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复习第十四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33课时探究世界的本质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P_第1页
高考政治复习第十四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33课时探究世界的本质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P_第2页
高考政治复习第十四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33课时探究世界的本质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P_第3页
高考政治复习第十四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33课时探究世界的本质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P_第4页
高考政治复习第十四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33课时探究世界的本质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P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3课时探究世界本质第1页考纲展示(考点一)1、哲学物质概念(1)自然界物质性(2)人类社会物质性(考点二)2、哲学运动概念(1)运动和物质关系(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考点三)3、物质运动规律(1)规律概念(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第2页1.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①意识

,并能为人意识所反应②客观实在

。物质唯一特征是③客观实在性

。判断: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哲学范围。提醒:✕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哲学范围。“客观实在”不一样于“客

观存在”。“客观实在”东西一定是物质;“客观存在”东西既

可能是物质,也可能是意识。考点一哲学物质概念第3页2.世界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人类社会也含有客观物质性,人意识也是①社会产物

。世界是物质世界,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②物质性

。判断:生产力是客观,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中结成人与人之间关

系,因而是主观。提醒:✕生产力是客观,生产关系也是客观经济关系,人们不能随

意选择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由生产力决定。第4页1.哲学物质概念

第5页尤其提醒“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1)“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是两个不能等同概念,它们现有区

别又有联络。“客观实在”是指不论人们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认可不认可,它都不依赖于人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客观实

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征抽象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讲

它是第一性东西,它不包含精神、意识现象。(2)而“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能够指详细物质形态,

也能够指详细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东西除了物质

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比如,他人思想对于我来说就是客

观存在。但这并不等于说,认可他人思想是“客观存在”,就是

认可了他们思想是“物质”。因为他人思想、意识即使对我来

第6页说是“客观存在”,而对他人来说则是主观,它依然是对客观实际

反应,是第二性东西。所以,对他人思想我们只能说是“客观存

在”,而不能说是“客观实在”,不然就混同了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界限。(3)总之,“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二者现有区分又有联络。“客

观实在”是一个“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但包含含有“客观实

在性”物质现象,还包含不含有“客观实在性”精神、意识现象。第7页

哲学上物质详细物质形态区分特征唯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本身个别属性存在状态不生不灭、永恒存在有生有灭、暂时存在联络物质是对详细物质形态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详细物质形态,离开详细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详细物质形态,不然就看不到世界丰富多彩。一样,也不能用详细物质形态代替物质,不然会抹杀世界物质性2.哲学上物质与详细物质形态第8页

尤其提醒

(1)物质是对详细物质形态共性概括,与详细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关系。(2)要明确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概念关系:自然科学

物质概念只包括自然界中物质形态详细特征;而哲学上讲物质概

念则概括了世界上全部详细物质形态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第9页

(3)关于世界物质性,有以下几个说法:世界本质是物质;世界本原

是物质;世界统一性在于它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

。3.正确了解世界物质性(1)哲学意义上世界,可分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包含自

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是指人意识。(2)世界是物质世界,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物质性。第10页典例1

(贵州遵义航天高级中学一模,19)引发人们广泛关注电

影《狼图腾》与纪录片《海豚湾》内容即使迥异,但主题都是处理人和

自然关系。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应认识到

()①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物质性②尊重客观规律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③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矛盾不可协调④人存在于自然系统之中并给予重大影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D第11页答案

D②说法错误,正确说法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

为前提。人能够在尊重客观规律前提下协调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

矛盾,③说法错误。①④符合题意。第12页典例2

(课标Ⅱ,21,4分)地球上生物细胞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

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

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可供生命使用能量源——三磷酸腺

苷分子早期形式。该发觉为解开地球上无机环境怎样进化出最初

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可能性。上述试验深入证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含有共同基础和本质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转变是无条件、必定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规律含有一样表现形式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规律是能够被认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第13页答案

B考点定位:规律客观性和人主观能动性。无生命物质向

生命物质转变是有条件,②错误;规律表现形式是各种多样,③

错误;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第14页1.哲学运动概念哲学上所讲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改变和过程

