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_第1页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_第2页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_第3页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_第4页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数学必修5公式]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

篇一: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1-5公式大全12

数学必修1-5常用公式及结论

必修1:一、集合1、含义与表示: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

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

法,图示法

2、集合间的关系:子集:对任意x?A,都有x?B,则称A是

B的子集。记作A?B真子集:若A是B的子集,且在B中至少存在

一个元素不属于A,则A是B的真子集,

记作A?B集合相等:若:A?B,B?A,则A?B

9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空集:?

4、集合的运算:并集:由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

成的集合叫并集,记为A?B

交集:由集合A和集合B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交集,

记为A?B

补集:在全集U中,由所有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叫补集,

记为CUA5.集合{al,a2,?,an}的子集个数共有2n个;真子集

有2n-1个;非空子集有2n-1个;6.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正整

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二、函数的奇偶性

1、定义:奇函数f=-f,偶函数f=f2、性质:奇

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成轴

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二、

函数的单调性

1、定义:对于定义域为D的函数f,若任意的xl,x2£D,且

xlf-ff是增函数②f>ff—f>0f是减函数2、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同增异减

2

三、二次函数y=ax+bx+c的性质

?b4ac?b2

1、顶点坐标公式:???2a,4a?2

?b4ac?b?,对称轴:x??,最大值:?2a4a?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一般式f?ax?bx?c;顶点式f?a?k;两根式f?a.四、指数与指数

函数

1、幕的运算法则:

am?an=am+n,a

?a???

?b?

n

22

m

?a

n

?a

m?n

,n=amnn=an?bn

la

n

?

ab

nn

n

a0=1a

?n

?am?

aa

n

9

nm

?

1

a

n

2、根式的性质

n

?a.

当n

?a,a?O

?a;当n

?|a|??.

?a,a?O?

4、指数函数y=a的性质:

定义域:R;值域:图象过定点

X

5.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logaN?b?ab?N.五、对数与对数函

数1对数的运算法则:

a=Nb-logaNloga1=Ologaa=Ilogaa=baloga=log

aM+logaNloga=logaM—logaN

loglog

bb

logaN=blogaN换底公式:logaN=

nm

Na

推论logab?

m

n

logab.

logaN=

Hog

N

a

常用对数:lgN=loglON自然对数:InA=logeA

2、对数函数y=logax的性质:

定义域:;值域:R图象过定点

六、基函数y=xa的图象:根据a

1

例如:

y=x

y?

2

x?x2y?

lx

?x

?1

七.图象平移:若将函数y?f的图象右移a、上移b个单位,得

到函数y?f?b的图象;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八.平均增长率

的问题

x

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平均增长率为p,则对于时间x

的总产值y,有y?NL九、函数的零点:1.定义:对于y?f,把使f?0

的X叫y?f的零点。即y?f的图象与X轴相交时交点的横坐标。

2.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y?f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

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有那么y?f在区间?a,b?内有零点,

即存在c??a,b?,使得f?0,这个C就是零点。3.二分法求函数零点

的步骤:

确定区间?a,b?,验证求?a,b?的中点xl?

a?b2

计算f①若f?0,则xl就是零点;②若则零点

xO??a,xl?③若则零点xO??xl,b?;

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若a?b??,则零点为a或b或?a,b?内任

一值。否则重复到

必修2:一、直线与圆1、斜率的计算公式:k=tana=

y2?ylx2?xl

2、直线的方程斜截式y=kx+b,k存在;点斜式y-y0=

k,k存在;两点式

y?yly2?yl

?x?xlx2?xl

;4)截距式

xa

?

yb

?1

一般式Ax?By?c?O、P2,则|P1P2|=5、点P到直线1:

Ax+By+C=0的距离:d??xl?x2?2

??yl?y2?

2

AxO?ByO?C

A?B

2

2

222

点P与圆??r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d?

则d?r?点P在圆外;d?r?点P在圆上;d?r?点P在圆内.9.直线与

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Ax?By?C?O与圆2?2?r2的位置关系有三种:d?r?相

离???O;d?r?相切???O;d?r?相交???0.

10.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设两圆圆心分别为01,02,半径分别为r1,r2,0102?dd?r1?r2?

外离?4条公切线;d?rl?r2?外切?3条公切线;

rl?r2?d?rl?r2?相交?2条公切线;d?rl?r2?内切?1条公切线;

0?d?rl?r2?内含?无公切线.

11.圆的切线方程

已知圆x2?y2?Dx?Ey?F?0.

①若已知切点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x0x?y0y?

D

2

?

E

2

?F?0.

?

E

2

?F?0表示过两个切点

当圆外时,x0x?y0y?

D

2

的切点弦方程.

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y?yO?k,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

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轴的切线.

