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4.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5.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6.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难点】

1.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3.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第三节在实践中探索实现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第一节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32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33主要内容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4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20世纪初,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

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尖锐批判;对未来社会主义新制度的天才的描绘;意识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找不到资本主义灭亡的经济根源;找不到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找不到通向理想社会的现实途径。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真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的可能性。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运行方式、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标志——《共产党宣言》

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

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军队攻打冬宫。1、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1917年,革命中的布尔什维克示威游行

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第一,在理论上,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与和平两种形式。2、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第二,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形式。临时政府军队镇压彼得格勒群众集会巴黎公社墙

马克思指出: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在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资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它不会自愿让出政权。

在资产阶级的暴力镇压之下,无产阶级要想实现自己的革命任务,就不得不经过暴力革命。

1871年3月18日的巴黎工人起义和由此建立起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马克思高度评价巴黎公社的意义,指出:“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经认为,在特定情况下,社会主义可能以和平方式实现。但和平过渡只是“革命史上极为罕见的机会”第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但至今尚无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实例

19世纪中期,通过对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和阶级矛盾状况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解放只能是国际的事业”。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同时革命”论3、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无产阶级革命将在几个重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并不意味着将在某一天或某一时刻“同时发生”,而是在一个时期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前后相继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形成一个互相促进和支持的革命高涨的局面。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列宁发现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提出社会主义能够首先在一个或者少数国家取得胜利新理论,即“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1913年英德美法状况比较英德美法工业产品数量所占位次3214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1452

列宁提出“一国胜利”论

列宁指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1917年10月25日,列宁领导彼得格勒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理想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列宁改变了历史,十月革命改变了历史阿芙乐尔号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1917年11月—1918年上半年,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1918年夏天—1921年初,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1921年春天—1924年,由战时共产主义转为新经济政策时期。1.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

十月革命后,列宁制定了苏维埃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计划,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法和途径,进行了“直接过渡”实践。(1)1917年11月——1918年上半年:

巩固苏维埃政权,制订向社会主义过渡初步计划的时期“直接过渡”是指不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绕过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直接”通达社会主义社会。

1918年下半年,帝国主义纠合14国对苏维埃政权进行武装干涉,同时俄国爆发国内战争。为捍卫苏维埃政权,苏维埃实行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1918年夏天——1921年初: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非常困难条件下,为战胜国内外敌人采取的应急措施,它最大限度动员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粉碎国际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保卫新生苏维埃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捍卫了十月革命的成果。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用行政命令方式完成经济任务,调整国家产品生产和分配,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挫伤了群众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内战争接近尾声,

影响日益显露。(3)1921年3月—1924年新经济政策时期

背景:1921年3月8日--16日,俄共(布)召开第10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提议,大会于3月15日通过决议,决定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第四,试行租让制、代购代销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作为由多种经济成分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桥梁。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第一,实行粮食税制度,开放市场,实行自由贸易,允许农民自由周转剩余农副产品;

第二,允许私人小工业企业发展,允许通过市场进行商品买卖,实行国家调节商业和货币流通;

第三,把商业原则引入国有企业,进行经济核算,对职工实行物质奖励;

新经济政策的历史作用列宁同农民交谈

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

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改善了工农关系

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

加强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

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措施。2.列宁对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3.列宁晚年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构想

这些思想主要包括:用合作社的形式将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进行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努力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维护党的团结,特别是党中央领导核心的团结等(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1.苏联模式的形成及其最终确立列宁逝世后,联共(布)党内及理论界在苏联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分歧,争论的结果最终是斯大林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占据了主导的地位。1928年10月,苏联开始实行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32年底完成。1936年12月,在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中,宣布苏联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方面: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2.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点经济体制方面: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集中统一指令性计划管理,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单一按劳分配方式。经济特点高度集中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政治特点

第一,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3.对苏联模式的评价

第二,历史功绩: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为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苏军占领柏林

第三,存在弊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弊端逐步显现。主要是集中过多,管得过死,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1.二战后,欧洲、亚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一)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2.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事件,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

二战结束后,以雅尔塔体系为标志,确立了以苏美为中心的划分世界势力范围的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定位,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1.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重要的历史作用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逐步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进一步削弱了资本主义统治基础,赋予当代世界发展以新的内容。(三)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2.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大大遏制了帝国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列宁同志清扫地球》

社会主义力量积极参与国际政治活动,不断挫败帝国主义的图谋和野心。昔日资本主义独霸世界、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二战后,100多个殖民地国家获得民族独立,第三世界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容忽视的新兴政治力量。3.社会主义坚定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社会主义作为时代的旗帜和批判资本主义的武器,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在今后长时间内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4.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21世纪,社会主义将进行新的开拓,经过全世界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共同奋斗,必将迎来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复兴。(四)社会主义在20世纪发展中的曲折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1、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2、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3、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4、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5、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6、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实现向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1、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准则,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指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本质规定,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2、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揭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和一般特征,但它是一种科学预测和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分析,在实践中不能僵化地教条式地对待它二、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第三节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中俄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32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33主要内容(一)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一、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俄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实践,证明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有其历史必然性。攻克冬宫农民协会(二)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1、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疑需要长时间努力和艰苦探索。

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国家的胜利,大大加重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难度。第六章

社会主义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3、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必然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面对一个经济实力很强的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和对立的复杂局面。4、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任何一种新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巩固,都充满矛盾和斗争,决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世界经历约3000年;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世界经历约1000年;资本主义取代封建社会,世界经历约500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如果从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算起只有80多年的时间,而在中国只有50多年的时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对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必须有充分的估计。

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单一性的,

而是多样性的

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