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闽侯县中考猜题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福建省闽侯县中考猜题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福建省闽侯县中考猜题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福建省闽侯县中考猜题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福建省闽侯县中考猜题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福建省闽侯县中考猜题化学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变小B.硫和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集气瓶内的水都可用细沙代替C.金属铝和金都耐腐蚀,是因为金属铝和金化学性质不活泼D.配置10%的稀硫酸,量取水和浓硫酸时俯视量筒刻度读数,都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2.小花为自己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花卷、凉拌猪肘和鸡蛋汤,从膳食平衡的角度分析,你认为还需要补充的食物是A.凉拌西红柿 B.水煮虾 C.八宝粥 D.米饭3.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分别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在左边烧杯中加入5.6g金属铁,在右边烧杯中加入5.5g镁和铜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则右边烧杯中加入的混合物中镁和铜的质量比为()A.36:19 B.12:43 C.24:31 D.13:424.相同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2价的盐,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的活动性:M<NB.相对原子质量:M<NC.消耗盐酸质量:M=ND.生成氢气质量:M=N5.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A.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K2SO4:加入适量BaCl2溶液B.分离CO和CO2两种气体:选用NaOH溶液和稀盐酸C.制取KOH溶液:将NaOH溶液与KCl溶液混合后过滤D.检验Na2CO3溶液中是否含有NaOH:先滴加酚酞溶液,再滴加稀盐酸6.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H2O在通电条件下产生H2----------H2O分子中存在H2B.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水分子间存在间隙C.NaCl溶液能导电----------浴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CI-D.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全部都是OH-7.2017年3月15日,央视曝光了另一种“瘦肉精”,其中添加了“人用西药”,如硫酸新霉素,其化学式为C23H18N6O17S,下列关于硫酸新毒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新霉素中含65个原子B.硫酸新霉素中氢、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8:1C.硫酸新霉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硫酸新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2g8.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A.降低油的着火点B.让油与空气隔绝C.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D.清除了可燃物9.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溶液的pH:B.N元素的化合价:C.气体的密度:D.金属活动性顺序:10.健康饮食对青少年生长发育作用重大,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每天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品B.坚持用含氟牙膏刷牙C.使用甲醛浸泡水产品防腐D.夜盲症患者补充维生素A11.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A.2H B.2H2 C.H D.H21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Cu+H2OB.甲烷燃烧:CH4+2O2CO2+2H2OC.生石灰与水的反应:CaO+H2O=Ca(OH)2D.用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2KCl+3O2↑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湛江美食节的一些设计理念体现了“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起作用。某餐厅制作美食用到的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填序号,下同)。使用的电动观光车,有效减少了CO2、SO2、CO等气体的排放,这些气体中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是,会造成酸雨的是。美食节的举办,让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生活。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节约使用天然气B.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C.分类处理生活垃圾D.尽量选用公共交通,少开车1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交点P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t3℃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提纯甲的方法是_________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15.金属是重要的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自行车上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填序号)。A橡胶轮胎B钢制车架C塑料挡泥板自行车的车架用钢制而不用纯铁制造的原因是钢比纯铁的_____.如图,向一定量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和锌的混合物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若溶液甲为无色,则固体乙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填名称)。16.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均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在的衣服面料多种多样,有一种面料叫“冰蚕丝”,其主要成分为合成纤维。可用____方法鉴别“冰蚕丝”和天然蚕丝。节假日或双休日,去郊游野炊实为一大快事。某小组野炊食谱如下,从营养均衡的角度来看,该食谱中除水外,还缺少的营养素是:_____。野炊时,如果迅速向“灶”里塞满枯枝,反而燃烧不旺、浓烟滚滚,说明可燃物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野炊食谱:主食:馒头配菜:烤火腿、鲫鱼汤、五香豆干生活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有:_____(填序号)①水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②清澈、透明的泉水是纯净物③除去氯化钾中的杂质二氧化锰,可以通过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得到纯净的氯化钾④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可使其软化⑤洗菜后的水用来浇花、冲洗厕所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提升生活质量。在家庭装修时,一些人造板材会释放出一种对人体有害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味可能是_____(填字母)。A氮气B二氧化碳C甲醛D甲烷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下面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干燥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欲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①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填写装置序号字母)。②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欲用一氧化碳气体测定某10g不纯氧化铁样品的纯度(杂质不反应),并验证反应中气体生成物的性质。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CO气体→D→B→C。①装置B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写出装置D大玻璃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③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④通过测量反应前、后D处大玻璃管的质量变化,来计算氧化铁样品的纯度。测得D中硬质玻璃管内固体质量减少2.4g,则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若实验结束后大玻璃管中的物质里还有少许红色氧化铁,则计算出样品纯度的结果将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其中之一)。18.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3)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将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检验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如果用F.G装置将以上所含的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______________(用端口字母表示)。(5)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A一定没有二氧化碳B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C可能只有甲烷D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为了测定某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小杨同学取50.0g样品置于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和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计算:(1)NaOH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2)硫酸铜刚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_______。(3)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解析】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剂质量增大,质量分数变小,浓盐酸有挥发性,溶质挥发,溶质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故选项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有毒气体,水能吸收二氧化硫,但沙子不能;故选项错误;C、铝的化学性质活泼,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故选项错误;D、配置10%的稀硫酸,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读数,则量取水的实际质量偏小,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错误;故选:A。2、A【解析】

