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卷(含详解)_第1页
卷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卷(含详解)_第2页
卷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卷(含详解)_第3页
卷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卷(含详解)_第4页
卷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卷(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都属于基因重组的选项是()

①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片段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③DNA碱基

对的增添、缺失④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⑤大肠杆菌细胞中导入了外源基因

A.①③⑤B.①②④C.①④⑤D.②④⑤

2.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倍体西瓜因进行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配对紊乱,一般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因而果实无子

B.基因突变都可使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但染色体变异不会

C.在水稻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中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正在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染色体加倍

D.六倍体普通小麦和二倍体黑麦杂交后代为可育的四倍体小黑麦

3.关于反射与反射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3个神经元完成

B.控制缩手反射和憋尿的中枢均位于脊髓

C.效应器为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

D.足够强的刺激作用于传出神经也不能发生反射

4.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起重要作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一般能改变生物性状

B.基因突变大多数是有害的,对种群的进化不利

C.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5.甲、乙、丙图分别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某一时期所呈现的不同形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色体片段的缺失

B.甲、乙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C丙图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

D.甲、乙、丙三图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

6.用EMS(甲基磺酸乙酯)处理萌发的纯合非甜(SS)玉米种子,种植并让成熟植株自交,发现自交子代中出

现了极少量的甜玉米(ss)。EMS诱发基因突变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B.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ss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与S基因相比,s中(A+T)/(G+C)的值增大

D.诱变育种能提高突变率和加速育种进程

7.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油菜中,得到转基因油菜,在转基因油菜种植多年后,调查发现在公路边的野生油

菜有80%含有抗除草剂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野生油菜体内的抗除草剂基因主要源自转基因油菜的花粉

B.80%的野生油菜体内出现抗除草剂基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含抗除草剂基因的野生油菜是经自然选择进化出的新物种

D.大量使用单一除草剂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物种多样性

8.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用辐射的方法处理大豆,培育成了“黑农5号”大豆品种,含油量比原来的品种

提高了2.5%。关于“黑农5号”大豆育种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育种过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培育时使用的辐射可以提高变异频率

C.控制辐射剂量可控制物种变异的方向

D.新性状只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

9.下列关于单倍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在自然条件下,动物中也存在单倍体个体

C.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D.单倍体都不能产生配子,都表现为高度不育

10.下列实验方法或原理正确的是

A.调查白化病发病率时,应在该病集中的社区进行调查

B.秋水仙素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相同

C.卡诺氏液能够固定细胞形态和对染色体进行染色D.观察加倍后的染色体数目应该选择细胞有丝分裂前

11.下列几项现代进化论观点中属于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丰富和发展是()

A.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变异有突变和基因重组

B.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基因库的改变推动了进化

C.变异是普遍存在的,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生物的过度繁殖和有限的资源使得个体间存在生存斗争

1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

B.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

C.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13.下列有关变异与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突变、基因重组和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B.二倍体水稻和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含三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水稻

C.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

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14.下表是某地区随着工业化发展桦尺蟆种群基因型频率各年统计数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

SS(黑色)10%11.5%15%19%

基因型频率Ss(黑色)20%23%31%35%

SS(浅色)70%65.5%54%46%

A.第2年S基因的频率是23%、s基因的频率是77%

B.工业发展过程中污染物促使s基因向S基因突变

C.该现象说明自然选择直接作用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D.黑色个体更适应后工业化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成分中有COz、尿素、神经递质、呼吸酶等

B.人体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可能是淋巴,也可能是血浆

C.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

16.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的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③中可发生丙酮酸和水分解产生CO?和[H]

C.②和③成分的主要区别在于无机盐含量不同

D.血浆中的&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f③f④

17.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细胞呼吸所需的酶存在于内环境中

B.人体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活动增强,会造成组织水肿

C.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D.皮肤表皮细胞能从空气中直接吸收利用02

18.图为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因为甲中的血红蛋白异常

C.丙中蛋白质和氧气含量均低于甲

D.甲到丙的量和丙到甲的量相等

19.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消化系统外

组织细胞境

A若某人患肾小球肾炎,将会导致②中蛋白质减少,形成组织水肿

B.从外界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一①一②一组织细胞

C.①中若Ca2+浓度过高,易引起肌肉抽搐

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③

20.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

A.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B.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

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D.抑制效应器的活动

21.玉米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幼苗,再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玉米。如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

