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物流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物流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物流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物流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10月14日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目录TOC\o"1—3”\h\z\u_Toc306313928"(一)专业建设背景 1_Toc306313930"2.面向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山东省“蓝黄战略”实施的需要 1HYPERLINK\l”_Toc306313931”3.面向物流行业发展,适应行业对物流人才、技术的迫切需求 2HYPERLINK\l”_Toc306313932"4.强化物流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需要 3_Toc306313934"1。立足鲁商集团优势产业,联手海尔集团等知名企业,校企深度合作 32。以“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平台,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 4HYPERLINK\l”_Toc306313936”3。建成省级品牌专业,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4HYPERLINK\l”_Toc306313937"4.具备较好的实训实习条件 45。拥有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优秀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56.人才培养成效突出,社会认可度高 6HYPERLINK\l”_Toc306313940"(三)专业建设需要改进提高的方面 71.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 7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需继续优化 7HYPERLINK\l”_Toc306313943"3。实训实习条件需要进一步系统化建设,加快实训设备更新速度 7_Toc306313946”(一)专业建设目标 8(二)人才培养目标 9HYPERLINK\l”_Toc306313948”(三)教学质量目标 9HYPERLINK\l”_Toc306313949”(四)监测指标 9_Toc306313951"(一)推进校企融合,创建“双线贯穿,全程交互”的人才培养模式 11HYPERLINK\l”_Toc306313952"1.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实现校企一体化办学 11_Toc306313954"(二)探索系统培养,构建GBCE能力进阶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13HYPERLINK\l”_Toc306313955”1.构建GBCE能力进阶的CDIO专业课程体系 142.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17(三)强化实践育人,推动实践教学改革 19HYPERLINK\l”_Toc306313958"1.校内物流实训中心建设 19HYPERLINK\l”_Toc306313959”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30HYPERLINK\l”_Toc306313960”3.实践教学内涵管理建设 31_Toc306313963”2.“混合型”学习模式改革 33HYPERLINK\l”_Toc306313964"3.引进CPLM项目,深化课程融合 33教学团队建设,打造省级教学团队 342.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35HYPERLINK\l”_Toc306313968"3.加大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35(六)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35_Toc306313971"(一)改革校企合作机制,成立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 37HYPERLINK\l”_Toc306313972”(二)创建“双线贯穿,全程交互”的人才培养模式 37HYPERLINK\l”_Toc306313973"(三)建立校企一体的实习基地管理工作站,切实保障校外顶岗实习的管理质量 38HYPERLINK\l”_Toc306313974"五、建设进度和资金预算 39HYPERLINK\l”_Toc306313975”(一)建设进度 39六、预期绩效 46HYPERLINK\l”_Toc306313978"(一)2012年度预期绩效 46HYPERLINK\l”_Toc306313979"(二)2013年度预期绩效 46(一)政策保障 48(二)人力保障 48HYPERLINK\l”_Toc306313983”(三)资金保障 48HYPERLINK\l”_Toc306313984"(四)组织保障 48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无疑为山东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插上了双翼。而“蓝黄战略”的实施,需要强大的现代物流体系的支持,需要物流产业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保障。因此,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也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在国家产业布局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物流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行业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根据教育部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中、高级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万至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需求为100多万人。其中,对高职高专层次物流人才的需求占到了总需求量的60%.而且,随着我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开发建设,作为其中重点扶植产业的现代物流业将迎来发展的高峰期,对中、高层物流人才的需求缺口势必加大(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结构分析见图1)。图1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结构分析(数据来源:教育部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在人才需求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毕业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快速适应岗位的能力。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物流企业急需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实现技术更新升级,提高管理规范化程度,对物流专业培训、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也产生了迫切的需求.与行业企业对物流人才与技术的迫切需求相比,物流人才与技术服务的供应状况却不容乐观.由于现代物流概念进入中国较晚,目前各类大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开设年限普遍不长、专业师资大部分是“从校园到校园”的“学院派”,普遍存在培养方式传统单一、实习实训条件较弱、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滞后行业发展等诸多问题,学生毕业后职业适应性差,难以实现真正的校企对接,导致社会需求巨大但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就业岗位的尴尬局面。由于专业师资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开发能力不足,难以解决企业的现实技术问题,导致校企合作难以深入,企业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物流专业本身,急需通过系统化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综上所述,加强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既是实现产业体系战略调整、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也是满足行业人才需求、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迫切要求.HYPERLINK\l”_Toc305361840"(二)专业建设基础与优势我院隶属山东省商业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鲁商集团).鲁商集团产业分布广泛,涉足零售、房产、酒店、制药、物流配送等领域,拥有“鲁商”、“银座”、“福瑞达"等知名品牌。2010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70亿元,实现利税32亿元,两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八年增幅在30%以上。鲁商集团拥有30万平方米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年配送货总值超过50亿元,可以为专业建设提供先进的设施设备和技术资源。