花卷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凉拌猪肘中富含蛋白质、油脂、无机盐等营养素;鸡蛋汤中富含蛋白质、水;可知食物中维生素含量较少;故为使营养搭配更加合理,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蔬菜与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A。3、B【解析】

天平平衡不是取决于加入了多少,而是取决于剩余了多少,也就是取决于质量的净增加。所以在计算中要关注质量增加量。【详解】设:加入5.6g铁产生的氢气质量为xx=0.2g左盘增加的质量=5.6g-0.2g=5.4g,左盘增加了5.4g,所以右盘也应该增加5.4g才能平衡。在右边烧杯中加入5.5g镁和铜的混合物,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0.1g,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排在氢之后,不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设:镁的质量为yy=1.2g所以铜的质量为5.5g﹣1.2g=4.3g。混合物中镁和铜的质量比为1.2g:4.3g=12:43故选B。【点睛】金属与酸后,增加的质量等于加入的金属质量减去生成的氢气质量。4、B【解析】

A、根据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相同时间内M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N,可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是M>N,故说法错误;B、M、N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质量都相等,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即产生氢气多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根据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氢气的质量是M>N,因此可判断相对原子质量是N>M,故说法正确;C、金属与酸的反应生成氢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与消耗的酸的多少顺序一致,消耗稀盐酸的质量:M>N,故说法错误;D、根据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两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氢气的质量是M>N,故说法错误;故选:B。5、B【解析】

A、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钾,取样,滴加BaCl2溶液,反应后过滤可以除去硫酸钾,但是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钾,方案不合理,故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不反应,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可分离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方案合理,故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钾溶液不反应,方案不合理;故不符合题意;D、碳酸钠也是碱性,加入酚酞后也可以使其变红,无法鉴别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再滴加盐酸,无论是否含有氢氧化钠都是先无气泡,后有气泡生成,无法鉴别。故选B。【点睛】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钾;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与氯化钾不反应;无色酚酞遇碱变红,遇酸性或中性不变色,据此分析可得出正确答案。6、C【解析】

A、H2O在通电条件下产生H2,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故选项错误;B、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错误;C、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Cl-,故选项正确;D、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碳酸钠溶液中有阴离子氢氧根离子,阴离子还有碳酸根离子,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7、C【解析】A、硫酸新霉素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1个硫酸新霉素分子中含有65个原子,错误;B、硫酸新霉素中氢、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18):32=9:16,错误;C、硫酸新霉素C23H18N6O17S中碳、氢、氮、氧、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2×23):(1×18):(14×6):(16×17):32=138:9:42:136,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正确;D、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错误。故选C。8、B【解析】试题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故选B。考点:灭火的原理9、D【解析】

