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爱祖国教学设计_第1页
深爱祖国教学设计_第2页
深爱祖国教学设计_第3页
深爱祖国教学设计_第4页
深爱祖国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册教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深爱祖国

教学时间:月日月日

单元教学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祭、乃”等30个生字;会认“熏、舀”等32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哼”;

会认写“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2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和《少年中国说(节选)》。默

写《示儿》o

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并用心感受字

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4.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应用。

单元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课文并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

单元教学难点:

1.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

2.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应用。

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并用心感受字

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单元教学课时安排:13课时

课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安排

1.明确单元训练重点:结合资料,体

单元导读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知单元主题:深爱祖国

1.认识“乃、熏”等5个生字;会写

“祭、乃”等8个生字。

2.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三

《古诗词三首》首古诗。能借助诗歌的题目理解每首诗的2

以文带文

《春望》内容。

3.能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

意思,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

的情怀。

1.认识“泻、鳞、惶”等6个生字,

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理解文中的

《少年中国说》重点词语。

《沁园春长沙》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以文带文2

3.结合注释、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

语和句子的含义,借助查找的资料理解课

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

联系,感受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

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1.认识“估、煌”等10个生字;会

写“毁、估”等15个生字。理解课文中

《圆明园的毁灭》的重点词语。

《七子之歌(节选)》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和平宣言(节选)》反复朗读课文,读出情感的变化,了解圆

以文带文2

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

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

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1.认识“域、艇”等10个生字;读

准多音字“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岛》熟悉课文内容,能用将军的口吻讲述他登

《我爱这土地》岛后发生的故事。

以文带文3.了解小岛环境的艰苦,驻守士兵们1

生活的艰难,以及他们乐观坚强的性格。

4.准确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

内容,感受文章表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海防战士面对困难乐观坚强的性格,

产生对驻守战士的敬佩之情。

1.了解列提纲的好处。

2.了解列提纲的一般写作策略,并能

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够尝试梳理思路,列出提纲,进行分段叙

读写联动1

述。

3.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

写作潜能。

1.能够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从

交流平台:感悟文章情而更深入地理解文章蕴含的情感;能够结

感的方法合更多的资料来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

综合活动1

书写提示能够通过朗读把课文中丰富的感情表达

出来。

3.注重诗句的书写形式。

1.品味“举世闻名、臭名远扬”等词

语的异同,并选择其中的一个写一段话。

词句段运用

单元梳理2.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学会

积累成语1

结合园地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

3.通过诵读,积累词语,初步了解词

语的意思。

1.关注家乡生活,大胆想象二十年

后家乡人、事、景、物的巨大变化。

2.把具体的人、事、景、物按照一

作文二十年后的家乡2

定的顺序写出来,着重将家乡的巨大变化

写具体,表达对未来家乡的向往和热情之

情。

作文讲评修改习作修改自己的作文。1

周次第周时间年月日

课题12.古诗三首主备人杨润婷

1.认识“乃、熏”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

2.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能借助诗歌的题目理解

教学目标每首诗的内容。

3.能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情景,

体会诗人的情怀。

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能借助诗歌的题目理

教学重点

解每首诗的内容。

能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怀。

教学准备PPT生查找诗歌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个性修改

第一课时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过去学过很多诗歌,这些诗歌有的写的是田园风光,

比如《鹿柴》,有的表达的是诗人的志向远大,如《蝉》。今天我们来

学习两首关于爱国的诗歌。(板书诗题:《示儿》《题临安邸》)

2.齐读诗题。注意字音。(邸[di])

3.同学们,读完这两个标题,谁能说说你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呢?(示儿:给儿子看,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写给儿子的。/题临安邸:

点明了写诗的地点。)

那么为什么要给儿子写诗呢?为什么要做临安这个地方写诗呢?

