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作业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作业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作业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作业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作业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作业一、单选题1.有学者对18世纪末拉丁美洲的普遍现象描述道:“一旦欧洲的发展臻于某种程度,数世纪以来静静发展成熟的语言与文化群体,便会开始浮现,世界不再是由被动的斯民所组成的。他们(拉美土生白人)清楚意识到,自己已成为历史的主宰力量。他们要求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并为他们的政治自决权奋战。”该描述意在说明(

)A.英国革命促进了拉美地区人民觉醒 B.拉美土生白人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政权C.民族交融成为拉美发展的时代主题 D.拉美地区民众的民族民主意识的增长2.孙中山和甘地同为“亚洲觉醒”之先驱。下面两图所蕴含的共同主题是孙中山为南洋路矿学校题词

甘地提倡“回到纺车去”A.非暴力不合作 B.顺乎世界之潮流 C.争取民主自由 D.致力民族自强3.关于拉丁美洲民族解放斗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范围包括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B.由资产阶级政党领导C.斗争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和推动D.拉丁美洲国家基本实现了独立4.1908年夏天,孟买高级法院审判提拉克,审理过程持续10天。提拉克在法庭上捍卫印度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权利,将法庭变成了宣讲民族独立的战场。提拉克受审是由于领导(

)A.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 B.“食盐进军”运动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印度民族解放运动5.19世纪末,非洲唯一一次取得反帝斗争胜利的领导人是A.孟尼利克二世 B.阿拉比 C.马赫迪 D.提拉克6.1857年,印度下层民众选择莫卧儿王朝的皇帝为领袖领导民族大起义。到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印度人民开始聚集在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周围,并在其“自治、自产”等政治纲领的感召下积极开展提倡国货、抵制洋货、罢工、罢课等群众斗争。这一变化说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A.实现了印度的民族独立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C.在政党组织下不断觉醒 D.走上非暴力不合作道路7.1905年10月,伊朗国王下诏召开议会,并制定宪法。宪法规定议会是“全体人民的代表”,有权制定法律,政府对议会负责;人民享有自由平等;宗教法院与世俗法院并存;伊斯兰教什叶派为国教;并由高级僧侣委员会责任审查议会法案。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伊斯兰教是伊朗社会的精神纽带 B.西方的民主思想在伊朗深入人心C.伊朗立宪革命主要针对殖民统治 D.什叶派宗教领袖领导了立宪革命8.列宁指出:“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摈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完成了它所应该做的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说,19世纪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A.并未引发政治经济结构变动 B.推翻了本国的封建反动势力C.没有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 D.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压迫9.他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今天的玻利维亚共和国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他是(

)A.甘地 B.凯末尔 C.圣马丁 D.玻利瓦尔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社会开始觉醒,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部分运动如下表所示。时间觉醒表现1908年印度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1905-1911年伊朗立宪革命1907-1910年朝鲜反日义兵斗争1911年中国的辛亥革命上述觉醒反映当时各国(

)A.外来侵略使民族危机深重 B.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C.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的诉求 D.无产阶级成为各国反帝主力11.印度国民大会党成立后,形成一个不成文的先例:会上只讨论政治、经济问题,不讨论容易引起摩擦的社会,宗教问题:只讨论全国性问题、不讨论地方性事务,这为国大党定下了世俗主义和强调印度民族团结的基调,以争取自治。19世纪末。国大党这样做的目的是(

)A.缓和与英国殖民者的关系 B.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中心C.团结群众以争取民族独立 D.推动和平抗争运动的发展12.1850年,伊朗出口的棉织品是其原棉的23倍:到1910年,却出口了20倍于棉织品的原棉。当时伊朗街上的孩童们这样唱道:丝累线积难成匹,织布谋生不如死。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伊朗棉纺织业的衰败 B.自由贸易规则的推动C.英国殖民体系的建立 D.全球生产格局的变动13.202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10周年。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评价意在指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14.1896年3月,皇帝孟尼利克二世亲自指挥了阿杜瓦战役,意大利军队损失了全部大炮和辎重,伤亡1.1万人,被追求和,签订了《亚的斯亚贝巴条约》,赔款1000万里拉。这次战役的重大意义是(

