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展简史_第1页
汽车发展简史_第2页
汽车发展简史_第3页
汽车发展简史_第4页
汽车发展简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发展简史

apageantofstellarcarsintheolddays汽车发展简史1、汽车的产生和发展2、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3、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4、汽车技术前沿

一、汽车的产生和发展

汽车早期探索时期近代汽车的诞生与技术发展期注重美观和舒适的时期注重节能、环保和安全的时期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瓦特在改良蒸汽机瓦特的蒸汽机模型汽车的产生和发展(1)汽车早期探索时期汽车早期探索时期①第一台蒸汽机1712年,英国人托马斯·纽科门发明了蒸汽机,用来驱动一台抽水机将矿井中的水抽出。被称为纽科门蒸汽机。1763年,瓦特在修理蒸汽机模型中发现,纽科门蒸汽机只利用了气压差,没有利用蒸汽的张力,因此热效率低,燃料消耗大,他下决心对纽科门蒸汽机进行改进(如下图)。1769年,瓦特与博尔顿合作,发明了装有冷凝器的蒸汽机。1774年11月,他俩又合作制造了真正意义的蒸汽机。蒸汽机推动了机械工业甚至社会的发展,并为汽轮机和内燃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具备了近代汽车的一些基本特点,如:火花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带制动手把等。这辆车现保存在慕尼黑科学博物馆内。卡尔.本茨汽车的产生和发展近代汽车的诞生与技术发展期卡尔.本茨(1844-1926)德国工程师,世界第一辆汽车设计、制造者。1878年开始研究新型内燃机1879年首次研制成功火花塞点火内燃机。1882年开始尝试把发动机安装在三轮车上1885年他的三轮车研制成功。1886年1月29日获得专利,被公认为世界第一辆实用的汽车。1887年率先把汽车作为商品出售汽车的产生和发展近代汽车的诞生与技术发展期③汽车的发展完善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但在促进汽车初期发展方面作出贡献最多的却是法国人。1888年,法国标致汽车公司成立,次年研制成功齿轮变速器、差速器;1891年法国人首次采用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开发出摩擦片式离合器;1895年法国人开发出充气式橡胶轮胎;1898年,路易斯•雷诺创建雷诺汽车公司发明汽车传动轴,雷诺1号车采用了箱式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和齿轮主减速器;1902年法国的狄第安采用了流传至今的狄第安后桥半独立悬架;1913年,法国人安德烈•雪铁龙创建雪铁龙公司,发明人字型齿轮;其次,德国在1893年发明了化油器;1896年英国首次采用石棉制动片和转向盘。汽车的产生和发展近代汽车的诞生与技术发展期奥斯莫比尔牌(Oldsmobile)轿车福特的汽车流水生产线⑤汽车的大量生产和销售汽车技术的日益成熟使生产销售成为可能。1901年,美国人奥得尔生产和销售了425辆奥斯莫比尔牌轿车,1905年达6500辆,从此开始了汽车大量生产的新纪元。1913年,福特首先发明了科学设计的汽车流水生产线,并且很快被其它汽车厂商所仿效而风行一时。汽车的产生和发展注重节能、环保和安全的时期②注重节能、环保和安全的时期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使汽车排放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越来越明显。公众越来越注意到环境保护问题,各国竞相制定了环境保护法规,限制汽车排放物。最早立法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规定1961年新车应装有防止曲轴箱窜气的装置。1966年以后,又规定新车需符合CO、HC的排放浓度限值(七工况法)。1971年增加了对NOX的限制。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PCV)、废气再循环系统(EGR)、排气三元催化系统、分层燃烧系统、稀混合气燃烧系统等新措施和新技术不断推出,缓解了汽车排放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威胁。节能是汽车技术发展的永恒课题。1980年,美国公布实行的综合平均燃油经济性法规(CAFE)促进了汽车节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寻求其它能源(代用燃料)在汽车上应用的研究也受到广泛注意,特别是甲醇燃料、液化石油气和压缩天然气燃料已有一定的商业应用。汽车增多、车速提高以及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进一步关心,促使公众越来越重视汽车的安全性。为解决安全性问题,汽车碰撞试验和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成为热门课题。