二、初读诗歌,读准读顺。

从题目中我们得到了一些信息,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首诗

歌,探索《示儿》背后的问题吧。

1.学生自读《示儿》,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并纠正字音。播放诗歌音频,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会写:祭、乃。

3.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方法。

(揭示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诵诗句、背诗文。)

三、结合题目,理解诗歌。

1.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尽可能多的介绍作者和诗歌历史背

景。教师做补充。

宋朝(利用微课简单介绍。)

陆游是宋代大诗人,他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

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

记。他的诗大多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

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

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结合背景知识,提问: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

么要给儿子写诗了吗?

2.结合资料,自主学习。

请学生结合资料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的意思。

试着说说“但悲”的意思,思考诗人究竟放不下什么事?为何而

悲?

思考为什么陆游明明知道死后万事皆空,却还要儿子告诉他祖国统

一呢?

3.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进行总结汇报。

翻译: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

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

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

你们的父亲!

注释: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万事空:什么也没

有了。但:只是。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

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同:统一。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家祭:祭祀

家中先人。无忘:不要忘记。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3.教师指导,深挖情感。

“但悲”悲的是国家没有统一,他看不到国家强大,人民幸福的景

象。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两句,结合前两句,引

发学生思考,陆游明明知道死后万事皆空,却还要儿子告诉他祖国统一,

让学生深入感受陆游的爱国情怀。

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

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

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用笔曲折,行文多变,

语言没有丝毫雕琢,直抒胸臆,浑然天成,以极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

极深厚、强烈的情感,自然地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5.创设情景,再读诗歌。

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夜晚,垂垂老矣的陆游躺在冰冷的床上一声接一

声的叹息,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心中唯一的遗憾就是国家还未太平。

他多希望宋朝的抗敌部队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

这对于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

嘱咐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四、学习《题临安邸》。

1.结合题目,理解诗意

回顾问题:为什么作者要在临安写诗?

临安:临安是南宋王朝的都城。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

历史背景: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是一首政治

讽刺诗《题临安邸》当时社会背景的诗。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

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

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

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

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

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林升:南宋爱国诗人。他看到南宋小朝廷沉迷声色,不发愤图强,

非常气愤,写下了这首诗。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

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2.学生自读诗歌,读正确,读流利。指名读,并纠正字音。播放诗

歌音频,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会写:熏、杭。

3.再次复习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

诗情;诵诗句、背诗文。)

4.自主学习。

请学生结合资料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的意思、。

思考权贵们为什么把杭州当成了汴州?作者对此是怎样想的。

有人说这首歌十分讽刺,请找出作者讽刺的句子。

5.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进行总结汇报。

6.总结赏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古诗,不但通

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

“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

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用“几时休”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

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几时能着手?又何

时能开始?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

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

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

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

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

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统治者忘了国恨家仇,把临

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

无穷的隐忧。

五、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诗歌,激趣导入。

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大家还记不记得陆游和林升两位大诗人

的愿望?(陆游:希望宋朝早日收复失地。林升:希望国家有所作为。)

现在就让我们看看《己亥杂诗》表达了诗人龚自珍怎样的愿望。

板书:己亥杂诗

二、初读诗歌。

1.自由读。

2.配音范读,注意读准字音。

3.男女生分读,注意读准节奏。

会认:恃、擞。会写:亥、恃、哀、拘。

三、预习展示,理解诗意。

1.学生展示作者资料、历史资料等。

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

国”,宣传变革,最后因为触动了当权者的利益,他在道光十九年己亥

(1839)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这首诗是

他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请而写的祭神诗。

2.结合图片,深入了解时代。

3.结合注释和查找的资料说说自己对诗歌前两句的理解。想象“万

马齐喑”的场景。

思考作者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场景“可哀”?

追问学生此处的“风雷”是自然界中的风雷吗?

翻译: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招揽更多的人才。

4.教师指导,理解情感。

师总结:诗人首先描写了“万马齐喑”的局面,告诉统治者不要再

沉迷了,要发愤图强,接着抒发了自己的愿望,希望统治者重新振作,

打破常规,任用有用之人。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要改革现状的强烈愿望。

四、课堂检测。

说说下列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意思,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五、以文带文。

学习《春望》

1.展示背景资料,理解诗歌题目。

2.请展开想象说一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画面。

拓展阅读《春望》

作业1.背诵课文。

宋清

己亥杂诗

示儿

板可哀?

