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重点总结1_第1页
中医外科学重点总结1_第2页
中医外科学重点总结1_第3页
中医外科学重点总结1_第4页
中医外科学重点总结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早的外科医生叫医句,形成外科的年代是汉代,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中医

外科贡献很大。

2.华佗是我国历史最著名的外科医生,他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堪称外科鼻

祖。

3.晋•龚庆宣撰写了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载有内治、外治处方140

个,该书最早记载了用局部有无“波动感”辨脓,并指出破脓时,切口在下方。

4.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论述病因病机的专著,对传染病病因病机的

认识。

5.唐•孙思邈《千金方》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

6.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补充和完善了判断外科疾病转归及预后的五善七恶学说。

7.明•陈实功一《外科正宗》一正宗派一“列证最详、论治最精”,重视脾胃

清•王维德一《外科全生集》一全生集一阴阳辩证

清•高锦庭一《疡科心得集》一心得派一“疡科实从内出论”引入三焦学说

8.中医外科学的范围:①疮疡②乳房疾病③缨④瘤、岩⑤皮肤及性传播疾病⑥肛门直肠疾

病⑦泌尿男性疾病⑧周围血管疾病⑨其他外科疾病

9..疡:又称外疡,是指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

'疮疡:广义上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破溃的疮面。

,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毒雍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一般分为内痈和外痈两大类。

《外痈指发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是指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疽:疽者,阻也。指气血被邪毒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

护场:“护”有保护之意,“场”为斗争场所。所谓“护场”,是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

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

,五善:''善”就是好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现善的症状,表示预后较好。“五善”包括心善

<肝善、脾善、肺善、肾善。

I七恶:“恶”就是坏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现恶的症状,表示预后差。“七恶”包括心恶、

肝恶、脾恶、肺恶、肾恶、脏腑败坏、气血衰竭(脱证)。

,顺证:“顺”就是正常的征象,但并不是指生理功能的正常情况,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

《程中,按着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者,称为~

I逆证:“逆”就是反常的征象,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以顺序出现而出现不良的

症状者称为~

善证与恶证多指全身的表现;顺证与逆证多指局部表现。

10./疳V3cm/界:表皮

横的痈3~9cm纵向,痈:发于皮肉之间

发>9cmI疔:发于肌肉、骨间,最深

11.外科疾病的发生,大致有①外感六淫②情志内伤③饮食不节④外来伤害⑤老伤虚损⑥感

受特殊之毒⑦痰凝瘀血

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①邪正盛衰②气血凝滞③经络阻塞④脏腑失和________________

12.缓急深浅皮色皮温疮疡肿势肿胀范围溃疡肉芽硬度

阳急浅红赤灼热高起局部根束红活润泽适中溃后

阴缓深紫暗暗红不热不高或平不局限,苍白紫暗坚如岩或

或不变滑根散漫软如糖

疼痛脓液病程预后全身

阳剧痛粘厚短易消易溃易敛寒热,便秘,溃后消,舌红苔黄脉弦数洪大

阴不痛稀薄长难消难溃难敛潮热,盗汗,神疲,溃后更甚,舌淡胖苔

少,脉细软小无力

手太阳:黄柏、藁本/手阳明:升麻、石膏、葛根工手少阳:柴胡,连翘,地骨皮,青皮,附

广文<

足太阳:羌活足阳明:白芷、升麻、石膏足少阳:柴胡、青皮

<于太阴:桂枝,升麻,白芷,葱白了手厥阴:柴胡,丹皮/手少阴:黄连、细辛

足太阴:升麻、苍术、白芍〈足厥阴:柴胡,青皮,川号,吴茱萸<足少阴:独活,知母,细辛

13.大小,位置形态质地活动度界限疼痛

良性不一规则中等活动清楚初期不疼,后期因张力或压迫

神经痛

恶性不规则硬如岩固定不移不清楚

14.用药过敏的表现:①大量分泌物增多②伤口周围红或出现小水泡③痒

15.辨脓:宜稠不宜稀,宜明不宜污,宜腥不宜臭.

