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版 04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_第1页
纸质版 04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_第2页
纸质版 04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_第3页
纸质版 04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_第4页
纸质版 04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临床酶学检验技术

—>A型题

1.关于酶活性国际单位定义,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在特定条件下,1分钟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

B.在最适条件下,1分钟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

C.在标准条件(25℃)下,1分钟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

D.在标准条件(25C)下,1秒钟能转化1摩尔底物的酶量

E.在特定条件下,1秒钟能转化1摩尔底物的酶量

答案:A

解析:国际单位仅仅规定了时间单位和产物(底物)单位,时间单位为每分

钟,产物(底物)单位为微摩尔,测定条件没有明确作出规定,因此,比较不同

样品的酶活性应在相同的测定条件下比较。

2.酶活性国际单位和katal单位间关系正确的是

A.lU=16.67nkatal

B.lU=16.67katal

C.lU=1000nkatal

D.16.7U=1nkatal

E.16.7U=1katal

答案:A

解析:Katal单位,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每秒钟转化1个摩尔底物(mol/s)

的酶量。Katal单位规定了时间单位和产物(底物)单位都是基本量纲单位。国

际单位和katal间关系为:lU=l〃mol/rninFxlO'/60s=16.67nkatal。

3.酶促反应最大反应速度是指

A.足够的底物浓度与酶结合形成络合物使酶达到饱和状态

B.最适pH时的反应速度

C.最适温度时的反应速度

D.最适条件下的反应速度

E.底物浓度只消耗5%以内的反应速度

答案:A

解析:酶促反应最大反应速度是指当酶的结合位点与底物结合饱和时的反应

速度,通常用V或Vmax来表示。含义是对底物浓度变量而言,底物足够时酶促

反应速度最大。注意与初速度和最适条件概念上的区别。

4.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辅酶是

A.NADH

B.NADPH

C.FAD

D.FMN

E.5,磷酸叱哆醛

答案:E

解析:5,磷酸毗哆醛接受氨基转变为5,磷酸毗哆胺,是氨基转移酶的辅酶。

其他选项都是氧化还原酶的辅酶。有辅酶参与的反应可以看成双底物酶促反应,

除氧化还原酶、氨基转移酶外,重要的辅酶还有脱竣酶的辅酶。

5.IFCC推荐法测定AST的辅助酶是

A.G6PD

B.HK

C.POD

D.LD

E.MD

答案:D

解析:IFCC推荐法测定AST的指示酶是MD,由于草酰乙酸不稳定,易转

变为丙酮酸,试剂中加入LD的作用实际上也起到指示酶的作用,但常作为辅助

酶。该反应原理如下:

