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税收代位权制度_第1页
论税收代位权制度_第2页
论税收代位权制度_第3页
论税收代位权制度_第4页
论税收代位权制度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税收代位权制度

2001年4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税收征收管理法》在吸收《合同法》有关规定的基础上,规定了税收代位权。明确规定,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因怠于行使到期债权,对国家税收造成损害的,税务机关可以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行使代位权。这一规定无疑对于我国的税法理论和税收执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欲对该制度实施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税收代位权的性质、构成要件、行使方式、效力等方面进行初步分析,以期对税务机关准确行使税收代位权起到积极作用。

一、税收代位权的概念和意义

在民法上,债被认为是相对的民事法律关系,债权系相对权,仅得对抗特定人。因此,债权人的权利仅仅是相对于债务人的,离开了债务人的配合,债权人的权利无法实现。而当债务人怠于行使自己的债权时,极有可能损害其债权人的利益。为了最大程度的保障债权的实现,《法国民法典》第1166条规定“债权人得行使其债务人的一切权利和诉权,惟权利和诉权专属于债务人个人者,不在此限。”,此为最早规定代位权制度的民法典,其后,西班牙、意大利、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民法典都规定了代位权制度,我国1999年《合同法》引入了代位权制度。纵览国外民法典,结合我国立法,我们可以看到代位权实际上是一种债权保全制度,是指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而给债权人造成损害时,债权人可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的权利。因此,代位权制度突破了债的相对性原则,使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约束债的当事人以外的民事主体,有利于最大程度的保障债权的实现。

而税法领域之所以能够引入民法的代位权制度,则不得不从对税收性质认识的发展过程谈起。有关税收法律关系性质的争论最早源自德国,一战前,德国传统行政法一直主张税收法律关系是一种典型的权力关系。1919年《德国租税通则》颁布,该法第81条规定:“税收债务在法律规定的课税要件充分时成立”,第一次用“债”的概念描述税收。自此,对税收法律关系的认识开始出现转变。1924年,AlbertHensel出版《税法》一书,明确主张税收法律关系在性质上是一种公法上的债权债务关系。1926年3月,在明斯特召开德国法学家大会上,与会法学家对税法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此后税收债权债务关系说逐渐深入人心,为西方税法学者所普遍接受。但在我国,税法理论的研究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对税收法律关系性质的认识受到税收学的严重影响,一直囿于权力关系说的限制。我国的税收立法也一直强调国家公权力对税收的保障功能,大量规定了税收保全、强制执行等手段,但是在执法实践中遇到很多案件纳税人既不主动缴纳税款,又缺乏可执行的财产,税收保全、强制执行没有任何对象,而同时纳税人存有大量的合法债权但其怠于行使该债权,使国家税款面临无法实现的窘境。此时,国家公权力显得无计可施。2001年,日本法学家北野弘久的《税法学原论》(第四版)在大陆翻译出版后,国内税法学界逐渐重视税收债权债务关系说。这一理论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税收是一种公法之债,具有民法上债的属性。有学者认为,应以税收债权债务关系为中心构建税法的体系,在法律适用上,除有明文规定或虽无明文规定却有需要另行解释的合理理由之外,纳税义务可以使用私法中有关债务的规定。由此,在承认税收也是国家对纳税人的债权的基础上,作为公法的《税收征管法》在2001年全面修订之际开始援用民法上的规定,增设规定了税收代位权,即当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因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而对国家税收造成损害时,税务机关可以自己的名义行使纳税人债权的权利。该制度从法律上认可了税收的公法之债的属性,同时突破了债的相对性原则,扩展了税收之债的效力,为保障税收的实现增加了一种可能的路径,对我国税法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税收代位权的成立要件

《税收征管法》虽然规定了税收代位权制度,但是并没有规定税收代位权的成立要件,而是规定“可以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行使代位权”。《合同法》第七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1条对《合同法》第七十三条进一步解释为“债权人依照合同法第73条的规定提起代位权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2)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3)债务人的债权已经到期;(4)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以上这些规定明确了代位权的成立要件,是我国债法中代位权行使的基本依据,也是行使税收代位权的重要依据。但是笔者认为,这些规定本是针对民事代位权而作出的,必然与税收代位权的行使尚有不完全适应之处,因此应当根据税务执法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应税收工作需要的税收代位权行使要件。

(一)确定性。纳税人存有已发生的、确定的纳税义务。根据税收构成要件实现说,税收债权在法律所规定的税收债务的构成要件实现时成立。但这时纳税的具体数额等因素尚不确定,有待于纳税人的申报或者税务机关的核定。“纳税申报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界定纳税人法律责任的主要依据,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资料审核计征税款”。对于不同税种,我国各相关实体税法规定了不同的申报期限。纳税人在申报期限内,如实的填写纳税申报表和纳税资料,确定自己的纳税税种、税目、税率、计税依据、应纳税额等内容,从而确定纳税义务。值得注意的是,扣缴义务人未履行扣缴义务的,税务机关不能对其行使代位权,理由是《税收征管法》规定在此情形下应向纳税人追缴税款,而对扣缴义务人仅予以罚款。

(二)期限性。一是纳税人在规定期限内未履行纳税义务;二是纳税人存有已到期的债权,但怠于行使该债权。

1.在申报期内,纳税人享有选择申报时机和申报方式的权利,除非发生特殊的法定情形,税务机关无权要求纳税人提前申报和缴纳税收,因此也就不可能行使税务代位权。

但是,在特殊情形下,虽然税务机关所享有的税收债权尚未到期,但纳税人怠于行使的到期债权即将时效届满,待税务机关所享有的税收债权到期时纳税人所享有的债权已超过诉讼时效,对国家税收造成损害在所难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应允许税务机关起诉次债务人以保全税收债权。

2.“到期债权”是指履行期限届满的债权,并不要求纳税人的债权到期后持续一定的

务人。虽然这种制度设计在民法债法领域尚存争议,但对税收代位权诉讼来说却是非常有效。据前文所述,税收是一种公法债权,和普通私法债权相比,具有优先权,《税收征管法》已对此予以确认,规定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税务机关提起税收代位权诉讼后,经人民法院审理认定税收代位权成立的,纳税人的债务人就应当直接向税务机关履行清偿义务,纳税人相应的纳税义务也随之消灭。所以,在税收代位权诉讼中,法院判决的效力同时及于税务机关、纳税人、纳税人的债务人。

另外,税务机关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纳税人负担。须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