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打赏的法理思考11000字(论文)】_第1页
【网络直播打赏的法理思考11000字(论文)】_第2页
【网络直播打赏的法理思考11000字(论文)】_第3页
【网络直播打赏的法理思考11000字(论文)】_第4页
【网络直播打赏的法理思考11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直播打赏的法理思考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直播行业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去观看直播、给主播打赏。从而导致了诸如一些天价打赏,巨额打赏等问题纠纷的出现。正是由于频繁出现的直播打赏纠纷,人们不禁对打赏行为的法律性质提出疑问。从打赏的自愿性和非对价性等特点,打赏行为更倾向于赠与行为。打赏纠纷不仅对家庭造成困扰更是对社会和司法实务提出挑战。我们需要分析和研究直播打赏行为涉及相关的法律问题,研究网络直播中打赏行为的法律性质和涉及的相关问题及如何正确的运用法律的武器去规制,处理和防范人们“激情高额打赏”对于社会的稳定,法律的进步以及互联网的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关键词:直播打赏,平台监管,法理分析,法律性质目录前言 1(一)研究背景 1(二)研究意义 2(三)研究现状 2一、网络直播打赏的基本概述 3(一)直播打赏行为的概念 3(二)直播打赏行为的表现形式 3(三)直播打赏行为的法律性质认定 4二、网络直播打赏中不同打赏行为的法理分析 5(一)打赏人使用违法所得进行打赏的分析 51.打赏行为是否有效 62.能否行使撤销权,追回款项 63.主播的行为是否会构成犯罪 6(二)未成年人进行网络打赏的法律效力分析 71、未成年人进行打赏的数据案例 72.未成年人进行打赏的法律效力认定 8(三)主播存有欺骗的打赏行为的法律分析 9三、网络直播打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0(一)电子证据的收集较为困难 10(二)网络直播打赏的退款机制不完善 10(三)网络平台对直播的监管不严 11四、网络直播打赏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思考 11(一)建立严格的电子证据收集体系 11(二)建立高效的限额和退款机制 12(三)加强对直播平台的监管 12结语 13参考文献 14前言(一)研究背景近年来,各种直播软件就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出,例如,映客直播、花椒直播、秀场直播等,这一现象的出现就预示着我国的互联网行业会有演变成全民直播的一天。但他的兴起绝非偶然,而是有着一定的经济、文化、科技、市场等基础,本文将会从技术、市场和消费者观念这三个方面来阐述其兴起的原因。第一,互联网的全面发展是其不断发展的强力支撑。当今世界,科技越来越进步,经济越来越发达,这种种因素都在不断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从从前的无网络到如今的网络被每个人所需要,这种从无到有的过程,无一例外地都在显示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智慧。与此同时,智能手机不断普及与优化,更是为网络直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换句话说,只要你有一部智能手机,你也可以成为主播,踏入这个行业发展。第二,网络直播的受众需求高,其市场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利益。网络直播虽然是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交媒介,但却并不影响人们对其的接受程度,甚至于,它的受欢迎程度并不亚于其他行业。除此之外,网络直播的收入源——广告,它在国内的市场份额相较于其他的广告而言也是极高的。这个行业的高利润,更是让许多名人、大咖及投资者都纷纷加入这个行业,推动了网络直播这个行业更进一步的发展。第三,娱乐和多元消费观念的作用与影响。在当今社会中,似乎每个人对别人的生活总是充满好奇心以及想知道别人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在以往的年代或许没有任何技术可以做到,但在今天这个广袤无垠的互联网世界中,人类简直是无所不能的,网络直播这么一个形式正好满足了人们的窥私欲和好奇心,可以近距离地去观察别人的生活并在平台上互动,从中找到一种现实中所没有和得不到的存在感和满足感。换一种更为贴切的说法就是,人们是借着这个平台花钱来买满足,他们所消费的并非物质的东西,而更是一种心理慰藉。随着直播平台的兴起,在直播平台中,产生了诸如在2018年,李先生(化名)16岁的儿子在观看天津某直播公司的直播时,累计打赏主播158万的巨额打赏和在2019年赵某在不同的直播平台注册了5个账号,先后通过微信、支付宝等形式多次向女主播打赏,总共打赏了77.8万余元的天价打赏纠纷问题。