16.上消化道出血,一般呈柏油样黑便,为远血;直肠、肛门的便血,血色鲜红,为近血。

尿血:一般无痛,以肿瘤多见。血淋:有痛,以结石、炎症多见。

17.肿疡期一脓疡期一溃疡期

18.内治法三个总则:①消法②托法③补法

内治法德具体治法:解表,通里,清热,温通,祛痰,理湿,行气,和营,内托,补益,调胃

19.外治法是运用药物、手术、物理方法或配合一定的器械等,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某部或

病变部位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外治法的药物疗法常用的有:①膏药②油膏③箍围药④草药⑤掺药

膏药:是将药物与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的制剂,现称软膏。阳证:金黄膏;阴证:生肌玉

红膏、回阳玉龙膏

箍围药:古称敷贴,是药粉和液体调制成的糊剂,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多用

于疮疡初期,促其消散。

掺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称粉末,根据制方规律,并按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

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的部位,谓之掺药,古称散剂,现称粉剂。

①消散药:内消散;②提脓祛腐药:升丹;③腐蚀药和平雷药:白降丹、三品一条枪;

④祛腐生肌药:阴证:回阳玉龙散;阳证:月白珍珠散、拔毒生肌散;⑤生肌收口

药:生肌散;⑥止血药:桃花散;⑦清热收涩药:青黛散、三石散;⑧酊剂:复方

土槿皮散;⑨洗剂:三黄洗剂

20.手术疗法:常用的方法有切开法、烙法、硬镰法、挑治法、挂线法、结扎法等

切开法:适用于成脓期。

脓成:皮薄、光亮、应指、中软

切口的选择:选择脓腔最低最薄弱处进刀,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切,免伤血络。乳房部应以

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切开,免伤乳络,乳晕部位弧形切开。肛旁脓肿,以肛管为中心,作

放射状切开。

21.总结肿疡期脓疡期溃疡期

内治法消托补

热:五味消毒饮邪盛正不衰:透脓散气:四君子汤

寒:阳和汤邪盛正衰:托里消毒散气血:八珍汤

湿:三妙汤加减血:四物汤

外治法阳:金黄膏切开或火针排脓早期:提脓祛腐为主,五虎丹、祛

阴:阳和解凝膏腐散、红升丹

半阴半阳:冲和膏后期:生肌长皮为主,生肌橡皮膏

为主

1.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病,包括急性和慢性2大类。

疳痈发

定义指发生在肌肤或浅表指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指病变范围较痈大的急性

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急性化脓性疾病化脓性疾病

化脓性疾病

分类有头疳、无头疳、疳病

好发暑季、小儿可发生于体表任何部位

局部色红、灼热、根浅突起、发病迅速,宜肿,宜脓,宜初起无头,红肿,蔓延成

特点范围在3cm左右,肿势敛,7天左右成脓,伴发片一,中央明显,四周较淡,

局限热,口渴、恶寒,6-9cm边界不清,灼热疼痛,>9cm

预后出脓即愈不会损伤筋骨,不会内陷3、5日坏死,腐烂,全身症

状明显

2.疔:一种发病于颜面、手足,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好发:颜面、手足。发病特点:发病急,肿胀甚,疼痛剧,初起有脓头,根

深而硬,多伴有全身症状。预后:颜面容易走黄。

手足部疔疮。蛇眼疔一甲沟炎;蛇头疔f化脓性指头炎;蛇腹疔一化脓性腱鞘炎

托盘疔一掌中间隙感染;足底疔一足底皮下脓肿;红丝疔一急性淋巴管炎

3.对疽发背必以候数为期,七日成形,二候成脓,三候脱腐,四候生肌。

有头疽无头疽

定义是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是发生于骨与关节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的统称,

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

好发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之处,多10岁以下的儿童,多见于四肢长骨,以胫骨多见