。思索:“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

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易传》中这句话反应了什么哲学道

理?提醒:《易传》中这句话意思是说,天天太阳下山月亮就升起,天天月

亮消失太阳就出来,日月更换过程中就成就了明天;冬天走了夏天就

来,夏天走了冬天又出现,冬夏交替预示着岁月变迁。所以表达哲学

道理是: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改变之中。考点二哲学运动概念第15页2.运动与物质关系运动是物质①固有根本属性

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

物质;运动是②物质

运动,物质是运动负担者。判断:物质唯一特征是运动。提醒:✕物质唯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根本属性。第16页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关系(1)区分:运动是①无条件

、永恒和绝正确;而静止是有条件

、②暂时

和相正确。(2)联络: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③相对静止

统一。只认可静止

而否定运动是④形而上学

不变论,只认可绝对运动而否定⑤相对静止

则造成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判断: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形而上学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

观点。提醒:✕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

学观点。第17页1.正确了解运动与物质关系关系了解强调误区物质是运动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详细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物质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造成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运动,物质是运动负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负担者或者叫载体。离开物质载体运动是不存在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造成唯心主义第18页

尤其提醒

(1)“唯一特征”和“根本属性”区分“特征”是指独有性质;唯一特征是指物质客观实在性,是说物质

本质。“唯一特征”是在物质和意识对立中要求,是相对于人

意识、精神而言。“客观实在性”是从总体上泛指人们意识之外

客观实在,这是可感知物质东西共性,是说物质绝正确、不变特征,即寄寓于可感知各种客观实在之中根本特征。第19页(2)“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属性”是事物含有感性特质经思

维抽象出来普通性质和要求,是指物质存在状态是怎样,或者说

“客观实在性”本身有哪些属性。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

存在,运动是物质存在方式。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之外,还有可知

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分不开。在

物质所含有一切属性中,运动属性是关于物质存在属性,也是物质

其它属性存在前提和基础。所以,运动是物质最主要、最根本

属性,占有最主要地位。第20页

运动静止区分含义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改变和过程静止是运动一个特殊状态,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改变;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考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状态运动是无条件、永恒和绝正确静止是有条件、暂时和相正确联络①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统一。静止是一个特殊运动,是一个不显著运动尤其提醒只认可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则造成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认可静止而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不变论2.全方面认识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第21页

教材纵横

静止和量变之间关系(1)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稳定状态,包含空间相对位置和

事物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么两种运动特殊状态。(2)相对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形:一是指某种特定物体在空间上相对于其

他物体没有发生位置移动;二是指事物处于量变阶段,没有发生质变。

所以,量变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相对静止状态改变。第22页典例1

(河南延津高级中学入学考试,13)《坛经》记载:时有风吹

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

动,仁者心动!”慧能这一观点是

()A.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观点B.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观点C.离开意识谈物质不可知论观点D.离开物质谈运动精神万能论观点B第23页答案

B此题考查物质与运动关系。否定物质是运动主体,否定

运动是物质固有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不认可运动是物质运动,是

唯心主义观点。故选B。第24页典例2

(福建闽侯一中质量检测,12)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橘子洲,

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与这副

对联所含哲理相一致是

()①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②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③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④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A第25页答案

A“舟行洲不行”“鸽飞阁不飞”表达了运动与静止辩证

关系。“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表达了运动与静止辩证

关系,①正确;“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表达了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②

正确;“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否定了相对静止,与题中对联

所含哲理不一致,③不选;“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否定了

绝对运动,与题中对联所含哲理不一致,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第26页1.规律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①本质

、必定、②稳定

联络。判断: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白天黑夜昼夜循环,水往低处流,地球围绕太阳

运转,都是自然规律。提醒:✕上述现象不是规律,而是规律表现形式。考点三物质运动规律第27页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1)规律客观性表现:规律不以人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

能被①毁灭

。(2)规律普遍性表现: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②思维

,在其运动、改变和发展过程中,都遵照其固有规律。(3)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

不能违反规律。一旦违反客观规律,必定受到规律处罚。但人能够认

识和③利用

规律。第28页判断:规律是客观,因而规律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提醒:✕规律是客观,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人不能随意改变

