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讲义_第1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讲义_第2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讲义_第3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讲义_第4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复习

斗大脑体操)

争作业完成情况)

至教学目豆

1.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途径、手段。

2.能明确辨别物质性质和变化规律。

3.熟悉实验室常见的九种仪器及使用方法。

事趣味引用

争知识梳理)

组成(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

结构(分子、原子、离子及其内部结构〉

化学研究的对物质的性质、变化、变

化的过程及其现象。

象是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I卡话

变化规律化学变化T七合、分解'置换、复分解j本质区别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方案,确定痔步骤

研究化学的重蜡烛燃烧点燃前:

现察V点燃时:

要途径是科学进行的探究I熄灭后:

描述和记录

探究,而其重

分析与讨论孑石蔓

要手段是化学人们呼出气「氧气减少

L体验催^蕊二氧化碳增多

走实验结论

水蒸气增多

进、问题及建议

学f认识常用的九种仪器(名称、实物、示意图,用途及其注意事项)

世药品的取用规则(三不原则、节约原则、剩余药品处理原则》

界r块状固体(镶子)

固体•粉末状固体(药匙)

L定量(托盘天平:精确到o.ig)

取药V

多量7倾倒(标签、容器口)

少量一用胶头滴管(垂直、悬空,不能横放或倒置)

化学实验{定量一量筒(平稳、平视》(注意规格的选择)(0.1mL)

基本操作

酒精灯{使用方法(火柴点燃,外焰加热)

注意事项(使用前、使用时、使用后)

物质的加热仪器(试管、蒸发皿、烧杯、烧瓶)

给物质液体(1/3、短柄、移动、管口)

,加热固体(管口)

I注意事项(都要预热、外壁擦干等等)

「方法(水洗、刷洗、酸洗或洗涤剂)

、洗涤仪器-注意事项(热的玻璃仪器不能用冷水洗、不能用力刷洗等)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不聚水滴、不成股流下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物质的变化

1)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2)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3.物质的性质

区别: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

表现出来。

二、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一一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

浑浊)

水一一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

水珠出现)

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

4)结论:

①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②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

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氢元素;③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斗特色讲解)

知识点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例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加热后有气泡产生B.蜡受热熔化C.海水蒸发析出食盐晶体D.白糖加热

变黑

例2.在下列各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酒精可以燃烧B.白糖可溶于水C.生石灰遇水能生成熟石灰D.铁在潮湿空气中

能生锈

知识点二: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例3.下列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

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C.用天平称量药品时用手直接拿祛码

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在容器上方,不能触及容器内壁

例4.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例5.如图实验操作中:

1.正确的操作是(填字母)。

2.指出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3.请结合上面的错误示例,探究在平时实验中,因操作不正确可能道

城的后果(任举两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A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B往试管里滴加液体

当堂练习

【基础演练】

1.下列选项中,你认为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B.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C.物体的运动状态D.物质的用途与制取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用铝作导线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水加热能变成水蒸气I).氧气能支持木炭燃烧

3.(2015年宁波市)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应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致冷剂B.小苏打在做馒头时作发酵剂

C.还原铁粉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D.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

4.下列化学仪器需垫加石棉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

A.试管B.烧杯C.燃烧匙D.蒸发皿

5.(2014,滨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尝药品的味道

B.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

C.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朝着自己或他人

D.稀释浓硫酸时,把水注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

【巩固提高】

6.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

管加热;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有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

超过试管容积1/3;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

管里液体的中下部,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A.①③⑤⑥B.②④C.②③⑥D.③④⑤

8.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

A.放置在外焰部分被烧黑最重B.均匀地被烧黑

C.放置在内馅部分被烧黑最重D.放置在焰心部分被烧黑最重

9.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

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

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处最

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螭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

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燃烧生成、。

;当堂检测)

1.2008年9月11日,国家卫生部证实: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中含有三聚甄胺,导致全国各

地出现许多婴幼儿肾结石患者。下列关于三聚氧胺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在高温下能分解成氟化物和氮气B.密度为1.573克/厘米

C.能溶于热水D,纯白色晶体

2.(2014,滨州)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托盘天平,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右盘,祛码放在左盘

B.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C.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可用嘴吹灭

D.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

3.(2014,安徽)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过滤

C.除去CO中的水蒸气

4.(2014,德州)托盘天平是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一种称量仪器。如果仅用一个20g的祛

码称取19.5g的食盐,现有如下操作步骤,正确的称量方法是()

