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阅读整合探究及群文阅读训练 课件_第1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阅读整合探究及群文阅读训练 课件_第2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阅读整合探究及群文阅读训练 课件_第3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阅读整合探究及群文阅读训练 课件_第4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阅读整合探究及群文阅读训练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阅读整合探究及群文阅读训练一、哲思和情怀类群文阅读(一)

《神异经》①曰:北海有大鸟,其高千里。头文曰“天”,胸文曰“鸡”,左翼文曰“鹥②”,右翼文曰“勤”。左足在海北涯③,右足在海南涯。其毛苍,其喙赤,其脚黑,名曰天鸡,一名鹥勒。头向东,止海中央,惟捕鲸鱼,食则北海水流。利不犯触人,不干物。或时举翼飞,其两羽相初④,如雷如风,惊动天地。(选自《太平御览》,有删改)【注】①《神异经》:中国古代神话志怪小说集。②鹥(yī):鸟名。③涯:同“崖”,高地的边缘。④相初:刚开始。(二)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酒者游。旬朔②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③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选自秦观《精骑集》,有删改)【注】①滑(gǔ)稽:比喻能言善辩,应对如流。②旬朔:十天为一旬,每月初一为朔,此指一个月。③寻绎:反复探索。(三)

抵西湖。湖在城外,所谓明圣湖也。又名金牛,昔有金牛涌现湖中。假馆于片石居,即出闲步。上断桥,坐石阑四望,略识湖山真面,其乐已不可支。强还寓,寓中轩榜曰:“一碧万顷”。轩外有池,池外即湖。凭阑远眺:颓然其前者,雷峰也;孑然当湖之中者,湖心亭也;屹然对峙者,南北峰也;楼阁参差,望之如锦屏者,吴山也;历历如雁齿者,郡城也。湖光滉漾,乍晦乍明,波皱微风,霞横夕照。游人渐稀,童子陈设酒馔,呼卢浮白,月上东林,既醉而卧。(选自《晚明小品选注》,有删改)(四)

自明迄今,吾邑之称廉吏者,以鱼、盛二公为首。鱼讳侃,字希直,由进士历开封守。断狱如神,苞苴①屏绝,人拟之包孝肃②。秩满③乞归,每断炊,病卧寒衾,雨溜湿床席,家人进粥,曰:“清官亦知有今日耶?”公夷然自若也。盛讳赉汝,字以善,由举人历汉阳守。所至有声,被诬免归家居,田一区,宅一廛④,有以自守,老益贫困,或劝其干有司⑤。公曰:“缙绅仰面望有司颜色请求受谢,譬如行乞也,吾不能。”

呜呼!如二公之贤,虽古循吏何以过,而《明史》不载其姓名,其何以廉顽而立懦⑥乎!余故列之,以志高山之仰云。(选自《漱华随笔》,有删改)

