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23学年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南昌市2023学年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南昌市2023学年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南昌市2023学年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南昌市2023学年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很高兴发现一群和我一样喜欢自然的孩子,但聊着聊着就发现他们中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在自然里骑车。有个

男孩说:“我和爸爸在沙漠里驸车,基本上都不走大路。我爸爸和越野车们赛车。他说就算走大路去沙漠也很好玩,

因为还是可以看到动物,而且和汽车比赛很有趣。”还有个男孩说:“我们每年8月都去犹他州,我妈妈的朋友有3

辆全地形车。我们骑着好玩,但最主要是晚上看鹿啊奥触啊之类的动物。你要是把鱼的内脏丢在外面,晚上出去就能

看到5头黑熊。太好玩了!”第三个男孩说:"我们每周末都去沙漠,他们那儿有比赛。有个小山没人去,因为上面

都是石头,所以我们把它改造了一下,上山后可以跳下去,我们在那儿看到蛇洞和蛇了。热的时候我们就出去找蜥蜴。”

还有一个女孩天真地补充说:“我爸爸有辆四轮驱动的卡车,我们去沙漠,不去自然之类的地方。”

(摘编自理查德•洛夫著,郝冰等译《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

材料二:

自然教育受众群体特征

其他■■■Mi45

93

的■■■■■■■■■■■89

中老年人■■■■37

大学生98

中小学生■■■■■■■■■■■■■■■■135

J建243

舒243

tit111

050100150200250300

(资料来源于刘正源等著《中国自然教育行业发展现状》)

注:其他,指机构一类的特殊群体,如政府机构等。自然教育,指以有吸引力的方式,让人们在自然中体验、学

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建立与自然的联结,树立生态的世界观。

材料三:

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多了解它们就不难办到。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

的本能之一。这种现象被称为“亲生命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特别关注生命以及类似的生命形式的倾向,有时甚至

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人类能够很敏锐地分辨出生命与无生命。我们认为其他生物是新奇、多样的。未知的生物,

不论生活在深海、原始林,还是遥远的深山中,都会令我们觉得兴奋。其他星球上可能有生物的想法,也总是吸引着

我们。恐龙更是人们心目中生物多样性消失的象征。在美国,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要超过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数。而在

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最受欢迎的是昆虫馆,因为这儿展示的物种最新奇,样式也最多。

(摘编自爱德华•威尔逊著,杨玉龄译《生命的未来》)

材料四:

与亲生命性相对的是生物恐惧症。和亲生命性一样,这些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恐惧的强度会因个

人的遗传与经历差异而有所不同。最轻微的症状只是稍微厌恶,或感觉不安。但严重的案例,可能就是标准的临床恐

惧症,激发交感神经系统,造成恐慌、恶心以及冒冷汗。这种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随时准备为危险源所激发,

而危险源就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在自然界中所遭遇到的危险,包括高度、密闭空间、湍急的水流、蛇、狼、老鼠、蝙

蝠、蜘蛛以及鲜血,却不包括刀子、磨损的电线、汽车以及枪支,虽然它们比起古代的危险源,更具杀伤力,但在进

化历史上还是太过近代,不足以形成可遗传的天性。

(摘编自爱德华•威尔逊著,杨玉龄译《生命的未来》)

1.下列对材料中“亲生命性”和“生物恐惧症”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生来就可能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天生就能与自然界的生物进行感情交流。

B.人类生来就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随时都会因自然危险源而激发生物恐惧症。

C.人类对生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的遗传基因里便具有对生物爱的反应能力。

D.人类对生物的爱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对生物恐惧的反应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半最喜欢在自然里骑车孩子对自然所知有限,尤其小女孩不知自然为何物,这些孩子已经初步表现出了自然缺

失症的表征。

B.从当前我国自然教育的受众群体特征看,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和公司占比较小,二者是自然教育行业很大的潜在

市场。

C.在美国,去动物园参观的游客比去体育场馆看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多,这一事实是人类“亲生命性”的证据之一。

D.人对高度、密闭空间、湍急水流的恐惧,跟他具备的知识有关,也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还可能跟人类基因有关。

3.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出重视自然教育必要性的事实和理论依据。

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好姑娘加孜玉曼

李娟

在冬库儿,卡西弄坏了我外套上的拉链,并且将我的一件外套、两件毛衣、一件T恤和三条裤子上挂出了大洞。

另外,还弄丢了我一条纱巾、一条围巾、三把梳子、三面镜子、一串项链、一枚成指、十来枚小卡子,七八只圆珠笔。

又因为我全部的家当差不多就只有这些,这位姑娘施加于我的所有破坏行为也只好到此为止。总之,经历过这家伙的

洗礼之后,再面对加孜玉曼这样的好姑娘,简直快要流泪了。

加孜玉曼和卡西是初中同学,也同时回去放羊。卡西总是四处桂彩,大大咧明,像个孩子一样。而加孜玉曼总是

整齐清洁,坐在大家中间总是默默无声,被人注视时会羞赧地微笑,也还是像个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大概因为她