细胞中染色体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t染色体数量

40,jr-ij

2°.宁\-------[二A.图示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但不会发生

abeU----------------->

秋水仙素时期

基因重组

B.在图示过程中,会出现染色体组数为1、2、4的细胞

C.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D.该育种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培育的玉米一般为纯种

22.在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用于切割目的基因

B.DNA连接酶一般作用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C.质粒可存在于细菌和酵母菌等生物的细胞中D.目的基因成功导入受体细胞后一定能表达

2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及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

B.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若未出现新的性状,则证明没有发生基因突变

C.在杂交育种中,想要获得隐性纯合子一般从F2中选种

D.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等优点的超级水稻是多倍体育种的结果

24.科学家对某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不同体色的蟹的数量不同,为什么会形成

这样的差别呢?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A.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

nIIn.

浅体色中间体色深体色蟹的体色

B.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繁殖能力弱

C.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

D.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性状

25.豌豆种群中偶尔会出现一种三体植株(多1条1号染色体),减数分裂时1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

细胞一极,剩下一条移向另一极。下列关于某三体植株(基因型AAa)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植株来源于染色体变异,这种变异会导致基因种类增加

B.该植株在减数分裂时,含2个A基因的细胞只有减II后期细胞

C.三体豌豆植株能产生四种配子,其中A配子的比例为1/3

D.三体豌豆植株能产生三种配子,其中a配子的比例为1/4

26.在非洲疟疾区携带镰刀型细胞贫血突变基因(HbS)的杂合子(HbAHbS),其相对孕育率不仅远高于

隐性患病个体(HbSHbS),也高于正常人(HbAHbA),且该杂合子对疟疾的感染率远低于正常人。下列

关于这一突变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生存是否有利,与生物体所处的环境有关

B.在疟疾区基因型为HbAHbA的个体存活率最高

C.杂合子优势可将不同的等位基因以一定频率同时在群体中保留下来

D.杂合子红细胞中有正常和异常的血红蛋白,对疟疾有较强的抵抗力

27.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基因可以自发突变为由或a?基因,但④基因不可以突变为A基因B.有性生殖的生物,非同源染色体

上的非等位基因间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C.Ti质粒的T-DNA片段整合到土壤农杆菌的DNA上,属于染色体变异

D.杀虫剂作为化学因素诱导害虫产生抗药性突变,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

28.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透.②养料、。2组织细胞

“C0]等代(细胞内液)

谢产物组A.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与抗体的结合能发生在①中

隼成

组成

苞一体液

B.图中②是组织液,内含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成分

C.图中③与①最主要的区别是③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少

D.图中④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又称细胞外液

29.某科研小组用面粉甲虫研究人工选择的作用,他们称量甲虫蛹的体重,并选择部分个体作为下一代的

亲本,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科研小组在

20001~~'-1~~'1~~'-11~~'1_1-'~~~1~世代数

01030507090110130150

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较大的蛹作为亲本

B.由图推测每一代甲虫的基因频率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

C.由图可知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

D.体重越大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

30.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i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

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i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

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b和d均来源于al,所以它们基因库一定相同

D.c和d的基因库一定不同,不可能是同一物种

31.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

质交换的四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体外

体外体外

B.②过程可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内环境与A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

D.食物残渣形成的粪便可通过D排出体外

32.下列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胃蛋白酶B.抗体

C.激素D,血浆蛋白33.水稻的高秆、矮秆分别由A和a控制,抗病和不抗病分别由B和b控制。现有

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水稻品种,如图为不同的育种方法培育矮秆抗病植株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

确的是()

G层*aaBBA.杂交育种包括①③过程,包括杂交,自交和筛

AABBXaabb-^―►.4aBbW>aBaaBB

国*aaBBQ*aaaaBBBB

选等步骤

B.人工诱变育种为②过程,只需使b基因发生定向突变,过程简单易行

C.单倍体育种包括①④⑤过程,⑤过程常用花药离体培养法

D.①⑦过程是多倍体育种,所得个体结实率高、果实大

34.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

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的溶液pH

B.三组结果中,所得结果存在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图中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35.某动物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基因型AA:Aa:aa=l:2:2,aa个体无繁殖能力该群体经自由

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的基因频率是()

A.1/2B.6/9C.3/4D.1/4

36.某种田鼠,已知等位基因T(长尾)和t(短尾)位于X染色体上,且带有X,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

