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108切勿道德绑架_第1页
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108切勿道德绑架_第2页
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108切勿道德绑架_第3页
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108切勿道德绑架_第4页
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108切勿道德绑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108切勿道德绑架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第108期)

主题:切勿道德绑架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8年9月24日下午,在南京地铁三号线列车上,一中年男子给一位老人让座后,要求坐在邻座的小伙子再给自己让座。遭到拒绝后,中年男子借口小伙子“脚尖对着自己"不懂礼貌”,一脚踹在小伙子的腹部。最终,在其他乘客的劝说下,中年男子当场向被踹小伙子口头道歉。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时评类新材料作文,选取的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题目材料,要求考生要贴紧材料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写作上,往往是以说理议论为主,要求针对时事热点话题展开分析,提出自己独到的认识见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说理性。首先概括材料,看材料中涉及几个对象,哪个是主要对象,其做了什么,借此明确立意的角度。从材料来看,材料的主要对象是“中年男子”,其行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给老人让座,这一做法是正确的,彰显了尊老的风尚;其二是要求让座未遂,脚踹小伙子,中年男子要求别人让座是错误的,脚踹别人更是错误的,别人让座表现是高尚的品质,不是该尽的义务,不要用道德绑架行为;其三是“当场向被踹小伙子口头道歉”,这说明中年人知错能改。考生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立意即可。行文结构可以采用五字诀,即引——提——议——联——结,展开来说就是开头可以简要介绍事件主体,之后言简意赅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中间部分应结合观点,剖析事件,开掘本质,辩证分析,结尾部分要呼应开头,收束总结,强调观点。从文体上来看,“时评类"作文应属于议论文体,在写法上要遵循一般议论文的写法,即要有明确的观点、充分的论据、精炼的语言、合理的论证以及严密的逻辑性。

【立意参考】

让座彰显品质

莫用道德阻碍权利

权利与道德,舍取其谁

情分与本分

道德与现实。

【佳作赏析】

切勿道德绑架

最近,某市新出台的法规中规定不让座者,司机及乘务员有权拒绝为其提供营运服务。就此规定,当很多人在赞同这项规定,认为是该好好整治这种不文明的行为时,我只是内心在冷笑。绑架!这是一种赤裸裸的道德绑架!

曾想起2012年看到过的一部名为《搜素》的电影。主人公“白富美”叶蓝秋因不让座给老人而被人肉搜索,甚至是媒体曝光而引发出的一系列闹剧风波。然而又有谁能想到,能体会到她那被突如其来的癌症所击溃的内心没有!我为选择自杀来结束的叶蓝秋感到悲哀。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但有时候,生活比艺术更复杂,也更真实!为什么这部电影被评论家们评为“最接地气儿"的影片,就因为它真实地反映出了这个原本的生活的社会。

那些赞同这条规定的人们,你们有多少人是真的内心高尚又有多少人真的是总在给这些特殊人群让座虚伪、做作,不过是随声附和的一群跳梁小丑罢了!

倒是想问问赞同的人,你们可知这是一种违法的行为难道你们认为这种以违法的方式来对付不文明的行为是一种高尚,是一种光荣愚蠢、无知!这种与立法的法治原则背道而驰无疑是一种道德的绑架!

单从法律上讲,当乘客上车后并买了票或是刷了卡,就是等同于与客运公司成立了一份合同,那么司机和乘务员就有义务把乘客送到指定地点,如果只因乘客不给特殊群体让座而拒绝为其提供服务,这就是客运公司单方面违反合同。且不说别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构成了对乘客违约的侵权责任。所以从法律上讲,这种规定是违法的,是不合理的。

其次,那些要求别人为特殊人群让座的人,你们认为谁更需要这个座位座位是让给需要的人而并非是特殊的人!我可不认为那些在公园里锻炼的不亦乐乎,或是追车挤着上车时腿脚利索的老头儿老太太比那些疲惫不堪的青年人更需要这个座位!哦呀,请原谅我用了老头儿老太太这样的字眼!

作为政府,当城市出现这种现象时,应该去提倡某些做法而不是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这毕竟是社会公德问题,而不宜泛化为法律问题。法律并非社会秩序的万能调节器!如此规定,实在有些强人所难的味道。“泛法律化”的道德诉求,和法律取代伦理道德有什么两样这更是加大了公民的守法成本,这不是一个好的政府应有的行为!

