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测试(沪教版)(解析版)_第1页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测试(沪教版)(解析版)_第2页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测试(沪教版)(解析版)_第3页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测试(沪教版)(解析版)_第4页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测试(沪教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提分小卷(考试时间:30分钟试卷满分:55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呼吸作用、食物腐败、铁生锈都属于缓慢氧化B.

工业制氧气为分离液态空气法,是物理变化C.

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D.

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空气中该气体的含量【答案】C【解析】A、呼吸作用、食物腐败、铁生锈进行的都很缓慢、不易被察觉,都属于缓慢氧化,故说法不符合题意;B、分离液态空气法的原理:根据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不符合题意;C、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故说法符合题意;D、人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空气该气体的含量,故说法不符合题意。2.燃烧和灭火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书档案起火时,用高压水枪喷水扑灭B.

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C.

“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D.

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答案】D【解析】A、图书档案起火时,不能用高压水枪喷水扑灭,二氧化碳灭火后不留有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温度,使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而不是提高木材的着火点,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说明燃料燃烧不充分,可增大灶具进风口,此选项符合题意。3.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B.

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C.

“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D.

厨房煤气泄漏,立即开启排气扇通风换气【答案】A【解析】A、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是氧气不足造成的,可增大灶具进风口,说法符合题意;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灭火,不可用水灭火,油会浮在水上继续燃烧,发生危险,说法不符合题意;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说法不符合题意;D、煤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发生爆炸,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减少煤气含量,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说法不符合题意。4.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掐断蚊香燃烧的一段可熄灭蚊香,原理是隔离了可燃物B.

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C.

木材架空燃烧更旺,是因为空气流通增加氧气,氧气可以支持燃烧D.

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答案】D【解析】A.掐断蚊香燃烧的一段可熄灭蚊香,是因为撤离的可燃物,不符合题意;B.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若热量无法及时扩散则会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C.木材架空燃烧更旺,是因为空气流通增加氧气,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不符合题意;D.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隔离氧气及降温至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其着火点不能改变,符合题意;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BCDA.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制氧气B.

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C.

通电电解水D.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答案】D【解析】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图像不符合题意。B、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若消耗盐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盐酸过量,铝消耗盐酸多,生成氢气多,拐点高些,图像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2:1,质量比是1:8,图像不符合题意。D、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中钾元素质量不变,图像符合题意。6.下列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水变成汽油

B.

冰转化成干冰

C.

石墨制成金刚石

D.

2gH2完全燃烧生成36gH2O【答案】C【解析】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汽油中含有碳元素,水是不可能变成汽油的,不符合题意;B.冰是固态的水,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冰是不可能转化成干冰的,不符合题意;C.石墨制成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D.根据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H24+O27.将苯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氧化碳。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苯氧气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反应前的质量/g3.99.6000反应后的质量/g006.62.7m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m的值为3.2

B.

生成物中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2:1C.

苯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

若使m=0,则需要使氧气的质量增加到12.0g【答案】D【解析】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3.9g+9.6gB、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6.6gC、苯中的碳元素反应后转移到CO2和CO中,氢元素转移到H2O中,碳元素质量为:6.6g×1244D、设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2CO+故一共需要氧气的质量为:2.4g+9.6g=12.0g,此选项符合题意。8.化学学习中要建立学科基本观念,以下对于基本观念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

元素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

能量观:燃烧、铁生锈、氧化钙与水反应均放出热量C.

微粒观: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微观电子排布中最外层电子数目不同,化学性质不同D.

守恒观:根据元素质量守恒,31.6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应生成12.8g氧气【答案】D【解析】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项不符合题意;B、化学反应总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些反应放热,燃烧、铁生锈、氧化钙与水反应都是放出热量,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B项不符合题意;C、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钠离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C项不符合题意;C、设31.6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2答:31.6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2g故D项符合题意9.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

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C.

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二者化学性质不同D.

守恒观: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与高锰酸钾中氧元素质量相等【答案】B【解析】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符合题意;C、金刚石与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物理性质不同,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符合题意;D、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与高锰酸钾中氧元素质量不相等,不符合题意;10.学习化学需结合学科本质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变化与守恒:2NaCl+2H2B.

模型与推理: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则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

宏观与微观:氧气和液氧都可做助燃剂,原因是构成氧气和液氧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D.

