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考情解读+知识通关+题型突破第三单元专题1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_第1页
高三地理复习考情解读+知识通关+题型突破第三单元专题1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_第2页
高三地理复习考情解读+知识通关+题型突破第三单元专题1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_第3页
高三地理复习考情解读+知识通关+题型突破第三单元专题1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_第4页
高三地理复习考情解读+知识通关+题型突破第三单元专题1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Contents考情精解读考点1考点2考点5考点4考点3考点6考点7考点8A.知识全通关B.题型全突破方法1方法2方法4方法3方法5方法6方法7方法8方法91/131考情精解读2/131考纲解读命题趋势命题规律考情精解读1知识体系构建专题一大气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

1.大气受热过程2.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影响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3/131考纲解读命题趋势命题规律考情精解读2知识体系构建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考点全国全国全国自主命题地域大气受热过程【40%】·浙,9—10,8分热力环流与风【30%】·津,3,8分气压带与风带【10%】气温和降水分布,气候分布【80%】·全国Ⅱ,10,4分·沪,(二十),14分·浙,3—4,8分·津,1,4分·沪,20—22,6分4/131考纲解读命题趋势命题规律考情精解读3知识体系构建1.热点预测

在高考中,选择题主要以图表材料切入,要求分析气温与降水成因、分布和改变规律,气候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等;非选择题普通是以某特定区域为背景,要求详细分析气温和降水对生产生活影响。2.趋势分析

