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轮复习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_第1页
高中一轮复习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_第2页
高中一轮复习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_第3页
高中一轮复习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广东梅州一模)如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为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草原、苔原、荒漠。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各代号中表示海南岛典型植被类型的是()A.甲 B.乙C.丙 D.丁2.图中可显示的信息错误的是()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规律表现不明显解析:1.D2.C第1题,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热带季雨林;结合图示温度和降水变化,及材料中的六种植被类型,可判断甲、乙、丙、丁分别为:荒漠、草原、苔原、热带雨林,则D正确。第2题,读图,根据气温变化趋势,图中丁、戊、己植被类型更替是以热量差异为基础的,表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则A表述正确。图中丙、乙、己植被类型变化是以水分差异为基础的,表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则B表述正确。图中降水变化不能显示出迎风坡、背风坡差异,不能表示海拔高度的影响,不能表示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C错误。图示表示区域跨温度带、干湿地区的范围广,非地带性规律表现不明显,D正确。(2018·湖南益阳调研)如图为某山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3~5题。3.该山地最有可能位于()A.非洲 B.欧洲C.南极洲 D.澳大利亚4.图中自然森林是()A.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常绿阔叶林5.①~④四地中积雪厚度最大的是()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解析:3.B4.A5.B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积雪范围最低海拔为2200~2300m,海拔较低,且西侧雪线较低,说明西侧为迎风坡。欧洲北部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雪线低,且西侧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最符合题意。第4题,图中植被的分布规律是随着海拔升高,依次出现森林、草甸、积雪,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可知,草甸以下分布的是针叶林。第5题,通过对图中信息的分析可知,该山地西侧为迎风坡,降雪较多,四地中②地等高线最稀疏,坡度较小,且位于凹坡,利于降雪的积累,因此①~④四地中②地积雪最厚。(2018·郑州二模)读我国部分相对高度在1000m以上的山地森林植被垂直带谱图,回答6~8题。6.图示山地都有的植被类型是()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针阔混交林 D.针叶林7.与图中28°N以南山地有无针叶林存在关系最密切的是()A.光照 B.热量C.水分 D.海拔8.下列山地中针叶林分布下限海拔最低的是()A.莽山 B.武夷山C.神农架 D.宝天曼解析:6.A7.C8.D第6题,依据图例,可看出图示山地都有常绿阔叶林。第7题,图示28°N以南山地中,有针叶林分布的山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西部没有针叶林分布,而东西部的主要差异是降水量,故C正确。第8题,依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规律类似于当地水平自然带分异规律,可判断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图示宝天曼纬度最高,则针叶林分布下限海拔最低。(2018·湖南岳阳二模)如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读图完成9~11题。9.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最可能是()A.1800~1900m B.1900~2000mC.2000~2100m D.2100~2200m10.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①喜光②抗风③喜湿④耐寒⑤喜阴⑥耐贫瘠A.①⑥ B.②③C.③⑤ D.④⑥11.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A.土壤肥力增强 B.封山育林C.降水增加 D.气候变暖解析:9.A10.C11.D第9题,图示四条折线都是在1800~1900m林带比重最大,故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最可能是1800~1900m。第10题,图示林带比重,阴坡高于阳坡,迎风坡高于背风坡,故可推断该森林植被喜湿、喜阴。第11题,高山苔原带因海拔高而气温低,不适宜森林生长,故其主要制约森林生长的因素是气温;但近年来森林增长趋势明显,说明气温有所改善,即气候变暖是主因。二、综合题(共56分)12.(2014·上海高考)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28分)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1)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致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8分)(2)阐述图中B、C、D三地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12分)(3)以C地所在的自然带为例,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8分)解析:第(1)题,A、B两地都位于大分水岭东侧,都较湿润,差异是纬度导致的热量不同。第(2)题,B、C、D三地纬度差异不大,但B在大分水岭的东侧迎风坡,C在背风坡,而D在大陆西岸,故所受大气环流不同。第(3)题,C地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自然带为热带稀树草原带,所以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答案:(1)类型:A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地所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原因: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纬度不同,获得热量不同。(2)水分差异:B、C、D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B地处于迎风区,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D地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较低,因此降水量最低。(3)C地位于热带稀树草原带,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13.读图及材料,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在新疆,天山被称为垂直的牧场。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为转场。生活在新疆广大的草原和高山牧场的牧民们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材料二天山自然带示意图(图甲)和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图乙)。(1)指出天山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8分)(2)天山天然草场资源地广、质优、种类多,试分析其原因。(10分)(3)简述天山牧民放牧转场的大致过程,并简单评价转场放牧的好处。(10分)解析:第(1)题,自然带差异可从自然带多少、具体类型及分布海拔角度比较。第(2)题,注意问题包括三方面:地广、质优、种类多,可从气候及地形角度分析。第(3)题,结合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即可回答,注意气温变化是其转场的根本原因。答案:(1)北坡自然带种类丰富,有云杉林带,南坡缺失云杉林带;南坡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于北坡;北坡的雪线较南坡低。(2)天山地处中纬度地区,光热充足,气候适宜牧草生长;山地面积广大,草场分布区域广;海拔高,终年积雪,冰雪融水丰富,为草场提供充足水源,牧草繁茂;从山麓到山顶,垂直高差大,气候差别大,牧草种类依其地区、季节不同而有差异,种类繁多。(3)冬季,牧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