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单元综合测试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单元综合测试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单元综合测试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单元综合测试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单元综合测试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现代文阅读(5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2018年,海外受访者对中国的整体印象为6.2分(10分制),延续了近年来小幅稳定上升的趋势。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领域中,科技、经济、文化是海外受访者最为认可的三个领域。与2017年调查相比,海外受访者对中国未来参与全球治理各领域的期待均有所提升。同时,海外受访者普遍看好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接近半数的受访民众认为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65%的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将会持续提升。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东方大国和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仍是中国最突出的国家形象,中餐、中医药、武术被认为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此外,海外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对中国形象的评价更为正面。值得一提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个人、国家、全球治理的积极意义获得关注,总体来看,六成左右的海外受访者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个人、国家、全球治理具有积极意义;“一带一路”的海外认知度不断提升,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为印度、日本、意大利、俄罗斯和韩国,海外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对个人、国家、地区和全球经济的积极意义更认可。(摘编自《“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出炉:中国整体形象保持稳定》)材料二: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重大贡献,我们要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工作,向世界多方面展现更加丰富多彩的中国形象。目前世界经济复苏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并不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南北发展差距依然巨大,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的民众生活在困境之中。【甲】中国提出并实践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对外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事实证明,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引领着全球发展。当下,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有必要对全球治理体制机制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对此,中国没有选择独善其身,而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乙】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和举措,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各国利益。长期以来,中国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无偿援助、优惠贷款,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持、人员支持、智力支持,建成了大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项目。2013年至2016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居世界第一位。【丙】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人也具有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丁】中国人爱好和平的历史基因,曾经遭受的苦难境遇和渴望发展的现实愿望,以及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历史潮流都决定了中国的发展不能也不会走西方列强霸权主义的老路。目前,中国累计派出3.6万余人次维和人员,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出兵国和出资国,彰显了我们维护国际和平的决心和能力。(摘编自孙敬鑫《塑造新时代中国形象》)材料三:国家形象是通过大众传媒呈现的,其形式有作为传播主体的自我形象塑造和作为传播客体的他者形象塑造。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信坦诚地向世界讲述延安故事,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则通过《红星照耀中国》向世界揭开了红色中国的神秘面纱。