物流管理专业与海尔集团、中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佳怡物流有限公司有等知名物流企业广泛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其中“海尔小物流经理班"连续6年累计输送500余名学生到海尔集团工作,学生的表现得到了海尔集团领导的高度认可,目前已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走上物流经理岗位。山东省物流与采购学会、山东省商业经济学会、山东商业经济研究所等3个行业机构均设在我校,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同时具备了与行业学会、研究机构密切联系、交流合作的良好条件.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在我院,开创了国内企业类国家中心建设在企业所属大专院校、产学研用结合的独特模式。物流专业带头人王国利教授,同时担任研究中心的副主任,经常带领专业老师参与中心的科研项目,将中心的项目运作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既可以为老师参与课题研究、开展社会服务提供机会,又能将最前沿的物流理论和物流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引入课堂,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给专业教学带来了新的改革思路。已建成《管理学》、《物流设备操作实务》等2门国家级精品课,《商品学》、《物流信息技术实务》等5门省级精品课;出版专著《物流园区规划理论与实践》1部、专业教材30余本.其中《商品学》被评为高职高专“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山东省优秀教材;主持(参与)教研、科研课题近10项,发表专业论文60多篇,包括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上述成果得到专家和同行的一致认可,物流管理专业于2010年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省级品牌专业。校内实训方面,已建成商品学实验室、物流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叉车实训中心等4个校内实训基地,能较好地完成实践性教学任务,形成了“单项验证性实验—综合仿真业务模拟—校内生产性实训-毕业顶岗实习”四大环节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实践教学体系。校外实训方面,已与山东银座商城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中外运、海信集团省内外2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这些企业全程参与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稳定接收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就业,确保学生在毕业前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工作经历。学生在实习期间,派驻专职教师进入企业,进行校企沟通和学生实习管理,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随时感受到来自企业导师和学校老师的业务、知识指导,形成与工作过程紧密结合的校外学习模式。物流教学团队现有专、兼职成员共计50人.其中专任教师21人,包括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5人。长期聘请的企业技术专家29人.团队成员年龄结构、学历学源结构合理,大多是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的中青年教师。专业带头人王国利教授,兼任国家物流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冷链物流及物流信息技术的研究,科研成果丰硕。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重大专项课题、国家863高技术计划项目、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9项(团队成员年龄结构、知识水平、职称结构见图2)。图2团队成员年龄结构、知识水平、职称结构图物流教学团队在王国利教授的带领下,充分利用国家农产品物流中心的资源优势,产学研用结合,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教学团队所承担的部分技术、科研、在职培训项目见表1)。表1教学团队所承担的部分技术、科研、在职培训项目时间项目名称项目内容服务对象20011.4-2012.12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科技示范工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科技示范工程黄河三角洲建设办公室专项资金项目2010.12-2012.12易腐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核心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其示范易腐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核心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其示范“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0。12—2012.12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技术验证与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技术验证与应用国家863高技术计划2008。1-2010。12果蔬产地预冷、冷链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果蔬产地预冷、冷链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9.1—2011。12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中心农产品供应链技术研究科技部专项2009。3—2010。12农产品物流商贸一体化信息服务系统农产品物流商贸一体化信息服务系统研究山东省2010.5-2010。9“放心肉”工程省级监管平台建设项目“放心肉”工程研究技术商务部放心肉工程2008—2009山东省齐河县物流园区的规划齐河县园区规划齐河县2009山东省城市居民食品消费与物流发展研究山东省城市居民食品消费与物流发展研究山东省商业经济学会2010银座“学历教育+岗位培训企业培训银座2010鲁商汽贸新员工入职培训企业培训鲁商汽贸2010烟草系统人员转岗培训企业培训烟草系统2011鲁商集团新员工培训企业培训鲁商集团我校物流管理专业自成立以来至2011年已累计招生2300余人,连续9年新生报到率达到100%,2011年的招生录取最高分数517,平均分数436,就业率连续6年超过98%,初次就业率达到85%.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物流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大赛、全国高职高专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得较好成绩多次获奖。往届毕业生中,已有超过30%的学生成长为岗位能手、技术标兵,走上中级管理岗位;部分学生创业成功,拥有了自己的事业,还有许多学生代表企业回母校交流合作、招聘学生.形成了山东商职物流专业的品牌效应,社会认可度、影响力不断扩大。(三)专业建设需要改进提高的方面由于学校和企业的性质不同、管理方式不同,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存在一定问题。一些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双方合作的紧密度不够.如何做到共建共赢,各得其所,是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对传统,缺乏特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缺乏系统规划,主线不够清晰。由于我校物流专业学生数量较多,对实训实习设施设备的数量要求较高,现有条件不能充分满足,需要充实购买;部分实训设备需要更新、更换,以适应行业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物流专业在王国利教授的带领下,承担(参与)了很多研究课题和项目,专业教师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经验,但参与项目的层次、参与程度仍需提高;部分青年教师缺乏实践经历,需要到企业学习锻炼,尽快提高服务产业的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GBCE能力进阶的CDIO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建成一体化、系统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职业资格培训、技能鉴定服务;采用“前校后厂,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建成一支“双师素质高、服务能力强、专兼结构优"的省级教学团队;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利用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中心及“鲁商集团”两大平台,建成山东省物流人才培养培训、技术集成的四大基地:即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人才培训基地、在岗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现代物流技术集成基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提升物流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在山东乃至全国兄弟院校物流专业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HYPERLINK\l”_Toc305361853”具体目标:1.