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kV交流系统用复合外套型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技术规范_第1页
1000kV交流系统用复合外套型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技术规范_第2页
1000kV交流系统用复合外套型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技术规范_第3页
1000kV交流系统用复合外套型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技术规范_第4页
1000kV交流系统用复合外套型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发布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实施ICS29.240.10K49T/CEC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T/CECXXXXX-XXXX1000kV交流系统用Polymerhousedmetal–oxidesurgearresterswithoutgapsfor1000kVa.c.system复合外套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征求意见稿T/CECXXXXX—XXXX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标志 35标准额定值 36运行条件 37技术要求 48试验要求 109型式试验(设计试验) 1010例行试验 1511验收试验 1512定期试验 1613抽样试验 1614铭牌、包装、运输及保管 16附录A(规范性附录)异常运行条件 18附录B(规范性附录)电压分布试验方法 19附录C(规范性附录)作为支柱绝缘子使用的1000kV交流系统用复合套避雷器的特殊要求 22附录D(规范性附录)抗震试验方法 23附录E(规范性附录)复合外套例行试验 25附录F(规范性附录)1000kV交流系统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用监测器 261000kV交流系统用复合外套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1000kV交流系统用复合外套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运行条件、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和包装运输等。本标准适用于为限制1000kV交流系统过电压而设计的电站用复合外套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简称避雷器)。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储运图示标志GB/T2424.25-200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三部分试验导则地震试验方法GB/T7354局部放电测量GB/T11032-201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GB/T16927.1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GB/T21429-2008户外和户内电气设备用空心复合绝缘子定义、试验方法、接受准则和设计推荐GB/T248451000kV交流系统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标准GB/T26218.1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第1部分:定义、信息和一般原则GB/T26218.3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第3部分:交流系统用复合绝缘子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260-2013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JB/T10492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用监测装置DL/T1277-20131100kV交流空心复合绝缘子技术规范IEC60099-4:2014Metal-oxidesurgearresterswithoutgapsfora.c.systems。