知诗人、解诗题

书渴望改革现状

题临安邸

讽刺熏、醉

周次第周时间年月日

课题13.少年中国说主备人张斌妮

1.认识“泻、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理

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3.结合注释、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借助查找的资

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感受文章讴

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本课的写法。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

教学难点

联系,感受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PPT生查找作者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个性修改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了解作者。

1.百年前,清朝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家一一梁启超先生写了一篇

脍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国说。(出示课件1)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通过课前自读和查找资料,你对课题是怎么理解的?

“少年中国”:像少年一样朝气蓬勃的中国。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用于记叙、议论、说明。比如以后

还会学到《爱莲说》《师说》。

4.观看视频,知作者及背景:(出示课件2)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一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

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

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

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

家。

二、读通课文,认识生字。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将课文读正确,不

添字,不漏字。(出示课件3)

2.听课文范读、跟读课文、自由练读。(出示课件4)

3.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帮助正音。(出示课件5)

泻鳞惶胎履哉

4.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6.回顾文言文疏通文意方法。自主学习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不懂的句子画出来,准备小组讨论解

决。

6.小组成员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齐读、接读或轮读课文,合作理解

文意,再就难懂的句子互相交流探讨。(出示课件7)

三、学习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为课文分层,用竖线在文中标出。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

2.你觉得哪一部分好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一部分,说说

你的理解。(出示课件8T2)

强调“则”“于”的意思。

层层深入:智一一富一一强一独立一Hill进步一胜于欧

洲一一雄于地球

3.你还发现第一部分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

排比。排比的修辞语气紧凑,感情强烈,有很强的感染力。作者运

用排比的句式告诉我们,少年的责任非常重大,我们每个少年都要肩负

起自己的责任,因为,国家的强大靠的是少年。

4.齐读第一部分,读出磅礴的气势。

5.概括第一部分的意思,写在书上。

四、学习写字。

1.自学要写的字:泻、潜、试、胎、皇、履、疆,学生自主观察学

习。

2.全班交流。(出示课件13)

3.老师示范:试、履、疆。

4.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研读第二部分。

1.用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数一数第二部分有几句,你觉得哪句容易理解?

①“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红红的太阳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

光。象征着少年中国未来如"红日”般光辉灿烂,

②“太阳”和“少年中国”有什么关系?点出第二段之所以难懂

就是因为使用了象征的手法。

3.作者还用哪些事物来勾勒少年中国的光辉前景?(出示课件15)

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4.课题是写少年中国,这些事物与少年中国有什么关系?

默读第二自然段,结合注释理解字面意思,结合课前搜集的背景资

料,想想少年中国与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揣摩其中的象征意义,做好

批注。(出示课件16)

5.全班交流。(出示课件17-21)

6.再次朗读,要求:这是一段韵文,充满节奏感和韵律感,在朗读

的过程中要读出这种感觉。

7.听一生读,思考:这些是静态描写还是动态描写?为什么只选这

七种事物来写?(出示课件22)

师:我们在总结过程中发现,这些事物都是动态描写,都充满着生

命力。作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事物来象征少年中国,就是告诉我们,

少年中国就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有发展前途的。

8.出示污蔑中国为“老大中国”的图片,感受强有力的驳斥。(出

示课件25)

三、研读第三部分。

1.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句子承载的思想感情。

生汇报:这段是抒情段,作者用两个感叹句,再次重申了中国少年

和少年中国密切的关系以及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2.思考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出示课件27)

3.齐声朗读,读出作者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4.师小结:作者以铿锵的语言、整齐的句式描绘少年中国的光辉前

景,激励中国少年奋发图强、勇挑重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

热切期盼,表现了作者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

5.作者理想中的少年中国,他没有见到。但是今天实现了,就是我

们现在的中国。你能举例夸夸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吗?(出示课件

29-33)

6.阅读课后第三题要求,明确任务。

四、以文带文。

1.自由朗读《沁园春•长沙》。

2.这首词的上下两阙各自写了什么?

