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版第036856期_第1页
高考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版第036856期_第2页
高考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版第036856期_第3页
高考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版第036856期_第4页
高考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版第036856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目前TOD已成为国际上极具代表性的城市开发模式,TOD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以公交、地铁为中心、400~800m为半径建立中心广场或城市中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TOD规划居住区、核心商业区、办公区,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A—居住区B.B—办公区

C.C—居住区D.A—核心商业区

(2)TOD城市开发模式能够()A.降低土地利用密度B.降低城市建设成本

C.降低区域人口密度D.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3)下列最适宜实行TOD开发模式的城市为()A.雄安B.香港C.乌鲁木齐D.济南答案:ADB【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1)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2)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3)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答】(1)A区域面积大,且离车站较远,可以判定地价较低,因此为居住区;B区域靠近车站,交通便利,地价高,可能为核心商业区;C区域位于商业区和居住区之间,可以判定为办公区。

故选A。(2)TOD城市开发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核心要素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公交服务,通过土地使用和交通政策来协调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交通拥堵和用地不足的矛盾,D正确;该开发模式对土地的利用更加合理,土地利用密度并未降低,也不能降低城市建设成本,AB错;区域人口的居住、购物、办公等围绕车站和公共交通展开,区域人口密度提高,C错。

故选D。(3)分析可知,TOD开发模式能够缓解交通拥堵和城市用地不足的问题,选项四地区相比,香港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紧张,最适宜实行TOD开发模式。

故选B。2、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其中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举措之一。下图为我国某地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和新乡村建设一角冬季拍摄的图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目的是()A.区位优越,布局合理B.等级有序,设施完善

C.邻里和睦,城乡一体D.方便出行,环境舒适

(2)根据图片信息,图中的新乡村可能位于我国的()A.岭南地区B.皖南地区C.西北地区D.华北地区答案:DB【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1)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2)考查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解答】(1)读图可知,图中新建村落和扩建村落都沿道路分布,村落旁分布有公交站,交通便利,便于居民出行,且新建村落环境舒适。

故选D。(2)根据冬季拍摄的图片来看,该地植被为常绿林,说明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再从建筑结构来看,该建筑采用了马头墙的形式,墙头都高出于屋顶,轮廓作阶梯状,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符合徽派建筑的风格。

故选B。3、农村土地整治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民生工程”。通过农用地整治和建设用地整治,调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结构,促进土地利用功能的供需平衡(如下图),从而实现乡村地域的振兴发展。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0世纪末的乡村土地整治以单一的经济效益为目的,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工业用地增多,经济高速发展B.住宅用地增多,劳动力大量回流C.生态用地减少,人居环境恶化D.耕地面积减少,乡村景观破碎化(2)乡村土地利用功能的多样化发展,使得乡村空间结构()A.同质化B.地域化C.单一化D.传统化(3)乡村土地整治能够促进乡村振兴的原因是()A.优化土地供需关系B.注重乡村文化传承

C.提高生态功能地位D.优先二三产业发展

答案:CBA【提示】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20世纪末的乡村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少部分为工业生产,不能推动经济高速发展,A错误;

单一的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有限,无法吸引大量劳动力回流,B错误;

以单一的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土地整治,忽略了生态用地的保护,易引发生态问题,造成人居环境恶化,C正确;

土地整治会利用好荒废土地,增加耕地面积,D错误。

故选C。(2)每个村落根据当地特点,进行多样化发展,会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空间结构,具有地域性。

故选B。(3)根据材料可知,土地整治可以促进土地利用功能的供需平衡,实现乡村地域的振兴发展。

故选A。4、下图为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状况(含预测)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是()A.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起步早,速度快B.欠发达地区城市化都处于缓慢发展阶段C.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D.发达地区城市化都处于加速阶段(2)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影响是()A.提高农业比重B.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C.土地压力减小D.市中心空洞化

答案:CB【提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城市化的利弊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城市化进程和特点。(2)本题主要考查了城市化的利弊。【解答】(1)由图可知,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低,相对于发达地区起步晚,速度快;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反映了城市化起步早,现在的城市化速度已经趋于缓慢,A、B、D错误,C正确。

故选C。(2)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有可能会侵占农业用地,农业比重下降,土地压力变大,A、C错误。

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B正确。

市中心空洞化是逆城市化时的现象,D错误。

故选B。5、汨罗地处湖南省东北部,幕阜山与洞庭湖之间,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以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形为主。近年来,该地人口大量外流,空闲房屋及废弃宅基地大量增加,出现大量“空心房”。2018年,开始了农村“空心房”整治行动,主要是对“空心房”地区进行复垦。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根据汨罗的自然条件,推测其乡村A.人口北密南疏B.人口南密北疏

C.靠近湖泊,洪涝灾害严重D.人口过多,粮食需求量大

(2)汨罗“空心房”复垦实践中,复垦为林地的较少,其原因是A.平原地形,林木生长差B.直接获取的经济价值较小C.靠近湖泊,洪涝灾害严重D.人口过多,粮食需求量大答案:AB【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A解析:由材料可知,汨罗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形为主,人口应该主要分布在北方,A正确;聚落沿河流分布通常呈条带状,且材料没有体现河流,无法判断;该区域地势较低,以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形为主,聚落不需要沿山谷分布,B.C、D错误。(2)B解析:平原丘陵地形,适宜林木生长,故A选项错误;林地获取经济效益的时间太长,短期收益少,所以复垦为林地的较少,故B选项正确;洪涝灾害对所有农作物都有不利影响,所以不是复垦为林地少的原因,故C选项错误;近年来,该地人口大量外流,粮食需求小且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不高,不是复垦为林地少的原因,故D选项错误。6、卫星城和新城的建设目的是疏解伦敦主城区人口。早期卫星城以工业为主且工厂相对集中,人口3~6万,道路呈环形放射状。MK新城建于1971年,以服务业为主,道路呈网格状。2014年起,MK新城依托周边地区资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即时提供各类数据,促进通信、教育、社区和商贸等发展。2020年,MK新城人口约27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MK新城规划的人口数量远高于早期卫星城,主要原因是MK新城()A.建成时间较迟且功能分区明确B.位于两大城市中间且交通便捷C.离大学城较近且城市等级较高D.地租较低且人口数量增长较快(2)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可使MK新城()A.城市职能转变B.工业集聚增强C.城际联系加强D.逆城市化加快答案:BC【提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产生的问题及对策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7、下图为湖南省某城镇土地利用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影响该城镇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是()A.水源B.交通C.土壤D.地形(2)下列关于该城镇布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M区域可能是城镇新区B.住宅用地是该城镇占地面积最广的土地利用方式C.N处可能是污水处理厂D.该城镇工业对城区大气污染小答案:DB【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2)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解答】(1)读图可知,该城镇周边为山区,城镇沿着河流呈条带状分布,其主要原因为河流沿岸地形较平坦,D对。在干旱缺水地区,水源往往成为城镇形成的主导因素,湖南省降水充沛,地下水充足,在城镇建设中,受水源影响小,A错。

