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生物冲刺精准复习 高考生物热点预测_第1页
2024届新高考生物冲刺精准复习 高考生物热点预测_第2页
2024届新高考生物冲刺精准复习 高考生物热点预测_第3页
2024届新高考生物冲刺精准复习 高考生物热点预测_第4页
2024届新高考生物冲刺精准复习 高考生物热点预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2

4届新高考生物冲刺精准复习高考生物热点预测高考试题特点:●基础性●综合性●应用型●创新性生物学学科素养:●生命观念:能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科学思维: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探讨诠释生命现象及规律●科学探究:能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结果分析,掌握科学探究基本思路和方法。●社会责任:关注社会议题,做出合理解释,解决实际问题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生命观念:●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蓝藻结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核酸结构和功能,磷脂分子结构和功能,哺乳动物成熟●结构与功能观:的红细胞,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功能,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结构与功能,

ATP结构和功能,细胞分化实质,细胞衰老特征,细胞癌变,突变和变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科学思维:●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假说演绎法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DNA复制,种群J型和S型曲线,大概念细胞学说建立,同位素标记法科学探究:●实验目的,原理,目的:自变量+实验材料+因变量●实验设计原则:●实验设计要求:●探究与验证实验设计:取材分组编号,自变量处理,消除无关变量,记录因变量●预期结果得出结论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科学性原则,等量原则控制自变量,观察因变量,消除无关变量结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社会责任:●变异,进化与生物育种●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立体农业,生态农业,科学种田,提高粮食产量●常见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麻醉剂的应用●随着新高考和核心素养逐步的落实和深入人心,尤其是在社会责任当中的体现逐渐提高,关注重大生物相关新闻,了解最新生物情境也有利于生物素养水平的提高。因此对于高考热点的关注和搜集,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下文为对2

0

2

2年到

2

0

2

3年的重大生物学事件进行回顾,主要内容包括重大生物生活新闻、诺贝尔奖、中外生物科技重大突破、病毒知识点梳理等破解新冠免疫逃逸:●揭示了奥密克戎B

A.1携带的突变可特异性逃逸原始株感染和疫苗接种所诱导的中和抗体,而奥密克戎B

A.4/B

A.5携带的突变可特异性逃逸B

A.1感染所诱导中和抗体,证明通过奥密克戎感染实现群体免疫来阻断新冠传播是无法实现的。S蛋白中携带了

3

0多个氨基酸突变。这些突变体可能导致大的构象变化,从而增加免疫逃逸的能力揭示水稻高温抗性的新机制,又挖掘出水稻抗高温基因●为作物抗高温育种提供珍贵基因资源,有助于解决培育抗高温作物品种,●揭示水稻高温抗性的新机制,挖掘出由TT3.1和TT3.2组成的抗高温遗传模块TT3,同时首次发现第一个潜在的高温感受器(TT3.1),其感知并传递高温信号给叶绿体蛋白TT3.2,保护叶绿体免受热伤害;来自非洲稻的TT3.1-TT3.2模块显著增强高温抗性,在高温胁迫下比对照增产1倍。林鸿宣团队又挖掘出水稻抗高温基因TT2,首次揭示钙信号-蜡质代谢的抗高温新机制,在高温胁迫下TT2比对照增产5

4.7%聚焦心血管、脑血管、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糖蛋白受体AS

GR

1缺失后,胆固醇被外排到胆汁内,进一步通过粪便离开机体。该发现为研发促胆固醇外排的新型降脂药物指明方向。AS

GR

1的中和抗体可以与现有降脂药物联用,起到更好的降脂效果。该发现为研发促胆固醇外排的新型降脂药物指明方向,AS

GR

1已成为多家制药公司研发降脂药的热点靶标。●P

E

N2的蛋白质是二甲双胍的靶蛋白。重要的是,该研究不仅发现了二甲双胍的直接作用靶点,而且还从分子角度勾画出了二甲双胍行使功能的路线图。他们还筛选到一个能模拟辟谷效应(卡路里限制)的化学药物(俗称“辟谷精”),具有降糖、治疗脂肪肝、延长寿命的效果内质网表面钙瞬变是决定自噬体形成的关键信号:●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宏团队研究发现,自噬诱导时,内质网表面发生钙瞬变,并