学界对网络直播打赏的法律性质的认定众说纷纭,主要围绕赠与合同说和服务合同说两个主流观点展开。然而,网络直播打赏在法律层面上的条文规范少之又少,滞后性凸显,法律实务方面司法判例偏少,出现类似纠纷时缺乏案例指导。本文就网络直播打赏行为进行法理思考,并就打赏模式发展应当努力的方向提出相关建议。(二)研究意义随着网络经济的高速发展,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在我国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趋势,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直播打赏纠纷的出现。由于我国直播行业发展起步较晚,与直播行业中的打赏行为有关的文献数量相对较少。而我国现在正是直播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诸多难题。因此,本文回顾了以前的研究,在理论上希望通过对打赏行为的法理分析,提供了一些理论指导和解决方案;在实践上希望促进直播打赏朝着科学、合理地方向发展。(三)研究现状学者们一直关注网络直播打赏行为的性质认定和法律分析,经常运用赠与合同理论,服务合同理论,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的重点主要在于:1、网络直播中打赏行为法律性质的认定。曹钰(2020)认为,用户与直播平台之间成立网络服务合同,用户与直播发布者之间一般成立赠与合同。用户基于观看直播后对直播发布者表演的满意、赞赏,以“打赏”的方式且未给直播发布者设定义务,向直播发布者赠与金钱,该合同符合赠与合同的法律性质,双方之间形成赠与合同法律关系。贾良缘(2020)认为,网民打赏的主观意图、价值大小等因素纷繁复杂,单一的服务合同说或赠与合同说都难以对打赏的法律性质作出准确界定,因此,基于规范行为与价值衡量的考量,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打赏行为作出区别评价更能适应市场发展规律和法治建设实践。[1]2、未成年网络直播打赏行为性质研究。程啸、樊竟合(2019)认为,在合同效力的认定上,在未成年人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其实施的充值、打赏行为的效力应依照《民法典》第144条、第145条以及第464条加以判断。[2]文慧(2019)认为,未成年人打赏的效力应站在对特殊主体的保护上,遵循传统合同关于缔约能力的规定。[3]不难看出,我国对直播行业打赏行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完整的研究体系,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和分析上。然而,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直播模式的不断创新,我国的相关理论也将不断创新和发展,为直播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同时网络直播打赏存在着服务合同和赠与合同定性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网络直播打赏的法律性质,在法理中进行法律性质的判断,认为网络直播打赏属于赠与合同,在赠与合同的前提下,又对三种不同的打赏行为进行了法理分析,认为这三种不同的打赏行为分别属于无效的,可撤销的和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从而针对网络直播打赏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建议。一、网络直播打赏的基本概述(一)直播打赏行为的概念网络直播,即互联网直播服务,是一种全新的互联网视听节目,它是基于互联网,以视频、音频、图文等形式向公众持续发布实时信息的活动。打赏行为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在古代主要是指达官贵族等上层阶级对平民、奴隶等下层阶级的一种赏赐。在信息时代,“打赏”通常指互联网用户对于网上发布、传播的原创内容(包括文章、图片、视频等)进行直接地金钱或虚拟商品奖励的一种行为,是一种新兴的、非强制的付费鼓励模式。所以本为认为直播打赏主要是以网络直播为媒介在直播平台上进行“云交易”的一种付费非强制的付费鼓励模式。(二)直播打赏行为的表现形式目前我国网络直播主要存在两种打赏形式分别如下:(1)线上打赏。行为人在直播平台购买虚拟货币,在观看该平台主播直播过程中把虚拟货币兑换成各种虚拟礼物比如“火箭”“游艇”等奖赏给主播,主播通过平台对虚拟货币进行“提现”。(2)线下打赏。有些主播为了避免平台收取手续费,会采取线下打赏模式。主播提供个人账户如微信号码、支付宝号码等让其“粉丝”群体通过转账的形式进行打赏。