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生产学实验实习指南_第1页
畜牧生产学实验实习指南_第2页
畜牧生产学实验实习指南_第3页
畜牧生产学实验实习指南_第4页
畜牧生产学实验实习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畜牧生产学》

动物科学教研室

第一部分实验指导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畜牧生产学》属于专业课,是动科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也是这些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涵盖了动

物遗传育种、畜禽生产等综合理论,并且操作性很强的、与生产实践结合紧密的复合课程。在开设《动

物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营养学》、《畜禽繁殖学》等课程基础上,学习本课程才有坚实

的理论基础,学习本课程为学生下一步生产实习或参加工作做准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

见畜禽品种的鉴别能力;各类畜禽的繁殖生理特点及繁殖技术;掌握畜禽饲养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

能;使学生具备畜禽生产的管理、组织、经营、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本课程介绍了畜禽的养殖技术,重点介绍了畜禽品种育种、饲养管理、配种繁殖等内容,强调教学

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从事畜禽生产和管理方面的技能。

基本内容:了解畜禽养殖生产前的筹划、畜禽的品种,掌握畜禽的选育及杂交利用、畜禽饲料配制、

畜禽的生产、畜禽的配种繁殖、畜禽场疫病防制相关措施。

实验一畜禽饲料配方的设计

实验目的与要求:

熟悉饲养标准的使用及添加剂预混料、浓缩饲料、单胃动物全价饲料、反刍动物精料补充饲料配方

设计方法。

内容和方法:

一、添加剂预混料配方设计方法

(-)设计步骤

1、确定预混料中的添加剂种类和用效成份在日粮中的添加量。

2、根据有效成分在日粮中的吴加量,依有效成份在各种原料中的含量,确定在日粮中商口制剂的添

加量。

3、确定日粮中此预混料的添加比例

4、推算出栽体或稀释剂的需要量

5、计算出此预混料中各原料的比例

(-)举例

为肉仔鸡前期(0-4周龄)设计微量元素预混料配方,要求在全价日粮中配比为0.5机

1、查阅肉仔鸡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

CuIF必需MnZnS必需

营养需要量mg40.358055500.1

商品原料中有24.4374.9119.7831.8622.5043.34

效成分含量%

商品原料添加量16.370.47404.45172.63222.220.23

2、常用微量元素的原料元素含量和纯度

3、根据预混料在日粮中的配比0.5%,计算出所需载体量,即每kg日粮中添加预混料5g,而其中含

816.37mg商品添加剂,栽体的需要量为5-0.81637=4.18363g。

4、依5g中各原料的含量,计算出预混料中各种原料的比例。

5、不足部分用载体和稀释剂补充。

二、浓缩饲料配方设计方法

(-)设计方法与步骤

由全价饲料配方推算出浓缩饲料配方

1、由配制出的全价配合饲料配方求浓缩饲料配方设计的系数,即用100%减去全价配合饲料中能量饲

料所占的百分数。

2、用系数分别除浓缩饲料将使用的各种饲料占全价配合饲料的百分数,得到所要配制的浓缩饲料配

方。

3、列出浓缩饲料配方。

4、标明产品用法、用量。

(­)举例

全价配方如下:

玉米69.00%豆饼14.47%花生饼4%鱼粉2%

骨粉0.73石粉8.5食盐0.3

DL蛋酸0.02预混料1.00

能量饲料69.00%则深缩料应占100%-69.00%=31.00%

则豆饼14.474-31.00X100=46.68

花生饼4/31.00X100=12.90

鱼粉2/31.00X100=6.45

列出浓缩饲料配方,并计算其营养水平

标准用法

每31份浓缩料加69份玉米。

三、单胃动物全价饲料配方设计方法

(-)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1,查饲养标准;

2、查饲料营养成分价值表;

3、确定各种原料的大致用量;

4、计算各营养指标,并与饲养标准比较,修改;