故选D。(2)读图可知,该城镇公园绿地为占地面积最广的土地利用方式,并非材料中所描述的住宅用地。

故选B。8、读世界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前,中国城镇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A.AB段B.BC段C.CD段D.DE段(2)下列关于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叙述,合理的是()A.OA阶段,城镇经济发展迅速B.BD阶段,城镇出现劳动力短缺C.DE阶段,出现逆城镇化现象D.DE阶段,城镇中心人口剧增答案:CC【提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9、城市相对收缩是指城市相对周边区域而言城市人口密度相对下降的一种现象。下图是2006—2015年湖北省城市相对收缩格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城市收缩总体格局说法,正确的是()A.距离武汉越近相对收缩强度越大B.150千米圈层区城市扩张多于收缩C.转型扩张城市存在人口流失问题D.150千米外圈层区域城市持续收缩(2)影响城市收缩与扩张的直接因素是()A.人居环境质量B.产业结构规模C.城市地理位置D.城市管理水平(3)城市扩张将带来的问题是()A.区域消费能力下降B.公共设施配套不足

C.区域发展差异变大D.城市老龄人口增多

答案:CBB【提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城市化的利弊解析:(1)本题考查了读图分析能力。(2)本题考查了城市化进程和特点。(3)本题考查了城市化的利弊。【解答】(1)从图中不能得出距武汉越近相对收缩强度越大越大的结论,如鄂州距武汉较近,但属于弱相对收缩城市,A错。

由图中可以看出,150千米圈层区内扩张城市只有5个,而收缩城市却有12个,B错。

图中的转型扩张城市多是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城市,存在人口向发达城市流动的现象,C对。

150千米外圈层区域并非全都是收缩城市,如枝江市就是强相对扩张城市,D错。

故选C。(2)城市收缩与扩张反映的是人口的流动状况,导致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产业结构规模越优,对人口的吸引力越大,B对。人居环境质量、城市地理位置、城市管理水平不是吸引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ACD错。

故选B。(3)城市扩张,人口增加,公共设施配套可能更不足,B项正确。

人口增长,区域消费能力会上升,购买房屋的需求会上升,A项错误。

转型扩张城市主要是承接转移的产业,因此转型扩张城市和收缩城市的区域发展差异减少,C项错误。

迁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老龄人口比例会下降,D项错误。

故选B。10、在屋顶以绿化形式建设的花园叫屋顶花园。日本东京市政府2001年的政策规定,业主在新建和改建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民间设施和25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设施时,必须绿化屋顶可利用面积的20%。图4为日本屋顶花园一景。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日本东京市建设屋顶花园的主要目的是()A.节省能源消耗,缓解热岛效应B.保护多种生物,维持生态平衡C.净化空气,美化环境D.调节气候,涵养水源(2)东京市屋顶花园适宜栽种的植物是()A.落叶阔叶植物B.常绿阔叶植物C.耐旱的植物D.喜温凉植物(3)在我国,应当大力提倡建设屋顶花园的城市是()A.小城镇B.中等城市C.县政府驻地D.区域中心城市答案:ABD【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主要的植被类型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屋顶花园冬季保温,夏季隔热,节省空调的电能和供暖的能源消耗,缓解大都市的热岛效益。但方寸间的花园在保护生物、净化空气和调节气候方面的作用不会太大。选项A正确。(2)东京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充足,降水丰富,适宜栽种喜温暖、不耐旱、凉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植物。选项B正确。(3)区域中心城市是人口密集,经济规模大,高楼林立的大都市,热岛效应明显,绿化用地紧张,适宜建设屋顶花园。选项D正确。11、下图“蓝窗”是地中海中马耳他戈佐岛最为著名的景点,位于悬崖的尽头,是一个由石灰岩形成的天然拱门。透过拱门,游人可以看到海天一色的壮观景色。但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完成下面小题。

(1)“蓝窗”的形成过程中()A.海水沉积起主导作用B.风力侵蚀起主导作用

C.海水侵蚀起主导作用D.流水侵蚀起主导作用

(2)下列地貌与“蓝窗”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风蚀柱B.海蚀崖C.沙滩D.石笋答案:CB【提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海岸地貌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材料信息表明,“蓝窗”是地中海中马耳他戈佐岛一个海边悬崖(海蚀崖)尽头的景点,图中显示,“蓝窗”景观中石柱临近海面的地方小,由此推断蓝窗的形成过程中海水侵蚀起主导作用,C正确。

“蓝窗”景观是一个突出的岩石景观,因此海水沉积不可能起主导作用,A错误。

“蓝窗”景观位于海边,风力较大,风力侵蚀起到一定作用,但与海浪相比,风力侵蚀不是主导作用,B错误。

“蓝窗”景观位于海边,流水侵蚀对该景观没有影响,D错误。

故选C。(2)由分析可知,“蓝窗”景观主要是海浪侵蚀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蚀崖是海水侵蚀形成的典型地貌之一,与“蓝窗”景观成因相同。

故选B。12、辽宁省锦州市的笔架山风景区内,有一座通往笔架山岛的天桥堪称世界奇观(如图)。天桥由砾石组成,砾石来自笔架山岛。涨潮时天桥被海水淹没,落潮时天桥又露出水面。每天潮涨潮落两次,天桥就露出水面两次。表1为农历初一、十六笔架山风景区潮汐表及景区游览说明。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形成天桥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风力侵蚀B.风力堆积C.流水侵蚀D.海浪堆积(2)2021年9月22日(农历八月十六)风力较小,游客想通过天桥到笔架山游览,推测其通过时间可能为()A.6∶00B.9∶00C.15∶00D.20∶00答案:DB【提示】海岸地貌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由题干“该处天桥由砾石组成,砾石来自笔架山岛”可推测,海水不断侵蚀笔架山,形成碎屑物(砾石)被海水向海岸方向搬运,并堆积而成,形成天桥,故选D。(2)根据表格中“说明”,进行估算。农历十六涨大潮,大潮时间加上3个小时为8∶23或20∶47、18:00景区关闭,故通过时间接近9:00,B正确。13、下图为我国江汉平原某河段平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顺河流流向左侧为左岸,右侧为右岸。下列河段河岸侵蚀作用明显的是()A.①左岸B.②左岸C.③左岸D.④左岸(2)关于图中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向下的侵蚀为主B.河道曲折多河漫滩平原