见中老年人及消渴病人

局部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溃初起无头,发于定处,漫肿,皮色不变,疼痛彻

特点烂后状如莲蓬、蜂窝,溃后多脓骨,难消,难溃,难敛,起病急而重

出不畅,故易向深部及四周扩

散,>10cm

预后易发生内陷易造成关节畸形

4.丹毒:是患者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好发:春秋季多见,好发于小腿、颜面部

局部特点:色如丹涂脂染,发病急,迅速扩散,边界清楚,多伴有全身症状。

预后:《小腿丹毒一橡皮腿

'面部丹毒一易内陷,一般不会化脓

5.走黄内陷

相同点均为在疮疡阳证疾病中,因火毒炽盛或正气不足,导致邪毒走散,内攻脏腑的危

险症候,相当于西医的全身性急性化脓性疾病。

不同点继发于疔疮的称为走黄疔以外的其他疮疡引起的称为内陷

走黄特点:①疮顶突然凹陷,色黑无脓,肿势迅速扩散:②伴有心烦作躁,神智昏腱等七恶

证;③继发于疔疮的称为走黄

内陷特点:①疮顶突陷,脓腐未尽而干枯无脓,脓尽红活的疮面变光白板亮;②伴邪毒盛,

热极或正虚邪盛或阴阳两竭的全身症状

6.乳房疾病:辅助检查:①X线检查:常用方法是铝靶X线摄片②超声显像③病理检查

乳痈乳癖

定义是由热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哺是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

乳期发生一外吹乳痈;妊娠期f内吹乳痈良性增生性疾病

多发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多发产后3~4周多发25~45岁之间已婚妇女

局部初起多有肿块,热胀痛明显,红不明显肿块经前郁怒时增大,痛甚,以胀

特点痛为主,经后喜时肿块缩小,痛轻,

预后初中期多伴有全身症状多伴有肝郁气滞症状

7.

气瘦肉瘦

西医命相当于单纯性甲状腺肿及地方性甲状腺相当于甲状腺瘤或囊肿

名肿

多发女性发病率多于男性,一般多发于青春期30~40岁,以女性占多数

局部特颈前肿块,质软,边界清楚,可随喜怒消颈前肿块,质地中等,边界清楚,随吞

点长,可随吞咽上下活动,可有压迫症状咽而动,压迫症状少,伴随甲亢症状

代表方四海舒郁丸海藻玉壶汤

8.皮肤病病因:风、湿、热、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

「自觉症状:①瘙痒②疼痛③灼热感、蚁走感、麻木感

常见症状、原发性皮损:①斑疹②丘疹③风团④结节⑤疱疹⑥脓疱

1也觉症状:(

'继发性皮损:①鳞屑②糜烂③溃疡④痂⑤抓痕⑥破裂⑦苔解样变

⑧色素沉着

苔解样变:为皮肤增厚、粗糙、皮纹加宽、增深、干燥、局限性边界清楚地大片或小片损

害,常为一些慢性瘙痒性疾病的主要表现,多由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

9.鉴别热疮蛇串疮

发病部位皮肤黏膜交界处身体单侧带状分布,不超过正中线

症状皮疹为针头大小到绿豆大小的水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

泡,常为一群串珠,排列带状,局部刺痛或伴核肿大

预后1周左右痊愈,但易复发不宜复发,病程2周左右,老年人约3~周

热疮:是发热后或高热过程中在皮肤黏膜交界处所发生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

的单纯性疱疹。

特点:皮损为成群的水疱,有的相互融合,多在1周后痊愈,但易复发。

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身体单侧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

病。

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

特点:好发于春秋季,以成年患者居多,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

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局部刺痛或伴核肿大,多数患者预

后后很少复发。

10.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湿疹。

特点:皮损成对称分布,多型性损害,剧烈瘙痒,有湿润倾向。预后:反复发作,易成

慢性。,急性:渗出为主一常有红斑、丘疹、丘疱疹

分型:按病程分《亚急性:渗出减少,有热向一鳞屑样变

I慢性:鳞屑样变,苔薛样变

病因:禀赋不足、饮食失节、脾胃受损、外受风邪、风湿热邪侵袭

内治法分型:①湿热蕴肤②脾虚湿蕴③血虚风燥

11.药毒:是指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皮肤黏膜直接用药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

或黏膜的急性炎症反应。相当于西医的药物性皮炎,亦称药疹。

特点:发病前有用药史,并有一定的潜伏期(第一次发病多在用药后5~20天内,重复

用药常在24小时内发生),常突然发病,皮损形态多样,颜色鲜艳,可泛发或仅

限于局部。

12.瘾疹:是一种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得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

