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八章日本明治维新8.3明治维新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1页
高中历史第八章日本明治维新8.3明治维新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2页
高中历史第八章日本明治维新8.3明治维新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3页
高中历史第八章日本明治维新8.3明治维新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4页
高中历史第八章日本明治维新8.3明治维新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日本明治维新第三节明治维新

1/34概述明治维新基本内容,了解近代化道路多样性。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历史地位。2/34一、废藩置县,改革封建等级制度1.废藩置县(1)背景:明治政权建立后,大部分地域仍控制在大名手中,毁灭

、实现国家统一成为当务之急。(2)时间:1871年,明治政府公布《废藩置县诏书》。封建割据3/34(3)办法:①将全日本划分为

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府、县知事管理。②取消公卿、大名称号,改称

,迁居东京,坐食俸禄。(4)影响:

被废除,实现了真正集中统一,为国内统一市场形成奠定了基础。3华族封建领主制4/342.改革封建等级制度(1)时间:1869~1876年。(2)内容:①除皇族外全国居民划分为三个等级,各等级间可自由通婚。②

享受选择职业和迁居自由。③华族和士族俸禄被改为金禄公债。④

佩刀和“格杀勿论”特权被取消。⑤允许华族和士族用

购置土地和投资工商业。金禄公债平民武士5/34(3)影响:①封建武士作为一个阶级瓦解了。②促使华族和士族转化为新地主和资产阶级,促进____________发展。资本主义6/34二、改革封建土地制度,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1.改革封建土地制度(1)原因:①封建领主土地全部制和

制度妨碍了资本主义发展。②支持倒幕运动农民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农民暴乱不停发生。实物地税7/34(2)目标:缓解矛盾,促进资本主义发展。(3)办法:①废除不准土地买卖禁令,允许一切人自由买卖土地,按照土地实际占有情况来确定土地全部权并发给

。②颁布了《

》等法令,宣告全国土地一律按地价3%以货币形式征税,丰年不增,荒年不减。地契地税改革条例8/34(4)作用:①废除了

,确认了土地私有。②增加了政府

收入,为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③使广大农民因负担过重而失地破产,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分

。封建领主土地全部制财政劳动力9/342.殖产兴业(1)示范阶段:①内容:由国家出资大办

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为私人企业作“示范”。②作用:奠定了日本工业基础,并在改变对外贸易入超和积累外汇方面取得了显著结果。官营10/34(2)扶植阶段:①内容:颁布“处理”国营企业条例,将大部分国营企业以低价、无息、分期付款方式卖给与国家有亲密关系并拥有特权大资本家。②作用:以三井、三菱为代表私人大企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以后形成了

。日本在很短时间里实现了工业近代化。大财阀11/34三、文明开化,教育兴国1.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1)办法:①1871年,明治政府设置文部省,主管教育行政。②派考查团去欧洲考查学制等。③颁布了第一个教育法令——《

》,确立了从小学到中学、大学一套完整学校体制。学制12/34④振兴

,兴办了采矿、工业、农业、商业等实业学校,同时在小学、中学增加了技术教育内容。⑤重视师范教育、

和派学生出国留学。⑥国家还大力扶植

学校。(2)作用:为日本近代化培养了大批人才。2.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和文化传输事业。3.促进社会风俗和生活习惯西化。实业教育高等教育私立13/34四、建立新式军队1.办法(1)建立保卫天皇近卫军——“亲兵”。(2)实施征兵制,建立起一支强大新式常备军。(3)向官兵灌输效忠天皇、把天皇当“神”崇敬武士道思想。2.作用:成为镇压人民和向外侵略强大工具。14/34五、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历史地位1.不足(1)明治维新不是资产阶级领导革命,而是资产阶级化

领导改革。(2)它用新地主土地全部制代替了封建领主全部制,用中央集权天皇专制代替了分散割据幕藩体制,用新等级代替了旧封建等级。下级武士15/34(3)它没有给劳感人民和中小资产阶级以平等、民主、自由、博爱,没有为自由资本主义提供充分发展天地,只给有特权

