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游泳》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游泳》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游泳》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游泳》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游泳》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课程编码:1336114912课程名称:游泳

swimming二、学时及学分总学时数:36,其中,理论课学时:4

,技术课学时:32。学分:2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适用专业:体育教育(本科)

开设学期:第五学期四、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游泳是一种凭借自身肢体动作和水的作用力,在水中活动或前进的有意识技能活动。本课属任意性选修课程中的素质拓展平台课程。依据黄淮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并结合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游泳运动》(2001年版)教材以及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要,在总结我系历来对游泳选修班教学与训练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成为有文化,讲道德,守纪律的一代新人。全面地、系统地掌握游泳运动的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术技能。五、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游泳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会示范、会讲解、会教法和会做学生思想工作的能力,其具体要求如下:①学习并掌握游泳基础理论,掌握竞技游泳技术分析、游泳教学法、训练法、竞赛组织与裁判法、大众游泳活动的开展与指导、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②全面掌握竞技游泳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掌握实用游泳技术,具备较好的水上救生能力。了解水球、跳水和花样游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③具备能胜任学校的游泳教学及训练工作的能力。④初步懂得游泳科研的一般方法,并完成毕业论文(包括读书报告),具有组织基层游泳竞赛和裁判工作的能力。六、课程教学内容(一)理论教学内容:(共4学时)第一章绪论(0.5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游泳运动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及中国的游泳运动,了解游泳文化的特点与功能,掌握游泳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等。(二)教学内容1.1

游泳的起源与发展1.1.1

游泳的起源和我国古代社会的游泳活动1.1.2

现代奥运会游泳发展概况1.1.3

我国游泳运动的发展1.2

游泳运动的分类1.2.1

竞技游泳1.2.2

实用游泳1.2.3

大众游泳1.2.4

实用游泳1.2.5

实用游泳1.3

游泳的意义1.3.1

保障生命安全1.3.2

强身健体1.3.3

防病治病1.3.4

锻炼意志,培养勇敢顽强精神1.3.5

休闲娱乐,促进身心健康1.3.6

为生产、国防服务1.3.7

创造优异成绩,为国争光1.4

游泳的安全卫生常识1.4.1

安全第一1.4.2

选择安全卫生的游泳场所1.4.3

游泳前严格体检1.4.4

饮酒、饱食后和饥饿、过度疲劳时不能游泳1.4.5

游泳前要做好准备活动1.4.6

量力而行不逞能1.4.7

自救和呼救1.4.8

遵守公共卫生,文明游泳1.4.9

预防眼、耳疾病(三)重点与难点重点:

1.

游泳的起源与发展

2.

游泳运动的分类难点:1.

游泳的安全卫生常识

第二章

流体力学原理在游泳中的应用(0.5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水的自然特性对人体漂浮力的影响,阻碍人体在水中前进的力。掌握并科学地应用阻力与升力形成有效的推进身体位移的动力等。(二)教学内容2.1

水的自然特性与人体的漂浮能力2.1.1

水的自然特性2.1.2

人体在水中漂浮的能力2.2

游泳时的阻力2.2.1

体表摩擦阻力2.2.2

外形姿态阻力2.2.3

波浪阻力2.2.4

对游进阻力的总结和概括2.3

游泳推进力2.3.1

阻力推进力2.3.2

升力推进力2.3.3

手划水时的升力与阻力2.3.4

推动身体游进的肢体动作机理2.4

游泳技术的合理性2.4.1

游泳技术术语2.4.2

游泳技术结构特点2.4.3

合理的游泳技术动作要素(三)重点与难点重点:

1.水的自然特性

2.

游泳时的阻力难点:1.游泳推进力

2.

游泳技术的合理性

第三章竞技游泳技术(0.5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竞技游泳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分析四种姿势的出发、转身、触壁技术的方法等。(二)教学内容3.1

爬泳3.1.1

身体姿势3.1.2

腿部动作3.1.3

臂部动作3.1.4

呼吸与臂的配合动作3.1.5

完整配合动作3.2

仰泳3.2.1

身体姿势3.2.2

腿部动作3.2.3

臂部动作3.2.4

呼吸与臂的配合动作3.2.5

完整配合动作3.3

蛙泳3.3.1

身体姿势3.3.2

腿部动作3.3.3

臂部动作3.3.4

呼吸与臂的配合动作3.3.5

完整配合动作3.4

蝶泳3.4.1

身体姿势3.4.2

躯干和腿部动作3.4.3

臂部动作3.4.4

呼吸与臂的配合动作3.4.5

完整配合动作3.5

出发3.5.1

出发台出发技术3.5.2

仰泳出发技术3.6

转身3.6.1

爬泳转身技术3.6.2

仰泳转身技术3.6.3

蝶泳、蛙泳转身技术3.6.4

蛙泳出发、转身后的长划臂技术3.6.5

个人混合泳项目中的泳式转换转身技术3.7

终点触壁3.7.1

爬泳终点触壁技术3.7.2

蝶泳终点触壁技术3.7.3

蛙泳终点触壁技术3.7.4

仰泳终点触壁技术3.7.5

终点触壁前的呼吸(三)重点与难点重点:

1.