美国联邦安全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法规,包括汽车碰撞时对乘员的保护、撞击时转向柱向后的位移量限制、车顶抗撞强度和侧门强度要求以及燃油系安全性要求等。为了满足安全法规要求,汽车设计中发展了可吸收能量的转向柱和前、后保险杠;安全挡风玻璃;软化的仪表板、遮阳板、头枕;强化的前门柱和中立柱;抗撞击的车门等,从而显著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汽车的产生和发展注重节能、环保和安全的时期③注重节能、环保和安全的时期1956年,美国福特公司率先在轿车上普遍采用安全带,随后其他厂商纷纷效仿,以后则成为法定必装器具。近年来,安全性又得到新的强调,在车身结构中,提高最接近乘客处的车身骨架结构强度;制动系统中普通采用防抱死系统(ABS),以提高制动效能和制动时的操纵稳定性;撞车时自动吹涨的安全气囊逐步成为轿车的必备装置;各种安全报警装置不断为用户所接受。安全气囊防抱死系统(ABS)汽车的产生和发展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④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快速增长。电子装置的应用改善了排气污染,节省了燃料消耗,提高了驾车、乘车的舒适性。除了在燃料供给系统中采用电控喷射技术之外,电子控制技术还逐步渗透到内燃机的点火正时、废气再循环、可变配气正时系统中来,并与自动变速器、主动悬架、全自动空调、自动巡航、防抱死制动系统等实现协同控制,组成整车控制网络,控制系统综合化、网络化特点日益明显。总之,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应用已成为衡量汽车科技含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二、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从第一辆汽车诞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汽车工业历经了规范化的变革,经济危机的打击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无节制的疯狂发展及市场的空前繁荣,从一国经济走向多国经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性充满剧烈竞争的产业。目前,美国、日本和欧洲3个区域是世界汽车生产中心。一百多年的汽车发展史表明:汽车诞生于德国,成长于法国,成熟于美国,兴旺于欧洲,挑战于日本。第一次变革——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第二次变革——汽车产品多样化第三次变革——精益的生产方式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第一次变革——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福特于1903年成立了福特汽车公司,提出了将汽车由奢侈品变为人们必需品的主张,要求汽车可靠、耐用、操作简便、售价低廉、使用和维护费用低,即生产普及型汽车。此后,福特致力于普及型轿车T型车的开发。1908年秋,令人注目的福特T型车隆重问世了。T型车的各种零件被首次设计成统一规格,实现了总成互换;在大型总装车间,钟表制造业采用的总成装配法被他发展成为了由机械传送带运送零件和工具的流水线装配法,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1913年,福特公司在汽车城底特律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装配流水线,使T型车成为大批量生产的开端,汽车装配时间从12.5h缩短到1.5h,售价从开始的一辆850美元,最后降到360美元。1915年,福特一个公司的汽车年产量就占美国汽车公司总产量的70%,从1908年到1927年,T型车共生产了1500多万辆。福特和他的T型车福特公司的第一条装配流水线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产品多样化第二次变革——汽车产品多样化当时,欧洲各国的汽车制造厂虽不能在售价上与美国竞争,但它们凭借技术优势,在品种上、车型风格上、道路适应性上以及某些性能上具有特色,因此,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有许多新技术,例如发动机前置前驱动、后置后驱动、承载式车身、节能型微型轿车等,都首先出现在欧洲,从而为欧洲汽车工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到1966年,欧洲汽车产量突破1000万辆,比1955年产量增长5倍,年均增长率为10.6%,超过北美汽车产量,成为世界第二个汽车工业发展中心。到1973年,欧洲汽车产量有提高到1500万辆。世界汽车工业有由美国转回欧洲。1972年2月17日,甲壳虫车累计生产量达15007034辆,成为世界上最畅销和最流行的车型。