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练习_第1页
古诗两首~练习_第2页
古诗两首~练习_第3页
古诗两首~练习_第4页
古诗两首~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发区小学五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备课时间:2009课题:3、《古诗两首》课时个人复备栏凌翠兰教学目标:1、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2、背诵并默写诗。重点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课前准备:1、放大课文插图或投影片。2、老师多阅读些唐诗,并了解作者贾岛的生平及有关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看?(检查学生学习情况)二、揭示诗题:1、板书《导隐者不遇》。2、解题。访:访问、拜访、寻访。隐者:隐居的人。不遇:没有遇见。3、揭图。请看图——出示投影片(或课文插图。)、(1)想想并思考:图上画的两个人是谁?(2)说说这幅图画是描写什么情景?(诗人与童子对话的情景)(3)图上看不到隐者,他到哪儿去了?三、朗读课文:1、老师范读。2、学生一边轻读全诗,一边理解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字词。3、指名试读全诗。四、讲读课文:1、诗人到什么地方寻找隐者?(山中僻野)见到了没有?(没有)隐者到什么地方干什么去了?从哪些诗句中表达出来?(上山采药去了。只、此)2、诗人是怎么知道这些情况的?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3、这个童子与隐者是什么关系?从诗句中哪个字里看出来是这种关系?(师徒关系的“师”)4、隐者的这个小徒弟能具体知道师父到哪座山的哪个地方采药的吗?这双是从哪一诗句中表达出来的?5、“云深不知处”中“云深”是什么意思?从这里可以看出这座山是怎样的一座山?(云雾迷蒙的意思、高大)又从连他的小徒弟也不知道师父到底在这座山的什么地方采药,可以看出隐者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方式?(行踪不定、飘飘欲仙)6、从整首诗看,哪一句是写诗人问,哪几句是写童子答?小结:《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用问答体的形式,是通过“我”与童子的对话形式写的。第一句问,以下三句答。写出了山的高大幽深和踪迹不定、飘飘欲仙的隐士生活情景。[设计意图:“体会诗人的情感”,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作者写文章,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特别是诗歌,总是饱含着强烈的感情。古诗语言凝练,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形象生动,作者往往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的手法,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学古诗,固然要引导学生把握内容,体会意境,同样应该能够感悟诗情。换言之,应该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如何引导学生感悟古诗所抒发的情感呢?可以引导学生多探究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可以直接从诗中找到答案,有的必须联系相关语句去解读,有的要联系生活经验去体会,有的则应该依据关键字词去推想了。这样一来,诗人所抒发的情感就很容易体会出来了。]五、齐读全诗,说说每句诗的意思:第1句:我寻访隐者时,在一棵松树下碰到他的小徒弟。我问他师父哪里去了。第2句:他说师父上山采药去了。第3句:师父就在这座山里。(只:就是。此:这)第4句:山上的云雾迷漫,我也不知道到底在什么地方。(深:浓重。处:地方)小结:说出全诗的意思。六、布置作业:朗读、背诵课文。板书设计:寻隐者不遇问言在山师不知处练习设计:一、比一比,再组词。隐()处()深()此()稳()外()探()些()二、默写《寻隐者不遇》并回答。1、从童子的回答中想象一下,诗人可能问了些什么?2、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什么?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赵凤琴孙玉富凌翠兰桂砚戴建华殷全才杨丛林开发区小学五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备课时间:2009年9月7日课题:3、《古诗两首》课时个人复备栏凌翠兰教学目标:1、背诵古诗。2、学会生字。重点难点:学会生字。课前准备: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背诵课文(个别背、集体背)二、学习生字:1、抽读生字卡片、巩固字音。(1)松、童、言、师、采、深(2)寻、隐、者、遇、药2、自学“学会”的生字。自学的内容:你认为哪些字好记,哪些字不好记?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记?这些字你会组词吗?4、反馈自学情况。(1)容易记的:松:木——公组词:松子松树轻松童:立——里组词:童心童话儿童采:爪——木组词:采密采花采药开采(2)不容易记的:言:上面是“点”,中间是个倒“三”,下面是“口”。深:组词:深山深入5、指导写字。重点指导:“采”上面是“爪”,下面是“木”。“言”第二笔是长“横”,第三、四两笔是短“横”。5、独立写字。板书设计:寻隐者不遇问言在山师不知处练习设计:一、看拼音,写词语。shēnshānértónɡsānɡshùlàoshī()()()()二、连一连,读一读,说说“松”还能组哪些词。松童同子手树轻一话心儿学青三、填空。松下问(),()采药去。()此(),()不知处。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赵凤琴孙玉富凌翠兰桂砚戴建华殷全才杨丛林开发区小学五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备课时间:2009年9月7日课题:3、《古诗两首》课时个人复备栏凌翠兰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及背诵古诗《所见》。