这样的规定同时也加重了司机和乘务员的工作压力,甚至是一个搞不好,就会影响到公交秩序,这是谁都不希望看到的。

自觉和倡导市政府在解决此类事件的主要手段,法律或许可以解决得了让座事件,但却无法解决让座的道德底线。

政府所谓的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的界定范围是什么什么是弱,什么是强在这一些列问题都未解决好之前,冒然用这种规定来约束人的道德,着实有些变味。其实“让座之争"更多的在于“换位思考”,并非是手段。

在这样的道德绑架的问题之下,不禁引发我们深思。所谓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早已变成了道德利己主义。一车虽小,人情世态却尽显其中。到底,谁才真正需要这个座位呢……

【阅读拓展】

(一)美国情报史上的十大失败

一、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破晓时分,日本突袭了驻扎在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从此将美国直接推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尽管在袭击前美国成功破解了日本外交电文所用的密码,而且驻爪哇的武官曾在一周前警告过华盛顿日本正计划袭击夏威夷、菲律宾和泰国。罗伯塔霍尔斯泰特在《珍珠港:警示与决策》中写道:“此前,我们从未获得过由各种情报织成用于了解敌手的如此完整的图景。”

然而,各个政府部门间缺乏情报共享、美国对日本发动偷袭这种无耻行径的意图判断失当、美国情报部门内部相互掣肘等因素,导致那个图景未被完整地审视。1947年依据"国家安全法案“成立的中情局后来提到,这次偷袭突显了从“噪音”中分离出“信号"并创建一个机构集中处理情报的必要性。

二、猪湾事件

1961年4月,由中情局策划、古巴流亡人士实施、旨在由非共产主义者组织亲美政府取代菲德尔卡斯特罗政权的行动出师不利,先是对古巴空军的空袭行动遭毁灭性打击,而拥有1400多人的“2506”突击旅"在古巴南部海岸登陆后即受到古巴军队的猛烈回击。这次拙劣的入侵行动导致美国与古巴的关系彻底恶化。

中情局的档案文件显示,自以为在所有其它努力失败后约翰肯尼迪总统将会下令美国军队介入的中情局,从来没有向这位刚刚宣誓就职的总统提交此次行动的评估报告,该报告怀疑如果没有美国军方的公开支持这支部队的行动是否具有获胜把握—而肯尼迪总统实际上绝无提供这种支持的意思。(历史学家皮埃罗格雷杰瑟斯将中央情报局和肯尼迪比作夜间驶过的船只,即相互不知情)

一年后,中央情报局又一次令自己蒙羞,它在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前一个月提交的一份报告中的结论是苏联无意在古巴建立攻击性导弹基地。但稍后,它利用U2间谍机拍下的导弹基地照片给自己找回了一点儿面子。

三、春节攻势

1968年1月31日,在越南春节期间,越共武装对南越突然发动大规模、协同攻击,令美国目瞪口呆。越共武装攻势取得的战果转瞬即逝,但这次“春节攻势”有争议地成为决定性的一次战役。美国人逐渐对这场战争失去信心,促使美国政策制定者改弦更张,将重点放在如何减少美国对越南事务的介入上。

春节攻势之后不久,政府进行了一次调查,结论是美国和南越武装部队的指挥官们和情报分析人员无视多种警示信号,未曾全面认识“敌人攻击的强度、协调性和时间选择"。海军图书馆馆长格兰海姆认为,忽视情报搜集工作、语言障碍、对敌方战略的误读在这个情报工作的灾难中起到了重要而鲜明的作用。尽管如此,詹姆士沃茨在《春节攻势:战时情报失误》中指出:“美国人几乎成功地及时预料到敌人行动从而可以避免突然袭击造成的军事上的后果。”

四、“赎罪日"战争

袭击中情局准确地分析出1967年以色列与周边阿拉伯国家之间爆发的“六日战争”,但是,仅6年之后它便陷于不明就里的境地,当时,埃及和叙利亚军队趁着以色列“赎罪日"假期在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同时向以色列军队发动攻击。以1973年10月签署停火协议而告终的这场冲突考验了美苏关系并使阿以冲突摆上了事关华盛顿外交政策头等重要的议事日程。

