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地理检测卷第十章《极地地区》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图中曲线示意自然带的分界线。2024年4月20日,某科考队从甲地出发,沿此线开展为期两个月的自然科学考察活动。考察期间,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甲地有茂密的热带雨林B.乙地的天气炎热干燥C.丙地可能看到北极熊D.丁地会遭受台风侵袭中国第38次南极科考队于2021年11月5日从上海出发,预计2022年4月中旬返回国内。下图为“南极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我国在南极有五个科考站,它们的共性是()A.有极昼极夜现象 B.气候酷寒干燥C.均位于大陆边缘 D.均位于南寒带3.可在南极地区开展的科考项目有()①进行煤炭资源的勘探②监测冰川面积变化③研究北极熊的生活习性④监测海洋水质情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读南极地区图和甲乙气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表示南极的是甲 B.南极地区的5个科考站纬度最低的是长城站C.两极地区酷寒,多狂风,气候湿润 D.长城站位于A罗斯海新站的东北方向5.保护南极冰川,我们应当()A.不用一次性餐具,不乱丢垃圾 B.绿色出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C.大量使用制冷设备,降低气温 D.光盘行动,减少浪费北极科考题材纪录片《光语者》记录了我国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的工作和生活。左图为北极地区图,右图为黄河站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黄河站工作人员所需果蔬均需外运,这是因为()A.该地气候寒冷,无法生产 B.该地没有土地资源C.为了节省科学考察费用 D.临近海洋,运输便利7.符合极地保护精神的科考项目是()A.记录夏季气温,拟建避暑胜地 B.观测动物迁徙,制定捕猎计划C.勘探矿产资源,建立工业基地 D.监测海冰动态,研究气候变化8.读两极地区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B.北极地区有“白色荒漠”和“风库”之称C.我国在南极地区科考站都有极昼和极夜现象D.北极地区周边大洲亚、欧、非三洲中山站科考随笔:5月下旬到7月中旬,太阳不再露面,日子在狂风呼啸的黑暗中一天天度过,即便气候如此恶劣,我们仍坚持每天外出记录科研数据,下图为南极地区示意图,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9.此时中山站()A.积雪少,降水多 B.有极夜,风力大 C.有极昼,较温暖 D.光照好,冰川少10.关于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说法正确的是()A.均位于极圈以内 B.昆仑站位于80°S,77°WC.泰山站位于南极点的北方 D.长城站濒临太平洋11.南极地区科考价值体现在()A.能提供原始,独特的自然环境 B.大量开发煤,铁等矿产资源C.开展对企鹅,北极熊等极地动物研究 D.开发南极线路,发展旅游业2021年11月23日,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队第二批队员101人随“雪龙2号”从上海出发,前往南极长城站等地执行科考任务;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预计于2022年建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罗斯海新站建设的最佳时间是()A.3-5月 B.6-8月 C.9-11月 D.11月-次年2月13.当罗斯海新站建成时,我国南极地区建立的科考站将达到多少个?()A.5 B.6 C.7 D.814.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科考站的目的主要是()A.大规模开发极地矿产 B.开发旅游资源C.进行环境科学考察 D.准备向南极大陆移民15.我国科学考察队选择每年11月至次年2月到南极科考是因为此时南极地区()①正值暖季②正值冬季③白昼时间长④降水稀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在某次动物联谊会上,憨厚的北极熊这样介绍自己(如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生物学家计划去北极观察北极熊的生活习性,最佳时间是()A.1~2月 B.3~4月 C.7~8月 D.11~12月17.北极熊主要分布在()A.大西洋及其沿岸地区 B.北冰洋及其沿岸地区C.太平洋及其沿岸地区 D.印度洋及其沿岸地区18.北极熊家乡冰面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 B.降水减少 C.地壳变动 D.人类采冰19.读“南极地区”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长城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B.中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C.长城站位于东半球 D.中山站位于西半球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科研价值,但是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图为南极某处103年前和现在的对比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由照片对比可知,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地沙化 B.矿产资源枯竭 C.水土流失 D.冰川融化加剧21.许多国家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大规模猎捕鲸鱼,丰富食物来源 B.利用南极广阔空间进行核试验C.大力发展种植业,解决粮食问题 D.研究南极冰川,分析全球气候变化2020年3月南瓶地区出现的“血雪”现象,一直持续到2021年2月。“血雪”是一种板地红色藻类植物,在低温时休眠。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这种红色藻类植物苏醒并生长。结合南极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22.图中我国四个南极考察站,最不易发生“血雪”现象的是()A.长城站 B.中山站 C.泰山站 D.