2、学会本诗中的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3、借助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难点:对照插图,想象《所见》所描述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个别、集体等多种形式背诵《寻隐者不遇》。2、同学们,如果说中国悠悠五千年的古文化是一串珍珠,那古诗就是其中的一颗美丽的明珠,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让人多产生无尽的想象。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来学习一首古诗。3、板书《所见》,指名读,齐读课题。4、“所见”是什么意思?想知道他看到了些什么吗?读了这首诗就会明白了。请大家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同桌互相检查读。二、初读检查:1、指名读,检查正确。2、出示生字新词:骑振樾分析并记字形。3、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范读,合作读。三、整体感悟,层层推进:1、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全班交流。重点明白“振林樾”与“意欲“的意思(传遍了树林;想要做什么事情)2、进一步理解诗意前两句。(1)观察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情景?(牧童骑黄牛)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2)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可真是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和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时的心情呢?(3)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多了,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生反馈时,师相机引导。(4)多么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也骑上小黄牛,把前两行美美地读一读。3、理解诗意后两句。(1)作者袁枚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此时袁枚又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2)边读边想象牧童寻蝉时的样子。(3)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大概是想捕捉那正在鸣叫着的蝉吧,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唱歌了。)(4)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个人读,小组读,齐读。4、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1)配乐诵读,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3)现在,让我们看看画面美美地吟诵整首诗,把这如画的诗、如诗的画留在我们的心里吧!齐背、个人背。[设计意图:意境,是诗歌的核心。教学古诗,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如运用生动而形象的语言,努力将诗中所描绘的意境,逼真地再现出来。同时,应该启发学生观察画面,调动平时的生活体验、阅读积累,引发联想,想象出古诗所表现的相应情景,使自己如临其境,如睹其物,如闻其声。如果学生只是抓住了古诗所描写的主要内容,至多只能算是抓住了一些表象的东西,算不上真正读懂了诗歌,更谈不上入其境、悟其神了。]四、拓展总结:1、同学们,你们能从短短二十个字想象出色彩绚丽的风景,人物可爱的表情,有趣的动作,让整首诗都活了起来。现在老师还想送大家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看看谁想到的画面丰富。(出示《宿新市徐公店》)2、师简要描述古诗前一句画面。3、生轻声读后一句,想象画面,同桌讨论、反馈。五、写字指导。板书设计:所见(迷人的田园风光图)牧童黄牛林樾鸣蝉练习设计:一、根据所标出的诗句节奏,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二、解释带点的词语,并写出诗句的意思。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三、作答。1、《所见》一诗是代诗人的作品,读完全诗后,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了由、、、等景物组成的动静结合、灵活生趣的画面。2、学完了古诗后,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试着编一个小故事。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赵凤琴孙玉富凌翠兰桂砚戴建华殷全才杨丛林开发区小学五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备课时间:2009年9月7日课题:习作一课时个人复备栏凌翠兰教学目标:1、回忆《师恩给忘》一文的写法,从习作的角度读懂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断,联系习作要点提示,领会通过具体生活的事例把人物写提细腻感人的方法。2、根据习作的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一两件事写一位老师。重点难点: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课前准备:回忆自己和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教学过程:一、激活情感,激发表达欲望:同学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呕心沥血,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们似春蚕,似蜡烛,似铺路石……他们始终默默地奉献着……今天,就让我们用稚嫩的笔来赞一赞这些可爱的人吧!二、复习《师恩难忘》,明确写法:1、指导学生重读《师恩难忘》。(1)师恩“难忘”,师恩“深重”,田老师教了作者4年,发生的事很多,作者选择了什么事来写?