C.以溯源侵蚀为主D.凸岸有利于建河港

答案:BB【提示】流水地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读我国江汉平原某河段平面图,根据图示河流的流向,顺河流流向左侧为左岸,右侧为右岸,受物体运动惯性的影响,河段河岸侵蚀作用明显的是②左岸。

故选B。(2)该河段河道弯曲,地处平原,水流平缓,落差小,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有可能形成河漫滩平原;凸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不适合建河港。

故选B。1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分别是()A.侵蚀、搬运、堆积B.搬运、侵蚀、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D.堆积、搬运、侵蚀

(2)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的名称是()A.瀑布B.洪积扇C.三角洲平原D.河漫滩平原答案:AC【提示】流水地貌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解答】(1)图中河流a、b、c三处分别对应的是河流出山口、河流中游、河流下游入海口附近。因此,对应的外力依次是流水侵蚀、搬运、堆积作用。

故选A。(2)C处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受堆积作用影响,形成的地貌最有可能是三角洲平原。

故选C。15、一个区域往往具有其特色的地表形态,我国云贵高原发育最典型的地貌是()A.喀斯特地貌B.黄土地貌C.风成地貌D.冰川地貌答案:A【提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喀斯特地貌解析:暂无解析【解答】以我国云贵高原为代表的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在高温湿润的环境条件下,由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进行破坏和再造,形成喀斯特地貌;

黄土地貌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山西、陕西);

风成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流水地貌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长江等)。

故选A。16、位于山东半岛南部崂山距岸百米的“石老人”海蚀柱,岩石表面呈现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是我国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景观。下图示意“石老人”所在地区海蚀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海蚀柱的形成过程可反映出()A.岩石坚硬度不同B.山脉的走向不同

C.海水运动方向不同D.岩石新老关系不同

(2)“石老人”所在地区的海蚀平台()A.向海一侧形成时间早且坡度较陡B.向岸一侧形成时间早且坡度陡C.基岩层理构造发育明显,常见化石D.发育有适合夏季日光浴的沙滩答案:AA【提示】海岸地貌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2)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解答】(1)崂山地区岩石在长期海蚀作用下,抗海蚀作用差的岩石被侵蚀,致密坚硬的岩石保存下来,从而形成海蚀柱。

故选A。(2)海蚀平台是海蚀崖形成后,继续受海蚀作用不断后退,在海蚀崖前出现一个平台状地貌,所以向海一侧形成时间早、坡度陡;岩石表面呈现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应为喷出岩,而化石存于沉积岩中,沙滩属于海积地貌。

故选A。17、“V”字形河谷是一种重要的河流地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V”字形河谷是()

①河流流经山区时而形成

②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而形成

③河流流出山区时而形成

④水流变缓而形成宽而浅的槽形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V”字形河谷的主要特点是()A.河谷深度大,崖壁较缓,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较小,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B.河谷深度浅,崖壁较缓,谷底较宽,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少见巨大石块和卵石C.河谷深度大,崖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D.河谷深度浅,崖壁较陡,谷底较宽,河床底部起伏不大,少见巨大石块和卵石答案:AC【提示】流水地貌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地貌。(2)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地貌。【解答】(1)由所学可知,“V”字形河谷是一种河流侵蚀地貌,由河流流经山区时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而形成,①②正确;

河流流出山区时,形成的是冲积扇地貌,③错误;

水流变缓而形成宽而浅的槽形,是流水的侧蚀作用形成的“U”形谷,④错误。

故选A。(2)“V”字形河谷受河流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河水流速度快,细小颗粒物易被搬走,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C对。

故选C。18、下图为某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景观属于()A.风沙地貌B.河流地貌C.喀斯特地貌D.海岸地貌(2)形成图中地貌景观的主要作用是()A.风力侵蚀B.海浪侵蚀C.流水堆积D.风力堆积(3)图示景观中的地貌()A.脊线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相同B.在某些海岸地区也可见C.在我国常见于东北地区D.位置固定,不会移动答案:ADB【提示】风沙地貌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风沙地貌。(2)本题主要考查了风沙地貌。(3)本题主要考查了风沙地貌。【解答】(1)读图可知,图中地貌景观为沙丘,属于风沙地貌。

故选A。(2)读图可知,该景观为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

故选D。(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沙丘地貌脊线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相反;海岸地区也会出现海岸沙丘地貌;沙丘地貌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且位置不固定,会移动。

故选B。19、象鼻山原名漓山,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石灰岩组成,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形成象鼻山主要岩石的地质作用是()A.海水沉积B.流水溶蚀C.冰川侵蚀D.风力沉积(2)与桂林山水地貌形成关系最密切的自然环境为()A.深居内陆,降水稀少风力强B.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落差大C.冬冷夏热,降水季节变化大D.气候暖湿,石灰岩分布广泛答案:AD【提示】喀斯特地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由题可知,象鼻山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石灰岩组成,图中的景观形成过程是先经过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再经过不断溶蚀作用形成。因此形成象鼻山主要岩石的地质作用是海水沉积。

故选A。(2)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夏季降水较多,丰沛的降水带来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该地属于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广布且厚度大,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受流水的溶蚀作用,空隙发育好,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最终形成桂林山水地貌。

故选D。20、阴山横亘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平均海拔不足2000米。南坡沟谷较多,在沟谷出山口位置发育了众多“叠瓦状”洪积扇。研究发现,大部分的洪积扇中,下层洪积扇体面积大于上层洪积扇体面积,且同一位置处沉积粒径自下而上逐渐减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景观中,与阴山山麓洪积扇的成因一致的是()A.长沙橘子洲B.桂林山水C.罗布泊魔鬼城D.长江三峡(2)关于洪积扇的形态和沉积粒径变化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区域气候总体趋向干旱,河流水量减少,搬运能力减弱B.区域气候总体趋向湿润,植被覆盖率提升,入河泥沙减少C.区域气候总体趋向寒冷,冰川活动增强,河流作用减弱D.区域气候总体趋向温暖,高山冰川融水增多,携带大量泥沙汇入河流答案:AA【提示】流水地貌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流水地貌。(2)本题主要考查流水地貌。【解答】(1)洪积扇、橘子洲都属于流水堆积地貌;桂林山水是喀斯特地貌,形成主要是受流水的溶蚀作用;罗布泊魔鬼城是风力侵蚀地貌;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地貌。