昆仑站23.与“血雪”相关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全球气候变暖所致B.“血雪”是指南极地区降雪的颜色C.南极一年中“暖季”更利于“血雪”生长D.冰雪比“血雪”更能反射太阳光24.据图可知,南、北极地区()A.植物丰富B.气候严寒C.淡水匮乏D.纬度较低第II卷(非选择题)二、解答题25.读南极地区图,回答问题。(1)大洋:A.______,B.______,C.______,(2)科考站: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3)半岛:甲______。(4)我国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考察一般选择在11--12月抵达南极洲,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科学考察队需要克服的恶劣气候______。(5)用箭头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26.读“我国在南极地区科考站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五个科考站中,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__。(2)南极地区的中心是______(陆地/海洋);南极地区的年平均温度比北极地区______(高/低),年降水量比北极地区______(多/少)。(3)2018年2月,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一罗斯海新站在难言岛奠基,预计今年建成。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______方向。我国一般选择在2月份对该区域进行科考活动,原因是此时该区域______A.是暖季且白昼长B.是雨季,降水多C.光照好,风力大D.有极夜现象(4)南极洲的代表动物是____________。27.读极地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北极地区主体是______,南极地区的主体是______大陆。(2)南极大陆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仅55毫米,被称为地球上的“____________”。(3)图中A______岛是地球上最大的岛屿;有“冰上霸王”之称的是_________。(4)两极地区都有极昼、极夜和______现象。28.2022年是中国和阿根廷建交50周年,两国在农产品贸易、能源开发、极地科考等领域持续深入合作。图为阿根廷及周边地区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农贸合作优势尽显】阿根廷农产品品质优良,樱桃、苹果等大量进入中国市场。(1)阿根廷北部有南回归线穿过,南部与南极洲隔海相望,南北气候差异______,农产品种类丰富;位于______(填“南”或“北”半球),可向中国供应反季节农产品。【携手共进开发水电】“基塞”水电站是世界最靠南的水电站,由中国企业承建。工程施工期间将创造近2万个就业岗位。建成后,发电量预计可满足150万个家庭的日常用电,每年为阿根廷节省大笔油气进口开支。(2)说出“基塞”水电站建设的有利影响。【世界尽头南极驿站】乌斯怀亚是阿根廷南部的港口城市,也是南极科考的重要补给站。我国“雪龙”号科考船多次在这里停靠补给。(3)乌斯怀亚成为南极科考重要补给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推测科考船在此补给的物品主要有____________。(4)列举科考船从乌斯怀亚前往南极地区可能遇到的困难。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甲地气候寒冷,无茂密的热带雨林,排除A;乙地纬度较高,气候比较寒冷,排除B;丙地位于北极地区附近,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故可能看到北极熊,C正确;台风为热带气旋,丁地纬度高,无台风,排除D;故选C。2.B3.B【解析】【2题详解】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故A错误;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故B正确;五个南极考察站中,昆仑站和泰山站位于大陆内部,故C错误;五个南极考察站并不都位于南寒带,故D错误。故选B。【3题详解】可在南极地区开展的科考项目有:进行煤炭资源的勘探;监测冰川面积变化;研究企鹅的生活习性;监测海洋水质情况。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地区,南极地区无法研究北极熊的生活习性。故选B。【点睛】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较弱,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冬季出现极夜时,长夜漫漫,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4.C5.B【解析】【4题详解】甲乙两图表示南极地区气候资料的是甲,乙图表示的是北极地区气候资料图,故A叙述正确;南极地区的5个科考站纬度最低的是长城站,故B叙述正确;两极地区酷寒,多狂风,气候干燥,故C叙述错误;长城站位于A罗斯海新站的东北方向,故D叙述正确。故选C。【5题详解】为保护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我们要绿色出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这样会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现象,使冰川融化少。选项ACD不能减少二氧化碳,不能缓解气候变暖的现象。故选B。【点睛】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罗斯海新站,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黄河站。6.A7.D【解析】【6题详解】由图可知,黄河站位于北极圈以内,纬度高,全年多数时间平均气温低于0℃,热量严重不足,植物无法生产,所以需要外运,A正确。黄河站位于岛屿上,有土地资源,B错误。蔬菜外运费用更贵,C错误。蔬菜容易腐烂,不适合海运,D项错误。故选A。【7题详解】建设避暑胜地会破坏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故A错误;捕猎会破坏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故B错误;勘探矿产,建立工业基地会破坏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故C错误;检测海冰动态,研究气候变化,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符合极地保护精神,故D正确。