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_第1页
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_第2页
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_第3页
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_第4页
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代史部分概述中国现代史即新中国的历史,至今历时59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7年是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年10月1日至1956年底),即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属于过渡阶段。后52年属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的一部分(1956年至2008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约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时间范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08年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年10月至1956年12月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1956年12月至2008年主要矛盾: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历史分期:①七年的过渡时间(1949年10月至1956年12月):在经济结构、阶级关系、主要矛盾、政治制度和民族关系方面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②曲折发展的20年(1956年到1976年10月):前十年既有成就,也有失误,成就是主要的;后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是探索中最大的曲折,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在科技和外交等方面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年10月到2008年):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四单元人民政权的巩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阶段特征:本单元讲述了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新中国发展史的奠基时期。分为两个阶段,即1949年10月至1952年底,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国民经济阶段,1953年至1956年一化三改阶段。内容概述历史特征经济从多种经济并存到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①恢复经济阶段:采取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和民主改革生产改革等手段,到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空前好转;②三大改造: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③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任务超额完成,以东北重工业为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①采用行政、军事、经济并用的手段恢复和发展经济。②在“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且以东北地区为中心。③确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最终完成了和平过渡。政治从多个阶级并存到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①新中国成立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新政协起到了临时权力机关作用。《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作用;②巩固政权:通过解放全国领土,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巩固了新生政权;③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①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继续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②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通过宪法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③开始形成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外交从半殖民地到大国姿态步入国际舞台:①新中国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宣告半殖民的结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②抗美援朝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③和苏联等多国建交,访问印度、缅甸,以大国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参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初步展现了大国外交的风范。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实现的一边倒的外交策略,加入社会主义阵营。③开始步入国际政治舞台,彰显外交才能。近代化①经济上:一五计划的成就为初步社会主义工业奠定基础,初步形成国民经济的体系;②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建立,人大和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大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二.考纲导图三.知识探微大事年表时间事件及概况1949年9月1949年10月1日1950年初1950年夏1950年10月1950年夏—1952年底1950年10月—1953年夏1951年1953年—1956年底1953—1957年1953年底1954年4月—7月1954年秋1955年重要人物人物事迹及简评人物事迹及简评毛泽东沈钧儒朱德董必武陈其瑗李济深郭沫若黄炎培林伯渠马叙伦刘少奇宋庆龄周恩来彭德怀班禅额尔德尼阿沛·阿旺晋美麦克阿瑟克拉克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李廷琳丛志丰刘青山张子善陈云孟泰耿长锁荣毅仁胡厥文盛丕华王崇伦赵梦桃李顺达名词概念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冷战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决议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央人民政府五一国际劳动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新民主主义人民民主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国内各民主阶级国内各民族人民民主专政临时宪法义勇军进行曲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开国大典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东方战线特务、土匪剿匪作战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联合国军三八线第七舰队台湾海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停战协定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富农经济国家工业化反革命分子镇压反革命第三次世界大战反攻大陆罪大恶极枯恶不悛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三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五反贪污犯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经济命脉经济基础稳定物价银元之战米棉之战中央财政收支平衡物资供求平衡现金出纳平衡合理调整工商业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互助合作运动兴修水利和发展生产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增产节约和技术革新运动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过渡时期总路线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优先发展重工业积极发展稳步前进自愿互利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赎买政策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初级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飞机、汽车、重型机器、精密仪器等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宝成、鹰厦铁路武汉长江大桥康藏、青藏、新藏公路民主政治建设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解读重要地图获取信息抗美援朝示意图时间:起因:二战结束时美苏势力分界线:朝鲜半岛上两个国家:中朝分界线:著名战役地点:双方指挥官:交战双方:“一五”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重工业集中地区:主要项目:交通建设包括:主要成就:四.重难突破·典题例证1.建国后面临的形势,任务和采取的措施和结果。形势:政治上面临着国内外敌人的破坏和封锁—全国领土尚未解放,敌特破坏,美帝封锁;经济上千疮百孔,民不聊生。任务:巩固新生政权和恢复经济,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做准备。措施:政治上解放全国领土;抗美援朝赢得安定环境;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制度;镇压反革命取缔社会丑恶现象;三反五反运动。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为国营经济奠定基础;稳定物价赢得人心;统一财经财政好转;合理调整私营工商;农村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工矿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结果:到1952年,新生政权战胜国内外敌人,国家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准备了条件。★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原因是(A)美国侵略朝鲜并迅速向中朝边境进犯,威胁中国安全美国拒不承认新中国,并把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陕,阻止中国解放台湾美国在军事上包围中国D、美国在仁川登陆,扩大朝鲜内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全面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B、C只讲了中国方面的原因,D只讲了朝鲜方面的原因,表述都不完整,只有A表述全面,特别突出了“美国向中朝边境进犯”,故选A。[答案]A2.