今天翻阅这段历史,足以让人思量中国国家形象何以自塑与他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力度,取得重要成果,但在世界上有时仍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困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路径,也是中国国家形象自塑与他塑的关键所在。我们知道,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我们要把“道”融通于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之中,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用外国人能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人认可认同并自觉践行,不断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同时,面对困境,我们要冷静、客观分析。古语云:“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谲诡,此乱道之根也。”国家形象的真实性容不得半点虚假,否则,最真实的部分也会让人觉得不真实。我们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讲述故事。近些年来,在重大突发事件、重大国际关切和重大热点问题上,我国主流媒体主动发声,主动出击,快速发声,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第一时间传播事实,表达观点已成为常态。但也要看到,在目标国家的落地率仍然没有达到预期,外国公众依然主要通过本国媒体了解和认识中国。从这个实情出发,善于借助目标国家主流媒体推进中国国家形象自塑与他塑仍然是必要的。(摘编自《国家形象何以自塑与他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D)A.近年来,世界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虽然有较大提升,但仅限于中国科技、经济、文化,而对中国其他方面不太了解。B.只要中国践行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与各国联动发展,就可彻底解决世界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C.中国出兵和出资进行联合国维和行动,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的重大实践。D.我国虽然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是也要正视其中存在的困境,并需要通过自塑和他塑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不合文意。原文为“科技、经济、文化是海外受访者最为认可的三个领域”,并不意味着“仅限于中国科技、经济、文化,而对中国其他方面不太了解”。B项,表述绝对。“只要中国……理念”的说法太绝对。因为这不仅仅只是中国的问题,还涉及其他各国的问题,而其他各国的问题不以中国意志为转移。C项,分析错误。中国进行维和行动的事例,只能证明中国维护国际和平的决心和能力,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无关联。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近年来中国的整体形象稳定上升,中国最突出的国家形象是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东方大国和全球发展的贡献者。B.海外受访者认为“一带一路”的倡议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更能给个人、国家、全球治理带来积极意义。C.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自塑和他塑方式让世界了解了红色中国,虽然时代不同,但对于目前中国形象的展示仍有借鉴意义。D.因为外国公众依然主要通过本国媒体了解和认识中国,所以我们要善于借助目标国家主流媒体推进中国国家形象自塑与他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比较对象错误,从原文“海外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对个人、国家、地区和全球经济的积极意义更认可”可看出这里是将“海外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和海外其他国家受访者进行比较。3.根据材料二的相关内容,为证明“中国是一个有能力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的国家”,下面一句话放回材料二中,最恰当的位置是(3分)(C)正如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所说,如今中国拥有强大的声音,中国完全有能力承担起引领性的角色。A.【甲】 B.【乙】C.【丙】 D.【丁】【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丙处前面“2013年至2016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居世界第一位”内容可知,这些是中国的经济实力的体现,再根据后面“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的信息可知,本段的论点是“中国是一个有能力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的国家”,因此,丙处前面是事实论据,丙处后面是道理论据,一起为论点服务。4.目前中国在具体实践中是如何展现丰富多彩的自我形象的?请结合材料二加以说明。(4分)答:提出经济发展新理念,用中国智慧引领全球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援助,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维护世界和平,决不走也不会走西方列强霸权主义的老路。