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环江县2024届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广西河池市环江县2024届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广西河池市环江县2024届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广西河池市环江县2024届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广西河池市环江县2024届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河池市环江县2024届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观察表格《部分国家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比重统计表》,这直接推动了我国实行国家苏联波兰捷克中国年份1928194919481952比重45.2%65.5%75%26.7%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一五”计划D.人民公社化运动2.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的相同点是A.都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B.都主张向西方学习C.都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D.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元朝时设置由宣政院直接统辖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是为了管理()A. B.新疆 C.西藏 D.云南4.《中国人与日本人》中写道:“中国人是树立路标的民族,而日本人是循着路标前进的民族”。以下哪一项不是19世纪日本“循着路标”推行的改革举措()A.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 B.引进西方技术C.发展近代工业 D.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5.董必武在重游某地后写诗:“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毛泽东同志称诗中记述的事件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事件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是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D.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6.据1913年2月23日《独立周报》第七期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有志于民主推广的人常到田间“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材料反映了民国初年()A.民主人士已经广泛深入民众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农民了解代议制,只是无暇顾及D.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薄弱7.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流经扬州的一段是()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8.武汉是一座英雄城市,2020年武汉人民与疫情展开生死博弈,1911年以“首义之城”永载史册。1911年武汉以“首义之城”永载史册是因为这里发生了:A.女革命党人秋瑾在这里英勇就义B.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C.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D.黄花岗起义,涌现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9.“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清政府为了加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规定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A.西藏首领的统一 B.中央政府的派遣 C.中央政府的册封 D.驻藏大臣的批准10.如表的数据变化,说明了安徽凤阳县1978—1981年粮食产量表(单位:吨)年份全年粮食合计1978年1476981979年2200601980年2512351981年320221——摘自龚庞,丁家干主编《凤阳县志》A.土地改革深受农民的欢迎 B.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顺利实现C.人民公社化运动决策正确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切实可行11.读书是通往梦想的一个途径,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暑假小华想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情况,他可以选择下列哪些书()①《偷袭珍珠港》—利奥波德·罗森伯格②《62号哨所--回忆1944年6月6日的奥马哈海滩》—塞弗罗③《西线无战事》—雷马克.1928年出版④《铁道游击队》—刘知侠.1958年出版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12.《解冻在1972》和《起航在1979》是两部中国现代外交纪实著作。通过书名分析可知,这两本著作可以用来研究: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B.中日关系由对到缓和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程D.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史实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正一步步向世界强国迈进。战国时期,使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国家的改革是什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中有哪些重大措施?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两次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在改革过程中,他们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14.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为追求人类解放的无产阶级提供了精神指引和科学指导,精神的力量历时愈久,经历的实践考验愈多,其中蕴含的真理光辉愈是熠熠生辉、璀璨夺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飞速发展,而无产阶级却相对贫困。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兴起有何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中国的无产阶级从19世纪中叶产生到1914年只有100万左右,而从1914年到1919年快速增加到200多万。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取得初步胜利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中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在对外交往的探索中,展示了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如有人说:“周恩来教会人类怎样为人处世”,请列举一例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外交方面的史实并加以说明。15.文明是指人类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就的总和。人类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请回答:夏、商、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举例说明商朝时青铜铸造取得的成就。人类文明不断向前演进,把社会主义制度从理想变成现实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获得了怎样的发展?近代以来资本主义文明深刻影响世界。简要指出第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生产关系的史实。

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依据题干的表格内容以及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落后,为了改变这种局面,1953-1957年底,我国开展了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并于1957年底,超额完成,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着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C项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是农业方面的改革,A项不符合题意;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项不符合题意;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后的左倾错误的表现,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表格的时间和内容,由此可以判断是重工业方面我国比较落后,为此我国开展了一五计划,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表格的能力。2、B【解析】

依据题干“相同点”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都主张向西方学习,B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A项不符合题意;戊戌变法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关键词“相同点”,结合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的相关知识解答问题,需要运用比较法和排除法解答问题。3、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是元朝设置的地方官署名,为设于沿海及边疆地区的军政机关,承行中书省或宣政院之命统辖区军民之务,是为了管理西藏地区建立的机构,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4、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是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日本大化改新发生在7世纪,与题干的“19世纪”不符。A符合题意;19世纪日本进行了学习西方的明治维新,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和努力发展教育都属于明治维新的内容。BCD是19世纪日本“循着路标”推行的改革举措,不符合题意。故选A。5、A【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这是董必武1963年重游南湖时为烟雨楼题写的对联。同时结合毛泽东记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可知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6、D【解析】辛亥革命后,一些有志于民主推广的人常到田间不代表民主人士已经广泛深入民众。故A不符合题意;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与题干材料的“则皆瞠目而不解”不符合,故B不符合题意;农民了解代议制,只是无暇顾及违背了题干材料的含义,故C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的“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大意是我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障,怎么顾得上革命哪,这说明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薄弱。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题干材料,“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表明人民群众对代议制了解很少,说明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薄弱。7、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类四段,由北向南依次为从涿郡到洛阳这段叫永济渠、从洛阳到淮水叫通济渠、从淮水到江都叫邗沟、从江都到余杭叫江南河。江都就是今天的扬州,因此,流经扬州的一段是邗沟。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8、C【解析】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911年的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因此,武汉以“首义之城”永载史册。故C符合题意;女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绍兴英勇就义,排除A;萍浏醴起义发生在萍乡、浏阳、醴陵,排除B;黄花岗起义发生在广州,排除D。故选C。9、C【解析】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清朝时期,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赐予他“达赖喇嘛”的称号;后来康熙的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称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经过中央政府册封。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C选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10、D【解析】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D符合题意;土地改革的时间是1950-1952年,A排除;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顺利实现是1956年底,B排除;人民公社化运动是错误的探索,C排除;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通过表格的内容能够总结出事件,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材料的能力,掌握扎实的基本功。11、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珍珠港海战发生在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二战的起止时间是1939-1945年,因此《62号哨所--回忆1944年6月6日的奥马哈海滩》记述的二战的史实;《铁道游击队》发生在咱们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故C.①②④发生在二战期间,C正确;《西线无战事》是一战期间,③错误,故排除ABD项。故选C。12、C【解析】

根据“《解冻在1972》”、“《起航在197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及之后《中美上海公报》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C符合题意;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日两国于1972年正式建交。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1)商鞅变法(1分)(2)改革措施: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用汉律;学汉礼。每项1分,共6分)意义:改革巩固了北魏的统治,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1分)。(3)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有:第一,改革都得到了本国君主的大力支持;第二,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第三,改革者本人都具有非凡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只要言之有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2分);学习他们坚定的意志。敢于向旧势力挑战的品质与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或言之有理亦可)(2分)【解析】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点。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此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包括: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用汉律;学汉礼)经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巩固了北魏的统治,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加快了北方的封建化进程。(3)此题考查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及借鉴意义。这两次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有:第一,改革都得到了本国君主的大力支持;第二,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第三,改革者本人都具有非凡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从这两次改革中,我们能够学习他们坚定的意志。敢于向旧势力挑战的品质与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商鞅变法;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北魏孝文帝改革14、(1)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2)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短暂春天”;为中共的成立奠定阶级基础。(3)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开拓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