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王中学2024届中考五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王中学2024届中考五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王中学2024届中考五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王中学2024届中考五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王中学2024届中考五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王中学2024届中考五模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是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温度升高,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增大B.40℃时把30gB放入50g水中,可得到80gB的饱和溶液C.将20℃时A、B饱和溶液升温到40℃,A是饱和溶液D.40℃时,60gA的饱和溶液加入4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2.N(NO2)3是科学家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的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N(NO2)3中N、O元素质量比为14:138B.N(NO2)3中N、O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6C.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8.4%D.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523.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人类史上第一次实现了月球背面着陆。在月球广泛分布的岩石中,蕴藏着丰富的钛、镍等矿产。元素周期表中钛、镍两种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A.钛、镍均属于金属元素 B.钛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2C.镍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 D.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4.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B.金刚石、石墨和二氧化碳都是碳元素的单质C.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D.CO可用于冶炼金属、作气体燃料,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5.下列天于碳及其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原子内部结构不同B.一氧化碳中的杂质二氧化碳,可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去除C.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D.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只能通过与氧气反应实现6.科学家发现的N(NO2)3是-种新型火箭燃料,关于N(NO2)3的说法正确的是A.N(NO2)3由氮、氧两个元素构成B.N(NO2)3中含有3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C.N(NO2)3属于氧化物D.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2.6%7.如图是“用双氧水制取一瓶氧气”实验的主要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A.放入药品 B.收集气体C.检查装置气密性 D.验满8.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不正确的说法是A.实验开始甲处酒精喷灯最先点燃B.甲处发生的反应是典型的吸热反应C.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D.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未进行尾气处理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B.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C.煤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 D.“西气东输”的“气”是指氢气10.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A.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11.下列做法符合科学常识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 B.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炉子上放一壶水C.用湿布擦拭正在发光的台灯 D.医院里用紫外线灯灭菌12.某同学为使过滤操作能自动添加液体,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自动加液过滤器”。倒置的烧瓶中盛放待过滤的液体,当漏斗中的液体减少时,烧瓶中的液体会从“液体流出管”流入漏斗而不会从漏斗中溢出。为使液体顺利流下,需插入“空气导入管”与大气相通。下列“空气导入管”及“液体流出管”安装正确的是()A. B.C. 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元素硅是性质和元素碳的性质相似,能形成SiO2、SiCl4、SiH4、CaSiO3、等化合物.Mg在CO2中能燃烧,生成白色的MgO和黑色的碳.把沙子(主要成分是SiO2)跟镁粉按一定质量比(质大约为15:24)混合均匀,装入试管中加热大约1分钟后,发生剧烈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白色粉末化合物和一种硅化物.待生成混合物冷却后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立即产生气泡,并伴有爆炸声,产生的气体是一种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气态氢化物.(1)写出沙子与镁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2)生成的混合物放入稀H2SO4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3)写出产生“爆炸声”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14.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请回答:_____℃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0℃时,A物质的溶解度_____B物质的溶解度(填“>”“<”或“=”)。40℃时,将A、B各15g分别加到均盛有50g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_____物质有剩余(填“A”或“B”)。现有5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肯定不能实现的是_____(填序号)。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入A物质。15.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我们用的牙膏当中有一种预防龋齿的物质叫氟化钠(NaF),它与氯化钠一样都是由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氟元素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变化中氟原子容易_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16.登山队员常用的能源是氢化钙(CaH2)固体,用它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和氢气,氢气供燃烧之需。请回答下列问题:(1)氢化钙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2)写出氢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3)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是让农民饮用清洁的自来水。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许多发达国家采用ClO2代替Cl2进行自来水的消毒。请回答下列问题:①ClO2的名称为______;②制取ClO2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请根据下列图示装置回答问题。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B装置可以作为很多气体的发生装置,写出能用B装置来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写1个);若用E装置收集气体,收集满的现象是_____;选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理由是_____。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如果用图F收集氨气,气体从_____(填“a”或“b”)端进入,为防止多余的氨气逸散到空气中,可用_____(填写物质名称)吸收。1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气体收集装置是_____。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_____(填①或②)通入。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为测定一瓶久置的烧碱中氢氧化钠的含量,某同学取25.0g样品,溶于水得到100g溶液,再加入100g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至不再产生气体,测得溶液质量为197.8g。请计算:反应产生CO2的质量。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最后所得溶液中的钠元素的质量(结果保留至0.1)。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详解】A、随温度升高,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增大错误,因为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A不正确;B、40°C时把30gB放入50g水中,可得到溶液的质量=15g+50g=65g,80gB的饱和溶液错误;故B不正确;C、将20°C时A、B饱和溶液升温到40°C,A是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错误;故C不正确;D、40℃时,60g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加入4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D正确。故选D。【点睛】2、D【解析】

A、N(NO2)3中N、O元素质量比为:(14×4):(16×6)=7:12,不符合题意;B、N(NO2)3中N、O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4:6=2:3,不符合题意;C、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D、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4×4+16×6=152,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3、B【解析】

A、钛、镍元素的名称均带金字旁,所以两种元素均属于金属元素,选项正确;B、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所以钛原子核内中子数不是22,选项错误;C、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所以镍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选项正确;D、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信息下方的数字就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则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选项正确,故选B。【点睛】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4、B【解析】