术语和定义GB/T11032-2010、GB/T24845界定的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11032-2010、GB/T24845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复合外套避雷器polymer-housedsurgearrester用复合材料做外套,并带有附件及密封系统的避雷器。复合外套polymerhousing由绝缘管、伞套及法兰构成的避雷器外部绝缘部件,提供必需的爬电距离、机械强度并保护内部部件不受环境影响。绝缘管insulatetube绝缘管是复合外套的内部绝缘部件,设计用来保证机械特性。绝缘管通常是圆柱形,并由树脂浸渍纤维制成。弯矩bendingmoment施加在避雷器外套上的水平力乘以避雷器外套安装基座(法兰的下平面)与施力点之间的垂直距离。[GB/T11032-2010,定义3.61]端子水平拉力terminallineforce垂直于避雷器的纵轴,在避雷器中心线测量所得的力。[GB/T11032-2010,定义3.62]规定的长期负荷specifiedlong-termloadSLL垂直作用于避雷器的纵轴上,在运行期间允许持续施加的力,而且不会引起避雷器的机械损坏。[IEC60099-4:2014,定义3.63]规定的短期负荷specifiedshort-termloadSSL垂直作用于避雷器的纵轴上,在运行期间对于短期和比较罕见的事件(例如:短路电流负载和极端阵风)允许施加的最大的力,并且不会引起避雷器的机械损坏[IEC60099-4:2014,定义3.63]芯体internalparts带有支撑结构和内部均压系统的金属氧化物电阻片组件。密封(气、水密封性)seal(gas/watertightness)避免对电气和(或)机械性能有影响的物质进入避雷器内部的能力。[GB/T11032-2010,定义3.70]标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铭牌上应至少包含以下资料信息:——型号;——持续运行电压;——直流参考电压;——额定短路电流;——制造厂名;——避雷器元件装配位置标志;——制造年月;——编号;标准额定值标准额定电压避雷器额定电压(有效值):828kV、804kV及780kV。注1:如果工程确有需求且实际工程的工频过电压较低,可以考虑采用额定电压为804kV和780kV的避雷器,但应经过过电压计算校核及试验验证。注2:选用额定电压为828kV的避雷器时,工频过电压不应超过1.3p.u.,或不超过1.4p.u.且继电保护动作时间不超过0.5s;选用额定电压为804kV或780kV的避雷器时,建议工频过电压不超过1.2p.u.。标准额定频率标准额定频率为50Hz或60Hz。标准标称放电电流标准8/20μs标称放电电流为20kA。运行条件正常运行条件符合本标准的避雷器在下述运行条件下应能正常运行:环境温度在-40℃~+40℃范围内;太阳光的辐射;注:最高日照强度(1.1kW/m2)的影响已通过在型式试验中把试品预热的方法予以考虑。如果在避雷器附近有其它热源,避雷器的使用需经供需双方协商。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最大风速不超过35m/s(离地面高10m处,持续10min的100年平均最大风速);覆冰厚度不大于20mm;污秽等级d级及以下地区;场地基本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以下地区;安装:户外,垂直安装。系统额定频率:不低于48Hz,不超过62Hz;统标称电压:1000kV;系统最高运行电压:1100kV;系统短路电流水平:63kA;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中性点直接接地;长期施加在避雷器端子间的工频电压应不超过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异常运行条件在异常运行条件下,避雷器的设计、制造及使用应特殊考虑。在异常运行条件下,本标准的使用需经供需双方协商。异常运行条件见附录A。