如何区分过渡时期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段时间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不仅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还要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民主革命的任务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新中国在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斗争中,有许多斗争就是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主要有: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取缔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丑恶现象、没收官僚资本、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经济侵略势力、进行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等。但这其中的许多斗争同时还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抗美援朝是民主革命反帝斗争的继续,但不是遗留下来的任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在政治上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在经济上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为此进行的斗争有: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各级人民政府、进行三大改造、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土地改革运动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是因为它(C)A、支援了人民解放战争B.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C.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准确理解能力。判断革命性质的主要依据是革命对象和任务,凡是反抗外国侵略、反抗本国的封建势力等都属于民主革命范畴。土改的对象是封建地主,任务是废除封建地主所有制,故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正确答案为C。A、B、D只是土地改革运动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A、没收官僚资本B、合理调整工商业C、实行公私合营D、没收地主土地[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有关措施的再认再现能力。四大家庭官僚资本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民族工商业萎缩,因此人民政府要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必须没收官僚资本,故正确答案为A。3.对建国初期各项措施的认识上述措施的实施,使得人民政权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这就为向社会主义的逐步过渡创造了条件。★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运动并称为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其相同的历史影响有(C)①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②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③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④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解析]此组合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抗美援朝不属于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运动都不是调整生产关系,没有在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产生直接影响。都可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4.建国初对不同经济形式采取的不同措施,原因和效果.(1)对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没收;因为这是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是帝国主义反动派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将其转化为国营经济,国家控制了经济命脉,为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奠定了基础。(2)对封建地主经济—土改,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变为农民土地制度;原因封建土地制度是封建主义经济基础,这是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获得土地;结果是广大农民在政治经济翻了身,成了土地主任,为农业生产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3)对私营工商业—既合理调整也和不法奸商做斗争(如五反,米棉之战,民主改革);原因要和资产阶级争夺市场权,赢得物价和人心,又要促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恢复发展;结果是人民政府战胜了不法奸商,又促进了经济恢复发展。(4)对小农和个体,互助合作,帮助发展,促进经济恢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土改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B.至1953年底全国各民族土改完成C.土改的完成标志着农村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土改为创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奠定了基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有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以及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我国各民族土改完成是在1958年,所以B选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所以C错误,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为创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奠定了基础,故D错误,正确的答案为A,因为土改是变农村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即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5.“一五”计划的特点1953年,国家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起步,也是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始,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通过五年计划的形式开展经济建设,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特色。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参照苏联的建设经验,实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以五年为一个周期。到目前已是第十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且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方面是借鉴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需要迅速改变这种状况。“一五”计划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这是由于东北地区具有相对优越的工业基础,况且工业资源丰富,又是重要的农产品基地,靠近苏联易于接受支援,具有独特的优势。从此以后,东北地区作为工业基地,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五”计划是贯彻执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大步骤。考虑到改造和建设的长期性,“一五”计划只是强调五年期间为改造和建设准备初步基础。实施的结果则是“一五”计划提前完成了总路线规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超额完成了预定的工业化的建设指标。★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B)A、建成了东北重工业基地B、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C、制造出第一批汽车和飞机D、修建了宝成、鹰厦等三十多条铁路[解析]此题为最佳型选择题。四个选项都是一五计划的成果,但A、C、D项是对具体成果的论述,而B项是对各种成果的高度概括,并指出了其重要意义,故选B。[答案]B★对“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建成了东北重工业基地②社会为我国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③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④存在着农、轻、重比例失调的现象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此题为组合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再认再现能力。通过再认再现,可知①②③④全都符合史实。6.过渡的含义,条件,过渡方针,实施结果,存在问题.(1)含义:指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2)条件:政权得到巩固;经济形势好转;苏联经验帮助;中共理论准备。(3)方针:过渡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时间内,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结果:1953到1956,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5)存在问题:在改造中速度过快,要求过急,工作过粗;对一部分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不够适当,以致遗留一些问题。★建国初期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和后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共同点是(B)A、都触及所有制形式B、都是为了发展国民经济C、都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D、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范畴[解析]此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合理调整工商业,主要是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并没有改变所有制形式,不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范畴,对资本主义商业的改造,改变所有制形式,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不是民主革命,故A、C、D错误,正确答案为B。