(每点1分,共4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答题区间集中在材料二。材料二摘编自《塑造新时代中国形象》,主要从经济、全球治理、对外援助和维护和平四个方面阐述论点,故从这四个方面组织答案即可。5.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西方有些国家对中国有不实报道,请结合材料,试分析在此种情况下中国该怎样具体应对,树立好中国形象。(6分)答:(1)自塑:用中国之“道”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面对困境,我们要冷静、客观分析。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讲好中国故事。我国主流媒体要构建自身话语体系,第一时间发声,表达自己观点。(2)他塑:借助目标国家主流媒体发声,让外国民众通过本国媒体了解和认识中国。(自塑4分,他塑2分;其他应对措施合理亦可,但要依据材料内容作答)【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本题紧密结合当下实际,一方面要求考生对材料信息内容加以整合,另一方面结合实际情境灵活进行处理,给学生一定的开放答题区间。(二)现代文阅读Ⅱ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本题共4小题,16分)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摇开靠在岸边上的小船。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可是青年人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女人们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痛快。不久,她们就又说笑起来了。“你看,说走就走了。”“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拴马桩也不顶事了。”“不行了,脱了缰了!”“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那是真的。我们家里住过一些年轻的队伍,一天到晚仰着脖子,出来唱,进去唱,我们一辈子也没那么乐过。等他们闲下来没有事了,我就傻想:该低下头了吧。你猜人家干什么?用白粉子在我家影壁上画了许多圆圈圈,一个一个蹲在院子里,托着枪瞄那个,又唱起来了。”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现在你知道他们到了哪里?”“管他哩!也许跑到天边上去了。”她们都抬起头往远处看了看。“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唉呀,日本!你看那衣裳!”“快摇!”小船拼命往前摇。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了!大船追得很紧。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6.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第一段景物描写清新、明朗,我们看到的是清风、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一切都是那么美丽。虽然作品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从作品所描画的背景上,我们看不到断壁残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B.“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些景物为情节展开作铺垫。既为下文突现的险情埋下伏笔,又暗示了白洋淀妇女的成长前途。C.“快摇!”“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这几句人物对话侧面反映人物勇敢的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紧张而不慌乱的性格特点,交代事情的经过,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伏击战的胜利作铺垫。D.“你看,说走就走了。”“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拴马桩也不顶事了。”“不行了,脱了缰了。”“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通过几句极具个性化的对话,反映了几个青年妇女各自的性格特点。【解析】“这几句人物对话侧面反映人物勇敢的性格特点”错,应该是从正面反映,这几句也并没有反映她们的勇敢。7.下面对小说的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中,“狠心贼”是反语,表现了女人们似骂实亲的心理活动,整句话写出了女人们没有见到丈夫的失望与伤心。B.“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写出了女人们的心理,她们具有誓死不当俘虏的崇高的民族气节。C.“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象征了革命精神的顽强和革命力量的生生不息,“大船追得很紧”一句话单独成段,渲染了敌人追击的紧张气氛。D.“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唉呀!日本鬼子,你看那衣裳!”写荷花淀妇女们在返回的路上发现的敌情,为下文将敌人带入伏击圈和最终消灭敌人做了铺垫。【解析】“象征了革命精神的顽强和革命力量的生生不息”错,属于过度解读。8.文中两次描写女人们划船时的水声,但同中有异,试分析各自的作用。(4分)(1)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答:轻轻的动作,轻轻的水声,表明淀上的平静,心情的悠闲,反衬下文敌人追赶时的紧张。(2)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答:节奏愈变愈快,表明妇女们沉着、能干、勇敢,与前面所照应内容形成对比,突出形势的紧张。