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三墩中学2024届十校联考最后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三墩中学2024届十校联考最后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三墩中学2024届十校联考最后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市三墩中学2024届十校联考最后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市三墩中学2024届十校联考最后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三墩中学2024届十校联考最后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如图表示氢气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B.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的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和分子数均不会发生变化2.下列气体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臭氧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3.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式试剂正确的是A.闻气味区分氮气和氧气B.用食盐水区分硬水和软水C.用水区分碳酸钙和硝酸铵D.用酚酞溶液区分CO和CO24.我国科学家寻找到新型催化剂,使低温工业产氢取得突破,反应过程图示如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变化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变化C.反应前后催化剂化学性质发生改变D.利于氢能源的经济推广5.下列有关物质的提纯、除杂和鉴别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所加物质或方法A除去CaO中的CaCO3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B提纯硫酸钠中的硝酸钠溶解、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蒸发C除去CO2中少量的HCl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D鉴别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加水溶解A.A B.B C.C D.D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氧 B.铝 C.硅 D.铁7.下列选项中涉及的原理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烧碱溶液除去二氧化碳C.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变黑 D.二氧化碳溶于水制汽水8.有四种粒子,其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表示原子的是①③B.③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C.上图四种微粒属于三种元素D.②④微粒化学性质相似9.如图1所示,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气密性良好的烧瓶内充满CO1.分别用注射器向烧瓶中迅速注入等量的水、饱和石灰水和40%的氢氧化钠溶液,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再振荡烧瓶。观察传感器所示气压变化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1代表加入的是水B.吸收用NaOH溶液较合适C.AB段气压增大的原因之一是液体的添加使气体体积缩小D.曲线1中CD段气压“急速”减少的原因是振荡烧瓶使瓶内气体迅速反应10.下列物质在应用中,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用铅笔芯粉末使锁的开启变的更灵活B.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迹C.将活性炭放入冰箱中除去异味D.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11.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A.用活性炭软化硬水B.用灼烧法区别棉纱线和羊毛线C.用湿润的pH试纸测白醋的酸碱度D.用10mL量筒量取5.62mL水12.下列除杂质(括号中为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CO2(O2)——通过灼热的Cu网B.C(Fe)——加足量稀盐酸溶解,过滤C.CO2(CO)——点燃D.FeSO4溶液(CuSO4)——加入过量铁粉,过滤13.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中含有少量b时,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B.t℃时,a、b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a大于bC.当温度大于t℃时,a溶液一定比b溶液浓D.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14.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错误的是()A.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产量可以大量使用化肥B.剧烈运动后应适当补充淡盐水C.用活性炭吸附室内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D.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15.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 B.清洗试管C.验满氧气 D.取用固体粉末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广东乐昌古佛岩,因洞内的石笋和钟乳石,形状如仙似佛,前人在洞内安放过佛像,在洞口又建有佛寺而得名。石笋和钟乳石是由上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石灰岩形成的,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请用化学用语描述下列带点部分:碳酸钙中的金属元素:_____。碳酸钙中所含的阴离子:_____。碳酸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_____。溶洞中钟乳石的形成是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碳酸氢根(HCO3﹣)也是常见的原子团,化合价为﹣1价,则碳酸氢钙的化学式为: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在老师的指导下,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KClO3)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资料:①KClO3的熔点约为356℃,MnO2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②不同配比是指KClO3和MnO2混合物中,KClO3和MnO2的质量比;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如图:分析图2,KClO3分解温度__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分析图3,KClO3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当物质配比为1:2时,KClO3分解温度约为________℃.为证实MnO2的催化作用,小组同学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Ⅰ检查气密性气密性良好Ⅱ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MnO2和KClO3,塞紧橡皮塞.没有明显现象Ⅲ分别先后加热MnO2和KClO3,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加热__________(填“左”或“右”)侧支管后,带火星木条复燃.木条长时间才能复燃Ⅳ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MnO2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_____________步骤Ⅳ的实验现象能否说明MnO2是KClO3分解的催化剂?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除催化剂外,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分析图2,在KClO3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将29.4gKClO3和MnO2混合物以5:1配比加热至完全反应,如图5中?的值应为_________A.4.9B.9.6C.14.9D.19.1.18.(8分)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实验室存放较长时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H2O2溶液(如图一),进行如下实验:(1)小亮从瓶中取出50mL溶液,稀释成10%的H2O2溶液待用,理论上他需要加水_____mL。(2)小丽同学用上述稀释后的H2O2,溶液和图二装置,探究不同物质对H2O2的催化效果是否相同。实验中看到_____,说明MnO2对此反应的催化效果比水泥好。请判断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3)小杰同学用图E装置测定上述稀释后的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为10%,反应前他在分液漏斗中加入50g稀释后的H2O2溶液,在干燥管中加入足量无水氯化钙用于吸水),并在广口瓶中加入适量的MnO2粉末,共称得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564.5g。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H2O2溶液全部流入瓶中,迅速关紧活塞,待反应结束后,称得装置及其内所有物质的总质量为562.9g。请计算:①上述实验过程中产生氧气的质量为_____。②实验测得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③图三中若无干燥管则测得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比实际值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④稀释后的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10%不符合,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碱式碳酸铜(Cux(OH)y(CO3)z)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实验室制取碱式碳酸铜的步骤如下。已知:①Cu+4HNO3(浓)=Cu(NO3)2+2NO2↑+4H2O;②2NO2+2NaOH=NaNO3+NaNO2+H2O步骤一:制Na2CO3从Na2CO3溶液(含少量NaCl)提纯获得Na2CO3固体的步骤如下:蒸发浓缩,38℃以上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加热脱水,得Na2CO3固体。结合如图1回答。(1)38℃以上结晶的目的是_____。(2)洗涤时,适宜的试剂是_____。a热水b冰水c盐酸dCa(OH)2溶液步骤二:制Cu(NO3)2如图2,用滴管吸取浓HNO3缓慢加到锥形瓶内的废铜屑中(废铜屑过量),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Cu(NO3)2溶液。步骤三: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向大试管中加入Na2CO3溶液和Cu(NO3)2溶液,水浴加热至70℃左右,用NaOH稀溶液调节pH至8.5,振荡,静置,过滤,用热水洗涤,烘干,得到碱式碳酸铜产品。(3)如图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反应结束后,广口瓶内溶液中的溶质有NaOH、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4)步骤三中,水浴加热所需仪器有_____、_____(加热、夹持仪器、石棉网除外);洗涤的目的是_____。(5)影响产品产量的主要因素有_____和_____。(6)加热碱式碳酸铜(Cux(OH)y(CO3)z)得40gCuO和3.6gH2O.则x:y:z=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析】试题分析: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故原子是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A错误;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C错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不会发生变化,分子数可能会变,D错误。故选B。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2、C【解析】