这两类打赏后者对其法律适用争议较少其法律性质明确。前者争论较大学者们对其法律行为持众多观点,主要存在有服务合同说和赠予合同说两种不同法律性质的争议。本文则认为对前者定性为赠予合同更为合适,同时也主要对前者行为进行讨论。(三)直播打赏行为的法律性质认定通关研究相关国内文献发现,目前对于我国直播打赏行为法律性质的认定学界观点不一,主流上存在两种观点分别是:服务合同说、赠与合同说。接下来本文将对其一一阐述:服务合同说。服务合同在我国不是有名合同,他是非典型合同。我国虽然没有将服务合同列入《民法典》特殊合同范畴,然而服务合同却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涌现,致使该类合同已经得到了关注,并把此类合同作为一种独立的合同进行区分。[4]服务合同指的是全部或者部分以劳务为债务内容的合同,又被称为提供劳务的合同。[5]持服务合同说的学者们认为:在直播过程中主播进行了各种游戏,文艺,生活技巧等表演服务对观看直播过程中的用户形成了债权,他们以劳务为债务内容。而用户在观看直播过程中进行的虚拟礼物的打赏则是履行债务的过程。实质上,直播打赏是主播进行表演服务对观看用户发出要约,而用户进行打赏的行为是对该要约作出的承诺,服务买卖合同即为成立。其中主播在直播中承诺用户打赏后满足其所提要求进行表演更是体现了服务合同内涵。(2)赠与合同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赠与合同持有者认为:用户进行打赏的行为与传统的街头卖艺行为雷同,存在一种潜在惯例。[6]网络直播与传统的打把式卖艺并无不同,它只是附加了“互联网+”的形式,因而打赏应认定为网络主播与户之间达成了赠与合同。[7]主播在直播过程中会明示或暗示刺激观众用户进行打赏属于要约邀请,用户在主播进行直播过程中进行打赏视为赠与人,是对自己财产的合理处分属于要约,而主播在其直播中设置可以进行打赏的模式是受赠人属于交易习惯上的承诺,两方意思表示一致赠与合同成立。综上来看本文认为直播打赏行为定义为赠与行为更为合理。首先中国主播已经职业化并且主要收入来源是靠粉丝打赏,并且直播平台具有封闭性,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主播的直播,而是让用户自己选择去打赏主播。[8]所以认为在直播过程中主播的表演行为可以视为要约邀请。主播在直播过程中表演是为了吸引他人观看直播从而使观看者进行打赏,而不是“粉丝”对其服务的“购买”。[9]直播是对所有人进行的开放式表演,所有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打赏,在同一个直播同时间段可以有很多人进行打赏也可以不进行打赏,那么这样就违背了服务合同作为有偿合同必须以支付对价为前提的履行条件,而且要约必须是客观上可以确定的人,而此时服务合同并不确定谁会进行打赏。其次打赏具有自愿自主的特征,打赏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思自由选择给谁打赏,打赏多少。并且服务合同与赠与合同在履行合同上是否需要对价存在差异,赠与合同的赠与人给予受赠人财产是为了取得自我心理的认同感,给予多少取决于感情大小,其为无偿合同,并不强制要求受赠人必须完成同等价值的义务创造同等价值。而服务合同相反,他需要义务履行的对价性,但在直播过程中打赏人的付出与其得到经常不成正比。比如,主播并不会因为你打赏的多他直播表演水平就更高,在直播中也不会因为你不打赏把你“踢出”直播间不准你观看。综上所述直播打赏行为我认为更倾向于赠与行为。二、网络直播打赏中不同打赏行为的法理分析(一)打赏人使用违法所得进行打赏的分析在2018年,曾有一则关于用户挪用公司900多万公款打赏主播的新闻风靡全国,这起新闻也让人们在思考着一些问题:这样的打赏行为有效吗?打赏金额能被追回或能行使撤销权吗?主播的行为会构成犯罪吗?下面将会通过这三个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1.打赏行为是否有效从法律上来说,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已经具备了完全民事责任能力,他们通过自己的合法所得进行打赏行为,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中关于赠与合同的相关规定,只要他们进行打赏基于的意思表示是真实且主播无欺诈意图的,那他们所进行的打赏行为是自然是合法有效的。这是一般情况而言。而在这则新闻里,用户挪用900多万打赏主播的行为则是属于特殊情况,自然不适用于一般情况的规定。用户通过违法所得进行的打赏行为是无效的,但无效的原因却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看主播事前是否知道该笔打赏款项是违法所得。若是网络主播事前知道所获得的打赏金额是违法所得,而主播继续接受该笔打赏金额,则该打赏行为是当然无效的;但如果主播事前是不知道该打赏金额是违法所得,而是基于合法的方式取得该笔金额,原本该打赏行为是有效的,但因其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所以该打赏行为仍然被认定为无效的。