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以CDIO教育理念为指导,创建“双线贯穿,全程交互”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构建GBCE能力进阶的CDIO课程体系,进行教学资源统筹规划。完成4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4门特色教材的编写、4门专业课程的考核标准制定。3.建成一体化、系统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校内外物流师、叉车等职业资格培训及技能鉴定服务。完善校内3个物流实训中心,新建5个实训室.扩大校外实习基地数量,新建4个实习基地管理工作站,新建具有一定规模、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稳定型校外实习基地12家.建设规范校内实训室制度、校内工学交替过程控制制度、校外顶岗实习过程控制制度,完善实践教学内涵。4。与山东银座物流配送中心合作成立实践基地,实践“前校后厂,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企业设备配备兼顾教学和生产的双重任务,集教学实训、短期培训和生产经营于一体;学校打破原有教学进程,学生分阶段进入企业实训实习;面对真实的职场环境和工作任务,由企业兼职教师和学校专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5.建成一支“双师素质高、服务能力强、专兼结构优”的省级教学团队。培养高水平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专业教师5名,增聘8名企业兼职教师、5名客座教授。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实施“双导师”制。6.专业建设以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为标准,借鉴第三方独立测评机构对项目质量过程监控的成功经验,系统化、标准化建设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完善物流职业经理资质认证项目(CPLM)和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通过实施过程控制,健全监测评价体系,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体系,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反馈控制。(二)人才培养目标面向物流产业,针对物流企业、生产企业和国际货运代理三大就业领域的仓储配送、运输、采购、外贸单证等相关岗位群,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适应物流行业人才要求的优秀高端技能型物流专门人才。(三)教学质量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大学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公共基础知识;掌握仓储、运输等专业基础知识;熟悉人文、艺术、现代科技等拓展性知识.能力目标:物流企业所需的仓储、运输及配送管理能力;生产企业所需的采购、生产物流管理能力;国际货运代理业务操作能力。素质目标: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快速适应新岗位能力;较强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较强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四)监测指标为保障人才培养及教学质量目标的实现,制定各项监测指标,以确保工作达到建设要求。专业建设各环节设置的监测指标如表2所示。表2监测指标序号监测指标建设标准1毕业生双证书率100%2大赛获奖数量与质量2次/国家级、省级3初次就业率≧98%4年底就业率100%5初次就业对口率≧70%6用人单位满意度≧90%7毕业生5年跟踪数据≧30%8毕业生创业数量≧10%9新生报到率≧90%10社会培训1600人次11技术服务2个12社会服务5项13横向科研课题2个14专业标准规范完善15课程标准规范完善HYPERLINK\l”_Toc305361857”三、专业建设内容(一)(以下简称理事会)。审议通过理事会章程,确定组织机构和理事成员名单,在理事会框架下开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育教学改革等校企合作事项,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理事会组织机构建有一个专业指导委员会、二个调研室、一个管理中心(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架构见图3)。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与合作企业对接,承担制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创新教学模式等任务.调研室包括人才需求调研室、毕业生管理调研室,主要是对人才供求动态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估、对毕业生就业后的社会评价展开全程跟踪管理,调研室的成立为校企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巩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做出保证。建成由教务处、工商管理学院及合作企业三方组成的管理中心,明确理事会成员的责任与义务,处理理事会日常事务及校内的教学秩序、教学督导等。理事会承担的职责包括在订单培养、引企入校、科研领域、文化共建等方面促进校企开展合作,发挥企业与学校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课程开发、兼职教师聘任及管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图3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架构以CDIO理念为指导,在人才培养过程的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四大环节上,实施双育人主体(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双育人环境(校园和职场)交替完成教学任务、双评价主体(教师和企业导师)协同完成教学效果考核、评价的“双线贯穿,全程交互”的人才培养模式。1)构思、设计(C—D)阶段: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思、设计通过召开物流管理专业理事会议,与来自海尔集团、中国外运有限公司、大润发集团等行业领先企业的理事成员,共同研究确定不同行业企业的用人标准,面向三大就业领域的相关岗位群,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完成课程体系的设计、开发.2)实现(I)阶段: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项目课程的教学需要,协调安排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在校园与职场共同进行教学组织与实施.与银座配送中心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分阶段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训,实践“前校后厂,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3)运作(O)阶段: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教师与企业共同完成教学效果的考核与评价工作。针对课程的特点及要求,教师采取笔试、口试、过程考核、书面报告、项目调查、论文答辩等考核方法完成校内学习的考核、评价;学生在企业中的实训实习,由企业的兼职教师完全按准员工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并将考核结果反馈学校。学生毕业后,会有一段时间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工作岗位,学校对毕业生进行5年的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发展动向,调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以便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企业接受毕业生后,要为每一位学生做出职业生涯规划,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自己在企业中的成长过程,设计自己的成长计划.图4校企“双线贯穿,全程交互”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探索系统培养,构建GBCE能力进阶的一体化课程体系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培养有别于本科教育所培养的全科理论型人才,也不同于中职教育所培养的实践操作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物流方案的设计、规划与执行,面向基层管理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通过系统优化课程体系,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统筹规划教学资源建设,丰富教学及学习资源,完善物流人才的培养体系,做好中职和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为社会及行业企业提供不同层次的人才。