)A.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 B.树立了非洲反帝斗争的榜样C.促进了亚洲人民觉醒 D.扭转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局势15.1823年欧洲的“神圣同盟”企图干预拉美的独立运动,时任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要求欧洲国家不要再在西半球殖民,美国也不干预欧洲事务。下面漫画形象地揭示了门罗宣言的意图。这一意图是(

)A.反对欧洲的殖民主义 B.捍卫拉美国家的主权C.将拉美视为势力范围 D.与欧洲争夺世界霸权16.“从哥伦比亚到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再到秘鲁和玻利维亚,他掀起的南美大革命,持续的时间是美国独立战争的2倍多,解放的领土是乔治·华盛顿所统辖领土的7倍。”材料中的“他”是(

)A.孟尼利克二世 B.甘地 C.玻利瓦尔 D.麦哲伦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玻利瓦尔(1783—1830年),通称西蒙·玻利瓦尔,拉丁美洲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他与圣马丁遥相呼应,为南美洲脱离西班牙帝国统治而独立发挥了关键作用,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领袖,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最杰出的领袖之一。玻利瓦尔在1799—1803年曾去西班牙学习哲学、历史和文学,游历了法国、意大利的许多地方,亲眼看到法国大革命后欧洲社会的改革和变化,深受鼓舞。在欧洲,玻利瓦尔遇到了他的老师罗德里格斯。老师鼓励他积极投身到争取美洲解放的革命中去,并对他说:已经到了把西班牙人赶出美洲的时候了,你应该去完成这件事。玻利瓦尔当即向老师表示:“我准备把自己的生命贡献给这个事业。我以自己的人性和生命宣誓,在我没有打碎西班牙束缚着我的祖国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要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也不会安静。”这些誓言成玻利瓦尔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从此以后,他返回祖国,投身于为独立和自由而斗争的洪流。1810—1830年期间他领导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等地的独立战争,建立了联合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及秘鲁、玻利维亚等国家,是南美共和制度的奠基者。——互动百科(1)根据材料,分析玻利瓦尔能够领导南美革命,成为一代英雄人物的原因。(2)有人称玻利瓦尔为“南美洲的华盛顿”,请谈谈你的看法。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提拉克是一个斗志昂扬的战斗者,试图把民族主义事业从上层的运动改变为人民群众的运动。……他为工人法定的最低限度工资、工会组织的自由、平民军队的创立、普选权以及没有性别差别的自由的义务教育而奋斗。……他以诸如“教育、鼓动、组织”“好战、不要行乞”以及“自由是我与生俱来的权利,我将得到它”之类的口号在全国赢得追随者。——【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现在,最有势力的英国报纸都在咬牙切齿地谈论扰乱印度的“煽动者”,欢迎对印度的民主派政论家采取……法庭审判和行政镇压手段。但是,印度的群众开始起来护卫自己的作家和政治领袖了。英国豺狼对印度民主主义者提拉克的卑鄙判决,在孟买引起了游行示威和罢工。印度的无产阶级也已经成长起来,能进行自觉的群众性的政治斗争了,既然情况是这样,那么,英国……在印度的美妙时光已经过去了!——列宁《世界政治中的引火物》(1)提拉克属于印度哪一政党?该党的性质及主张是什么?(2)据材料,如何评价提拉克在1905—1908年运动中的作用?(3)依据材料二,“印度的无产阶级也已经成长起来”的事实是什么?无产阶级斗争的结果如何?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泛美主义材料一

