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第四十六中学2024年中考猜题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第四十六中学2024年中考猜题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第四十六中学2024年中考猜题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第四十六中学2024年中考猜题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第四十六中学2024年中考猜题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第四十六中学2024年中考猜题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家里因为电路短路而造成火灾,应该迅速拉下电闸,再取水扑灭B.赤壁大战中,庞统献给曹操的铁索连环之计,使木船不能摆脱铁索的束缚,及时驶离着火区域,这属于逆向使用灭火原理的例子C.木屋着火时,迅速浇水,不能隔绝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却能够提升其着火点而灭火D.厨房的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上去灭火比浇水灭火合理2.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配制稀硫酸时,将水沿量筒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B.测定溶液的pH,先用水润湿pH试纸,然后将试纸插入待测液中C.为了达到节约药品的目的,将实验后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D.不直接把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重3.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水,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B.温度高于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C.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D.t2℃时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下列除杂方法不正确的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主要方法AO2(水蒸气)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BCuO(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灼烧CNaNO3溶液(NaOH)加入适量的FeCl3溶液,并过滤D除去CaO中的CaCO3高温加热到固体质量不变A.A B.B C.C D.D5.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风能6.t℃时,加热烧杯中的石灰水,发现溶液变浑浊,测得此时溶液的pH>7。关于溶液变浑浊的原因,同学们有两种观点:①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②Ca(OH)2与空气中CO2反应。他们设计以下方案进行探究,其中没有意义的是A.将装有浊液的烧杯,用冰水冷却,恢复到t℃,观察浑浊是否消失B.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C.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液中加入酚酞,观察是否变红色D.其他条件不变,隔绝空气,再做一个加热石灰水的对比实验7.《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它不但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还与化学有着不解的情缘,请问下列《石灰吟》的诗句中,一定是物理变化的是A.千锤万击出深山B.烈火焚烧若等闲C.粉骨碎身全不怕D.要留清白在人间8.小赵同学的午餐是:炸鸡腿、鸡蛋、面包、矿泉水,从营养角度分析,还需要补充的食物是()A.青菜 B.奶油蛋糕 C.米饭 D.炸排骨9.下列有关物质的提纯、除杂和鉴别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所加物质或方法A除去CaO中的CaCO3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B提纯硫酸钠中的硝酸钠溶解、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蒸发C除去CO2中少量的HCl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D鉴别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加水溶解A.A B.B C.C D.D10.根据图的信息判断,下列关于铝的说法错误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B.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3C.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2g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Al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P点的含义是_____.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_____(填写“能”或“不能”).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是_____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要使C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采取的方法是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如图是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度变化及相关数据图根据此图,当加入溶质质量为ag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求恰好完全中和时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克?_____(写出计算过程)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小明到水族馆参观时了解到: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向水中加入一种叫过氧化钙(CaO2)的制氧剂,反应原理是:2CaO2+2H2O=2Ca(OH)2+O2↑。已知过氧化钠(Na2O2)与CaO2的化学性质相似,请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水族馆不能用过氧化钠来增加水中含氧量的原因是_____。小明用久置的过氧化钠固体做了与水反应的实验,在处理废液时,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适量的盐酸,意外的看到了气泡,由此说明该过氧化钠中可能含有_____。14.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见图1)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如图2)。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探究一:该气体的成分。小华说: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H2、N2。小明说:不可能含有N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芳说:不可能含有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H2易燃易爆,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得出结论)(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由实验②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二:维C泡腾片溶液的酸碱性。向维C泡腾片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_________性。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许多物质在常温时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发生反应而变质,下面我们对有关物质的变质情况进行探究。探究一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但是撕开包装袋后的生石灰常常粘接成块,其原因是__(写出任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探究二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对该溶液是否完全变质,小文同学进行如下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2)过滤,向滤液中加入____(填写一种盐溶液的化学式)。______(反思评价)经分析该实验存在明显的不足,我的改进建议是____。除去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归纳整理)验证物质是否变质,其实质是要验证变质后的物质是否存在;验证物质是否完全变质,还要验证变质前的物质是否存在。探究三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和固体NaOH的混合物,智慧小组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变质情况作了如下探究。(提出猜想)变质的碱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和____(填化学式或名称均可,下同)。(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后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思考分析)碱石灰样品中一定不含___,溶液A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有__种不同的组合。(延伸探究)为了进一步验证碱石灰样品的成分,同学们继续设计实验: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静置。小组同学对可能出现的现象、溶液A中溶质、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如下分析: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A中溶质碱石灰样品成分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为红色___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为无色______(实践运用)由上述实验说明,实验室中“碱石灰”应密封保存。16.已知某固体物质甲与溶液乙反应,可以产生气体丙,若丙可能含有CO2、O2、CO、H2中的一种或两种。为了探究气体丙的成分,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如下是部分的探究步骤。为了控制固体甲和溶液乙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从图一中选择合适的装置_____(填序号),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图二装置进行实验。若气体中含有氧气则F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若气体中含有氢气,则G中的实验现象应为_____。实验中观察到D处无明显现象,F中___,G中没有明显现象,H处__,证明该气体是一氧化碳气体。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以上探究进行了反思,认为该实验的设计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有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

A、居室内电器短路引发着火,必须先拉下电闸,再取水扑灭,以防触电,正确;B、赤壁大战中,庞统献给曹操的铁索连环之计,使木船不能摆脱铁索的束缚,及时驶离着火区域,属于不能及时清除可燃物,导致火势越烧越旺,故正确;C、物质着火点一般是不能改变的,故错误;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利用了隔绝氧气的方法,油的密度小于水,不能用水灭火,故正确;故选:C。2、D【解析】