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基于CDIO的设计理念,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实现(Implement)为主导课程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初级通用能力(Generalcapability)、专业基础能力(Basiccapability)、专业核心能力(Corecapability)和专业拓展能力(Expandcapability),同时兼顾物流管理流程的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和运作(Operate),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优秀高端技能型物流专门人才.(GBCE能力进阶的CDIO课程体系设计思路见图5)。图5GBCE能力进阶的CDIO课程体系设计思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实现(Implement)为主导的课程体系中,课程体系包括德育系列项目课程、初级通用项目课程、专业基础项目课程、专业核心项目课程、专业拓展项目课程和顶岗实习项目六个方面。德育系列课程重点从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出发,是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初级通用项目课程培养学生作为商科院校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商务素质、管理能力、财务处理能力以及办公自动化能力。专业基础项目课程重点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物流软件及硬件的基本操作能力。专业核心项目课程根据学生的就业领域而确定,重点面向物流企业、企业物流以及国际货运代理组织,重点培养这三大就业领域的职业能力,如仓储配送作业能力、运输组织能力、采供供应管理能力、生产物流组织能力、物流营销能力、国际贸易业务组织能力以及编制单证能力等。专业拓展项目课程主要根据学生在就业后的职业发展规划进行设计,重点培养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几项重点能力,如电子商务运作能力、物流园区规划能力、物流项目管理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以及物流企业经营管理能力。顶岗实习项目主要安排在第三学年,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参与顶岗实习,安排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将前两年的所学内容进行应用。课程体系以各种能力培养为目标,各个项目的实现(Implement)为主导,通过相关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所有课程有机、系统的结合起来,所有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都围绕项目实施这个核心,并与这个核心融合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GBCE能力进阶的CDIO课程体系(GBCE能力进阶的CDIO课程体系见图6)。图6GBCE能力进阶的CDIO课程体系设计图GBCE能力进阶的CDIO课程体系,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以物流企业运作、企业物流运作、国际物流运作等项目带动专业核心课程的进行,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带着问题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有效性。课程体系构建做为总项目由6个一级项目(能力培养项目)构成,以其中的一级项目4——“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项目"为例,由3个二级项目(课程群项目)组成,每个项目都关联一系列专业课程项目(三级项目——单门课程项目),这些课程构成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每个三级项目又包含若干四级项目(单元教学项目)。(以实现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实施过程见图7)。 图7以实现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实施过程示意图根据职业岗位群分析,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为物流企业、企业物流、国际物流组织,由GBCE能力进阶的CDIO课程体系确立了专业培养的核心能力项目为物流企业运作项目、企业物流运作项目和国际贸易运作项目,进而确定《仓储配送管理》等6门课程为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在建设期内,以校企合作为基本形式,重点完成其中4门课程的开发建设,《采购管理实务》、《仓储配送管理》、《运输管理》、《国际贸易实务》,体现以实现(Implement)为主导的CDIO课程设计理念。与银座物流配送中心进行合作,共同进行该课程的开发和设计。通过实地调研、座谈研讨等方式,将真实的项目制定课程设计标准(包括实训设计、课件制作、教学实施、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课程评价、教材编写大纲等内容)。下面以《仓储配送管理》为例简述核心课程的开发思路:1)项目构思(Conceive)与设计(Design)。这个环节主要工作是对仓储配送项目的背景介绍和仓储配送流程的设计。确定一名教师或企业导师作为项目负责人,把握整个项目的教学节奏、控制教学进度。介绍项目背景并提醒学生,怎样理解用户的想法,怎样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问题,并要求学生独立地设计出仓储配送流程,编写“项目解决方案设计表”,项目负责人对学生进行流程设计的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计划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主动提出预期技术难点,寻求教师解答。这个过程以教师为主,引导学生进行项目的构思和解决方案的设计,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2)项目实现(Implement)。这是在项目解决方案设计完成的基础上开展项目实施的环节,在此环节安排学生到模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确定项目经理,组建项目团队,按前期解决方案对项目工作量进行分工并组织实施。为避免学生在多个项目重复担任某一职责,要求每个学生在不同项目中要从事不同的岗位.这样,既能让学生有机会扮演不同工作任务的角色,又能真实体现实际工作环境,对于培养学生协同工作能力大有好处.这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或导师起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3)项目运作与评价(Operate).在项目进行到中期的时候,安排反馈环节,让每个工作小组介绍项目进展情况和问题解决情况。反馈之后,学生会看到自己工作的不足,对流程进行修改.在项目完成之后,每组学生都要进行项目汇报,介绍设计过程,以及关键技术和组内任务分工,并对存在的问题作分析评价。同时,安排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和其他组的同学对正在总结汇报的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在建设核心课程的基础上,与企业技术专家一起开发融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及网络教材于一体的立体化特色教材。到2013年,完成《采购管理实务》、《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国际贸易实务》4门核心课程的特色自编教材。以《采购管理实务》、《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国际贸易实务》4门核心课程为试点,推广过程考核。从职业活动和岗位需求分析入手,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围绕课程整合后形成的不同学习单元,制定相应的考核内容、考核办法和评价标准,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新型考核体系。努力实现考核评价的“三结合”,即: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三)强化实践育人,推动实践教学改革为满足CDIO理念指导下的“双线贯穿、全程交互”人才培养模式和GBCE能力进阶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强化专业核心技能训练,规划建设三个实训中心:专业拓展能力培养实训中心、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实训中心及专业基础培养实训中心。为完善各实训中心的功能,计划在原来基础上,新建和扩建一批校内实训室.同时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拓展。实训中心建设思路如图8所示。图8实训中心建设思路图完善校内物流实训中心,分阶段分步骤的进行各实训室的建设。包括新建物流文化展示室、运输实训中心、采购谈判实训室、国际物流综合业务实训室、物流中心沙盘推演实训室等5个实训室,完善仓储配送实训中心、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室、叉车实训场3个实训室。1)新建物流文化展示室物流文化展示实训室(区)是现代物流实训室建设特色之一,能够展示物流发展历史,物流发展过程中的景物、设备流程,说明物流发展渊源以及演化过程,以及现阶段的物流运作过程.主要设备包括各种物流设备模型、物流实物图片、触摸屏及物流资料库,特别是物流影视资料,让学员通过影视信息了解物流发展以及物流运作过程。本实训室的功能是让物流专业群学生了解物流发展的背景、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从根本上了解物流产业。(自己拍摄学校物流开设物流专业历史、学校物流专业的环境等内容)预算资金18万元,全部由行业企业投入,建设期为2011。10-2012。9。表3物流文化展示实训室设备更新明细列表单位:万元序号设备名称主要技术参数及要求数量(台/套)单价金额经费来源实训项目建设年度负责人中央财政投入行业企业投入1多媒体教学系统操作台、电脑、音响、功放、投影机、电动屏幕18808参观了解物流发展背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2011。