1797年,拉美独立运动的“先驱者”弗朗西斯科.米兰达、圣马丁、奥希金斯等建议成立“大美洲联盟”,以实现自由与独立。在玻利瓦尔的推动下,1826年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在巴拿马举行代表大会,倡议成立联邦,建立美洲统一军队,运用调停仲裁原则解决国际争端,减少关税壁垒,废除奴隶贸易,号召成立反美联盟,保卫自己的独立和主权。——摘编自洪国起《玻利瓦尔主义与拉丁美洲一体化》材料二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在国会咨文中发表了“门罗宣言”,宣言指出:欧洲国家不得在美洲大陆现有殖民地之外的地区从事殖民活动,即非殖民的原则;美国不干涉欧洲的事务,欧洲也不介入美洲的事务,即互不干涉的原则;美国反对欧洲列强把它们的政治制度扩展到西半球,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即美洲体系原则。19世纪80年代末,美国把“泛美团结”的口号和“门罗宣言”的原则相结合,将“门罗主义”进一步演变成“泛美主义”,并建立泛美组织。——摘编自陈海琪《从门罗主义到睦邻政策:美国对拉美外交政策的演变》谈谈你对“泛美主义”的认识。三、论述题20.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人物观点张謇各省决心独立,蓄根在怨苦政府三年内之反对立宪,授柄在官收商办铁道之不合方法;而发机在荫昌汉口之战,恣行杀略,凡识时务者皆能知之,既由极高之热度酿成一般之舆论,潮流万派,毕趋共和梁启超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三回革命之一(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养成了民族精神的自觉和民主精神的自觉陈旭麓辛亥革命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参考答案:1.D【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他们(拉美土生白人)清楚意识到,自己已成为历史的主宰力量。他们要求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并为他们的政治自决权奋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拉美地区民众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对美洲的认同感加强,D项正确;启蒙运动促进了拉美地区人民觉醒,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拉美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并未说明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内容,排除B项;仅从“他们(拉美土生白人)”的行为无法得出民族交融成为拉美发展的时代主题,排除C项。故选D项。2.D【详解】依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是孙中山还是甘地,都在反抗外来西方侵略,致力民族自强,D项正确;非暴力不合作主义是甘地为对抗英国的殖民统治,不符合孙中山主张的“造路救国”,这种“造路救国”的方式是有对抗行为的,排除A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是从一战后至40年代初,曾掀起3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此时的世界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而甘地为了抗拒英国的“先进生产力”而主张回到了纺车去,是不符合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排除B项;孙中山的造路救国是在经济上对抗殖民统治,并不是要求政治上的民主自由,排除C项。故选D项。3.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地区社会矛盾尖锐,各种不满力量结合起来反对殖民统治,结束西方列强殖民统治,基本奠定了现代拉美的政治版图,但是拉美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并未产生资产阶级政党,故B项符合题意;范围方面,拉丁美洲民族解放斗争包括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故A项不符合题意;受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和侵略,拉美地区社会矛盾尖锐,同时受法国大革命影响,故C项不符合题意;在反对西方殖民统治过程中,整个拉美地区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高涨,西、葡对拉美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拉美地区取得了民族独立,故D项不符合题意。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的印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拉克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积极宣传民族主义思想,揭露殖民当局的暴行,主张同英国殖民当局做一切形式的斗争,包括武装的暴力斗争在内,以实现印度独立自主,因此提拉克受审是由于领导印度民族解放运动,D项正确;1908年,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提克拉,孟买10万余名工人宣布政治总罢工,排除A项;“食盐进军”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均与甘地有关,排除BC项。故选D项。5.A【详解】19世纪末,孟尼利克二世领导的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是非洲唯一一次取得胜利的反帝斗争,A项正确;阿拉比领导的埃及抗英斗争和马赫迪领导的苏丹反英起义,都以失败告终,BC两项错误;提拉克是20世纪初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D项错误。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印度)。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越来越多的印度人民开始聚集在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周围,提倡国货、抵制洋货、罢工、罢课等群众斗争,说明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是在政党组织下不断觉醒,C项正确;“实现了”,表述错误,并没有实现,排除A项;此时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并没有取得成功,仍是英国的殖民地,排除B项;材料突出的是政党的作用,并未提及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7.A【详解】根据“宗教法院与世俗法院并存;伊斯兰教什叶派为国教;并由高级僧侣委员会责任审查议会法案。”可得出伊斯兰教在国家法律制定及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伊朗社会的精神纽带,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深入人心,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反对殖民主义,排除C项;根据“伊朗国王下诏召开议会”可得出是国王领导的立宪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8.C【详解】依据“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摈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完成了它所应该做的一切。”