2.能否行使撤销权,追回款项基于上文所讲,我们已经分析了该打赏行为的有效性,关于能否行使撤销权这个问题,关键是看该金额是否违法。根据我国的《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中关于法律行为效力的规定,凡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基于此,关于违法所得进行的打赏行为是无效的,所获得的打赏金额也是非法所得,该笔金额将会由相关部门通过法定程序行使权利予以追回。3.主播的行为是否会构成犯罪对于主播是否会构成犯罪,主要是看主播在获得该打赏金额之前是否已经知晓该笔款项是用户违法所得。如果主播明知道该款项是用户违法所得,但仍装作不知接受了该金额,则主播的行为将会符合《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中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构成要件,将要面临刑事责任;但如果主播是的从头到尾都不知道该金额是违法所得,则主播接受打赏金额的行为将不会构成犯罪,只是会丧失该笔款项。(二)未成年人进行网络打赏的法律效力分析1、未成年人进行打赏的数据案例从2017年到2020年,本文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中检索到的以“未成年人”和“打赏”为关键词的此类司法文件仅37件,其中刑事案件11件,民事案件26件。在民事案件中,直播平台起诉成年主播违约的案件有17起,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因此,排除刑事案件和上述17件民事案件后,符合本文研究标准的判据共有9件。部分案件合并一审、二审判决后,总件数为7件。图17起直播打赏案例中国裁判文书网:2017-2020年以未成年人和打赏为关键词的案件检索在这类案件中,作出直播打赏行为的未成年人为原告,网络直播公司为被告。原告的主张是要求被告返还奖金的数额。打赏的事实和理由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作出的,其民事行为无效;或者打赏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作出的,未经监护人事先同意或者事后认可,可以撤销民事行为的。在司法实践中,此类案件主要争议的问题是当事人是否具有完全行为能力、案件事由是什么、应当采用何种证据确定交易主体。特别是,各法院对网络直播打赏交易主体的证据认定标准不同,在司法实践中仍缺乏统一的标准。大多数民事案件由于原告证据不足,最后败诉。原告败诉的案件有五起。在这五起案件中,存在的理由是“原告证据不足,不能证明打赏行为实际上是未成年人的行为”因此,注重电子证据的收集是原告能够胜诉的关键。2.未成年人进行打赏的法律效力认定随着网络直播的广泛普及,使得未成年人观看或者参与直播依然成为一种常态,随之而衍生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关于未成年人高额打赏主播的新闻更是随处可见,有许多家庭因孩子拿家里的钱打赏主播而引发的各种家庭矛盾的例子屡见不鲜。在河北省消协发布的关于2018年十大投诉调解典型案例中有一例关于未成年人高额打赏主播的例子,基本案情为:秦皇岛市11岁的孩子张某用家长手机观看游戏直播时,把钱通过支付宝和微信转账到了一家网络直播平台上,共34672元。当然,造成这些悲剧的原因不能仅仅归责于平台,家庭的监管力度、相关法律的落实程度、相关部门的不负责等,这些都与悲剧的产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既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这么多,每一方都均有过错,那该如何评价未成年人的打赏行为,效力又该如何认定呢?本文认为,未成年人的这种打赏行为是属于效力待定行为,只有经过法定代理人的追认才能构成有效的法律行为,其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以及《民法典》第145规定。一个11周岁的小孩花几万元打赏主播的行为,该未成年人对此所产生的后果是没有一个准确地把握的,他只会认为他是喜欢直播的内容而点赞、打赏,但他却不知就这么简简单单的点几下屏幕就会让父母损失几万元,其行为显然是与其年龄、智力所不相适应的,因而认定为效力待定行为。而关于效力待定行为,通常需要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批准才能产生法律效力。但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往往拒绝承认该行为,法定代理人一旦拒绝承认,则会将法律行为归于消灭,把原本是效力待定的行为经撤销后变成无效行为。