因为对私营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社会主义改造也是为了发展经济。7.向社会主义过渡中的创举特色和成因.(1)和平改造:对农业和工商业都采取和平手段进行改造,特别是对工商业的和平赎买是创举。原因-资本主义在近代是进步经济因素,资产阶级是革命同盟,资产阶级也愿意接受改造。(2)循序渐进:对农业采取农业互助组,初级社到高级社发展。对工商业采取初级资本主义到高级资本主义再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等。原因是建小阻力,顺利推动改造。(3)两面结合:在对经济进行改造同时注重把工商业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追求进步的社会新人。(4)人民民主专政:在政治建设上人民民主专政使政权的基础更加广泛,包括工农资各个社会阶层。★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重要创举是(C)A、通过农业合作化方式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D、进行三大运动[解析]合作化不是重要创举,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走过合作化的道路,故排除A、B,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对资产阶级采取暴力手段,而我们中国是采取赎买政策,和平方式,故是重要创举,答案为C。8.两次政协会议的对比中国近代史上有两次政协会议,一次是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被称为旧政协。另一次是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被称为新政协。(1)从两次会议的组织过程上看,这两次会议都是中共努力的结果,中共在这两次会议上都处于主动地位。(2)从两次会议的背景上看,都具备召开会议的有利条件。旧政协召开前,通过重庆谈判,国民党被迫承认了和平建国的方针,在政治上中共掌握了主动权,而且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小规模进攻连连受挫。新政协是在人民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的情况下召开的,人民军队通过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基本上消灭了中国的反动势力,中共联合各民主党派建立新政权已提上了议事日程。(3)从参加会议的派别来看,旧政协主要是国民党、共产党、民盟、青年党、无党派人士和社会贤达;新政协则包括中共、各民主党派、区域代表、军队代表、团体代表、特邀代表,这说明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范围的广泛和新中国社会基础的扩大。(4)从会议的内容上来看:旧政协上,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是争论的焦点;而新政协则主要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5)从会议的作用来看:旧政协通过的决议有利于人民,有利于抵制国民党发动内战,但决议不久就被撕毁;新政协通过的决议完成了建立新政府的准备工作,《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有①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②通过《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③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④决定首都、国旗、代国歌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的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通过再认再现可知,①、②、③、④都是这次大会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其主要依据是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确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规定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准确理解能力。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是其它各项具体法令的制定依据。《共同纲领》确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9.比较《共同纲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历史条件:前者是国民政府被推翻,新中国即将成立;后者是新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土改基本完成。国家性质:都确认了相同的领导力量和国家政治基础。前者具有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宪法的性质,后者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经济建设方针方面:都提出了工业化目标,但前者主张各种经济成分并存,合理调整工商业,后者主张对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和宪法》与1949年《共国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是(C)A、规定的国家政体不同B、只有宪法才规定人了的基本权利和义务C、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的原则不同D、表现的阶级属性不同[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分析和比较能力。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和宪法》确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规定人了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共国纲领》定了我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对比可知根本不同为C[答案]C10.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及转化联系: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两个阶段,其前途都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指导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区别:前者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后者属于无产阶级革命转化: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巩固政权,恢复发展经济。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行三大改造。★新中国从1953年开始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B)A.消灭封建制度的残余成分

B.建立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C.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D.将单一的经济所有制发展为多种所有制[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改造即社会主义革命,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故正确选项为B。11.中华民国成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内外环境有何相似之处?采取的措施有何差异?结果如何?(1)相似:内-反动势力的破坏;外: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2)措施差异:中华民国对帝国主义妥协《告各友邦书》,对袁世凯妥协退让;新中国横扫一切残余反革命势力,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和特权。(3)结果:中华民国的果实很快被篡夺,辛亥革命失败;新中国得到巩固,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4)原因和认识: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局限性,未能发动人民;中国共产党人通过革命推翻了帝官封三座大山,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认识:在近代中国,只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走经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进行的“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①主要目的在于稳定物价②打击对象是金融、商业资本家③实质是争夺市场领导权④使人民政府在经济上站稳了脚跟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中央人民政府进行的“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打击对象是不法的金融、商业资产阶级,即投机商人,据此可排除②,故选c。五.思维拓展·专题联线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衰和历史地位(1)兴衰过程:①萌芽:明朝中后期以后在江南的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发展缓慢。②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产生了使用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③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④迅速发展:1901~1911年。⑤“短暂春天”:一战期间,被称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⑥显著发展:国民党统治前期,即1927~1936年。但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受官僚资本的摧残也越来越严重。⑦破产: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的措施,民族工业几近破产。⑧恢复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因中共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和进行土地改革保护富农经济,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被称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期。⑨消灭:经过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消失了。(2)历史地位:①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②从政治上看,它导致了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③从思想上来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④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2.“三农”问题1.古代的休养生息政策与盛世景象中国古代出现盛世局面,多与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密切相关,较好地协调了农民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