①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大小相同的白纸②将20g祛码放在左盘③将20g

祛码放在右盘④将游码拨至0.5g刻度处⑤在右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⑥在左盘添加

食盐至天平平衡

A.②④⑤B.③④⑥C.①③④⑥D.①②④⑤

5.写出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1)把容器放在桌子上使劲塞进塞子;(2)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____;

(3)被加热的玻璃仪器外壁有水;(4)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有人的地方――

(5)加热后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____;(6)未经洗涤的滴管直接吸取别的试剂

(7)洗涤刚加热过的试管—;(8)取用细口瓶中的药液时,标签没有朝着手心。

6.写出下列图示仪器的名称。

7.将下列各仪器下的字母序号与其用途相对应的选项填在相应的位置上。

(1)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2)用于较大量液体的反应容器是;

(3)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4)用于搅拌的玻璃仪器是;

(5)需要垫加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是;(6)用于过滤液体的仪器是;

(7)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8)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的仪器是o

8.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名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碳酸氢镂(NH.HC03)是一种白色固体,加热碳酸氢钱生成氨气(NHD、二氧化

碳(C02)和水(H20),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

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3当堂总阖

争家庭作亚

1.(2015安徽)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用卵石

—活性炭

一尊

A.冰雪融化B.水的净化C.燃料燃烧D.风力发电

2.(2015呼和浩特)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乙醇可作燃料B.氧气用于炼钢

C.金刚石用来裁玻璃D.氯化钠用来制纯碱

3.(2015张掖)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2015河南)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风力发电B.石油蒸储得到汽油等C.海水晒盐D.煤分解得到煤

焦油等

5.(2014,聊城)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吁■浓硫酸

A.滴加液体B.稀释浓硫酸

C.蒸发D.熄灭酒精灯

6.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中,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是()

取用固体过滤

CD

7.如图实验操作中:

(1)正确的操作是(填字母)。

A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B往试管里滴加液体

(2)指出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3)请结合上面的错误示例,探究在平时实验中,因操作不正确可能造成的后果(任举两例)。

①:

②,:

8.填写实验基本操作中的数据:

(1)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但酒精量不得超过灯身容积的。

(2)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还应注意液体体积不宜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时试管

宜倾斜,约与台面成角。

(3)用试管盛装固体加热时,铁夹应夹在距管口的处。

(4)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克。

(5)在实验时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毫升,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6)使用试管夹时,应该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固定在离试管口的处

第二单元复习

豆大脑体直

身》作业完成情况)

争教学自忘)

i.知道空气中的成分含量及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2.掌握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

3.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图、操作步骤、收集及检验、验满方法。

4.了解空气污染及防治,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

1、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B、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

的1/5。

2)、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3)、原理:磷(P)+氧气(02)一出j五氧化二磷(P2O5)

2、空气的主要成分: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点零三,二氧化碳和杂气。

3、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4、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02)>二氧化硫(S02))

和烟尘。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

的尾气。

3)、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二、氧气

1、氧气的物理性质

色、味、态、密度、溶解性、三态变化

2、氧气的化学性质

(-)与非金属(碳、硫、磷)的反应

1)、木炭(黑色固体)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C)+氧气(02)二迅二氧化碳(CO?)

2)、硫粉(淡黄色)燃烧: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

体。

文字表达式:硫(S)+氧气(02)上与二氧化硫(SOD

实验时,要在瓶底装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红磷(暗红色固体)的燃烧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文字表达式:磷(P)+氧气(02)强写五氧化二磷(P205)

(二)与金属(镁、铁)的反应

1)、镁带(银白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文字表达式:镁(Mg)+氧气(02)」号氧化镁(MgO)

2)、铁丝(银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Fe)+氧气(02)上孥四氧化三铁(FesOJ

(三)与某些化合物(蜡烛、甲烷)的反应——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02)上阵二氧化碳(C02)+水(HQ)

(四)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缓慢氧化也放热。

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等等。

3、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等。(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火箭助

燃剂。

4、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多合一”②:分解反应:“一变多”

③: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

不一定是化合反应(石蜡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

应。

三、实验室制取氧气:

1、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一一物理变化(蒸储)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

I)、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A

A、药品: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镭(黑色粉末MnO2)

B实验原理:过氧化氢(或。2)嘤水(出0)+氧气(Ch)c

C、装置: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双氧水的为一类)

2)、用高锯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

A、药品:、高镒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锦(黑色粉末)

MnO、

B、原理: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镒):氯酸钾(KCICh)△氯化钾(KCI)