L-门冬氨酸+々-酮戊二酸一空一L-谷氨酸+L-草酰乙酸

L—草酰乙酸+M4£W+”+MD"—苹果酸+N4£>+

L一丙酿]酸+24£归+L—孚L酸+N4£>+

6.CK-MB主要存在于

A.脑组织

B.肝脏

C.心肌

D.骨骼肌

E.红细胞

答案:C

解析:CK是由M、B亚基组成的二聚体,有3种同工酶:CK-MM、CK-MB、

CK-BB,主要分布在骨骼肌、心脏、脑中。其中CK-MB在心肌中的含量占总CK

的25%,而在其他组织只有1%〜2%。由于CK-MB在心肌中分布最为丰富,其做

为心肌损伤标志物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其他重要的同工酶有

LD,mAST等。

7.溶血标本测定CK时结果明显偏高的机制是

A.红细胞中含丰富的CK

B.红细胞中含AK

C.红细胞中含Hb

D.红细胞中含G6PD

E.红细胞中含ADP

答案:B

解析:标本采集不当常引起溶血,溶血对生化分析的干扰原因有多种。虽然

红细胞中不含CK,但含有大量AK,目前常用的测定CK的酶偶联法反应体系中

含有ADP,因AK能催化ADP直接转化成ATP,生成的ATP在指示酶6-磷酸葡萄

糖脱氢酶作用下,可使NADP+生成NADPH,使CK活性假性增高。10U/L的AK

约相当于1U/L的CK。

8.正常成年人血清LD同工酶电泳区带的结果应该符合

A.LD]>LD2>LD3>LD4>LD5

B.LD1<LD2<LD3<LD4<LD5

C.LD2>LD]>LD3>LD4>LD5

D.LD3>LD|>LD2>LD4>LD5

E.LD4>LD5>LD3>LD]>LD2

答案:c

解析:LD是由H、M亚基组成的四聚体,有5种同工酶,常用电泳法分离测

定。正常成年人血清LD同工酶电泳区带特点是LD2〉LDL在心肌损伤时LD1〉LD2,

称为“反转”.血清LD同工酶主要临床意义在心脏疾病、肺梗塞和肝脏疾病,分别

表现为LDi、LD3、LD5的升高。

9.单底物酶促反应的最适底物浓度的确定原则是

A.IKm

B.2Km

C.10〜20Km

D.lOOKm

E.无穷大

答案:C

解析:根据Michaclis-Menten方程,若[S]=10Km,则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

速度的90.9%;若[S]=20Km,则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95.2%;只有当[S]

无穷大时,反应速度才达到最大反应速度,这在实际工作中(考虑溶解度和价格

因素)是不可能的。因此,底物浓度的确定原则是选择[S]=10Km〜20Km,此时

反应速度基本达到最大反应速度,测定的误差可以接受。

10.3-竣基-Y-L-谷氨酰对硝基苯胺是测定哪个酶的底物

A.ALP

B.GGT

C.AMY

D.AFU

E.NAG

答案:B

解析:色素原底物3-竣基-y-L-谷氨酰对硝基苯胺(GCNA),在GGT作用下,

催化生成的2-硝基-5-氨基苯甲酸在碱性环境下呈黄色,可以连续监测。GCNA

与GNA相比,含有亲水基团默基,溶解度增加,而且底物稳定性好,自身水解

作用小,是IFCC的推荐方法。其他选项常用的测定方法都属于色素原底物方法。

11.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酶活性常用计算K值的主要原因是

A.方便

B.准确

C.无标准品和校准品

D.酶校准品不准确

E.酶准正品不稳定

答案:C

解析: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测定项目做校准时酶类项目的校准是个特例,因酶

类无标准品。目前常用酶类校准品校准。若有本测定系统的酶类校准品,其定值

必须能溯源到参考系统(即参考方法、酶类参考物质、试剂配方、仪器、分析参

数等的组合),则可以用酶类校准品定值;若产物是色素,也可以用色素的基准

物质测定摩尔消光系数,即采用实测K值;无标准品和校准品时可以根据理论K

值计算。

12.IFCC推荐法测定ALP选用哪个缓冲液

A.乙二胺

B.AMP

C.Tris

D.甘氨酸

E.二乙醇胺

答案:B

解析:依据缓冲液对酶活性的影响分为活性缓冲液、惰性缓冲液和抑制缓冲

液三大类,缓冲液种类的选择原则是尽量使用活性缓冲液。AMP缓冲液(活性

缓冲液)具有杂质含量少,温度依数性小等优点而被IFCC推荐。与碳酸缓冲液

(惰性缓冲液)相比,活性可增高6倍。甘氨酸缓冲液对ALP而言是抑制缓冲液。

13.酶促反应进程曲线通常可用于确定

A.酶活性线性范围

B.适宜的pH

C.适宜的酶量范围

D.时间反应曲线中呈线性的时间范围

E.底物的浓度

答案:D

解析:酶促反应进程曲线是以时间做横坐标,反应速度做纵坐标作图。主要

目的是确定延滞期和线性期。

14.哪个不是碱性磷酸酶同工酶的严格分类

A.肠型

B.生殖细胞型

C.胎盘型

D.非特异组织型

E.肝型

答案:E

解析:碱性磷酸酶同工酶分为四型:肠型、生殖细胞型、胎盘型和非特异组

织型。非特异组织型是在酶蛋白合成后,经过不同形式的修饰和加工,形成的肝

型、胆型、肾型、骨骼型等酶的多种形式。

15.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酶活性中的K值计算公式:K=Wlx匕中各参数的含义