使受精卵死亡。将长尾雄鼠与杂合长尾雌鼠杂交得到F”再让B相互交配得到F2。在理论上,下列推断

错误的是()

A.F2中,雌雄鼠的数量比为1:2

B.F2中,长尾:短尾的数量比为5:1

C.F2的雌性个体中,T基因频率:t基因频率为3:1

D.F2的个体中,t基因频率为3/16

37.狮子鱼多栖息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但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以下的深海环境生存着一个

通体透明的新物种——超深渊狮子鱼。该环境具有高压、终年无光等特殊极端条件。研究发现,该超深渊

狮子鱼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这些遗传变异共同造成了这一物种的奇特表型

和对超深渊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深渊狮子鱼与温带靠海岸分布的狮子鱼一定不能交配成功

B.在深海环境中,超深渊狮子鱼个体间在斗争过程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C.为了适应海底漆黑环境,超深渊狮子鱼的眼睛发生相关的适应性变异

D.超深渊狮子鱼种群与温带靠海岸狮子鱼种群的种群基因库有很大的差异

38.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时,细胞膜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A.细胞内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外

B.细胞内K+和Na+浓度均低于于细胞外

C细胞内K+浓度低于细胞外,Na+相反

D.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Na+相反

39.科学家创造了“基因敲除”的方式:用外源基因整合到小鼠胚胎干细胞的DNA同源序列中,使某一个

基因被取代或破坏而失活,形成杂合体细胞。然后将“修饰”后的胚胎干细胞植入小鼠的早期胚胎,生成

嵌合体小鼠。科学家已经利用上述技术成功地把人类囊肿性纤维化病的致病基因移植到小鼠身上,培育出

了患囊肿性纤维化病的小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这种嵌合体小鼠长大后体内存在外源基因,而且可能会遗传给后代

B.在基因敲除中需要用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等

C.通过“基因敲除”方式导致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

D.基因敲除技术有利于人类对某些遗传因素引发的疾病进行研究

40.甲海岛上的某种鸟一部分迁徙到乙、丙两个海岛(三个岛屿相互隔绝),如图所示为刚迁入时和迁入多

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的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灰色、Bi—黄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34%

A.三个海岛上的这种鸟既存在地理隔

b66%

离,又存在生殖隔离

B.海岛环境条件保持稳定时,决定羽色的基因频率也可以发生变化

C.甲、丙两个海岛的相同环境决定羽毛颜色朝着相同方向进化D.该鸟的后代中能出现不同的羽色是通过

基因重组实现的第II卷非选择题

41.请回答下列有关变异和进化的问题:

(1)一对正常夫妇生了色盲儿子,请推测,该致病基因来源于(填“父亲”或“母亲”)。

(2)“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体现的可遗传变异类型主要是

(3)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个别染色体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为单位的变异。

(4)非洲羚羊遇上猎豹时常常靠快速奔跑来逃脱,而猎豹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羚羊的机会,

两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o

(5)已知一个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且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该致病基因频

率相等。假设男性群体中色盲患者的比例为1%,则该男性群体中色盲致病基因频率为:在

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比例为。

(6)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诸如狮子、猎豹这种食性广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

多样性,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42.小麦的高产(A)对低产(a)为显性,抗病(T)对不抗病(t)为显性。现有高产不抗病(甲)和

低产抗病(乙)两纯合品种。下图为几种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高产抗病品种的育种方法。回答下列问

题:

X射线昭筛选

甲种子------二*甲幼苗-------►甲植株

__自交筛选高产抗病筛选I

甲X乙fF1——>F2—二------->F3fFn--------►高产抗病(1)用Y射线处理

自交▲

工,一处理幼苗牯在

筛选

单倍体幼田►一倍体植株

需要处理大量的萌发中的甲种子,才可能得到抗病性状的个体,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的特点,处理

得到的植株出现了一些其他的新性状,这是基因突变特点的表现。

(2)甲和乙杂交得到的Fi基因型为,筛选后的F2自交得到的F3中A基因频率为

(3)Fi得到单倍体植株幼苗喷施一定浓度的可得到二倍体植株,这些植株中符合生产要求的比例

为。

43.我校高二年级学生利用国庆假期展开了人群中遗传病的调查.