[11]在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的父母通常都不会对该行为进行追认,他们会选择行使撤销权,该打赏行为也因此无效,网络主播理应把打赏金额全数返还。(三)主播存有欺骗的打赏行为的法律分析在2019年一档律政题材的综艺《令人心动的Office》,其中有一期节目的案例是关于一个中年相貌平平的网络女主播通过滤镜等具有美颜功能的软件,打扮成只有二十来岁的美丽容貌,案件中的楚某因为女主播的容颜而进行了30万元的打赏,后来女主播在某次直播时忘了调滤镜,楚某得知自己受到了欺骗,要求主播和平台返还自己所打赏的金额30万元。关于这个案例,有学者认为,楚某在进行打赏行为时基于的意思表示是真实的。现今社会上,大多数人拍照发圈、发微博,多多少少都会使用滤镜等美颜相机或美颜软件,这俨然不是什么秘密了,女主播使用滤镜美化自己并未违法,只是女主播美颜程度比较高,使用滤镜过甚,但法律并没有规定过度美颜构成违法行为,用户打赏可能并非仅仅基于主播外貌,还有可能基于主播的声音、才艺等原因打赏,因此用户以被欺诈为由要求主播退还打赏金甚至索赔存在一定的困难。[10]所以,楚某的打赏金额不能通过行使撤销权予以追回。而另外一些学者认为,过度美颜的确不能构成违法行为,但这是对正常生活而言的;女主播在网络上进行直播,是基于商业所用,是为了获取商业利益,既然是商用,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人们在进行商业行为时,出售服务的一方应对商品的标的、内容、质量等进行说明,不得隐瞒任何有可能影响合同成立的信息。而女主播的行为是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商品出售,那么女主播的过度美颜行为完全有可能影响楚某基于此的意思表示。若是楚某在一开始就知道女主播并非有青春美丽的容貌,而是一个中年妇女,那么楚某并不可能会拿出这么多钱来打赏主播。女主播的过度美颜已经完全具有改变楚某意思表示的可能,主播这一行为已经构成欺诈,因此,楚某可以通过行使撤销权来追回自己的损失。关于这两个观点,本文更认同第二个观点。一个法律关系是否有效,主要和三个要件有关:“主体不适格为效力待定,意思表示不真实为可撤销,内容违法为无效”,案例中的楚某是基于使用过滤镜后的女主播的青春容貌而进行打赏行为,但事实上,楚某进行打赏行为所基于的目的并不存在,是女主播通过滤镜而虚幻出来的一个美丽女子,女主播的行为隐瞒了重要信息导致楚某的意思表示错误,并非是出于真实意思表示,属于可撤销法律关系。根据《民法典》第148条规定,楚某进行打赏行为的意思表示因女主播存有欺诈行为而导致表示不真实,因此,楚某是有权可以行使撤销权的,通过行使该权利追回所打赏金额。三、网络直播打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电子证据的收集较为困难在信息时代,网络成为了人们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此背景下,电子证据便渐渐兴起,特别是在网络直播打赏的纠纷中,拥有完整的电子证据就显得极其重要。然而当用户在直播平台收集电子证据来保护自己合法的权益时,对于电子证据来说,收集证据并不像传统类型的证据那么简单。因为网络直播打赏的电子证据存在环境非常苛刻。与传统类型的证据不同,电子证据不能被收集,用户只能放弃这些证据材料。在电子证据材料中,当用户不能通过现有的载体收集证据时,只能寄希望于发送到第三方云保存来存储数据或通过技术手段恢复相关数据。对于电子证据,由于其专业性,为此往往需要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来操作。当用户不能通过网络上显示的状态收集电子证据时,双方需要由后台第三方或操作员协助完成电子证据的收集,从而增加了电子证据收集的步骤,也导致增加了电子证据收集的难度。因为操作系统中只有相对完善的系统才更容易找到电子证据,当网站或应用程序上没有信息时,证据收集就变得困难。而且只有少数用户能够掌握网络直播打赏中涉及的电子证据,这样电子证据就很难具备直接作为证据使用的资格。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在取证过程中需要借助直播平台或第三方平台的协助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实际操作显然更加困难,过程是繁琐和复杂的。(二)网络直播打赏的退款机制不完善网络打赏行为具有即时性的特点,打赏金额的迅速到位,使得用户在反悔时找不到任何的退款方式,例如江苏泗洪县的盛先生卖房用来还债的40万元,被家里的“熊孩子”玩快手直播刷礼物、玩网络游戏,最后银行卡只剩下0.2元,家长发现孩子巨额打赏游戏主播后,竟然在直播平台找不到任何退款渠道。并且网络购物尚且还有7天无理由退货,但网络打赏却没有采用这种模式。假设说如果当事人不小心点了几下屏幕完成了这个打赏行为,而又找不到主播有任何不当行为,从而认定双方之间的这个法律关系是合法有效的,而主播也是基于合法方式获得该打赏金额,因此,当事人想要退款是基本上没有可能的,又或者你侥幸追回了该金额,但当事人为此而付出的成本可能是高于该金额本身的。