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教案_第1页
五年级数学下教案_第2页
五年级数学下教案_第3页
五年级数学下教案_第4页
五年级数学下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教材简析: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探索和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把图形语言作为理解的基础。实际上,本套教材非常重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结合,三者相辅相成,从多种角度为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其中,图形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通过直观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为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提供了直观表象,还可以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灵感,同时它也往往成为创造的源泉。根据课程标准和整套教材的整体编写思路,本单元仍然没有将分数应用题单列,而是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分数乘法运算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本单元内容的引入与展开,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应用都力求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以及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其中,“分数乘法(一)”的主要内容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将分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相联系,并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法(二)”的内容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加以扩展;“分数乘法(三)”的主要内容是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单元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难、重点:教学重点: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四、教学方法:1、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2、将计算和应用紧密结合,体会分数乘法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五、课时安排:计划教学十三课时主要内容课时安排1.分数的乘法(1)2课时2.分数的乘法(2)2课时3.分数的乘法(3)2课时4.练习(1)2课时5、机动课2课时6、单元检测及评析3课时第1课时课题:分数乘法(一)(见教材第2至3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难、重点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扇形图片、计算机教学过程补充内容一、导课1、出示复习题⑴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⑵分别用加法和乘法列出算式并说出乘法算式中的数各表示什么?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⑶计算++=++=使学生注意到分母相同,计算时3个分子相加的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2、导入课题:像++这样特别的分数连加就是要学习的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二、学习新课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大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①学生自己分析演示提问学生:每个人吃了块,三个人就吃了几个块?要求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此问题。教师订正板书:++===(块)并演示3个扇形图片拼成一块蛋糕的图片。②引导观察:上式中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类似于以前学到的什么知识?使学生联想到整数乘法的意义。提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并说出其式的意义。③比较×3和12×5的异同。要求学生从算式的意义和特点进行比较,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不同点:前者是分数乘整数,后者是整数乘整数。④引导学生总结:先让学生总结,再综合大家的内容概括总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⒉教学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①根据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可知×3=++。教师提问:分母有没有变化?(没有)。分子是由几个2相加的?(3个),怎样写简便呢?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加法部分可省略不写。②引导学生分析回答,总结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计算时分母有没有变?谁和谁相乘?乘积作什么?计算的结果应怎样?③分数乘整数的应用。根据×3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约分,约分时所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三、巩固练习1、1个小马标志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小马标志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2、涂一涂,算一算2个3/7的和是多少?3个5/16的和是多少?3、试一试1、2题及做一做。×4×84、拓展练习(1)1/2+1/6+1/12+1/20+1/30(2)(1/3—1/4)+(1/4—1/5)+(1/5—1/6)(3)1—1/6—1/60—1/600—1/6000(4)9997/8+993/4+91/2+7/8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五、布置作业1、5个2/15是多少?涂一涂,算一算。2、4/7的3倍是多少?1/4的10倍是多少?3、(1)一堆煤,每天用去1/5吨。3天一共用去多少吨?(2)一堆煤,每天用去1/5,3天一共用去几分之几?4、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7/10米,他的周长是多少米?5、一种大豆每千克约含油4/25千克,100千克大豆约含油多少千克?1吨大豆呢?板书设计分数乘整数例1:++===(块)×3=++

教学反思第2课时课题:分数乘法(一)练习课(见教材第4页)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正确熟练的计算。2、能灵活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难、重点综合运用上节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钟表、训练习题教学过程补充内容一、复习导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复习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二、数学故事:引导学生完成课本第4页的“百米跑”给学生充分时间观察讨论交流。1、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2、提出数学问题。3、鼓励学生讨论解决发现的问题:对学困生,组织模拟故事情景,理解题意。三、计算观察发现规律。12×11×35×212××3×212××3 ×2计算后观察每组的结果,你发现什么了?让学生充分讨论发现规律。在一个因数不变的情况下,另一个因数缩小几倍,积就缩小几倍。只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就可以了。四、解决问题:1、一个漏水的水龙头,每时漏水桶,5时漏水多少桶?十时漏水多少桶?24时呢?拓展训练:一个月、一年这个水龙头能漏多少水?鼓励学生用各种平面图分一分、涂一涂、算一算。2、课本第4页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画图表示,运用分数乘整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五、小结评价:作业:1、课本第4页第3题。2、练习册第页习题。