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训练-选材_第1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训练-选材_第2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训练-选材_第3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训练-选材_第4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训练-选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文专题训练--选材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初九(节选)

(1)中国的“人”和中国的“自然”,从《诗经》起,历楚汉辞赋唐宋诗词,连结表现

着平等参选的关系,乐其乐亦宣泄于自然,忧其忧亦投诉于自然。在所谓“三百篇”中,

几乎都要先称植物动物之名义,才能开诚咏言;说是有内在的联系,更多的是不相干地相

干着。学士们只会用“比”、“兴”来囱囹解释,不问问何以中国人就这样不涉卉木虫鸟

之类就启不了口作不成诗,《楚辞》又是统体苍翠馥郁,作者似乎是巢居穴处的,穿的也

自愿不是纺织品。汉赋好大喜功,把金、木、水、火边旁的字罗列殆尽,再加上禽兽麟介

的谱系,仿佛是在对“自然”说:“知尔甚深”。到唐代,花凝泪鸟惊心,“人”和“自

然”相看两不厌,举杯邀明月,非到蜡炬成灰不可,已岂是“拟人”、“移情”、“咏

物”这些说法所能敷衍。宋词是唐诗的“兴尽悲来”,对待“自然”的心态转入颓废,梳

剔精致,吐属尖新,尽管吹气若兰,脉息终于微弱了。接下来大概有鉴于“人”与“自

然”之间的绝妙好辞已被用竭,懊恼之余,便将花木禽兽幻作妖化了仙,烟魅粉灵,直接

与人通款曲共枕席,恩怨悉如世情——中国的“自然”宠幸中国的“人”,中国的“人”

阿谀中国的“自然”?孰先孰后?孰主孰宾?从来就分不清说不明。

⑵儒家既述亦作,述作的竟是一套“君王术”;有所说时尽由自己说,说不了时一下

子拂袖推诿给“自然”,因此多的是峨冠博带的耿介懦夫。格致学派在名理知行上辛苦凑

合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纠缠瓜葛把''自然"架空在实用主义中去,收效却虚浮得自己也

感到失望。释家凌驾于“自然”之上,“自然”只不过是佛的舞台,以及诸般道具,是故

释家的关照“自然”远景终究有限,始于慈悲为本而止于无边的傲慢——粗粗比较,数道

家最乖觉,能脱略,近乎“自然”;中国古代艺术家每有道家气息,或一度是道家的追慕

者、旁观者。道家大宗师则本来就是哀伤到了绝望、散逸到了玩世不恭的曝日野叟,使艺

术家感到还可共一夕谈,一夕之后,走了。(也走不到哪里去,都只在悲观主义和快乐主

义的峰回路转处,来来往往,讲究姿态,仍不免与道家作莫逆的顾盼。)然而多谢艺术家

终于没有成为哲学家,否则真是太萧条了。

(3)“自然”对于“人”在理论上、观念上若有误解曲解,都毫不在乎。野果成全了果

园,大河肥沃了大地,牛羊入栏,五粮丰登,然后群莺乱飞,而且幽阶一夜苔生——

(4)中国的“自然”与中国的“人”,合成一套无处不在的精神密码,欧美的智者也认

同其中确有源远流长的奥秘;中国的“人”内充满“自然”,这个观点已经被理论化了,

好事家打从“烹饪术”上作出不少印证,有识之士则着眼于医道药理、文艺武功、易卜星

相、五行堪舆……然而那套密码始终半解不解。因为,也许更有另一面:中国的“自然”

内有“人”——谁苛的花服谁,那人卜居的丘壑有那人的风神,犹如衣裳具备袭者的性

情,旧的空鞋都有脚……古老的国族,街头巷尾亭角桥境,无不可见一闪一烁的人文剧

情、名城宿迹,更是重重叠叠的往事尘梦,郁积得憋不过来了,幸亏总有春花秋月等闲度

他在那里抚恤纾解,透一口气,透一口气,这已是历史的喘息。稍多一些智能的人,随时

随地从此种一闪一烁重重叠叠的意象中,看到古老国族的辉煌而褴褛的整体,而且头尾分

明。古老的国族因此多诗、多谣、多脏话、多轶事、多奇谈、多机警的诅咒、多伤心的俏

皮绝句。茶、烟、酒的消耗量与日俱增……唯有那里的“自然”清明而殷勤,亘古如斯地

眷顾着那里的“人”。

⑸中国的瓜果、蔬菜、鱼虾……无不有品性,有韵味,有格调,无不非常之鲜,天赋

的清鲜。鲜是味之神,营养之圣,似乎已入灵智范畴。而中国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之所以