技术要求技术参数避雷器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典型避雷器主要技术参数避雷器额定电压Ur(有效值),kV828804780系统标称电压(有效值),kV100010001000避雷器持续运行电压Uc(有效值),kV638638638避雷器标称放电电流In(峰值),kA202020陡波冲击残压(峰值),kV≤1782≤1730≤1679雷电冲击残压(峰值),kV≤1620≤1573≤15262kA操作冲击残压(峰值),kV≤1460≤1418≤1375直流参考电压Ud.c.refa,kV≥1114≥1082≥1049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漏电流,μA≤200≤200≤200工频参考电流Ua.c.ref(峰值)a,mA242424工频参考电压Ua.c.ref(峰值/),kV≥828≥804≥780持续电流阻性电流(基波峰值),mA≤3≤3≤3全电流(有效值),mA≤20≤20≤20长持续时间电流冲击耐受,A800080008000大电流冲击耐受电流值,kA100/每柱100/每柱100/每柱并联柱数4b4b4b电压分布不均匀系数≤1.15≤1.15≤1.15柱间电流分布不均匀系数≤1.10≤1.10≤1.10绝缘底座绝缘电阻,MΩ≥2000≥2000≥2000a对于典型的4柱并联结构而言,直流参考电流通常为8mA,工频参考电流通常为24mA。b4柱并联结构是经过验证的典型的结构,只要满足本标准要求,也可采用不同的并联电阻片柱数。避雷器的绝缘性能避雷器内部绝缘件和避雷器复合外套的绝缘耐受电压值应符合表2规定:绝缘试验电压值单位:kV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峰值)2400额定操作冲击耐受电压(峰值)1800额定短时1min工频耐受电压(有效值)1100参考电压工频参考电压避雷器的工频参考电流以及工频参考电压应符合表1规定,并应在制造厂的资料中公布。直流参考电压避雷器的直流参考电流以及直流参考电压应符合表1规定,并应在制造厂的资料中公布。在例行试验中,应规定选用的参考电流下的避雷器最小参考电压值和最大参考电压值,并应在制造厂的资料中公布。持续电流避雷器的持续电流应符合表1规定,并应在制造厂的资料中公布。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漏电流避雷器在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漏电流应符合表1规定,并应在制造厂的资料中公布。残压测量残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各种规定的电流波形下某种给定设计的最大残压。这些残压可从型式试验数据中得到,也可从制造厂规定和公布的例行试验用的雷电冲击电流下的最大残压中得到。对于任何电流和波形,避雷器的最大残压可从型式试验时被试的比例单元的残压乘以比例系数算出。比例系数等于公布的最大残压(例行试验时已被检验)与在同样电流和波形下比例单元所测残压之比。避雷器在陡波、雷电、操作冲击电流下残压值应符合表1规定。型式试验和定期试验时试验应在与实际避雷器并联柱数相等的比例单元上进行,并在试验前测量电流分布不均匀系数;例行试验时试验可以在单个电阻片上进行。内部局部放电避雷器在1.05倍持续运行电压下的局部放电量不应大于10pC。密封性能避雷器应有可靠的密封。在避雷器寿命期间内,不应因密封不良而影响避雷器的运行性能。避雷器的密封泄漏率不应大于6.65×10-5Pa·L/s。多柱避雷器的电流分布多柱避雷器电流分布最大不均匀系数不大于1.10。热稳定性按GB/T11032-2010第9.2.2条进行特殊的热稳定试验,在施加工频电压之前注入的冲击能量应不小于40MJ(折算到整只避雷器)。长持续时间电流冲击耐受型式试验和定期试验时,避雷器比例单元应按表1规定通过2ms方波冲击电流耐受试验,比例单元中电阻片并联柱数与实际避雷器并联柱数相同,试验前应测量电流分布不均匀系数。比例单元可以不考虑热等价性。抽样试验和例行试验时,避雷器比例单元或电阻片应按表1规定通过2ms方波冲击电流耐受试验,试验可以在单片电阻片上进行,但应考虑最大电流分布不均匀系数。试验后观察试品,电阻片应无击穿、闪络、破碎或其他明显损伤的现象。长持续电流冲击耐受试验前后参考电压和标称放电电流下残压变化不应大于5%。大电流冲击耐受大电流冲击耐受用于抽样试验,动作负载试验的预备性试验、工频电压耐受时间特性试验和避雷器热稳定试验。大电流冲击耐受电流值(峰值)为每柱100kA。电压分布不均匀系数避雷器电压分布最大不均匀系数应符合表1规定,应采用实测的方法确定避雷器的电压分布不均匀系数。运行电压下的长期稳定性应通过加速老化试验证实避雷器在持续运行电压下整个寿命期间的稳定性。试验时施加的荷电率应比实际避雷器的最大荷电率高10%。试验时的荷电率指施加的工频电压与参考电压的比值。试品的热耗散性能在涉及热恢复的试验中,试品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试品的散热能力,即吸收能量后冷却下来的能力。应通过试验证实试品具有等价于整只避雷器的散热性能。操作冲击动作负载性能避雷器应能耐受操作冲击动作负载试验中的各种负载考核,这些负载不应引起损坏或热崩溃。在施加工频电压之前应注入的能量(按整只避雷器折算)不应小于40MJ。