9.从语言表达和运用的角度赏析最后一段文字。(6分)答: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密密层层的大荷叶像“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像“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严阵以待,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出在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本题共4小题,16分)鲁迅先生的温柔叶浅韵近距离与鲁迅先生对视,已经10天了,这是先生留于人世的能量场,我有幸被吸纳。一出房间门,我就看见先生的像,悬于空中的先生有些虚幻。在这个以先生名字命名的文学院里,被各种大师拓宽的维度与自我的渺小像一对经典的矛盾。对立统一,又不断向前发展。先生的目光里,有威严和神圣,又似乎多了一种温柔和亲近,令我的呼吸中也有了些春天的芬芳。书本里,画册上,先生一张冷峻的脸,像是这世界与他有仇。与我在这里天天亲近的先生塑像,莫名的大不同。我忘记了他在《彷徨》《呐喊》中医治黑暗、腐朽和麻木,忘记了他曾怀抱“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肝义胆,忘记了他的作品被人称为匕首和投枪。窗外的风,正恣意地摇动嫩黄的柳条,玉兰多情,梅花呢喃,喜鹊喳喳。这样的时刻,适合怀念先生。坚硬中的温柔,像绝壁上生香的花朵,令人迷恋。当先生的爱情之花为许广平绽放时,一定像极了楼下盛开的梅。苦寒中的香气在阳光下翩翩起舞,清风与蝴蝶不请自来。他是她永远的小白象,她是他亲昵不尽的枭蛇鬼怪。称呼里收藏不住的爱,穿越时空,依然是完美无比的品牌精神食粮。在惺惺相惜中,被人艳羡,也被人嫉妒。谁是谁一世未了的青梅,谁又会是谁一生要摆渡的桃花。只要是你,只要有你,万水千山飞不尽的才情,在一粥一饭里,在一纸一句里。而在先生与萧红的一段对话里,更让我看到一个情趣盎然的鲁迅。素知先生博学多才,在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头衔之外,还有翻译家、书法家的称呼,就是说起时尚衣着也头头是道。从样式说到颜色,从搭配说到装饰。他说衣着,讲美学,也在说生活露性情,先生全然成了时尚达人。有时,我也会看见一个顽劣的鲁迅先生,他看见有人随地小便时,用橡皮枪瞄准人家。他的心里不仅居住着温柔,还收藏着可爱,甚至还有些小坏坏。当一个孩子身上自然流露的天性在一个成年人的身上呈现时,便变为一种喜剧的色彩,增添了更多的生活质感。有时我很想在寂静的深夜,模仿先生用三个手指(而非食指和中指)燃烧香烟的样子,试着穿过烟雾缭绕的空间理清自己凌乱的思绪。先生走的时候正值壮年。55岁的年龄,正是智慧峰值期。临终遗嘱有7条,除了交代丧事从简,还交代幼儿周海婴“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还有一条说,对别人应许的事物不可当真。最后一条是:万勿接近“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鲁迅先生至死也是一个是非恩怨分明的人,记着人应许他的事物还没兑现,记着该报的仇恨一定要报。他与如今处处主张宽容,宽容到要把“看不惯别人是因为自己修养不够”当座右铭的反人性的做法是多么格格不入呀。先生的温柔是有棱角的,有棱角的地方,自成方圆。翻阅历史典籍,从中国古典文学到现代文学的路上,什么妖魔鬼怪,狐媚幽仙,才子佳人,侠盗勇士,奴才无赖,他们自有高贵和卑贱的安身立命处。惟有神超越一切之上。先生温柔地看着世间万物的变化,不悲不喜,不怒不嗔。东西南北,各方各圆。生死之外,世间并无所谓大事。我在一尊神圣的塑像面前,再惊天动地的语言都已是多余。春光正好时,我恰好苏醒。窗外,春天正在画里。(有删改)1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很多人已经习惯了书本、画册中鲁迅先生那冷峻的面孔,但作者却另辟蹊径,从鲁迅文学院中的鲁迅塑像显露出的温柔的目光写起,让人耳目一新。B.在作者的眼中,鲁迅先生的塑像与众不同,它褪去了威严和神圣,让作者感到了鲁迅的温柔。C.在本文中,作者认为宽容到把“看不惯别人是因为自己修养不够”当座右铭的做法是反人性的。D.文章倒数第二段中,作者的视线在历史典籍的时光中穿梭,对鲁迅先生温柔看待世界之一切的态度予以高度评价。【解析】“它褪去了威严和神圣”错,原文是“先生的目光里,有威严和神圣,又似乎多了一种温柔和亲近”。11.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作者将窗外的风、玉兰、梅花等景物拟人化,为下文写怀念鲁迅先生营造了适宜的氛围。B.作者运用比喻修辞,以“楼下盛开的梅”喻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化抽象为具象。C.文章引用鲁迅先生临终遗嘱里的相关内容,是为了表现鲁迅先生高超的智慧。D.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解析】C项,“是为了表现鲁迅先生高超的智慧”分析错误。原文“55岁的年龄,正是智慧峰值期”是对鲁迅先生壮年去世的惋惜,作者写鲁迅先生的遗嘱是为了表现鲁迅的温柔是有棱角的。12.请简要说说文中鲁迅先生的“温柔”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答:①对许广平爱情的温柔;②讲求情趣尤其是衣着、美学等的时尚;③孩子般可爱而顽劣的天性;④自成方圆有棱角,是非恩怨分明。(答出三点即可)13.本文的中心内容在于写鲁迅先生的温柔,而结尾却写“我”在春光正好时恰好苏醒,这样写用意何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①“我”结束回忆。回到现实,此时的“我”对生活中的鲁迅先生又有了另一层面的认知和理解,丰富了鲁迅在读者中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②与开头相呼应,“我”是在春天的芬芳中拉开了对温柔的鲁迅先生回忆的序幕。结尾时又写春天正在画中,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应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答)二、语言文字运用(19分)阅读鲁迅《雪》的选段,完成14~16题。