令人心醉神驰,说过了再重复一遍也不致聒耳,那是真在于自然的钟灵毓秀,这个俄而形

上俄而形下的谛旨,姑妄作一点即兴漫喻。譬如说树,砍伐者近来,它就害怕,天时佳

美,它枝枝叶叶舒畅愉悦,气候突然反常,它会感冒,也许正在发烧,而且咳嗽……凡事

称颂它的人用手抚摩枝干,它也微笑,它喜欢优雅的音乐,它所尤其敬爱的那个人殁了,

它就枯槁折倒。池水、井水、盆花、圃花、犬、马、鱼、鸟都会恋人,与人共幸蹇,或盈

或涸,或茂,或凋,或憔悴绝食以殉。当然不是每一花每一犬都会爱你,道理正如不是每个

人都会爱你那样——中国每一王朝的递娘,都会发生莫名其妙的童谣,事后才知是自然借

孩儿的歌喉作了预言。所以为先天下之忧而忧而乐了,为后天下之乐而乐而忧了;试想

“先天下之忧而忧”大有人在,怎能不楚然心喜呢,就怕“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直后下

去,诚不知后之览者将如何有感于斯文——这些,也都是中国的山川草木作育出来的,辽

阔而挚烈的一介乡愿之情。没有离开中国时,未必不知道——离开了,一天天久了,就更

知道了。

(本文节选自木心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写于作者留学美国期间)