试验应在与实际避雷器并联柱数相等的比例单元上进行,并在试验前测量电流分布不均匀系数;其中预备性试验时的比例单元可以不考虑热等价性,大电流冲击试验可以在单片电阻片上进行。若试品达到热稳定,且试验前后残压变化不大于5%,以及试验后检查电阻片无击穿、闪络或破损的现象,则避雷器通过试验。工频电压耐受时间特性制造厂应提供避雷器在预热到60℃,在注入冲击能量后允许施加在避雷器上的工频电压的持续时间及相应的工频电压值,而不发生损坏或热崩溃的数据。试验应在与实际避雷器并联柱数相等的比例单元上进行,并在试验前测量电流分布不均匀系数。提出的资料应至少包括注入能量后1.15Ur、1.10Ur、1.05Ur、1.00Ur下的耐受时间。两次预注入的冲击能量(按整只避雷器折算)不应小于40MJ,其中1.00Ur下耐受的时间应不小于10s,1.10Ur下耐受的时间应不小于1s。型式试验和定期试验时,如果不具备试验条件,可以在单柱试品上进行,但试验试品数量应乘以实际避雷器并联柱数。由于金属氧化物电阻片的非线性,较高工频电压下的工频电压耐受时间特性试验对试验电源容量要求较高,试验中应确认实际负载电压。经制造厂同意,允许电压波形产生一定的畸变并按峰值计算Ur倍数,此时试验偏于严格。短路试验避雷器应设有压力释放装置,保证在避雷器故障时不会导致避雷器外套剧烈炸开,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使产生的明火(如果有)自熄灭。短路试验包括额定短路电流(大电流)试验、小短路电流试验。额定短路电流试验值为63kA,0.2s;小短路电流试验值为600±200A,1.0s或压力释放装置动作为止。机械负载制造厂应规定与安装及运行相关的最大允许机械负载,如弯曲负荷强度、抗震能力,抗震试验中复合外套破坏应力和弹性模量应由弯曲破坏负荷试验得到。端子板允许导线张力制造厂应提供避雷器端子板机械强度计算报告,并应进行试验验证。每台避雷器应有平面接线端子板以连结管型导线。端子板上的允许导线张力不应低于下列数值:水平纵向力:4000N水平横向力:4000N垂直方向力:5500N抗震要求制造厂应通过试验提供复合外套避雷器可承受的地震加速度能力。抗震组合荷载应包括:——设备自重标准值,包括设备本体、附属部件重量或其它附加等效重量;——地震作用标准值;——风荷载标准值的25%,按照设备应用所在地百年一遇的最大风速取值;——设备内部压力标准值、导线实际拉力等其它荷载。抗震试验时,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67。1.67这个值仅做指导性参考,且仍在考虑之中。弯曲负荷制造厂应通过试验提供复合外套避雷器能够耐受的机械负荷值(SLL和SSL);避雷器的规定长期负荷应不小于规定短时负荷的40%;避雷器的规定短时负荷应不小于2.5*(F1+F2/2),其中F1为最大水平拉力,包括水平纵向力和水平横向力。F2为作用于避雷器上的风压力,其中,作用于避雷器单位迎风面积上的风压力应按下面公式计算:式中风荷载标准值,kN/m2;z高度处的风振系数,交流特高压避雷器取1.7;风荷载体型系数,通常横截面为圆形时取0.6,横截面为锯齿状时取1.2;交流特高压避雷器横截面介于两者之间,建议取0.8~1.0;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相关值见表3;基本风压值,kN/m2,按百年一遇进行计算(风速取35m/s),取为0.766kN/m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表离地面高度[m]地面粗糙类别ABCD51.091.000.650.51101.281.000.650.51151.421.130.650.51201.521.230.650.51对于平坦或稍有起伏的地形,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根据地面粗糙度类别按表3确定。地面粗糙度可分为A、B、C、D四类:A类指近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电磁兼容性能在正常运行条件下,避雷器不应发射出明显的干扰信号。在1.05倍持续运行电压下,避雷器最大无线电干扰水平不应超过500μV。如果同一只避雷器通过了局部放电试验,同时测量了内部和外部局部放电(无屏蔽装置用于避雷器连接、均压环或其他部分),则可以不进行无线电干扰电压试验。耐污秽性能d级及以下污秽地区用避雷器复合外套的等效爬电距离不应小于27500mm,e级污秽地区用避雷器复合外套的最小等效爬电距离不应小于34100mm。复合外套的爬电系数、外形系数、直径系数以及表示伞裙形状的参数,应满足GB/T26218.3的规定。耐气候特性避雷器应能耐受IEC60099-4:2014第10.8.17条规定的环境试验。均压电容内部均压电容应能承受运行条件下的各种应力组合,并且整个避雷器的寿命期间均压电容值应保持稳定。