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_第1页
流行性乙型脑炎_第2页
流行性乙型脑炎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病又称日本乙型脑炎(JapaneseencephalitisB),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在人和马呈现脑炎症状,猪表现流产、死胎和睾丸炎,其它家畜和家禽大多呈隐性感染。传播媒介为蚊虫,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病原】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病毒为单股RNA。核心为RNA包以脂蛋白囊膜,外层为含糖蛋白的纤突。外层纤突具有血凝活性,能凝集鹅、鸽、绵羊和雏鸡的红细胞,但不同毒株的血凝滴度有明显差异。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在-20℃可保存一年,但毒价降低,在50%甘油生理盐水中于4℃可存活6个月。病毒在pH7以下或pHl0以上,活性迅速下降,常用消毒药都有良好的灭活作用。本病毒适宜在鸡胚卵黄囊内繁殖,并产生细胞病变和形成蚀斑。病毒在感染动物血液内存留时间很短,主要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及肿胀的睾丸内。小鼠是最常用来分离和繁殖病毒的实验动物,各种年龄的小鼠都有易感性,但以1~3日龄鼠最易感。小鼠脑内接种后2~4d发病,表现离巢,被毛无光泽,并于1~2d内死亡。3~4周龄小鼠经脑接种病料后4~10d亦可发病。【流行病学】多种动物和人感染后都可成为本病的传染源。经检查发现,在本病流行地区,畜禽的隐性感染率均很高,国内很多地区的猪、马、牛等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在90%以上,特别是猪的感染最为普遍。猪感染后出现病毒血症的时间较长,血中的病毒含量较高,媒介蚊又嗜其血,而且猪的饲养数量大,更新快,容易通过猪--蚊--猪等的循环,扩大病毒的传播,所以猪是本病毒的主要增殖宿主和传染源。其它温血动物虽能感染本病毒,但随着血中抗体的产生,病毒很快从血中消失,作为传染源的作用较少。本病主要通过带病毒的蚊虫叮咬而传播。三带喙库蚊是优势蚊种之一,嗜吸畜(猪、牛、马)血和人血,感染阈低(小剂量即能感染),传染性强,病毒能在蚊体内繁殖和越冬,且可经卵传至后代,带毒越冬蚊能成为次年感染人畜的传染源,因此蚊不仅是传播媒介,也是病毒的贮存宿主。某些带毒的野鸟在传播本病方面的作用亦不应忽视。猪不分品种和性别均易感,发病年龄多与性成熟期相吻合。本病在猪群中的流行特征是感染率高,发病率低,绝大多数在病愈后不再复发,成为带毒猪。但在新疫区常可见到猪、马集中发生和流行。人的病例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尤以3~6岁发病率最高。在热带地区,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在夏季至初秋的7~9月份流行,这与蚊的生态学有密切关系。【症状】猪:人工感染潜伏期一般为3~4d。常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达40~41℃,呈稽留热,精神沉郁、嗜睡。食欲减退,饮欲增加。粪便干燥呈球状,表面常附有灰白色黏液,尿呈深黄色。有的猪后肢轻度麻痹,步态不稳,也有后肢关节肿胀感疼而跛行。个别表现明显神经症状,视力障碍,摆头,乱冲乱撞,后肢麻痹,最后倒地不起而死亡。妊娠母猪常突然发生流产。流产前除有轻度减食或发热外,常不被人们所注意。流产多在妊娠后期发生,流产后症状减轻,体温、食欲恢复正常。少数母猪流产后从阴道流出红褐色乃至灰褐色黏液,胎衣不下。母猪流产后对继续繁殖无影响。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或木乃伊胎,或濒于死亡。部分存活仔猪虽然外表正常,但衰弱不能站立,不会吮乳;有的生后出现神经症状,全身痉挛,倒地不起,1~3d死亡。有些仔猪哺乳期生长良莠不齐,同一窝仔猪有很大差别。公猪除有上述一般症状外,突出表现是在发热后发生睾丸炎。一侧或两侧睾丸明显肿大,较正常睾丸大半倍到一倍,具有证病意义,但须与布鲁氏菌病相区别。