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

故选:C。3、C【解析】

A、氮气、氧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闻气味不能区分氮气和氧气。A错误;B、硬水、软水中加入食盐水都没有明显现象,用食盐水不能区分硬水和软水。B错误;C、碳酸钙难溶于水,硝酸铵易溶于水且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可以用水区分碳酸钙和硝酸铵。C正确;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别通入酚酞溶液中,都没有明显现象。D错误。故选C。4、D【解析】A、任何化学变化前后的原子的数目都不发生变化,错误;B、化学变化前后的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变化,错误;C、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是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错误;D、该反应过程利于氢能源的经济推广,正确。故选D。5、B【解析】

A、CaCO3高温煅烧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能将杂质转化为欲保留的物质,选项正确;B、氯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消耗了欲保留的物质,又引入新杂质氯化钠,选项错误;C、除去CO2中少量的HCl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HCl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把杂质HCl转化为二氧化碳,再通入浓硫酸干燥,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选项正确;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加水溶解可以区分两种固体,选项正确,故选B。【点睛】除杂的原则:1、不能引入新杂质;2、除杂剂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将杂质转化为欲保留的物质。6、A【解析】

地壳中元素含量前五位,由高到低为:氧、硅、铝、铁、钙,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A。7、A【解析】

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B、用烧碱除去二氧化碳,是因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变黑,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溶于水制成汽水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8、D【解析】

A、在①③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属于原子,不符合题意;B、③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不符合题意;C、上图四种微粒共有三种质子数,属于三种元素,不符合题意;D、②④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②表示的是阳离子Na+,④表示的是阴离子Cl-,二者化学性质不相似,符合题意。故选D。9、A【解析】

由图1可知,曲线3代表的反应最剧烈,吸收的二氧化碳最多,故曲线3是氢氧化钠溶液,因此,通常选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曲线1反应最弱,吸收的二氧化碳最少,故曲线1代表的是水,曲线1代表的是石灰水,曲线AB端呈现上升趋势可能是由于注射器中的液体迅速注入烧瓶,导致气体的体积缩小,气压增大,而CD段“急速”下降的原因可能为振荡试管后,会加速反应进行,使瓶内气压急速减小。故选A。10、D【解析】

A、铅笔芯粉末使锁更灵活是因为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而石墨具有滑腻感,可以做润滑剂,属于物理性质。A错误;B、油渍可以溶于汽油,形成溶液。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属于物理性质。B错误;C、活性炭放进冰箱除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C错误;D、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属于酸,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酸和碳酸钙可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属于化学性质。D正确。故选D。11、B【解析】