触发F

IP

2

0

0自噬起始复合物发生液-液相分离,形成的F

IP

2

0

0凝聚体与内质网膜蛋白结合并定位于内质网,成为自噬体起始位点。该成果揭示内质网表面钙瞬变是启动自噬体形成的关键信号,极大促进人们对自噬分子机制的理解,并对探究内质网钙失调导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相关疾病中自噬异常的机理有重要意义2022年,57岁的大卫▲贝内特危在旦夕,他的心脏已经饱受重创,几乎快无法跳动,因为没有心脏供体可以移植给他,他只能绝望地躺在病床上,感受时间无情地流逝。监督美国移植系统的器官共享联合网络(UNOS

)的数据显示,去年美国心脏移植数量超过3800例,创下历史记录,但可供移植的人体器官严重短缺,美国目前有近10.7万人在等待器官移植。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外科医生们决定孤注一掷,将一颗猪心脏移植到贝内特体内。手术前一天,贝内特说:“要么死去,要么接受猪心脏移植手术。我想活下去,我知道这是死马当活马医,但这是我最后的选择。2022年1月10日,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医生们,历时七小时,首次将一颗经过基因编辑的猪心移植到了大卫▲贝内特体内。这是全球首例人类成功接受猪心

脏移植。手术3天后,贝内特的身体状况仍然良好。这表明,来自动物的心脏可以在人体内发挥作用,且不被直接排斥。3月9日,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在其官网发布消息称,人类历史上首个移植基因编辑猪心的患者Da

vidBe

nne

tt(大卫▲贝内特)已经于周二(3月8日)去世,距离其接受手术约两个月3月9日,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在其官网发布消息称,人类历史上首个移植基因编辑猪心的患者Da

vid

Be

nne

tt(大卫▲贝内特)已经于周二(3月8日)去世,距离其接受手术约两个月全球首例猪心移植患者死因揭露:猪被视为异种器官移植供体的最佳动物之一,因为其器官组织

结构、生理功能和大小与人体器官相近。猪的基因组携带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移植到人体后可能有“毒性”,以及猪器官可能在患者体内引发免疫排斥反应。●据外媒称,用于移植到贝内特的心脏的转基因猪,有1

0个基因修饰,其中用CR

IS

P

E

R/Ca

s

9等基因编辑技术有四个基因被敲除或灭活(有3个能引起人体排异反应的基因,1个生长基因也被灭活,可以防止移植后的猪心脏继续生长),有六种人类基因被插入到了供体猪的基因组中,以使免疫系统更能耐受外来组织。虽然好景不长,手术两个月后的贝内特被宣布死亡。这一历史性的突破,无疑为异种移植打开了新的格局。科学家投身于尸检工作,试图找出贝内特的死亡原因。最终,他们发现了当初未知的、可能引起贝内特死亡的诱因:他们在移植给贝内特的那颗猪心脏中发现了一种快速繁殖的病毒——来自猪的巨细胞病毒。命题热点:●1,细胞免疫过程及免疫排斥原理,免疫抑制剂的使用●2,基因编辑技术●3,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4,培育无免疫排斥猪器官的过程太空植物篇--空间站太空授课、月壤培育植物●北京时间2

0

2

2年1

0月1

2日1

6时0

1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晋“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

普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

课。航天员展示了问天舱内的植物生长情况。问天

舱内生菜和小麦长势良好。就在不久前的中秋节,

三名航天员还品尝了由蔡旭哲亲手种植的生菜。在

空间站里还有拟南芥和水稻等植物,这个试验最重

要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

期的培养。“目前只有油菜、小麦和豌豆等几种作

物在空间完成了从种子到种子的实验。但植物开花

时间延迟、开花数目少、种子结实率低和种子质量

下降等问题仍然没有克服。”因此,迫切需要研究

植物开花的调控机理,以改进空间植物培养,探索

更多适应空间的粮食作物。研究内容:空间微重力条件下拟南芥和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受到的影响和变化规律;解析微重力调控长日和短日植物开花的分子基础,鉴定微重力作用的关键基因;解析长期空间微重力条件下植物对空间环境可能的适应性机制。此次实验选取的拟南芥和水稻是两种代表性的模式植物,前者代表双子叶、长日、十字花科植物,很多蔬菜,如青菜、油菜等都属于十字花科;而后者代表单子叶、短日、禾本科植物,很多粮食类作物,如小麦、玉米等属于禾本科。航天育种,就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

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如高真空、微重力、宇宙高能离子辐射等的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其变异率较普通诱变育种高