故选D。【点睛】中国北极黄河站是中国依据《斯瓦尔巴条约》1925年缔约国地位而建立的首个北极科考站,是中国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两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8.A【解析】【详解】南极大陆的地下埋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洋中生物资源极其丰富,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故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故A正确;南极地区有“白色荒漠”和“风库”之称,故B错误;我国在南极圈内的科考站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故C错误;北极地区周边大洲为亚洲、欧洲、北美洲三洲,故D错误,故选择A。9.B10.C11.A【解析】【9题详解】由所给的材料可知,“5月下旬到7月中旬,太阳不再露面”说明中山站已经出现了极夜现象,“日子在狂风呼啸的黑暗中一天天度过”说明了中山站此时气候恶劣、狂风不断。结合所给答案A、C、D错误,B正确。故选B。【10题详解】长城站没有位于极圈内,A错误;昆仑站位于(80°S,77°E),B错误;南极点的所有方向都为北方,C正确;长城站濒临大西洋,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南极地区科考价值体现在,能提供几乎没有人类活动、原始,独特的自然环境供人们来对史前世界进行探索和研究,结合所给答案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5月下旬到7月中旬的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风力大;南极点的所有方向都为北方;南极地区科考价值体现在,能提供几乎没有人类活动、原始,独特的自然环境供人们来对史前世界进行探索和研究。12.D13.A14.C15.A【解析】【12题详解】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地区,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每年的11月-次年2月为南极地区暖季,气温较高,此时南极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便于科考队员考察,因此罗斯海新站建设的最佳时间是11月-次年2月,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题详解】由图可知,当罗斯海新站建成时,我国就拥有了长城站、昆仑站、泰山站、中山站和罗斯海新站一共5个南极科考站。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题详解】迄今为止,已有俄罗斯、美国、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等3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一大批科学考察站。为保护南极洲的环境,南极洲的考察只限于科研目的,我国在南极建立科考站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独特的环境进行科学实验,即进行环境科学考察,故C正确;南极地区气候严酷,不能够大规模开发极地矿产,故A错误;南极地区气候酷寒、干燥、风大,游览人数有限,不适合开发旅游资源,故B错误;南极地区气候严酷,不适合人类居住,也没有常住人口,所以,考察并不是准备向南极大陆移民,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C。【15题详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该季节南极有极昼现象,正处“暖季”,白昼时间长,利于考察,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A。【点睛】罗斯海新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位于南极三大湾系之一的罗斯海区域沿岸,面向太平洋扇区,是南极地区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16.C17.B18.A【解析】【1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8月为北半球的夏季,北极地区气温较高,有极昼现象,便于观察北极熊的生活习性,C正确;ABD错误;故选C。【17题详解】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北极地区主要包括北冰洋及周围的欧洲、亚.洲、北美洲的部分地区,故北极熊主要分布在北冰洋及其沿岸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18题详解】北极熊家乡冰面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排放过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引起温室效应增强,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故北极熊家乡冰面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A正确;与降水、地壳运动、人类采冰无关,排除BCD;故A。【点睛】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19.B【解析】【详解】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无极昼极夜现象,故A错误;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南,有极昼极夜现象,故B正确;图中的长城站位于60°W经线附近,位于西半球,故C错误;图中的中山站位于60°E经线附近,位于东半球,故D错误。故选B。20.D21.D【解析】【20题详解】由照片对比可知,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伴随着气温的上升,南极地区的冰川融化加剧,全球海平面上升,D符合题意。