③斜率为k的切线方程可设为y?kx?b,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

必有两条切线.已知圆x2?y2?r2.

2

①过圆上的P0点的切线方程为xOx?yOy?r;

②斜率为k

的圆的切线方程为y?kx?二、立体几何、线线平行判定定理:

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垂直于同一平面的

两直线平行。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

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4、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

线平行。、线面平行判定定理

1、若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

线与此平面平行。2、若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

条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面面平行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

这两个平面平行。、线线垂直判定定理:

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

直线。、线面垂直判定定理

1、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

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2、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

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面面垂直判定

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

相垂直。

.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

平行;转化为线面平行;转化为线面垂直;转化为面面平行..证

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转化为线线平行;转化为面面平

行.•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

转化为线面平行;转化为线面垂直..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

的思考途径

转化为相交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利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

理;.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

转化为该直线与面内任一直线垂直;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

交二直线垂直;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转化为该直

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正三棱锥的性质1、底面是

正三角形,若设底面正三角形的边长为a,则有2、正三棱锥的辅助

线作法一般是:

作PO_L底面ABC于O,则O为AABC的中心,PO为棱锥的

取AB的中点D,连结PD、CD,则PD为三棱锥的斜高,CD

为AABC的AB边上的高,且点O在CD上。「.△POD和△POC都

是直角三角形,且NPOD=NPOC=90。、正四棱锥的性质

A

BE

2、正四棱锥的辅助线作法一般是:

作PO_L底面ABCD于O,则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PO

为棱锥的高,取AB的中点E,连结PE、OE、OA,则PE为四棱锥

的斜高,点O在AC上。「.△POE和APOA都是直角三角形,且N

POE=ZPOA=90°

、长方体

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的

平方和。特殊地,若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这个正方体的一条对角

线长为3ao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1-5公式大全12_高中数学必修一公式

、正方体与球

1、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它的外接球半径为R1,它的内切球

半径为R2,则

4、球:S

球面

=4KR

2

丫球=

4TTR

3

3、“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是三视图之间的投影规律,是画图和

读图的重要依据.画几何体的三视图时,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用实线

表示,不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用虚线表示。

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

1、算法概念: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

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

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3、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

构。4、、辗转相除法:用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所得的余数和较小

的数构成新的一对数,继

续做上面的除法,直到大数被小数除尽,这个较小的数就是最

大公约数。、更相减损术。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较小

的数与所得的差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

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进位制①以k为基

数的k进制换算为十进制:anan?1...a1aO?an?k?an?1?k

n

n?l

??al?k?aO?k

10

②十进制换算为k进制:除以k取余,倒序排列

第二章统计1.总体和样本:在统计学中,把研究对象的全

体叫做总体.

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

量.

为了研究总体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研

究,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

2、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

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

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3、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抽签法;

⑵随机数表法;⑶计算机模拟法;

4、系统抽样:把总体的单位进行排序,再计算出抽样距离,

然后按照这一固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第一个样本采用简单随机抽

样的办法抽取。

K=N/n

5、分层抽样: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划

分成若干类

,,,

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

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

的样本。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按照各层在总体中的

比例从各层中抽取。6、总体分布的估计:⑴一表二图:①频率分布

表——数据详实

②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布直观③频率分布折线图——便于

观察总体分布趋势注:总体分布的密度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为1。

⑵茎叶图:①茎叶图适用于数据较少的情况,从中便于看出数

据的分布,以及中位数、众位数等。②个位数为叶,十位数为茎,

右侧数据按照从小到大书写,相同的数重复写。7、用样本的数字特

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平均值:x?

xl?x2???xn

n

、s?

?

?

?

8、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概念:回归直线方程:y?a?bx

n

?

回归系数:b?

i?l

n

?xiyi?nxy?xi?nx

2

2

??

,a?y?bx

i?l

.应用直线回归时注意:回归分析前,最好先作出散点图;

第三章概率

一、概念1、事件:试验的每一种可能的结果,用大写英文字

母表示;

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

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

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2、古典概型:⑴基

本事件: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基本结果;

⑵古典概型的特点:基本事件可列举;每个基本事件都是等可

能发生

⑶概率计算公式:一次试验的等可能基本事件共有n个,事件

A包含了其中的m个基本事件,则事件A发生的概率p?

m

4、若AnB=4),即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那么称事件A

与事件B互斥;

5、若ACB为不可能事件,AUB为必然事件,即不能同时发

生且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事件,

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

二、概率的基本性质: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

为0,因此0<P<l;2)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P+

P;

3)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UB为必然事件,所以P=

P+P=l,于是有P=1—P;

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

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

事件A发生且事件B不发生;事件A不发生且事件B发生;事件A

与事件B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有且仅有一

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事件A发生B不发生;事件B发生事件

A不发生,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必修4一、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

sincos?