们本来就是孩子吧。

海拉提一家人口单薄,牛羊又多。于是海拉提的妻子沙拉古丽常常请这两个小姑娘来家里帮忙千活。海拉提每天

都要出去放羊,沙拉古丽身体瘦弱多病,爷爷托海又上了年纪。于是很多事情都得靠邻居们帮忙。比如洗羊毛什么的。

洗羊毛是很辛苦的活。因为羊毛实在太脏了,又脏又沉重,而溪水冰凉刺骨。大家洗衣服时都会生火烧热水洗,

为什么洗羊毛时就只用凉水呢?我们四个人抬着一只长铁盆、一只大塑料圆盆以及几大块刚剥离的羊毛片,来到山下

的水流边。两个姑娘面对面蹲着,不停地地揉啊拧啊,还洒了洗衣粉用木棍又捶又捣的,忙乎了两个多钟头,才洗完

这几块羊毛。两个姑娘的手冻得通红肿胀,呼呼啦啦抽着鼻水。我只是帮着两人拎拎水,拧拧干而已,也冷得抖抖索

索,亏我还穿得那么厚。

晾干后的羊毛,扯得蓬蓬的,顺顺的,一缗一野的,就可以用来捻线了。然后把线煮一煮,染上颜色,就可以用

来绣花毡,缝毡子。搓绳子用的也是这种毛。

洗完羊毛,我们将其直接晾在水流边的石头上。回到家后沙拉古丽开始为我们准备茶水和款待的米饭。这时间里,

卡西又帮着打扫房间,整理屋子。加孜玉曼帮忙煮胡尔图汤支然后两人又坐到一起搓干酪素。哎,自己家里一大堆活

全摆下,却跑到别人家出大力。

离开冬库儿前的最后一个星期,人们约在一个温暖的日子里,一起去下游峡谷的白桦林里割桦树皮。我和加孜玉

曼也去了。

在湿润的山野中,没有一小缗桦树皮帮着点引的话,生火是非常麻烦的事。而此后迁徙的路上都不会再有桦树林

了。桦树林就在下游恰马罕家附近,那片林子新叶初生,冬天里被大雪压断的倒木横七竖八地堆积林间。我们就在这

些倒落的枯树上取皮。

先用刀在树身上竖着割开一道尺把宽的口子,再沿着这道口子把树皮整齐地揭下来一整圈。

刚揭下的桦树皮又硬又厚,去掉最表面的那一层干枯破败的,剩下的柔韧干净,可以一层又一层地无限揭剥成许

多份。它比皮革更柔软,富含油脂却不滑腻,用来写字的话,比最好的纸还要舒适。我曾经常用桦树皮给远方的朋友

写信。这是最动人的信纸,上面还有泪水或雨滴一样的斑纹。

桦树实在是北方最美丽的白色树。尤其在秋天,满目黄金白银,灿烂而浪漫。

可是我没带刀子,就用指甲抠。偏偏又刚把指甲剪得秃秃的,没抠几下手指就抠破了。便忍着痛继续抠,并努力

跟上,把剥下的树皮装进袋子,扛在肩上。加孜玉曼也没带刀子,但带了一把斧头,她居然用斧头砍。看我干得很辛

苦,便把斧头借我用,自己用手指抠。

回去的路上,加孜玉曼在溪水上游的一段清浅的水面处停住,放下扛着的袋子,倒在河边趴下身子。我还以为她

要洗手呢,接下来,却看到地像小羊羔和小马小牛一样,整个人凑向水流,脸庞贴在水面上喝起水来。而我喝河水时

都以双手捧着喝的。我愿今后也像她那样,像个小动物一样直接亲吻着河水,无限爱怜地吮吸。

走出桦树林时,突然又想到,其实对加玉曼最贴切的比喻不就是一株水边的白桦树吗?那样洁白明亮,略微发光

似的通体自在。

离开冬库儿后,我们的下一处驻地却彻底与加孜玉曼、卡西两家分开了。她们要去的地方好远啊,妈妈说,路上

要走一个星期!那一路上我们同行了两天。第二天下午时分,几家人的驼队和羊群到达了沙依横布拉克,在两条山谷连

接处的巨大空地前分别。只有沙里帕罕妈妈家的牛羊抄近道往北赶,又和我们同行了一路。赶羊的正是加孜玉曼。

她耐心地管理着羊群,疲惫又坚强。每当发现我在注视着她时,还会扭头对我微笑。那两天她的脸被寒风吹得黑

红开裂,神情很有些沉钝。

(有删改)