故选A。(2)与历史时期相比,洪积扇的面积变小,同一位置的沉积物粒径变小,都反映出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这是由区域气候变干,河流水量减少造成的。

故选A。21、2017年鼓浪屿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个美丽的小岛得名于岛上一块两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如图),因浪击硬石,声似播鼓,被叫做“鼓浪石”,“鼓浪石”的形成是由于()

A.流水的溶蚀作用B.海水的堆积作用

C.岩浆的变质作用D.海水的侵蚀作用

答案:D【提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海岸地貌解析:鼓浪石是一亿零八百万年前中粒花岗岩经历海蚀作用创造出的作品,地质学称作海蚀洞。每当海浪冲击这块有洞穴的礁石时,便会发出“隆隆”声响,酷似点点鼓声,故名。【解答】鼓浪石是海蚀洞,其形成原因是海水的侵蚀作用。

故选D。22、“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伸50公里,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咸水湖。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千湖沙漠”景观中沙丘的成因主要是()A.冰川堆积B.风力堆积C.海浪堆积D.流水堆积(2)图中众多咸水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地下水B.河流水C.冰雪融水D.雨水(3)图示区域沙丘的沙源主要是()A.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B.巴西高原疏松的土壤C.太平洋浅海滩涂D.沿岸寒流导致气候干旱,土壤裸露答案:BDA【提示】风沙地貌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主要考查了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3)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读图可知,该区域沙丘为新月形沙丘,其成因为风力沉积作用的结果;图中河流携带泥沙,在河口地区受到海风的吹拂作用,堆积形成沙漠。

故选B。(2)根据材料“千湖沙漠”国家公园内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湖泊,结合所学的知识,该地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丰富,可以得出众多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D正确;

地下水补给较为稳定,湖泊不会出现明显的季节变化,A错误;

根据材料该地沙丘内没有大量河流流经,B错误;

该地位于滨海地区,海拔较低,无永久性冰雪,C错误。

故选D。(3)图示沙丘的泥沙主要来自于河流携带的泥沙到河口地区,受海风作用堆积形成,A正确;

巴西高原植被覆盖率较高,侵蚀能力弱,B错误;

该地区位于大西洋西岸,C错误;

该地受巴西暖流的影响,D错误。

故选A。23、下图为我国各类型城市常住人口及某城市总人口增速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2014-2016年时间段相比,2017-2019年我国城市常住总人口()A.增速减缓B.比重减小C.增速持续降低D.数量减少(2)调查显示,当前80后面临结婚买房孩子上学的现实问题,成为逃离北京上海的主力。图中2017年后,常住人口一线城市增速低于二线城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自然生态B.社会文化C.政治D.经济压力答案:AD【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AD24、图4为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题。

(1)据我国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可知我国()A.城镇人口持续增加B.乡村人口少于城镇人口

C.人口总量开始减少D.乡村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2)近10年来,我国()A.城镇化速度减缓B.人口迁移流动减缓

C.人口集聚度提高D.逆城市化开始显现

(3)我国未来乡村人口的变化趋势,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是()A.城乡收入差距缩小B.乡村振兴人力资源不足

C.乡村生态环境恶化D.乡村人口年龄结构改善

答案:ACB【提示】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主要人口问题及其措施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略25、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原因。【解答】上海市产业结构升级后,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周边中小城市转移,中小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导致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周边中小城市。

故选C。26、重庆归原小镇依托一个百年村庄——荆竹村,以“活化乡村,留住乡愁”为目标,规划了民宿、文创、生态农业等版块,力图为古老村庄注入更多的活力。荆竹村曾经是贫困的喀斯特山村,村子非常漂亮,但是有空心化的现象。下图为该村规划前后的民居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荆竹村空心化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水土流失严重B.人口大量外流C.经济水平低下D.农民异地搬迁(2)归原小镇的规划设计可以()

①保护耕地②发展商品粮生产③增加就业岗位④保持民居原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最能体现“活化乡村,留住乡愁”的规划是()A.民宿B.生态农业C.天坑剧场D.学院游学答案:CBA【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解析:(1)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考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3)考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解答】(1)由材料可知空心化的产生是农村人口外迁导致的,其根本原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即荆竹村经济水平低下,就业机会少,收入低;喀斯特地貌区水土流失严重,但不是荆竹村空心化的原因;农民异地搬迁是少量的人口迁离原地,原地进行生态恢复的措施,但题意和图中显示该地依托村庄发展了旅游和生态农业等,不属于异地搬迁的范畴。

故选C。(2)由题意可知,归原小镇的规划设计是为了发展旅游业。生态农业可以保护耕地,避免撂荒,但不是为了发展商品粮生产,①正确,②错误;当地居民参与特色小镇的开发和建设,甚至可以在小镇就业,增加了就业岗位,③正确;从图片可以看出,破旧的民居被拆除改造,仅保持了原有的民居风格不是保持民居原貌,④错误。

故选B。(3)从“活化乡村,留住乡愁”可以推断,吸引人口进入并在村庄停留可以“活化乡村,留住乡愁”,生态农业、天坑场、学院游学等规划设计吸引的旅游者在村庄的停留都是短暂的。

故选A。27、下图为我国两省区(甲是安徽省,乙是江苏省)人口密度和老年人口(>60岁)比重(柱状表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两省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①水资源②经济水平③地理位置④劳动力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有关甲省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主要为()A.计划生育政策B.经济发展水平高

C.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D.青壮年外迁

(3)与甲省相比,乙省可能出现的问题有()A.剩余劳动力增加B.社会负担加重

C.经济发展速度减缓D.人口流出量增加

答案:CDB【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主要人口问题及其措施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2)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因素。(3)本题考查主要人口问题及其措施。【解答】(1)由所学知识可知,甲是安徽,属于内陆省,经济水平较低,人口迁出务工。乙是江苏,位于东部沿海,经济水平高,吸引劳动力迁入。两省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经济水平,②③正确,C正确。两省都在湿润区,水资源差异不大,①错误,A、D错误。劳动力差异是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等差异引起的,④错误,B错误。

故选C。(2)由所学知识可知,甲省经济落后,老龄人口比重小。乙省经济发达,老龄人口比重大。计划生育政策相同,A错误。甲省人口老龄化主要为经济发展水平低,B错误。自然资源不是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C错误。甲省人口老龄化是因为该省青壮年外迁,D正确。