1.本文题为“九月初九”,文章内容却大谈中国的“人”与“自然”,思考作者这样选材对于

其表现主题有哪些好处?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蓝羽鸟

贾志红

①我曾经站在布古尼的街头,在一块很大的牌子上识别一堆法语单词。牌子是马里国

家公路局竖起的,写着这条始于布古尼终于锡加索的待修公路的出资方、建设方、监理方

等信息.速设方写着我们总公司的名称。在内部我们被称作二。八,它是这条路的长度,

也是这条路的简称,还是一群人被喊了四年的集体姓名。

②老何从首都巴马科的机场接我来工地,三菱越野车一进入布古尼,老何就说,到了

我们的路上了。这片土地上,除了工程设备,什么都不是我们的,天空、原野以及天空之

下、原野之上的一切都不是我们的,但我们依然用“我们的路”来称呼它。他指着路边的

大牌子说,这是起点。我第一次站在二。八公路上。这是一条坑洼不平的窄窄的路,路原

本是宽的,因为老旧,路面的沥青掉落,露出红土路基。路基塌陷,荒草丛生。曾经宽阔

的公路在时间碾压下日渐细弱,很多路段只剩路心还遗留有沥青的痕迹。西非原野上,一

条路正慢慢归于原野。

③其实我们的路并不经过市区,只是从布古尼擦边而过。布古尼于我们的重要性更在

于它的仪式感,在于那块立于起点的牌子。我曾对着起点牌拍过无数照片,旱季的时候,

雨季的时候……时间如走马的灯,各种人物在相同的背景下留下不同的影像。考察的、慰

问的、检查的,白皮肤、黑皮肤、黄皮肤。同事们几乎都和这块牌子合过影。测量工程师

小段,给我看他刚到工地的第一张照片,他俊朗、白皙,背后的牌子也是新的,还没有经

过严酷的日晒雨淋,白色的底和蓝色的字散发着新油漆的光泽。那时非洲的蓝天和太阳对

小段来说也是新的。几个月以后,我们路过这块牌子,小段再次站在牌子下,旁边跟着几

个向他学习测量技术的本地工人,他们并排站在一起,一样的白色工装体恤衫,一样剃着

光头,我几乎看不出他们肤色的差别,他们眯着眼,对着我的镜头笑,露出同样雪白耀眼

的牙齿。

④平日里,试验室的技术员蕾拉姑娘走路的样子轻盈得像一朵云,白大褂飘来荡去。

她是工人中文化程度最高的,在法语之外还会英语。她还是我见过的本地姑娘中唯一不穿

民族服饰的,那些花花绿绿的裙子与她无缘,她永远穿得像个白领员工,工作服白大褂内

是深色长裤、白色衬衣或是条纹衬衣,手里也总是拿着一沓子试验单或是一本书。

⑤李工和试验室的工人们忙着做红土的各项检测。试验仪器从国内空运来的时候,李

工高兴坏了,这是他第一次在非洲拥有自己的试验室。他拿着清单,边念边指挥工人摆

放:土工电动击实仪放这里,脱模器、压碎试验器靠墙放,分析天平、净水天平,嗨嗨,

你们动作轻些。

⑥工期的头两年,二。八公路进行全线的土方施工。总工程师老麦说,需要八十万方

土。找土,找红土,找干湿度恰好的红土,老何说过这是整个二。八的头等大事。二。八

公里的线路,80万方的红土需求量,至少要有不低于10个大型土场,且分布均匀。只有如

此,才能做到人力物力成本最小化。作为二。八项目中方总负责,老何难掩痛心,我们得

节约、节约、再节约。这句话是老何大会小会上的开场白,又是结束语,他常常把桌子拍

得啪啪响,唾沫星子四溅。

⑦无边的原野,找土的人是一群有目标的蚂蚁,以二o八公路的某一个点为中心,以

20公里为半径,散开,再聚拢,带着收获或者烈日下的空茫。他们真想像蚂蚁一样遁入地

下啊,地下一定有一个红土丰美的世界。那段时期,人人眼里只有红土,人人都像建造家

园的蚂蚁一样,用触须去探寻红土的气息。

⑧我在某一天迷了路。从植被来看,似乎是我从未走过的路,我硬着头皮沿着这条小

路继续走,它像一条布带牵扯着我,将我引入一片林子,而后它就悄悄地松了手。林子起

初稀疏,有显著的人的脚印、牛的踹印。可是,林子越来越幽深,人的脚印、牛的麻印都

被一只神秘的手拂去痕迹,这只手又把形状各异的花摆放在不知名的植物上,或绚丽或幽

香。我在林子里边快步穿行边紧张地竖起耳朵,鸟雀飞过,树枝颤抖。我依然不辨方向,

在开阔之地我就是路痴,在没有路的林子里更是茫然无措。

⑨像许多童话故事一样,一个精灵出现了,那是一只长尾鸟,披着蓝色的羽衣,鸣叫

着,在树枝间低飞、跳跃。它的声音悦耳、镇静。它时隐时现,始终不靠近我也不远离

我。结果,什么危险也没有发生,林子静谧而安详,它善待了我这个闯入者,又平安地把

我送出。我循着树木缝隙间的光芒往边缘走,最后终于钻出林子,眼前是一片开阔地,我

回到了阳光之下,猛然而现的阳光刺得我眯着眼,提醒我已重返现实世界。

⑩童话似乎落幕了,长尾蓝羽鸟不知去向。

⑪但是,且慢啊,另一幕童话背景在这里已安放多时,一座巨大的蚂蚁世界展现在我

眼前。我依然眯着眼,以适应阳光的强烈,也便于更细致地打量这座蚂蚁的城市。它们由

错落有致的无数城堡组成,最高的一人多高,挺拔如孩童世界的摩天大楼。每座高楼,布

满针眼般大小的蚁穴。建筑精致而牢固,像喀斯特地貌的山峰,也像丹霞地貌的土林,但

它们只是蚂蚁的城堡世界,是无数蚂蚁一口一口衔土而建。而建筑材料是细润且色泽极佳

的上好红土,我当然认识,二。八的每一个人都认识质地优良的红土,那是氧化铁的颗粒

在阳光下泛出的最动人的颜色。蚂蚁们的触须就是最精密的试验仪器。结果顺理成章,各

项检测数据符合要求。红土铺在我们的路上了,铺在一条正在长宽的路上。

⑫这段迷路的经历像一个传奇被广为传播,长尾蓝羽鸟也在传播中被描绘成了神鸟。

同事们在一遍遍的讲述中不断添枝加叶,童话故事越发完美,他们的嘴巴像一支支画笔,

那只鸟被描绘得愈发美丽,羽毛更加丰满,蓝得如绸缎、蓝得如天幕,根根闪烁着神性的

光芒。

须季将要结束,天空中的云朵越来越少,它们去了远方,在另一片干涸的土地上酝

酿雨水,播撒慈悲。蕾拉辞职了,赴法国读书。离开的那天她哭了,拥抱每一个人,而后

像云朵一样飘向她的远方。她没有横够学费,但她获得了一笔意外的资助。

⑭我想,蕾拉姑娘,一定也看见了一只长尾蓝羽鸟吧。

2.第③段提到“同事们几乎都和这块牌子合过影”,那么作者为什么挑选出工程师小段两

次和起点牌的合影进行描写?请从选材的角度加以分析。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父子情