(注)①胡尔图汤:新疆少数民族用羊肉、土豆、胡萝卜等炖在一起的一种特色美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列举卡西弄坏弄丢了“我”差不多全部家当,旨在反村加孜玉曼的美好,表达了“我”对卡西的愤恨,对加

孜玉曼的喜爱。

B.文中“在湿润的山野中,没有一小给桦树皮帮着点引的话,生火是非常麻烦的事”等细节,向人们介绍了西部游

牧生活的生存常识。

C.“我”曾经用桦树皮给远方的期友写信,称“这是最动人的信纸”,既是作者浪漫情怀的体现,也是对西部物产

的礼赞。

D.作者两次写到加孜玉曼的微笑:第一次在文初,写出了她被人注视后的羞赧;第二次在文末,却写出了微笑中隐

藏的恋恋不含。

2.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探究作者用“一株水边的白桦树”来比喻加孜玉曼的理由。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新时代:富而好礼,强而有义

中国实现由富到强的巨大转变,为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

基础。中国的富强得益于文化的强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支撑。富而好礼、强而有义,作为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质,不仅是古人治国理政经验智慧的历史总结,一直以来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也彰

显了新时代中国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新气象和新风貌,与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礼义之邦的大国君子形象一脉相承。

早在春秋之际,我国古人就注意到了国家在实现富强之后接下来该怎么办的问题,并提供了可资镜鉴的解决之道。

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来强调的''富而好礼”“强而有义”的宝贵思想。据《论语》记载,子路曾经向老师孔子

请教“富而无骄”如何?孔子回答说,已经很不错了,但要是能做到“富而好礼”就更好。这与孔子回答其另一弟子

冉有之问“既富矣,又何加焉",而告诉他要“教之”的道理相辅相成。国家在富庶之后该怎么办,古人以其独特的经

验智慧给出了“教之”的方案。所谓教之,即以礼教之或教之以礼,即按照礼的规范和要求上至治国理政、平定天下,

下至日新其德、修身齐家,从而在整个社会上形成一个良好风气。

在古人看来,“富而无骄”虽然可堪称道,但仍不过是一种被动的不作为,亦可说是没有责任和担当意识,久而

久之必然会流于为富不仁。“富而好礼”则展现了一种积极主动的有为精神,更能彰显自身的道德自觉和追求,对整

个社会和国家良好风气的塑造和维系大有裨益。“以礼示之,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如果不依照礼的要求治理国家,

就好比盲人失去搀扶,在黑暗中寻找东西,必然不知所措、事与愿违。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践行的外交原则和行为,无

不折射着一个富而有礼的国家的风度和涵养。

除了“礼”,作为国之四维,“义”也是古人治国理政所主张和恪守的一个重要原则。“强而有义”就是从伦理

角度对一个强大起来的国家提出的道德引领和规范,“强”既不是“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南方之强——过于追求

隐忍、包容,也不是“衽金革,死而不厌”的北方之强——崇尚勇力、果敢,而是孔子推崇的“和而不流”“中立

而不倚”的君子之强。“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指的是把义作为立身之本,依礼而行事。立身之本亦可化为治

国之道。能做到“强而有义”的君子之强的国家,必然不会忘记和改变自身抱有的信念和使命,而会恪守德义的初心,

坚定不移地按照道义的要求循礼而动,通过践行道义而最终实现其理想追求。这也就是“勤于道义,则刚健而日新”

的道理所在。中国已经向世界庄严承诺,“始终做世界和平的速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

就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一贯坚守“强而有义”信念的真实流露。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2018年4月16日第2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富而好礼、强而有义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历代都彰显出新气象和新风貌。

B.我国在春秋之际就明确提出了国家在实现富强之后怎么办的可资镜鉴的解决之道。

C.教之以礼是关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事情,能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D.“勤于道义,则刚健而日新”,这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人一贯坚守的治国理政信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论述了中国新时代富而好礼、强而有义与五千年文明一脉相承。

B.第二段引述孔子的话旨在论述国家富起来之后“礼”的重要性。

C.文中“盲人失去搀扶”的比喻从反面阐明中国外交的风度与涵养。

D.末段否定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两个极端为的是凸显对君子之强的推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而好礼、强而有义的传统文化必将为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奠定精神基础。