由乔治华盛顿大学国家安全档案馆收藏的文件揭示:以色列情报部门相信,该国强大的军事实力有望阻止其阿拉伯邻国主动攻击,而美国情报官员完全认同这个理由。在战争爆发那天,一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备忘录提到苏联顾问已从埃及撤出,而且以色列根据埃及和叙利亚军队动向预计将会有攻击,但报告补充说,美国情报机构“一如既往地轻描淡写阿拉伯国家进攻以色列的可能性”并且“更赞成阿拉伯国家与苏联关系发生危机这种另类解释。"

五、伊朗革命

1978年8月,美国支持的穆罕默德巴列维逃离伊朗前6个月,中情局犯下又一次臭名昭着的错误,认为“伊朗既无革命,亦未处在革命前夜。”如今我们都知道,阿亚图拉霍梅尼在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中掌握了权力,开启了伊朗与美国之间的争端,流传至今。

根据卡特时代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盖瑞希克的记述,在革命前夕,美国依从国王的要求减少了在伊朗境内搜集情报的工作,此举导致美国官员忽略了当时在伊朗民众中普遍存在的反对国王和仇视美国的情绪,同时而美国也低估了宗教反对派推翻国王的能力。尽管如此,乔治敦大学在2004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情报机构确曾警告过国王的权力和宗教反对力量此消彼长的情势,政治内斗和卡特政府专注于埃以和平谈判等均造成美国在伊朗问题上的短视。

六、苏联入侵阿富汗

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令卡特政府始料未及。这次入侵始于1979年12月,随后演变成对阿富汗长达九年、充满血腥的占领。美国情报界曾认为陷入旷日持久耗费不菲泥潭中的可怕前景会令苏联进犯阿富汗的行动裹足不前。前中情局官员道格拉斯麦克伊钦回忆说,在入侵发生后的几天里,中情局内部流传着一则冷笑话:“情报分析员们没错,是苏联人弄错了。"

然而,目前仍不完全清楚的是,美国对此次入侵缺乏前瞻性认识的过错应该主要怪罪情报部门还是政策制定者。约翰戴尔蒙德在《中情局与失败文化》中承认中情局是在入侵即将发生的时刻才预料到事态严重。但他补充说,该机构就1979年全年苏联军备和部队调动发出的警示报告已向卡特政府提供了“令它可以警告莫斯科所需的全部信息,”而卡特政府却选择“淡化处理这些告警信息。"乔治敦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补充道:当时吸引白宫注意力的是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谈判以及伊朗人质危机。

七、苏联解体

传统观点认为,美国情报界未能成功预测1991年苏联消亡,而兆示其消亡的种种迹象包括戈尔巴乔夫总统的改革、不断恶化的苏联经济、东-中欧共产主义的崩溃以及几个苏联加盟共和国走向独立。最近BBC提到“苏联的例子表明情报人员存在长于算数这个大问题:他们可以查看有多少导弹,估算军工厂的产量,等等。但一个社会中处于更深层的政治和社会动向是难以辨识的。

确实如此。大卫阿贝尔和让艾德李斯特在《西方情报界与苏联崩溃,1980-1990》中提出的观点是,情报界通常会迎合罗纳德里根和乔治布什政府中的官员们对于苏联威胁所持的固有见解,从而产生出“分析人员与政策制定者在观念上生硬的一致性。”但前中情局官员道格拉斯麦克伊钦则认为,虽然中情局没有预料到苏联解体,它确曾“预测说在其汗牛充栋的研究报告中一再提及的经济恶化与社会机能失效终将在苏联内部引发某种形式的政治对抗…至于会发生什么完全取决于人民以及那些不可避免的决定。"

八、印度核试验

1998年5月,印度进行了数次地下核试验,而中情局事先竟未曾听到任何风声。这被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理查德舍尔贝称为“我国情报搜集工作上的重大灾难。”几个星期之后,中情局对其颜面尽失的过错作出一点儿补救,它预警称巴基斯坦正准备进行自己的核试验。1998年5月28日,巴基斯坦真的做了。