3.体会“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丰富含义?

4.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拓展阅读《沁园春•长沙》

作业1.背诵课文。

两课时

板少年和中国的关系祖国前程美

少年中国说少年中国的光辉前景

,直抒胸臆、表发祝福少年责任重

周次第周时间年月日

课题14.圆明园的毁灭主备人王文婷

1.会认“珑、易产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掌握“毁

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

教学目标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

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会认“珑、易1”等8个生字,会写‘'毁、郊”等12个生字。掌握''毁

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教学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

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

教学难点

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准备PPT生查找阅读圆明园的资料以及了解鸦片战争时期史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个性修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

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

不能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为何受到如此的赞美?我们引以为傲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

什么,竟然变成了如今的废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这篇文章,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和遭受的苦难。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出示课件1》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三、整体感知。(出示课件2)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阅读,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2.小组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课文。

(1)针对第2自然段。

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

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板书:举世闻名

举世闻名,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这个词说明了圆明园是一座在世

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的皇家园林。

②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

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弄清楚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和分布情况,进一步理解“众星拱月”的

意思,分清哪里是“月”,哪里是“星”。

(2)针对第3自然段。

细读第3自然段,在网上搜集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板书:建筑风格

圆明园中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边读边想象画面。(出

示课件4)

A总写:

板书:……有……也有……有……也有……

B举例

板书:如,海宁的……,苏州的……,杭州的……

①中不仅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还有西洋景观。(出示课件5-6)

代表我们民族特色的建筑,课文列举了哪些?

课文中没有介绍的景观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师总结: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不仅有民族建筑,

还有西洋景观,不仅有金碧辉煌的殿堂,还有山乡村野。

当我们走进这样宏伟、精美的圆明园,心中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期间,仿

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板书:美一一赞叹

(3)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欣赏、赞美、自豪之情。

三、布置作业。

1.在网上搜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了解历史。

2.继续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在圆明园前面填一个词。

________的圆明园

(出示课件7)

(举世闻名金碧辉煌诗情画意建筑雄伟万园之园……)

二、深入领悟。(出示课件8)

1.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出自豪与惊叹之情。

2.这个自然段的结构是怎样的?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这个自然段运用了总分的结构,第一句既是过渡句,又总

领了全段。这样使段落结构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3.“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哪些?

板书:历史文化--珍贵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

奇珍异宝。联系上下文,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运用时间顺序,点明圆明园收藏之丰富,同时也说明宝物之贵重,

其价值不可估量。

4.圆明园中的文物到底有多么珍贵,它们究竟有着怎样的价值?请

大家看一下资料:(出示课件9)

其价值难以估量。仅圆明园内海晏堂前喷水台上的4个生肖铜首,

2000年的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9000多万元人民币。

5.这些价值连城的“圆明园”中的文化瑰宝飘零在世界各地的还有

很多,你知道哪些?可以说一说。

6.这些名人字画,这些奇珍异宝就曾经在我们的圆明园中。所以,

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三、研读“毁灭”。(出示课件10)

1.这''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何只能出现在人们的梦里呢?请同

学们阅读第5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第5自然段中出现的时间是1860年10月6日和10月18日、19

日。10月6日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10月18日、19日写侵略者火

烧圆明园。这两个时间点揭示了侵略者所犯罪行,令人发指。

3.有感情地读一读让你感到愤慨、痛恨、痛惜的句子。

重点感悟:(出示课件11)

(1)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级级掠走;拿不动的,就用

大车或牲口搬运;实荏运不走的,就住惠破坏、毁掉。

加点的词语体现出了什么?

板书: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

(2)大火连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

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出示课件12)

①思考:圆明园中化成灰烬的是什么?

(建筑艺术的精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中华民族的尊严)

②圆明园就这样在三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就这样不再真真切切地出现

在我们的视野中,就这样只能浮现在我们的梦中。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

我们华夏儿女的损失吗?