B.“富而无骄”缺乏责任和担当意识,久而久之就会为富不仁,这是孔子也是作者所抨击的。

C.与“富而好礼”一样,“强而有义”同样展现了一种积极主动的有为精神道义担当。

D.循礼而动,依义而行,从而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秩序,会是中国对于人类的文化贡献。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和答木庵英粹中35

(金)段成己②

四海疲攻战,馀生寄寂寥。花残从雨打,蓬转任风飘。

有兴歌长野,无言立短桥。敝庐①犹在眼,殊觉路途遥。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北渡之后。英粹中:号木庵,金末著名诗僧,诗人好友。②段成己:金正大七年(1230)词赋

进士,北渡后避居龙门山中。元世祖忽必烈曾降诏起用他,遭到拒绝。③敝庐:故乡居室的谦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酬答诗,诗人借此向好友表明自己身处兵戈不息的乱世,选择避居的人生态度。

B.诗人以“残花”“转蓬”自比,“从”“任”两字生动形象地写出其在风雨中随波逐流之态。

C.颈联中“歌长野”与“立短桥”两个画面,一有声一无言,动静结合,令诗人形象立体可感。

D.尾联中诗人觉得“敝庐”“犹在眼”,而“路途”却很遥远,这一对比展现了其复杂心情。

2.有人评价段成己的诗有“陶(潜)之达,杜(甫)之忧”,请结合本诗对此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玉楼春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注)此词作于宋崇宁三年(1104),期间李清照曾上诗赵挺之(赵明诚之父)请救其父。当时的朋党之争非常强烈,

李清照为党祸之松紧所左右,时居汴京,时返原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尽得梅花神韵。而且活画出赏梅者虽愁闷却仍禁不住要及时赏梅的矛盾心情。

B.首句以“红酥”比拟梅花花瓣的宛如红色凝脂。以“琼苞”形容梅花花苞的美好。

C.四两句的“几多香”“无限意”,将梅花盛开后所发的幽香、所呈的意态摄纳其中。

D.“道人憔悴春窗底”,作者借隔壁道观的道人。来抒写自己内心愁闷煞人的情状。

2.“朱彝尊《静态居诗话》卷十:'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皆得梅花之神。”请结合此评论,简要分

析尾联的内涵。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妙用“,"的譬喻,阐明学习的态度,强调持之以恒方能获得成功。

(2)白居易的叙事诗《琵琶行》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明线,以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条线交汇在

","这两句诗中。

(3)苏轼《水调歌头》寄托了对亲人的殷切思念,其中祝愿自己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能健康长寿并共赏明月的诗句

是“,"。

7、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美”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概念。请以《红楼梦》

为例,从饮食、建筑、诗词文化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带给你的审美感受。不超过150字。

8、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主要人物形象鲜明,就是次要人物也生动丰满。请从《呐喊》《边城》《红岩》《老人与

海》四部经典中任选一个次要人物,结合书中的相关内容,写一段抒情文字。不超过150字。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孙中山)

材料二:

冯骥才经历过两次转型:从绘画转到文学,又从文学到文化遗产保护。在1970开始的新时代文学大潮中,他放下

画笔,用文字记录一代人匪夷所思的命运。1990年,他又转而投身民间文化遗产保护,“这个时代文化的使命首先是

抢救。历史文化是一次性的,我们现在留下多少,后人就拥有多少”。

材料三:

1980年,十九岁的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献身教育的使命感让支月英一直坚守在

偏远的山村讲台,为大山深处的孩子们点亮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灯塔。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请将这三则材料联系起来思考,以“责任”或“使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D

2.A

3.(1)事实依据:①没有接受完整的自然教育,会在自然活动中妨害生物。②自然教育主要集中在儿童和亲子方面,

受众群体单一。

(2)理论依据:①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亲生命性”,也有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②自然教育能够引导人们热

爱自然,保护自然,正确应对自然界的危险。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

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本题的答题区间在材料三和材料四中。“亲生命性”这一概念在材料三

中,“生物恐惧症”这一概念则在材料四中。

A项,歪曲文意,“天生就能与自然界的生物进行感情交流”错误,材料三说的是“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

流”。

B项,“人类对生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表述绝对,原文说“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

能之一”,选项去掉了“可能”二字。

C项,“人类对生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错,材料四中原文有“这些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无

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说“我们的遗传基因里便具有对生物爱的反应能力”。

故选D。

2.本题考查考生信息筛选和整合。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跟原文进行比对分析。题干要求选出