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气候特征仍是主要考点。高考主要命题趋势:利用各种区域图和统计资料设置特殊情境,选择题主要考查知识点之间联络、探究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选择题中,气温、降水、气候作为分析区域可连续发展条件,需要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5/131考情精解读4返回目录考纲解读命题趋势命题规律知识体系构建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6/131考点全通关7/131考点全通关1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继续学习1.大气受热过程了解大气受热过程,需要把握图中三个关键步骤: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8/131考点全通关2继续学习受热过程详细说明地理意义步骤1:“太阳暖大地”绝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地面增温——太阳是地面直接热源步骤2:“大地暖大气”地面向外辐射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大气增温——地面是低层大气直接热源步骤3:“大气还大地”大气在增温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部分热量还给地面热量返还地面——实现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9/131考点全通关3继续学习【规律总结】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保温作用2.大气受热过程影响原因(1)大气成份:主要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等对地面辐射吸收和对大气逆辐射作用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含量大,对地面辐射吸收作用大。全球气候变暖就是温室气体对大气受热过程影响经典表现。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10/131考点全通关4继续学习(2)天气情况:主要是大气中云层、尘埃对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影响。昼、夜云层量对大气受热过程影响很大,可用下表比较。作用对象集中表现时段作用过程保温作用地面辐射夜间大气逆辐射减弱作用太阳辐射白天反射、吸收等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11/131考点全通关5继续学习(3)地面情况:地面是大气直接热源,地面情况差异影响大气受热过程,进而影响气温情况。普通规律:颜色越浅物体,其反射就越强(反射太阳辐射越多),吸收就越弱,地面辐射越弱;颜色越深物体,其反射就越弱(反射太阳辐射越少),吸收就越强,地面辐射越强。比如,对太阳辐射反射率:新雪>冰>沙土>草地。陆地表面反射率高于海洋。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12/131考点全通关6继续学习3.昼夜温差大小分析分析昼夜温差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情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进行。天气情况晴朗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减弱作用和夜晚大气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减弱作用和夜晚大气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下垫面性质下垫面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昼夜温差普通小于陆地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13/131考点全通关7继续学习4.大气保温作用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全球变暖。(2)分析农业实践中一些现象①我国北方地域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③干旱半干旱地域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预防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等。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14/131考点全通关8继续学习(3)利用大气减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域太阳能多寡①高海拔地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减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②内陆地域,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减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③四川盆地: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15/131考点全通关9继续学习5.大气热力作用与自然现象自然现象热力作用树荫下、房间里无阳光依然明亮散射作用日出之前天已亮,日落之后天不黑散射作用晴朗天空蔚蓝色,阴沉天空灰白色散射作用空气质量较差时,晴朗天空呈灰白色散射作用夏季多云白天气温不太高反射作用冬天阴沉黑夜不太冷保温作用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16/131考点全通关106.光照、热量联络与区分(1)海拔相近:低纬地域热量优于高纬地域,内陆地域光照优于沿海地域(天气晴朗)。(2)纬度相近:高海拔地域光照优于低海拔地域(大气密度),气候干旱地域光照优于气候湿润地域(大气中水汽含量)。(3)普通情况下,低纬地域热量充分,高纬地域热量不足;中低纬高山高原地域,光多热少;中高纬内陆干旱地域,光多热少。返回目录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17/131考点全通关11继续学习考点二 逆温现象1.含义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普通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这主要是因为对流层大气主要热源是地面,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现象,称为逆温现象。2.逆温类型(1)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夜间或拂晓,因为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快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幅度较小,从而出现上暖下冷逆温现象。这种逆温现象拂晓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18/131考点全通关12继续学习(2)平流逆温:当暖空气运动到冷地面上时,暖空气与冷地面之间不停进行热量交换,暖空气下层受冷地面影响大,气温降低较快,上层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该逆温现象多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域。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19/131考点全通关13继续学习(3)锋面逆温:锋面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过渡带,暖气团位于锋面之上,冷气团在下,在冷暖气团之间过渡带上形成逆温。(4)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因为山坡散热快,山坡上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倒置现象。这么逆温普通是在一定地形条件下形成,所以称为地形逆温。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20/131考点全通关143.逆温影响(1)不利影响①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天气大多与逆温有亲密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甚至造成交通事故。②加剧大气污染。因为逆温现象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2)有利影响①抑制沙尘暴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②逆温若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使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颠簸,同时也提升了能见度,使飞行愈加安全。返回目录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21/131考点全通关15继续学习掌握热力环流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考点三 热力环流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22/131考点全通关16(1)一个过程【规律总结】近地面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关键,出现冷热不均原因,总结以下:(1)同一性质下垫面,考虑纬度差异。(2)不一样性质下垫面,考虑比热容差异。继续学习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23/131考点全通关17继续学习(2)两个气流运动方向①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相关,热上升,冷下沉。