四、品读体味(出示课件13)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

估量的损失!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圆明园的损失巨大,无法估量

(2)这一句中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们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板书:痛惜、痛恨、悲哀

五、感悟写法(出示课件14)

这篇文章题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的篇幅却是描写昔日的辉

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

(这样写可以说是匠心独运。课文以大量的篇幅描绘圆明园昔日的

辉煌,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骄傲。而就是这个我们引以

为傲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这更能激起我们对侵略者

的痛恨,对祖国的热爱。)

六、作业(课件15)

拓展阅读课后《阅读链接》

作业查阅资料,结合史实,了解圆明园的毁灭

两课时

总一一损失不可估量(损失巨大)

板布局―――众星拱月、

圆明园的毁灭J举世闻名1建筑--一风格各异不忘国耻

、文物-——珍贵难得P振兴中华

、毁灭一痛惜、痛恨、悲哀

(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

周次第周时间年月日

课题15.小岛主备人杨润婷

1.认识“瞒、域”等十一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哼”。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能用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

教学目标发生的事情。

3.结合资料和关键语句了解我国守岛部队的生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

情。

1.认识“瞒、域”等十一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哼”。

教学重点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能用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

发生的事情。

教学难点结合资料和关键语句了解我国守岛部队的生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PPT生查找阅读守岛部队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个性修改

—•、导入新课。

播放小岛的视频,介绍小岛的位置,气候,守岛部队。我国有无数

这样的小岛,那里环境恶劣,地理位置偏远,但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

部分。简介南海:我国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其中南海跨越赤道进入

南半球,是太平洋西部海域,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约等于我国

渤海、黄海、东海总面积的3倍,其中中国领海总面积约210万平方公

里,为中国近海中面积最大、水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1212米,最大

深度5559米。我国南海广泛分布着252个岛、礁、沙滩,其中被称为

岛的有25个。

我们的守岛战士们坚守在那里,守卫着边疆,今天让我们走进小岛,

看看战士们的生活吧。(板书课题)

二、认识生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

查字典或问别人,然后多拼读两遍。把课文读通,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

遍。

2.汇报交流自读情况,解决生字词。

(1)学生交流预习成果。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带拼音读、去掉

拼音读、组词读。)

带拼音读:瞒mdn、域yii、艇ting、矛mdo、盾diin、炊chul、哼

heng/hng>喉h6u、咙16ng、勺shdo、搅jido、舀yio

去拼音读:瞒、域、艇、矛、盾、炊、哼、喉、咙、勺、搅、舀

组词读:瞒着、海域、快艇、矛盾、炊事员、喉咙、汤勺、搅拌、

舀饭。

教师适时强调读音,如“艇”易错读成“ting”;“搅”易错读成

"ju6”。

(3)检查读课文,可以抽查、可以轮读、分角色读。

三、整体感知,复述故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以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

故事。

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适时指导复述方法:首先要以将军的口吻,

把第三人称的讲述变成将军以第一人称来讲述。其次要抓住重点,理出

文章的纲要。

即:将军刚上小岛不久就发现了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将军为什么

决定留在岛上吃饭?吃饭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

另外,复述故事要语言简洁、高度概括。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复

述故事。

从复述可以提炼出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发现菜地”(1T9段)、

“分菜同享”(20-35段)、“将军敬礼”(36-37段)。

四、以问促读,深入学文。

1.学生读第一部分。

学生读完第1自然段,概括提炼小岛的特点。(教师板书:特点:

小、无名、荒凉、贫瘠)

教师引导启发:本段中有一个比喻句,能找出来品析一下它的表达

效果吗?

学生找出句子,教师出示课件。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一座小岛,

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学生讨论)

师小结:这个句子把小岛比作天边的云,天空无限大,白云相对来

说非常小,这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岛很小的特点。

(过渡)师引导:在这荒凉的小岛上,有人来吗?来的是什么人?