而这一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由于进行网络打赏时的退款机制不完善。如果平台能对网络打赏行为建立一个完善的退款机制,为其设置“退款”制度,这样的方式会有效地减少许多问题的发生,可以让该行业保持规范而有序的发展。(三)网络平台对直播的监管不严直播的准入门槛是很低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示平台对直播的监控是很散的,甚至有些放任主播自由发展的趋势,例如在2020年6月11日,云南文山州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根据网民举报,一名男主播公然网络直播强奸未成年女性,警方正在全力调查此案件。可见网络平台对直播的监管太过于松懈。而且平台和主播对打赏金额是采取抽成的利润分配模式,可以说,只要主播让平台在利润分配上占大比例,那么平台对主播的监管力度会随着利润的提高而有所减弱,这就会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也是目前有这么多“天价”打赏例子出现的重要原因。另外,网络直播中所存在的“主播行为不当”、“内容涉黄涉暴”等问题,也是因为平台对直播内容的审查不够严格、监管力度不够大所导致的。如果网络平台能对直播内容进行“把关”,对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进行严格取缔,从根本上减少不良直播内容,从而规范网络直播打赏的行为。四、网络直播打赏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思考(一)建立严格的电子证据收集体系由于电子证据有其不同寻常的属性特点,如容易伪造、篡改、伪造等等,电子证据的收集除了需要使用一般规则的证据收集,收集技术、规则和方法也有别于传统的证据收集。因此必须要保证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并建立严格的电子证据收集体系。在网络直播平台的纠纷中,电子证据作为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据,往往成为案件纠纷的关键事实。为了更好地解决直播纠纷,建立严格的电子取证标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电子证据收集的操作规则需要精确和专业的指导,同时我们要在借鉴现有的文本资料下,结合我国网络直播中电子证据的收集实践,并得出适合网络直播打赏中电子证据收集的专门操作步骤。其次,根据现有的操作步骤,结合现在网络直播打赏中网络上保存的打赏数据,在证据收集编订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操作规范与特殊的注意事项。再次,建立严格的标准操作,专业技术人员在电子证据的收集和过程中必须遵循操作。为了更好地发挥所收集的电子证据的证明效果,不是在标准操作中获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证据。最后,在电子证据收集领域,建立报告制度,纳入操作规则,落实负责人责任制,对于电子证据的收集每一环节都应当加强监督与领导。(二)建立高效的限额和退款机制网络直播平台的主要获利方法之一是用户对主播进行打赏后,直播平台通过对被打赏主播拥有一定的抽成比例来获得丰厚的利润。美国的Twitch网络直播平台为用户的打赏金额设置了最高限度,规定每个用户的打赏金额不能超过要求的限额,这限制了许多用户的冲动消费。我国的网络直播平台也可以参考这种模式:建立高效的限额机制,给用户设置一个打赏金额的最高限度,从而避免用户的盲目消费。同时针对过度消费的情况,各大网络直播平台也应当建立高效的退款机制,特别是未成年人消费心理不够成熟,使得完善并建立高效退款机制至关重要。然而,各直播平台的退款机制存在诸多缺陷,如退款申请流程冗长,使得许多未成年用户难以退款。因此,建立一种高效的退款机制刻不容缓。直播平台应提供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联系渠道,如直播平台的QQ微信、客服邮件等,积极接触以确保联系顺利进行,从而使退款程序得到顺利进行。(三)加强对直播平台的监管目前,我国网络直播平台的监督管理并不乐观。尽管有许多监督机构,但它们是独立工作的。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方法,既定的职责以及适当的具体指导和标准,每个部门一直都是在敷衍和推卸责任。因此,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网络监督管理体系,完善网络监督,统一网络监督的目标是必然趋势。第一步是确定每个管理组织的职责范围。可以根据直播内容的不同,由不同的监管机构进行负责,形成对有特殊管理和责任的管理模式。这样既能提高行政效率,增强责任意识,又能使监督工作更加专业化、效率化。当监管部门介入时,直播平台也要注重内部自治,每个直播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