板书设计分数练习课乘整数12×11×35×212××3×312××3 ×3发现的规律:(学生描述归纳)教学反思第3课时课题:分数乘法(二)(见教材第5—6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正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2、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难、重点重点:正确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判断单位“1”的量。难点:正确判断单位“1”的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补充内容一、导课1、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3/11×23×2/99/16×1210×7/153/4×164×3/132、猜猜看: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你知道淘气有多少个苹果?二、学习新课1、与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和思路,并列式计算。引导学生说一说谁是“1”的量。6×1/2=()个2、如果笑笑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3。你知道笑笑有多少个苹果?独立计算。6×1/3=()个3、小组讨论:解答思路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的?4、试一试:1)王老师今年36岁,小兰的年龄是王老师的1/4,小强的年龄是叔叔的1/6。算一算小兰和小强今年各几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五年级一班有学生44人,参加合唱队的占全班学生的2/11。参加合唱队的有多少人?3)一只鸭重3千克,一只鸡的重量是鸭的2/3。这只鸡重多少千克?4)一个排球定价60元,篮球的价格是排球的5/6。篮球的价格是多少元?5)一件衬衫150元,现在商场打八折,此时售价是多少元?三、巩固练习1、列式计算(1)20的1/5是多少?(2)6的3/4是多少?2、看图编题并计算。100千克?千克3、一个书包的原价是30元,九折后的价钱是多少元?(怎样理解九折,是指现价是原价的9/10,把谁看作“1”的量,实际求什么?)4、拓展练习(1)松鼠的体长在20厘米到28厘米之间,它的尾巴约占体长的3/4,它的尾巴最少约有多长?最多约有多长?(2)小红有36枚邮票,小心的邮票是小红的5/6,小明的邮票是小红的4/3。小明有多少枚邮票?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1.完成“练一练”第2和3题。2.练习册第页习题。板书设计分数乘法(二)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你知道淘气有多少个苹果?6×1/2=()个如果笑笑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3。你知道笑笑有多少个苹果?6×1/3=()个教学反思第4课时课题:分数乘法(三)练习(见教材第7至8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应用分数的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思维。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目的性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难、重点重点: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教学准备长方形纸课件教学过程补充内容一、谈话导课同学们,我国古代著名哲学著作《庄子·天下》中有这么一段话:“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意思是说:“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一半,永远也截不完。”现在我们就来试试看。(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请同学们拿出长方形纸条,按要求操作并思考回答问题。第一次减去它的1/2,第二次减去剩余部分的1/2。此时,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如果第三次再减去剩余部分地1/2,那么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1/2×1/2=□□×1/2=□你从操作中找到什么规律,有什么发现?2、折一折将一张长方形纸竖着对折2次,用斜线涂出它的3/4,再把这张纸横着对折2次,用红色涂出斜线部分的1/4。3、讨论(1)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1/4,再涂出1/4的3/4吗?(想一想每次是以谁为“1”,实际上是求什么?)3/4×1/4=3/164、与同学讨论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即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为了计算简便,也可以先约分再乘。三、巩固练习1、先折一折,想一想再算出结果。2/3×1/55/6×1/31/3×1/42/5×1/32、计算后,想一想分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每一个乘数吗?3/4×8/91/2×9/73/8×6/75/24×6/52/9×7/68/25×5/43、拓展练习:下面哪两个数的积在1/4和5/8之间?1/4×1/23/5×5/67×3/1411/12×10四、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应注意哪些?五、布置作业1、列式计算(1)21的/14是多少?3/14得21倍是多少?(2)8是48的几分之几?48是8的几倍?(3)40分是多少时?5/6时是多少分?2、在○里填上“>”、“<“或”=“。16×3/5○161/10×4○1/108/9×3/4○3/43、课本第8页3、4题。板书设计分数乘法(三)例题图例3/4×1/4=3/16教学反思第5课时课题:分数乘法(三)练习课(课本9页及补充)。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2、培养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3、培养学生作题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难、重点重点: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难点:进一步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补充内容一、导课1、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⑴梨的筐数是苹果的筐数相等。⑵梨的筐数的四分之三和苹果的筐数相等。⑶白羊只数的五分之四等于黑羊的只数。⑷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五分之四2、给上面每个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并要求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解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二、学习新课1、出示习题: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5/6,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2/3。小新储蓄了多少元?2、指导学生分析题中每个关键句谁是“1”的量,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指名回答.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5/6”,把小亮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然后画出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指名回答。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2/3”,把小华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3份,再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多的线段。18元小亮:小华:?元小新:4、分析数量关系: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分析或从问题分析,说出要求小新储蓄的钱数,必须先求出小华储蓄的钱数,因此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5、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计算。18×5/6=15(元)(小华的钱数)15×2/3=10(元)(小新的钱数)三、巩固练习1、试一试(先画图再计算)3个同学跳绳。小明跳了120下,小强跳的是小明跳的5/8,小亮跳的是小强的2/3。小亮跳了多少下?2、课本9页5、6题。引导学生交流分析方法3、拓展练习六年级三个班学生参加栽树。一班栽树39棵,二班栽树的棵树是一班的2/3,三班载的比二班的2倍少5棵。三班栽树多少棵?四、全课总结1、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2、解答这类分数应用题关键是什么?