南极地区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冰层,冰层平均厚度为2000米,不存在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问题;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该图不能放映南极的矿产资源状况;ABC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D。【21题详解】南极地区气候酷寒,生态脆弱,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人类活动。为保护南极洲的环境,南极洲的考察只限于科研目的和平利用,研究南极冰川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发挥南极的科学价值,D正确,符合题意。“大规模猎捕鲸鱼,丰富食物来源”,会破坏南极的生态环境;“利用南极广阔空间进行核试验”,会造成核污染等问题;南极气候酷寒,“大力发展种植业,解决粮食问题"是不可行的;ABC做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南极冰山大都是由降雪积压生成,南极内陆降的雪变成冰山的时间平均超过1万年。因此,南极冰山又称为“万年冰”,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22.D23.B【解析】【22题详解】读材料可知,“血雪”是一种板地红色藻类植物,在低温时休眠。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这种红色藻类植物苏醒并生长。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四个科考站中昆仑站的纬度最高,所以最不易发生“血雪”现象,D正确;排除ABC,选D。【23题详解】读材料可知,“血雪”是一种板地红色藻类植物,在低温时休眠。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这种红色藻类植物苏醒并生长。全球气候变暖所致,A正确;“血雪”是一种板地红色藻类植物,B错误;在低温时休眠,南极一年中“暖季”更利于“血雪”生长,C正确;冰雪是白色的比“血雪”更能反射太阳光,D正确;排除ACD,选B。【点睛】南极地区一般指南极,被人们称为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人员定居的大陆。24.B【解析】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企鹅和北极熊皮肤下都有厚厚的脂肪,是为了抵御严寒,南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严寒,B符合题意。极地地区纬度高,气候严寒,植物种类稀少,AD错误,不符合题意。南极地区覆盖厚厚的冰层,淡水资源丰富,C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解答题25.(1)①.大西洋②.印度洋③.太平洋(2)①.长城站②.昆仑站③.中山站(3)南极半岛(4)①.11~12月为南极地区的暖季,有极昼现象②.酷寒、多狂风等(5)自西向东,南极附近为顺时针自转【解析】本题以南极地区为材料,涉及到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科考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小问1详解】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图中A是大西洋,B是印度洋,C是太平洋。【小问2详解】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了科学考查站,①是长城站,②是昆仑站,③是中山站。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长城站,纬度最高的是昆仑站。【小问3详解】图中甲南极半岛。是南极大陆最大、向北伸入海洋最远的大半岛,东西濒临威德尔海和别林斯高晋海,近海有宽广的大陆架,东侧有菲尔希纳陆缘冰。【小问4详解】南极地区的三个科考站长城站、昆仑站、中山站中,我国科学考查队去南极考查一般选择在11~12月抵达南极洲,主要是因为11~12月为南极地区的暖季,有极昼现象,便于科考;科学考查队需要克服的恶劣气候是酷寒、干燥、多狂风等。【小问5详解】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在南极地区为为顺时针旋转。26.(1)长城站(2)①.陆地②.低③.少(3)①.东北②.A(4)企鹅【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在南极地区科考站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南极科考站、气候、方向和代表动物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小问1详解】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读图可知,五个科考站中,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长城站,该站位于南极圈以外,位于南温带。【小问2详解】南极地区的中心是陆地,四周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包围。南极地区的年平均温度比北极地区低,南极地区是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南极年平均降水量小于50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被称为“白色荒漠”,年降水量比北极地区少。【小问3详解】读图可知,昆仑站比罗斯海新站更靠近南极点,所以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北方;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因此根据自转方向可知,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东方;综上,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东北方向。我国一般选择在2月份对该区域进行科考活动,原因是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又处于极昼时期,白昼时间长,利于科考考察。A正确,D错误。南极地区降水少,B错误。此时光照好,风力大,不是进行科考活动的原因,C错误。故选A。【小问4详解】南极洲的代表动物是企鹅,脂肪厚利于防寒。27.(1)①.北冰洋②.南极(2)白色沙漠(3)①.格陵兰②.北极熊(4)极光【解析】【分析】本题以极地地区图为材料,涉及极地地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