和所学知识可知,从这个意义上说,19世纪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并没有彻底完成改造旧社会的任务,虽然拉美独立运动推翻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但从内部来说,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从外部来说,英美等国加强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因此拉美人民仍然面临着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C项正确;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推翻了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的殖民统治,不能说没有引发政治经济结构变动,排除A项;拉美独立运动在反帝反封建方面存在不彻底性,因此不能说完全推翻了本国的封建势力和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压迫,排除BD项。故选C项。9.D【详解】玻利瓦尔领导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领导人之一,率领军队打败了西班牙殖民者,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今天的玻利维亚共和国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D项正确;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领袖,凯末尔是土耳其共和国缔造者,排除AB项;圣马丁是南美西班牙殖民地独立战争的领袖之一,是秘鲁、智利、阿根廷三个共和国的“祖国之父”,有“自由的奠基人”、“南方的华盛顿”等称号,排除C项。故选D项。10.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8年、1905-1911年、1907-1907年和1911年(印度、伊朗、朝鲜和中国)。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使资本主义对亚洲的侵略更加严重,严重的民族危机促进了“亚洲觉醒”,A项正确;19世纪末,印度、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已经通过组建资产阶级政党和领导变法运动相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B项;C项表述不适合当时印度、伊朗、朝鲜的情况,排除C项;无产阶级成为反帝主力只适合当时的印度,排除D项。故选A项。11.C【详解】根据材料“这为国大党定下了世俗主义和强调印度民族团结的基调,以争取自治”可知国大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团结群众以争取民族独立,C项正确;从材料内容中可以看出国大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团结群众以争取民族独立,不是为了缓和与英国殖民者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团结群众以争取民族独立,没有体现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中心,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团结群众以争取民族独立,没有体现和平抗争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12.D【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伊朗从1850年出口棉织品转变为1910年出口原棉。依据材料时间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列强对伊朗进行商品输出,使得伊朗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出现材料中的变化,即全球生产格局的变动,D项正确;A项是全球生产格局变动的影响,不是材料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8世纪中期英国就建立了殖民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13.A【详解】辛亥革命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材料“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得到增强。故选A项。14.B【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该起义打败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意大利军队,迫使意大利在和约上签字,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树立了非洲反帝斗争的榜样,B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非洲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与亚洲人民觉醒无关,排除C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823年美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1823年美国总统发表门罗宣言,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材料反映了美国的企图,C项正确;美国门罗宣言的意图是控制拉丁美洲,而不是反对欧洲的殖民、捍卫拉美国家的主权,排除AB项;美国与欧洲争夺拉美地区,而不是世界霸权,排除D项。故选C项。1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拉丁美洲)。根据材料“他掀起的南美大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玻利瓦尔先后领导军队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中解放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拿马、秘鲁和玻利维亚,并促进民主意识形态在这些国家的发展,C项正确;孟尼利克二世是埃塞俄比亚的皇帝,排除A项;甘地是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领袖,排除B项;麦哲伦是航海家,其船队完成了人类史上第一次全球航行,排除D项。故选C项。17.(1)早年曾去西班牙学习哲学、历史和文学,游历了法国、意大利的许多地方,亲眼看到法国大革命后欧洲社会的改革和变化,深受鼓舞;老师鼓励他积极投身到争取美洲解放的革命中去;自身的聪明与睿智是他取得成功的内在因素。(2)华盛顿作为美国“国父”领导了美国的独立战争,为美国的建玻利瓦尔作为南美洲独立的领导者,为南美洲的发展同样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因此他被称为“南美洲的华盛顿”。【详解】(1)原因:一个人物的成功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外在条件,一个是内在因素。外在条件是他的经历和社会事实使他有机会去建立事业。内部因素是他的个人精神品质,这两方面在他成功道路上缺一不可。