五、布置作业1、长跑锻炼,小球跑了3千米,小球跑的5/6等于小光跑的,小勇跑的是小球的4/5。小光和小勇各跑多少千米?2、鹅的孵化期是30天,鸭的孵化期是鹅的14/15,鸡的孵化期是鸭的3/4。鸡的孵化期是多少天?3、一本故事书有96页,小兰看了43页。小华说:“剩下的页数比这本书的3/4少15页。”小新说:“剩下的页数比这本书的1/2多5页。”小华和小新谁说得对?板书设计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习题图略:列式:(小华的钱数)18×5/6=15(元)(小新的钱数)15×2/3=10(元)教学反思第6课时课题: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补充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运算。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敏捷性的发展。2、培养学生作题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难、重点重点: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难点:1、混合运算的计算步骤。2、分数运算中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教学准备训练习题教学过程补充内容一、导课⒈出示复习题。⑴计算并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5×6+7×315×(34-27)16×4-7×9135+217×2820-4×636×2+15⑵试述整数的运算顺序。整数加法、减法、乘法混合在一起时,应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应先算括号里的。2、简便运算:2.5×4.040.65×101指名说一说根据什么定律进行简便运算。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计算4/15+3/5×7/9学生试算,教师巡视。提示注意:要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同时,要养成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2、试一试2/5—1/2×1/314×(1/3+3/4)3、计算3/5×1/6×5提问:①仔细观察题里的已知数有什么特点?②思考怎样使计算简便一些。③要运算简便需要应用什么定律?4、计算(1/10+1/4)×4①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②指名说说应用了什么定律。小结: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应用什么定律可以计算简便。可简算的要简算。三、巩固练习1、比一比、赛一赛⑴12×5/9+(2+1/6)⑵[(1+7/10)+3/4]×5⑶(1+4/5)×(3+1/2)+(3+4/5)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2/3×1/4×387×3/86(8/9+4/27)×273、胜利路长1千米,延安路是胜利路长度的5/4倍。延安路比胜利路长多少千米?4、拓展练习(1)下面的□里可以填多少?5/12×>5/□12×3/8<14/□□/6×4/5<5/65/7×□/4<1(2)用5个3组成一个算式,要使算式中至少有一个分数,得数分别等于0、1、2、3。四、全课总结: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在计算中要认真审题,根据题目特点,能进行简便运算的要简便。五、布置作业:1、根据推算,地球重1千克的物体,在月球上只有1/6千克重。一个同学的体重是36千克,如果到了月球,它的体重比在地球上轻多少千克?2、有简便算法计算下面各题。2/9×3/20×92/5×4+2/51/2×1/15+1/3×1/21/3×5/12+1/3×1/41/3×5/8×4/5(21+2/5)×5/7板书设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3/5×1/6×5=3/5×5×1/6(应用乘法交换律)=3×1/6=1/2教学反思第7课时课题:练习一(1)(课本10—11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3、培养学生作题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难、重点重点: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算理。难点: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补充内容一、复习导课:1、口算,并说出下列画有横线的算式表示的意义。3/4×125/7+2/72/3×1/360×1/27/8-3/41/10×5/42/9×6/55/6×0×142、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①已修了这段路的3/7②女生人数的3/5是男生人数③实际比计划增产1/4④三月份比二月份节约用电1/8⑤下半年生产的是上半年的7/6二、学习新课1、出示习题:五年级同学收集180千克废品,其中的是一班采集的,是二班采集的。两班各采集多少千克?着重提问:求两班各采集多少千克,各应求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各把谁看作单位“1”?教师指导画出的线段图180千克?千克?千克一班二班“1”2、五年级参加数学小组的有36人,语文小组的人数是数学小组的3/4,体育小组的人数是语文小组的2/3,体育小组有多少人?(1)让学生独立画出线段图,列式解答;(2)指名说一说每步计算把谁看作单位“1”,理由是什么“(3)指名说一说解题思考过程。三、巩固练习1、2005年,我市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占全年的3/5。有多少天气质量为优?2、食堂买来一桶油,每天约用这桶油的1/8,6天大约用了这桶油的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3、拓展练习(1)光明小学五年级有128人,已经达到体育锻炼标准的占5/8。而“达标”的学生的2/5是女生,“达标”的男生占五年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2)已知a×4/3=11/12×b=15/15×c,并且a、b、c都不等于零。把a、b、c这三个熟谙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并说明为什么。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1、课本10页1、3、5题。2、小红体重42千克,小云体重40千克,小新的体重相当于小红和小云体重总和的1/2。小新体重多少千克?3、五年级同学收集树种42千克,四年级收集的比五年级少2/7。四年级比五年级少收集树种多少千克?四年级收集树种多少千克?板书设计练习一(1)五年级同学收集180千克废品,其中的是一班采集的,是二班采集的。两班各采集多少千克?180千克?千克?千克一班二班“1”列式:教学反思第8课时课题:练习一(2)(课本11—12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计算。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乘法,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3、通过复习,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重点难、重点: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计算的能力。教学准备训练习题教学过程补充内容一、复习导课:1、口算25×4/57/8×3/1439×4/131/3+1/85/6—1/21/2×1/53/10+9/100×5/122、合理计算3/4—5/81/6+2/9+5/6+3/91/12×5×12/173/4×4/5+1/3×1/2二、学习新课1、下面哪两个数的积在1/3和5/6之间?1/3×12/135/6×2/32/3×2各小组讨论你是怎样挑选的?交流方法。2、说一说商场打折的含义。(对口令)一件衣服50元,一条裤子40元,一条裙子30元,一律打八折分别求出现价是多少元?如打七折呢?3、水果店运来40筐水果,其中梨占1/10,苹果占3/8,香蕉占2/5,其余是桔子。请你提出三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4、一个长方形桌角的面积是1平方米。一个正方形桌角,边长是9/10米。长方形桌角的面积比正方形桌角的面积多多少?三、巩固练习1、打字员打一部书稿。每天完成3/16,5天完成这部书稿的几分之几?2、学校食堂九月份用煤气640立方米,十月份计划用煤气是九月份的9/10,而十月份实际用煤气比原计划节约1/12,十月份比原计划节约煤气多少立方米?3、桂兰家新转了一部电话,买了一根15米长的电话线,实际只用了它的2/3,用了多少米?还剩多少米?4、拓展练习在下面的5个1/3中,加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和括号,使计算结果等于2/9。1/31/31/31/31/3=2/9四、全课总结:与同学说一说你有哪些学习收获?五、布置作业1、课本10—11页10、12、14题。2、一头鲸长7米,头部长占2/5,这头鲸的头长多少米?3、修路队计划修路4千米,已经修了3/4,修了多少千米?还剩多少千米?4、一块长方形地,长24米,宽市场的5/12。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5、巧算下面各题。(1)1/2+1/6+1/12+1/20+…+1/9900(2)3/2—5/6+7/12—9/20+11/30—13/42(3)7/6+13/12+21/20+31/30+43/42(4)1/1×2+1/2×3+1/3×4+…+1/49×501教学反思机动课(教学两课时)根据学生实际查漏补缺,综合解决问题。第一单元知识检测课题:单元测试、评析(3课时)学习目标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便于查漏补缺。难、重点查漏补缺,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教学准备单元试卷教