当时,《华盛顿邮报》有报道说,在印度进行核试验前6小时美国的间谍卫星拍到印度进行核试验准备的确切证据,但负责追踪印度核计划的美国情报分析员不在岗。等他们第二天早晨上班时才看到这些图像,而此时核爆早已发生了。

九、“9·11"恐怖袭击事件

“9·11”调查委员会在其有关“9·11"恐怖袭击的报告中提到,受到“多如牛毛需优先处置的事务、长期不变的预算、过时的机构设置以及官僚主义掣肘”等困扰的中情局,未能把握整个90年代直到“9·11"恐怖袭击发生之时“跨国恐怖主义”发展的全局性动向。美国国会采纳了“9·11"调查委员会提出的建议,设置一个国家情报总监职位和国家反恐中心以统一管理情报工作。

正如前中情局分析员保罗比勒在刊于《外交政策》的文章中指出的那样,情报官员们未能预警“9·11”恐怖袭击,但从未放松对基地组织潜在威胁的密切布控。中情局在90年代后期成立了一个工作组专门追踪奥萨马本拉登,而克林顿总统则针对基地组织发动采取了秘密行动。情报机构在“2001年2月全球恐怖活动报告"中称本拉登的恐怖主义组织对美国构成“迫在眉睫的和最严重的威胁”,它具有“在极少或没有预警的情况下实施多项袭击"的能力。

十、伊拉克战争

在联合国安理会于2003年2月就美国指控伊拉克举行的一次会议上,美国国务卿考林鲍威尔宣称他对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指控有“可靠的情报”为证。如他所言,2002年10月的一份情报分析报告得出的结论是,伊拉克正在实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计划,而且在能获得足够的裂变物质的条件下可在“数月到一年内"制造出核武器。但美国在侵入伊拉克之后却从未找到涉及这些计划的证据—乔治布什总统将此情报工作的失误称为自己“最大的懊悔”。

(二)一代名相与“拆迁户"

春秋时期的一代名相晏婴也曾为拆迁扰民的事所困惑。

当时,齐景公想给劳苦功高的晏婴更换一处豪宅,《春秋左传》有载“景公欲更晏子之宅”,其理由是晏婴所住老宅靠近一处市场,吵闹多尘,地势低洼,不适合居住。

景公曰:请更诸爽垲(高朗干燥)者。

晏婴推辞说:国君的先臣在这里容身,臣本不配继承祖业,对臣而言已经够奢侈了。再说这儿靠近市场,早晚都能购买到日常生活用品,很便利。怎敢烦劳乡亲们为臣修建新住宅呢?

景公笑道:您靠近市场,应该知道啥东西贵,啥东西便宜吧?

晏婴对曰:既利之,敢不识乎!

景公问道:何贵何贱?

当时,景公刑罚过多,其中便有“刖刑"(古代一种酷刑,指砍去受罚者左脚、右脚或双脚),故市场上卖假脚的生意很好,而且价钱不菲。

于是,晏婴伺机劝导说:“受刖刑的人穿的鞋子(假脚)贵,一般的鞋子却很便宜。”

景公听出晏婴的话外之意,便下令减少刖刑之类的酷刑。

《春秋左传》说:及晏如晋,公更其宅,反则成矣。

意思是说,后来晏婴出使去晋国,景公即为晏婴更换住宅,等晏婴回来时新住宅已经建成。

晏婴知道后马上去拜谢景公,回来后就命人拆掉新住宅,而按照原来的样子重新修建起那些属于百姓的住宅,并让这些拆迁户都搬回来住。

晏婴对拆迁户说:不是选择这住宅,只是选择这邻居。诸位先已选择做邻居了,违背选择不吉利。君子不违犯不合礼的事,一般人不违犯不吉利的事,这是自古以来的制度,我晏婴岂能违犯呢!