通过在包括内部元件的试验比例单元上进行动作负载试验和工频电压耐受时间特性来验证。应对均压电容进行加速老化试验和温度循环试验。均压环避雷器均压环最大直径应符合变电站工程设计要求,避雷器在运行中其均压环上不应产生可见电晕。绝缘底座避雷器绝缘底座(或底部接线端子)的绝缘水平应高于监测器的绝缘水平。避雷器的爬电距离不应计及绝缘底座的部分。避雷器机械负载试验时应计及绝缘底座的影响,绝缘底座应耐受可能影响其正常功能的机械强度试验而不破坏。外露金属件避雷器的所有外露金属件均应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能。复合外套复合外套材料7.27.1.1憎水性护套和伞裙的憎水性满足DL/T864-2004附录A的要求。7.27.1.2电气性能硅橡胶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满足:体积电阻率不小于1.0×1012Ω•m;表面电阻率不小于1.0×1012Ω•m;交流击穿场强不小于20kV/mm(厚度:2mm);耐漏电起痕及电蚀损不小于TMA4.5级;可燃性:FV-0级。7.27.1.3机械性能硅橡胶绝缘材料的机械性能满足:抗撕裂强度(直角形试样)不小于10kN/m;机械扯断强度不小于4.0MPa;拉断伸长率不小于200%;固态胶硬度不小于50shoreA。7.27.1.4最小护套厚度复合外套的最小护套厚度为5.0mm。7.27.1.5绝缘管材料复合外套用的树脂玻璃浸渍纤维管应满足:吸水率不大于0.05%;染色渗透试验,染色液贯穿试样的时间不小于15min;水扩散试验中泄漏电流不大于0.5mA;弯曲弹性模量不小于15GPa;工频径向击穿场强不小于15kV/mm;工频轴向击穿场强不小于6kV/mm。复合外套外观检查复合外套表面单个缺陷面积(如缺胶,杂质,凸起等)不应超过25mm2,深度不大于1mm,凸起表面与合缝应清理平整,凸起高度不得超过0.8mm,粘接缝凸起高度不应超过1.2mm,总缺陷面积不应超过复合外套总面积0.2%。复合外套密封可靠性要求按照附录E.2.4进行复合外套的密封可靠性试验。监测器见附录F。试验要求应依照GB/T11032-2010第7章。型式试验(设计试验)总则本节所规定的型式试验适用于复合外套避雷器,试验项目应满足表4的规定。型式试验项目序号试验项目名称试验依据试验方法试品1复合外套外观检查7.27.29.21只避雷器2爬电距离检查7.219.31只避雷器3工频参考电压试验7.3.19.51只避雷器4直流参考电压试验7.3.29.61只避雷器或全部元件5持续电流试验7.49.41只避雷器6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泄漏电流试验7.59.71只避雷器或全部元件7局部放电试验7.79.81只避雷器或全部元件8密封性能试验7.89.261只避雷器的所有元件9无线电干扰试验7.209.91只避雷器10残压试验7.69.113只比例单元11长持续时间电流冲击耐受试验7.119.123只比例单元12加速老化试验7.149.143只比例单元或电阻片13热等价试验7.159.151只避雷器元件a14操作冲击动作负载试验7.169.163只比例单元15工频电压耐受时间特性试验7.179.20每点1只比例单元16均压电容试验7.239.246只电容器17多柱避雷器电流分布试验7.99.21全部电阻片组18电压分布试验7.139.221只避雷器19短路电流试验7.189.1763kA、600A各一只避雷器元件20绝缘耐受试验7.29.101只避雷器外套及内部绝缘件21弯曲负荷试验7.19.39.181只避雷器22抗震试验7.19.29.191只避雷器或至少三个元件23气候老化试验7.229.251只避雷器元件或比例单元24绝缘底座绝缘电阻试验7.259.231只绝缘底座a如果避雷器各元件的参数不同,试品应选择额定电压最高和复合外套的平均直径最大的元件。复合外套外观检查应按照GB/T11032-2010第10.8.16条。爬电距离检查检查时应采用游标卡尺、直尺等标准量具或特制量具进行测量。量具的精度一般应不低于0.5mm。检查爬电距离时,应采用不会伸长的胶布带(或金属丝),在试品两级间,沿复合外套表面量得最短距离。爬电距离应满足7.21的要求。持续电流试验应依照GB/T11032-2010第8.14条。工频参考电压试验应依照GB/T11032-2010第8.15条。直流参考电压试验应依照GB/T11032-2010第8.16条。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漏电流试验应依照GB/T11032-2010第8.17条。局部放电试验应依照GB/T11032-2010第8.8条。无线电干扰电压试验应依照GB/T11032-2010第8.12条。绝缘耐受试验试验应依照IEC60099-4:2014第8.2条。工频耐受电压也应按照IEC60099-4:2014第8.2条进行计算校核或试验验证。