【注】①苞苴(jū):馈赠的礼物。②包孝肃:指包拯,谥号“孝肃”。③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④廛(chán):古代平民一户人家所占的房舍和土地。⑤干有司:求官吏。⑥廉顽而立懦:使顽固贪私之人廉洁,使懦夫振作。1.阅读以上选文,分别说说它们蕴含的哲思或情怀。1.选文(一)表达了对自然神异力量的赞叹;选文(二)表达了对自己少而不勤败己业的悔恨;选文(三)表达了对沉醉于美好的大自然的喜悦之情;选文(四)表达了对鱼、盛二公淡泊名利、品质高洁的赞叹和敬仰,也流露出对《明史》没有记载鱼、盛二公相关事迹的惋惜,以及对当今社会缺少鱼、盛二公这样品德高尚者的慨叹。2.以上选文论事说理各有技巧,请举例分析。2.示例:选文(一)善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如文中说大鸟“高千里”,两只脚分别踏在海北崖和海南崖,极言北海大鸟的庞大,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其起飞时“如雷如风”、惊天动地的景象,突出了大鸟形体硕大无比、起飞时气势磅礴的特点。选文(二)作者现身说法,举出自己真实的读书经历,给读者以启迪,言真意切,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便于读者接受。选文(三)善用排比的句式,五个“……者……也”句式构成排比,使作者如导游一般带领读者一一游赏“凭阑远眺”时的西湖美景;善用虚词,“也”字舒缓语气,暗含了作者游赏美景时的喜悦之情。选文(四)善用叹词表情达意,如用“呜呼”,既流露出作者对鱼、盛二公淡泊名利、品质高洁的赞叹和敬仰,也流露出作者对《明史》没有记载鱼、盛二公相关事迹的惋惜,以及对当今社会缺少鱼、盛二公这样品德高尚者的慨叹。【参考译文】(一)《神异经》中说:北海有一种大鸟,它高千里。(它的)头上纹着“天”字,胸前纹着“鸡”字,左翅膀上纹着“鹥”字,右翅膀上纹着“勤”字。(它的)左脚(踩)在海北高地的边缘,右脚(踏)在海南高地的边缘。它的毛是青色的,嘴是红色的,脚是黑色的,名叫“天鸡”,另一个名字叫“鹥勒”。(它的)头朝东方,栖息在海中间,只捕鲸鱼,吃的时候北海的水都会流动。(它)不触犯人,也不冒犯其他生物。有时候展翅高飞,它的双翅刚开始扇动,就像响起惊雷和刮起大风,惊天动地。(二)

我少年的时候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然而我依仗着自己有这种本事就放纵自己,喜欢和能言善辩、(喜爱)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之中,看书的日子没有几天,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近几年来,我学习非常勤奋,以惩戒自己,后悔以前的行为;但听觉和视力都已经衰退,恐怕不如以前的十分之一二。如今每看一件事,一定会在心中反复推求探索几遍才得到最终结果,(但)合上书之后便又迷茫不知,(这样)反复多次仍然记不住,所以虽然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上。哎!使我的学业败废的,就是这两样东西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三) (我)到达西湖。西湖在杭州城外,也就是所说的明圣湖。又叫金牛湖,(传说)从前有一头金牛从湖里涌现。(我)在片石居租借一处寓所后,就出门悠闲步行。踏上断桥,坐在石头(砌成的)栏杆上四处张望,大致看到了湖泊山川的真容,就已经快乐到了极点。(我)勉强(离开这里)回到寓所,寓所中间屋子的匾额上写有“一碧万顷”四个字。屋外有池塘,池塘就连接着西湖。倚着栏杆向远处眺望:安静地立在我前面的,是雷峰塔;孤零零处于西湖当中的,是湖心亭;高耸而相对挺立着的,是南北二峰;楼阁高低不齐,远望就像彩色画屏的,是吴山;清清楚楚、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的,是郡城。湖中水波浮动,忽暗忽明,微风吹起细细的涟漪,灿烂的晚霞横于天际,夕阳西下。游人渐渐稀少,童子摆下酒席,(我们)边玩着呼卢游戏边喝酒,直到月儿挂在东边的树林上空,喝醉后就躺下(休息)。(四)

从明朝至今,我们城邑被称为廉洁官吏的,以鱼、盛两位先生为第一。鱼先生名侃,字希直,凭进士身份做到开封太守。(他)断案如神,(别人)馈赠的礼物都被拒绝,人们将他比作包拯。任期届满请求回乡,常常断粮,卧病在床,(躺在)寒冷的被子中,雨淋湿了床和席子。家人给他喂粥时说:“做清官时,也知道有今天吗?”他神态镇定,与平常一样。盛先生名赉汝,字以善,凭举人身份做到汉阳太守。他所到的地方都有(他的)好名声,因为被诬告被罢免官职,回到家乡居住。田地一块,宅院一间,(他)仍然坚守自己的操行。到老年更加贫困,有人劝他求官吏(救济)。他说:“士大夫仰着脸看着官吏的脸色请求救济,好像(路边的乞丐)乞讨,我不能(做这样的事)。”