等这些拆迁户都迁回新宅后,晏婴便搬回了原来的老宅子。

景公闻知后,一开始很不高兴,欲加以制止。后来陈桓子出面向景公说情,景公才勉强准许晏婴的举动。

这便是《春秋左传》记载的晏婴与“拆迁户"的故事。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汪曾祺

高先生名鹏,字北溟。家世业儒。祖父、父亲都没有考取功名,靠当塾师、教蒙学,以维生计。三代都住在东街租来的一所百年老屋之中,临街有两扇白木的板门,真是所谓寒门。

谈老先生知道高家很穷,他教高先生书,不受脩金。每回高先生的母亲封了节敬送去,谈老先生必亲自上门退回,说:“老嫂子,我与高鹏的父亲是贫贱之交,总角之交,你千万不要这样!我一定格外用心地教他,不负故人。高鹏的诗文都很有可观,高氏有子矣。北溟之鹏终将徙于南溟。”

高先生在十六岁的时候,中了一名秀才。众人说,高家的风水转了。

不想,第二年就停了科举。

头二年,他还能靠笔耕生活。谈先生还没有死。有人求谈先生的文字,碑文墓志,寿序挽联,谈先生都推给了高先生。谈先生寿终,高北溟缌麻服孝,尽礼致哀,写了一篇长长的祭文,泣读之后,忧心如焚。

读师范是被人看不起的。师范生被人称为“师范花子"。好在同学中年纪差近的也还有,而且“简师”只有两年。“简师"毕业,高先生在“五小”任教,有了虽不丰厚但可靠的收入。

高先生家的春联都是自撰的。这年是辛未年,板门上贴的春联嵌了高先生自己的名、字:

辛夸高岭桂

未徙北溟鹏

沈石君因和厅里一个科长意见不合,愤而辞职,回家闲居。地方上人挽他出山来办初中,沈石君再三推辞,禁不住不断有人踵门劝说,也就答应了。

国文教员,他聘了高北溟。

高先生从初一教到初三,一直到送他们毕业,考上高中。他说别人教过的学生让他来教,如垦生荒,重头来起,事倍功半。教书教人,要了解学生,知己知彼。不管学生的程度,照本宣科,具为瞎教。学生已经懂得的,再来教他,是白费;暂时不能接受的,勉强教他,是徒劳。他要看着、守着他的学生,如同注水入瓶,随时知其深浅。他说当初谈老先生就是这样教他的。

他要求在部定课本之外,自选教材。“只有我自己熟读,真懂,我所喜爱的文章,我自己为之感动过的,我才讲得好。"他强调教材要有一定的系统性,要有重点。他也讲《苛政猛于虎》、《晏子使楚》、《项羽本纪》、《出师表》、《陈情表》、韩、柳、欧、苏。集中地讲的是白居易、归有光、郑板桥。最后一学期讲的是朱自清的《背影》、都德的《磨坊文札》。他好像特别喜欢归有光的文章。一个学期内把《先妣事略》《项脊轩志》《寒花葬志》都讲了。他要把课堂讲授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讲了一篇《潍县署中寄弟墨》,把郑板桥的几封主要的家书、道情和一些题画的诗也都印发下去。学生看了,很有兴趣。他选的文章看来有一个标准:有感慨,有性情,平易自然。这些文章有一个贯串性的思想倾向:人道主义。

高先生的两个女儿,长名高冰,次名高雪。

高雪考了苏州师范。她小时候没有显出怎么好看,没有想到,女大十八变。每年暑假回家,一身白:白旗袍,漂白细草帽,白纱手套,白丁字平跟皮鞋。她在学校里唱歌、弹琴,都很出色。唱的歌是《茶花女》中的《饮酒歌》,弹的是肖邦的小夜曲。

省长易人,沈石君主动递了辞职书。高先生只得再回五小。

高雪病了。高先生请了汪厚基来给高雪看病。中医宜老不宜少,而且最好是行动蹒珊,相貌奇古,这样病家才相信。汪厚基全不是这样,既不弯腰,也不驼背,英俊倜傥,衣着入时,像一个大学毕业生。他开了方子,总把笔套上。他这个中医还订了好几份杂志,并且还看屠格涅夫的小说。

高师母是很喜欢汪厚基的。高冰说:“不行!妹妹是个心高的人,她要飞到很远的地方去。她要上大学。她不会嫁一个中医。”

高雪病愈之后,就在本县一小教书,准备考大学。接连考了两年,没有考取。

第三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

汪厚基又托媒人来说了几次媒。一次又一次,连高冰也改变了态度。

高雪同意和汪厚基结婚了。汪厚基待高雪,真是含在口里怕她化了,体贴到不能再体贴。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