自由、民主、平等。(4)明治政府发展带有封建性垄断国家资本和特权财阀资本主义,把日本最终变成了

国家,很快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大资本家军事封建帝国主义16/342.进步性(1)经过明治维新,日本从幕藩领主统治封建国家转变为带有封建性资本主义国家。新兴资产阶级成为它阶级基础。(2)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

防止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命运国家,把封建割据、贫穷落后日本变成了统一、先进

强国,在很短时间里快速走完了近代化历程。(3)1889年宪法颁布,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

国家。

唯一资本主义立宪17/341.从改革领域看,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等领域,较为全方面。2.从改革方式看,推行了全方面西化政策。3.从西化详细方式上看,不是简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是重视加以更新和改造。明治维新特点

18/344.从办法推进方式上看,充分利用国家政权力量,或强制推行,或示范引导。5.从改革内容特点来看,在大力推行西化同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尤其提醒】广义上明治维新是指日本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全过程。应包含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因而对其特点概括应从改革领域、方式、办法、影响等多方面概括,不能只简单地围绕维新变法内容归纳。19/34【典例1】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大肆对外侵略扩张。这是因为()A.国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B.确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政治体制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经营20/34解析:日本走上军国主义和侵略扩张道路原因是多方面,但最主要原因是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幕府时代军国主义传统。天皇权力扩大,以中下级武士为主倒幕派掌握政权,建立了含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近代天皇制。答案:C21/341.性质:明治政府推行意在巩固统治、维护独立资产阶级性质改革运动。2.主动性(1)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标志。(2)它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3)为亚洲各国提供了改革经验,对中国戊戌变法运动产生了极大影响。对明治维新评价

22/343.不足:明治维新后日本保留了较多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1)经济:半封建地主土地全部制消极性不停显现,农民贫困影响了国内市场扩大,制约了工业发展。(2)政治: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久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3)文化:藩阀推行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敬思想根深蒂固。(4)国际:狭隘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相结合,推进日本加入对外侵略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了深重灾难。23/34【尤其提醒】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发展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标志。表达在:①经济上,建立起比较完整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转变。②政治上,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君主立宪政体过渡,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君主立宪国家。③文化上,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输,日本社见面貌发生深刻改变。④影响上,摆脱民族危机,跻身强国行列;为亚洲国家提供启迪和经验。24/34【典例2】日本明治维新含有显著不足。这主要表现在()①地主土地全部制不利于工业革命深入发展②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助长了日本侵略扩张野心③藩阀以天皇名义长久垄断政权④天皇专制和愚民政策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25/34解析:①项地主土地全部制下,农民生活贫困,严重影响国内市场扩大。②项日本侵略扩张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③项人民没有取得民主权利。④项灌输天皇崇敬思想,强制民众绝对服从天皇不利于思想解放和民主政治发展,故四个选项均为明治维新不足。答案:A26/34探究主题对日本明治维新认识探究目标(1)知识层面:考查日本明治维新背景、方法和影响(2)能力层面: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27/34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嘉永年间(1848~1854年),美国人跨海而来,好像在我国人民心头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28/34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分奉承全部西方东西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改革方案,宗意在于建立一个强大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考究实际日本事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9/34材料三明治维新也存在不足和局限,主要是明治改革显著不平衡性、不彻底性。改革包括物质、体制和精神三个层面,物质层面比较轻易经过引进、移植来实现新旧更替,日新月异,成就惊人。在体制层面,实现新旧更替要难一些。……精神层面属于深层层次,明治年间这方面实质性进展很有限。——齐世荣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历史演变》30/34[探究问题](1)材料一中“这把烈火”含义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新领导人”是怎样学习西方文明来“增强民族力量”。举例说明19世纪末日本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日本改革后在体制和精神上不足史实。31/34[探究思绪]第(1)问,从美国人侵略下日本反应(反抗)与应对方式(学习西方)两方面了解。第(2)问,前一问要结合明治政府改革办法回答,后一问注意“19世纪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