(1)通过和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

产生和发展。

(2)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3)某小组同学在对社区某白

化病患者家族进行调查时,绘出如下的家族系谱图,小组同学在整理资料时不慎将其撕破,后经同学们回

忆,大致绘出以下两张图,其中正确的是。已知图中5号个体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那么9号个体

和10号个体再生一个孩子,患一种病的概率为。

(4)同学们根据全年级汇总数

44.下图表示人体内环境的局部示意图,图中①④⑥⑦代表液体成分,②③⑤代表结构,AB箭头代表血流

方向。

(1)⑤处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

境是(填数字)。图中液体中含量最多的是(填数字)。

(2)若图为肌肉组织,则一次性进食较多的糖之后,A、B端葡萄糖浓度为AB(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二氧化碳浓度为A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中的02

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层生物膜。

(3)一般情况下,④中渗透压主要与的含量有关,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④处的渗

透压________,从而引起。

(4)人体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等离子有关。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都属于基因重组的选项是()

①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片段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③DNA碱基

对的增添、缺失④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⑤大肠杆菌细胞中导入了外源基因

A.①③⑤B.①②④C.①④⑤D.②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①正

确;

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易位,②错误;

③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③错误;

④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④正确;

⑤大肠杆菌细胞中导入了外源基因属于基因工程,原理是基因重组,⑤正确.

故选C.

2.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倍体西瓜因进行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配对紊乱,一般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因而果实无子

B.基因突变都可使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但染色体变异不会

C.在水稻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中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正在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染色体加倍

D.六倍体普通小麦和二倍体黑麦杂交后代为可育的四倍体小黑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三倍体西瓜因进行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配对紊乱,一般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因而果实无子,

A正确;

B、基因突变的实质是DNA上碱基对排列顺序的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缺失、倒位和易位也都

能使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错误;

C、单倍体高度不育,不能形成种子,因此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应该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加倍,C

错误;D、六倍体普通小麦和二倍体黑麦杂交后产生的四倍体是不育的,需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可育的

八倍体小黑麦,D错误。

故选A。

【点睛】

3.关于反射与反射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3个神经元完成

B.控制缩手反射和憋尿的中枢均位于脊髓

C.效应器为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

D.足够强的刺激作用于传出神经也不能发生反射

【答案】D

【解析】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

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2、反射的过程:一定的刺激按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了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

入神经传向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中枢产生兴奋;中枢的兴奋又经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

器,使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

【详解】A、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如膝

跳反射,A错误;

B、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中枢均位于脊髓,而控制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中枢均位于大脑皮层的相应部

位,B错误;

C、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

体活动,C错误:

D、足够强的刺激作用于传出神经也不能发生反射,因为反射的发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D正确。

故选D。

4.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起重要作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一般能改变生物性状

B.基因突变大多数是有害的,对种群的进化不利

C.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B

【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

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

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

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或隐性突变等都不会改变生物性状,基因突变不一定都会引起生物性状

的改变,但基因突变一般能改变生物性状,A正确;

B、基因突变大多数对于生物本身是有害的,但对种群的进化是有利的,B错误;

C、基因重组的结果是产生新的基因型,而基因突变形成新基因,C正确;

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而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称为突变,D正确。

故选Bo

【点睛】

5.甲、乙、丙图分别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某一时期所呈现的不同形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一定是染

色体片段的缺失

B.甲、乙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C.丙图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

D.甲、乙、丙三图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解:图甲中,两条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很明显图中"环形圈''是上面一条染色体多了一

段,或下面一条染色体少了一段,因此该种变异应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图乙中,非同源染色体上出现

了同源区段,发生了联会现象,该种变异应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丙图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

色单体之间进行了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详解】A、甲图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重复或缺失,A错误;B、甲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缺失或重复,乙是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易位,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

C、丙图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进行了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D、甲和乙均属于染色体变异,又甲和乙都发生联会现象,丙图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进行了

交叉互换,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所以甲、乙、丙三图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正确。

故选D。

6.用EMS(甲基磺酸乙酯)处理萌发的纯合非甜(SS)玉米种子,种植并让成熟植株自交,发现自交子代中出

现了极少量的甜玉米(ss)。EMS诱发基因突变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事例可体现基因突变的低频性

B.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ss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与S基因相比,s中(A+T)/(G+C)的值增大

D.诱变育种能提高突变率和加速育种进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EMS诱发基因突变的作用机理是导致碱基对发生了替换(G〃C-A〃T)。

【详解】A、用EMS处理纯合非甜玉米(SS)种子,种植并让成株自交,子代中出现了极少量的甜玉米

(ss),由此可推知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的特点,A正确;

B、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ss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B错误;