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且不能在量筒中进行;故A不正确;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B不正确;C、由实验室药品的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为防止污染试剂,将实验后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故C不正确;D、为防止腐蚀托盘,不直接把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天平的托盘上,故D正确。故选D。3、A【解析】

A、由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同,t1℃时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水,所得溶液还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A错误;B、由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高于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故B正确;C、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于乙,所以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故C正确;D.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甲物质的溶解度,所以乙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D正确。故选A。4、C【解析】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OH能与适量的FeCl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C。【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5、D【解析】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风能属于新能源。故选D。6、C【解析】

A、将装有浊液的烧杯,用冰水冷却,恢复到t℃,温度降低,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观察浑浊是否消失;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碳酸钙;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液中加入酚酞,观察是否变红色,此时不需要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D、其他条件不变,隔绝空气,再做一个加热石灰水的对比实验,验证石灰水是否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7、A【解析】

A、千锤万击出深山,意思是把深山中的大石块变成小石块,发生物理变化;B、烈火焚烧若等闲,意思是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C、粉骨碎身全不怕,意思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变化;D、要留清白在人间,意思是氢氧化钙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和水,发生化学变化。故选A。8、A【解析】

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结合题意,面包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炸鸡腿、鸡蛋中含有蛋白质、油脂和无机盐,矿泉水中含有水和矿物质,可知食物中维生素含量较少;故为使营养搭配更加合理,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蔬菜与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A。9、B【解析】

A、CaCO3高温煅烧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能将杂质转化为欲保留的物质,选项正确;B、氯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消耗了欲保留的物质,又引入新杂质氯化钠,选项错误;C、除去CO2中少量的HCl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HCl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把杂质HCl转化为二氧化碳,再通入浓硫酸干燥,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选项正确;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加水溶解可以区分两种固体,选项正确,故选B。【点睛】除杂的原则:1、不能引入新杂质;2、除杂剂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将杂质转化为欲保留的物质。10、C【解析】试题分析:从图示看:该元素是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3,因为原子的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是1.982,因为相对原子质量是一种比值,没有表示宏观概念的质量单位;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Al3。故选C.考点:原子周期律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t1℃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不能c<b<ab>a>c升温【解析】

(1)P点的含义是t1℃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1℃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只有25g能够溶解,能形成75g溶液.故填:不能.(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是c<b<a.故填:c<b<a.(4)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中,a和c的溶解度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a和c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因此b的质量分数最大;温度升高到t2℃时,b和a变成不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不变,而c仍然是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质量分数减小,因此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故填:b>a>c(5)因为c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要使C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可采用升温或蒸发溶剂的方法.故填:升温.【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NaOH与NaCl1.6g【解析】

(1)由图可知,该实验是将稀盐酸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当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ag时,pH>7,溶液显碱性,则溶液中的溶质有剩余的氢氧化钠和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OH,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故填NaOH与NaCl。(2)解: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20g×7.3%=1.46g设恰好完全中和时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40:36.5=x:1.46gx=1.6g答:恰好完全中和时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6g。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2Na2O2+2H2O=4NaOH+O2↑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太强,容易杀死水中微生物甚至鱼碳酸钠【解析】

根据给出的物质的性质以及对应的反应原理进行相关分析和迁移。【详解】(1)已知过氧化钠(Na2O2)与CaO2的化学性质相似,由于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反应原理是:2CaO2+2H2O=2Ca(OH)2+O2↑,则过氧化钠和水反应也能生成氧气,同时生成氢氧化钠,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故填:2Na2O2+2H2O=4NaOH+O2↑(2)由于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太强,容易杀死水中微生物甚至鱼,所以水族馆不能用过氧化钠来增加水中含氧量。故填: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太强,容易杀死水中微生物甚至鱼(3)由于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生成碳酸钠,所以用久置的过氧化钠固体做了与水反应的实验,在处理废液时,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适量的盐酸,意外的看到了气泡,即生成二氧化碳。说明该过氧化钠中可能含有碳酸钠。故填:碳酸钠1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有毒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不能若生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当氧气含量过少时,带火星的木条也不能复燃酸【解析】

[猜想与假设]根据图示维C泡腾片的成分可知,其中含有C、H、O、Na等元素,不含N元素。结合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进行解答。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因此一氧化碳具有毒性。[得出结论](1)根据题中“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的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该气体为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所以反应为:Ca(OH)2+CO2=CaCO3↓+H2O(2)当氧气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50%)后,才能使木条复燃。当氧气含量过少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所以本题中木条未复燃,不能说明是否含有氧气。探究二:石蕊遇酸变红(pH<5.0),遇碱变蓝。根据题中描述,可判断溶液显酸性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CaO+H2O=Ca(OH)2或CO2+Ca(OH)2=CaCO3↓+H2O硫酸铜蓝色沉淀(答案合理给分)将氢氧化钡改为氯化钡或硝酸钡Ca(OH)2+Na2CO3=CaCO3↓+2NaOHNa2CO3CaO、NaOH4Na2CO3、NaOHNa2CO3Na2CO3、CaCO3【解析】

本题是研究物质生石灰和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详解】(1)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在空气中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又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所以反应方程式可能是CaO+H2O=Ca(OH)2或CO2+Ca(OH)2=CaCO3↓+H2O。(2)实验结论是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也就是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选加氢氧化钡除去碳酸钠,然后要求用盐证明有氢氧化钠,也就是要使氢氧根产生沉淀的盐,例如滴加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现象是有蓝色沉淀产生。该实验存在明显的不足,是因为过量的氢氧化钡会干拢判断氢氧化钠的存在,改进方法是将氢氧化钡改为氯化钡或硝酸钡。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是碳酸钠,除去碳酸钠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3)碱石灰中的氢氧化钠有可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变质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钠。(4)碱石灰样品加适量的水溶解,无明显放热现象,说明样品一定不含氧化钙和氢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