10—2012。9井颖孙婕2物流设备模型3032011。10—2012.93物流实物图片0.600.62011.10—2012.94物流资料库0.600。62011。10—2012。95物流影视资料1012011.10—2012。96触摸屏60.84.804.82011。10-2012。9合计18180—2)完善仓储配送实训中心仓储配送实训中心是由物流管理专业和银座物流配送中心校企合作共建的校内物流人才培训基地.不仅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实训场景,也是银座商城和其他企业员工培训的场所。多种模拟实训项目的反复强化练习,可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熟练度、避免真实经营环境下可能的风险和损失,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打好基础,实现专业技能训练与校内综合实训的有机衔接。仓储配送实训中心仿真现代物流中心或仓库,在整个产业链里既可以仿真生产加工的中转中心,也可以从第三方物流角度仿真物流中心运作。该区设备可以包括信息采集设备、自动化立库、自动分拣、托盘货架、流利货架等多种货架、打包加工设备、搬运设备以及仓储管理系统。从区域划分主要包括:收货理货区、自动化仓库区、自动分拣区、流通加工区、电子拣选区、包装加工区、发货理货区和闲置容器暂存区等区域(仓储配送实训中心平面图如图9所示)。收发货理货区采用条码和RFID技术,实现自动收发货理货。仓储区分为三部分:托盘货架区、自动化立库区、电子拣选区,真实呈现企业场景。自动分拣区可实现多种形式的拣选作业如:摘果作业、播种作业和接力作业等,满足现实拣选作业的多样性。包装加工区,让学生了解并练习包装加工技术。随着参训学生及社会服务规模的扩大,需要补充、更新部分设备,以提高校内实训能力与对外开放服务能力。设备更新后,年培训能力预计将由原来的300人次提高到1200人次左右。图9仓储配送实训中心平面图预算资金52。6万元,全部由行业企业投入,建设期为2011。10-2013.9。表4仓储配送实训中心设备更新明细列表单位:万元序号设备名称主要技术参数及要求数量(台/套)单价金额经费来源实训项目建设年度负责人中央财政投入行业企业投入1托盘货架2*2货位30.51.501。5装卸搬运设备实训堆垛实训盘点实训分拣实训电子标签实训包装实训RF无线射频实训条形码实训2011.10-2012.9井颖孙婕2悬臂式货架4层,4列20.51012012.10-2013.93水平旋转货架1组整体旋转111012012.10-2013.94垂直旋转货架1组整体旋转111012012.10—2013。95重力式货架2排通道2层4货位212022011。10-2012.96流利式货架1组2层4排通道20。40.800。82011.10-2012。97驶入式货架2通道3层20。51012011.10—2012.98抽屉式货架3*4配葫芦10。90。900.92012.10-2013。99阁楼货架2层12。32.302。32012.10-2013。910辊道输送机111012012。10-2013。911钢带式输送机111012012.10-2013.912滑梭式分拣机122022012。10-2013.913地牛起重量2。5t60.150。900。92011.10-2012。914半自动堆高车20。30.600。62011。10—2012.915打包机10.50.500。52012。10—2013.916包装材料0。500。52012.10-2013。917加工设备111012012。10-2013。918电子标签拣选系统(含标签及货架)2层600.053032012.10—2013。919条码打印机212022011.10-2012.920塑料托盘1200*1000*150mm2000。036062011.10—2012.921RF手持终端515052011。10-2012。922基站40.52022011。10-2012。923纸箱各种尺寸30000。00020.600.62011.10-2012。924周转箱2000。0051012011.10-2012。925立体货架1组9层12列224042012。10—2013。926巷道堆垛机配合立体货架的高度110100102012.10-2013。9合计52。6052。6—--3)新建运输实训中心运输是物流活动中最重要的作业环节之一,该实训区是物流实训室需要重点建设的实训区。运输是物流的核心活动之一,本运输实训区搭架了一个完整的运输网络环境,通过接收、集货、调度、干线运输、跟踪、集货、派发的运输过程,锻炼学生的空运、海运、陆运、铁路运输过程的管理操作能力,特别是关键运输环节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标准操作过程、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本实训区主要包括仿真的运输环境(托运人、托运点、干线运输、短途配送),运输过程的可视化跟踪大屏幕,可以动手仿真的运输单据、打印设备、跟踪扫描设备等,本实训区强调通过软件大屏幕图形化展示为特色,突出对大陆桥运输全过程的管理、统计、分析(运输实训中心平面图如图10所示).图10运输实训中心平面图预算资金26万元,全部申请中央财政投入,建设期为2011.10-2013。9。表5运输配送实训中心建设明细列表单位:万元序号设备名称主要技术参数及要求数量(台/套)单价金额经费来源实训项目建设年度负责人中央财政投入行业企业投入1电脑酷睿2处理器,17三星台式显示器/1G/80G/耳麦/DVD光驱100.6660车辆跟踪与调度实训线路优化运输业务模拟GPS/GIS实训2011。10-2012。9陈明泉乔骏2服务器HP/PROLIANT/DL585G2413930—AA1122202011。10—2012.93多媒体教学设备操作台、电脑、音响、功放、投影机、电动屏幕188802011。10—2012。9打印机10.50.50。502011.10-2012.9复印机02011.10—2012.9GPS及软件111102011.10—2012。94其它相关配套设施电脑桌椅等4402011.10-2012.95线路维护费44402011.10—2012.9合计26260-——4)完善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室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室是对各种常用物流技术进行实训的专业实训室,学生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进行各种物流信息数据的采集、传递、存储、处理等操作,培养学院对物流技术设备的原理、使用方法、具体操作的能力.设备包括条码设备、RFID设备、GPS/GIS、电子拣选等(物流技术实训室如图6所示)。学生可在实训室学会使用3D运输管理信息系统、3D仓储管理信息系统、3D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3D集装箱堆场模拟实训系统、3D货代与报关模拟实训系统等各种物流软件工具,和企业进行零距离对接。实训室还可以用于物流师职业资格考试及企业员工培训。图11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室预算资金145。5万元,申请中央财政投入89万元,行业企业投入56。5万元,建设期为2011。10-2013.9。表6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室建设明细列表单位:万元序号设备名称主要技术参数及要求数量(台/套)单价金额经费来源实训项目建设年度负责人中央财政投入行业企业投入1电脑酷睿2处理器,17三星台式显示器/1G/80G/耳麦/DVD光驱1300.678780条形码实训RF无线射频实训仓储系统模拟实训运输管理模拟实训供应链管理模拟实训集装箱堆场模拟实训货代与报关模拟实训2011.10—2012。9孙婕陈明泉2服务器HP/PROLIANT/DL585G2413930—AA1133302011。10-2012.93多媒体教学设备操作台、电脑、音响、功放、投影机、电动屏幕188802011。10-2012。94《3D仓储系统模拟实训系统》166062011.10—2012.95《3D运输管理模拟实训》166062011。10-2012。96《3D供应链管理模拟实训》166062012.10-2013。97《3D集装箱堆场模拟实训》166062012。10-2013。98《3D货代与报关模拟实训》166062012。10—2013.99条码打印机20.51012012。10—2013.910RF手持终端212022012.10-2013.911基站10.50.500.52012.10-2013。912相关配套设施电脑桌椅等130132011.10—2012.913线路维护费10100102011。10—2012.9合计145。58956。5-——5)新建采购谈判实训室建立虚拟谈判环境,组织学生进行采购谈判模拟实训。由教师或特邀专家提供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谈判演练,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情景模拟即时录像设备,当场录像并回放点评。录像资料归档管理,可刻成光盘在不同年级、专业间共享。并可利用各类商品样品、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沙盘等组织商品展示、解说、介绍、推销等实训项目,进行沙盘模拟训练.预算资金38。1万元,全部由行业企业投入,建设期为2011。10—2012.9。表7采购谈判实训室建设明细列表单位:万元序号设备名称主要技术参数及要求数量(台/套)单价金额经费来源实训项目建设年度负责人中央财政投入行业企业投入1多媒体教学系统操作台、电脑、音响、功放、投影机、电动屏幕18808商品采购谈判技术贸易谈判服务贸易谈判索赔谈判管理沙盘实训2011。10—2012.9孙婕乔骏2高速球型摄像机立盾LD48-W27豪华型一体化高速球型摄像机122022011.10—2012。93小型谈判桌带8把椅子10。50。500.52011.10-2012.94刻录机10。10。100。12011。10—2012.95立式文件柜20.20.400。42011。10-2012。96资料夹及商品样品0.200。22011。10-2012.97学生桌椅600。16062011。10-2012。98电子合同软件12。92。902.92011。10-2012.99管理沙盘系列设备物理沙盘、电子沙盘、教具、ERP软件教学资源118180182011.10—2012.9合计38。1038。1——6)新建国际物流综合业务实训室图12国际物流实训室平面图国际物流实训室是对国际贸易下的报关、报检、货代、船代、集装箱堆场等作业模拟的统称.国际物流实训室侧重于国际物流业务的单据、流程,设备包括电脑桌椅、仿真办公环境、相关软件以及仿真的单据、印章等。基于物流实训室仿真环境和配套软件,学生可实现对国际物流运作全过程的训练,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国际物流的相关节点,认识业务过程中的各个参与方及其之间的关系,形象理解国际物流的业务流程,并掌握进出口方、货代、船代物流公司、堆场、港口等各主体企业参与国际物流业务的详细操作步骤和相关单证填写,进而达到对整个国际物流业务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国际物流实训室如图7所示)。