为什么要回忆这件事呢?(2)读了文章,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呢?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检查点拨。3、小结:田老师把一首小诗编成了一个小故事讲给学生听,这件事令作家刘绍棠至今不忘。田老师讲行生动,作者刘绍棠写得具体,让我们读者也被深深地感动着。三、学习例文《我的班主任》,领悟写法:1、自读例文,想一想:小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哪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动?在相应的句子下做上记号。同桌之间交流交流自己的感受。2、全班交流。(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句子来交流,如“忽然,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一句中的“温暖、慢慢地”可以看出冯老师动作是多么轻柔,体现了她对学生的关心、爱护。)3、小结:是啊,老师的每一个小小的动作,都寄托着老师的心情,也牵动着作者的心,读来真切感人,也让我们身临其境。4、再读例文,体会作者是怎么把人物写具体的。(引导学生小结例文的写作特色:(1)选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从“小”处见“大”集中写了老师帮助“我”纠正写字姿势这件事;(2)围绕“关爱”这个中心叙事,抓住了人物动作、神态来描写,细致人微,具体感人。如“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一双眼睛望着我”……(3)片断不仅写出了主人公——老师的表现,还写了“我”的反应和感受,使习作中心思想更突出。)[设计意图:例文为习作模仿提供了一个形象化的范例。为本次习作提供的范文《师恩难忘》和《我的班主作》片段,便是激活学生习作思维的典型之作。它们都有选择了学习生活中最平常的小事,甚至只是生活的点滴浪花,却都是用细致的笔调表达出最纯洁的情感。对于这样的例文中的句段和细节的描写,学生不用“心”发现,不用“心”体会,是绝对不会品味到例文的价值的。为此,在此环节的教学中,以品味、赏析为手段,指导学生运用“心智”对例文中鲜活的语言进行揣摩,在读中体会,在议中得法,激活学生的习作情趣和思维火花。]新课标第一网四、阅读习作要求,运用写法:1、指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交流看法。小结归纳:从题目要求看,这是一篇写人的习作,记叙的主要对象是一位老师;写人离不开写事,要通过一两件事表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或他在某一方面的特点),是这篇习作在选材上的基本要求。2、指导选材。(1)“我们的成长无不渗透着老师的心血。几年来,关心教育过我们的老师一定很多,一定留下了许多令你印象深刻的事,让人回味,让人感动!像上面上课时纠正写字姿势之类的事,哪个老师没做过?在你的记忆中,你想说说哪些老师呢?”启发学生回忆所有教过你的老师(包括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2)一次倾心的谈话、一次深情的暗示、一句难忘的鼓励、一束严厉的目光,一次令我心跳的家访、一幕深情的凝望、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一个令我激动的电话……给大家十分钟,细细搜寻记忆中老师关心你、教育你的一个动人的场景,待会儿说给大家听。(3)集体交流。(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捕捉与人相处时细腻的动作语言、丰富的神情变化等细节,还可以提供能拓展学生思路的文题)(4)小结:每个人心中都有温柔的一面,只要我们用心体验,学会感动,就一定有特别的发现,写出特别的感受!老师关心帮助你的事有哪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确定其中一个,选择他(她)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认真想一想后再写下来。3、组织讨论: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叙述得具体生动?4、拟订提纲,完成作文初稿。5、反复修改。(集体改、互改相结合)6、誊抄作文。板书设计:习作1记一位印象深刻的老师习作要点:明确中心:表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选好典型事例(以小见大)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具体地写相应写出“我”的反应与感受练习设计:习作:记一位印象深刻的老师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赵凤琴孙玉富凌翠兰桂砚戴建华殷全才杨丛林开发区小学五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备课时间:2009年9月8日课题:练习一课时个人复备栏凌翠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带“风”字的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模仿续写小诗。课前准备:查找带“风”字的诗句。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学习《练习1》第一项内容——语文与生活。2、板书课题。二、教学第一部分——续写小诗:1、指导读题,明确要求。2、自主朗读诗句,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3、再读诗句,这两节诗有什么共同点呢?(两节诗都是以“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提出疑问,以“风儿已从那里走过”结束。风,来无影,去无踪,怎么知道它在哪里呢?“你看,树梢轻轻地摆动”,“你看,湖面泛起了碧波”,就知道风已走过了。)4、诗句旁边还有三幅插图,有飘扬的国旗、转动的风车、鼓起的风帆,你能根据图画内容,照样子写上一节吗?(集体交流)5、在我们的生活中,风也无处不在,联系自己的生活,展开你的想象,你还能再写几节吗?6、生思考,练习写。7、集体交流,评议。[设计意图:旨在指导学生读懂两节诗的过程中,了解诗歌节奏的复沓,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充分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照两节诗的样子续写,只改变每节诗的第四句,让与风有联系的自然物一一在这句中亮相,使学生加深对“风”的了解和认识。]