德国大众公司的甲壳虫式轿车德国大众公司的甲壳虫式轿车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精益的生产方式第三次变革——精益的生产方式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日本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它成为美国军需的一个重要供应地,美国为不景气的日本汽车工业输血,极大地刺激了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以丰田汽车公司公司为代表的几家汽车公司,将“全面质量管理”和“及时生产系统两种新型的管理机制应用于汽车生产。前者要求工人承担更多的责任,把产品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后者要求做好技术服务,推行精益生产方式。两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推动了日本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世界发生两次石油危机,油价的提高使欧美汽车生产厂商纷纷减产,而这时日本却以其小型轿车油耗低的特点博得了消费者的青睐,3年时间里日本汽车出口量翻了一番。丰田公司在1972年到1976年4年间就生产了1000万辆汽车。1980年,日本汽车总产量达到1104万辆,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日本终于成为美国和欧洲之后世界第三个汽车工业发展中心。日本汽车品牌丰田汽车『第一代COROLLA』三、中国汽车发展历史中国汽车发展历史无汽车工业时期创建阶段(1949~1965年)成长阶段(1966~1980年)全面发展阶段(1981~2000年)中国汽车发展历史第一阶段:初创阶段第一阶段:创建阶段(1953~1965年)这一阶段奠定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汽车产品从无到有。初创时期的主要成果建立了一汽这样的现代化汽车生产企业,同时建立了南汽、上汽、济汽、北汽等制造厂,形成了五个汽车生产基地。汽车生产实现零的突破,初步形成重型、中型、轻型载货汽车、轻型越野汽车和少数轿车品种的生产能力。积累了一定的汽车制造工厂设计、产品设计经验,培育了一批汽车制造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

1966年以前,汽车工业共投资11亿元,主要格局是形成一大四小5个汽车制造厂及一批小型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9个车型品种。1965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近29万辆,国产汽车17万辆(其中一汽累计生产15万辆)。汽车工业的筹划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立五个汽车生产基地的形成中国汽车发展历史第一阶段:初创阶段1950年1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在莫斯科同前苏联会谈,商定前苏联援助中国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其中包括建设一座现代化载货汽车厂。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工。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4吨载货汽车在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毛泽东主席为奠基仪式亲自题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1956年我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下线,毛主席又亲自为其命名解放,对于当时工业整体水平非常落后的中国人来说,这确实是一次经济上的解放。1956年是中国汽车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年。中国汽车发展历史第一阶段:初创阶段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东风牌轿车,送往北京向党的八大”献礼。1958年5月21日一汽以“仿造为主,自主设计”的原则试制出东风CA71型轿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轿车的历史。东风CA71的标志为一条昂首腾跃的龙和取自苏东坡的字帖的“东风”二字;中网造型来源自传统建筑装饰,尾灯则来自宫灯。为了集中资源生产红旗轿车,东风CA71在生产30余辆后停产。但作为第一次自主设计轿车的尝试,为日后开发红旗轿车奠定了基础。1958年东风CA71型轿车车型背景:仿制法国西姆卡Vedetee制造商: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国汽车发展历史第二阶段:成长阶段第二阶段:成长阶段(1966~1980年)