预算资金31.2万元,全部由行业企业投入,建设期为2012.10-2013。9。表8国际物流综合实训室建设明细列表单位:万元序号设备名称主要技术参数及要求数量(台/套)单价金额经费来源实训项目建设年度负责人中央财政投入行业企业投入1电脑英特尔酷睿TM2双核处理器,17液晶/1G/160G/耳麦/DVD刻录机100。6606国际货代模拟实训外汇交易模拟实训国际结算模拟实训单证实训报关实训2012.10-2013.9陈明泉乔骏2笔记本电脑学习模式,推进教学模式创新。山东银座物流配送中心(简称配送中心)与我校同属鲁商集团,中心距离我校仅2公里,双方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实践“前校后厂,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进行教学组织与实施,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提供了“品牌化、可控化、实战化、规范化与规模化"的教学设施与场所。学校派2名教师负责与配送中心协调,安排实训实习的教学任务,并长期聘任配送中心3名有经验的一线管理人员担任实践指导教师。配送中心设备配备兼顾教学和生产的双重任务,集教学实训、短期培训和生产经营于一体.教学实施过程中,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采用工学交替方式教学,学生分阶段进入基地完成实训教学任务,面对真实的职场环境和工作任务,由企业兼职教师和专任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学习、工作任务。(实践基地教学实训项目安排见表3)。表13山东银座物流配送中心实践基地教学实训项目安排实训实习时间安排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实训项目认知实习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校外实习实训周期1周1个月1个月1个月1年实训内容认知物流企业仓储业务技能学习配送业务技能学习运输调度技能学习全面熟悉物流企业运作流程在教育信息化逐步深入的背景下,基于网络的在线远程学习与课堂教学优势互补的混合型教学模式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现代混合型教学模式,将在线与离线、分散与集中、异步与同步、固定与移动相结合,提供了融教学、服务、管理于一体的资源传输和学习平台。项目建设期间,将力求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突破传统远程教学难以实施有效互动的局限,探讨实施混合型学习模式,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多样化、弹性化、个性化特点。学习者可以在教室听讲,可以远程参与实时直播课程,还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访问学习资源。校外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获得学校、网站的学习计划、课程设置、教案、教学设计、各科学习材料、考试和复习指导、管理办法、教师答疑、学习交流等各种教学服务,满足了校外人员参与学习或培训的学习需求。在已有的物流师资格认证、叉车执业资格认证的基础上,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合作,引进物流职业经理资质认证项目(CPLM),更好地将职业资格标准与日常教学内容相结合,达到深化课程融合的目的。HYPERLINK\l”_Toc305361869"(五)强化“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打造省级教学团队按照“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要求,采用“培养、引进、聘请”等途径,教师进企业、企业技术人员进学校、职业培训等方式建设一支适应教学、生产、技术服务需要的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确保2年建设期末,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到100%,由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以上,整个教学团队的专业战略规划和资源整合能力大幅度提升,达到省级教学团队的要求.培养目标:培养高水平专业带头人1名。要求:1)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硕士以上学位,具备双师素质;2)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及较好的组织、管理、领导能力;3)具备专业日常建设管理能力;4)具有较强的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的能力、项目开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教研、科研、技术服务能力,能够为物流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及技术支持。培养措施:1)出国考察、国内高等院校交流等途径,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和教学体系;2)参加多种技术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3)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项目开发能力,掌握行业企业最新发展动态,增强把握专业发展方向能力;4)依托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参与物流相关的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和服务产业的能力。培养目标:培养5名“双师”素质骨干教师。从教学能力、实践指导能力、专业理论研究能力、教学过程设计能力四个层面切实培养、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优化师资能力结构.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获得物流相关行业职业资格认证证书。培养措施:校企合作,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与海尔集团、中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佳怡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通过专业培训、职业资格认证、企业锻炼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分阶段地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实践锻炼。每年选派1—2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一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提高新技术应用能力;分期分批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和学习,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有针对性的拓宽专业知识,增强实践能力。聘请目标:增聘5名教授、8名企业兼职老师。聘请物流专业领域具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和行业企业专家作为客座教授;聘请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一线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聘请措施:1)充分利用国家农产品物流工程技术中心的优势,加大聘请知名专家、教授的力度,计划2012年增聘2名、2013年增聘3名客座教授;2)借助海尔集团、鲁商集团等合作企业的支持,聘任优秀的一线管理人员参与实践教学,计划2012年增聘4名、2013年增聘4名企业兼职教师。(六)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探索校企共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1、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与企业共同探索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专业设置的论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制定到教学效果的检验、毕业生跟踪调研,都由校企双方共同监控、评价.在学校评价的同时,专门设计行业企业专家的评价量表,并将此部分的评价赋予不低于15%的权重,完善教学质量评价。2、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教学质量评价.依靠国内现有的第三方教学质量评价机构,实施教学质量评估项目。由第三方评价机构负责项目设计、问卷调查、数据清理、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工作,据此了解专业培养定位是否准确、培养的学生是否具备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课程是否有效,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如何等反映教学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3、吸引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通过邀请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到教学实习现场进行调研、观摩、指导,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吸引政府参与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四、改革举措(一)改革校企合作机制,成立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由于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只流于粗浅的层次,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企业没有真正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中来,而学校的教学、科研资源也未充分支持企业的发展。