13.牛皮癣:是一种皮肤状如牛项之皮,厚而且坚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

特点:①好发: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偏多,夏季加剧,冬季缓解②局部特点:

常呈对称性分布,初起有聚集倾向的扁平丘疹,逐渐扩大成苔解化,奇痒,情绪

波动时瘙痒随之加剧③预后:宜形成苔葬样变,慢性病程,多年不愈,易反复发

作。

14.白尼特点:①好发: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有一定遗传倾向,大多数冬季发病或加

重。②局部特点:在红斑上有松散的银白色的鳞屑,刮去鳞片则露出发亮的半透明的

薄膜,再刮去薄膜,出现多个筛状出血点。③预后:病程长,反复发作,不易根治。

分型:根据临床特点分型:①寻常型②脓疱型③关节型④红皮病型

15.肛门齿线以上是黏膜的结构一无疼痛

齿线以下是皮肤的结构一有疼痛

门脉高压症患者引起的内痔不宜做手术结扎。

肛门直肠疾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有:风、湿、热、燥、气虚、血虚

肛门直肠疾病常见症状:便血、肿痛、脱垂、流脓、便秘、分泌物

检查常用的体位:①侧卧位②膝胸位③截石位。

检查方法:①肛门视诊②肛管直肠指诊③窥肛器检查

16.内痔:是指肛门齿线以上,直肠末端黏膜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和充血所形成的柔软静

脉团。

特点:①好发:于成人,好发于截石位的3、7、11②局部特点:便鲜血,无疼痛,

可伴随痔核脱出,常伴有便秘

临床表现:便血、脱出、肛周潮湿瘙痒、疼痛、便秘

根据病程长短不同分期:I期痔核较小,不脱出,以便血为主;

H期痔核较大,大便时可脱出肛外,便后自行回纳,便血或多或少。

IH期痔核更大,大便时痔核脱出肛外,看不到静脉团,不能自行回纳。

外痔:发生于齿状线以下,是由直肠末端痔外静脉丛扩大曲张或破裂或反爱发炎纤维增

生而成的疾病。特点是自觉肛门坠胀、疼痛、有异物感。可分为静脉曲张性外

痔、血栓性外痔和结缔组织外痔。

混合痔:是同一方位的内外痔静脉丛曲张,相互沟通吻合,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

・整体。多发生于截石位3、7、11点处,以11点处多见。兼有内痔、外痔的双重

症状。

17.肛裂:肛管周围的皮肤全层纵行裂开并形成感染性溃疡。

特点:①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好发于6、12点②肛门周围疼痛,出血量

少,常伴有局部感染

临床表现:①疼痛:周围性疼痛是肛裂的主要症状②出血③便秘

18.脱肛:是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

病。相当于西医的直肠脱垂。

特点:①多见于幼儿、老年人、久病体弱者及身高瘦弱者,女性因骨盆下口较大及多

次分娩等因素,发病率高于男性②脱出物为粘红、柔软,多伴有出血、肛门松弛

分度:①一度脱垂:为直肠粘膜脱出,脱出物位淡红色,长3~5cm,触之柔软,无弹

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回纳。

②二度脱垂:为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长5~10cm,呈圆锥形,淡红色,表面为

环状而有层次的粘膜皱嬖,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便后需用手回纳

③三度脱垂: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10cm,呈圆柱形,触之很厚,肛

门松弛无力。

肛裂脱肛痔

周围性疼痛圆形脱出环状脱出

19.精浊特点:①相当于西医的慢性前列腺炎②多见中青年男性③小腹胀痛,排尿不适,

尿道灼热为主④伴有阳痿、早泄、性功能障碍;发病缓慢、病情顽固、反复发作、缠绵难

20.精瘾:①相当于西医的前列腺肥大②多见于老年男性③尿频、夜尿次数多、排尿困难

为主④严重者可发生尿潴留或者尿失禁,甚至出现肾功能受损

精浊精瘫

共同点排尿困难

不西医命名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