ebVs

错误的是

A.K值是指理论值,一般要求进行校正

B.£是指指示物的摩尔消光系数

C.1为反应总体积,若有稀释水,则包含稀释水量

D.Vs为样品量,若有稀释水,则包含稀释水量

E.b是比色皿光径,有些仪器已换算为1cm

答案:D

解析: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酶活性中的K值计算公式很常用和实用,只有正

确理解各参数的含义,才能正确设置K值。V,为反应总体积,等于样品量、试剂

量、样品稀释水,试剂稀释水量的总和,而Vs为样品量,不包含稀释水量。改变

M/Vs比例很容易改变K值。

二、B型题

(题1~5备选答案)将下列临床常用的诊断酶与疾病相对应

A.骨骼疾病

B.急性胰腺炎

C.结核性胸膜炎

D.前列腺癌

E.有机磷中毒

1.ADA

2.CHE

3.ALP

4.PAC

5.PAMY

答案:l.C,2.E,3.A,4.D,5.B

解析:胸水ADA测定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价值很大,CHE活性显著下降对

有机磷中毒的快速诊断也有重要意义。

三、X型题

1.关于ACP与ALP的比较正确的是

A.最适pH不同

B.组织来源不同

C.所作用的底物种类相近

D.测定时缓冲液种类不同

E.稳定性不同

答案:A,B,C,D,E

解析:ACP与ALP都属于磷酸单酯酶,能水解磷酸根,对底物特异性要求

不高。两者最适pH分别为5.0和10.5,所以测定缓冲液不同。ACP主要分布在

红细胞和前列腺中,而ALP主要分布在小肠、生殖细胞、胎盘、肝、胆、肾、

骨骼等。ACP稳定性较差。

2.标本溶血对下列哪些酶测定结果有明显影响

A.CK

B.LD

C.ALT

D.AST

E.GGT

答案:A,B,C,D

解析:红细胞中含量高的酶如LD、ALT、AST等在样品溶血时,造成血清

中酶活性偏高,虽然红细胞中不含CK,但含有大量AK,干扰CK的测定,造

成假性偏高。还有一种情况,即溶血时色素干扰所有生化检测,尤其是吸收峰在

450nm〜550nm的生化检测。GGT在红细胞中含量不高,溶血也基本不干扰其

测定(连续监测法),故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3.下列哪些组织器官在病理情况下可引起血清和/或尿液中淀粉酶增高

A.肾脏

B.胰腺

C.肺脏

D.腮腺

E.肝脏

答案:A,B,D

解析:淀粉酶主要分布在胰腺、唾液腺中,在它们病理情况时可造成血清中

酶活性的升高。淀粉酶因分子量较小,其主要清除方式是通过肾脏清除。当肾脏

滤过功能下降时,也可造成血清中酶活性的升高。

4.酶含量的表示方法有

A.酶的活性浓度

B.正常上限升高倍数

C.酶蛋白的质量浓度

D.酶的米氏常数

E.比活性

答案:A,B,C

解析:酶的米氏常数是指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是酶的特征性常数。比活性是指单位酶蛋白质量的酶活性,是反应酶纯度的指标。

酶含量最常用的表示方法是活性浓度。

5.哪些酶的测定方法常用免疫学方法

A.铜氧化酶(铜蓝蛋白)

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C.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D.CK-MB同工酶