3

~4倍,育种周期较杂交育种缩短约1倍,由8年左右缩短至4年左右。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从2

0

2

2年7月2

9日注入营养液启动实验,至

11月2

5日结束实验,该项目共在轨开展实验1

2

0天,完成了水稻和拟南芥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籽全生命周期的培养实验。其间,航天员在轨进行了三次样品采集。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完成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实验。“通过对空间获取的图像分析并与地面对照比较,我们发现空间微重力对水稻的多种农艺性状,包括株高、分蘖数、生长速率、水分调控、对光反应、开花时间、种子发育过程以及结实率等多方面,均有影响。命题热点:●1,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2,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3,植物激素调节●4,植物细胞代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因素“染色体融合”小鼠,4

0条改造为3

8条●2

0

1

8年,中国科学将将酵母细胞的1

6条染色体合成了1条染色体,这1条染色体可以执行1

6条染色体的功能。●2

0

2

2年报道,中国科学院使用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和基因编辑技术创造出了一种特殊的“染色体融合”小鼠,人为编辑染色体,将实验小鼠标准的4

0条染色体改造为3

8条。这种融合染色体还能遗传给后代。研究人员尝试了两组不同染色体的融合,一组是将最大的两条染色体——1号和2号连接起来,一组是将中等大小的两条染色体——4号和5号头尾相连。该技术首次成功应用于哺乳动物。这种设计染色体

变化的能力不仅可以为理解演化的运作提供信息,

也可以应用于纠正错位或畸形的染色体而治疗疾病。命题热点:●1,染色体变异,基因与性状的关系●2,人类遗传病及治疗2

0

2

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

0

2

2年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瑞典生物学家、进化遗传学家斯万特▲帕博(

S

v

a

nte

P⒆⒆b

o),以表彰他发现了与已灭绝古人类和人类进化相关的基因组。(高中知识链接:DNA通过碱基对的排列来记录生物的遗传信息,从一定程度上,破译了DNA的密码,就可以了解生命背后的许多奥秘,这其中就包括人类的起源和演化。)具体来讲就是斯万特▲帕博通过他的开创性研究,完成了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对人类已经灭绝的亲戚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另一个成果是,发现了一个以前不为人知的古人类:丹尼索瓦人。●古DNA和平日里大家提到DNA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们是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中残存的DNA片段。一般而言,用于研究人类演化的古DNA包括三种类型:线粒体DNA、Y染色体DNA和核

DNA,它们分别反映了母系、父系,以及父母双方的遗传信息。所谓古DNA是指:在化石、木乃伊、墓葬,甚至是古遗迹土壤中残存的远古时期的DNA片段。正因为“来自远古时期”这一特点,古DNA的提取并不简单。一方面DNA会被不断降解。外界环境的“风吹雨打”都会对DNA结构造成损伤,而DNA本身也存在半衰期(不同温度或环境条件下不等,大约在数万到数十万年左右),所以我们很难得到完整的DNA片段。另一方面,这些DNA可能会被污染。埋藏在化石周围的各种动植物残骸、各种带来不确定因素的微生物,以及实验时候现代人的影响,也都给整个提取过程带来了未知数。命题热点:●1,P

CR技术扩增DNA分子●2,生命起源,生物进化理论●2

0

2

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学者卡罗琳▲R.贝尔托西,丹麦学者莫滕▲梅尔达尔,美国学者K.巴里▲沙普利斯,以表彰他们“对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的发展”(中文翻译中生物正交让人可能不好理解)的贡献。生物正交反应“b

ioorthog

ona

l

c

he

mis

try”因此可理解为:对正常生命过程(代谢)不会造成影响的化学反应。或者说是可在生物系统中发生而且不干扰内源性生物化学过程的化学反应。●她以巧妙的方式修改了一个已知的化学反应——斯陶丁格反应(th

e

S

ta

uding

e

rre

a

c

tion),并使用这种方法将一个荧光分子与她引入聚糖中的叠氮化物连接起来。由于叠氮化物不影响细胞,这种化合物甚至可以被引入生物体内。●这意味着,可以通过生物正交反应对生物体内的生物分子(糖类、蛋白质和脂类)进行实时研究。而且,目前通过生物正交反应产生了大量的化学偶联策略。这些

反应,已在全球范围内用于探索细胞和跟踪生物过程。同时,利用生物正交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