C、根据EMS诱发基因突变的作用机理可知,与S基因相比,s中(A+T)/(G+C)的值增大,C正

确;

D、诱变育种能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加速育种进程,D正确。

故选B。

7.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油菜中,得到转基因油菜,在转基因油菜种植多年后,调查发现在公路边的野生油

菜有80%含有抗除草剂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野生油菜体内的抗除草剂基因主要源自转基因油菜的花粉

B.80%的野生油菜体内出现抗除草剂基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含抗除草剂基因的野生油菜是经自然选择进化出的新物种

D.大量使用单一除草剂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物种多样性

【答案】A

【解析】【分析】

【详解】A、转基因油菜的含抗除草剂基因的花粉传播到野生油菜上后,产生的后代体内也含有抗除草剂

基因,A正确;

B、80%的野生油菜具有抗除草剂基因是转基因油菜中的抗除草剂基因转入野生油菜并通过自然选择产生

的,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

C、含抗除草剂基因的野生油菜发生了进化,但还不是新的物种,C错误;

D、大量使用除草剂会导致环境污染加重,D错误。

故选A。

【点睛】

8.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用辐射的方法处理大豆,培育成了“黑农5号”大豆品种,含油量比原来的品种

提高了2.5%。关于“黑农5号”大豆育种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育种过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培育时使用的辐射可以提高变异频率

C.控制辐射剂量可控制物种变异的方向

D.新性状只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可知,黑农5号"大豆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

性,使用的辐射可以提高变异频率;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基因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可以通过有性生

殖传给后代,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但是可以通过无性生殖传递给后代。

【详解】A、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A错误;

B、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通过辐射可以提高突变频率,B正确;

C、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不能通过控制辐射剂量控制物种变异的方向,C错误;

D、新性状也可以通过无性生殖传递给后代,D错误。

故选Bo

9.下列关于单倍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在自然条件下,动物中也存在单倍体个体

C.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D.单倍体都不能产生配子,都表现为高度不育【答案】B

【解析】

【详解】A、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

体,均称为单倍体,A错误;

B、在自然条件下,动物中也存在单倍体个体,如雄峰,B正确;

C、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单倍体,如三倍体的无子西瓜,C错误;

D、单倍体可能产生配子,表现为高度不育,D错误。

故选Bo

10.下列实验方法或原理正确的是

A.调查白化病发病率时,应在该病集中的社区进行调查

B.秋水仙素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相同

C.卡诺氏液能够固定细胞形态和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D.观察加倍后的染色体数目应该选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试题分析:调查白化病发病率时,应在人群进行调查,A错误;

秋水仙素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相同,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B正确;

卡诺氏液能够固定细胞形态,但不能对染色体进行染色,C错误;

观察加倍后的染色体数目应该选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D错误。

11.下列几项现代进化论观点中属于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丰富和发展的是()

A.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变异有突变和基因重组

B.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基因库的改变推动了进化

C.变异是普遍存在的,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生物的过度繁殖和有限的资源使得个体间存在生存斗争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

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

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

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现代生物进化论观点为,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A正

确;

B、现代生物进化论观点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

误;

C、变异是普遍存在的,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不是对自然选择学说进行的

丰富和发展,c错误;

D、生物的过度繁殖和有限的资源使得个体间存在生存斗争,这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不是对自

然选择学说进行的丰富和发展,D错误。

故选Ao

1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

B.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

C.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答案】C

【解析】

【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

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

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

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详解】A、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而共同进化,A错误;

B、适应性变异是本来就产生的,环境条件的改变只是筛选出适应性的变异,B错误;

C、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物种形成,但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生殖隔离,C正确;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生物多样性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

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下列有关变异与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突变、基因重组和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B.二倍体水稻和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含三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水稻

C.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

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A错误;

B、二倍体水稻和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含三个染色体组的三倍体水稻,B错误:

C、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C错误;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

故选D。

【点睛】

14.下表是某地区随着工业化发展桦尺蟆种群基因型频率各年统计数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

SS(黑色)10%11.5%15%19%

基因型频率Ss(黑色)20%23%31%35%

SS(浅色)70%65.5%54%46%

A.第2年S基因的频率是23%、s基因的频率是77%

B.工业发展过程中污染物促使s基因向S基因突变

C.该现象说明自然选择直接作用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

D.黑色个体更适应后工业化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B

【解析】【详解】A、第2年S基因的频率是11.5%+l/2x23%=23%、s基因的频率是1-23%=77%,A正确;