5、调整配方,确定各种原料的用量。

(二)举例:利用玉米、豆饼、花生饼、鱼粉、骨粉、石粉及食盐、添加剂预混料,为产蛋率65%-80%

的母鸡配合饲粮。

1、假设首先确定:鱼粉2%、花生饼4%、矿物质饲料(骨粉、石粉、食盐)9幅添加剂预混料1%。

则2%鱼粉和4%花生饼提供的CP为60.5X2%+43.9X4%=2.966%

与饲养标准相比较15%-2.966%=12.034%只能由玉米、豆饼提供

2、求玉米、豆饼用量

100%-2%-4%-9%-1%=84%

玉米X豆饼Y

x+y=84

8.6x+43y=1203.4

x=70.026=13.98

3、求骨粉、石粉用量

2.9X2%+0.31X4%+0.31X13.98%+0.12X70.02%=0,20%

尚缺0.12个百分点的P,可用骨粉补充其不足

骨粉含有16.40%的P。

则骨粉=0.12/16.40X100%=0.73%

配方中鱼粉、花生饼、豆饼、玉米、骨粉提供的总Ca量为

3.91X2%+0.25X4%+0.32X13.98%+0.04X70.02%+36.40%X0.73%=0.43%缺3.40%-0.43%=2.97%

石粉含Ca35.0%则石粉用量=2.97/35.0X100%=8.50%

4、配方组成:玉米70.02%;同白13.98%;花生饼4%;鱼粉2%;骨粉0.73%;石粉8.50%;

添加剂预混料设。

四、反刍动物精料补充饲料配方设计方法

(-)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1、查饲养标准,计算乳牛营养需要;

2、查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

3、先用青粗饲料满足牛的营养需要;

4、将上表中青粗饲料可供给的营养成分与总的营养需要量比较后,不足的养分再由混合粗饲料来满

足;

5、计算牛的精料补充饲料配方。

(-)举例

某乳牛场成年乳牛平均体重为500kg,日产奶量20kg,乳脂率3.5%,该场有东北羊草,玉米青贮、

玉米、款皮、骨粉和食盐等饲料,试调配平衡日粮。

1、查饲养标准,计算乳牛营养需要;

可消化CPNECaP胡萝卜素

体重500kg31737.57302253

维持需要

日产奶20kg104058.68456

乳脂率3.5%

合计135796.1711478

2、查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

3、先用青粗饲料满足牛的营养需要;按乳牛体重的1%-2%计算,每日可给5T0kg干草或相当于一定

数量的其他粗饲料,现取中等用量7.5kg,东北羊草2.5kg,玉米青贮饲料15kg(3kg青贮折合1kg干草)

饲料可消化CPNECaP胡萝卜素

2.5kg东北羊草87.59.2512112

15kg玉米青贮6018.9157.5205.7

合计147.528.15278.5217.7

4、将上表中青粗饲料可供给的营养成分与总的营养需要量比较后,不足的养分再由混合粗饲料来满

足;

可消化CPNECaP胡萝卜素

饲养标准135796.171147853

全部粗饲料147.528.15278.5217.7

差数1209.568.028769.5+164.7

5、先用含70%玉米和30%数皮组成的能量混合精饲料(每kg含产奶NE8.055MJ),即

68.02/8.055=8.44kg,其中玉米为8.44X0.7=5.91kg熬皮为8.44X0.3=2.53kg。

补充后NE满足需要,可消化CP、Ca、P分别缺552.94g、61.26g、3276g。

6、用含Br高的豆饼替代部分玉米,每kg豆饼与玉米可消化CP之差为395.1-67=328.1g,则豆饼替

代量为552.94/328.1=1.69kg,胡用1.69kg豆饼替代等量玉米。混合精料提供养分

精料可消化CPNECaP胡萝卜素

4.22kg玉米282.7436.3312.245.499.96

2.53款皮260.5917.108.6029.10-

1.69kg豆饼667.7215.044.068.110.29

合计1211.0568.4724.9042.7010.25

尚缺Ca62.1gP26.8g用骨粉补充

62.1/3021%=206.2g补充

食盐每100kg体重给3g,每产1kg乳脂率4%标准乳给1.2g

0.4X20+15(20X0.035)=18.5kg

3X5+1.2X18.5=37.2g

7、列出乳牛日粮组成

东北羊草2.5千克;玉米青贮15千克;玉米4.22千克;效皮2.53千克;豆饼1.69千克;骨

粉206克;食盐37.2克。

五、实验结果整理

1、为3—6周肉用仔鸡设计设的添加剂预混料配方;

2、为产蛋率80%以上的母鸡设计浓缩饲料配方;

3、为体重170千克的经产妊娠母猪设计全价配合饲料配方;