患睾阴囊皱褶消失,温热,有痛觉。白猪阴囊皮肤发红,两三天后肿胀消退或恢复正常,或者变小、变硬,丧失制造精子功能。如一侧萎缩,尚能有配种能力。牛羊:多呈隐性感染,自然发病者极为少见。牛感染发病后主要见有发热和神经症状。发热时,食欲废绝,呻吟、磨牙、痉挛、转圈以及四肢强直和昏睡。急性者经1~2d,慢性者10d左右可能死亡。山羊病初发热,从头部、颈部、躯干和四肢渐次出现麻痹症状,视力、听力减弱或消失,唇麻痹、流涎、咬肌痉挛、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四肢关节伸屈困难,步样蹒跚或后躯麻痹,卧地不起,约经5d可能死亡。人:人感染后从隐性到急性致死性脑炎,潜伏期一般为7~14d。患者大多数为儿童,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8月份,其次是9月和7月。多突然发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头疼、昏迷、嗜睡、烦躁、呕吐以及惊厥等。主要神经体征为颈强直、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消失,克氏、巴氏和布氏征阳性,腱反射减弱或亢进。将病例初步分为轻症型和重症型(又分为脑型及脑脊髓型),重症常发生呼吸衰竭而死亡。一般于体温正常后,多数患者的脑系症状及体征亦同时消失。治愈后少数人可能留有失语、四肢软弱、精神错乱、痴呆等后遗症。【病变】猪:肉眼病变主要在脑、脊髓、睾丸和子宫。脑的病变与马相似。肿胀的睾丸实质充血、出血和坏死灶。流产胎儿常见脑水肿,腹水增多,皮下有血样浸润。胎儿大小不等,有的呈木乃伊化。牛、羊、鹿的脑组织学检查,均有非化脓性脑炎变化。【诊断】1、临诊综合诊断本病有严格的季节性,呈散在性发生,多发生于幼龄动物和10岁以下的儿童,有明显的脑炎症状,怀孕母猪发生流产,公猪发生睾丸炎。死后取大脑皮质、丘脑和海马角进行组织学检查,发现非化脓性脑炎等,可作为诊断的依据。在人还应进行血液白细胞和脑脊液检查。早期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80%以上,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透明或微浊。2、病毒分离在本病流行初期,采取濒死期脑组织或发热期血液,立即进行鸡胚卵黄囊接种或1-5日龄乳鼠脑内接种,可分离到病毒,但分离率不高。3、血清学诊断在本病的血清学诊断中,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是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由于这些抗体在病的初期效价较低,且隐性感染或免疫接种过的人、畜血清中都可出现这些抗体,因此均以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升高4倍以上作为诊断标准。由此可见,这些血清学方法只能用于疾病回顾性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无早期诊断价值。机体感染本病毒后,特异性IgM抗体于病后3~4d即可产生,2周达高峰,因此确定单份血清中的IgM抗体,可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检测血清中IgM抗体,通常采用2—巯基乙醇(2-ME)法。此法的早期诊断率可达80%以上。【防制】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应从畜群免疫接种、消灭传播媒介和宿主动物的管理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免疫接种患乙脑恢复后的动物可获得较长时间的免疫力。为了提高畜群的免疫力,可接种乙脑疫苗。马属动物和猪使用我国研制选育的仓鼠肾细胞培养的弱毒活疫苗,安全有效。预防注射应在当地流行开始前1个月内完成。应用乙脑疫苗,给马、猪进行预防注射,不但可预防流行,还可降低本动物的带毒率,既可控制本病的传染源,也为控制人群中乙脑的流行发挥作用。杜绝传播媒介以灭蚊防蚊为主,尤其是三带喙库蚊。三带喙库蚊以成虫越冬,越冬后活动时间较其他蚊类晚,主要产卵和孳生地是水田或积聚浅水的地方,此时数量少,孳生范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