+氧气(。2)

②加热高镒酸钾:高镒酸钾(KMnO4)--------"镒酸钾(LMnCU)+二氧化镒(MnO2)

+氧气(。2)

C、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加热氯酸钾的为一类)

D、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

E、检验、验满:

3、催化剂: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一改变(反应速率)

至特色讲版)

知识点一:空气

例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B.氮气C.糖水D.水泥砂浆

例2.(2014•湖北宜昌)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是()

A.一氧化碳B.水蒸气C.烟尘D.二氧化硫

知识点二:氧气

例3.(2014•上海)X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可能是()

A、木炭B、铁丝C、氢气D、硫粉

例4.(2014•云南大楚等市联考)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装置,回答下列问

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的仪器名称:a:—;b:

(2)用A或B装置都可以制取氧气,用高镒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E、

F均可用于收集氧气,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端进入(填"m"或"n")。若用

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例5.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B.H+CUO=^=CU+HO

A.2HgO=^=2Hg+O2122

C.C2H5OH+3O292c5+3H2OD.C+02建82

争当堂练可)

【基础演练】

1.(2015广州)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B.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约为21%

C.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好I).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2.(2015益阳)空气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

A.N2B.02C.H20D.C02

3.(2015苏州)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

定的

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D.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

染物之一

4.(2015上海)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5.(2015北京)右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巩固提高】

(2015•株洲)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氧气可支持燃烧

B.臭氧(03)属于稀有气体,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

C.S02约占空气体积的0.03%,能产生温室效应

D.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7.(2015鄂州)有一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氧后症状缓解。

吸氧可以帮助人克服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B.氧气可以燃烧

C.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D.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8.(2015北京)已知:2KC1O,2KC1+3O,T,右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1O,和MnO2固

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B.生成的质量

C.固体中MnO2的质量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9.(2014•宁波)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制取氧气。

(1)实验中,若产生氧气的速率太大,不利于收集。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以进行的合理

操作是

(2)若需要一瓶干燥的氧气,一个将装置A产生的氧气通过干燥装置后再与—(填“B”、

“C”或“D”)相连。

(3)若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气体,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发现木条没有复燃,可能的原

因有B、C。

A.实验所用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太小

B.开始收集时,倒置与水槽中的集气瓶未装满水

C.导管口一出现气泡就立即收集

至当堂检回

1.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玉溪市全国宜居城市之一,人们对空气污染关注的程度不断加强。下列气体中目前不计入

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一氧化碳D.二氧化氮

3.下列微观示意图中表示不同种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BCI)

4.下列关于氧气用途的叙述丕正确的是()

A.医疗急救B.潜水C.灯泡中充氧气以延长使用寿命D.动植物

呼吸

5.(2014•广东广州)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

C.收集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

D.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

6.(2014•江苏南京)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⑴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b。

⑵写出实验室用H2O2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

⑶若使用高锌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

⑷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7.认识物质构成的奥秘,正确表达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反应前反应后

(O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索的原子)

观察如图微观示意图:该化学反应发生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8.(2014•浙江金华)实验室制氧气的两种方法如下:

方法一:2H2。2MQ2H2。+O2t

方法二:2KMl1O42LMnOs+MnOz+O?T

(1)两种方法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都是反应。

(2)如图是实验室用于制取、干燥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现用方法一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请按气体流向,用导管的编号将装置连接

好_________

多当堂总结)

■家庭作亚

1.空气的组成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02B、N2C、C02D、稀有气体

通电

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为:2H2。====2H2个+。2个,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复分解反应D.分解反应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调和油B.蒸储水C.青铜D.大理石

4.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锌制取氧气,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镒是反应物

B、与高镭酸钾制取氧气装置相同

C、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可用带火星的木炭检验氧气

5.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6.(2015泉州)在实验室里,小明与同学欲用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药品制取初中

化学常见气体并验证其有关性质。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②。

(2)点燃A中的酒精灯制取并收集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待

检验到B中氧气已收集满,接下来的操作是,把集气瓶盖好玻璃片后,

正放在桌面上。

(3)将点燃的蜡烛放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可观察到且瓶壁上有水雾出

现,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接着,将蜡烛从集气瓶中取出,(填实验步骤

和现象),证明蜡烛燃烧还生成了二氧化碳。

7.(2015•台州)利用图甲装置探究“MnOz的用量对H2O2分解反应的影响”,实验中HA的

溶质质量分数为3%,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量可以用压强传感器测出(在等温条件下,产生氧

气体积与装置内压强成正比.反应放热忽略不计.)