指导学

动补充内容1、测试2、评析讲解试题3、总结

考试共同讨论、纠错学生成绩优生:待辅导生:卷面分析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第二单元长方体的认识一、教材简析: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并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等。本单元主要通过四个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长方体的表面积”、“露在外面的面”(探索活动)。在本册的第四单元还将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二、单元目标: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难、重点:教学重点: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难点: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熟练灵活地计算它们的棱长和表面积。四、教学方法:1、在充分的探索活动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2、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五、课时安排:计划教学12课时长方体(一)课时安排1.长方体的认识和练习(1)2课时2.长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3.练习(2)2课时4、机动课2课时5、单元检测及评析3课时第1课时课题:长方体的认识(见教材第13—14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各部分名称。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的一些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难、重点重点:认识长方体的特征。难点:探索发现长方体的特征。教学准备①教师准备:长方体的各种实物,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框架、多媒体课件。②学生准备:收集一些长方体的小纸盒。教学过程补充内容一、创设情境1、观察后回答:1)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2)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类并板书。平面图形立体图形3)指着左边问:这些都是什么图形?(并在上面板书:平面图形)4)指着右边问:这又都是什么图形?(并在上面板书:立体图形)2.实验: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量筒装600毫升的水。然后往其中一只里放入一块石头,让学生观察,这只量筒里水面的变化情况?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空间”这一概念。从今天开始,我们的数学课主要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我们首先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并板书课题。二、探索实践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1)认识长方体的面。(让学生分组讨论)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给学生看)再根据学生的发言用投影归纳出: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2)认识长方体的棱。让学生用手摸长方体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意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摸)。这些地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来做,最后统一为“棱”)再让学生分小组去数和量:①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归纳出: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并提问:①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顶点)②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个)(4)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个面)讲: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5)用填空的形式小结长方体的特征。(投影显示)长方体是由六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2、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下的两个问题:(1)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将测量结果告诉大家。想一想:(1)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吗?(长、宽、高)(3)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投影显示出几个长、宽、高不同的长方体)结论: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三、课堂实践:教材15页做一做1、4题。四、课堂小结:由学生小结归纳今天学习的内容。五、课外延伸:在家里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体玩具或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它的面、棱、顶点;或是找一些材料自己做一个长方体并涂上或画上喜欢的图案。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重点:长方体立体形,8顶6面十二棱;棱分长、宽、高,每组四条要记好;6个面对着放,对应面都一样。教学反思第2课时课题:长方体的认识练习(见教材第14—15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正方体的特征。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难、重点重点:正方体的特征及长、正方体的异同点。难点: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特征解决问题。教学准备①教师准备正方体实物和一个长方体纸盒、多媒体课件。②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教学过程补充内容一、创设情境1、请大家拿出做好的长方体,边观察边填写下表:形体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积棱长长方体2、填好表后请回答:(1)什么叫做棱?(2)什么叫做顶点?(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这个长方体的什么?以上是长方体的特征及有关知识,(拿出一个正方体)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并板书课题。二、探索实践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小组合作学习。(1)观察并回答:①它们的形状都是什么体?(正方体)②正方体还有一个名称你知道吗?(立方体)(2)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正方体,观察和讨论一下正方体有什么特征。然后选一个代表说出你们观察讨论的结果,最后将学生的发言归纳在下表中。形体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积棱长正方体(3)用填空的形式小结。正方体是由个的正方形围成的图形。正方体也有条棱,它们的长度。正方体也有个顶点。2.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首先将复习与新课的两张表合在一起如下图:形体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积棱长长方体6128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每组互相平行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正方体6128都是正方形都相等都相等(1)请你观察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完上表。(2)想一想: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板书结论三、课堂实践课本15页实践活动。