②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相关,从高压流向低压。(3)三个关系①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情况相反关系。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24/131考点全通关18继续学习②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表示)热低压、冷高压。③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25/131考点全通关19返回目录【通关秘籍】1.高压和低压是对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而言。2.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3.大气垂直运动是地面冷热不均造成,并非由气压差异引发。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26/131考点全通关20继续学习(1)形成风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2)大气运动根本原因:近地面冷热不均。(3)风受力情况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考点四 大气水平运动——风风作用力风向图示(北半球)理想状态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27/131考点全通关21风作用力风向图示(北半球)高空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等压线间有夹角,由高压吹向低压返回目录续表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28/131考点全通关22继续学习1.三圈环流形成及气压带和风带分布(1)影响原因:高低纬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2)假设条件:大气在均匀地球表面上运动。(3)形成与分布见下列图。(以北半球为例)考点五 气压带和风带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29/131考点全通关23继续学习2.气压带、风带位置判断方法方法一,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中心纬线。方法二,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方法三,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一样角度观察会有不一样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包括局部图和变式图考查,但大多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30/131考点全通关24继续学习3.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发生季节改变。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位置偏北,冬季位置偏南。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纬度小于直射点移动纬度,普通只有10个纬度左右。下列图反应了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情况。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31/131考点全通关25继续学习4.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规律性移动使各气压带、风带控制或交替控制地域含有对应水热特征,从而形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见下列图。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32/131考点全通关26继续学习5.应用利用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规律解释非洲动物大迁徙。赤道穿过肯尼亚中部,所以肯尼亚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之下。冬六个月(北半球)时候赤道低气压带主要控制肯尼亚南部,所以南部降水多,草肥水足,是野生动物天堂;当赤道低气压带北移时,降水区域也随之向北移,南部逐步进入旱季,草枯水竭,而北部则是草肥水足,所以南部草原动物就往北迁移。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33/131考点全通关27【通关秘籍】返回目录1.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作用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作用形成。2.各气压带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区域,近地面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地域,近地面则为低气压带。3.风带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4.低压带和西风带影响大陆西部地域多阴雨天气。高压带控制地域多晴朗天气;信风带影响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域普通为晴朗干燥天气,大陆东部因温暖海洋上信风带来水汽,降水较多。5.三圈环流主要影响大陆西岸。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34/131考点全通关28继续学习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气压中心形成原因: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速度快于海洋。(2)北半球气压中心季节改变:①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及成因考点六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35/131考点全通关29继续学习②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及成因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36/131考点全通关30继续学习2.季风环流(1)季风概念:盛行风随季节作有规律改变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37/131考点全通关31继续学习②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改变。比如,南亚西南季风是夏季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与之类似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西北季风,是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左偏而形成。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38/131考点全通关32继续学习两类季风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冬季风源地西伯利亚、蒙古西伯利亚、蒙古风向西北风东北风性质严寒干燥温暖干燥(3)东亚、南亚季风比较: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39/131考点全通关33继续学习夏季风源地太平洋副热带海区赤道附近印度洋风向东南风西南风性质温暖湿润高温湿润冬、夏季风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续表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40/131考点全通关34继续学习影响地域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亚洲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一些地域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有利雨热同期不利旱涝、寒潮等灾害旱涝灾害续表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41/131考点全通关35返回目录【通关秘籍】1.经过30°N或60°N处气压分布情况判断季节:比如,30°N近地面有低压中心(90°E附近,即印度低压)分布,为北半球夏六个月;60°N近地面有高压中心(70°E附近,即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分布,为北半球冬六个月。2.经过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域风向判断季节:偏北风为冬季,偏南风为夏季。3.依据季节可判断30°N或60°N处气压情况及东亚、南亚、东南亚风向。季风环流判断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42/131考点全通关36继续学习考点七 气温和降水时间分布年改变北半球陆地气温1月最低,7月最高;北半球海洋气温2月最低,8月最高。年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高纬度>低纬度、谷地>高地、裸地>绿地、少云雨区>多云雨区日改变普通情况下,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当地地方时14时左右。日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高原>平原、晴天>阴天空间分布水平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气温海洋高于陆地垂直分布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致上海拔每上升1