残压试验除下列特殊要求外,其他应依照GB/T11032-2010第8.3条。陡波电流冲击残压试验中感性电压降按下面公式修正:式中:感性电压降,kV;单位长度的电感值,对复合外套避雷器,=1,µH/m;避雷器内部并联柱数;避雷器端子间减去电阻片高度的长度,m;陡波冲击电流的波前时间,等于1µs;对应标称放电电流,kA。长持续时间电流冲击耐受试验试验应依照GB/T11032-2010第8.4条。大电流冲击耐受试验试验应依照GB/T11032-2010第8.19条。加速老化试验除下列特殊要求外,试验应依照IEC60099-4:2014第8.4.2条。试验前应测量试品的工频参考电压或直流参考电压,试验中施加的荷电率应不低于95%。热等价试验试验应依照IEC60099-4:2014第8.6条。操作冲击动作负载试验试验应依照GB/T11032-2010第8.5.5条。短路试验试验应依照GB/T11032-2010第8.7条。试验试品按GB/T11032-2010取直径最小,额定电压最高,最长的避雷器单元。短路电流试验后试品不允许有粉碎性爆炸;试验后的试品应进行弯曲负荷试验。在进行弯曲负荷试验时,弯曲负荷值取不低于破坏负荷值的50%;试验时以70%的破坏负荷值/min的速率升高至弯曲负荷值,保持1min,试验后试品不应破坏。弯曲负荷试验总则本试验方法主要参照IEC60099-4:2014第10.8.11条制订。本试验验证避雷器能够耐受制造商宣称的机械负荷值(SLL和SSL)的能力(见图1)。样品准备试品需要包含内部元件。试验前,每个元件应进行如下试验:——工频参考电压和阻性电流测试,环境温度:20℃±15K;——直流参考电压和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泄漏电流试验,环境温度:20℃±15K;——进行内部局部放电试验;——按例行试验方法进行密封泄漏检测。试验程序第1步:对试品施加1000次弯矩循环,每个循环包括一个方向的从0到规定长期负荷(SLL),接着反方向加负荷到SLL,再返回到0。循环过程接近正弦形式,频率范围是0.01Hz~0.5Hz。避雷器的规定长期负荷应不小于规定短时负荷的40%。由于试验机器的控制,可能要数个循环才获得SLL。这些循环的最大数应由制造商同意。这些循环不包含在规定的1000次循环中。试验应在整只避雷器上进行;如果受试验条件限制,应在所有不同结构尺寸的避雷器元件上进行且总数量不少于3个。试验期间最大偏移量和任何残余偏移量应记录。残余偏移量应在负荷去除后的1min到10min内测量。第2步:对试品进行弯曲耐受试验。在30s到90s之内弯曲负荷慢慢增加到规定短时负荷(SSL)。负荷达到后,保持60s到90s。期间测量偏移量,负荷再慢慢去除。试验应在整只避雷器上进行;如果受试验条件限制,应在完成步骤1的两只试品上进行。试验期间最大偏移量和任何残余偏移量应记录。残余偏移量应在负荷去除后的1min到10min内测量。第3步:试验应选取直径最大,最长的元件进行湿气浸入试验,如果受试验条件限制,应在完成步骤1的第三只试品上进行,试验方法参照GB/T11032-2010。第4步:全部元件进行42小时沸水煮试验,试验方法参照GB/T11032-2010。试验判定如果满足以下要求,则认为试验通过:——无可见的机械损伤——第2步后:力-偏移量曲线的斜率直到SSL值都保持正值,除了不超过SSL的5%的下降。数字测量设备采样率至少是10s-1,截止频率不小于5Hz。——阻性电流变化率不超过20%,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泄漏电流变化量不超过20μA,——内部局部放电和密封试验合格。弯曲负荷试验流程图抗震试验试验应按照附录D进行。设备本体水平加速度应计及设备支架的动力反应放大系数1.4,动态安全系数不小于1.67。试验前后避雷器直流参考电压变化率不应大于5%,局部放电量不应大于10pC,密封性能满足标准要求。1.67这个值仅做指导性参考,且仍在考虑之中。密封性能试验应依照GB/T11032-2010第8.11条中的氦质谱检漏仪检漏法。工频电压耐受时间特性试验试验应依照GB/T11032-2010附录D.3进行。多柱避雷器电流分布试验除下列特殊要求外,其他应依照GB/T11032-2010第8.18条。型式试验时应测量避雷器在操作冲击电流(2kA±20%,波前时间不小于30μs,半峰值时间可为任意值)和雷电冲击电流(20kA±20%,波前时间不小于7μs,半峰值时间可为任意值)下各柱的电流分布,电流分布最大不均匀系数不大于1.10。例行试验时,应在0.01In~1.0In范围内任意两点雷电或操作冲击电流下测量多柱并联避雷器的电流分布,电流分布最大不均匀系数不大于1.10。避雷器电压分布试验具体试验方法参见附录B。绝缘底座绝缘电阻试验应依照GB50150进行。均压电容试验试验应依照IEC60099-4:2014第8.16条。气候老化试验应依照IEC60099-4:2014第10.8.17条。