2、同角三角函数公式sin2a+cos2a=1tan??

tanacota=l

3、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

sin2a=2sinacosacos2a=2cos2a-l=1-2sin2a=cos2a-sin2a

2tan?

tan2??2

l?tan?

I?cos2?l?cos2?22

4、降一公式cos??sin??

2

2

5、升累公式l±sin2a=21+cos2a=2cos2a1-cos2a=2sin2a

6、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sin=sinacosP土cosasin|3cos=cosacospFsinasinp

tan??????

tan??tan?l?tan?tan?

7、两角和差正切公式的变形:

tana±tanp=tan

l?tan?l?tan?

tan45??tan?1?tan45?tan?

=tan

l?tan?l?tan?

tan45??tan?1?tan45?tan?ba

=tan

8、两角和差正弦公式的变形asin??bcos??

22

a?bsin?????

9、半角公式:sin

?2

??

l?cos?

2??cos?

co??

22

?l?cos?sin?l?cos?

??ta??

21?cos?l?cos?sin?

10、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sin=sina,cos=—cosa,tan=-tana;sin=­sina

cos=—cosatan=tanasin=—sinacos=cosatan=—tana

sin=—sinacos=cosatan=_tanasin=cosacos=

cosacos=sinatan=—sinatan=cota+a)=­cota

?

2

?

2

?

11.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y?sin,x£R及函数y?cos,x£R的周期T?

2?

?

;函数y?tan,x?k????

?

2

,k?Z的周期T?.

二、平面向量、向量的有关概念1、向量的模计算公式:向

量法:|a

?

2

2

坐标法:设a=,则|a|=x?y

2、单位向量的计算公式:

?与向量a=同向的单位向量是?

??

xx?y

2

2

yx?y

2

2

??;??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1-5公式大全12_高中数学必修一公式

?

与向量a=反向的单位向量是?xy????

???

x2

?y

2

9

x2

?y

2

9

3、平行向量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设a=,b=,人为实数向量法:

a〃ba=Xb

坐标法:a//bxx1y2-x2y1=0ly?

x2,y2和)

1

y,b=向量法:a_Lba2b=0坐标法:a_l_bxlx2+yly2=05.

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d

????

A,B=|AB|?

?

,B).

、向量的加法

向量法: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坐标法:设a=,b=,

则a+b=、向量的减法

向量法:三角形法则坐标法:设a=,b=,则a-b=、重要结

论:||a|-|b||<|aib|<|a|+|b|、两个向量的夹角计算公式:向量法:

cos?=

a?b

坐标法:设a=,b=,则cos?=

xlx2?yIy2x2

?y

222

1

1

x2?y

2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计算公式:向量法:a2b=|a||b|cos?坐标

法:设a=,b=,贝a2b=xlx2+yly2

a2b的几何意义:

数量积a2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的

乘积•.1、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Q|1为实数,那么

结合律:A«=a;第一分配律:a=Xa+|ia;第二分配律:X=Xa+Xb.

2.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a2b=b2a;2b=?=?a2b=a2;2c=a2c

+b2c.

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l、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

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入1、入2,

使得a=Qel+入2e2.不共线的向量el、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

量的一组基底..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

△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B、C,则ZkABC的重心的坐标

是G

必修5—、解三角形:AABC的六个元素A,B,C,a,b,c满足

下列关系:

1、角的关系:A+B+C=7t,

特殊地,若AABC的三内角A,B,C成等差数列,贝i]NB=60o,

NA+NC=120o2、诱导公式的应用:sin=sinC,cos=—cosC,sin

=cos

C2

,cos=sin

C2

3、边的关系:a+b>c,a-basinA

9

bsinB

?sinC

?2R

a:b:c=sinA:sinB:sinC分体型a=2RsinA,b=2RsinB,c

=2RsinC,余弦定理:a2=b2+c2—2bc?cosA,b2=a2+c2—2a

c?cosB,

c2=a2+b2-2ab?cosC

cosA?

b?c?a

2bc

12

2

2

2

,cosB?

12

a?c?b

2ac

12

222

,cosC?

12

a?b?c

2ab

222

5、面积公式:S=ah=absinC=besinA=acsinB

二、数列、等差数列{an}

1、通项公式:an=al+d,推广:an=am+d2、前n

项和公式:Sn=nal+3、等差数列的主要性质

①若m+n=2p,贝!Jam+an=2ap②若m+n=p+q,贝

am+an=ap+aq③Sn,S2n—Sn,S3n-S2n组成等差数

列,公差为nd。、等比数列{an}l、通项公式:an=a1qn-1,

推广:an=amqn-m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rl时,,

Sn=

all?q

2

n

12

nd=

n

2

al?anql?q

9当q=l时、Sn=na1

3、等比数列的主要性质

①若m+n=2p,则ap=am?an②若m+n=p+q,则a

m?an=ap?aq③Sn,S2n—Sn,S3n-S2n组成等比数列,

公比为qn。、一般数列{an}的通项公式:记Sn=a

+a

+?+a

,则恒有

12n

Sl?n?l??

an??