4、至少选本地区常用的6种饲料为体重470kg妊娠8个月,日产奶22kg、孚出旨率3.4%的第一个泌

乳期,母牛配合日粮要求CP、NE、Ca、P等比饲养标准高5队

实验二猪的品种识别及外貌鉴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次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猪的主要品种外貌特征及生产性能特点,学习优良种猪的外貌鉴定的程

序和方法。

二、实验的设备和材料

1、不同猪的品种图片,挂图、幻灯片和模型等,幻灯机。

2、观察院畜牧场现有的种猪外貌特征,并进行外貌评定

三、实验方法和手段

实验采用幻灯观看和讲解,使学生对我国饲养的主要猪的品种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进行识别和掌握,

并通过猪的模型和实地观察进行猪的外貌鉴定。

四、实验内容

(-)观看猪的品种幻灯和图片

1、在实验室集体观看我国饲养的主要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引入品种猪

的幻灯片,并通过实验教师的讲解,学生对各主要品种猪的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达到初步的直观了

解和掌握。

2、组织安排学生到院畜牧场进行实地观察不同品种的种猪外貌特征,对不同品种的种猪外貌进行识

别。

(-)种猪的外貌鉴定

体型外貌不仅反映出猪的经济类型和品种特征,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猪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

健康状况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外貌鉴定时常采用评分鉴定法。

1、应注意事项

(1)首先应明确鉴定目标,熟悉该品种应具有的外貌特征,使头脑中有一个理想的标准。

(2)鉴定人应离猪有个适当的距离,以便于先观察猪的整体外貌,看其体形各个部分结构是否协调

匀称,体格是否健壮,然后才有重点的观察鉴定的各部位。

(3)有比较才有鉴别鉴定时要对照同一品种不同种猪的个体进行比较鉴别。

(4)要求鉴定时,猪只体况适中,站立在平坦的地面上,猪头颈和四肢保持自然平直的站立姿势。

2、鉴定的方法和程序

(1)首先按品种特征、体质、外貌进行总体鉴定

品种特征:该品种的基本特征如体型、头型、耳型和毛色等特征是否明显,尤其是看是否符合该品

种生产方向要求的体型和生长发育的基本要求。

体质:是否结实,肢蹄是否健壮,动作是否灵活,各部位结构是否匀称、紧凑,发育是否良好。

性别特征:主要看种猪的性别特征是否表现明显,公猪的雄性特征如睾丸发育及包皮的形状和大小

等,母猪的乳头数,乳头及阴户的发育有无母猪公相,有无其他遗传疾病等。

(2)各部位的鉴定经总体鉴定基本合格后,再作各部位鉴定

从侧面观察:头长、体长,背腹线是否平直或背线稍拱,前、中、后躯比例及其结合是否良好,腿

臀发育状况,体侧是否平整,乳头的数目、形状及排列,前后肢的姿势和行动时是否自如等。

从前面观察:耳型、额宽及体躯的宽度(包括胸宽、肋骨开张度、背腰宽等),前肢站立姿势及距

离的宽度等。

从后面观察:腿臀发育(宽深度)背腰宽度,后肢姿势和宽度,公猪睾丸发育,母猪外生殖器的发

育等。

然后转到侧面复查一下,再根据综合总体和各部位的鉴定情况,给予外貌评分,评定等级。

五、实验结果整理

1、简述所鉴定主要品种猪的外貌特征及外型特点。

2、在参观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后,试一试给你所观察的某头种猪进行评分。

附表1长白猪种猪的外貌评分表

类别说明标准评分

头颈轻、身体伸长,后躯很发达,体要高,背线稍呈弓壮,腹线大

一般外貌致平直,各部位匀称,身体紧凑,被毛光泽无斑点,滑无皱折,性25

情温顺有精神,性征表现明显,体质强健,合乎标准

头轻,鼻端宽,下巴正,面颊紧凑,目光温顺有神两耳间距不狭窄,

头、颈5

头颈肩转移平顺。

要轻,紧凑,肩的附着良好,向前肢和中躯转移良好腰要深、充