四、课堂小结:让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1)正方体的特征。(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五、课堂作业:课本15页做一做2、3、4题。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练习正方体可以说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用图表示。(投影显示)长方体立体图形:正方体教学反思第3课时课题:展开与折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展开图)(见教材16--17页)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难、重点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展开图的认识。教学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教学过程补充内容一、基本练习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新课探索:提出探索任务:将一个正方体盒子沿棱剪开,会得到一个展开图,这个展开图会是怎么样的?自己尝试操作,小组内与同学交流。汇报,展示,全班交流。(如下图)探索:将一个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会得到怎样的展开图?操作交流。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下面那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课本16页做一做1题。下面那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长方体?课本17页做一做2题。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四、布置作业。课本17页练一练1、2题。板书设计展开与折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展开图操作——思考——判断——交流——归纳教学反思第4课时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材第18页)教学目标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结合具体情景,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难、重点重点:表面积的意义。难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展开的教具、投影仪。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教学过程补充内容一、创设情境1、说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2、看图回答。(1)指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2)哪些面的面积相等?(3)填空:上、下两个面的长是宽是。这个长方体左、右两个面的长是宽是。前、后两个面的长是宽是。3、想一想: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几个面?4.老师现在做了一个“长6㎝,宽5㎝,高4㎝”的长方体架,要在它的六个面上贴上薄塑料片,你说应该准备多少平方厘米的塑料片呢?二、实践探索1.个别学习表面积的概念(1)老师和同学们都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在上面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在6个面上。(2)沿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剪开并展平。(3)你知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什么吗?学生试着说一说。2.小组合作学习-------计算塑料片的面积(1)想: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求什么?使学生明确: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2)学生分组研究计算的方法。(3)找几名代表说一说所在小组的意见。解法(一):是分别算出上、下,前、后,左、右面的面积之和,然后算总和。6×5×2+6×4×2+5×4×2=60+48+40=148(平方厘米)解法(二):(是先算出上、前、左这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再乘以2)(6×5+6×4+5×4)×2=74×2=148(平方厘米)(4)比较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三、课堂实践:做第18页的“试一试”,学生独立列式算出后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你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了吗?交流归纳:并板书五、课堂练习:课本19页练一练第1、2题。六、课后实践:课本19页练一练第3、4题。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教学反思第5课时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教材19页)教学目标1、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难、重点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正方体的实物模型、课件;学生准备:正方体纸盒。教学过程补充内容一、创设情境1.看图并回答。(投影显示)(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2)怎样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2.看看各自准备的正方体回答问题。(1)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2)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怎样?(3)如果给你正方体一条棱的长度,你能算出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吗?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板书课题)二、实践探索1.小组合作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①题中的棱长就是每个面的什么?②你能算出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吗?③小组合作,寻找计算方法。3×3×6或者32×6=9×6=9×6=54(平方厘米)=54(平方厘米)说明:上面两种做法都对,32表示2个3相乘。2.教学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如:投影显示例3,拿出实物模型。(1)帮助学生分析题意。①售米的木箱是什么体?②“上面没盖”就是没有哪一个面?③要求的问题,实际上是算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2)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解答方法,只列式不计算。(3)学生讲所列出的算式的含义,确定正确后算出结果,集体订正。三、课堂实践做第19页的“做一做”的1题,先让学生列出解答的算式,并讲一讲自已是怎样想的,确定正确后算出结果。四、课堂小结: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课堂实践:第19页的“做一做”的4、5、6题

五、课后作业:课本第第19页的“做一做”的1、2、3题