“不正确的一项”。

A项,望文生义且无中生有。“自然缺失症”是描述人们远离自然,而不是说对自然不甚了解。文中的小孩子们还处

在了解自然、发展“亲生命性”的开始阶段,并不是缺失。文中也没有相关内容。A项错误。

B项,答题区间在材料二中,读图可知,政府、公司和中老年人占比较小,都有很大的潜在市场。B项正确。

C项,答题区间在材料三中,由原文“在美国,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要超过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数”这一例子和“亲生

命性”这一现象的关系可知,C项正确。

D项,答题区间在材料四中,这些都是古代的危险源,D项的观点是正确的。

故选Ao

3.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

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

材料一二主要阐述自然教育的事实,根据材料一中孩子们的自述,可见他们偏爱自然界中的某一方面,没有接受完整

的自然教育,他们在自然界的行为比较自我随性,可能会妨害生物。根据材料二中的表格,可见自然教育受众群体集

中在儿童和亲子方面,受众群体比较单一。材料一的事实是用来说明对自然的喜欢不完美。材料二的事实说明自然教

育受众群体中儿童和亲子所占比例太大。材料三四主要阐述自然教育的理论,根据材料三可知,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

“亲生命性”,也有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根据材料四可知,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危险反应过激,因此要引导人

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正确应对自然界的危险。材料三理论强调“亲生命性”与生俱来。材料四讲述生物恐惧症产

生的原因。

【点睛】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

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

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

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

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

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

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

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2、1.A

2.写出了西部物产与牧民生活息息相关;呼应了上文洗羊毛的情节,表现了两个姑娘的不畏寒冷与勤劳;为下文沙拉

古丽款待她们提供了依据。

3.文中加孜玉曼本身整齐清洁,帮助邻居洗羊毛、把斧头借我用、贴在水面上喝水等情节表现出的吃苦耐劳的美德,

可爱圣洁。这些特点恰好与白桦树洁白明亮、美丽而浪漫、通体自在,白桦树皮的柔韧干净,令人舒适的特点相对应。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

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

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的“一项”,立足考查“文

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项,文章开头列举卡西弄坏弄丢了“我”差不多全部家当,旨在与下文有关加孜玉曼的描写形成对比,突显卡西与

加孜玉曼性格的不同,并没有体现作者对卡西的怨愤恨。

故选Ao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类作品中重要句子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上来考虑,

从结构来说,要观察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如果位于文章开头,则起统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作用;如果位于文章中

间,则起承上启下,照应上文,引起下文等作用;如果位于文章结尾,则起照应标题或开头,卒章显志、揭示文章主

旨,总结全文、深化主旨等作用。从内容上说,一般包括人物、主题等方面。

本题画线句子,从结构上看,其位置在文章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洗羊毛的情节,同时也为下文女主人

款待他们做了铺垫,使行文情节不突兀;

从内容上看,浅层来说,画线句子说的洗羊毛以及捻线、绣花毡、缝毡子、搓绳子等事是和当时的牧民生活息息相关

的事情,同时,对人物形象来说,在那么冷的天里,两个小姑娘不畏严寒帮助别人洗羊毛,突显了她们勤劳的可贵品

质。对文章主旨来说,画线句子也隐含了作者对牧民勤劳、乐于助人等品质的赞美之情。

3.本题考查考生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和鉴赏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审清题干,明确答题的内

容和方向;其次要依据题干要求,明确作者用了何种艺术手法,并且要对这一手法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最后,结合手

法来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本题题干要求“探究作者用'一株水边的白桦树'来比喻加孜玉曼的理由。”也就是说让考生解释一下作者为什么用

一株水边的白桦树来比喻加孜玉曼?这样考生就可以先分析“比喻”修辞的特点,比喻这种修辞主要是事物之间的相

似性,考生可以先找出具体事物(喻体)的特征,通读文本可以发现,文章7-14段是涉及白桦树的描写,这里有白桦

树皮的描写,“它比皮革更柔软,富含油脂却不滑时,用来写字的话,比最好的纸还要舒适。”有白桦树的描写,“桦

树实在是北方最美丽的白色树。尤其在秋天,满目黄金白银,灿烂而浪漫。”“那样洁白明亮,略微发光似的通体自

在。”