000米,气温降低6

℃1.气温(1)气温分布规律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43/131考点全通关37继续学习(2)影响气温高低原因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44/131考点全通关38继续学习(3)造成气温差异主要原因判断方法①假如是相距较远南北两地,则造成年均温差异主要原因普通考虑纬度。②假如是相距较远东西两地,则造成年(日)均温差异主要原因普通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假如某地冬温显著偏高,则可能有高大山脉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原因;假如夏温显著偏低,则可能位于山地或高原。③假如是位于同纬度大陆东西两岸两地,则气温差异普通要考虑洋流原因。④假如是距离较近两地,气温有显著差异,则普通考虑地形原因。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45/131考点全通关39继续学习2.降水(1)全球降水分布规律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46/131考点全通关40继续学习详细分析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47/131考点全通关41继续学习影响原因内容纬度位置决定着气压带(风带)对降水影响季风环流受季风环流影响,降水量有季节差异海陆位置海陆位置不一样,受海洋影响程度不一样,降水分布就会存在差异(2)影响降水分布原因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48/131考点全通关42继续学习续表下垫面山地坡向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存在着显著差异海拔在一定海拔范围内,降水是随海拔升高而增多,但当抵达一定海拔后,降水会伴随海拔升高而逐步降低洋流暖流增湿,寒流减湿森林和水域等有森林和水域地方降水较多人类活动人类通常经过改变下垫面情况来影响降水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49/131考点全通关43继续学习(3)造成两地降水差异主要原因判断方法①先依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气压带、风带位置。②假如是相距较近两地,降水有显著差异,普通考虑地形(迎风坡、背风坡)影响。③假如是大陆东西两岸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原因外,普通还要考虑洋流原因影响。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50/131考点全通关44返回目录降水类型空气上升原因降水特征主要分布地域对流雨湿热空气强烈受热上升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有风暴、雷电赤道附近地域,夏季中纬度大陆地域地形雨暖湿空气前进受山地阻挡上升降水强度较大,雨时较长山地迎风坡锋面雨冷暖气流相遇,暖湿空气抬升连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中纬度地域台风雨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附近旋转上升强度大,多暴雨,伴有狂风、雷电低纬度大陆东部【通关秘籍】降水类型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51/131考点全通关45继续学习1.影响气候主要原因(1)纬度位置纬度位置影响着地面获取太阳辐射多少,是影响气候基本原因。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2)海陆位置考点八 气候详细位置影响原因影响内容气候类型大陆东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多少主要是三种季风气候(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大陆西岸主要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内陆大陆性主要有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52/131考点全通关46继续学习

(3)大气环流(4)地形地势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53/131考点全通关47继续学习地形影响山地因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山地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分布特点高大山地不一样海拔处水热组合不一样,从而形成气候垂直改变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山脉分布影响气候分布范围。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展现南北狭长延伸分布特点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盆地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分布特点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54/131考点全通关48继续学习(5)洋流①暖流:增温增湿,主要影响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部分地域热带雨林气候等。②寒流:降温减湿,主要影响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等。2.世界气候分布规律与大气环流、洋流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55/131考点全通关49继续学习3.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特征和成因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整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至回归线之间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交替控制整年高温,干湿季交替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至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整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至30°之间大陆内部、西岸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整年高温少雨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56/131考点全通关50继续学习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性湿润)南北纬25°至35°之间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至40°之间大陆西岸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酷热干燥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至55°之间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严寒干燥,夏高温多雨续表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57/131考点全通关51继续学习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至60°之间大陆西岸整年受西风带控制整年温和多雨,降水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至60°之间大陆内部大陆气团控制冬寒夏热,干旱少雨亚寒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北部极地大陆(海洋)气团影响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暂续表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58/131考点全通关52继续学习4.特殊地域气候类型分布①四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远离赤道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②赤道地域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③西风带内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59/131考点全通关53继续学习④大陆东岸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⑤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分布特征,主要是因为受高大南北走向科迪勒拉山系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⑥同一个气候,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结果;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结果。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60/131考点全通关54继续学习【辨析比较】辨析几个易混气候类型异同点1.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这两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特点相同,但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温、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二者也可经过分布地域来判定:假如分布在亚洲东部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以外地域则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61/131考点全通关55继续学习2.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相同点:整年高温;有显著干、湿两季。不一样点:年降水量,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于1500毫米,热带草原气候普通在750至1000毫米之间;气温最高月,热带季风气候为5月,热带草原气候在3、4月(北半球)。最主要区分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改变是突变,热带季风气候每年有两个月降水量超出400毫米,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是渐变。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62/131考点全通关56继续学习3.温带海洋性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同点:最冷月均温都大于0℃。不一样点:年降水量,温带海洋性气候普通在700至1000毫米之间,属年雨型;而亚热带季风气候普通大于1000毫米,属夏雨型;最高月均温,温带海洋性气候小于20℃,亚热带季风气候则大于25℃;气温最高月,温带海洋性气候出现在8月,亚热带季风气候出现在7月(北半球)。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63/131考点全通关574.地中海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相同点:都有显著干湿季;最热月均温都在20℃至30℃之间。不一样点:地中海气候为冬雨型气候,而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年降水量为500—700毫米,但日本等地降水偏多;地中海气候最冷月均温大于0℃,而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均温小于0℃;地中海气候雨热不一样期,而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5.地中海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同点:两种气候降水总量及分布纬度相近。不一样点: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与降水量改变趋势大致相同,雨热同期。返回目录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64/131题型全突破65/131题型全突破1继续学习方法1常见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判读思绪1.常见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白天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面高,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较低,形成高气压,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向陆地,形成海风(以下列图a);夜间与白天大气热力作用相反,形成陆风(以下列图b)。影响:使滨海地域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a海风

