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体会-广州中医药大学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体会-广州中医药大学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体会-广州中医药大学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体会-广州中医药大学_第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体会-广州中医药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体会主讲:

连州市中医院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清远市名中医陈一清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定义

一、病因

遗传哮喘患儿双亲存在气道反应性增高,亲属患病率高环境因素

吸入物∶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SO2

感染∶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食物∶如鱼、虾蟹、蛋、牛奶药物∶心得安、阿司匹林气候变化、运动

病因发病机制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抗原后,在B细胞介导下,浆细胞产生lgE,后者附着在肥大细胞上。当再次接触抗原时,钙离子进入肥大细胞内,细胞释放组胺、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CF)等,使平滑肌立即发生痉挛而发病。气流受限的形式GINA2005气道壁重建纤维化慢性粘液栓形成(粘液分泌增加和炎症渗出)急性支气管痉挛(平滑肌收缩)继发于炎症的气道壁水肿直接和间接的气道高反应性临床表现(一)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哮喘持续状态(指的是常规治疗无效的严重哮喘发作,持续时间一般在24h以上)等。㈡体征;主要是呼气哮鸣音,与呼吸困难同时出现和消失,发作期可有肺过度充气和体征如桶状胸,叩诊过清音,呼吸音减弱等,严重时可有发绀,颈静脉怒张、奇脉(是指吸气时脉搏显著减弱或消失,又称吸停脉。原因是;吸气时体静脉回流受限,右心室排入肺循环血量减少,而肺循环受呼吸负压影响,肺血管扩张,致使肺静脉回流入左心的血量减少,左心输出量减少,以致脉搏减弱甚至消失。)等。并发症;①肺部感染、慢性支气管炎及肺不张②自发性气胸、纵隔气肿和皮下气肿③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实验室和其他检查①血液常规检查;发作时可有嗜酸粒细胞增高。②痰液检查;涂片在显微镜下可见较多的嗜酸粒细胞。③胸部X线检查;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④肺功能检查哮喘发作时有关呼气流速的全部指标均显著下降。⑤、血气分析哮喘发作时如有缺氧,可有PaO2降低,由于过度通气可使PaCO2下降,pH值上升,表现呼吸性碱中毒。如重症哮喘,气道阻塞加重,可使CO2潴留,PaCO2上升,表现呼吸性酸中毒。如缺氧明显,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⑥致敏源皮肤试验;在哮喘缓解期用可疑的过敏原作皮肤划痕或皮内试验,有条件的作吸入激发试验,可作出过敏原诊断。诊断根据有反复发作的哮喘史,发作时有带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自行缓解或支气管解痉剂得以缓解等特征,以及典型的急性发作症状和体征,除外可造成气喘或呼吸困难的其他疾病,可作出诊断。鉴别诊断须与下列疾病相鉴别:①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②心原性哮喘③支气管肺癌④热带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治疗一、去除病因和诱因;应避免或消除引起哮喘发作的变应原和其他非特异性刺激,去除各种诱发因素。二、、控制急性发作;一般可单用或联用下列药物。①拟肾上腺素药物;包括麻黄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该类药物主要通过兴奋β受体,激发腺苷酸环化酶,增加环状核苷酸

(cAMP)的合成,提高细胞内cAMP的浓度,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稳定肥大细胞膜。②茶碱类药物;能缓解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增强气道纤毛清除功能和抗炎作用。是目前治疗哮喘的有效药物。③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作用机制是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增强平滑肌细胞β2受体的反应性。④色甘酸二钠类药物;有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其脱颗粒和释放介质;降低呼吸道末梢感受器的兴奋性或抑制迷走神经反射弧的传入支;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对嗜碱粒细胞膜亦有保护作用。⑤抗胆碱能类药物;常用药物有阿托品、东莨菪碱、654-2和异丙托溴铵等,可以使生物活性物质释放减少,有利于平滑肌松弛。⑥钙拮抗剂;地尔硫草、维拉帕米、硝苯吡啶口服或吸入可达到阻止钙进入肥大细胞,以缓解支气管收缩。三、促进排痰;⒈祛痰剂使用⒉气雾吸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以利排痰。⒊机械性排痰四、积极控制感染;常需选用抗生素,根据药敏选用或者经验用药。

五、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①氧疗②纠正脱水③迅速解痉治疗④积极控制感染⑤纠正酸中毒⑥合并症处理;如;应及时处理气胸、肺不张、肺功能不全。中医药治疗哮喘体会中医学上并没有支气管哮喘这个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以归纳为‘‘哮症’’范围。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痰气搏击所引起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中医药对本病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方法多样,疗效显著,它不仅可以缓解发作时的症状,而且通过扶正治疗,达到祛除夙根,控制复发的目的。病因病机

一、病因;

1.外邪侵袭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失于表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生痰。

2.饮食不当具有特异体质的人,常因饮食不当,误食自己不能食的食物,而致脾失健运,饮食不归正化,痰浊内生而病哮,

3.体虚及病后体质不强,有因家族禀赋而病哮者,二、病机;①哮病发作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邪气触动停积之痰,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气壅塞于气道,气道狭窄挛急,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而喘促,痰气相互搏击而致痰鸣有声。②由于病因不同,体质差异,又有寒哮、热哮之分。寒痰内郁化热,寒哮亦可转化为热哮。③哮病为本虚标实之病,标实为痰浊,本虚为肺脾肾虚。因痰浊而导致肺、脾、肾虚衰;肺、脾、肾虚衰又促使痰浊生成,使伏痰益固,且正虚降低了机体抗御诱因的能力。④本虚与标实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故本病难以速愈和根治。⑴发作时以标实为主,表现为痰鸣气喘;⑵在间歇期以肺、脾、肾等脏器虚弱之候为主,表现为短气、疲乏,常有轻度哮症。⑶若哮病大发作,或发作呈持续状态,邪实与正虚错综并见,肺肾两虚而痰浊又复壅盛,严重者因不能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命门之火不能上济于心,则心阳亦同时受累,甚至发生“喘脱”危候。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与西医相同,这里不再重复。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本病属邪实正虚,发作时以邪实为主,未发时以正虚为主,但久病正虚者,发时每多虚实错杂,故当按病程新久及全身症状以辨明虚实主次。虚证当进一步明确虚之阴阳属性如;阴虚?阳虚?和虚之脏腑所在如;肺虚?脾虚?肾虚?。

