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石壕吏》优课教学课件_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石壕吏》优课教学课件_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石壕吏》优课教学课件_第3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石壕吏》优课教学课件_第4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石壕吏》优课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咀嚼“苦”味,体悟“圣”心——《石壕吏》

杜甫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2.感受诗歌中描述的现实生活,体会诗人的情感。对联: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诗圣?激情导入初读诗歌,明确内容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请同学们按照时间顺序,理一理故事情节。

诗人傍晚投宿石壕村,官吏夜晚前来捉人,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去抓服役,第二天天明独与老翁别的故事。

任务一:自由朗读全诗,在这首诗中,有一句诗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请你在朗读时找出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任务二:请结合老妇的致词,说一说老妇之苦。“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丧子之苦“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贫困之苦“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力衰应役

老妇之苦:年迈丧子、生活困窘、力衰应役、被逼无奈任务三:对比“原文”与“改文”,品一品老翁之苦。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改文:暮投石壕村,有吏来征兵。老翁攀墙走,老妇出门看。

夜:强调时间是晚上,百姓都睡着了,趁其不备,黑夜偷袭,手段狡诈。

捉人:征兵有一定的标准,符合标准则征为兵;而捉人没有标准,只要是人抓去,方式残忍。

逾:越过,可以看出老翁翻墙的动作快速、敏捷、娴熟——急着逃命,捉人次数繁多。老翁之苦:有家难安、丧子失妻、力衰为生感知儿媳与幼孙之苦儿媳之苦:年轻丧夫、衣不蔽体……

幼孙之苦:幼而丧父、食不果腹……

这是一个苦命的家庭!渤海长安太原魏州汴州睢州洛阳幽州云州九原营州灵武益州北京马嵬驿河黄江长常山井陉关潼关安禄山起兵反唐地点安禄山兼任的三节度使名称安史叛军进攻路线唐、回纥军反击路线唐玄宗入蜀路线河东范阳平卢河东755年-763年(1)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2)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758年,唐军在邺城围攻叛军,四处补充兵力。(3)唐军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763年最终被平定。(1)756年,杜甫在战乱中逃难,被叛军所捉,过了8个月的俘虏生活。创作《春望》。(2)758年,杜甫结束仕途生涯,冬末,从洛阳回华州,一路上看到了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创作“三吏”“三别”。(3)763年,安史之乱平定,杜甫创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任务四:如此体恤百姓疾苦的杜甫,面对吏卒的强征,杜甫没有劝阻;与老翁告别之时,他也没有劝慰;诗人为何沉默不语?背景资料二: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冬,为平息安史之乱,郭子仪率众围攻叛军。胜利在望时,却由于指挥不统一,终兵败邺城,损兵无数。为了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拯救国家于水火,他们四处抽丁补充兵力。背景资料一:

乾元二年(759年)春,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赶往任所。当时,为了及时补充兵力,唐王朝实行毫无章法的拉夫政策,不管老少,甚至无论男女都要抓去服兵役。他在由新安县西行途中,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首诗。

所以面对吏卒的强征,他不能劝阻;因为这是为国而战的必要举措;

所以与老翁告别之时,他无法劝慰;因为任何不能改变结局的言语此刻毫无意义;

所以这一晚杜甫沉默不语,是因为他遇到了人生中一个两难的选择

有口难言,更是苦不堪言!

请同学们尝试加上语气词“唉”,来读一读这句话。【师】那是儿媳痛失婆婆,前途茫茫的抽噎:【师】那是老翁形单影只,恐惧不安的哀鸣:【师】那是邻家痛失子孙,彻夜难眠的痛哭:【师】那是诗人无可奈何,痛苦挣扎的呜咽:

唉!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夜久语声绝,唉,如闻泣幽咽。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唉。

唉!夜久语声绝,唉,如闻泣幽咽,唉。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新安吏》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新婚别》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垂老别》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新安吏》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新婚别》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垂老别》这是一个苦难的社会!本诗是一首叙事诗,通过描写差吏捉人的场景和老妇人的自述遭遇,反应了战争给百姓造成的巨大损失,也表现了诗人对老百姓的深切同情。一诗一结致敬诗圣千年之前的那夜秋风起,秋雨落那夜石壕听幽咽那夜鼓声悲壮,星河动摇那夜凭轩涕泗只因身在戎马关山外自此永夜不眠悲自语

致敬诗圣千年后朝圣者伸手拂过那句句诗行如夜深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