先后兴建了第二汽车制造厂、四川汽车制造厂和陕西汽车制造厂三个主要生产运用越野汽车的三线汽车制造厂;开发矿用自卸车和重型汽车;五个老汽车生产基地为包建、支援二汽、川汽、陕汽作出了巨大贡献,其自身也得到一定发展;地方积极建设汽车制造厂,汽车生产的分散局面已几经形成。汽车工业经过这一阶段的摸索成长,1980年生产22.2万辆,是1965年产量的5.48倍;1966~1980年生产中类汽车累计163.9万辆;汽车生产向多品种、专业化发展,生产厂点近200家;1980年大中轻型客车生产1.34万辆,其中长途客车6000多辆;1980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汽车148万辆。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立川汽和陕汽的建立各省市纷纷发展汽车工业中国汽车发展历史第三阶段:全面发展阶段第三阶段:全面发展阶段(1981~)中国汽车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开始全面发展。这一阶段是我国汽车工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商用汽车发展迅速,商用汽车产品系列逐步完整,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重型汽车、轻型汽车的不足得到改变。轿车生产奠定了基本格局和基础。我国汽车工业生产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企业自主发展、自主经营,大企业集团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汽车工业企业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严重的行政管理的束缚。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对汽车工业进行宏观管理。把轿车工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引进外资,建立合资企业;引进国外产品、工艺和管理方法,实行高起点、大批量的起步方针,很快形成一定规模;企业初步做到按市场机制运行。建立合资企业1994国务院发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轿车生产占主导地位中国汽车发展历史第三阶段:全面发展阶段1985年9月,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汽车整车厂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投产,第一批国产切诺基越野车驶下总装线。1992年8月27日,东风汽车公司襄樊基地第一批ZX富康轿车组装下线1990年11月20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资合同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我国最老的汽车制造企业开始了新的历史进程1986年7月15日,一汽建厂30周年时,段君毅、饶斌、高狄、何光远等同志出席了一汽CA141型新车试生产仪式。解放汽车换型是中国汽车制造业改变产品几十年一贯投制的开始四、汽车技术前沿汽车技术前沿机械新技术电子新技术安全新技术新技术展望汽车技术前沿机械新技术混合动力系统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三部分动力总成组成,它们之间用串联的方式组成SHEV的动力单元系统。负荷小时由电池驱动电动机带动车轮转动,负荷大时则由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驱动电动机。当电动车处如启动、加速、爬坡的工况时,发动机-电动机组和电池组共同向电动机提供电能;当电动车处低速、滑行、怠速的工况时,则由电池组驱动电动机,由发动机-发电机组向电池组充电。这种串联式电动车不管在什么工况下,最终都要由电动机来驱动车轮。福特Hybrid混合动力底盘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汽车技术前沿机械新技术奔驰的CGI直喷技术发动机燃油直喷系统奥迪2.0升TFSI直喷发动机燃油直喷发动机汽车技术前沿机械新技术可变悬架系统对于一款好车而言,舒适性和操控性一直是衡量汽车性能的两大核心标准,但在汽车最初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当中,两者在众多汽车设计者看来一直是一对水火不容的冤家,很难彼此兼顾。对此,众多汽车设计师们力图研究出各种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殊途同归,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可变底盘悬架系统,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底盘的高度和软硬来达到舒适与运动的统一和谐。如今的汽车可变底盘系统按控制类型可以分为三大类,空气悬架系统、液压调控悬架系统、电控磁性液体悬架系统。