故选D。(3)与甲省相比,乙省人口老龄化严重,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社会负担加重,B对。

故选B。28、读“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坡度与海拔、人口累积百分比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材料可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降水B.坡度C.水源D.海拔(2)该流域人口主要集中在()A.坡度5°-11°B.海拔3000-4000m

C.坡度5°以下D.海拔3000m以下

答案:BC【提示】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2)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解答】(1)读图人口累积百分比与海拔变化无明显相关性,D错误;水源与人口分布的关系从图中无法获取,C错误;读图可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累积百分比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坡度到达30°左右之后人口累积百分比基本保持不变,说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坡度,B正确;降水与人口分布的关系从图中无法获取,A错误。

故选C。(2)当人口累积百分比曲线斜率最大时,说明人口累积最快,该处是该流域人口主要集中地区。读图可得,坡度5°以下,人口累积百分比曲线斜率最大,人口集中,总数达到80%,从海拔高度看,人口主要分布在1000米以下,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29、宁夏中南部一些地区气候干旱,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劣。为了使当地居民摆脱贫困,政府采取了“生态移民”的举措,将部分贫困人口迁至本自治区北部。完成下列小题。

(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土层浅薄的主要原因是()A.物质迁移作用强B.沉积物颗粒比较粗

C.有机物质分解快D.人类耕耘作用比较少

(2)不属于安置“生态移民”的迁入地的条件是()A.气候温暖湿润B.水土资源丰富C.就业机会较多D.风俗习惯相近答案:BA【提示】土壤的观察、形成与养护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答】(1)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洪积扇土层浅薄主要是沉积物以砾石为主、沉积物颗粒比较粗、细碎物质较少,土壤发育条件差,B对。

故选B。(2)水土资源丰富和就业机会较多可以为“生态移民”提供较好的物质和经济基础,风俗习惯相近可以使“生态移民”更快地融入当地生活;而气候温暖湿润不是每个迁入地都具有的气候条件。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30、甘肃省的永泰城曾是宜居古城,近几十年来,由于水资源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城中的居民不得不外迁。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导致永泰城中居民外迁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社会文化因素D.生态环境因素(2)永泰城中居民外迁,说明当地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关系为()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C.人口数量只能低于环境承载力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答案:DD【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由材料可知,近几十年来,由于水资源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城中的居民不得不外迁,由此可判断出导致永泰城中居民外迁的主要因素是生态环境恶化,D正确;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对城中居民外迁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材料体现出的最主要因素,A、B、C错误。

故选D。(2)结合上题分析,永泰城中居民外迁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生态环境恶化,城中居民数量超过了当地的环境承载力,由此可说明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D正确;资源是影响环境承载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此外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教育水平、消费水平、地区开发程度等,也都会影响环境人口容量,A错误;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因此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受到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如果人口数量超过环境承载力,就会导致生态环境问题。

故选D。31、读某国总人口和外来移民人口的年龄结构图(单位:%),完成下列小题。

(1)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A.男女比例不平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2)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答案:DD【提示】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32、中国各地的菜肴由于受到当地环境、气候、物产、风俗以及饮食习惯的影响,形成了各具地方风味特色的流派。目前中国有“八大菜系”,正在致力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川菜是民间最大的菜系,如今,川菜馆遍地开花,受到热捧。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可以概括我国东西南北的饮食口味特点。对其成因解释正确的是()A.南甜是因为南方盛产甜菜,食糖丰富B.北咸是因为北方沿海盛产海盐,有长芦盐场C.东辣是因为气候湿热,吃辣椒利于排出体内湿气D.西酸是因为山西等地盛产高粱,人们喜欢食醋(山西地区)(2)如今,川菜馆遍地开花的主要原因是()A.川菜口味独特B.四川外迁人口多

C.国家政策导向D.我国湿热气候面积大

答案:CB【提示】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南甜是因为南方盛产水果、甘蔗等,食糖丰富,甜菜产地在北方,A错误。北咸是因为北方冬季气温低,过去蔬菜供应极少,而夏季的新鲜蔬菜不易保存,所以多通过腌制保存,形成喜食咸味特点,B错误。东辣是因为东部地区气候湿热,吃辣椒利于排出体内湿气,发汗降湿等,C正确。西酸是西部地区气候较干旱,水土中钙质含量高,易在人体内形成结石,酸性食物利于分解钙质减少结石,从而形成喜食酸味的特点,D错误。

故选C。(2)如今,川菜馆遍地开花的主要原因是四川为人口大省,劳动力丰富,外迁人口多,范围广,不同区域都有川菜馆分布,B正确。八大菜系各具风味,口味都很独特,A错误。国家政策导向对饮食习惯影响较小,C错误。我国湿热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不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气候区,D错误。

故选B。33、生态承载力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生态足迹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没有人均生态赤字(人均生态承载力减去人均生态足迹的差数)的是()A.新疆B.西藏C.山西D.河北(2)与其他三个省级行政区相比,河北人均生态足迹最小,其主要原因是()A.草地和煤炭资源丰富B.油气资源丰富

C.降水和耕地资源较多D.水陆交通便利

(3)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是()A.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强B.人口数量少

C.自然灾害少D.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强

答案:BCB【提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解析:(1)考查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2)考查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3)考查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解答】(1)读图可知,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大于人均生态足迹,即没有人均生态赤字。

故选B。(2)生态足迹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河北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相对较多,河北有相当大一部分位于华北平原,地形较平坦,耕地资源较多,因此其人均生态足迹相对其他三个省级行政区要小。

故选C。(3)西藏生态承载力低,但人口密度非常小,导致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

故选B。34、“胡焕庸线”(如下图)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又称“黑河—腾冲线”,是指我国黑龙江省黑河市与云南省腾冲县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南、西北半壁及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胡焕庸线”西北半壁的人口远少于东南半壁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面积较小B.生态环境脆弱C.生育政策严格D.矿产资源缺乏(2)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南半壁人口迁往西北半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经济B.环境C.政策D.宗教(3)当前,为增加西北半壁的人口,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大力发展工业和农业B.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C.增加资源的开采力度D.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答案:BCD【提示】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2)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3)本题主要考查了提高该地区人口容量的措施。【解答】(1)“胡焕庸线”西侧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形崎岖,气候较干旱,生态脆弱,自然条件差,东侧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以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自然条件好,B正确,ACD错误。

故选B。(2)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南半壁人口迁往西北半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政策。

故选C。(3)“胡焕庸线”西侧气候较为干旱,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生态环境脆弱,因此要增加该地区人口,应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大该地区的人口承载量。