E.凝血酶原

答案:A,B,C,D,E

解析:所谓酶蛋白质量浓度,是利用酶蛋白的抗原性,制备特异性抗体后用

免疫学方法直接测定酶蛋白的浓度,以g/L或mg/L来表示。酶原因为无催化活性

只能用免疫学方法测定,而同工酶诊断价值较大,酶活性测定相对困难,一般也

用免疫学方法测定。

6.酶促反应进入非线性期的原因有

A.底物的消耗

B.可逆反应增强

C.产物抑制作用

D.酶的变性失活

E.反应温度升高

答案:A,B,C,D

解析: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底物消耗越来越明显,酶促反应速度明显下降,

偏离线性而进入非线性期。可逆反应增强、产物抑制增加、酶变性失活增加、酶

聚合或解离增加都可造成进入非线性期。温度升高当然也是酶变性的一个原因,

但在反应过程中反应温度基本保持恒定,不合题意。

7.酶促反应指示物的检测主波长为405nm的有

A.NADH

B.4-硝基酚

C.5-氨基-2-硝基苯甲酸

D.2-氯酚

E.H2O2

答案:B,C,D

解析:色素4-硝基酚、5-氨基-2-硝基苯甲酸、2-氯酚的吸收峰都在401nm〜

420nm之间,多数自动生化分析仪都有405nm的波长。

8.酶偶联方法来测定酶活性的有

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C.肌酸激酶

D.淀粉酶

E.胆碱酯酶

答案:A,B,C,D

解析:除人工合成色素原底物和少数氧化还原酶外,多数酶只能用酶偶联法

测定酶活性。如ALT、AST、CK、ADA、5,-NT、AMY等。

9.以下测定方法的指示反应产物是NADH或NADPH有

A.IFCC推荐法测定ALT

B.IFCC推荐法测定AST

C.IFCC推荐法测定CK

D.IFCC推荐法测定LDH

E.IFCC推荐法测定GGT

答案:A,B,C,D

解析:辅酶I系统是最常用的指示系统,根据反应方向不同可分为正向反应

和逆向反应,根据产物是NADH(NADPH)还是NAD十分为监测吸光度的上升速

率和下降速率。

10.以人工合成色素原底物测定酶活性的项目有

A.碱性磷酸酶(ALP)

B.淀粉酶(AMS)

C.a-岩藻糖昔酶(AFU)

D.拟胆碱酯酶(PCHE)

E.酸性磷酸酶(ACP)

