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同步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同步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同步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同步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同步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无涯,进步无界!zhishiwuya,jingbuwujie!知识无涯,进步无界!zhishiwuya,jingbuwujie!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同步教学设计18威尼斯的小艇1.让学生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懂得它和这座水上城市的关系。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座水上城市特有的风光。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4.学会生字、生词,熟读课文。1.重点: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2.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2课时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课前我们预习了18课《威尼斯的小艇》,翻阅了大量资料,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学习《威尼斯的小艇》。(板书)看题目,谁能根据题目提出问题呢?2.围绕课题提问。教师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威尼斯是个怎样的城市?威尼斯的小艇有什么特点?它在这个城市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威尼斯小艇的特点,船夫的驾驶技术和小艇的作用)二、检查自学情况检查分段,概括段意。三、布置自学,提出要求让学生根据课后思考题,自学课文,圈点勾画,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思考题:1.威尼斯的小艇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3.小艇和威尼斯城市关系密切,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四、检查自学,相机点拨1.威尼斯小艇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1)“窄”“深”。用“独木舟”比喻小艇又窄又深。(2)“翘”。用“挂在天边的新月”比喻小艇两头翘起的样子。新月两头尖尖的,弯弯的,很美,作者用“新月”比喻小艇这一特点,形象地写出了小艇独特的美。(3)“快”,用“田沟里的水蛇”比喻小艇行动起来轻快灵活。水蛇在水里游动,行动灵活自如,用水蛇比喻小艇行动快,就更能使人形象地体会出小艇这一特点,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指导朗读,体会小艇的特点。2.坐在这样的小艇里,将是什么样的情趣?(让学生读第3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坐在这样的小艇里的乐趣)五、作业1.复习巩固课后字词。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威尼斯小艇有什么特点?二、学习第四段指名读,学生思考。1.这段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与下文是什么关系?(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与下文是总分关系)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1)速度快,来往船只多,能够操纵自如。(2)非常拥挤时,能左拐右拐地挤进去。(3)极窄的地方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还能做急转弯。(4)最后从坐船者的感觉来说明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3.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把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充分展现出来。4.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与小艇自身的特点有什么关系?三、讲读第五、六段自由读。思考:小艇和威尼斯城市关系密切,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1.作者是抓住了哪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来写的?说明了什么?(商人、青年妇女、小孩、老人,说明了男女老少都离不开小艇)2.作者抓住哪两个不同的时间?说明了什么?(白天、晚上。人们的生活与小艇密切联系)四、齐读全文,思考1.为什么说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威尼斯是水上城市,小艇等于街头的汽车)2.作者写威尼斯小艇是为了什么?(为了显示水上城市的特有风光)五、思考总结: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威尼斯的小艇eq\b\lc\{(\a\vs4\al\co1(小艇的特点\b\lc\{(\a\vs4\al\co1(外形:窄、深、翘,行动:快)),驾驶技术:特别好,小艇的作用:\b\lc\{(\a\vs4\al\co1(白天,晚上))))19牧场之国1.自学课文,体会荷兰优美恬静而又充满生命气息的田园风光。2.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3.体会文中重点语句,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积累语言的好习惯。1.重点:(1)通过揣摩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异国田园风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难点:(1)体会文中语言的表达效果。(2)初步感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不同的语言魅力。1课时一、语言导入,激发兴趣师: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许多美丽的国度,他们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有的风景如画让人陶醉,有的气候宜人使人流连,有的历史悠久引人入胜,有的风情独特让人难忘。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将去了解一个可爱的国度,请齐读课题——《牧场之国》。师:读了课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发挥想象,简单描述牧场之国在自己脑海中形成的画面)师:你们的想象是多么美妙,让我们带着对牧场之国的向往,走进课文吧!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1.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指名读课文的各个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2.师:你能够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吗?(根据学生的发言提取关键词语,相机板书。板书大致围绕辽阔美丽、悠远宁静、牛马成群等词语)3.你知道课文中的牧场之国所指的是哪个国家吗?从哪儿知道的?(板书: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三、自读自悟,交流讨论师:真正的荷兰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把课文中你认为特别美的或者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运用已经掌握的读书方法,多读几遍,细细去感受真正的荷兰的独特魅力。