三、教学第二部分:1、指导读题。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带有“风”字的诗句你知道多少呢?分组交流,共同回忆。3、分组进行比赛。4、出示相关诗句,齐读。5、小结:同学们,平时我们不仅要注意积累诗歌,还要注意对有关诗句分主题进行梳理,这样才能学以致用。板书设计:练习一风练习设计:一、把下面的小诗写完整。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看,风儿已从那里走过。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看,风儿已从那里走过。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看,风儿已从那里走过。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看,风儿已从那里走过。二、抄写下面带“风”诗句,并背诵。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6、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猿门。(王昌龄《从军行》)7、风劲角弓鸣,将军获渭城。(王维《观猎》)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10、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11、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1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1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14、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1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16、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17、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18、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19、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罗陷《蜂》)20、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赵凤琴孙玉富凌翠兰桂砚戴建华殷全才杨丛林开发区小学五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备课时间:2009年9月8日课题:练习一课时个人复备栏凌翠兰教学目标:1、诵读与欣赏《题秋江独钓图》,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2、学写钢笔字。重点难点:重点:诵读古诗,想象诗歌意境。难点:诵读古诗,体会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课前准备:《题秋江独钓图》图片教学过程:一、诵读与欣赏:1、借助工具书及诗后注释,认读古诗。2、指名读古诗,正音。3、简单介绍古诗作者。清初杰出诗人王士祯,又号渔洋山人,山东祈城人,出生于世代官宦家庭,22岁时考中进士,文名渐著,官至刑部尚书。4、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并试着将头脑中的画面说给大家听。5、有感情朗读古诗。从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练习背诵。7、指导背诵,集体背诵。[设计意图:让学生认真读诗歌,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认知经验,边读边思考诗句意思,在师生共同交流中,大致了解诗意,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着重练习朗诵、背诵。]二、写好钢笔字:1、审题。指名读题,弄清题目的要求。2、朗读要写的一段话。3、引导学生读帖,先从整体上观赏布局行款,再仔细观察每一个字的笔画走势。4、鼓励学生先看清范字再描红,边描红边揣摩其运笔方法。5、练习。(1)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2)及时小结。4、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师生评点。(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设计意图:旨在训练学生用钢笔写楷书。既让学生能欣赏行款布局的美观,又要能体悟每个字间架的匀称、合理。]板书设计:练习一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练习设计:一、关于江上垂钓这一主题,还有不少诗人也写过,如柳宗元的《江雪》请查找这首诗,并抄写在横线上。,。,。二、默写古诗《题秋江独钓图》,有能力的还可为诗配上一幅画。,。,。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赵凤琴孙玉富凌翠兰桂砚戴建华殷全才杨丛林开发区小学五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备课时间:2009年9月7日课题:练习一课时个人复备栏凌翠兰教学目标:1、口语交际:学会请教2、学写毛笔字。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难点:知道不同场合、不同的人、不同的问题,请教别人的方法有所差异,能感悟用合适的方法去请教别人。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口语交际:学会请教1、审题:2、启发谈话:当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就要向别人请教,那么请教别人要注意什么呢?(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3、指导:(1)回忆自己遇到过的请教别人的生活场景。(2)不同的说话方式带来的结果相同吗?(体会请教别人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