这部分中在小岛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2.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

(1)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下面的问题。(教师出示课件)小岛

上有哪些人?在小岛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读完课文后,交流、讨论、回答。

(预设:生1:小岛上有驻防的海军士兵。生2:发生的事情是:

将军视察海岛,他发现虽然这里的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战士们思念家

乡,但是他们热爱祖国,克服重重困难,自力更生,想办法尽量改善岛

上的生活条件。将军被战士们忠诚于祖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

困难的精神所感动,并向战士们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过渡)教师引导:在这一部分中,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你能将这些情节设计成问题,并加以分析吗?

(2)深入学习第二部分。

学生读第二部分,寻找印象深刻的地方,交流、讨论。

引导:将军在小岛上转到第五分钟的时候,发现了什么问题?战士

们为什么这样做?表现了战士们的什么特点?

分析:将军发现的问题是:在岛那边有一块用礁石围成一圈、上面

用油布遮挡着的菜地。

小岛远离大陆,蔬菜供应困难,战士们生活很艰苦,严重影响了身

体健康。为了克服困难,改善生活,战士们自己开辟了一块菜地。另外,

这里的自然环境恶劣,太阳炽晒,庄稼难以成活,所以战士们就用油布

盖住菜地。

由此可见,战士们不怕困难并勇于面对,善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改善生活条件。

战士们的菜地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表现了战士们的什么特

点?

分析:菜地的土、种子都是战士们从家乡带来的,菜地构成一幅中

国地图的形状。这表现了战士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精神。

将军为什么临时决定留在岛上吃饭?表现了将军怎样的特点?

分析:将军想把岛上种菜的方法推广出去,改善海岛驻守士兵的生

活,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可见将军是一个责任心强、热爱军队、关心士

兵的好领导。

在饭堂里,将军一开始称战士们为“同志们”,后来又叫“孩子们”,

这是为什么?

分析:将军对战士们称呼的变化,说明了将军太热爱这群可爱的战

士了,他把战士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过渡)将军除了热爱这群战士外,还怀有怎样的情感?从哪里可

以看出来?

3.学习文章的第三部分。

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将军除了热爱这群战士外,还怀有怎样

的情感?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回答:将军对战士们怀有崇高的敬意,从他离开小岛时,他向着小

岛敬礼这个动作,就可以看出他对战士们崇高的敬意。

结合课本上的第二幅插图,帮助学生想象画面并体悟感情。

五、拓展延伸,课后作业。

1.回家后,把课文中的故事讲述给家长听。

2.小练笔:给守岛的战士们写一封信,表达对战士们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六、以文带文

《我爱这土地》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

2.这首诗创作与1938年,你知道当时的历史背景吗?

3.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与《小岛》有什么共通之处,说说你的想法。

拓展阅读艾青《我爱这土地》

1.回家后,把课文中的故事讲述给家长听。

作业2.小练笔:给守岛的战士们写一封信,表达对战士们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小岛

特点:小、无名、荒凉、贫瘠

书人物:战士们

设情感:敬意

周次第周时间年月日

课题语文园地四主备人史潇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能把握文字情感基调,通过语速、语调

和节奏的变化读出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2.能发现“词句段运用”中第一部分里左右两组词语在情感色彩上的

教学目标不同。

3.理解逗号的用法,并正确使用。

4.通过看图、学会横版与竖版两种写法。

5积.累有关描写国家政治民生的四字词语飞

教学重点学会分辨褒义词和贬义词,并积累词语。

能把握文字情感基调,通过语速、语调和节奏的变化读出文字中蕴含

教学难点

的情感。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个性修改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读一读情景对话,你发现怎样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交流,教师小结:①准确地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②通过调整语速、

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感情。

2.练一练,学运用。

出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先想想它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以用

怎样的语速、语调、节奏来读?

(1)学生自由练习,指名朗读。(根据学生朗读情况,追问二个

问题:文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用怎么样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朗读?)