故选D。35、朱家尖岛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东南部,面积72.86km²,是舟山群岛第五大岛。下表示意朱家尖岛城镇最大人口规模预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考虑要素土地资源水资源就业人口地区生产总值人口规模(万人)30.85.710.611.3(1)制约朱家尖岛城镇人口规模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资源B.水资源C.就业人口D.地区生产总值(2)促进朱家尖岛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有()A.区外调水B.填海造陆C.吸引外资D.美化环境答案:BA【提示】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解析:(1)本题考查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2)本题考查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解答】(1)上表示意朱家尖岛城镇最大人口规模预测,根据“木桶原理”,制约朱家尖岛城镇人口规模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

故选B。(2)由材料可知,朱家尖岛地区水资源短缺,为实现该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应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实行区外调水,保证朱家尖岛区域产业的用水稳定。

故选A。36、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尼雅古城曾经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上的繁荣城镇,后来由于水资源匮乏,绿洲萎缩,土地荒漠化,居民弃城外迁,古城逐渐被黄沙掩埋。张同学利用暑假到该地区进行了研学旅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四幅照片中属于张同学在当地拍摄的是()

A.AB.BC.CD.D(2)导致古城居民外迁的主要因素是()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C.生态环境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答案:DC【提示】风沙地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解答】(1)新疆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风蚀地貌是其主要的地貌类型。综合分析各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2)根据材料,该地区由于水资源匮乏,绿洲萎缩,土地荒漠化,故导致居民弃城外迁;是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人口迁移。

故选C。37、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A.1~3月B.3~6月C.6~9月D.9~12月(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A.径流量增大B.河道淤积C.流速加快D.河床展宽(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答案:DBA【提示】流水地貌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2)本题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解答】(1)由材料可知,甲时期河床最低,以侵蚀为主,应该为当地汛期;乙时期河床抬高,以淤积作用为主,为枯水期;由甲到乙,应该是由丰水期到枯水期的过程,结合该地位于我国浙江,所以D正确。

故选D。(2)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蓄水,导致汛期下游水量减少,流速减慢,径流的冲刷力度减小,淤积加重,河床抬高。

故选B。(3)水库修建后导致下游流量减少,流速减慢,河道淤积加重,再加上潮流带来的泥沙,使河口泥沙大量淤积,大型水闸修建在河口,是为了拦截潮流,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故选A。38、盐场的形成需要有利的地形和天气条件,布袋盐场是我国著名的盐场。下图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冬夏季海水表层盐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区域夏季海洋表层盐度相对较高,主要是因为()A.河流径流多B.降水量小

C.气温高、蒸发量大D.寒流影响

(2)布袋盐场每年3~5月产盐量大,其主要原因是该时段()A.日照强,气温高B.风力小,蒸发量大

C.河流稀释,盐度低D.降水多

(3)布袋盐场形成的有利条件是()A.迎风坡,降水多B.纬度高,温度高

C.阴天多,光照少D.地势平坦,利于晒盐

答案:CAD【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2)本题主要考查布袋盐场每年3~5月产盐量大的原因。(3)本题主要考查布袋盐场形成的有利条件。【解答】(1)河流注入量多,盐度应该会低,A错;该地为季风区,夏季降水量大,B错;夏季气温高,海水水温高,海水蒸发量大,盐度较高,C对;寒流一般使海水盐度降低,D错。

故选C。(2)该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年3~5月日照强,气温高,降水少,有利于晒盐,所以产盐量大;风力小,河流稀释,降水多都不利于晒盐。A正确。

故选A。(3)台湾布袋盐场形成的有利条件主要从天气、海水盐度、地形等方面分析。台湾布袋盐场位于台湾岛西南部,为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光照充足,利于晒盐。图中显示,布袋盐场附近的海水盐度较高,晒盐成本较低;布袋盐场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开辟盐田,利于晒盐。D正确。

故选D。39、2019年,亚马孙森林火灾频发,截至8月初,有1330平方英里的雨林消失。完成下面小题。

(1)亚马孙森林面积减少后,对当地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是()A.④增加B.②增加C.③减少D.①增多(2)亚马孙森林火灾对大气受热过程影响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增强B.大气逆辐射增强

C.地面辐射不变D.大气反射减弱

答案:DB【提示】水循环的意义大气的受热过程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箭头①为地表径流,森林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作用,如果森林破坏,下渗减少,会导致地表径流增加,D对

。②为水分蒸腾,森林破坏,蒸腾量减少,B错。

③为海水蒸发,森林减少,与该环节影响不大,C错。

④为降水,由于蒸腾减少,大气湿度降低,降水有所减少,A错。

故选D.(2)森林火灾对太阳辐射影响不大,A错。

森林火灾使得大气中烟雾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B对。浓烟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

减弱,C错。

大气反射作用增强,D错。

故选B。【解答】此题暂无解答40、读海洋水温曲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①曲线表示的是某地的海水温度垂直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处于高纬度海区B.随着深度的增加,水温上升C.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不大D.大陆架海区,水温变化最小(2)影响曲线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海水比热容

C.洋流D.太阳辐射

答案:CD【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解析:(1)考查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2)本题主要考查了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解答】(1)由①的表层水温在25℃左右,可以确定其不可能在高纬度海区。观察水温随深度的变化,大致以1000米深度为界,0~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1000米以下,基本保持稳定,变化不大。

故选C。(2)曲线②表现的特点是随纬度增加海水温度降低,故应为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

故选D。41、2017年,长春市首个“海绵公园”﹣﹣劳谦公园建设完成,整个公园充分体现了“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等整体功能。雨水通过透水铺装、生态植草沟和雨水花园等下渗,再经过地下的过滤装置过滤,实现雨污分开,干净的水被收集储存,用于植物的灌溉养护。如图为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海绵公园”建设主要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是()

A.调节aB.调节eC.增加fD.增加d答案:A【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42、将污水和雨水分别用不同的收排系统进行管理是改善城市水环境的重要措施。下图为华北某城市雨污分流收排系统示意图。城市实施雨污分流收排有利于()

①改变河网,拓展城市空间

②改善水质,提高用水效率

③增加蓄渗,减少城市内涝

④节约土地,降低资源消耗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提示】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实施雨污分流收排的意义。【解答】雨污分流收排系统主要位于地下,没有改变河网,①错误。