实验与探究:区分软水和硬水的方法是往水样中加入肥皂水后振荡,观察产生泡沫的情况【答案】B【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故得出X为NaOH,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故错误,符合题意;C.液氧是液态时的氧气,构成二者的都是氧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其化学性质相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后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泡沫较少或没有的是硬水,故正确,不符合题意;1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A用等质量氯酸钾制取氧气(是否用二氧化锰催化)B利用足量的CO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铜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D一定量的碳酸钙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答案】C【解析】A.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所以有和没有催化剂时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故不符合题意;B.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所以反应中固体质量减少,反应结束时固体质量为生成铜的质量,大于零,且不再改变,故不符合题意;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二氧化锰、锰酸钾,反应前后锰元素都存在于固体中,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所以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过程中,锰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故符合题意;D.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一定量的碳酸钙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加,碳酸钙完全反应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改变,故不符合题意。1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离子是带电的微粒,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②MnO2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所以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反应的速率③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④物质A有1.6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CO2和3.6gH2O,则该物质的组成元素为C、H、O⑤将2g的碳和8g的氧气放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充分反应后,密闭容器内气体的成分为CO2和O2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答案】B【解析】①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与电子均带电,但不是离子,故不符合题意;②催化剂不一定能加快反应的速率,有些催化剂能够使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如橡胶中的碳粉,故不符合题意;③单质是纯净物,其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符合题意;④物质A有1.6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CO2和3.6gH2O,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4.4g×1244×100%=1.2g,3.6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3.6g×⑤2g碳充分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2g×3212≈5.3g<8g,所以将2g的碳和8g的氧气放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充分反应后,密闭容器内气体的成分为CO2和O213.“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宏观角度分析: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B.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C.从表示方法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催化剂__2CO2D.从社会价值分析:该反应将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答案】A【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2CO+2NO催化剂__2CO2+NA.由物质的组成可知,甲、乙、丙三种物质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丁是由同种元素的组成的,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由该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催化剂__2CO2+ND.由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可知,该反应将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二、解答题14.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如图是某化学活动小组围绕“探究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而设计的实验装置,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C。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装置的优点是什么?(答一点即可)(2)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可得出燃烧的条件是什么?(3)请列举出通过破坏上述燃烧条件达到灭火目的的实例。(答一点即可)【答案】(1)减少生成物五氧化二磷对空气的污染(2)燃烧需要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隔绝氧气可以灭火,如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解析】(1)该实验是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的,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会扩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2)在实验中发现,烧杯的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试管中的白磷发生了燃烧,证明了燃烧需要氧气;而试管中的红磷没有发生燃烧,证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隔绝氧气可以灭火,如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降温至着火点以下也可以灭火,如木材着火用水浇灭;隔离可燃物也可以灭火,如做饭结束后,关闭燃气阀门等。15.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探究。(1)利用甲图装置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请说明理由。(2)将甲图所示装置改为乙图后,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推测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答案】(1)因为稀盐酸与碳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未被密封收集,造成前后质量发生变化,所以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氢氧化钠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解析】(1)稀盐酸与碳酸钠接触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装置,所以造成天平倾斜,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通过密封的反应装置,将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封在锥形瓶内,同时利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将二氧化碳储存在锥形瓶内,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6.酒精灯是实验室最常用的仪器之一。请回答:(1).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操作中酒精不慎酒出在桌上燃烧,用湿抹布盖灭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答案】(1)C2H5OH+3O2点燃__2CO2+3H(2)隔绝氧气【解析】(1)酒精燃烧即酒精和氧气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C2H5OH+3O2点燃__2CO2+3H三、实验探究题17.质量守恒定律的定量研究对学习化学具有重要意义。(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装置如图所示。I先将锥形瓶(包括玻璃管、橡胶塞、药品、气球等)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II把橡胶塞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迅速用橡胶塞将锥形瓶塞紧,观察现象。①实验中,锥形瓶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气球的作用是

。③反应后,待锥形瓶冷却,再次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托盘天平仍然平衡,请从微观角度解释红磷燃烧前后天平平衡的原因

。(2).小明和小红同学分别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石棉网,将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质量(第一次称量)。在石棉网上方点燃镁条,待镁条燃烧后,将其产物与石棉网一起称量(第二次称量)。①镁条燃烧的现象是

。②小明和小红同学的第二次称量结果不同。A小明同学的第二次称量质量减轻,原因是

。B小红同学的第二次称量质量增大,原因是

。【答案】(1)4P+5O2点燃__2P2O(2)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产生白烟;生成的氧化镁颗粒小,飘散到空气中;反应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故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解析】(1)①实验中,锥形瓶里发生反应是红磷在空气中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化学方程式为4P+5O2点燃__2P2O②红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故气球的作用是缓冲气压,防止橡胶塞冲出;③反应后,待锥形瓶冷却,再次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托盘天平仍然平衡,请从微观角度解释红磷燃烧前后天平平衡的原因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不变;(2)①镁条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产生白烟;②A小明同学的第二次称量质量减轻,原因是生成的氧化镁颗粒小,飘散到空气中,没有被称量到;B小红同学的第二次称量质量增大,原因是反应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故氧化镁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18.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1).请写出镁条在图1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小组同学在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石棉网上的燃烧产物质量比反应前镁条质量大,其主要原因是

。(3).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关系时,如反应过程中有气体参加或生成,需要在

容器中进行。(4).(改进实验)兴趣小组按图1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一些黄色固体。(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化学式为Mg3N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反应生成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④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作出猜想)黄色固体为氮化镁。(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取燃烧产物于烧杯中,加入适量水,然后用大烧杯罩在。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黄色固体为氮化镁。(5).(反思交流)①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