密封试验应依照GB/T11032-2010第8.11条中的氦质谱检漏仪检漏法。例行试验避雷器(或电阻片)例行试验出厂的每只避雷器(或电阻片)应按表5规定的项目进行试验。如果试品不满足表4中所规定的任何一项要求时,则此试品认为不合格。避雷器例行试验项目序号试验项目名称试验依据试验方法试品1持续电流试验7.49.4避雷器或元件2标称放电电流下残压试验7.69.11电阻片3工频参考电压试验7.3.19.5避雷器或元件4直流参考电压试验7.3.29.6避雷器或元件5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漏电流试验7.59.7避雷器或元件6密封性能试验7.89.26避雷器元件7局部放电试验7.79.8避雷器或元件8多柱避雷器电流分布试验7.99.21全部的电阻片柱(组)9绝缘底座绝缘电阻试验7.259.23绝缘底座复合外套例行试验依照附录E的规定进行。验收试验当供需双方协商规定有验收试验时,则应对所有的避雷器进行下列试验:外观检查:检查外观、铭牌及其附件有无缺少或损坏;工频参考电压试验和持续电流试验;直流参考电压试验和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漏电流试验;标称放电电流下残压试验;绝缘底座绝缘电阻试验;检查运输加速度记录仪记录数据。定期试验为了控制产品质量,对于生产的产品必须5年做1次定期试验,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应作定期试验。定期试验是从正常生产的产品中抽取,试验项目见表6。定期试验项目序号试验项目名称试验依据试验方法试品1残压试验7.69.113只比例单元2长持续时间电流耐受试验7.119.123只比例单元3加速老化试验7.149.143只比例单元或电阻片4操作冲击动作负载试验7.169.163只比例单元5工频电压耐受时间特性试验7.179.20每点1只比例单元抽样试验抽样试验主要对电阻片和复合外套进行,应按批抽取试品。电阻片抽样试验电阻片抽样试验项目及试品数量见表7。抽样试验用的试品不得装入避雷器。抽样试验项目序号试验名称试验依据试验方法抽取试品数量1长持续时间电流耐受试验7.119.121.0%(不少于5片)2大电流冲击耐受试验7.129.135只电阻片3加速老化试验7.149.143只电阻片对同配方、同工艺、同几何尺寸连续生产的电阻片抽取一次。复合外套抽样试验依照附录C.2进行。铭牌、包装、运输及保管避雷器的铭牌、包装、运输及保管应满足GB/T191的规定。铭牌每只避雷器都应有固定铭牌。铭牌应用耐腐蚀材料制成,字样、符号应清晰耐久,铭牌在正常运行和安装位置处应明显可见。铭牌上给出的信息资料应满足第4章的要求。对多节元件组成的避雷器应标出避雷器元件编号。包装避雷器包装应保证在运输中不因包装不良而损坏,包装箱上应标明:a)产品名称及型号,制造厂名;b)发货单位,收货单位及详细地址;c)产品净重、毛重、体积等;d)“小心轻放”“向上”“易碎”等字样和标记。随产品提供的技术文件a)包装清单;b)产品出厂合格证书;c)安装、使用说明书。运输及保管产品及附件的包装,都要适合运输、装卸的要求。实际运输时,监测三轴冲撞冲击记录仪记录的冲击加速度值应不超过3g,若超过规定值返厂。

(规范性附录)

异常运行条件下述是避雷器典型的异常运行条件,在避雷器制造和使用时需要特殊考虑,并应引起制造厂注意:温度高于+40℃或低于-40℃;使用海拔高度超过1000m;能引起绝缘表面或安装金具劣化的烟气或蒸汽;因烟气、灰尘、盐雾或其他导电物引起的严重污染;过度暴露在严重湿气、潮气、降水或蒸汽中;避雷器带电冲洗;粉尘、煤气或烟气的爆炸性混合物;异常的机械条件(场地基本抗震设防烈度8度以上地区,振动,最大风速超过35m/s,覆冰厚度超过20mm及高弯曲负载等);异常运输或贮存;额定频率低于48Hz或高于62Hz;避雷器靠近热源;污秽等级:e级;安装方式:水平等其它非直立安装方式。

(规范性附录)

电压分布试验方法总则本试验是在避雷器持续运行电压下,用电流法测量避雷器中电阻片的电压分布,以确定避雷器中电阻片和带电体的杂散电容引起的电压分布不均匀系数。试验电源试验电源容量应满足短路电流不小于lA(有效值)。测量系统测量系统的不确定度应小于l%,应给出所有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的校正曲线。试验时应按照实际校正曲线确定通过探头的电流。试品试验应在完整的避雷器上进行,避雷器应是清洁干燥的。试验时的试品安装高度不应超过现场实际试品安装高度。试品距墙和房顶的距离建议不小于2.5倍试品的高度,若小于2.5倍,应充分考虑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试验程序试验的环境温度应为(25±10)℃。探头置于被测电阻片的下端,并应紧贴电阻片。探头的数量应不影响电阻片的电压分布。试验时可同时放入几个探头。