2.分寒热实证;需分清痰之寒热以及是否兼有表证的不同。

二、治疗原则;发作时治标,平时治本是本病的治疗原则。①发作时痰阻气道为主,故治以祛邪治标,豁痰利气,但应分清痰之寒热,寒痰则温化宣肺,热痰则清化肃肺,表证明显者兼以解表。②平时正虚为主,故治以扶正固本,但应分清脏腑阴阳;⑴阳气虚者予以温补,阴虚者予以滋养。⑵肺虚者补肺,脾虚者健脾,肾虚者益肾,以冀减轻、减少或控制其发作。⑶至于病深日久,发时虚实兼见者,不可拘泥于祛邪治标,当标本兼顾,攻补兼施,寒热错杂者,当温清并用。

三、分证论治;㈠发作期;⑴寒哮;症状: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窒,咳不甚,痰少咳吐不爽,白色粘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遇寒而发,形寒怕冷,或有恶寒,喷嚏,流涕等表寒证,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脉象特点:脉来绷急有力,状如牵绳转索主病:寒、痛、宿食。示意图紧脉Tensepulse脉图紧如转索浮中沉区钱宽女65岁高冠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药:射干麻黄汤。方解;本方用射干、麻黄宜肺平喘,豁痰利咽;细辛、半夏、生姜温肺蠲饮降逆;紫菀、款冬花、甘草化痰止咳;五味子收敛肺气;大枣和中。痰涌喘逆不能平卧者,加葶苈子、苏子、杏仁泻肺降逆平喘。若表寒里饮,寒象较甚者,可用小青龙汤解表化痰,温肺平喘。若痰稠胶固难出,哮喘持续难平者,加猪牙皂、白芥子豁痰利窍以平喘。⑵热哮;症状: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张口抬肩,咳呛阵作,咯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示意图滑脉Slipperypulse脉图于伟花?女25岁妊娠8个月脉象特点:往来流利应指圆滑

如盘走珠

主病:痰饮食积实热血证等如盘走珠浮中沉4、利流度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方药:定喘汤。方解;方用麻黄、杏仁宣降肺气以平喘;黄芩、桑白皮清肺热而止咳平喘;半夏、款冬花、苏子化痰止咳,降逆平喘;白果敛肺气以定喘,且可防麻黄过于耗散之弊;甘草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宣、清、降俱备,共奏清热化痰,宣降肺气,平喘定哮之功。若痰稠胶粘,酌加知母、浙贝母、海蛤粉、瓜蒌、胆南星之类以清化热痰。气息喘促,加葶苈子、地龙泻肺清热平喘。内热壅盛,加石膏、银花、鱼腥草以清热,大便秘结,加大黄、芒硝通腑利肺。表寒里热,加桂枝、生姜兼治表寒。㈡缓解期;①肺虚;症状:气短声低,动则尤甚,或喉中有轻度哮鸣声,咳痰清稀色白,面色觥白,常自汗畏风,易感冒,每因劳倦、气候变化等诱发哮病,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弱脉Weakpulse脉图林玉莲女45岁脉象特点:沉细而柔,轻按不显

重按可得主病:气血虚弱,阴阳两衰弱如老翁中沉406080细沉治法:补肺固卫。方药:玉屏风散。方解;方中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补肺;防风亦名“屏风”,《本草纲目·防风》说:“防者,御也,……屏风者,防风隐语也。”可见,防风有屏蔽御邪之功效。李东垣说:“防风能制黄芪,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者也”。若怕冷畏风明显,加桂枝、白芍、姜、枣调和营卫。阳虚甚者,加附子助黄芪温阳益气。若气阴两虚,咳呛,痰少质粘,口咽干,舌质红者,可用生脉散加北沙参、玉竹、黄芪等益气养阴。②脾虚;症状:平素痰多气短,倦怠无力,面色萎黄,食少便溏,或食油腻易于腹泻,每因饮食不当则易诱发哮病,舌质淡,苔薄腻或白滑,脉细弱。示意图细脉smallpulse&丝脉

threadypulse脉图李换叶女25岁脉象特点:脉体细小应指明显

如丝线之应指

主病:气血两虚以阴虚为主又主湿证、寒痛细如丝线浮中沉6、脉宽治法:健脾化痰。方药:六君子汤。方解;方中党参、茯苓、白术、甘草补气健脾;陈皮、半夏理气化痰。若形寒肢冷便溏者,可加干姜、桂枝以温脾化饮,甚者加附子以振奋脾阳。脾肺两虚者,可与玉屏风散配合应用。③肾虚;症状:平素短气息促,动则尤甚,吸气不利,或喉中有轻度哮鸣,腰膝酸软,脑转耳鸣,劳累后易诱发哮病。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质胖嫩,脉象沉细。或颧红,烦热,汗出粘手,舌红苔少,脉细数。示意图数脉Rapidpulse脉图王芳兰女37岁A型予激脉象特点:来去急促,一息六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