然后再来分析加孜玉曼这一人物形象,通读全文,可以发现,加孜玉曼在作者笔下是这样的:“加孜玉曼总是整齐清

洁,坐在大家中间总是默默无声,被人注视时会羞赧地微笑。”说明加孜玉曼的整齐清洁、端庄文静;“自己家里一

大堆活全摆下,却跑到别人家出大力。”“看我干得很辛苦,便把斧头借我用,自己用手指抠。”“倒在河边趴下身

子……整个人凑向水流,脸庞贴在水面上喝起水来……像个小动物一样直接亲吻着河水,无限爱怜地吮吸。”说明加

孜玉曼的乐于助人、吃苦耐劳、可爱圣洁。

通过以上分析,正是加孜玉曼和白桦树具有相似性,换句话说,白桦树的这些特点也是加孜玉曼所拥有的,所以作者

用“一株水边的白桦树”来比喻加孜玉曼。

3、1.C

2.C

3.B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A项,”历代都彰显出新气象和新风貌”错。文章开头一段是说“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新气象和新风

貌”,而不是“历代都彰显出……”。

B项,“明确提出”错。文本说“注意到了国家在实现富强之后接下来该怎么办的问题,并提供了可资镜鉴的解决之

道”,并非“明确提出”。

D项,“这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人一贯坚守的治国理政信念。”错。文中说的所坚守的信念是“强而有义”,而非”“勤

于道义,则刚健而日新”。

故选C。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

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C项,“从反面阐明中国外交的风度与涵养”错.文中“盲人失去搀扶”的比喻旨在从反面阐明国家富起来之后要按

照“礼”的要求治理国家。

故选Co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B项,“这是孔子也是作者所抨击的。

”错。“富而无骄”是一种被动的不作为,“久而久之必然会流于为富不仁”,但“在古人看来”仍“可堪称道”,

孔子等古人并未完全否定,体现为一种辩证的批判态度;当然作者主要是抨击。

故选B。

【点睛】

现代文阅读选择题答题技巧:

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

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

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

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

一致。

4、1.B

2.①本诗抒发了陶潜那样的旷达之情。这在诗歌的颔联和颈联中都有表现。如颔联以“残花”“转蓬”自比,表达

了诗人任随风吹雨打,都能坦然面对的潇洒豁达的情怀。颈联选取歌于长野,独立短桥的两幅画面,刻画了诗人如陶潜

那样悠然恬淡的隐士形象。②指本诗抒发了诗人如杜甫那样的忧国忧民的情怀。首联写诗人面对天下战乱日久,倍感

寂寥的落寞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尾联写诗人欲归隐“敝庐”,又终是不甘的复杂心情,表现了诗人心忧

天下的情怀。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角度(内容的理解,情

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

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

B项,“‘从''任'两字生动形象地写出其在风雨中随波逐流之态”理解错误,“从”是“随,放任”的意思,“任”

是“任凭”的意思,诗人写残花放任雨打,转蓬任凭风吹,实际上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任随风吹雨打,都能坦然面

对的潇洒豁达的情怀。

故选B。

2.本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能力,应对此类问题首先要读懂诗歌的内容,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歌中表

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鉴赏。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段成己的诗有“陶(潜)之达,杜(甫)之忧”,学生需要自行

结合课堂所学,进行知识关联。

“陶潜之达”,指淡泊名利,退隐田园,坦然面对生活的乐观豁达,如颔联以“残花”“转蓬”自比,表达了诗人任

随风吹雨打,都能坦然面对的潇洒豁达的情怀;颈联写歌于长野,独立短桥的隐士形象,这些都能体现。

“杜甫之忧”则是忧国忧民的情怀,结合注释中提及的“金末”“元世祖北渡”“避居”可知,诗人生活在金末元初,

首联,写诗人面对天下战乱日久,倍感寂寥的落寞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尾联写诗人欲归隐“敝庐”,又

终是不甘的复杂心情,表现了诗人心忧天下的情怀。

【点睛】

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

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

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

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5、1.D

2.(1)作者从开得正盛的红梅联想到红梅未来的命运,以及自己的青春时光。顿悟到饮酒赏梅要迅疾。明日起风时已

无梅!尾联隐含着莫错过大好时机且举杯遣怀的意味-转愁闷为自宽自慰。自邀自乐。

(2)尾联看似浅直,实则内涵却十分深邃含蓄。这是作者晚年流落江南之后的反常写法。它饱含着词人对梅花命运的

深沉忧虑。也深藏着青春易老。世事难料,人世沧桑之感。这样含蓄的结句,更使全词的艺术形象收物我一体之妙。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学生在看标题、看作者、看注解、看意象、看情感关键字

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内容、情感、手法和语言特色,然后逐个选项浏览,比对原文,看是否有事实陈述混乱、技巧