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氯化钠溶液显中性,pH等于7;盐酸显酸性,pH小于7;pH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应是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盐酸,数轴表示不正确,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氮中,氮元素显+4价;氮气属于单质,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在氨气中,氮元素显-3价,故选项错误。

C、标准状况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密度越大,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4、2、32,气体的密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应是二氧化碳、氧气、氢气,数轴表示不正确,故选项错误。

D、钾、镁、铜、银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钾>镁>铜>银,数轴表示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D。10、C【解析】

A.蛋白质是人体必需营养物质,每天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有益于青少年生长发育,做法正确;B.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可以防止龋齿,做法正确;C.甲醛有毒,使用甲醛浸泡水产品防腐有害健康,做法错误;D.夜盲症是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维生素A能维持人的正常视力,夜盲症患者补充维生素A,做法正确。故选:C。11、B【解析】A.2H:表示两个氢原子B.2H2表示两个氢分子C.H宏观表示氢元素,微观表示一个氢原子D.H2宏观表示氢气,微观表示一个氢分子。故选B12、A【解析】

A.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H2+CuOCu+H2O,此选项符合题意;B.甲烷燃烧:CH4+2O2CO2+2H2O,不属于置换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生石灰与水的反应:CaO+H2O=Ca(OH)2,不属于置换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化学方程式错误,且不属于置换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1)吸附(2)C(3)CO2SO2(4)B【解析】试题分析:(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起吸附作用(2)动物肌肉、鸡蛋、牛奶都富含蛋白质,故选C(3)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CO2;会造成酸雨的气体是:SO2(4)一次性木筷要砍伐树木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选B考点:活性炭的吸附性,蛋白质的食物来源,温室效应和酸雨,低碳生活14、①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②75g③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④丙乙甲【解析】试题分析:从图示看:P点的含义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t3℃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5克,因为此时甲的溶解度只有50克;当甲中含少量乙时,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因为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开始时三者中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甲乙丙,所以其中溶剂的大小顺序是:丙乙甲。考点:溶解度及其曲线15、AC硬度大银、铜.【解析】

(1)钢制车架属于金属材料;橡胶轮胎,塑料挡泥板,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AC;

(2)自行车的车架用钢制而不用纯铁制造的原因是钢比铁的机械性能好;

(3)由于银、铜、锌三金属活动性依次增强,向一定量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和锌的混合物粉末,锌首先与硝酸银反应,当锌反应完后,铜再与硝酸银反应余,得蓝色硝酸铜溶液,由于溶液甲为无色,说明铜没有发生反应,则固体乙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铜和生成的银。

答案为:(1)AC;(2)硬度大;(3)银、铜。16、燃烧看灰烬或闻气味维生素充足的氧气且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①②③④C【解析】

燃烧需要的条件是:(1)必须是可燃物;(2)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3)必须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大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详解】(1)蚕丝成分是蛋白质,灼热有烧焦羽毛味,“冰蚕丝”,其主要成分为合成纤维,合成纤维燃烧有特殊气味,故可用燃烧看灰烬或闻气味方法鉴别“冰蚕丝”和天然蚕丝。(2)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从营养均衡的角度来看,食谱中除水外,还缺少的营养素是维生素。可燃物充分燃烧条件是可燃物足够,氧气或空气充足,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不旺、浓烟滚滚,说明可燃物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充足的氧气且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3)①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①不正确;②清澈、透明的泉水含有较多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②不正确;③除去氯化钾中的杂质二氧化锰,可以通过加水溶解、过滤,还要将滤液进行蒸发结晶才能获得纯净的氯化钾,故③不正确;④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将硬水软化,故④不正确;⑤洗菜后的水用来浇花、冲洗厕所,可以节约水资源,故⑤正确。故选①②③④。(4)人造板材会释放出一种对人体有害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甲醛,甲醛有毒,故选C。【点睛】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A→E→F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除去尾气中的一氧化碳80%偏小【解析】

(1)①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A,二氧化碳不与浓硫酸反应,要想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F,故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E→F;②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①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装置B中出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装置D中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一氧化碳有毒,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故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尾气中的一氧化碳;④硬质玻璃管内固体减少的质量为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故氧化铁的质量为:;则氧化铁样品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