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3×3×6或者32×6=9×6=9×6=54(平方厘米)=54(平方厘米)强调:32表示2个3相乘。教学反思第6课时课题:露在外面的面(教材第20页)教学目标1、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发展空间观念。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自主探索的欲望。难、重点根据具体情景正确计算物体的表面积。教学准备教师准备:4个正方体纸盒和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4个正方体纸盒。教学过程补充内容一、创设情境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二、新课探索1、课件演示:⑴一个棱长为50厘米的正方体的纸箱放在墙角处(如图),有()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⑵四个棱长为50厘米的正方体的纸箱放在墙角处(如图),有()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2、小组讨论,探索解答方法。①外面的每个纸箱有3个面露在外面,一共有9个面露在外面。②从上面,从侧面,从上面各有3个面露在外面,共有9个面露在外面。每个面的面积是50×50=2500平方厘米,露在外面的是2500×9=22500平方厘米。三、探索拓宽,激发兴趣1、试一试:将4个纸箱换一种方法放在墙角处,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否有变化?与同学进行交流。2、找规律:有多少个面露在外面?①将小正方体按下图方式摆在地上。1个小正方体有()个面露在外面,2个小正方体有()个面露在外面,3个小正方体有()个面露在外面。按照这样的方式摆放,6个小正方体有()个面露在外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②将小正方体按下图方式摆在地上。小正方体的个数123456露在外面的面数完成下表:③将小正方体按下图方式进行摆放。随着小正方体个数的增加,露在外面的面数变化有什么规律?小组交流。四、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课本22页第4题。板书设计露在外面的面有序地观察:1、看每个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再计算全部露再外面的面,其中,里面的正方体没有一个面露再外面。2、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三个不同角度观察,看每个角度能看到几个面,再计算一共有几个面露再外面。教学反思第7课时课题:练习二(教材第22至23页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进行表面积的熟练计算。2、综合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难、重点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表面积的知识独立解决相关问题。教学准备正方体和长方体纸盒、不同长度的小棒。教学过程补充内容一、复习展开与折叠。第8题;在展开图上标出相对应的面。本体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要求比较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1、让学生独立分析完成。2、集体交流纠正。最后让学生运用展开的纸盒操作进行验证。二、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的特征和棱长的计算方法。2、完成第7题。运用长方体棱长的特点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独立分析计算解决问题。2)小组交流思路,用纸盒与绳子进行验证。让学生清楚要先算出一个盒子需要多长的绳子,再算最多能扎几个这样的礼盒。三、复习表面积的计算。1、引导学生巩固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完成第6题。运用长方体表面积的特点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先算出需要粉刷的墙壁的表面积,也就是5个面的总面积减去门窗的面积。2)再计算需要的石灰数量。四、复习露在外面的面积。1、独立完成课本第22页第5题。2、再集体讨论交流,纠正。3、操作演示:1)用两个正方体拼一拼,验证以上结果。2)用三个正方体拼一拼,发现规律。3)用两个、三个长方体拼一拼,探索规律。4、独立解决第4题的问题。五、小结评价:说一说本单元学了什么内容?作业:完成课本第22页第1、2、3题。教学反思机动课(教学两课时)根据学生实际查漏补缺,综合解决问题。第二单元知识检测课题:单元测试、评析(3课时)学习目标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便于查漏补缺。难、重点查漏补缺,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教学准备单元试卷教

指导学

动补充内容1、测试2、评析讲解试题3、总结

考试共同讨论、纠错学生成绩优生:待辅导生:卷面分析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一、教材简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倒数的认识,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解决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活动主要呈现四个活动呈现:1、在观察活动中,认识倒数。2、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3、借助图形语言,在操作活动中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4、在现实情境中,利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单元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2、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了解倒数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4、能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难、重点:重点: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2、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难点:1、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2、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教学方法:1、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2、帮助学生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五、课时安排:计划教学16课时分数除法16课时1.倒数1课时2.分数除法(1)1课时3.分数除法(2)2课时4.分数除法(3)2课时5.练习(3)1课时6.整理与复习(一)2课时7.数学生活1课时8.折叠1课时9、机动课2课时10、单元检测及评析3课时第1课时课题:倒数(教材第2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在比较、计算、观察中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2、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观点的启蒙教育。难、重点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难点:理解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补充内容一、导课(复习)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1421⒉把小数化成分数:0.71.50.3750.75二、学习新课1.倒数的意义⑴口算下面各题①×=1②×=1③3×=1④×80=1提问:上面四个算式是都是几个数相乘?计算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教师说明:具备以上特点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所以我们就说,上面每个算式中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引导学生总结出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⑵教师指出倒数的两个条件:①两个数。②这两个数的乘积是1。⑶讨论:①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②一个数能叫做倒数吗?③5是倒数这样说法对吗?为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说明: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的说某一个数是倒数。⑷判断下列各组数是否互为倒数:①和②和③2和④1和⑸让学生举出几组倒数,并对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自己发表意见,用倒数的意义来检验所举的例子对不对。2.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⑴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出的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如:和3和提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⑵引导学生找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是互为调换位置的。⑶讨论:①2的倒数是多少?②所有的自然数都有倒数吗?1的倒数是几?③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④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启发学生总结:①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②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有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⑷教学方法3分子、分母调换位置553三、巩固练习1、完成试一试中的题目。