诗表达的思想截然不同于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或表现了他一贯的拳拳爱国之心。【解答】解答本题时,要置选项内容于文本,读懂原诗的中心意旨,逐个验证排除选项即可。只有D选项涉及对原诗中心思想情感的考查,恰好偏离了主旨。24.【考点】本题考查对原诗的理解。【分析】要从修辞、内容及表达作用分析。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却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解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明自己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或表现了他一贯关心国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意近即可。)25.【考点】材料作文﹐语言表达【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关系“合作”的经历体验,很明显这是我们在写作中需要扣住的第一个要素。第二,从材料中我们能注意到“交流”、“协作”、“快乐”、“成功”这几个关键词,所以“合作”带来的益处是我们必须扣住的第二个要素。在文体的选择上很自由,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如果选择前种文体,一定要做到抒发真情实感﹔如果选择写议论文,一定要有明确的观点。总之,文章中心要突出,事件的记叙过程要明确、条理清晰。项目一等二等三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