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重点中学2024届中考猜题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昆山市重点中学2024届中考猜题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昆山市重点中学2024届中考猜题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昆山市重点中学2024届中考猜题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昆山市重点中学2024届中考猜题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昆山市重点中学2024届中考猜题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化妆”出来的土鸡蛋,是指生产奸商通过在笼养鸡饲料中添加神秘的红色粉末,让鸡蛋的蛋黄变得红而深,诱骗消费者花大价钱购买加了料的普通鸡蛋。其中有一种添加剂叫斑螯黄,化学式为C40H52O2,是一种深紫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对氧及光不稳定,着色后色调不受pH值影响,对日光亦相当稳定,不易褪色。关于斑螯黄的说法正确的是()A.斑螯黄是由94个原子构成的有机物B.斑螯黄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64gC.斑螯黄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0:13:8D.斑螯黄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2.现有失去标签的氯化钙、硝酸银、盐酸、碳酸钠4种无色溶液。将它们编号为甲、乙、丙、丁后,两两混合的现象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甲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实验顺序实验内容实验现象①甲+乙有气泡生成②甲+丙有沉淀生成③丙+丁有沉淀生成④乙+丙没有现象发生A.CaCl2 B.AgNO3 C.HCl D.Na2CO3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生成CO2,燃烧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4.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A.灼烧法鉴别棉花和羊毛B.用稀盐酸鉴别黄铜和金C.外观鉴别磷肥和氮肥D.酚酞溶液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5.下列是分析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过程①证明变质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②确定成分取少量溶液,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③测定纯度取一定量溶液,加入盐酸,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生成的气体,称量④除去杂质取溶液,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6.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B.由t2℃降温到t1℃,甲饱和溶液比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质量多C.t2℃时,将4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溶液质量为90gD.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7.下列生活用品的材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纯羊毛衫 B.不锈钢锅 C.塑料玩具 D.玻璃茶杯8.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且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的是A.CO2和NaOH溶液B.稀盐酸和CaCO3C.Na2CO3溶液和Ca(NO3)2溶液D.A1和CuSO4溶液9.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下列操作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物质(杂质)操作方法ACu(Fe)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BCO2(CO)通入氧气,点燃CNaCl溶液(Na2CO3)加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DFeSO4溶液(CuSO4)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A.A B.B C.C D.D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打开浓盐酸的瓶塞,瓶口出现白烟B.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剂中,溶液变成蓝色D.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11.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一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②水的汽化和氦气的液化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12.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转化观:O2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结构观: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D.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20%的硫酸,加10mL水后体积为20mL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下图中①、②为氧元素、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氧元素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铝元素的质子数是。C粒子属于(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若D为原子,则ⅹ=。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序号)。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填序号)。14.下图为液化石油气钢瓶的实物图,根据问题回答:(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填写一种)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金属元素符号________________。(2)盛放不同气体的钢瓶表面涂色和字体颜色各不相同。液化石油气钢瓶是灰色写红字。除此外涂油漆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3)据悉一些不法分子在液化石油气中加入二甲醚以降低燃料成本。推测二甲醚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二甲醚对橡胶密封圈具有溶胀作用,使其尺寸变小,从而造成二甲醚泄露引起爆炸,请你从分子观点解释二甲醚的泄露________________。(4)某小吃店失火,消防人员第一时间将液化石油气罐搬离火灾现场。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15.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氖气__;(2)高锰酸钾___;(3)3个银原子___;(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16.同学们,你玩过“化学扑克”牌吗?“化学扑克”牌的玩法是:上家出牌,如果下家牌中的物质能与上家的牌中的物质发生反应,即可出牌;若多个玩家牌中的物质都能与上家牌中的物质发生反应,则按反应现象明显优先的原则进行,按此规则,先出完牌的为赢家.接下来就让它带领我们一起走进化学知识的海洋:下图表示的是某局牌的最后一轮.图甲是已出的一张牌,ABCD是四位玩家手中剩余的一张牌.(1)接下来出牌的玩家是______________(填标号),该玩家与甲图牌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2)本局最后三位玩家的出牌顺序是_____________(填标号,下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如图1是小李通过实验检验锌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中含有的杂质.①实验中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制取的氢气中含有_____;又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制得的氢气中含有_____.②图中的石蕊试液也可换成_____溶液,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已知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是一种常用的干燥剂.如图2是小李设计的制取干燥、纯净氢气的装置.①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②虚线框内连接的最佳收集装置是_____.A向上排空气集气装置B用干瘪的气囊作为集气装置C向下排空气集气装置D排水集气装置18.某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他设计并完成了如表所示的探究实验,请你帮他填写下表划线部分的空格: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总结各步骤结论总结实验一将氯酸钾装在试管中加热至融化,再往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氯酸钾受热能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反应速率慢。化学方程式为:____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实验二加热装在试管中的二氧化锰,然后往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____实验三____木条迅速复燃____(1)在该同学的三个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___。(2)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的结论,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_____。第二方面的实验是要验证从反应后的剩余物中分离出的MnO2是否还能加快KClO3的分解。从质量守恒定律考虑,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都能制得氧气,其原因是__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往200克含有稀硝酸和硝酸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21.2%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变化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假设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试分析计算:(1)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2)反应到c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