重点强调:1)求自然数的倒数要先把它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再按调换分子、分母的方法来求倒数。2)求带分数的倒数先化成假分数,再按调换分子、分母的方法来求倒数。2、拓展提高:1)的倒数的是多少?2)甲数是2,乙数是甲数的倒数。甲数比乙数大多少?3、探索讨论:0有倒数吗?强调: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所以0没有倒数四、全课总结: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五、布置作业:第24页“练一练”习题。板书设计倒数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我们就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3分子、分母调换位置553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教学反思第2课时课题:分数除法(一)(教材第25至26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在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3、渗透关于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观点的启蒙教育。难、重点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难点:转化的思想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补充内容一、导课(复习)1、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0.255312、填空(1)30÷5表示把30平均分成()份,求其中()份是多少。(2)求18的是多少,可以用算式18×()也可以用算式18÷(),所以18÷3=18×()。二、学习新课1、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1)出示图,提问,a、每人吃半块月饼,4个人一共两块月饼。教师板书:×4=2(块)b.两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半块。应当怎样列式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4=(块)c.两块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4个人。板书:2÷=4人(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上面3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引导学生讨论三个算式之间的关系。(3)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教师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2、教学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出示涂一涂、算一算: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2)教师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列出算式。(3)引导学生这样想,是几个?把平均分成2份,实际上就是把4个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并随着提问,把计算过程写出来:÷2=(4)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启发学生讨论:分数除以整数,如果分数的分子能被除数整除时,可以直接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分子。(5)再引导学生这样想:把平均分成2份,求每段的是多少,还可以怎样算?能不能把它转化为已学的计算方法?启发学生想出把平均分成2份,求每段是多少,可以看作是求的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6)可以看出,一个分数除以整数,可以转化为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7)想一想:如果把米铁丝平均分成3段,该怎么计算?让学生按上面的两种方法进行计算。通过计算使学生体会到第一种方法是有限制条件的,必须分子能被整数整除。而第二种方法在一般情况下都可以进行计算,可普遍使用。列式为:÷3=×=(8)引导学生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9)上述结语中为什么要添上“0除外”?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26页的“填一填、想一想”,并讨论。2、课本第26页的“试一试”。3、拓展提高:在和之间填上三个最简分数,使这五个数成为等差数列,这五个数分别是多少?四、总结评价: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五、布置作业:课本第26页的“练一练”1、2、3、题。板书设计分数除法÷3=×=意义: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教学反思\第3课时课题:分数除法(二)(课本第27、2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难、重点重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难点:引导学生推导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补充内容一、导课(复习)1、说出分数单位,含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再说出每个分数的倒数。2、口算下面各题÷3÷2÷6÷2提问: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3、解答: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90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这道题要求是哪个数量?根据已学的数量关系怎样求速度?指定一名学生解答,集体订正。二、学习新课1、出示分一分题:有4张同样大小的饼(1)每2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4÷2=(2)每1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4÷1=(3)每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4÷=(4)每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4÷=(5)每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4÷=2、教学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讨论得出:4÷=8也可以表示为4×2=8,那么4÷和4÷呢?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小结: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3、教学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提问:①分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与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相比,有什么相同点?(都是被除数乘以除数的倒数。)③想一想,前面讲的分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可以概括成一个统一的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吗?使学生认识到,由于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这里所讲的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也包括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从而概括出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27页的“画一画”。课本第28页的“填一填、想一想”,并讨论。拓展提高:小红把一个数乘以4看成了除以4,结果它算出的答案是。正确答案应该是多少?四、全课总结:你的收获是什么?五、布置作业:课本第28页的“练一练”1、2、3、题。板书设计分数除以分数6÷=6×=27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教学反思\第4课时课题:分数除法练习(课本第2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的除加除减的计算。能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性。难、重点重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难点:引导学生推导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方法。教学准备训练习题教学过程补充内容一、基础练习1、口算下列各题。