A.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选项正确;B.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的单质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氧化物,不是单质,选项错误;C.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选项正确;D.CO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所以可用于冶炼金属、作气体燃料,CO2能够升华吸热,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选项正确,故选B。5、C【解析】

A、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A不正确;B、一氧化碳中的杂质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要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碳层,故选项B不正确;C、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所以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故选项C正确;D、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既能通过与氧气反应实现,还能用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得到二氧化碳,故选项D不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碳和碳的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对所学知识必须熟练掌握,才能进行解答。6、C【解析】A、N(NO2)3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错误;B、一个N(NO2)3分子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错误;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N(NO2)3属于氧化物,正确;D、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414×4+16×6×100%=36.8%,错误点睛: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D【解析】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正确;B、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正确;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正确;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错误。故选D。8、D【解析】

A、实验开始时,先通二氧化碳,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然后点燃甲处的酒精喷灯,使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然后点燃乙处的酒精灯,使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B、甲处发生的反应为:,该反应是典型的吸热反应,不符合题意;C、玻璃管内压强较小时,丁处的液体会倒吸入丙处试管中,故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进入玻璃管,不符合题意;D、丁装置可以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不需要尾气处理装置,符合题意。故选D。9、A【解析】A.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正确;B.可燃冰是由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天然气不可再生,故可燃冰是不可再生能源,错误;C.煤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燃烧时主要生成物有二氧化碳、水,错误;D.“西气东输”的“气”是指天然气,错误。故选A。10、C【解析】

A、催化剂一定可以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不一定是加快反应速率,故错误;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灯泡的发光发热等,故错误;C、溶液是混合物,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故正确;D、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比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是不是中和反应,故错误。故选C。11、D【解析】

A.稀释浓硫酸的时候需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错误;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在室内放一盆水并不能起到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目的,错误;

C.用湿布擦拭正在发光的台灯可能会触电,错误;

D.医院里可以用紫外线灯灭菌,正确。

故选D。12、A【解析】

“自动加液过滤器”的工作原理为:过滤时,当液体由液体流出管进入漏斗且达到一定高度时,形成液封,液体将停止进入漏斗,随着过滤的进行漏斗内的液面下降,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液体继续进入漏斗,如此反复,能达到“自动过滤”的目的。所以“空气导入管”下口应在滤纸边沿下方;上口应在待过滤液液面上;过滤的原理是:待过滤的液体沿液体流出管流入漏斗,当漏斗里的液面封住“空气导入管”的管口,空气停止进入烧瓶,液体停止流入漏斗;随着过滤的进行,当漏斗里的液面降到空气导入管的下口以下时,空气又进入烧瓶,液体又流入漏斗,而“液体流出管”下端高于“空气导入管”,会造成液体滴下时液滴飞溅。综上所述并观察图形可知,A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4Mg+SiO22MgO+Mg2SiSiH4SiH4+2O2SiO2+2H2O【解析】

(1)根据题意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镁与二氧化硅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和硅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Mg+SiO22MgO+Mg2Si;(2)根据题意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硅化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硅化氢气体(SiH4);(3)硅化氢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iH4+2O2SiO2+2H2O。14、(1)30(2)<(3)B(4)②【解析】(1)根据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3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30(2)由于在20℃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答案为<(3)由于在40℃时,A的溶解度大于30g,B的溶解度小于3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A大于30g,而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B小于30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的A大于15g,50g水中最多溶解的B小于15g,故40℃时,将A、B各15g分别加到均盛有50g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A会全部溶解而B不会全部溶解,故答案为B(4)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变化不大,因此若将它的不饱和溶液在溶剂不变的情况下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低温度或增加溶质的方法,故答案为②【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理解.15、离子非金属得到【解析】

金属元素通常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非金属元素通常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详解】氟化钠和氯化钠都是由离子构成的。由图可见氟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形成阴离子,由偏旁可知氟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点睛】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16、-1CaH2+2H2O=Ca(OH)2+2H2↑二氧化氯Cl2+2NaClO2=2NaCl+2ClO2【解析】

(1)设氢化钙(Ca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有:(+2)+x×2=0,x=-1,则氢化钙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2)由题干信息可知,氢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

(3)①根据化学式的读法:ClO2的名称为二氧化氯;

②由图可知,反应物为Cl2、NaClO2,生成物为ClO2、NaCl,根据图中微粒数目进行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ClO2=2NaCl+2ClO2。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长颈漏斗2H2O22H2O+O2↑集气瓶口有气泡向外冒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Ab水【解析】

(1)仪器①是长颈漏斗;(2)装置B适用于固液常温下制取气体,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氧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观察到集气瓶口有气泡向外冒出时说明气体已经收集满;二氧化碳的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应该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即选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氨气密度比空气小,若用装置F收集时,氨气应从短管即b管进入;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为防止多余的氨气逸散到空气中,可用水吸收。18、试管CaCO3+2HCl=CaCl2+H2O+CO2↑BDA②AC或AE【解析】

(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故填试管。(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是固体与液体药品在常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气体,所以发生装置应该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即B,故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