唉!像这两位先生的贤能,即使是古代循礼守法的官吏用什么能超过他们呢。可是《明史》没有记载他们的姓名,又怎么能(用廉洁之人的事迹)使顽固贪私之人廉洁,使懦夫振作呢!我因此把他们列出来,用来记载对高尚品德的仰慕。二、考点链接把握文章的哲思、情怀。【技巧点拨】1.从文章的标题入手。2.从分析文章的关键词句入手。3.从分析文章中的人、事、景、物入手。4.从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入手。三、拓展练习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伟明弇①,少以才学自负,擢高第②,中词科,意气自得,下视同辈。绍圣初,因游一禅刹③。时东坡谪岭南,道庐陵,亦来游,因相遇,互问爵里④姓氏。伟明遽对曰:“庐陵刘弇。”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自谓名不下人,欲以折服之也。乃复问东坡所从来。公徐应曰:“罪人苏轼。”伟明始大惊,逡巡致敬曰:“不意乃见所畏。”东坡亦嘉其才气,相与剧谈而去。(选自《独醒杂志》,有删改)【注】①刘伟明弇(yǎn):刘弇,字伟明。②擢高第:科举考试成绩优异。③禅刹:佛寺。④爵里:爵,爵位;里,故乡。请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并说说它蕴含的情感。1.刘伟明路遇东坡,表现骄矜,东坡不以为意。这表达了对东坡谦和宽厚的美好品质的赞美。

【参考译文】刘弇,字伟明,年轻时因为才学而自负,科举考试成绩优异,中了词科,更洋洋自得,看不起同辈。绍圣初年,趁着(空闲时间)在一座佛寺游玩。当时苏轼被贬到岭南,走到庐陵,也来这里游玩,于是(与刘弇)相遇。(两人)相互询问爵位、故乡、姓氏。刘伟明立即回答说:“我是庐陵刘弇。”大概伟明刚开始不知道他就是苏轼,自以为名声不落于人,想要以此使他折服。(伟明)于是又问苏轼从什么地方来。苏轼慢慢回答说:“我是罪人苏轼。”伟明刚开始很吃惊,犹豫了一会,(上前)致敬说:“没想到竟然见到我敬畏的人。”苏轼也夸赞他的才气,与他痛快交谈之后离开。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翰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会稽贺循赴命入洛,经吴阊门,于船中弹琴。翰初不相识,乃就循言谭,便大相钦悦。问循,知其入洛,翰曰:“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

齐王冏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冏时执权,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荣执其手,怆然曰:“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耳。”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选自《晋书》,有删改)选文中的张翰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并说说文章蕴含的情感。2.他率性洒脱,淡泊名利、心怀故乡。文章表达了对超尘脱俗、富有情意的精神品质的赞美。

【参考译文】张翰有卓越的才能,擅长写文章,性情放纵不羁,当时人称他为“江东步兵”。会稽人贺循受命到洛阳任职,经过吴地阊门时,在船中弹琴。张翰刚开始并不认识贺循,于是凑近与贺循交谈,两人便互相钦慕不已。(张翰)问贺循(要去哪里),了解到贺循要去洛阳,张翰说:“我也(正有意)到北方京城谋事。”于是就一同乘船离开了,没有告诉家人。

齐王冏征召张翰为大司马东曹掾。冏当时执掌大权,张翰对同乡顾荣说:“天下纷乱,祸难不断。那些盛名享誉四海的人,想要急流勇退恐怕会很困难。我本来就是与世无争之人,此时没什么名望。您(要)善于以明达之思防患未然,以睿智谋虑未来。”顾荣拉着张翰的手,悲伤地说:“我也和你一起去南山采蕨菜,饮家乡水吧。”张翰正好见秋风刮起,就思念起吴地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这些家乡美味),说:“人生可贵的是能满足自己的志向,怎么能在几千里之外束缚为官来谋取功名爵位呢!”于是命人驾车回归故里。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选自《庄子外篇》)选文揭示了什么道理?3.选文揭示的道理是: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参考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