汽车技术前沿机械新技术主动转向系统从马车时代开始,车辆转向机构经历了很长的发展历程,到如今笨重的涡轮蜗杆结构大多被紧凑、精确的齿轮齿条结构所取代,动力转向也已普及,就连可变助力转向也不新鲜了。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各种转向系统逐渐走上舞台。车辆在行驶时,主动转向系统能够在市区交通中确保最佳的驾乘舒适性,在车辆静止状态下,方向盘止点间的操作比常规转向系统的三圈多减少到了不足两圈。这意味着,驾驶者在日常驾驶中几乎不再需要交叉双手转动方向盘,因此可以更加方便地操作方向盘上的按钮。德系的三驾马车,奔驰宝马和奥迪分别发展了有自己特色的主动专项技术,这些技术虽不相同,但是都是为了让驾驶更加富有乐趣也更加轻松。汽车技术前沿机械新技术增压器发动机增压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简单来说,发动机在工作时要将燃料与空气送入引擎内燃烧爆炸才能产生动力。一般的引擎是利用汽缸内产生的负压,将外部空气吸入,称之为自然进气引擎。但是由于油气混合气的量会受到吸入气缸内空气量的影响,发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如果想要再增大输出功率就只能依靠提高发动机进气量和进气效率,发动机增压技术通过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来增加油气混合气的量,从而使发动机在尺寸不变的条件下而产生更大的功率。按增压类型来分增压发动机可以分为以下这么几个种类。汽车技术前沿机械新技术双离合变速箱严格说起来,双离合器变速箱算是一具所谓的手排变速箱机构,顾名思义有着两组独立的离合器系统,分别负责奇数文件位(1、3、5与R档,部份的品牌车款会到第7檔,如Porsche与VW车系),以及偶数档位,所有的换档动作均透过复杂的液压系统来切换两个离合器的啮合与松脱动作。在加速升档时,奇数档(1档)位契合时,另一组负责偶数档(2档)位的离合器早已啮合至2档待命,当换档至2档完成持续加速时,奇数档离合器早已松脱1檔跳至3档啮合就位待命预备升档。而所谓的换档仅是将动力传输利用液压系统在两组离合器之中做转换,也就是说下一个档位早就已经与离合器啮合待命。与传统的手排变速箱或是自动扭力转换变速箱相比,双离合器变速箱换档速度更快,而且齿轮在换档时已处于啮合状态,引擎动力不会因为换档过程而耗损,也因此可以达到省油的目的。各位读者往后购车时请记住,有双离合器变速箱的车款当然是首选,退而求其次的是档位较多的自排变速箱,而市面上最普遍的4速自排变速箱(因为不是高科技产品,因此制造成本低廉)则相对来时要过时一些、而且不符合经济效益的动力传输系统。汽车技术前沿机械新技术奥迪的S-Tronic双离合变速器保时捷PDK双离合变速器宝马的M-DCT双离合变速器新款奥迪TT新款保时捷911宝马m3汽车技术前沿电子新技术车辆自动泊车系统科技是用来造福人类的,并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简单快捷,车辆的自动泊车系统对于新手而言绝对是个好东西。对于许多新手尤其是女性驾驶者而言,停车入位是一种痛苦的经历,大城市停车空间有限,将汽车驶入狭小的空间已成为一项必备技能。很少有不费一番周折就停好车的情况,停车可能导致交通阻塞、神经疲惫和保险杠被撞弯。幸运的是,技术的发展为之提供了解决之道,这就是自动泊车功能。设想一下,您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停车地点,不必再来回折腾,而只需轻轻启动按钮、坐定、放松,其他一切即可自动完成。在可以不久的将来自动泊车技术同样适用于主动避撞系统,并最终实现汽车的自动驾驶。汽车制造商之所以开发能够自动泊车的汽车,是因为他们意识到消费者的需求。港湾停车车通常是驾驶员考试中最容易折那儿的一项,而且几乎每个人都会在某些地点碰到这样的事情。大城市的车主可能每天都必须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有一种车能消除这些麻烦,那么这种汽车肯定会很受欢迎,于是自动泊车系统在西方很多车型上都有选装。自动泊车技术对于新手而言绝对是好东西不需要驾驶员的手动操作汽车技术前沿电子新技术车载智能前照灯光系统汽车最新科技电子科技系列之智能灯光系统。当今世界汽车科技飞速发展,这其中属电子科技的发展速度最快,几乎一天一更新,这里我们来讨论一下最新的车载智能灯光系统,我们知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是需要灯光来照明的,当然车载灯光还有警示和提醒等其他意义,这里暂时不做讨论,我们要讨论的是前照灯光系统的智能运作,现在广为流行的自动大灯就属于自动灯光系统的范畴。这是由一个车载光感传感器对光线的感应来控制车辆大灯开关的,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我们上初中的时候接触到的光敏管技术。但是智能灯光技术就不仅仅是控制大灯开启关闭这么简单的事情了。智能大灯系统可以提醒前方情况汽车技术前沿电子新技术车载多功能操作系统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各种车载电子设备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尤其是中高档车。可以将大量的车辆信息提供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