规律,但规律会伴随物质运动形式改变而改变,其中内在、本质

、必定、稳定联络都是伴随事物存在时间、地点、条件变

化而改变。比如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基本规律,只要商

品经济存在,价值规律就起作用。不过,假如商品经济被产品经济所取

代,价值规律就会被其它经济规律所替换,即详细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把规律看作是万古不变,是形而上学静止观点。第29页1.全方面掌握规律“七性”(1)规律含有普遍性。一切事物运动、改变发展都是有规律。①哲学上规律概念,是对各种详细科学规律共同特征概括和总结

结果,绝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详细科学规律。②哲学上规律概念和详细科学规律二者之间是共性和个性、普通和

个别关系,它们之间现有联络又有区分。(2)规律含有稳定性。①规律稳定性指是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内在、本质联络,而

不是表面、现象联络。第30页②从哲学上看,规律是一个本质联络,它即使总是隐藏在现象之中,并且经过现象表现出来,但本质、规律绝不等同于现象,本质、规律相对

于现象来说则是稳定。(3)规律含有必定性。规律必定性指是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必定联络,这种联络是一

定要重复出现、确定不移,而不是偶然联络。(4)规律含有客观性。规律客观性指是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固有联络,这种联络不是

人主观赋予,也不是神创造,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意

志为转移,这种客观性根源于物质客观实在性。第31页(5)规律含有可知可用性。规律可知可用性指是规律虽是客观,并不等于说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利用规律。(6)规律含有多样性。规律多样性指是不一样事物、不一样物质运动形式,有不一样规律。

规律之所以含有多样性是因为:一切事物都是运动、改变和发展,永

恒不变事物是没有;任何运动过程中规律都是伴随事物存在时

间、地点、条件改变而改变,即详细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

,因而规律含有多样性。(7)规律发生作用条件性。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只要条件存在,规律就存在,就起作

用;一旦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条件不存在了,规律就不起作用。第32页(1)规律客观性详细表现正确了解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①规律存在不以人意志为转移。不论人们是否定可它、喜欢它,

它都客观地存在着②规律是否发挥作用,也不以人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

在于规律发生作用条件是否存在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规律只能伴随客观事物本身性质、内容和所依赖客观条件变

化而改变,而不能由人意志任意改变规律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人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同规律背道而驰,不然,就一定会受到规律

处罚2.了解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第33页(2)规律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思维,在其运动、改变和发展过程中,都遵

循其固有规律。没有规律物质运动是不存在,没有规律世界是不

可思议。第34页典例1

(课标Ⅱ,22,4分)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

时掌握敌方布署与动向,依据敌我双方力量改变,寻找敌方微弱环

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

如神奥秘在于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停改变情况决定军事布署②把对战争规律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出发点③善于在瞬息万变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④认识到红军将士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第35页答案

B毛泽东用兵如神奥秘在于重视实践,从改变发展实际出

发,而不是从主观出发,故①正确,②错误。他能用兵如神还在于他发挥

主观能动性时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③正确。红军将士主观

能动性在战争中起主要作用,但不能说起决定性作用,④错误。故正确

答案为B。

方法技巧

此题能够采取缩句法,把定语去掉,直接留下主干,比如②可直接缩为把认识作为出发点,④可直接缩为主观能动性起决定作用。

注意缩句时原意不能改变,随即将缩过句子与所学知识进行对照,符

合所学哲学原理就正确,不然就错误。第36页典例2

(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起点调研,17)“二十四节气”是中国

人以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域气候、物候时序改变为基准所形成知识

体系,是人们把握气候改变、安排农业生产主要指南。不一样地域、不

同时代人们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了动态完善。这说明

()①对节气正确认识是开展传统农业生产基础②气候、物候改变存在固有、稳定联络③“二十四节气”能有效检验农事安排合理性④对气候、物候改变规律把握要在实践基础上不停深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D第37页答案

D①实质是讲认识是(生产)实践基础,显然不正确;“二十四

节气”是中国人以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域气候、物候时序改变为基准

所形成知识体系,是对气候、物候改变规律认识,②可选;“二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