A、活性炭只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软化硬水,可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不符合题意;B、棉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时,有纸燃烧的气味,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用灼烧法区别棉纱线和羊毛线,符合题意;C、用湿润的pH试纸测白醋的酸碱度,会使测定结果偏高,应用洁净干燥的pH试纸检测白醋的酸碱度,不符合题意;D、10mL量筒只能精确到0.1mL,不能用10mL量筒量取5.62mL水,不符合题意。故选B。12、C【解析】

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二氧化碳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B、铁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水,碳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符合题意;D、过量铁粉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13、D【解析】

A、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大,而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较小,故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选项A错误;B、t℃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故等质量a、b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a大于b,但没有指明是等质量,选项B错误;C、当温度大于t℃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但a溶液不一定比b溶液浓,因为没有讲清楚是否是饱和溶液,选项C错误;D、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选项D正确。故选D。14、A【解析】

A、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产量大量使用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错误;

B、剧烈运动后应适当补充淡盐水有利于补水,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用活性炭吸附室内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正确;

D、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可以将硬水软化,正确;

故选:A。15、D【解析】

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管口向上倾斜,液体的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手应握在试管夹的长柄处,选项错误;B.用无名指与小拇指夹住试管下面部分,其余三个手指握住试管上段,用手腕的力量去振荡试管,可保证液体不会溅出,不能上下震荡,选项错误;C.验满氧气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选项错误;D.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时,应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固体放在试管底,然后将试管竖起,使固体滑到试管底,选项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CaCO32﹣Ca(HCO3)2【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详解】(1)碳酸钙中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故填:Ca。(2)碳酸钙中所含的阴离子是碳酸根离子,故填:CO32﹣。(3)碳酸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就是在碳酸钙化学式中碳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加上+4,故填:(4)碳酸氢根(HCO3﹣)的化合价为﹣1价,则碳酸氢钙的化学式为Ca(HCO3)2,故填:Ca(HCO3)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高于配比越大,分解温度越高75℃右侧加热时间短于步骤Ⅲ,木条即复燃不能温度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试管内气压增大,排出一部分空气,氯酸钾还没有分解生成氧气D.【解析】

(1)通过图中的数据可知氯酸钾的分解温度大约是310℃,以及氯酸钾的熔点是356℃,所以KClO3分解温度高于其熔点;

(2)通过分析图3中氯酸钾的分解数据可知,KClO3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配比越大,分解温度越高,当物质配比为1:2是,KClO3分解温度约为75℃;

(3)氯酸钾单独受热分解生成的氧气速率较慢,单独加热加热二氧化锰不会生成氧气,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所以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Ⅰ检查气密性Ⅱ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MnO2和KClO3,塞紧橡皮塞.没有明显现象Ⅲ分别先后加热MnO2和KClO3,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加热右侧支管后,带火星木条复燃.木条长时间才能复燃Ⅳ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MnO2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加热时间短于步骤Ⅲ,木条即复燃故:①步骤Ⅲ中:加热右侧支管后,带火星木条复燃,木条长时间才能复燃;

②步骤Ⅳ中,加热时间短于步骤Ⅲ,木条即复燃;

③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既能提高也能降低),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所以步骤Ⅳ的实验现象不能说明MnO2是KClO3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MnO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因素还有温度和反应物间的接触程度(接触面积的大小)等;(4)分析图2,在KClO3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实验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会发生逸出,导致装置内的氧气浓度降低,所以在KClO3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试管内气压增大,排出一部分空气,氯酸钾还没有分解生成氧气;

(5)29.4gKClO3和MnO2混合物以5:1,所以氯酸钾的质量为:29.4g×5656=24.5g,二氧化锰的质量为:29.4g-24.5g=4.9g,

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x=14.9g

所以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4.9g+4.9g=19.1g

故选D。18、120左侧红墨水上升速度比右侧快,最终者上升距离相同不合理,催化剂的表面积不同,也会对催化效果造成影响1.66.8%偏大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他合理均可)【解析】

(1)设理论上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

50mL×1.2g/cm3×30%=(50mL×1.2g/cm3+x)×10%x=120g,即120mL水;

(2)通过题干信息可知,二氧化锰和水泥块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都有催化作用,并且二氧化锰比水泥块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果好,所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左侧红墨水上升速度比右侧快,最终上升的高度相等;根据控制变量实验法可知,除了物质的种类不同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但是二氧化锰是粉末,水泥块是块状,催化剂的表面积不同,所以不合理;

(3)①生成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