舒乙3

①“慈母”这个词讲得通,对“慈父”这个词我老觉着别扭。依我看,上一代中国男

人不大能和这个词挂上钩,他们大都严厉有余而慈爱不足。我的父亲老舍,既不是典型的

慈父,也不是那种严厉得令孩子见而生畏的人,所以是个复杂的父亲。

②我不知道,一个人的记忆力最早是几岁产生的。就我自己而言,我的第一个记忆是

一岁多有的。那是在青岛,门外来了个老道,什么也不要,只问有小孩没有。于是,父亲

把我抱出去。看见了我,老道说到十四号那天往小胖子左手腕上系一圈红线,就可以消灾

避难。我被老道的样子吓得哇哇大哭,由此便产生了我的第一个不可磨灭的记忆。使我遗

憾终身的是,在我的第一个记忆里,竟没有父亲的形象。我记住的只是可怕的老道和那扇

大铁门。

③我童年时代的记忆中第一次真正出现父亲,是在我两岁的时候,在济南齐鲁大学常

柏路的房子里。不过,说起来有点泄气,这次记忆中的父亲正在撒尿。母亲带我到便所去

撒尿,尿不出,父亲走了进来,做示范,母亲说:“小乙,尿泡泡,爸也尿泡泡,你看,

你们俩一样!”于是,我第一次看见了父亲,而且明白了,我和他一样。

④在我两岁零三个月的时候,父亲离开济南南下武汉,加入到抗战洪流中。再见到父

亲时,我已经八岁。一见面,我觉得父亲很苍老。他刚割完盲肠,腰直不起来,站在那里

两只手一齐压在手杖上。我怯生生地喊他一声“爸”,他抬起一只手臂,摸摸我的头,叫

我“小乙”。对他,对我,爷儿俩彼此都是陌生的。他当时严重贫血,整天抱怨头昏,但

还是天天不离书桌,写《四世同堂》。他很少到重庆去,最高兴的时候是朋友来北踣看望

他。只有这个时候他的话才多,变得非常健谈,而且往往是一张嘴就是一串笑话,逗得大

家前仰后合。渐渐地,我把听他说话当成了一种最有吸引力的事,总是静静地在一边旁

听,还免不了跟着傻笑。父亲从不赶我走,还常常指着我不无亲切地叫我“傻小子”。他

对孩子们的功课和成绩毫无兴趣,一次也没问过,也没辅导过,采取了一种绝对超然的放

任自流的态度。他表示赞同的,在我当时看来,几乎都是和玩有关的事情,比如他十分欣

赏我对书画有兴趣,对唱歌有兴趣,对参加学生会的社会活动有兴趣。他很爱带我去访朋

友,坐茶馆,上澡堂子。走在路上,总是他拄着手杖在前面,我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从不

拉我的手,也不和我说话。我个子矮,跟在他后面,看见的总是他的腿和脚,还有那双磨

歪了后跟的旧皮鞋。就这样,跟着他的脚印,我走了两年多,直到他去了美国。现在,一

闭眼,我还能看见那双歪歪的鞋跟。我愿跟着它走到天涯海角,不必担心,不必说话,不

必思索,却能知道整个世界。

⑤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是十五岁的少年了,是个初三学生。他给我从美国带回来的

礼物是一盒矿石标本,里面有二十多块可爱的小石头,闪着各种异样的光彩,每一块都有

学名,还有简单的说明。

⑥我奇怪地发现,此时此刻的父亲已经把我当成了一个独立的人,采取了一种异乎寻

常的大人对大人的平等态度。他见到我,不再叫“小乙”,而称呼“舒乙”,而且伸出手

来和我握手,好像彼此是朋友一样。他的手很软,很秀气,手掌很红,握着他伸过来的

手,我的心充满了惊奇,顿时感到自己长大了,不再是他的小小的“傻小子”了。高中毕

业后,我通过了留学苏联的考试,父亲很高兴。五年里,他三次到苏联去开会,都专程到

列宁格勒去看我。他没有给我写过信,但是常常得意地对朋友们说:儿子是学理工的,学

的是由木头里炼酒精!