B、突变是不定向的,B错误;

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C正确;

D、黑色个体更适应后工业化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Bo

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成分中有CCh、尿素、神经递质、呼吸酶等

B.人体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可能是淋巴,也可能是血浆

C.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

【答案】A

【解析】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

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以及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含量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

义:在神经系统、体液以及免疫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

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

节。

【详解】A、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人体淋巴细胞位于淋巴和血浆中,所以其所处内环境可能是淋巴或者是血浆,B正确;

C、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从内环境中吸取营养物质,向内环境中排出

代谢废物,C正确;

D、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为组织细胞正常代谢创造了条件,这种稳态遭到破坏后,酶就

不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会引起体内代谢紊乱,D正确。

故选Ao

16.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的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③中可发生丙酮酸和水分解产生CO?和[H]

C.②和③成分的主要区别在于无机盐含量不同

D.血浆中的“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一③一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结合人体某组织的结构示意图,综合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相互关系等相关知识的

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详解】分析图示可知:①为淋巴,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细胞内液,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

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即由①②③组成,A错误;丙酮酸和水分解产生CO?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B错误;②(血浆)和③(组织液)成分的主要区别是蛋白质含量不同,C错误;Oz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跨

膜运输的,血浆中的Oz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血浆一[③]组织液一[④]细胞内液,D正确。

【点睛】正确解答此题,需要理清脉络,建立知识网络;此外还需要与细胞呼吸、物质跨膜运输的知识建立

联系。

组织细胞;外界।环境

红嘤々血流-驾

一食物

组织液CO?+HQ[7.下列有关内

-能-

组织细胞细胞外液HQ、尿索、

无机盐

环境和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细胞呼吸所需酶存在于内环境中

B.人体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活动增强,会造成组织水肿

C.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D.皮肤表皮细胞能从空气中直接吸收利用02

【答案】B

【解析】【分析】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和不存在的物质类别:1、内环境中存在的化学物质:①营养物质:

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甘油、脂肪酸。②代谢产物:淋巴因子、血浆蛋白、神经递质、激

素、抗体。③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2、内环境中不存在的化学物质:①细胞内特有:呼吸酶、血

红蛋白、DNA聚合酶、糖原。②细胞膜上的:受体、载体。③消化道中的:消化醐。④不被吸收的:麦

芽糖、纤维素。

【详解】A、细胞呼吸所需的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人体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活动增强时,代谢废物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浓度增大,组织液增多,会造

成组织水肿,B正确;

C、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在细胞内,而细胞内的环境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皮肤表皮细胞不能从空气中直接吸收利用02,必须通过内环境获取,D错误。

故选B。

18.图为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丙.乙

B.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因为甲中的血红蛋白异常

C.丙中蛋白质和氧气含量均低于甲

D.甲到丙的量和丙到甲的量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甲表示血浆,乙表示淋巴,丙表示组织液.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

B、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血红蛋白异常引起的,而甲表示血浆,其中没有血红蛋白,B错

误;

C、丙和乙中蛋白质含量均低于血浆甲,组织液中氧气也是血浆中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的,所以也低于血

浆,C正确;

D、甲血浆和丙组织液之间不断发生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但两者之间的交换量不相等,一般而言,组织

液中的大分子物质需要经过淋巴回流进入血浆,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保持动态平衡,D错误。

故选Co

19.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织细胞境

A.若某人患肾小球肾炎,将会导致②中蛋白质减少,形成组织水肿

B.从外界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一①一②一组织细胞

C.①中若Ca2+浓度过高,易引起肌肉抽搐

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淋巴,共同组成了内环境,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的组织

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为血液循环系统,B为泌尿系统。

【详解】A、若某人患肾小球肾炎,将会导致①血浆蛋白减少,①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②组织液增多,

形成组织水肿,A错误;

B、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一②—组织细胞,B正确;

C、①血浆中若Ca2+浓度过低,易引起肌肉抽搐,C错误;

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有③淋巴液和①血浆,D错误。

故选B。

20.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

A.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B.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

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D.抑制效应器的活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痛觉是由于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形成的。拔

牙时注射的局部麻醉药可阻断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从而使神经冲动无法到达大脑皮层,也就无法形成痛

觉。,故选A.

21.玉米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幼苗,再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玉米。如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

细胞中染色体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B.在图示过程中,会出现染色体组数为1、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