A、斑螯黄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选项A不正确;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选项B不正确;C、斑螯黄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0):(1×52):(16×2)=120:13:8,选项C正确;D、斑螯黄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0):(1×52):(16×2)=120:13:8,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D不正确。故选:C。2、D【解析】

将这四种物质两两反应:氯化钙与硝酸银反应会生成氯化银沉淀、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根据反应现象:甲+乙有气泡生成,说明甲乙分别是盐酸和碳酸钠中的一种;乙+丙没有现象发生,说明丙是氯化钙;那么甲是碳酸钠、乙是盐酸,则丁是硝酸银。故选D。3、A【解析】

A.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生成CO2,燃烧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选项正确;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只有氧元素,选项错误;C.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但是无机物,选项错误;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不是中和反应,选项错误。故选A。4、D【解析】

A、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棉花有纸燃烧的气味,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用灼烧法鉴别,不符合题意;B、黄铜属于铜锌合金,黄铜中的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有气泡产生,金不与稀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用稀盐酸鉴别黄铜和黄金,不符合题意;C、磷肥为灰色粉末,氮肥为白色晶体,可以用外观鉴别磷肥和氮肥,不符合题意;D、酚酞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都不变色,不能用酚酞溶液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符合题意。故选D。5、D【解析】

①NaOH变质为Na2CO3,检验CO32-用稀盐酸;②确定成分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向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若溶液呈红色则成分中一定有NaOH,若无红色出现,则成分中无NaOH6、D【解析】

A、甲的溶解度不一定比乙的大,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由t2℃降温到t1℃,甲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质量多,因为没有指明溶液质量;故选项错误;

C、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将4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溶液质量=25g+50g=75g,故选项错误;

D、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因为该温度下,它们的溶解度相等;故选项正确;

故选:D。【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7、C【解析】

A、纯羊毛衫,是用天然高分子材料羊毛制成的,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不符合题意;B、不锈钢锅,是用铁的合金钢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不是有机合成材料;故不符合题意;C、塑料玩具,是用塑料制成的,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中的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符合题意;D、玻璃茶杯,是由玻璃制成的,玻璃属于无机材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8、B【解析】

A、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A错误;B、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而每100份质量的碳酸钙参加反应就会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大。B正确;C、碳酸钠溶液和硝酸钙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反应后由于生成沉淀物,则溶液的质量减小。C错误;D、铝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B。9、B【解析】

A、Fe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A正确;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入氧气点燃,这是因为氧气的量不易控制,用少了达不到目的,用多了会引入新的杂质(过量的氧气),故B错误;C、Na2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C正确;D、足量铁屑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D正确。故选B。【点睛】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加入试剂除杂质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④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10、B【解析】A、打开浓盐酸的瓶塞时,瓶口产生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C、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铁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二氧化碳的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11、A【解析】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都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都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12、B【解析】

A.直接用“水”这种说法表示水这种物质,是宏观意义表述,不符合微粒观,A选项错误B.氧气和碳的燃烧能产生二氧化碳,人员和他经过光合作用又可以生成氧气,符合题意,B选项正确C.氦虽然最外层电子数是2,但已达到该层最大电子排布数,属于稳定结构,而镁的最外层最多可排8个电子却只排了2个,是不稳定结构,C选项错误D.加入水之后,硫酸的质量分数发生改变,则硫酸的密度也会发生改变,当密度不再为之前的密度时,则体积不为原先的两倍,D选项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1)非金属;13(2)阴离子;8(3)BC(4)B【解析】

由题中信息知,(1)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铝元素的质子数是13.(2)C粒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阴离子。若D为原子,则18=2+8+x,x=8.(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BC。(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B。14、塑料(或橡胶)Fe(或Cu)防止钢瓶生锈可燃性分子不停地运动清除(或隔离)可燃物【解析】

(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和橡胶;金属有钢(钢由铁和碳组成)、黄铜(铜锌合金),故金属元素符号为:Fe、Cu、Zn;(2)铁生锈的条件是铁和氧气、水接触,故涂油漆可以防止钢瓶生锈;(3)由题干信息可知,二甲醚具有的性质是:可燃性;从分子观点解释二甲醚的泄露:分子在不断运动,二甲醚分子运动到钢瓶外,导致泄漏;(4)将液化石油气罐搬离火灾现场。其灭火原理是: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点睛】灭火的原理: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15、NeKMnO43AgCH4【解析】

(1)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Ne;(2)高锰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高锰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KMnO4;

(3)3个银原子可以表示为3Ag;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可以表示为CH4。

故填:Ne;KMnO4;3Ag;CH4。16、CABD【解析】

(1)能与CO2反应的是NaOH,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和H2O,故填:C、CO2+2NaOH=Na2CO3+H2O;(2)接下来能与NaOH反应的物质有硫酸铜和硫酸,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按反应现象明显优先的原则进行,因此接下来出牌的是硫酸铜,能与硫酸铜反应的是铁单质,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因此接下来出牌的是铁,能与铁单质发生反应的是硫酸,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因此出牌的顺序是硫酸铜、铁和硫酸,故填:A、B、D。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硝酸银有白色沉淀出现吸收氯化氢气体B【解析】

无水硫酸铜遇到水变蓝以及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以及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详解】(1)①无水硫酸铜遇到水变蓝,实验中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制取的氢气中含有水蒸气;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制得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②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所以图中的石蕊试液也可换成硝酸银溶液,观察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