手臂与呼吸的配合动作。

2.

手臂与腿部的配合动作。难点:1.

出发台出发技术

2.

转身技术

第四章

游泳教学理论与方法(0.5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教学特点、教学原则,掌握教学方法与教学顺序;课的评定,教学安全组织及常见错误动作纠正;教学文件的制定等(二)教学内容4.1

游泳教学的特点与过程4.1.1

游泳教学的特点4.1.2

游泳教学过程与动作教学阶段4.2

教学原则在游泳教学中的运用4.2.1

安全第一原则4.2.2

自觉积极性原则4.2.3

直观性原则4.2.4

循序渐进性原则4.2.5

从实际出发原则4.2.6

巩固性原则4.2.7

水陆结合、以水为主原则4.3

游泳技术动作教学方法4.3.1游泳教学的讲解法4.3.2

游泳教学的示范法4.3.3

分解法和完整法4.3.4

游泳教学的练习法4.3.5

游泳教学中错误动作的纠正法4.3.6

程序教学法4.3.7

模式教学法4.3.8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4.3.9

深水教学法4.3.10

游泳教学辅助器材的运用4.4

游泳教学的顺序4.4.1

首教泳式4.4.2

一种泳式的教学顺序4.4.3

每个单一动作的教学顺序4.4.4

四种竞技泳式的教学4.5

游泳教学的组织4.5.1

游泳教学的安全组织工作4.5.2

游泳教学的分组4.6

各种游泳姿势的教学与常见错误及其纠正方法4.6.1

熟悉水性教学4.6.2

爬泳技术教学4.6.3

仰泳技术教学4.6.4

蛙泳技术教学4.6.5

蝶泳技术教学4.6.6

游泳出发技术教学4.6.7

游泳转身技术教学4.7

游泳教学文件的制定4.7.1

游泳教学大纲4.7.2

学期(阶段)游泳教学工作计划4.7.3

游泳教学进度4.7.4

游泳教学课时计划(教案)4.7.5

游泳教学工作总结4.8

游泳课的考核与教师教学工作评定4.8.1

游泳课的考核4.8.2

游泳教师教学工作的评定(三)重点与难点重点:

1.游泳教学的特点

2.游泳教学的各项原则难点:1.各项泳式错误动作的纠正

第五章

游泳竞赛的组织与裁判法(0.5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游泳竞赛的筹备、组织机构、赛前工作的流程,掌握游泳竞赛的组织和裁判法的基本知识,学会制定游泳竞赛规程、编排竞赛分组表等。(二)教学内容5.1

游泳竞赛的组织5.1.1

游泳竞赛的筹备5.1.2

竞赛期间的工作5.2

游泳竞赛裁判法5.2.1

总裁判5.2.2

编排记录5.2.3

技术检查5.2.4

转身检查长5.2.5

转身检查员5.2.6

发令5.2.7

计时5.2.8

终点5.2.9

检录5.2.10

报告员5.2.11

临场各组工作配合(三)重点与难点重点:

1.游泳竞赛规程

2.编排竞赛分组难点:1.各裁判组织工作配合

第六章

实用游泳与水上救护(0.5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水上事故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掌握自救、互救及救他人的知识和技能等。(二)教学内容6.1

实用游泳基本技术6.1.1

抬头爬泳6.1.2

侧泳6.1.3

反蛙泳6.1.4

潜泳6.1.5

踩水6.2

水上救生6.2.1

水上救生的意义6.2.2

游泳救生法的运用与操作6.3

急救及心肺复苏术6.3.1

急救6.3.2

心肺复苏术6.4

自我救护6.4.1

解除抽筋6.4.2

呛水的预防与处理6.4.3

着装游泳6.4.4

遇翻船的处理6.4.5

遇风浪的处理6.4.6

遇漩涡的处理6.4.7

遇淤泥、水草的处理(三)重点与难点重点:

1.实用游泳的基本技术难点:1.水上救护方法

第七章

游泳训练理论与方法(1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一般与专项训练、系统训练,掌握游泳技术陆上训练与水上训练方法、基础协调能力与专项协调能力的训练方法等。(二)教学内容7.1