÷3÷5÷2÷1你是怎样计算的?你用的是什么方法?2、口算下面各题。5÷9÷4÷10÷把你的方法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还有更好的办法吗?3、口头列出算式。:(1)小明小时行3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小华8分钟行千米,平均每分钟行多少千米?二、基本练习出示:加上除以的商,和是多少?1、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你有什么想法?(1)提问:这个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提问,教师板书:+÷=+×=+=(2)让学生继续完成并把每一步计算认真检查一遍,看是否都对。在学生计算时,教师应注意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辅导和纠正。提醒学生不仅要注意运算顺序,还要注意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差异较大,必须分清什么时候需要通分最简便。(3)让学生检查:=1\*GB3①数字、符号有没有抄错;=2\*GB3②每一步计算是否都对;=3\*GB3③书写格式是否规范。三、巩固练习1.口算下面各题。++--×43××÷34÷÷÷×2、课本第28页的“练一练”第4题。3、拓展提高÷[(+)×]四、小结评价:五、布置作业:课本第28页的“练一练”4、题。板书设计分数除法练习课检查:=1\*GB3①数字、符号有没有抄错;=2\*GB3②每一步计算是否都对;=3\*GB3③书写格式是否规范。教学反思第5课时课题:分数除法(三)(课本第29、3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2、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难、重点重点:掌握解答含有分数的简易方程的技能。加深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难点:加深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补充内容一、导课(复习)1.分数除法是怎么计算的?你认为要在计算中注意什么?2.一个数的5倍是32,这个数是多少?3.列出算式:(1)72的6倍是多少?(2)72的多少?(3)的多少?提问:最后这道题是把谁看作单位“1”?是求谁的?应当怎样列算式?(使学生明确这道题应当把看作单位“1”,的就是单位“l”的,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要用乘法解答)二、新知探索:1、出示: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学生讨论:这道题与练习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把你分析的结果和同桌说一说。你能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写出数量关系式吗?总人数×=跳绳的小朋友引导说出是根据一个数乘分数意义列出:解:设操场上有X人参加活动。X×=6请你说一说这道题是怎样列出方程的。让学生口头检验后,写出答案。然后再指名说一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还有别的算法吗?(1)启发学生想出:在“总人数×=跳绳人数”这个关系式中,可以直接列出除法算式来解答。(2)让学生列出除法算式进行计算,指名板演。6÷(3)让学生比较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通过比较,使学生懂得,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这两种解题方法的思路是相同的,都是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一个列出方程,一个列出除法算式。5、小结: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的关系式,可以列方程进行解答,也可以直接列出除法算式进行解答。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29页的“试一试”第1、2题。然后再说一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行了120千米,占全长的,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3、一个儿童体内所含的水分有28千克,占体重的。他体重有多少千克?4、拓展提高:一个数的比它的多,那么这个数的比它的少多少?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学会了什么?五、布置作业:课本第30页的“练一练”2、3、4题。板书设计分数除法应用题解:设操场上有X人参加活动。X×=6或6÷=27答:操场上有27人参加活动。教学反思\第6课时课题:练习三(1)(课本第3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的除加除减的计算。能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性。难、重点重点: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难点:加深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补充内容一、导课(复习)1、口算下列各题。÷3÷5÷2÷1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2、口算下面各题。5÷9÷4÷10÷问:你是怎样计算的?整数除以分数是怎样计算的?二、基本练习1、口算下面各题。÷÷÷÷你是怎样计算的?(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2、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后,解答(1)小明小时行3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小华分钟行千米,平均每分钟行多少千米?指名两个学生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完成课本31页第2题。4、练习解方程X×=6x×=28x=75解方程的方法是什么?要注意哪些问题?5、学校教学大楼占地面积为660平方米,约是校园总面积的,校园总面积是多少?6、育才小学开展了节水活动,十月份用水240吨,正好是九月份用水量的,九月份用水多少吨?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30页第1题。2、课本第31页第1题。3、拓展提高有甲乙两个数,甲的等于乙的,甲是乙的几倍?四、全课总结: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哪些知识还比较薄弱?五、布置作业:课本第31页的第3题。教学反思第7课时课题:练习三(2)(课本第3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的除加除减的计算。能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性。难、重点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习题课件教学过程补充内容一、导课(复习)1.说出下面各题中谁是单位“1”?(1)己经修了全长的。(2)上旬完成月计划任务的。(3)一桶油用去。2.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二、基本练习1.教学用算术解法来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1)一个人身体中含有水分占体重的,你能算出你身体中含有多少水分吗?如果一个人身体中含有的水分是28千克,那这个人的体重是多少?(2)教师讲解:在分析题意时已经知道:水分占体重的,应把体重看作单位“1”。根据题意,可以写成下面的数量相等关系式:体重×=水分。(板书)我们可以列出方程“x×=28”进行解答。(3)提问,这里的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未知)我们如果不列方程,能不能直接列出算式计算出来了根据什么这样列算式?启发学生想出:在“体重×=水分”这个关系式中,可以直接除法来解答。(4)让学生列出除法算式进行计算,指名板演。28÷=35(千克)(5)让学生比较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通过比较,使学生懂得,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这两种解题方法的思路是相同的,都是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一个列出方程,一个列出除法算式。2.要求学生用算术解法解答例2,做完后集体订正。3.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的关系式,可以列方程进行解答,也可以直接列出除法算式进行解答。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31页第4、5题。2、课本第32页第10题。3、拓展提高:小明买了一袋糖,第一天吃了,第二天吃了剩下的,第三天吃了第二天剩下的后,还剩下粒8糖,这袋糖原来有多少粒?四、全课总结五、布置作业:课本第32页的第6、7、8、9题。板书设计练习三(2)补充例题体重×=水分28÷=35(千克)x×=28教学反思整理复习一计划教学两课时:第1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