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行文结构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诗歌行文结构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诗歌行文结构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诗歌行文结构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诗歌行文结构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典诗词表示技巧鉴赏篇章结构1/46古人作诗,考究章法、结构,重视诗歌起承转合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人情。这是一首深合起承转合体式脍炙人口七绝。起句如平地春雷破空而来,一个“飞”字,振人心魄。起句直露且显豁。承句“散入春风满洛城”句式和节奏转入从容和舒缓,既使文章章法张弛有度,又深入调动了读者想象,赋予无形音乐以实体形象,就像是一个可人小精灵普通煞是可爱。“此夜曲中闻折柳”,却是陡然一转,“闻”字,不但点出了作者自己感受,而且,更是用“折柳”一词点染了一个场景,一个情绪。“何人不起故人情”以一句深情发问关合了李白思乡之情。2/46诗歌篇章结构1、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照应、抑扬。3、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3/46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关系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以景结情先情后景按景情次序一、古诗词形象与情感关系4/461、先景后情

村行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景情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尾联陡转,以“惆怅”引出思乡归隐之意。

5/46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6/462、先情后景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

李煜《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7/463、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言尽而意犹未尽。8/46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诗歌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怎样以有限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好像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突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莽莽苍苍景象;古老雄伟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愈加深了诗人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像空间。9/46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最终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悲苦。这种以景结情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10/46

11/46二、古诗词结构特点其内容是前句(联)与后句(联)关系重章叠句照应铺垫前句(联)后句(联)关系抑扬12/464.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结构形式重复咏唱一个表现手法。13/46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14/46上片写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闲愁”,下片写是而今关心国事报国无门“忧愁”。上下两片采取了重章叠句结构形式,在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含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15/46

5.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准备或高潮到来前气氛酝酿。16/46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

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wǎn这是明朝徐渭《题柳亭送别图》一诗,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而出。17/46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些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衬托作用。

18/46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我们也能够说,诗歌中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19/46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浩浩湖水触发出来。或者说,诗人写洞庭湖水正是为了引出“欲济无舟楫”,从而委婉表明自己心事,希望得到赏识和录用。前四句是写洞庭湖、岳阳楼景观名句,写出了磅礴气势,壮阔境界,为人们称道。20/46(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下列问题(8分)

出关①

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1)诗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请简明说明理由。21/4614、(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而且与全诗思乡情感内容不相当。22/466、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内容作必要回应。恰当利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23/46照应是篇章间伏笔照应,又叫呼应。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络。前面交待过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这么,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轻易掌握全文脉络。照应作用。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楚、结构紧溱。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对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对应,目标在于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苍凉心情。24/46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送”字……楚江笼罩在微雨里,

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恨,沾襟泪水象江面雨丝。25/46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对应;“身老沧州”与“关河梦”句对应,目标在于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苍凉心情。26/467、抑扬

指是在褒贬人、事、物时候,常对要褒先写其不足,对要贬先写其优点,这种手法就是抑扬。抑扬可分两种:1.欲扬先抑法;

2.欲抑先扬法。27/46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取了欲扬先抑法。28/46欲抑先扬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诗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好像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这终究是什么样求贤,对贤者又终究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叹深沉,非抑扬而不能到达此效果。29/46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这首诗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经过对少妇情绪微妙改变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感伤和哀怨情绪,突出了“闺怨”主题。先扬后抑30/46三、古诗词主旨表现其内容是怎样表达出主旨卒章显志以小见大怎样表达主旨对比31/468.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结尾直接表示自己心志或情怀。32/46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示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示实现理想豁达。33/46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景情后四句表露想入仕,希望张丞相引荐之意。注:“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人,这里指张九龄。“羡鱼情”喻从政心愿。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34/46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物志注: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明确表示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愿望,点明主旨。35/469.以小见大

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经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应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36/46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7/46

过华清宫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暴露唐玄宗杨贵妃腐化生活,杜牧仅摄取“妃子笑”入诗,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了。千里迢迢,快马飞驰,完全为了博得一人欢心,不知内情或许认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38/46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江山更替,朝代兴衰,人事沧桑该让诗人生发多少感叹喟叹!可诗人笔下只是一只轻盈燕子,一只四百年前高门士族王谢家燕子(当然是极度艺术夸大!),现在却飞进了寻常百姓家中。一只小小“燕子”成了历史见证者,也成为诗人感叹人事沧桑兴亡盛衰情感媒介,令人浮想联翩,余味无穷。难怪白居易对此诗是“掉头苦吟,叹赏良久。”39/46杂诗(其二)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40/46一样是表现思乡之情,初唐王绩有一首《在京思故国见乡人问》,诗歌从朋旧孩童、家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树疏密一直问到院景林花,洋洋洒洒写了几十行,依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在这首诗中王维却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是不是王维只思念故乡窗前那棵梅花而对其它漠不关心?当然不是。诗歌考究凝练。思乡之情需要寄托,诗中笔墨集中于梅花,反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思乡之情所以表现得愈加浓烈集中。“语少意足,有没有穷之味。”以少总多41/4610.对比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利用较多,因其含有层次性特点,结构性较强,如:

过华清宫

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经过今昔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42/46轻肥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樽罍

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罍

:[léi]

:1.古代一个盛酒容器。注:诗题“轻肥”,取自《论语·雍也》中“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