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4 唐诗三首课件_第1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4 唐诗三首课件_第2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4 唐诗三首课件_第3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4 唐诗三首课件_第4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4 唐诗三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24

唐诗三首课前导学KEQIANDAOXUE课后提升KEHOUTISHENG课堂导练KETANGDAOLIAN010302CONTENTS目录语文目录课前导学课堂导练课后提升导学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所叙之事,感受诗中描绘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3.品味诗歌在构思、环境描写、形象刻画方面的精彩之处。课前导学ONE目录01课前导学课堂导练课后提升KEQIANDAOXUE(一)知识链接 1.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 2.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二)默写检测1.将下面诗歌补充完整。石壕吏杜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

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2.理解诗歌,按要求默写。(1)《石壕吏》中表现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诗句是:“

!”

(2)《石壕吏》中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诗句是:“

!”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运用写实的手法,开篇以“

”写出了秋风的威力之大。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面对“趁火打劫”的顽童,“

”两句写出了诗人气恼却无可奈何的情态。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两句描写大风过后黑云涌动、秋雨欲来的景象,烘托出诗人愁惨的心境。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通过对一床薄被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贫寒的家境和困顿的生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7)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体察人间冷暖的博大胸怀,推己及人,发出了“

”的呼喊。

(8)《卖炭翁》中,“

”这一极度反常、扭曲的心理,真实地反映出了老翁的悲惨境遇。

(9)《卖炭翁》中,以动作描写表现“宫使”仗势欺人、专横跋扈的丑态的诗句是“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10)《卖炭翁》中,“

”与“一车炭,千余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将“宫使”无耻的嘴脸暴露无遗。

(11)二十大以来,各地市正在切实推进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工作,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寄托的“

”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实现。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课堂导练目录02TWO课前导学课堂导练课后提升KETANGDAOLIAN1.《石壕吏》中的“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一句中的“独”有什么表达效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1.暗示老妇人已被官吏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人共同接待,天明时只剩下老翁,“独”字表现了诗人的悲愤之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饱受黑暗的兵役制度伤害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它运用了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3.《卖炭翁》中的“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句诗刻画了卖炭翁怎样的形象?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刻画了卖炭翁面容苍老,生活艰辛的形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的鞭挞与抨击,对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4.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歌行体诗歌,七言为主,间以二言、九言,错落的语言节奏与抑扬的情绪变换相配合,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B.“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自叹息”既是自叹风破茅屋,生活无依;也是叹群童顽劣,公然抱茅,声声叹息展现出困窘之状、无奈之情。C.“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两句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雨的连绵、密集,是屋漏又逢连夜雨的苦况,也是诗人对自身不幸的哀叹。D.诗歌层次井然,作者按照秋风卷茅、群童抢茅、畅想广厦、长夜难眠的顺序先叙事后抒情,笔端写破屋之痛,心里却装着社稷民生。...D(应是“按照秋风卷茅、群童抢茅、长夜难眠、畅想广厦的顺序”)课后提升目录03课前导学课堂导练课后提升THREEKEHOUTISHENG古风(其十九)李

白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创作背景:一般认为写于天宝十五年,当时洛阳已陷于安史叛军之手。悲陈陶杜

甫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创作背景:唐军与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唐军大败,死伤四万余人。1.请比较《古风(其十九)》和《悲陈陶》在内容上的异同。1.异:《古风(其十九)》写了想象游仙之事;《悲陈陶》写了悲剧发生的时间、牺牲者的籍贯和身份。同:都写了胡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