断定不当、感情概括不准等错误。

D项,“作者借隔壁道观的道人。来抒写自己内心愁闷煞人的情状”错误,“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学道之人憔悴地在满含春光的窗前独坐,太多的苦闷会损伤你的身体啊。“道人”是作者的自称,意为学道之人。“憔

悴”和“闷”、“愁”,分别表现李清照的外貌与内心的愁闷。

故选D。

2.本题考查鉴赏诗句内涵妙处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先透过题干把握考点,然后在理解句子表面意思的基础上,

进一步通过物象、人物、能体现特征的形容词颜色词等,把握诗句情感内涵。

“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想要来我们跟前饮酒赏花的话,就赶快来吧,谁知道明天会不会起风,将我

们吹了去。“休”字,在这里是语助词,含罢、了的意思。这是作者借梅花容易被吹逝的命运,表现作者对青春易老、

世事难料、人生流落的感叹,也含着莫错过时光,且举杯遣怀的意味。

【点睛】

鉴赏诗句的内涵妙处,属于炼句和情感题,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说出这个句子的含意及其描绘了怎样的景象;②分

析句子使用的手法和在诗中的作用,如写出了什么或表现了什么等;③点评该句的内涵妙处,如该句对突出主旨或抒

情达意所起的作用。

6、(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或:驾马十驾,功在不舍。)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析】

试题分析:看清题目要求,认真作答,不能出现错字、漏字、别字、衍字,顺序颠倒的情况。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要

特别注意如下字词:“锲”“婵娟”。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7、《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诗词宝库,历来研究红楼梦诗词的人也很多。首先红楼中的很多诗词直接反映

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等各种情况:其次这些诗词的艺术水准都极高,基本达到了对诗词的基本要求。再

者,里面的回文诗直接揭示了人物的变化,情节的发展。就拿林黛玉来说,我觉得当今社会正是缺少她这样的让人,

以前读的时候很不理解她,觉得她很小气,甚至有点过敏。但随着社会经历和专业的积淀,觉得他才是那种思想单纯,

善良的女子,小小年纪何必都想薛宝钗那样。当然也不是说每个人都像她那样,但最起码我们还需要一点自己的本色

和单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也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微写作,关键在于如下几点:一是注意审题,有几

问,有无修辞、句式、字数、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二是注意语言要简洁,观点要明确,注意直接入题,不必铺陈;

三是力求结构完整,运用如下的结构方式,如前后照应式、篇末点题式、总分总式等;四是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受

文体的限制,一篇文章总以某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五是注意时空的局限性,不能任意发挥和联

想;六是主题要观点成熟健康,即不偏激不牢骚,符合主流思想意识;七是写作要有创新意识,体现个性特点。

就本题来说,题干要求“以《红楼梦》为例,从饮食、建筑、诗词文化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带给你的审美

感受。不超过150字”,考生可以从“饮食、建筑、诗词文化”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结合《红楼梦》中的内容分析

这些给人带来的“美”的感受。如“饮食”,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贾母地位至高无上。贾府的晨昏定省、人情

往来、大宴小宴、饮酒赏花、看戏打牌,都得围绕着这位“老祖宗”进行,林黛玉这一顿饭,吃出了宗法家庭的规矩;

如“建筑”,《红楼梦》中的建筑与封建社会的秩序如出一辙:君臣、父子、夫妻泾渭分明,相互之间绝对不能逾越,

例如林黛玉是史太君的外孙女,是老祖宗的心头肉,但是她初次进贾府,也不能走正门,只能从西角门而进;王熙凤

到贾母房里去看黛玉,也只能是从后房进来。“角门”“后房”这些建筑称谓不同,象征的意义也各异,门的名称、

方向,房子的位置,这些都是封建时代等级秩序的象征,可以说展现出秩序之美。考生可以从中选取一个角度分析。

8、《边城》:翠翠身世可怜,但她却乐观向上.其父母因为不是正经夫妇,所以注定了以悲剧了此一生.翠翠的父亲为

了维护军人的尊严而自刎,其母也因“愿得一心人,自首不相离”的誓言而殉情,留下了稚幼的翠翠和“白发人送黑

发人”的老船夫,祖孙俩从此相依为命,守着青山绿水与一叶扁舟、一条黄狗愉快度日.贫困却也悠游自在,渡人过

河却不收取一分钱财,有时也会献上自己的茶水和草药,当真是安贫乐道,活的如神仙般自在.翠翠为人天真活泼,处

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麋一样,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也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微写作,关键在于如下几点:一是注意审题,有几

问,有无修辞、句式、字数、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二是注意语言要简洁,观点要明确,注意直接入题,不必铺陈;