污水管进行了污水处理,改善了水质,雨水管的水可以用于绿地生态用水,提高了用水效率,②正确。

雨水管系统设置了透水地面,有利于下渗,减少了城市内涝,③正确。

并没有节约土地,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④错误。

故选B。43、下图是某海域某季节等水温线分布图,该季节甲、乙两海域蒸发量差异大。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与乙相比,甲海域在图示季节蒸发量小,其原因是()A.靠近大陆,升温慢B.靠近陆地,风力小

C.寒流经过,气温低D.纬度高,气温低

(2)与夏季相比较,甲地海域冬季海面蒸发较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A.风力强B.海气温差大C.太阳辐射强D.降水少(3)推测甲海域沿岸地区植被可能是()A.森林B.森林草原C.草原D.荒漠答案:CBD【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主要的植被类型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该季节为夏季,受西南风把表层海水带走的影响,底部冷海水上升补充,因此甲海域为寒流,气温低,蒸发量小,而乙海域为暖流,气温高,蒸发量大。(2)与夏季相比,冬季暖流洋面的温度和其上的大气温度差别达到最大。增大的温度差为获得热量的水汽蒸发提供了更加强劲的动力。(3)甲海域沿岸地区冬季受东北信风带的控制,风与陆地轮廓平行,降水少;夏季受离岸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加之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因此为热带沙漠气候,植被为荒漠。44、飓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热带气旋(大气做强烈的旋转辐合上升运动),伴有强风和暴雨。广阔的洋面、充足的热量和地转偏向力等是飓风形成的关键条件。墨西哥湾沿岸平原经常受到来自北大西洋飓风的影响,墨西哥湾水温比同纬度大西洋高出2~3℃,飓风在经过墨西哥湾时,强度有显著变化。如图为墨西哥湾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与同纬度大西洋相比较,墨西哥湾水温较高的原因是()

①海域水体较深,存储热量多

②海域水体较浅,受热增温幅度大

③海域封闭,热量流失少

④来自低纬的洋流汇入增温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飓风在经过墨西哥湾时的强度变化及其原因是()A.增强水温高增温明显B.增强地转偏向力增强

C.减弱下垫面摩擦力大D.减弱地转偏向力减弱

(3)飓风登陆后,墨西哥湾沿岸平原最易发生的灾害是()A.地震B.滑坡C.泥石流D.洪涝答案:DAD【提示】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解析:(1)本题考查海水温度变化的原因。(2)本题考查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3)本题考查自然灾害。【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域水体较浅,受热增温幅度大,①错误,②正确;读图可知墨西哥湾的海湾较封闭,受外界的影响比较弱,③正确;与同纬度的大西洋相比,墨西哥湾沿岸有暖流的增温作用,水温较高,④正确。

故选D。(2)飓风登陆之前,经过墨西哥湾,由于墨西哥湾水温较高,释放出的热量多及海洋上摩擦力小,因此可知飓风在经过墨西哥湾时其强度是增强的。

故选A。(3)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多平原地形,地势比较低平,飓风经过时会给区域带来强度较大的暴风雨,因此可知飓风登陆后,墨西哥湾沿岸平原最易发生的灾害是洪涝。

故选D。45、安徽省南部山区陵阳镇的山坳中有一处奇观—“三色井”。“三色井”虽近在咫尺,三口井的水质却存在明显差异,该处砂质黏土层富含高岭土(遇水呈松散状)。图1示意“三色井”周边环境,图2示意“三色井”周边垂直剖面。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三色井”井水最主要的补给过程依次是()

①大气降水②坡面下渗③地表径流④池塘下渗⑤地下径流A.①②⑤④B.①②⑤③C.①②④⑤D.①③②⑤(2)一号井水质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地表泥沙落入B.池塘含沙量大C.人工取水扰动D.井底黏土泛起答案:CD【提示】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析:(1)本题考查了综合分析能力。(2)本题考查了读图分析能力。【解答】(1)“三色井”位于山坳中,其水源补给,首先是大气降水、然后形成坡面径流,坡面径流下渗,形成地下径流,地下径流和大气降水汇入池塘,池塘水下渗然后补给三色井。据右图显示池塘水面高出地面40厘米,故三色井井水的补给过程依次是大气降水—坡面(地表)下渗—池塘下渗—地下径流,①②④⑤正确,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2)一号井据图显示有110cm深,这个深度已经到了砂质黏土层,而砂质黏土层富含高岭土,高岭土遇水呈松散状,故因砂质黏土层泛起而形成该井水质浑浊特点,D正确,A、B、C错误。

故选D。46、左图为某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右图为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曲线为等温线,线段①、②、③、④表示洋流。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右图中,能正确表示左图丙处洋流的是()A.①洋流B.②洋流C.③洋流D.④洋流(2)关于洋流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洋流增加沿岸的降水B.乙洋流的形成主要与东南信风有关C.丙洋流扩大污染的范围D.受洋流影响该海域不会形成大渔场答案:BC【提示】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洋流的概念、类型及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1)本题考查洋流的流向和影响。【解答】(1)在中低纬海区,大洋的西侧(大陆的东岸)是暖流。依据左图呈逆时针,可知识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由于等温线的凸向即为洋流流向,图中符合条件向南流的有②洋流和④洋流,故A、C排除;②洋流是暖流,故B正确;但④洋流是寒流,故D错。(2)甲洋流是寒流,对沿岸的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故A错;乙洋流的形成主要与盛行西风有关,故B错;洋流对污染物起净化的作用,但会扩大污染的范围,故C正确;受洋流影响该海域甲处易形成大渔场,故D错。47、2020年10月4日(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如期而至(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钱塘江大潮()A.仅有观赏价值,不能转化为能源B.海上生明月之时正宜观潮C.与杭州湾的地形有密切关系D.一天中只有一次涨落(2)每年这个时间是钱塘江潮最壮观的时候,与此无关的是()A.日月引潮力B.夏季风C.钱塘江水量D.陆地地形答案:CD【提示】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CD48、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后对丹江口水库下游的影响主要是()A.大气环流减弱B.土壤肥力提高C.水土流失加剧D.河流水质下降答案:D【提示】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影响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暂无解析【解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后,为了保证水源供应,丹江口水库蓄水量明显增加,丹江口水库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且其下游水体更

新速度减慢,导致下游河道中水体中污染物的深度会增加,从而使得河流水质下降,D符合题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后,不

可能改变其下游的大气环流,排除A;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后,丹江口水库拦蓄水量增加,同时拦蓄的泥沙也增多,向下游补