1.学生自由默读,品味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当地进行个别学习指导。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相机指导朗读精彩语段。师:谁愿意把自己的读书感受与我们分享?没发言的同学请认真倾听,想一想:别人的感受和你完全一样吗?你有没有更精彩的观点和更加独特的感受。语段一: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还未长大,却有了端庄的仪态。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师:你喜欢牛犊还是老牛?你会把它们比作什么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对老牛和牛犊进行比喻)小结: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导致了我们在运用语言的时候形成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国家之间,东西方文化之间虽然有差异,但都具有不同的魅力。语段二: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师:如果你此时就在这宁静的牧场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让我们带着憧憬与向往,带着感情来朗读出牧场上的宁静之美吧!3.小结。师: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告诉了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我们潜心读课文,也能够用心感受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四、观看画面,领略牧场风光1.师: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画面去领略那迷人的牧场风光吧!辽阔无垠的草原,碧绿的、宁静的牧场;丝绒般的草原与流淌的运河相伴在一起;牧场上,羊儿在悠闲地享受阳光,黑白花牛专注地品尝着鲜嫩的青草;除了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膘肥体壮的马儿飞驰到远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2.真情感悟真正的荷兰。师:此刻,你想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荷兰吗?3.对话作者,体会写法。师:作者和你们一样对荷兰充满了无比的喜爱和赞美,他心中的千言万语在课文中却只汇成一句话,你发现了吗?(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你能够理解“真正”的含义吗?(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谈出自己对“真正”一词的理解,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师:这句在课文中反复出现的话是一条清新柔和的线索,将课文各个自然段的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却表达了作者对牧场之国最淳朴、最真挚的情感,告诉了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五、拓展延伸,领悟中心1.引导学生介绍荷兰的其它特点。师:除了牧场之外,你还了解荷兰的其它特点吗?(学生交流展示关于荷兰的资料)师:教室只是小课堂,生活才是大课堂。通过搜集资料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帮助我们更加全面了解这美丽的牧场之国。2.同声赞美荷兰。师:是啊!高大的风车、迷人的郁金香、辽阔的牧场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生动优美的课文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让我们满怀着赞美之情告诉所有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引读,学生齐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六、推荐作品,增添感悟师:荷兰是牧场之国。其实,在我们中国辽阔的土地上也有同样美丽的草原牧场。本文的作者用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荷兰牧场的美丽风光。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深情地写下过著名的散文《草原》。孩子们,去读一读那生动美妙的文章吧!你一定会领略到另一番牧场风光,感受到别样的人间真情,同时品味到不同的语言文字所表现出来的韵味和魅力。20*金字塔金字塔夕照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读本课的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和影像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1.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的描写方法。2.难点: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1课时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1.同学们,在人类历史上,埃及金字塔有世界七大奇观之称,长久以来,它一直是一个让大家不断揣度的不解之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金字塔,去一睹它的壮丽风采。2.板书课题:金字塔。3.齐读课题。二、多媒体导入,学习第一小节1.课件感知。(1)瞧,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出示:埃及金字塔背景图,配埃及的古典音乐)(2)把你看到图片后的感想说给大家听一听。(初步感知金字塔的宏伟)2.出示第一小节:请大家自由读这一小节。3.齐读第一小节。4.读完这一小节后,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金字塔干什么的?是怎样的形状?为什么金字塔举世闻名)三、存疑读文,初步了解金字塔1.让我们默读课文,看看你们的问题能否在书中找到答案?边读边想,边想边画出相关句子。2.交流。(利用文字和图片,知道金字塔的作用、形态、规模、建造等)四、细读课文,体会金字塔的宏伟而精巧1.接下来我们就和作者再一次走近金字塔,去细细地观赏、品味,感受金字塔的独特魅力。请同学们细细阅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读出了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2.生自由读书,写写画画。3.交流。(1)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我们的教学楼有多高?(2)金字塔实在是太高了,需仰视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那么你该怎样读出这种感受呢?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3)课件出示:石头和石头之间贴合得很紧实,即使是锋利的刀刃也很难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师生合作朗读)4.如此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又是怎么建造起来的呢?关于这方面的传说有很多,据说它是这么建造的:课件演示古埃及人民垒石头的情景。五、回顾课文,质疑交流1.古埃及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耗费了三十多年的心血,创造了熠熠发光的金字塔。2.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金字塔能举世闻名了吗?3.对谜一样的金字塔,你还有什么疑惑吗?大胆讲出来,邀请同学们和你一起去探秘。4.读课文片段填空: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光源,都是从它们那里放射出来的。这段话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