⑦虽然父亲诚心诚意地把我当成大人和朋友对待,还常常和我讨论一些严肃的问题,

我反而常常强烈她感觉到,在他的内心里我还是他的小孩子。有一次,我要去东北出差,

临行前向他告别,他很关切地问车票带了吗,我说带好了,他说:“拿给我瞧瞧!''直到

我由口袋中掏出车票,他才放心了。接着又问:“你带了几根皮带?”我说:“一根。”

他说:“不成,要两根!”“干嘛要两根?”他说:“万一那根断了呢,非抓瞎不可!

来,把我这根也拿上。”父亲的这两个问题,让我笑了一路。

⑧对我的恋爱婚事,父亲同样采取了超然的态度,表示完全尊重孩子的选择。他送给

我们一幅亲笔写的大条幅,红纸上八个大字“勤俭持家,健康是福”,下署“老舍”。这

是继矿石标本之后他送给我的第二份礼物,以后,一直挂在我的床前。可惜,后来红卫兵

把它撕成两半,扔在地上乱踩,等他们走后,我从地上将它们拣起藏好,保存至今,虽然

残破不堪,却是我的最珍贵的宝贝。

⑨直到前几年,我才从他的文章中发现,父亲对孩子教育竟有许多独特的见解,生前

他并没有对我们直接说过,可是他做了,全做了,做得很漂亮。我终于懂得了爱的价值。

⑩父亲死后,我一个人曾在太平湖畔陪伴他度过了一个漆黑的夜晚。我摸了他的脸,

拉了他的手,把泪洒在他满是伤痕的身上,我把人间的一点热气当作爱回报给他。

⑪我很悲伤,我也很幸运。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①舒乙:当代作家、画家、工程师,中国现代文学家老舍之子。

3.请以第③和第⑦段为例,分析本文独特的选材旨趣。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桃花源记

汪曾祺

汽车开进桃花源,车中一眼看见一棵桃树上还开着花,只有一枝,四五朵,通红的,

如同胭脂。十一月天气,还开桃花!这四五朵红花似乎想努力地证明:这里确实是桃花

源。

有一位原来也想和我们一同来看看桃花源的同志,听说这个桃花源是假的,就没有多

大兴趣,不来了。这位同志真是太天真了。桃花源怎么可能是真的呢?《桃花源记》是一

篇寓言。中国有几处桃花源,都是后人根据《桃花源诗并记》附会出来的。先有《桃花源

记》,然后有桃花源。不过如果要在中国选举出一个桃花源,这一个应该有优先权。这个

桃花源在湖南桃源县,桃源旧属武陵。而且这里有一条小溪,直通沅江。陶渊明的《桃花

源记》不是这样说的么:“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绿溪行,忘路之远近……”

刚放下旅行包,文化局的同志就来招呼去吃擂茶。闻擂茶之名久矣,此来一半为擂

茶,没想到下车后第一个节目便是吃擂茶,当然很高兴。茶叶、老姜、芝麻,加盐,放在

一个擂钵里,用硬杂木做的擂棒“擂”成细末,用开水冲开,便是擂茶。吃擂茶时还要摆

出十几个碟子,里面装的是炒米、炒黄豆、炒绿:豆、炒包谷、炒花生、砂炒红薯片、油炸

锅巴、泡菜、酸辣苗头……边喝边吃。擂茶别具风味,连喝几碗,浑身舒服。佐茶的茶食

也都很好吃,落头尤其好。我吃过的荔头多矣,江西的、湖北的、四川的……但都不如这

里的又酸又甜又辣,桃源荔头滋味之浓,实为天下冠。桃源人都爱喝擂茶。有的农民家,

夏天中午不吃饭,就是喝一顿擂茶。问起擂茶的来历,说是:诸葛亮带兵到这里,士兵得

了瘟疫,遍请名医,医治无效,有一个老婆婆说:“我会治!”她熬了几大锅擂茶,说:

“喝吧!”士兵喝了擂茶,都好了。这种说法当然也只好姑妄听之。我总怀疑,这种喝茶

法是宋代传下来的。《都城纪胜•茶坊》载:“冬天兼卖擂茶。”《梦梁录•茶肆》载:

“冬月添卖七宝擂茶。”