试品装好后,在避雷器持续运行电压下分别测量通过各探头的全电流值。沿避雷器电阻片高度每隔20cm至少测量一片电阻片的全电流。在电压分布最高区域,应每隔10cm至少测量一片电阻片的全电流。试验完成后,打开试品,分别测量每片电阻片的电容及高度。避雷器电压分布不均匀系数电阻片上电压可按实测全电流值与被测电阻片全电流一电压曲线中得出。当确认通过电阻片的全电流中,≥2时,电阻片上的电压可按下式计算:式中:被测电阻片上的电压(有效值),V;通过电阻片的全电流(峰值),A;通过电阻片的阻性电流(峰值),A;频率,Hz;被测电阻片的电容,F电阻片任意组装时(包括单柱、多柱及并有电容的避雷器),避雷器电压分布不均匀系数K由下式计算:式中:杂散电容引起的电压分布不均匀系数;杂散电容引起的最大电压分布不均匀系数;电阻片电容分散引起的电压分布不均匀系数;第i片电压,由公式(B.1)决定,i从1到n;电阻片的平均电容(折算成平均厚度时的电容);第i片电阻片电容(折算成平均厚度时的电容);的平均值(折算成评价厚度时的电压)。

(规范性附录)

作为支柱绝缘子使用的1000kV交流系统用复合套避雷器的特殊要求尺寸特性要求通用要求按照工程设计图纸要求执行。结构高度和爬电距离允许偏差结构高度的允许偏差:±(1.5+0.001h)mm。其中h为避雷器结构高度,单位为mm。爬电距离允许偏差满足d级污秽等级的避雷器的等效爬电距离应不小于27500mm,满足e级污秽等级的避雷器的等效爬电距离应不小于34100mm,不允许有负偏差,正偏差不作规定。上下附件端面平行度:0.001h。上下附件安装孔中心圆轴线间最大偏差:2(1+0.001h)安装孔角度偏差:1°(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避雷器的直线度不大于:(1.5+0.006h)mm机械强度及试验总则应进行抗弯破坏抽样试验,试验试品为复合外套,除均压环和内部零部件外,试品应与实际避雷器一致。用于抽样弯曲破坏负荷试验的试品不得用于产品中。抽样方法一次供货批量N≤20时,抽取1只;一次供货批量N>20只时,抽取2只。试验方法按每分钟70%SLL的速率加载,施加弯曲负荷至SSL并保持1min,测量规定负荷下顶部最大位移,卸载之后的残余位移以及试验过程中弯曲负荷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弯曲负荷与位移的曲线。重新加载,试验负荷按每分钟70%SLL的速率施加,施加至复合外套发生破坏,破坏负荷不小于设计要求值。评判方法第一次抽样如未能通过试验,可进行加倍抽样试验;如加倍试验仍未通过或未进行加倍抽样试验,则认为该批次复合外套不合格。

(规范性附录)

抗震试验方法试品对1000kV交流系统用复合外套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应采用振动台试验验证其抗震能力;试品应按照运行条件进行安装,任何仅用于试验的固定或连接设施不应影响试件的动力性能。对试件地震反应具有明显影响的支架等附属结构应作为试件的一部分参与试验,当不具备试验条件时,台面输入加速度应考虑支架动力放大效应,通常乘以支架动力放大系数不小于1.4。试验前应对试品进行外观检查,确认试件完好。做支柱使用时,试验时在避雷器的顶端暂按300kg配重来模拟顶部管母线重量或/和导线水平拉力。测点布置按照GB/T2424.25-2000,测点布置应能全面反映试件的动态响应和关键部位的应变、加速度、位移等响应,宜在试件的底部、顶部和结构特性有明显变化的位置布置传感器。设备动力特性测试被测试品的动力特性包括基本自振频率或更高阶频率和阻尼比,通常测试方法包括张拉释放法、正弦激振法、随机激振法、初速度法,具体应根据试品的结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测试。输入地震波对于原型电气设备带支架体系的抗震鉴定试验,应至少选取一条时程波作为振动台的输入时程,时程波的强震段(指从曲线开始达到最大值25%到最后下降到最大值25%的时间历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20s,台面实际输出时程波对应的反应谱应包络需求反应谱,两者之差应在0-50%之内。地震波激励方向一般的电气设备抗震鉴定试验应至少在两个水平轴方向上分别检验危险断面处的应力值,但对于对称结构的电气设备,可只对一个水平方向进行抗震鉴定试验。评估标准试验测得的危险断面应力值,应与重力、内部压力、端子拉力即0.25倍设计风荷载等荷载所产生的应力进行组合(组合方法可参考GB50260),以整体设备抗弯极限应力与抗震试验组合应力的比值作为抗震安全系数,其值不应小于1.67。

(规范性附录)

复合外套例行试验总则例行试验包括:外观检查;压力试验;机械试验;密封试验;绝缘管材料的例行试验。试验方法及要求外观检查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