三是力求结构完整,运用如下的结构方式,如前后照应式、篇末点题式、总分总式等;四是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受

文体的限制,一篇文章总以某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五是注意时空的局限性,不能任意发挥和联

想;六是主题要观点成熟健康,即不偏激不牢骚,符合主流思想意识;七是写作要有创新意识,体现个性特点。

就本题而言,考生需要对《呐喊》《边城》《红岩》《老人与海》四部经典有所了解,如书中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如

这些人物的人生经历,人物在生活中的表现;然后选出自己最熟悉的一个次要人物,思考与之相关的情节,分析这一

情节中展现出的人物特点,最后对此做出评价。如《边城》里的主要人物是翠翠,次要人物有翠翠的妈妈和爸爸,如

船总顺顺,如《老人与海》中主要人物是老人,次要人物有孩子,明确了人物之后还要思考相关的情节,如老人捕捉

马林鱼,与鲨鱼搏斗,如翠翠与祖父相依为命,等等;明确人物,分析情节之后,还要思考人物的表现,彰显出的精

神或者生活态度,并且做出恰当的评价。

9、【例文】

责任重于泰山

春雨的责任是使大地湿润,万物复苏;溪流的责任是汇入大海,成就江河。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人亦有责任,责任重于泰山。

责任,就是要坚韧不屈,迎难而上。

2020年春,一场名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肆虐我中华大地,无数挺身而出的英雄背后,都是一份重于泰山的

责任。八十四岁的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冲上抗疫一线,年轻的九零后女孩毅然剪掉心爱的长发只为方便工作,婚期已

定的医生舍下未婚妻抗战一线,娇儿尚幼的护士撇下爱子决然逆行……他们,舍弃团圆,坚韧不屈,迎难而上;他们,

舍弃小家,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人。他们的背影,无愧于我“中华儿女”的称号,他们脸上的印痕,正是最美的勋

章。责任重于泰山,他们肩负责任,勇敢前行。

责任,就是要不怕牺牲,甘于奉献。

2019年3月30日,四川木里那场山火,无情带走了我们三十一位消防救援人员,他们的肩上、心里是保护森林

资源,保护人民安全的责任。这份责任是光荣的,也是痛心的,为了这份责任,他们不怕牺牲,冲上那地形复杂的山

林,与炙热的火焰拼搏。“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些新鲜的血液,伴随着这场光荣,永远流淌在

这大山之中。时隔一年,山火再次肆虐,这批新鲜血液中,又多了三十九名战士……他们面对烈火,不惧牺牲,他们

面对牺牲,甘于奉献,只因他们肩负责任,砥砺前行。

责任,就是要从小事做起,坚守岗位。

古有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不因仕途不顺而垂头丧气,肩负责任,才有了“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成就,深受

百姓爱戴。当今时代也不乏这样的人,“雪山信使”其美多吉,肩负送信的责任,翻越雪山邮路三十载;守岛夫妇王

继才、王仕花涛拍孤海岸,风颂赤子心,守卫祖国岛屿三十二年,肩负责任,奉献青春,坚守岗位。易卜生说:“社

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就像他们,岗位不分轻重,最普通的岗位,也可做出简单不凡的成绩;

责任不分大小,最微小的坚守,也可成就不平凡的生命。

责任重于泰山,我们的责任亦如此。梁启超曾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身为新时代青

年,我们更应肩负责任,牢记使命,不忘祖国的养育,不负祖国的栽培,为国家建设不遗余力,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该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写作要求。

其次要明确写作任务,写作时必须完成写作任务。最后审题,不可脱离所给的材料来写作。明确了这些之后,再进行

立意作文即可。

审题:

本题属于多则材料类作文,分析时,考生需要分别确定每则材料的含意:

材料一:“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这是近代革命者孙中山的一句名言,从中可以领悟到“责

任”的一面,也可以领悟到“使命”的一面。

材料二:“冯骥才经历过两次转型:从绘画转到文学,又从文学到文化遗产保护……”,是叙述当代名人冯骥才的两

次转型并简单概括了转型的原因,从中也可以领悟到“责任”或“使命”。

材料三:主要概述当代普通山村教师支月英的一段经历以及对支月英从教36年的评价,从中也可以领悟到“责任”或

“使命”。

从材料分析看,三则材料都可以让人感触到“责任”或“使命”,再进一步分析:从历史的维度看,三则材料涵盖了

近代到当代,意在告诉我们正是从古至今有一部分人,他们肩负“责任”与“使命”,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

活;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三则材料的述说对象各不相同:一位是伟大的革命者,一位是文化名人,一位是普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