上午在山上桃花观里看了看。进门是一正殿,往后高处是“古隐君子之堂”。两侧各

有一座楼,一名“蹑风”,用陶渊明“愿言蹑轻风”诗意;一名“玩月”,用刘禹锡故

实。楼皆三面开窗,后为墙壁,颇小巧,不俗气。观里的速筑都不甚高大,疏疏朗朗,虽

为道观,却无甚道士气,既没有一气三清的坐像,也没有伸着手掌放掌心雷降妖的张天

师。楹联颇多,联语多隐括《桃花源记》词句,也与道教无关。这些联匾在“文化大革命”

中由一看山的老人摘下藏了起来,没有交给“破四旧''的红卫兵,故能完整地重新挂出

来,也算万幸了。

下午下山,去钻了“秦人洞”。洞口倒是有点像《桃花源记》所写的那样:“山有小

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洞里有小小流水,深不过人脚面,然而源源不

竭,蜿蜒流至山下。走了几十步,豁然开朗了,但并不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后面有一点平地,也有一块稻田,田中插一木

牌,写着“千丘田”,实际上只有两间房子那样大,是特意开出来种了稻子应景的。有两

个水池子,山上有一个擂茶馆,再后就又是山了。如此而已。因此不少人来看了,都觉得

失望,说是“不像”。这些同志也真是天真。他们大概还想遇见几个避乱的秦人,请到家

里,设酒杀鸡来招待他一番,这才满意。

看了秦人洞,便扶向路下山。山下有方竹亭,亭极古拙,四面有门而无窗,墙甚厚,

拱顶,无梁柱,云是明代所筑,似可信。亭后旧有方竹,为国民党的兵砍尽。竹子这个东

西,每隔三年,须删砍一次,不则挤死;然亦不能砍尽,砍尽则不复长。现在方竹亭后仍

有一丛细竹,导游的说明牌上说:这种竹子看起来是圆的,摸起来是方的。摸了摸,似乎

有点棱。但一切竹竿似皆不尽浑圆,这一丛细竹是补种来应景的,和我在成都薛涛井旁所

见方竹不同——那是真正“的角四方”的。方竹亭前原来有很多碑,“文化大革命”中都

被红卫兵椎碎了,剩下一些石头乌龟昂着头,空空地趴在那里。据说有一块明朝的碑,字

写得很好,不知还能不能找到拓本。

旧的碑毁掉了,新的碑正在造出来。就在碎碑残骸不远处,有几个石工正在丁丁地斫治。

一个小伙子在一块桃源石的巨碑上浇了水,用一块油石在慢慢地磨着。碑石绿如艾叶,很

好看。桃源石很硬,磨起来很不容易。问:“磨这样一块碑得用多少工?”——“好多工

啊!哪晓得呢?反正磨光了算!”这回答真有点无怀氏®之民的风度。

晚饭后,管理处的同志摆出了纸墨笔砚,请求写几个字,把上午吃擂茶时想出的四句

诗写给了他们:

红桃曾照秦时月,

黄菊重开陶令花。

大乱十年成一梦,

与君安坐吃擂茶。

作了一日武陵人,临去,看那个小伙子磨的石碑,似乎进展不大。门口的桃花还在开

着。

(有删改)

【注】①无怀氏:一作“亡怀氏”,传说中我国远古时期部落名。相传那里的人民安

居乐业,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文本二: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

来,如话家常。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

的“宏大叙事”;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反拨了笼罩一切的“毛话语”的僵硬;

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

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从而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

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

没。

(摘编自张延国《古今〈桃花源记X岳阳楼记》之比较——兼汪曾祺散文的意义和限

度》)

4.结合文本二,从选材角度对文本一进行举例分析。

答案

1.(D“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节令,象征中国古代对时序的关注,

而时序是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本文虽题为“九月初九”,其实亦是借此引出探讨中国古

代,,人,,与“自然,,关系的主题;⑵本文从文学、哲学、子学乃至自然风物等各个方面呈现传

统中国,,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文化密码,内容丰富,蔚为大观,浓墨重彩地彰显了文章

的主题。⑶根据结尾可以推断,本文应作于作者客居海外时期,写作时间当为重阳佳节前

后,表达了作者身在异乡为异客而生发出来的辽阔而挚烈的思乡之情,作者在文中虽未点

破重阳节令,以“九月初九”为题,却暗用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每逢佳节倍

思亲”之意,更见思乡之情之浓烈,因此作者在文中大谈特谈中国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此

抚恤纾解自己的思乡之情。作者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