因此,我校改革校企合作同机制,注重管理运行机制的完善和效率,大胆进行改革,成立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将学校与企业融入到一个组织中来,为校企合作的开展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为充分发挥理事会作用,学校推行校企合作理事会制度,采取多项措施保证理事会的运行。第一,成立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参与的理事会;第二,按照理事会章程,明确理事会运行中的职责分工,进行规范运作;第三,理事会制定相关制度和起草文件,并由理事会管理中心负责例会的组织和管理;第四,理事会每学期组织召开2次会议,主要研究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有关人才培养模式。第五,理事会成员单位,优先选拔学生组建订单班;学校科研成果优先对理事会成员使用。(二)创建“双线贯穿,全程交互”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成立较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不够成熟,缺乏企业用人单位的验证。利用物流管理专业理事会的平台,我校在制定才培养方案时特别注重管理运行机制的完善和效率,大胆进行改革,以CDIO理念为指导,创建“双线贯穿,全程交互”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通过相关制度确保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实施。1)校企合作理事会提供了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的交流平台。成员企业在软、硬件方面大力支持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企业支持.2)出台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支持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完善物流实训条件,保证校内育人环境的改善;与山东银座配送中心成立的实践基地,提供了真实的职场环境,企业兼职教师与学校专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保障校外育人环境的建设。3)派出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提升教师实践经验;聘请企业一线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并对其进行教学前的培训,业务要求达到教学标准后,与学校专职教师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实现专兼职教师“双岗双聘"。学校要求企业对毕业生做出职业发展规划,保障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三)建立校企一体的实习基地管理工作站,切实保障校外顶岗实习的管理质量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多,实习周期长,实习管理任务非常艰苦.为强化教学监督,促进校外顶岗实习的管理质量,与海尔、佳怡等行业企业广泛合作建立多个校企一体的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工作站(简称工作站),以此为纽带,即时跟踪、管理学生实习情况,沟通反馈信息,实现校企互动双赢。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工作内容(见图13所示)。图13实习基地管理工作站五、建设进度和资金预算HYPERLINK\l”_Toc305361875”(一)建设进度 表14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进度表重点专业名称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负责人:井颖建设内容2012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13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设1.成立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预期目标:成立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验收要点:①理事会章程;②理事会日常管理规章制度;③理事会机构组织。预期目标:建设完备专业指导委员会、调研室、管理中心。验收要点:①理事会分设机构的建设制度;②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预期目标:校企合作创建“双线贯穿,全程交互”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山东银座配送中心建成实践基地,实践“校中厂”。验收要点:①人才培养模式;②实践基地建设协议。预期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在省内各院校的推广;实践基地教学正常开展,参训人数达200人.验收要点:①2012级人才培养的效果评价;②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③完成实训计划。系统培养及课程体系建设1.课程体系优化预期目标:完成GBCE能力进阶的课程体系开发计划,设计一级二级项目课程,推进课程体系改革。验收要点:①课程体系改革报告;②整合传统课程内容,形成GBCE能力进阶的课程体系框架;③一级项目课程教学大纲;④二级项目课程教学大纲。预期目标:改革后的课程体系,继续探讨构建二级三级项目课程.验收要点:①课程体系改革阶段性总结报告;②课程体系实施学生反馈意见表60份;③课程体系实施教师反馈意见表20份;④三级项目课程教学大纲;⑤四级项目课程教学大纲。2.核心课程建设预期目标: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导向的优质核心课程2门,使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实现零对接。验收要点:①《采购管理实务》项目课程教学大纲和岗位能力培养方案;②《仓储配送管理》项目课程教学大纲和岗位能力培养方案;③上述课程的教材;④考核改革方案;⑤两门课程的过程考核记录;⑥两门课程的参考资料.预期目标:根据岗位活动特点,研讨专业岗位知识、技能、素质要求,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项目导向的优质核心课程2门。验收要点:①《运输管理》课程教学大纲和岗位能力培养方案;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大纲和岗位能力培养方案;③上述课程的教材;④考核改革方案;⑤两门课程的过程考核记录;⑥两门课程的参考资料。实践教学改革(责任人:孙婕)完善校内物流实训中心1。新建物流文化展示实训室预期目标:能够展示物流发展历史,物流发展过程中的景物、设备流程,说明物流发展渊源以及演化过程,以及现阶段的物流运作过程。让物流专业群学生了解物流发展的背景、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从根本上了解物流产业。验收要点:①实训设备配备到位②实训室建成并可以使用;③实训课开出率、使用率统计表;④实训室使用纪录。预期目标:扩大本实训室实训范围,总结实训经理,向兄弟院校输出校内工学结合实训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验收要点:①专业实习计划安排;②学生在实训室内实训记录;③学生实习报告;④完成11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训;⑤与兄弟院校经验交流记录.2.完善仓储配送实训中心预期目标:更新完善实训室设备配置,为本专业学生提供模拟实训场景,完成对实训设备的考察,为12年实训室设备更新做好前期准备。验收要点:①实训设备配备到位;②实训课开出率、使用率统计表;③实训室使用纪录;④完成实训设备考察、比较、型号选择;⑤确定主要实训设备的采购来源、型号、规格等,形成详细清单。预期目标:更新完善实训室设备配置,提高实训室使用率,总结实训教学经验,实现专业群内实训环境共享并对社会开放,发挥辐射作用。验收要点:①实训设备配备到位;②实训课开出率、使用率统计表;③实训室使用纪录。3.新建运输配送实训中心预期目标:搭架完整的运输网络环境,通过接收、集货、调度、干线运输、跟踪、集货、派发的运输过程,锻炼学生的空运、海运、陆运、铁路运输过程的管理操作能力,特别是关键运输环节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标准操作过程、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验收要点:①实训设备配备到位;②实训室建成并可以使用;③实训课开出率、使用率统计表;④实训室使用纪录。预期目标:提高实训室使用率,总结实训教学经验,实现专业群内实训环境共享并对社会开放,发挥辐射作用。验收要点:①实训课开出率统计表;②实训室使用纪录;③实训教学录像资料;④商务谈判实训案例资料。4。完善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室预期目标:学生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进行各种物流信息数据的采集、传递、存储、处理等操作,培养学院对物流技术设备的原理、使用方法、具体操作的能力。验收要点:①实训设备配备到位;②实训室建成并可以使用;③实训课开出率、使用率统计表;④实训室使用纪录.预期目标:更新完善实训室设备配置,提高实训室使用率,总结实训教学经验,实现专业群内实训环境共享并对社会开放,发挥辐射作用。验收要点:①实训设备配备到位;②实训课开出率、使用率统计表;③实训室使用纪录。5.新建采购谈判实训室预期目标:建立一个虚拟的谈判环境,使学生通过对商务谈判进行模拟实训,对商务谈判的理论知识与实务实现较好对接。