充的肥沃的泥沙减小,因此不可能提高下游地区的土壤肥力,排除B;丹江口水库拦蓄水量增加,其下游地区径流量减少,河水

侵蚀力下降,因此不会导致其下游水土流失加剧,排除C。故选D.49、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其水循环系统具有时空差异性大、水源机制复杂、径流构成多元、水资源系统脆弱的特点,水循环独特。下图为天山山脉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导致天山水资源系统脆弱的关键环节是()A.水汽输送B.蒸发C.下渗D.径流(2)我国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系统()A.地表径流对地表影响大B.水资源更新速度快

C.不能促进陆地水体更新D.地表水蒸发作用强

答案:AD【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由于天山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输送,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自本地的水汽蒸发,含量少,所以水汽输送量小是天山水资源系统脆弱的关键。(2)天山位于内陆,水循环类型为内陆水循环,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地表水蒸发作用强;地表径流小,对地表影响小,水资源更新速度慢;可以促进陆地水体更新。50、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P岛附近海域盐度大约为()A.3.05B.3.15C.3.25D.3.35(2)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B.温度C.海陆分布D.径流(3)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A.2月B.5月C.7月D.10月答案:BDA【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其他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读图P岛位于等盐度线3.1~3.2之间,B正确,ACD错误。(2)若在长江口沿南北方向作一直线则可以看出:以长江口为中心,盐度向两侧递增,说明长江口的盐度是最小的(低于2.8),主要是径流稀释了海水的缘故,D正确。(3)当长江进入枯水期时,入海径流减少,河流对海水的稀疏作用减弱,所以入海口附近盐度变大,等值线应向陆地靠近,A项正确。填空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51、地球自转速度分为_______和________;答案:

角速度

线速度解析:地球自转速度分为角速度和线速度,地球自转角速度为除南北极点外其他各地都相等,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为从赤道向两极递减。52、影响海水盐度高低的因素(1)影响外海或大洋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有:____、蒸发量和降水量。(2)影响近岸区海水盐度因素主要有:气候(降水量和蒸发量)、海区封闭程度、____。答案:(1)海水温度(2)入海径流解析:略53、地图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答案:

比例尺

方向

图例和注记解析:本题考查地图三要素,属于基础知识的识记。打开各种地图,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却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因此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构成了地图的三要素。小提示:地图的三要素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2)、图例: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他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3)、指向标,指示地图上的方向。地图构成要素1)、图形要素:是地图根据制图的要求所表达的内容。包括注记、地学基础。2)、数学要素:用来确定地学要素的空间相关位置,起着地图内容“骨架”的要素。3)、辅助要素:说明地图编制状况及为方便地图应用所必须提供的内容。4)、补充说明:以地图、统计图表、剖面图、照片、文字等形式,对主题图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可根据需要配置在主要图面的适当位置。54、读图回答问题(1)在下图中画出晨昏线,并用表示夜半球。(2)太阳高度大于00的点是,等于00的点是。B点位于上(晨线或昏线)(3)若D点地方时为12时,则A点是时,B点是时,C点是时。(4)将C、D、E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是答案:(1)在下图中画出晨昏线,并用表示夜半球。(2)DE,ABC,晨线(3)24,6,12。(4)D>E>C解析:(1)根据图示,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应为夏至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连接ABC弧,且ABC的西侧表示夜半球。(2)晨昏线及夜半球内太阳高度小于0°,处于昼半球的点太阳高度大于0°,据图可知,应为DE点。ABC位于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ABC弧是顺着自转方向,由黑夜即将进入白天的分界线,应为晨线,故B点位于晨线上。(3)若D点地方时为12时,A点与D点相差180°,则A点是0点或24时,B点是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是6时,C点与D点在同一经线上,时刻相同,也是12时。(4)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则根据图示,C、D、E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DEC,则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是D>E>C。小提示:顺着自转方向,由黑夜即将进入白天的分界线,应为晨线;顺着自转方向,由白天黑夜即将进入黑夜的分界线,应为昏线。除极点外,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55、自然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自然环境优美、________和资源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环境问题、___________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答案:

气候宜人

自然灾害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自然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比如海南省是我国东北许多老年人退休后冬季避寒胜地。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比如1845年起,爱尔兰连续数年,土豆因病害严重歉收,引起大饥荒。在短短的几年中,爱尔兰就有100多万人背井离乡,形成大规模的移民潮。小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经济因素(主导):①经济发展水平②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社会因素:政策、战争、社会变革、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的发展、家庭和婚姻。56、城镇化指标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城镇________规模扩大。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________。答案:

建设用地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解析:略57、读地球内部圈层图,回答问题。(1)A为________界面,B为________界面。(2)海洋地壳厚度比大陆地壳厚度要________,地势越高,地壳越________。(3)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为________,D为________,G为________,软流层以上称为________。答案:(1)

莫霍

古登堡(2)

厚(3)

地壳

上地幔

内核

岩石圈解析:本题以地球内部圈层图为材料,涉及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地壳特征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软流层之上的区域被称为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是莫霍面,结合A在图中的位置可知A为莫霍面。图中B位于地面以下2900千米深度处,为古登堡面。(2)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其中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地壳的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地势越高的地方厚度越大。故海洋地壳厚度比大陆地壳厚度要薄,地势越高,地壳越厚。(3)从地表到地心,地球内部被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同心圈层;地幔又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C位于地球最外层,应为地壳。D位于地壳之下,为上地幔。G位于地心周围,应为内核。软流层以上称为岩石圈。58、甲为大气环流示意图,乙为某区域近地面天气系统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表示北半球______(冬、夏)季气压带分布状况,判断理由______。(2)乙图表示北半球______(冬、夏)季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______。(3)乙图中印度半岛此时季风的形成原因是______。(4)甲图中常年受气流A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为______,特点是______。答案:

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

亚欧大陆出现低气压(或太平洋出现高气压)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解析:本题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亚欧大陆冬夏气压中心的分布。难度较低。(1)从图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判断,此时气压带和风带南移,为北半球的冬季。(2)乙图表示北半球的夏季,理由是此时的亚洲大陆形成低气压,同纬度的海洋形成高气压。(3)乙图此时是夏季,印度半岛吹西南季风,成因是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右偏而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4)A是西风带,受其长期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是终年温和多雨(湿润)。小提示:59、“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1)打造新型国际合作模式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维护全球_____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倡导____发展。(2)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建设a.坚持的原则:共商、__________。b.新型国际关系:所有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倡导共同发展、共同繁荣。(3)开拓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新空间a.关键:聚焦__________。b.目的:实现__________、发展联动及成果共享。(4)提供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文化驱动力维护文化__________共谋发展共求繁荣共享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