b陆风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66/131题型全突破2继续学习(2)山谷风:山坡热力改变是形成关键。白天因山坡上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以下列图c);夜间因山坡空气快速冷却,密度增大,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以下列图d)。

a谷风

b山风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夜间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妨碍了空气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域不宜布局污染大气工业。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67/131题型全突破3继续学习(3)城市风:城市中人们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人为热,造成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当大气环流微弱时,因为城市热岛存在,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注意城市风不随昼夜改变而改变)市区与郊区之间热力环流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68/131题型全突破4继续学习影响:普通将绿化带布置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工厂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判读以上环流不一样部位、不一样时间风向时,关键是抓住地面热力差异。2.热力环流判读思绪第一步,确定近地面两点白天和夜晚冷热情况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69/131题型全突破5继续学习第二步,依据冷热情况判断垂直方向上气流运动方向。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第三步,判断两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情况。①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地方形成低压。②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第四步,依据气压情况判断两地间风向。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70/131题型全突破6继续学习[浙江文综卷]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敞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列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改变图,完成下题。【考法示例5】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71/131题型全突破7继续学习相关拉萨7月降水日改变成因叙述,正确是A.夜晚地面降温快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D.白天升温快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72/131题型全突破8思绪分析答案C

解题反思本题将热力环流与降水两个知识点结合起来考查,解题关键是明确:①山谷中夜晚盛行上升气流,白天盛行下沉气流;②气流上升轻易凝结成雨。返回目录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73/131题型全突破9继续学习方法2判断风力、风向方法1.风压定律在北半球近地面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右后方,低气压在左前方;在南半球近地面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左后方,低气压在右前方。2.判断风向第一步,画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读等压线图,判断气压高低,并按垂直于等压线(即垂直于该点等压线切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原理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普通用虚线表示)。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74/131题型全突破10继续学习第二步,确定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依据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画出偏转方向(用实线箭头表示)。假如是近地面风,偏转角度为30°—45°(因为近地面风受三个力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角度);假如是高空风,则偏转90°,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以下列图所表示(以北半球为例):