(1)写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Oz在此反应中起—作用.

(2)图乙是“0.1克MnOz与不同体积的3%乩。2溶液混合”的实验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

N

8.(2014•贵州安顺)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

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⑴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②。

⑵实验室用高铳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⑶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收集完氧气后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第三单元复习

拿大脑体量)

拿作业完成情况)

争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和分子的概念、原子和分子的性质。

2.了解原子的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3.初步了解原于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

一种粒子。

4.了解元素的概念和基本意义。

至趣味引元)

争知识梳直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XX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

子构成。

二、分子

1.基本性质:

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

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⑶单质与化合物

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原子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四、原子的结构

电子(带负电)

原子]质子(带正电)]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

五、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

得到的值,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位Ar)

1个原子的实际质量(kg)

相对原子质量=

公式:1个碳原子的实际质量(kg)x^

相对原子质量4质子数+中子数

六、原子结构示意图

1.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2.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

3.原子核在原子中只占很小的体积,但集中了原子的绝大部分的质量。

4.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

七、离子

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如钠离子(Na');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带电荷数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如氯离子(C1)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带电荷数

3.原子和离子的转化:原子得电子变成阴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

4.离子符号的意义:

八、元素

L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2.元素之最-----地壳:0、Si、Al、Fe生物细胞:0、C、H、N

海水中:0、H、Cl、Na空气中:N

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一一“车”字旁,(汞除外,俗称“水银”)

非金属元素一一固态有“石”字旁;液态”字旁;气态“气”字头

稀有气体元素一一氢氟氨氟债氧

4.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采用的是拉丁文,书写的时候要一大二小。

5.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做

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

拿特色讲希

知识点一: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

例1.分子与原子的主要不同点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C.分子间有间隔,而原子是连在一起的没间隔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分

知识点二: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例2.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X102,kg,某种原子的质量

是9.288X102"k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9.2881.993x12八9.288八9.288x12

A.-----nB.---------C.---------I).---------

1.9939.2881.993x121.993

知识点三:原子结构示意图

例3.下列为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ABCD

(1)写出A、B、C、D四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可查元素周期表)

A;B;C;Do

(2)四种元素中,原子的结构比较稳定的是;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

是;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知识点四:元素

例4.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V有关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6B.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D.属于金属元素

例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B.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单质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氧分子和氢分子构成的

例6.(2014年上海松江区期中)在比、%0、H2sOi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A.一个氢分子B.两个氢原子C.氢气D.氢元素

争当堂练可)

【基础演练】

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金秋十月,坐在教室里闻到飘进来的桂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将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液体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水不能燃烧,电解后生成的氢气能燃烧,说明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分子和原子是不同的微粒,相互间没有联系

2.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约60mL水,向水中加入一小块糖块,在容器外壁用铅笔沿液面

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溶解后,液面与水平线哪一个高,并解释这一现象。

3.(2015年朝阳一模)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吹胀气球一一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墙内开花墙外香一一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氢气燃烧生成水一一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

4.M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M”+与N元素的阴离子N'L核外电子排

布相同,则N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A.m+n+aB.m+n-a

C.a-n-mD.a+m-n

5.对于“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具有相同的电子数B.不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粒子

C.可能是原子和分子D.一定是同种元素的粒子

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可以再分

B.单个SO2分子有刺激性气味

C.纯净的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是由同一种粒子构成

D.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后生成的粒子

7.某同学在电脑上绘制的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图中和“O”分别表示两种不同

(2)当a=_______时该粒子表示一个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

(3)当a时该粒子表示一个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

【巩固提高】

9.对Fe3+、Fe2\Fe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

等质量的三种粒子所有的质子数相等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

C.①④⑤D.②③④

^28

10.某元素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夕,则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A.1B.2C.8D.10

11.表示犷+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是()

ABCD

12.下列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O”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

13.下面是一些物质粒子的示意图,“,”分别代表不同种类元素的原子,其中

可能属于氧化物的是()

14.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后确认,60个N原子结合成心分子,下列关于g的叙述正确的是

()

A.g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Ne。和心性质完全相同

C.一个Neo分子中有30个Nz分子D.Ne。和Nz混合形成的是混合物

15.(2015年四川省宜宾市)用化学用语填空:

(1)M(2)2个二氧化硫分子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_x\

®28

(4)J)表示的结构示意图

(5)核电荷数为14的元素

16.取气密性良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