S?S??n?2,n?Nn?l?n

三、不等式

、均值定理及其变式a,beR,a2+b2>2ab

?a?b?a,b£R,a+b>2aba,b£R,ab<??

?2?

+

+

2

21a?lb

?ab?

a?b2

?

a?b2

22

,以上当且仅当a=b时取"=”号。

.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如果a与

ax?bx?c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a与ax?bx?c异号,

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设xl?x2

?0?x1?x?x2;?O?x?x1,或x?x2

2

2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当a>0时,有

x?a?x?a

2

2

??a?x?a.x?a?x?a?x?a或x??a.

22

.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当a?l时,af?ag?f?g;loga

?f?0?

f?logag??g?0.

?f?g?

当0?a?l时,af?ag?f?g;

?f?0?

Iogaf?logag??g?0

?f?g?

.Ax?By?C?O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

篇二:高中数学必修1-5常用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1-5常用公式

1.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

;A?B;A?B

eUA全集U中除了A中元素之外的元素

2.子集与真子集:若集合A中有n个元素,则集合A有2n

个子集,2n?l个真子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3.二次函数

y?ax?bx?c.可化为y?a?ax2?bx?c;顶点式:f?a2?k;零点式:

f?a.4.函数的单调性.

设xl?x2??a,b?,xl?x2,则

?f?f??O??f?f??O?

f?fxl?x2f?fxl?x2

?0?f在?a,b?上是增函数;?0?f在?a,b?上是减函数.

2

b2a

)?b,

2

4ac?b4a4ac?b4a

2

2

b2a

,顶点坐标为;

函数y?f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f??0,则f为增函数;若f??0,

则f为减函数.5.函数y?f的图象的奇偶性.函数的定义域必须关

于原点对称;

若f是奇函数,那么f??f,若f是偶函数,那么f?f?f定义域含

零的奇函数必过原点,即f?0.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6.函数y?f的图象的对称性.

函数y?f的图象关于直线x?a对称?7.两个函数图象

的对称性.

函数y?f与函数y?f的图象关于直线x?0对称;函数y?f与函

数y??f的图象关于直线y?0对称;函数y?f与函数y??f的图象关于

原点对称;*函数y?f和y?f

m

?1

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8.函数y?f的周期性:若f?f,T?O,则f是以T为周期的函数.9

.分数指数幕:a

n

?

.a

aa

mn

?

?

1

m

?

an

10.指数的运算公式:aa?a

mnm?n

;?a

m?n

;?a

mnmn

;?ab

a

mmm

11.对数的运算公式:logaN?b?ab?N.alogN?N

M

loga?logaM?logaN;loga

N

?)

n

laoMg?nm

1

INo.ga

换底公式:logaN?

logmNlogma

b?.loga

m

lobg.a

12.零点:函数y?f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零点存在定理:若函数y?f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的,且

有则f在内至少有一个零点.

13.棱柱、棱锥、棱台的侧面积和体积:

S圆柱侧?2?rl;S圆锥侧??rl点斜式:y?yO?k;

斜截式:y?kx?b;截距式:两点式:

xa?yb

?1;

y2?ylx2?xl

y?yly2?yl

?

x?xlx2?xl

一般式:Ax?By?C?O.22.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若ll:y?klx?bl,12:y?k2x?b2,①Il//12?kl?k2,bl?b2;②

ll?12?klk2??l.11:A1x?B1y?C1?0,12:A2x?B2y?C2?0,且Al、A2、

Bl、B2都不为零,

①11//12?

A1A2

?B1B2

?C1C2

;②11?12?A1A2?B1B2?O.

23.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若A,B,则AB?

24.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若A,B,则AB?

2

25

•点到直线的距离:d?

平行线间的距离:d?

|Ax?By?C|

|C?C|;

26.圆的方程:圆的标准方程:2?2?r2,圆心为,半径为r;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27.直线Ax?By?C?O与圆2?2?r2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d?r?相离???0;d?r?相切??=0;d?r?相交???0.28.两圆位置

关系的判定方法: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1,02,半径分别为:rl,r2,

OlO2?d.d?rl?r2?外离;d=rl?r2?外切;rl?r2?d?rl?r2?相交;

d=rl?r2?内切;0?d?rl?r2?内含.

29.

AB??xl?x230.方差:S?

2

In

[??????];标准差:S?

mn

222

31.古典概型的概率P?32.几何概型的概率P?

?A?

33.任意角:与?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