(11分)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①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但是,朔方②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注:①胡蝶:同“蝴蝶”。②朔方:北方。14.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D)A.这个大厅也是建筑华美,气象万千。那高耸的大圆顶总使我想起一段台词:“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B.“……”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C.他返回试验田对那些出现分离的稻株进行研究,高的、矮的、早熟的、迟熟的……一一做了详尽记录。D.许多这样的热情交替出现,有的过一定时期去而复来,有的出现一次便永远消失了……【解析】D项与“雨的精魂……”的省略号均表示言有尽意无穷。A项表示引文的省略。B项表示对话的省略。C项表示同类事项的省略。15.拟人具有人格化特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4分)答:句中把雪用“孤独”“死掉”“精魂”作比拟,体现了雪的人格化特性。(2分)朔方的雪映衬无边的旷野,故有孤独之美。雨在凛冽的天宇下冻结,故视为雨的死亡。(2分)1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决不粘连,他们如粉如沙般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从传递信息角度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笔触更细腻?(4分)答:①强调重点不同。文段以滋润美艳的江南的雪作对照,指出朔方的雪鲜明反差,因此要把“如粉,如沙”的典型比喻前置,以凸显朔方的雪的特征;②适用位置不同。因为后文还要再次插入以屋上的雪作对比,所以外加“就是这样”再次强调。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铺陈直叙,原句较有诗意和力度,和“朔方的雪”特征更贴合。(答对2点给满分)17.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①出于污名化和遏制中国,美国一些政客竟将反华舆论战烧到了教育行业,②连续对正常的中美教育交流进行干涉和阻挠。③近期,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表示,④希望在今年年底前关闭大学所有校园内的中国孔子学院,⑤并指责中国对美国学校渗透;⑥美国北得州大学要求中国公费留学生离境;⑦一些美国学术机构和大学对中国公派留学生采取歧视性;等等。⑧这些极端错误的行径是中美建交40多年来所罕见的。第一处:序号()________改为________第二处:序号()________改为________第三处:序号()________改为________第四处:序号()________改为________答:①“遏制中国”后加“的企图”或“的需要”;②“干涉”改为“干扰”或“妨碍”;④“大学所有”改为“所有大学”;⑤“渗透”前加“进行”或“施行”;⑦“歧视性”后加“做法”或“行为”“行径”。(任答4处给满分,⑤“渗透”可动可名,可谓可宾,故可改可不改)18.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4分)世界卫生组织7月10日宣布启动一项新倡议,以帮助全球13亿烟民在新冠大流行期间戒烟。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这一倡议将帮助人们不受限制地获得戒烟所需的资源,如尼古丁替代疗法、来自数字卫生工作者的建议等。据世卫组织数据,吸烟每年导致全球800万人死亡;有证据显示,吸烟者比非吸烟者更容易发展成新冠重症病例。谭德塞说,如果吸烟者需要更多动力来戒掉吸烟这一习惯,目前的新冠大流行正好提供了合适的动力。答:①世界卫生组织7月10日;②宣布启动一项新倡议;③帮助全球烟民在疫情期间戒烟;④新冠为戒烟提供动力。(每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超过字数酌情扣分)四、写作(5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振华高中坚持“阳光体育”,强化落实早操跑操制度,但就课间操开展的问题,大家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高中生的体育锻炼贵在锤炼意志,所以课间操应继续以跑操为主,跑步保持队列能增强集体意识、提升专注力,喊口号可以宣泄负面情绪,缓解学习压力;也有人认为,体育锻炼更应该享受乐趣,课间操可以做健身操、跳广场舞、跳绳等,增加趣味性,做到劳逸结合,才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还有人认为,像甘肃酒泉的学生跳敦煌舞一样,开发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校本资源,做到体育与美育、传统文化的融合……假如你是该校学生申强,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就课间操的开展给学校写一篇建议书,体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本题材料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考生紧扣写作任务与写作指令,对课间操开展方式方法及其作用(或功能)这一问题进行辩证分析即可。试题的写作任务是写一篇建议书,必须明确以下写作指令:身份指令——学生(申强);内容指令——结合材料内容(课间操开展的不同形式及其作用);主题指令——就课间操的开展给学校(振华高中)写一篇建议书,体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合理建议。写作时必须时刻注意写作者(学生申强)和文章阅读者(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把握好各方的身份特点。材料提供了几种课间操的开展方式:一个是赞成以跑操为主,锤炼意志;一个是建议做健身操、跳广场舞、跳绳等,享受乐趣;一个是倡导如跳敦煌舞等各具地方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