教师指导:这篇表达强烈的希望香港回归祖国的愿望,把香港比

作儿子,大陆是母亲,母子分离那是非常伤感的。所以可以读得慢一

点,语调低沉些,以体现受到的苦痛、伤感而又殷切希望回归的心情。

齐读,指名朗读。

3.我拓展,我积累。

(1)平时阅读中,你有哪些有感情朗读的好方法?(学生交流,

比如:朗读时将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读成重音,也能很好地表达感情。)

(2)出示;她找哇,找哇,终于在一座山上找到了一个很小的泉眼。

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教师小结:读这句话,我们可以从“找哇找哇”“终于”“很

小”感受到小姑娘走了很多很多地方,走了很远很远的路程,花了很

长很长的时间,费了很大很大的力气,才好不容易的找到泉眼,还是

很小的泉眼,为了读出她的“不容易”,就要将这几个词语读成重音,

还要读得慢、拖长音,就能很好地表达感情。同桌互听、读。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一)。

1.读一读,找规律。

(1)自由朗读这些词语,说说你的什么发现?

(上下两组相对的词语意思相近,但是感情色彩不同。上面一行都

是褒义词一一褒义词就是表扬,肯定,赞许的好词语。下面一行都是

贬义词)贬义词就是批评、否定、贬低的不好听的词语。)

(2)齐读词语,谁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指名回答。

(3)想一想每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归类。

褒义词:()贬义词:()

(4)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段话。

学生自由准备,写好后小组交流。并推荐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关注情感色彩是否一致,句子是否通顺。)

2.练一练,学运用。出示词语和句子,根据感情色彩选词填空。

3.我拓展我积累。出示词语:

鞠躬尽瘁争先恐后肝胆相照不拘一格

刚愎自用趋之若鹫臭味相投离经叛道

成语中的褒义词和贬义词语还有很多。自由朗读,积累成语。

你还能说出哪些褒义词和贬义词?

二、语句段运用(二)。

1.读一读,找规律。

(1)读前两个句子,顿号和逗号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顿号表示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是短语内部的结构关系,而逗号表

示的是句子内部的结构关系。顿号可以用在并列的词语之间,也可以

用在当作词语用的短语之间。)

(2)出示:犍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等,

各种颜色的港子满院子飞。

学生加标点符号,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追问,为什么用顿

号或逗号?)

教师小结:第一句中的“"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东、西、

南”;第二句中“桃子、石榴、苹果”,第三句中“黑鸡毛、白鸡毛、

芦花鸡毛”属于并列词语,是短语内部的结构关系,用顿号。

2.练一练,学运用。出示句子,并加上标点符号。

3.我拓展我积累。

两人一组,开展“你写句子,我点标点”的游戏。

三、书写提示。

1.看一看,找规律。

(1)有几种排法?有什么不同?

(古诗横版与竖版两种写法。书写时注意四点;一是无论横版、竖

版的书写注意诗句都要居中写,上下左右的文字要对齐;二是注意书

写内容包括古诗题目、诗句、作者;三是注意横版与竖版书写的格式

不同,横版从上到下书写,竖版是从右到左书写;四是要注意字的笔

画、结构等方面的细节。

2.练一练,学运用。

(1)自选一首古诗,注意诗句居中并上下对齐。

(2)注意横版与竖版书写格式不同。

(3)注意笔画、结构等方面的细节。

3.我拓展、我积累。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认真书写。

(2分享自己的硬笔书法,选择大家认可的,进行全班展示,互相

学习并积累。

四、学习日积月累。

1.读一读,找规律。出示日积月累词语。

(1)读一读这些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这些四字词语都是

描写国家政治民生的词语,上面8个词语是歌颂国泰民安,百姓安居

乐业一派欣欣向荣的褒义词,下面8个词语是描画国家落后,民不聊

生衰败景象的词语。)

(2)自己查资料或工具书,给自己不懂的词语写注解。

2.练一练,学运用。

用这些词语写一段话,描绘出民不聊生、国家多灾多难的场面。

3.我拓展、我积累。

(1)你还能说出哪些描写国家政治民生的词语?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褒义词和贬义词分类,并积累这些词语。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即将结束,你有哪些收获呢,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拓展阅读《和平宣言》

作业背诵并默写《乞巧》。

板一课时

书交流平台朗读:①感情基调;②语速、语调和节奏

设「褒义词

计感情色彩不同-

语文词句段运用一贬义词

园地四一逗号:句子内部的结构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