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考试生物试卷_第1页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考试生物试卷_第2页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考试生物试卷_第3页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考试生物试卷_第4页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考试生物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考试生物试卷第=1\*ROMANI卷(选择题,共50分)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的要求的)1.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同种生物构成种群,而所有生物构成群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种群的“S”形增长达到K值时,种群中不再有新个体产生C.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D.从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失去优势地位2.下图中的A曲线表示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图中的B曲线可能代表的是(

)A.该种鹰的天敌种群数量的变化B.群落中生产者数量的变化C.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数量的变化D.与鹰有互利关系的一个种群数量的变化3.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有差别。为了调查群落中物种数的多少,通常采用最小面积的方法来统计。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某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的最小样方面积。如图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及落叶林中样方面积与物种数的关系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越大,其最小面积越大B.统计热带雨林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以用标记重捕法C.样方面积太小,不能完全反映群落的物种数,所以样方面积越大越好D.随着样方面积不断加大,样方内物种数越来越多4.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B.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C.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D.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5.森林分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寒带针叶林等,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类群的差异是区分不同森林群落的重要特征B.森林群落的形成速度受土壤、气候和物种迁移影响C.适度砍伐森林可改变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人类活动影响森林群落演替速度但不会改变演替的方向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7.近缘种动物常因利用相同的食物资源而竞争。为研究亲缘关系较远的啮齿动物和蚂蚁之间是否也存在竞争关系,研究者调查了5种啮齿动物与7种蚂蚁采食的种子,统计各种大小不同的种子所占的比例(如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应选择有共同活动区域的啮齿动物和蚂蚁B.啮齿动物与蚂蚁采食的种子大小有所重叠C.啮齿动物与蚂蚁之间一定不存在竞争关系D.无法判断啮齿动物与蚂蚁间存在捕食关系8.种群和群落是两个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下列描述系统特征的术语中,用于群落水平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B.物种丰富度C.年龄结构 D.环境容纳量9.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10.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A.给海龟安装失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乌尔黄鼠的丰(富)度11.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年鱼遇到仔鱼过多时,会吃掉部分仔鱼,成鱼和仔鱼属于捕食关系B.草原上分布的不同牧草构成了群落的空间结构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目测估计法和记名计算法D.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的一种方法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种群数量不会超过K值B.演替是原有物种的恢复C.某校园的草坪群落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D.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也一定越多13.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A.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 B.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苔原C.海南岛清澜港保护区的红树林 D.大兴安岭的全部红松14.生活在一个生物群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15.某地区一种蚜虫生活在某种植物的体表,并从该种植物吸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种蚜虫的种群密度B.该种蚜虫在不同季节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C.该种植物有高有矮,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种蚜虫与这种植物具有互利共生关系16.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四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等量的三种蝌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三种蝌蚪的存活率如图,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三种蝌蚪的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斗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无捕食者的池塘中,甲蝌蚪数量呈“J”型增长17.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群落丰富度调查实验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B.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C.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D.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选用单子叶植物18.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D.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食虫昆虫的数量将会减少19.下图所示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c、d、eB.若c的食物中d占1/3,假设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要使c体重增加3kg,需要a的量为120kgC.若通过人为管理增加某生物数量,则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能够保证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的关键成分是b、e20.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很多古诗文或谚语都与生物学知识联系密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物质的循环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C.“春来江水绿如蓝”,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所描述的现象属于人的非条件反射2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降低22.2021年11月,“内江天冬”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天冬属于多年生草本攀援植物,雌雄异株,且雌性植株较少,以块根入药,常见的虫害有红蜘蛛和蚜虫。下列关于天冬种植及其对应的生物学原理或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采用“玉米+天冬”、“大豆+天冬”等粮药套种模式——群落镶嵌分布原理B.育苗时人为调整雌株、雄株比例——调整种群性别比例,提高天冬种子产量C.