近地面风

高空风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75/131继续学习题型全突破11判断风向还能够用手势辅助法。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76/131继续学习题型全突破123.风向表示方法以下列图所表示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77/131继续学习题型全突破134.风向应用依据风向与等压线关系能够定南北半球、定气压高低、定三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定近地面或高空。5.风力判读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78/131继续学习题型全突破14(1)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所以,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上图,风力:A>B>C>D。(2)不一样图中,百分比尺大于B处,C处相同,等压线疏密情况相同,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以下列图中(单位:百帕)A处风力风力大于D处。(3)不一样图中,等压线疏密和等压差相同时,百分比尺越大,风力越大,以下列图中(单位:百帕)B处风力大于C处。影响风力大小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摩擦力大小、植被多少、地形起伏大小。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79/131题型全突破15继续学习【考法示例6】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M地。N地吹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80/131题型全突破16思绪分析答案A解题反思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是垂直于等压线,指向南方,而不能依据“N地气压高于M地”,将水平气压梯度力由N地指向M地。返回目录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81/131题型全突破17继续学习第一步:冷热不均使其动。在地表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情况下,依据太阳辐射纬度差异可知,赤道气温高,极地气温低,所以在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以下列图:方法3用递进法分析三圈环流与季风环流关系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82/131题型全突破18继续学习第二步:地球自转使其偏。在地表性质均一,地球自转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以下列图:各气压带气压高低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运动方向,即上升或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地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地域,则必定为低气压带。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83/131题型全突破19第三步:地球公转使其移。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更替南北移动,在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情况下,使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更替有规律地移动。第四步:海陆分布使其断。因为地球表面性质不均一,有海陆之分,尤其是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气压带和风带完整性,使气压带形成了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第五步:气压差异成季风。不一样季节,海洋和陆地分别出现不一样性质气压中心(如北半球1月,大陆形成高压中心,海洋形成低压中心;北半球7月,大陆形成低压中心,海洋形成高压中心),因为气压差异,海洋与陆地之间形成环流圈,且随季节改变环流方向发生改变。返回目录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84/131继续学习题型全突破201.依据分布规律判断方法4 气候类型判断方法2.依据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判读要严格把握“以温定带、以水定型”标准,仔细读取气候相关信息:温度(最高温、最低温、出现月份、各月温差大小)、降水(总量多少、各月分布差异、降水多少分配季节),将总结出降水与温度特点结合,进而确定气候类型名称。详细可按照下面步骤进行: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85/131继续学习题型全突破21(1)判断半球依据最高温、最低温出现时间确定半球6、7、8月气温高北半球12、1、2月气温高南半球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86/131继续学习题型全突破22(2)以“温”定带依据最冷月、最热月均温确定温度带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0—15

℃最热月均温>25

℃亚热带气候最热月均温10—20

℃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0

℃最热月均温20

℃以上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最热月均温10—2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最热月均温<10

℃极地气候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87/131题型全突破23继续学习

(3)以“水”定型确定具体气候类型年雨型(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mm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7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年降水量>1500mm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750—1000mm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10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500—800mm温带季风气候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燥)年降水量300—1000mm地中海气候少雨型(终年少雨)年降水量<250mm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88/131题型全突破继续学习下列图是沿某经线附近部分地域气温、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考法示例7】24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89/131题型全突破继续学习(1)据图判断甲、乙两地气候类型分别为A.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候D.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气(2)对该图表述,正确是A.1月降水量南多北少B.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C.甲地降水量季节改变比乙地小D.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25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90/131题型全突破解析(1)从图中能够看出,两地1月气温都高于7月份气温,说明图示地域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无热带季风气候,A、C错;乙地7月降水多,结合纬度位置可知,应为地中海气候,甲地1月气温高,降水多,7月气温低,降水少,结合纬度位置可知,应为热带草原气候。(2)从图中能够看出,1月降水量北部最多,中部最少,A错误;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B正确;比较两地1月和7月降水量可知,甲地降水量季节改变比乙地大,C错误;比较两地1月和7月气温可知,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小,D错误。答案(1)D(2)B返回目录26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91/131继续学习题型全突破271.气候特征描述(1)答题思绪方法5 相关气候特征答题模板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92/131题型全突破继续学习(2)答题术语①气温描述:惯用词有酷热或清凉、严寒或温和。28【易错警示】不一样季节使用不一样气温术语。清凉、酷热、高温多用于夏季;温和、温暖(低温)、严寒、严寒、酷寒多用于冬季。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93/131题型全突破继续学习②降水描述:惯用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降水季节改变大或小。29月降水量100

mm及以上50

mm及以上30—50

mm30

mm以下术语多雨湿润少雨干燥③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描述:惯用“终年……冬季……夏季……”语句描述。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94/131题型全突破继续学习2.气候特征比较303.气候分布描述主要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进行分析,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95/131题型全突破继续学习4.气候成因分析315.气候对农业影响

·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大气96/131题型全突破继续学习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考法示例8】32(1)比较①②两地气候特征差异。(2)分析①城市所在地气候成因。

·地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