答案:A,B,C

解析:一些水解酶类或转移酶类经过酶促反应将化合物中的某一基团水解或

移去,使无颜色的底物转变为有颜色的产物。把这类底物称为色素原底物,需要

人工合成,故称为人工合成色素原底物。PCHE、ACP也是利用人工合成底物,

但实质上并不是色素原底物。

11.理想的酶活性测定方法,哪些与酶活性成正比例

A.最大反应速度

B.初速度

C.酶样品量

D.底物消耗速度

E.产物生成速度

答案:A,B,C,D,E

解析:酶活性用反应速度来表示:v=-d[S]/min)=d[P]/min,可以测定底物消

耗速度或产物生成速度,这个速度对底物浓度而言是最大反应速度,对测定时间

而言是初速度。根据式=[用,酶用量越多,生成产物越多,若时间一致

则酶活性越高。

12.底物启动模式与样品启动模式测定酶活性,叙述正确的是

A.底物启动模式可以消除部分干扰物

B.IFCC推荐法测定AST采用底物启动模式

C.样品启动模式不能消除某些干扰物

D.底物启动模式要求两个试剂以上

E.IFCC推荐法测定ALT采用底物启动模式

答案:A,B,C,D,E

解析:底物启动模式是指样品先与部分试剂(缺乏某个底物)预孵育一定时

间,然后加入这个底物,样品中的待测酶酶促反应才开始启动。这样做的好处是

在待测酶酶促反应开始之前,可以除去某些干扰物和杂酶的副反应,包括内源性

干扰物和外源性干扰物。需要双试剂剂型,IFCC推荐法多采用底物启动模式。

样品启动模式是指反应所需的试剂先混合在一起,然后加入样品,依靠样品中的

待测酶来启动酶促反应,只是在延滞期去除部分干扰物。

四、填空题

1.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LDH)是由、亚基组

成的四聚体,有5种同工酶。

答案:H,M

2.根据米-曼式方程计算,酶活性测定中,当⑸=3Km时,其酶促反应速度

Vmax。

答案:75%

3.酶促反应进行一定时间后,、、产物抑制增加、酶变性失活增

加、酶聚合或解离增加都可造成进入非线性期。

答案:底物浓度不足,可逆反应增强

4.定时法是测定酶促反应的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一般包含,也可能包

含非线性期,与连续监测法相比,测定结果(偏低/偏高)。

答案:延滞期,偏低

5.IFCC推荐法测定ALT试剂中含有,在预孵育期可将部分的酶蛋白

恢复酶活性。

答案:5、磷酸砒哆醛,脱辅基

6.酶偶联法测定、、腺首脱氨酶等也可用Trinder反应做指示反应。

答案:脂肪酶,5、核甘酸酶

7.影响细胞内酶释放速度与数量的因素有:①;②;③酶在细胞

内的定位和存在形式。

答案:细胞内外酶浓度的差异;酶的相对分子量

8.血浆固有酶在血浆中发挥特定催化作用,是血浆固有的成分,它们大多数在

合成,酶浓度的程度可以反映合成该酶的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程度。

答案:肝脏,下降

9.小分子蛋白酶如淀粉酶的主要清除方式是,而大多数酶主要靠

清除。

答案:肾小球滤过从尿液中排出,网状内皮系统

10.ALT催化双底物反应遵循机制,LD催化双底物反应遵循机制。

答案:乒乓,序列有序

11.选定酶活性测定条件时,若要求测定上限越高,则线性期越(短/长);

而对反应线性要求低,即非线性度越大,则线性期越_____(短/长)。

答案:短,长

12.EPS法测定是IFCC酶学小组临时推荐方法,4,6-亚乙基-4-硝基酚-a-D-

麦芽七糖甘(EPS-G7)做底物,亚乙基的作用是提高底物的稳定性,辅助酶

是o

答案:淀粉酶,多功能a-葡萄糖甘酶

13.IFCC推荐法测定ALP的缓冲液是,IFCC推荐法测定CK的激活剂

是O

答案:AMP,NAC

14.电泳法测定同工酶与一般蛋白质电泳相比,主要不同是应尽量保持酶活性,

故不经步骤;区带显色采用(水溶性/非水溶性)产物设计的目的是

防止区带扩散。

答案:固定,非水溶性

五、名词解释

1.酶活性测定Vmax

答案:最大反应速度Vmax是指当酶的结合位点与底物结合饱和时的反应速

度。含义是对底物浓度变量而言,底物足够时酶促反应速度最大,酶量[E]只与

Vmax成正比例。

2.酶活性正常上限升高倍数(ULN)

答案:所谓ULN是指用测得的酶活性结果除以参考范围上限。

3.酶活性定时法测定

答案:是将酶与底物在特定条件下孵育一定时间后,用终止液终止反应,通

过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测出底物或产物的总变化量,除以时间后,计算出底物

消耗速度(-d[S]/min)或产物生成速度(d[P]/min)。

4.酶活性连续监测法

答案:是将酶与底物在特定条件(缓冲液、温度等)下孵育,每隔一定时间

连续测定酶促反应过程中某一底物或产物的特征信号的变化,从而计算出每分钟

的信号变化速率。

5.酶促反应的零级反应

答案:当[S]»Km时,丫=上噌斗公式中的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可

Km+[S]

以表示为:V=Umax=[S]°Vmax,即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6.酶促反应的一级反应

答案:当[S]«Km时,v=5噌公式中的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可

Km-{-[S]

[S]Vmax]

以表示为:丫=三-丫™*:—二[S],即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例。

7.酶偶联反应

答案:当酶促反应的底物或产物无可直接检测的特征,需要偶联一个或多个

酶转化为可直接检测的产物,酶偶联反应广泛用于酶活性测定和酶法分析代谢

物。酶偶联反应模式如下:

8.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

答案:是指能满足酶发挥最大催化效率所需的条件。最适条件包括最适底物

浓度、最适温度、最适pH等。

9.酶校准物

答案:多是用人血清或动物血清作基质,与测定方法、仪器、试剂、操作程

序一起组成测定系统,用来校准测定条件(试剂、仪器)波动时对测定结果的影

响。如IFCC认可的CRM酶参考物。

10.同工酶

答案:同一种属中由不同基因或等位基因所编码的多肽链单体、纯聚体或杂

化体,具有相同的催化作用,但其分子构成、空间构像、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

以及器官分布或细胞内定位不同的一组酶称为同工酶。

六、问答题

1.简述连续监测法测定临床常用诊断酶的方法原理分哪几类?

答案:(1)以人工合成色素原做底物的连续监测;

(2)以NAD(P)+=NAD(P)H的连续监测;

(3)以Trinder反应做指示反应的连续监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