验收要点:①实训设备配备到位(多媒体教学系统、高速球形摄像机、管理沙盘等);②实训室建成并可以使用;③实训课开出率、使用率统计表;④实训室使用纪录.预期目标:提高实训室使用率,总结实训教学经验,实现专业群内实训环境共享并对社会开放,发挥辐射作用.验收要点:①实训课开出率统计表;②实训室使用纪录;③实训教学录像资料;④商务谈判实训案例资料.6。新建国际物流综合业务实训室预期目标:完成对实训设备的考察,为2012年实训室设备采购做好前期准备。验收要点:①完成实训设备考察、比较、型号选择。②确定主要实训设备的采购来源、型号、规格等,形成详细清单。预期目标:学生根据案例,分组完成整个中心设计,可以达到全面掌握物流中心整体布局、运作流程、设计需要注意事项、各种经济参数的目的。验收要点:①实训设备配置到位;②实训室建设完成并可以使用;③实训课开出率、使用率统计表;④实训室使用纪录.7.新建物流中心沙盘推演实训室预期目标:完成对实训设备的考察,为12年实训室设备采购做好前期准备。验收要点:①完成实训设备考察、比较、型号选择。②确定主要实训设备的采购来源、型号、规格等,形成详细清单.预期目标:通过学习叉车驾驶,学生可以反复练习,从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熟练度、避免真实经营环境下可能的风险和损失,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打好基础,同时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考取叉车驾驶证,能够很好的实现校内校外的无缝对接。验收要点:①实训设备配置到位②实训室建设完成并可以使用;③实训课开出率、使用率统计表;④实训室使用纪录。8.完善叉车实训场预期目标:完成对实训设备的考察,为12年实训室设备更新做好前期准备。验收要点:①完成实训设备考察、比较、型号选择.②确定主要实训设备的采购来源、型号、规格等,形成详细清单。预期目标:通过学习叉车驾驶,学生可以反复练习,从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熟练度、避免真实经营环境下可能的风险和损失,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打好基础,同时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考取叉车驾驶证,能够很好的实现校内校外的无缝对接。验收要点:①实训设备更新到位;②实训室更新完成并可使用;③实训课开出率、使用率统计表;④实训室使用纪录.9.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预期目标:新扩展校外实习基地6家,建立2个校企一体的校外实习管理工作站。验收要点:①新实习基地的校企合作协议书,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列表:山东博远物流有限公司、远程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德州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维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朝批商贸有限公司、山东海运集团;②实习管理工作站管理协议;③学生实习报告;④学生实习成绩考核表。预期目标:新扩展校外实习基地6家,深化4个实习基地合作,建立2个校企一体的校外实习管理工作站,巩固深化校企合作。验收要点:①新实习基地的校企合作协议书,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列表:山东思锐佳顺物流有限公司、宅急送有限公司力诺瑞特太阳能、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糖洋华堂商业有限公司、山东海进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②实习管理工作站管理协议;③学生实习报告;④学生实习成绩考核表。10.实践教学内涵建设预期目标:建立规范的校内校外实训实习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保障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验收要点:①物流文化展示实训室流程设计及管理制度制定;②采购谈判实训室流程设计及管理制度制定③专业实训指导书、实训手册;④学生校内工学交替实习手册;⑤管理信息化建设流程;⑥业务流程优化设计报告。预期目标:建立规范的校内校外实训实习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保障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验收要点:①运输配送实训中心流程设计及管理制度制定;②国际物流综合实训室流程设计及管理制度制定;③物流中心沙盘推演实训室流程设计及管理制度制定。教学模式创新1.推行“前校后厂,工学交替”教学模式预期目标:与山东银座物流配送中心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验收要点:①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书;②实施认识物流企业项目的校企合作教学资料;③仓储业务项目的校企合作教学资料。预期目标:深化与山东银座物流配送中心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验收要点:①实施配送业务项目的校企合作教学资料;②运输调度项目的校企合作教学资料。2。实施“混合型”学习模式预期目标:实施混合型学习模式验收要点:①学习计划及课程设置情况资料;②教案;③教学设计、各科学习辅导材料;④考试和复习指导资料;⑤网站平台。预期目标:实施混合型学习模式验收要点:①学习计划及课程设置情况资料;②教案③教学设计、各科学习辅导材料;④考试和复习指导资料;⑤网站平台。3。职业资格认证预期目标:以职业资格认证项目引进为契机,毕业生双证率达到100%。验收要点:①与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合作,引进中国物流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项目(计划书、师资培训计划及培训考核计划).预期目标:以职业资格认证项目引进为契机,引进先进的教育培训手段,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校企无缝对接。毕业生双证率达到100%。验收要点:①中国物流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培训计划;②2010级学生《中国物流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复印件.师资队伍建设1.培养专业带头人预期目标: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提高带头人综合水平.验收要点:①《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发展》调研报告一份;②项目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1份;③科研项目立项书一份(项目内容待定);④在企业及兄弟院校培训的证明材料1份;⑤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学习与研讨纪录1份。预期目标:继续培养专业带头人,提高带头人综合水平。验收要点:①《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发展》调研报告一份;②项目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1份;③科研项目立项书一份(项目内容待定);④在企业及兄弟院校培训的证明材料1份;⑤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学习与研讨纪录1份。2.培养骨干教师预期目标:培养骨干教师对象2名,提高双师素质,提升服务产业的能力。验收要点:①骨干教师进修、培训证明;②1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及讲义;③企业物流管理咨询项目2项;④1名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的资料记录;⑤科教研课题1项。预期目标:培养骨干教师对象3名,提高双师素质,提升服务产业的能力。验收要点:①骨干教师进修、培训证明;②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的资料记录;③核心课程开发及讲义;④教科研课题2项;⑤科教研课题1项.3。聘请企业兼职教师预期目标:建设专业兼职教师库,增聘物流领域兼职教师4名、客座教授2名,承担的课时数达到20%;兼职教师参与开发1门优质核心课程;对兼职教师开展4人次教学技能培训。验收要点:①企业技术专家、兼职教师聘书;②企业技术专家专题讲座、报告记录;③企业兼职教师教案、教学大纲、授课日志等教学资料;④企业技术专家、兼职教师参与专业教研活动记录;⑤兼职教师参与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资料.预期目标:增聘4名物流领域兼职教师、客座教授2名;承担的课时数达到50%,兼职教师参与开发1门优质核心课程;对兼职教师开展4人次教学技能培训。验收要点:①企业技术专家、兼职教师聘书;②企业技术专家专题讲座、报告记录;③企业兼职教师教案、教学大纲、授课日志等教学资料;④企业技术专家、兼职教师参与专业教研活动记录;⑤兼职教师参与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资料。质量保障评价体系建设预期目标: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评价体系,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验收要点:①完成《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制度》、《人才培养校内质量监督制度》等制度的建设;②修订《毕业生回访管理办法》和《企业用人回访管理办法》等。预期目标:继续完善相关质量保障评价等制度。验收要点:质量保障评价相关制度执行反馈信息材料.(二)资金预算 表15物流管理专业资金投入预算表单位:万元重点专业名称物流管理专业编号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中央财政投入省级地方财政投入行业企业投入:鲁商集团其他投入:自筹合计2011年度2012年度小计2011年度2012年度小计2011年度2012年度小计2011年度2012年度小计合计177.572.525000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