抓住关键信息“曾去西班牙学习哲学、历史和文学,游历了法国、意大利的许多地方,亲眼看到法国大革命后欧洲社会的改革和变化,深受鼓舞”“老师鼓励他积极投身到争取美洲解放的革命中去”“投身于为独立和自由而斗争的洪流”进行分析概括。(2)材料中将玻利瓦尔与华盛顿相对比,主要找寻二者的共同点,这也是玻利瓦尔被称为“南美洲的华盛顿”的原因。两个人分别在自己国家领导了独立与解放,为各自地区人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结合这些回答即可。18.(1)提拉克属于印度国民大会党。该党是民族资产阶级政党,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2)提拉克认识到,印度的民族解放事业应同人民群众的运动结合在一起;他为印度工人阶级改善工作待遇和争取基本政治权利进行斗争,因而有助于启发、提高印度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的政治觉悟;但其主张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围。(3)事实:孟买10多万工人举行政治总罢工,他们开始参与到政治斗争中来。结果:这次斗争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但最后被英国镇压。【详解】(1)政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了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1905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一切形式的斗争,故提拉克属于印度国民大会党,其性质是民族资产阶级政党,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2)根据材料“把民族主义事业从上层的运动改变为人民群众的运动”“为工人法定的最低限度工资、工会组织的自由、平民军队的创立、普选权以及没有性别差别的自由的义务教育而奋斗”等概括,要注意辩证地评价其作用。(3)事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8年,英国殖民地当局逮捕了提拉克,引发了孟买10多万工人举行政治总罢工,要求释放提拉克,体现了材料所述“印度的无产阶级也已经成长起来”的事实;结果,据所学知识可知,孟买10多万工人举行政治总罢工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但被英国镇压。19.“泛美主义”起源于拉美地区,初衷是团结美洲人民共同抵御欧洲殖民主义侵略,后来成为美国对拉丁美洲进行侵略扩张的思想武器。拉美地区人民有共同的历史文化,长期遭受殖民统治,随着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的影响,拉丁美洲许多殖民地纷纷取得独立。但是独立后的拉美各国大多政局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英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继续对拉美各国进行干涉。在争取独立和发展的过程中,拉美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玻利瓦尔主义为代表的美洲一体化思想。这一思想具有明显的反殖、反美特点,符合美洲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促进了拉美人民的民族民主运动,也为后来拉美世界的一体化提供理论武器。美国独立后,为了维护自身的独立和安全,反对欧洲殖民势力对美洲事务的干涉,提出了“门罗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将“泛美团结”和“门罗宣言”相结合演变成“泛美主义”。美国的“泛美主义”客观上向拉美国家传递了精神道义上的支持,维护了美洲体系的完整性和新兴独立国家的利益。但美国打着泛美主义的旗号,把欧洲列强排除在美洲体系外,为美国插手美洲事务、向拉美扩张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奠定了美国美洲政策的基础。【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中后期世纪至19世纪80年代末(美洲)。根据材料一“1797年,拉美独立运动的“先驱者”弗朗西斯科·米兰达、圣马丁、奥希金斯等建议成立“大美洲联盟”,以实现自由与独立。”并结合“泛美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可知,“泛美主义”起源于拉美地区,初衷是团结美洲人民共同抵御欧洲殖民主义侵略,后来成为美国对拉丁美洲进行侵略扩张的思想武器。结合近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相关史实可知,拉美地区人民有共同的历史文化,长期遭受殖民统治,随着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的影响,拉丁美洲许多殖民地纷纷取得独立。根据材料一“在玻利瓦尔的推动下,1826年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在巴拿马举行代表大会,倡议成立联邦,建立美洲统一军队,运用调停仲裁原则解决国际争端,减少关税壁垒,废除奴隶贸易,号召成立反美联盟,保卫自己的独立和主权。”并结合美洲一体化思想的传播可知,但是独立后的拉美各国大多政局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英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继续对拉美各国进行干涉。在争取独立和发展的过程中,拉美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玻利瓦尔主义为代表的美洲一体化思想。结合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状况可知,这一思想具有明显的反殖、反美特点,符合美洲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促进了拉美人民的民族民主运动,也为后来拉美世界的一体化提供理论武器。根据材料二“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在国会咨文中发表了‘门罗宣言’。”可知美国独立后,为了维护自身的独立和安全,反对欧洲殖民势力对美洲事务的干涉,提出了“门罗主义”。根据材料二“19世纪80年代末,美国把‘泛美团结’的口号和‘门罗宣言’的原则相结合,将‘门罗主义’进一步演变成‘泛美主义’,并建立泛美组织。”并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将“泛美团结”和“门罗宣言”相结合演变成“泛美主义”。从维护美洲体系的完整性和新兴独立国家的利益的角度解读可知,美国的“泛美主义”客观上向拉美国家传递了精神道义上的支持,维护了美洲体系的完整性和新兴独立国家的利益。从美国插手美洲事务、向拉美扩张的角度解读可知,美国打着泛美主义的旗号,把欧洲列强排除在美洲体系外,为美国插手美洲事务、向拉美扩张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奠定了美国美洲政策的基础。20.示例一观点: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阐释: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以孙中山为首的一部分人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通过创建革命政党同盟会,宣传革命理论和主张,组织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尽管清政府通过“新政”和“预备立宪”以图自救,仍然挽救不了危机,在国内人民保路运动的激化下,爆发了武昌起义。在国内外各种力量的综合作用下,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了。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