搭架使天冬藤蔓攀附,避免天冬相互缠绕——保证环境通风透光,增加产量D.适时施肥、灌溉,以及控制病虫害——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23.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甲所示,其中I、Ⅱ、Ⅲ、IV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A、B、C、D是Ⅲ中的四种生物。该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如图乙所示(字母表示能量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Ⅱ表示生产者,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各生物之间以有机碳形式进行循环B.图乙中的牛、羊可以用图甲中的生物B、C类表示,蜣螂可以用IV表示C.草被牛、羊采食后再生能力增强,缓解种群数量下降,属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D.若草原土壤受某重金属污染,该重金属沿食物链富集后在生物IV体内含量最高24.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珍稀濒危水禽重要栖息地,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场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植食性动物的捕食对于植物的进化是不利的B.光照因素是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之一C.生态位分化后,各物种的生态位不再有重叠D.大量砍伐红树植物可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25.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下图中“置位点”表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其中P、A、B、C、D、E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达到生态平衡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保持相对稳定B.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生态系统偏离置位点的可能性越小C.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中都有一部分不能被其他生物再度利用D.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都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二、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26.某淡水湖近年来水体中氮、磷含量超标,被上游有毒物质重度污染,水色发绿、水体浑浊,蓝细菌、绿藻频繁爆发。图1为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2表示该水体中部分营养关系(图中的数值表示能量的相对值),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质恶化后,湖泊自身的净化作用不足以消除大部分有毒物质,原因是稳定性被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是有限的。(2)该湖泊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图1中未表示出的成分是。图1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营养级Ⅰ的能量中流入分解者的包括和两部分。(4)图2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n的相对数值为。(5)利用鲢鱼、鳙鱼以蓝细菌为食,鲴鱼以粪便等有机碎屑为食的特性,研究人员向水体中投放鲢鱼、鳙鱼和鲴鱼尝试对水体中蓝细菌进行控制,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①分析实验结果,在三周内能有效控制蓝细菌数量的方法是(填图中组别名称)。②研究人员运用标志(记)重捕法对该湖泊内的鲴鱼种群密度进行调查。首捕数为80条,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数为60条。若因机械挤压造成已捕获的10条标记个体中有2条死亡,则会导致估算值比实际值(选填“偏大”“偏小”或“基本不变”)。27.2024年2月10日至21日,贵州省发生多起森林火灾,在多方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全部扑灭。回答下列问题:(1)森林群落区别于其他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森林中植物在垂直方向具有明显的分层,这主要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有的植物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机械组织不发达,但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这类植物主要生活在(填“上层”、“中层”或“下层”)。(2)如果森林发生的是局部轻微火灾,反而有利于林下植被的生长,原因是(答两点),这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3)森林大火过后,森林中许多动物的种群密度会降低,主要原因是。(4)严重火灾导致了森林中大部分植被被破坏,需通过植树造林进行恢复。植树造林选择树种时应注意的事项有:(至少答两点)。28.某流速缓慢的河段,其中生长着各种水生植物和浮游动物,以及草鱼(以水草为食)、鲫鱼(以植物及浮游动物为食)、黑鱼(以其它小鱼为食)等鱼类。由于受到生活污水和重金属废水污染,氮、磷、镉等元素超标。回答下列问题:(1)鲫鱼属于第营养级。推断上述三种鱼中,的数量最少,原因是。(2)污染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的功能就会受到损害,如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会导致藻类、浮游动物以及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使鱼类因缺乏而大量死亡,此时将引发生态系统的调节,水质进一步恶化。(3)种植有芦苇、美人蕉等植物的生态浮床可用于改善水体环境,原因是浮床植物能通过(写2点)等方式抑制藻类生长。有人提议,浮床中的水生植物可以用于制作家畜饲料,以提高经济效益,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提议(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4)除建造生态浮床以外,治理该段河流污染的措施还有。29.蟒河景区位于山西省阳城县东南40公里处,面积约58平方公里,是以保护猕猴和亚热带植被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还有濒危程度几乎与大熊猫相同,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黑鹳,还有麝、金雕、金钱豹及山白树、领春木、青檀、兰草、山萸树、红豆杉等珍稀动植物。回答下列问题:(1)该保护区的植被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分层现象,决定这些植被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有(答两点);这种分层现象对于金雕、金钱豹等动物具有的意义是。(2)猕猴、黑鹳等动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山白树、领春木、青檀等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可直接流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填生物成分)中,能量在它们之间流动的形式是。(3)该保护区中的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原因是;保护区中的珍稀动植物形成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强。(4)该保护区是处于生态平衡的系统,该系统的功能平衡是指。30.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群落内两个生态位重叠的物种会向着占有不同空间、食性、活动时间或其他生态习性分化,这种在同一区域,由于种间竞争而导致的环境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称为同域共存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同域共存机制可能会使两个种群生态位的重叠度(填“升高”或“降低”)。(2)“为了躲避狼,兔子选择夜晚活动”(填“属于”或“不属于”)同域共存机制,判断依据是。(3)三裂叶豚草是世界公认的恶性入侵杂草。科研人员比较了三裂叶豚草入侵初期和未入侵时荒地早春植物群落的各物种生态位宽度,结果如图所示,三裂叶豚草入侵,在短期内对的生存有利,对的生态位宽度影响最大。在三裂叶豚草入侵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生态系统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有(答出2点即可)。参考答案:1.B2.C3.A4.D5.D6.A7.C8.B9.A10.D11.C12.D13.D14.C15.B16.D17.A18.C19.B20.D21.A22.A23.C24.B25.D26.(1)恢复力自我调节能力(2)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提高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3)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太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