游泳训练发展概况7.1.1

世界游泳训练简况7.1.2

中国游泳训练简况7.2

游泳训练的目的、任务与内容7.2.1

游泳训练的目的任务7.2.2

游泳训练的基本内容7.3

运动训练原则在游泳训练中的运用7.3.1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7.3.2

系统训练原则7.3.3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7.3.4

周期性训练原则7.3.5

区别对待原则7.4

游泳训练负荷与恢复7.4.1

游泳训练负荷7.4.2

恢复7.4.3

训练适应与过度训练7.5

游泳能量训练7.5.1

不同游泳距离比赛有氧和无氧代谢间的比例关系7.5.2

关于能量训练的观点7.5.3

能量训练的特征及训练手段7.6

游泳训练的基本方法7.6.1

游泳训练方法的组成因素及其在游泳训练中的特点7.6.2

游泳训练的基本方法7.7

游泳技术训练与协调性训练7.7.1

游泳技术训练7.7.2

游泳运动员协调性训练7.8

游泳运动员的身体训练7.8.1

力量训练7.8.2

速度训练7.8.3

专项耐力训练7.8.4

一般耐力训练7.8.5

柔韧性和关节灵活性训练7.9

游泳战术与心理训练7.9.1

游泳战术训练7.9.2

心理训练7.10

游泳高原训练与赛前训练7.10.1

高原训练7.10.2

赛前训练7.11

各种游泳姿势的训练特点与女子训练特点7.11.1

各种游泳姿势的训练特点7.11.2

女子游泳运动员训练的特点7.12

游泳训练工作计划与总结7.12.1

游泳训练计划分类和基本内容7.12.2

多年训练计划7.12.3

年度训练计划和周期性训练计划7.12.4

周训练计划7.12.5

课训练计划7.12.6

训练计划的变更规律7.12.7

训练工作总结(三)重点与难点重点:

1.

一般与专项训练、系统训练、合理安运动负荷

2.

游泳训练负荷与恢复难点:1.

游泳技术训练与协调训练(二)实践教学内容:(共32学时)

第八章游泳技术(3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全面掌握竞技游泳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掌握实用游泳技术,具备较好的水上救生能力。(二)教学内容8.1

熟悉水性8.1.1

呼吸练习、水中闭气、水中呼气、水中连续呼吸8.1.2

浮体与站立、抱膝浮体与展体浮体、水中浮体成站立8.1.3

滑行、蹬池底滑行、蹬池边滑行8.2

爬泳8.2.1

身体姿势8.2.2

腿部动作8.2.3

臂部动作8.2.4

呼吸与臂的配合动作8.2.5

完整配合动作8.3

仰泳8.3.1

身体姿势8.3.2

腿部动作8.3.3

臂部动作8.3.4

呼吸与臂的配合动作8.3.5

完整配合动作8.4

蛙泳8.4.1

身体姿势8.4.2

腿部动作8.4.3

臂部动作8.4.4

呼吸与臂的配合动作8.4.5

完整配合动作8.5蝶泳8.5.1

身体姿势8.5.2

躯干和腿部动作8.5.3

臂部动作8.5.4

呼吸与臂的配合动作8.5.5

完整配合动作8.6

出发8.6.1

出发台出发技术8.6.2

仰泳出发技术8.7转身8.7.1

爬泳转身技术8.7.2

仰泳转身技术8.7.3

蝶泳、蛙泳转身技术8.7.4

蛙泳出发、转身后的长划臂技术8.7.5

个人混合泳项目中的泳式转换转身技术8.8

终点触壁8.8.1

爬泳终点触壁技术8.8.2

蝶泳终点触壁技术8.8.3

蛙泳终点触壁技术8.8.4

仰泳终点触壁技术8.8.5

终点触壁前的呼吸(三)重点与难点重点:

1.

手臂与呼吸的配合动作。

2.

手臂与腿部的配合动作。难点:1.

出发台出发技术

2.

转身技术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与《教育学》、《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科研方法》等课程关系密切。

八、教学时数分配

总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章次各章标题名称讲授学时实验学时实践学时讨论、习题课等学时第一章绪论0.5

第二章流体力学原理在游泳中的应用0.5

第三章竞技游泳技术0.5

第四章游泳教学理论与方法0.5

第五章游泳竞赛的组织与裁判法0.5

第六章实用游泳与水上救护0.5

第七章游泳训练理论与方法1

第八章游泳技术32

九、推荐教材及参考书(一)推荐教材:《游泳运动》,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年10月出版.(二)参考书:1.《游泳运动》,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年10月出版.2.《游泳竞赛组织与裁判法》,中国游泳协会裁判委员会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年7月出版.3.《中国游泳救生员培训教材》,北京:中国游泳管理中心

2001年4月出版.

十、主要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要求本课程在教学中除运用一些常规的体育教学方法外,结合游泳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不同层次,注意陆上与水上教学的合理安排运用,在学生技术动作的纠正上,要做到准确、及时、有效。合理运用浮板、背漂、挂图、多媒体资料等教学设施与手段来促使学生能尽可能快的掌握蛙泳技术与游泳技能。

在教学中尽可能做到分层次教学。1.从学时、学生实际情况、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教材,坚持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教师要认真备课,熟悉教材、教法,上课教案教具齐备,课后有小结。2.教师经常了解学生思想和学习情况,随时征求意见,进行课堂提高和考查,并使教与学密切结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3.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密切结合起来,注入式与启发式相结合,一般对待与因材施教相结合。4.严格要求,加强组织纪律性,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和树立端正的学习风气。十一、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的形式1、理论考核:理论笔试,考试时间为第五学期期末,考核内容为大纲规定的全部理论内容。由教研室统一命题。笔试试卷采用分题评卷方式阅卷。2、技术考核技术考核,考核在期末统一组织进行,技评考核由教研室组织的专门考核组(3以上人)予以考核。速度达标由一名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