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1页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2页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3页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4页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从要素、时空综合角度,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对气候形成的影响,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和季风形成的影响。2.地理实践力: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3.区域认知:结合自己生活的地区,说明冬夏季风向、风力大小的差异。4.人地协调观:结合材料,理解气压带、风带和季风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新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素养目标】全球尺度区域尺度大尺度因素小尺度因素冷热高压低压低压高压北半球高空北半球近地面地面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温故知新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反应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是放大或加强版的热力环流)2.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高低纬之间热量差异大气的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异大气环流①②③④空气水平运动⑤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2.大气环流的组成大气环流单圈环流三圈环流高纬环流中纬环流低纬环流季风环流请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在以下假设条件下,画出地球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单圈环流单圈环流假设条件地球表面性质均匀地球不自转(无地转偏向力)太阳始终直射赤道高低纬之间的热量不均形成因素大气上界副热带高压带赤道30°N赤道低压带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北纬30°上空偏转成西风气流无法北上,在此堆积高空北上气流右偏形成西南风气流堆积下沉近地面气流右偏成东北风高低90N0

30N60N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东北信风带探究一:三圈环流——低纬环流的形成(1)假设条件:地表均匀,地球自转,直射赤道(2)因素: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麦哲伦带领的帆船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船队经过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风大浪高。船队进入30°S附近海域时,平静无风,炎热少雨。离开该海城后,沿途一直吹着东南风。后来,东南风渐渐减弱,进入赤道附近海域时,风平浪静。麦哲伦船队哪段航程是逆风航行?哪段航程最为轻松?3.为什么船队在经过30°S附近海域时十分艰难?【材料】【思考题】为什么船队在经过30°s附近海域时十分艰难?

船队行至30°S附近海域时,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平静无风,加之天气炎热,航行十分艰难麦哲伦环球航行赤道30°S探究一:三圈环流——低纬环流的形成哪段航程最为轻松?航船队行至东南信风带时,顺风航行,这段航程最为轻松。麦哲伦环球航行探究一:三圈环流——低纬环流的形成副极地低压带30°N60°N副热带高压带极地终年寒冷,空气堆积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北纬30°近地面堆积下沉形成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向南低气流,向右偏转形成极地东风气流堆积下沉近地面气流右偏成盛行西风极地高压带90°N爬升,形成极锋探究二:中高纬环流的形成1、阅读课本内容P49页第二自然段。注意近地面和高空大气的水平运动。0

30N60N影响因素高低纬间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东北信风带90N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盛行西风带低极地东风带假设条件地球表面性质均匀太阳始终直射赤道探究二:三圈环流——中高纬环流的形成麦哲伦船队哪段航程是逆风航行?麦哲伦船队航行至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受盛行西风影响,船队逆风航行麦哲伦环球航行高低探究二:三圈环流——中高纬环流的形成一、三圈环流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分布规律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风带分布规律风总是由高压带吹向低压带南北半球对称分布气压带宽10°,风带宽20°----“六风七带”

气压带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两类:(1)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原因)(2)由于气流被迫上升和下沉引起的(动力原因)

气压带形成机制:

热力成因(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

动力成因(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3~5题。练习册p61解析:3.B4.C5.C结合图示三圈环流高度的差异可知,③处为下沉气流,为副热带高压带。⑤属于中高纬环流,气流上升,为副极地低压带。④属于中纬环流圈中的近地面风带,近地面气流从副热带高压吹向副极地低压,形成了近地面的盛行西风带。3.图中表示副热带高压带的是()A.① B.③

C.⑤

D.⑥4.⑤表示的近地面气压带名称为()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5.④表示的近地面风的名称是()A.东北信风 B.东南信风

C.盛行西风 D.极地东风下图为大气环流局部模式图,其中a、b、c、d代表气流运动方向。读图,完成5~6题。小黄本p1375.有关图中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和c都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B.b和d都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C.a和b都受地转偏向力影响D.d流动方向为自西北向东南6.大气环流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是(

)A.调节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对天气、气候有着重要影响B.进行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决定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C.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淡水更新和碳氧平衡D.进行水热传递,是促进岩石圈物质循环的主要动力BA在南北纬30°附近的海面上,风不经常来这儿做客,这可苦坏了古代的航海家和商人们,使他们不得不整星期地等候着顺风的到来。那时候,帆船除了装载货物外,还需要装运许多马匹,因为美洲大陆在被发现前,那儿没有马。随着时间的流逝,马匹会因为缺少草料而死去,而马肉又吃不掉,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把马抛入大海给鱼吃。因此,人们把这个令人苦恼的无风带,起了一个非常古怪的名字——“马纬度”。全球两大无风带: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2021年1月1日,中山大学与中国第37次南极科考队互致元旦贺电。中国第37次南极科考队给中山大学的贺电中表示,目前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已顺利完成无接触外港补给、穿越“魔鬼西风带”、冰区航行等任务,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山大学的关心、支持和大力帮助。“魔鬼西风带”是指位于南纬40°至60°之间的西风带,因其处于强劲西风的控制下,洋面风浪较大,在此行船危险系数较高,也有“咆哮西风带”之称。二、核心素养培优1.依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点,判断“雪龙2号”科考船穿越的“咆哮西风带”的盛行风向。(区域认知)2.分析“魔鬼西风带”海况恶劣的主要原因。(综合思维)盛行西北风。提示:此纬度地带位于温带地区,常年以西风为主,风速较大,且西风带中雨雪天气变化频繁,气旋活动较多,常会出现狂风巨浪的情况,因此海况恶劣。2021年1月1日,中山大学与中国第37次南极科考队互致元旦贺电。中国第37次南极科考队给中山大学的贺电中表示,目前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已顺利完成无接触外港补给、穿越“魔鬼西风带”、冰区航行等任务,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山大学的关心、支持和大力帮助。“魔鬼西风带”是指位于南纬40°至60°之间的西风带,因其处于强劲西风的控制下,洋面风浪较大,在此行船危险系数较高,也有“咆哮西风带”之称。3.“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到达南极长城站后,科考队员会看到长城站的五星红旗主要朝向什么方向飘扬?原因是什么?(综合思维)提示:主要朝向西北方向飘扬。主要是因为受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影响。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1.成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在一年内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3.移动幅度:5-10°+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压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的中心纬线。(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气压带、风带分布极地俯视图a.极地高压带b.极地东风带

c.副极地低压带d.盛行西风带e.副热带高压带f.信风带

g.赤道低压带(二)三圈环流常见变式图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单圈环流地球自转使其偏三圈环流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6风7带

结果冷热不均使其动本课总结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练习册p611.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N盛行下沉气流B.10°N~20°N盛行东南风C.20°N~30°N盛行西北风D.30°N~40°N盛行西南风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解析:1.D2.B第1题,甲图副热带高压带位于20°N~30°N,位置偏南,为北半球冬季;0°~20°N受东北信风控制,盛行东北风;20°N~30°N盛行下沉气流;30°N~40°N受西风带控制,风向为西南风。第2题,乙图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下图示意南美洲东北部赤道低压带及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12~13题。小黄本p13912.赤道低压带内(

)A.风力微弱 B.天气状况单一C.多气旋雨 D.气温年较差大13.此时,M地盛行风是(

)A.西南风 B.东南风C.西北风 D.东北风解析:12.A13.B第12题,赤道低压带内由于温度的水平分布比较均匀,水平气压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