前驱15

实,前胸要宽

背腰长,向后躯转移良好,背大体平直强壮,背的宽度不狭窄,肋

中躯20

部开张,腹部深、充实,前胸要宽

臀部宽、长,尾根附着高,腿厚、宽,飞节充实、紧凑,整个后躯

后躯20

丰满,尾的长度、粗细适中

乳房形质良好、正常的乳头有12个以匕排列整齐,乳房无过多

乳房、生殖器5

脂肪,生殖器发育正常,形质良好

四肢稍长,站立端正,肢间要宽,《节健壮,管骨不太粗,很紧凑,

肢、蹄10

系部要短有弹性,蹄质好,左右一致,步态轻盈准确

合计100

附表2理想瘦肉型种猪的体型与一般肉猪的体型比较

项目理想瘦肉型体型一般肉猪体型

头颈头颈轻秀,卜额整齐颈过短或过长,下额过垂

肩平整粗糙

背腹部背平或带拱,腹线整齐背腹线不整齐

四肢中等长卧系、腿过短或过长

臀腿肌肉丰满,尾根高薄的大腿、尾根低、斜尻

躯体长、宽、深都适中体侧深、体躯较薄

实验三猪的体尺测量及体重估测

一、实验目的

猪的体尺测量是外型鉴定的辅助方法,通过测量,更加准确地掌握猪的生长发育情况,为外型鉴定

提供科学依据。要求掌握猪的体尺测量内容和测量方法,并学会猪活体重的估测。

二、实验材料

1、不同生长阶段、不同体重、不同品种的猪若干头。

2、皮尺、直尺、计算器等。

三、实验内容

(一)体尺测量:即对猪的各个部位进行测量,以具体了解各部位的发育情况,在育种上,一般可以

在6月龄,10月龄和成龄时各测量一次即可。

1、注意事项:

(1)校正测量工具;(2)测量场地要求平坦;(3)猪体站立保持自然平直姿势;(4)测量需在早晨喂前

或喂后2小时进行;(5)从左前侧接近猪体、保持安静平稳、切忌追打,使猪紧张而影响测量效果。

2、测量方法及部位:

(1)体长:从两耳根中点联线的中部起,用卷尺沿背脊量到尾根的第•自然轮纹为止。站立姿势正常

(四肢直立,领下线与胸下线同一水线),用左手把皮尺端点固定在枕寰关节上,右手拉开卷尺固定在背

中线的任何•点,然后左手替换右手所定的位置,而右手再拉紧皮尺直至尾根处,即量出体长。

(2)胸围:在肩胛骨后缘用皮尺测量胸部的垂直周径,松紧度以皮尺自然贴紧毛皮为宜。

(3)体高:自髻甲处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用仗尺的主尺放在猪左侧前肢附近,然后移动横尺紧贴甲最

高点,读主尺数即体高。

(4)半臀围:自左侧膝关节前缘,经肛门绕至右侧膝关节前缘的距离,用皮尺紧贴体表量取。

(二)体重测量:体重估侧是在大猪无称重条件时,用以上测量数式进行公式计算重量。

体重(kg)=胸围(cm)X体长(cm)/系数

注:系数按猪测量营养状况良好的用142,营养状况中等的用156,营养状况不良的用162»

四、实验结果整理

1、每人作1-2次测量体尺,熟悉其内容和方法。

2、根据自己所测量的数据计算该猪头的体重。

实验四猪的活体测膘

一、实验目的

猪的背瞟后度与胴体瘦肉率呈高度遗传相关,且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因而,活体测膘技术成为现代

猪的育种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活体测膘技术的简化改进,既可减少劳动和节约开支,又可避免屠

宰表型好的种猪,本实习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猪活体测膘的方法,测定部位,测定技术。

二、实验材料

皮尺、测膘尺、超声波活体测膘仪、剪刀、碘酊、手术刀等。

三、实验方法

目前世界上用于猪活体测膘的仪器可分为五类:简单的探刺尺;超声波扫描仪;电子瘦肉率测定仪:

X射线扫描仪;核磁共振。但前三类效果较好,而且准确性高于后二类,只是价格昂贵。

(一)猪只固定:选平坦地面,用一套绳子的木棒(鼻拧子)套住猪上颔骨,一人握棒固定好,使猪水

平站立。

(二)确定测定部位:测量A、B、C三点。A点:沿肘关节后缘至肩胛骨后缘与背中线相交点距背中线

4cm,相当于第6、7肋骨的分界线。B点:胸腰结合部(最后肋骨处)距背中线4cm处。C点:膝关节前缘

(腰椎与荐椎结合处)引线与背中线垂直相交距背中线4cm处。

(三)测定方法及步骤

1、探尺法测膘

(1)在A、B、C测膘部位将毛剪去,并用碘酊消毒。(2)抽出测尺笔帽将手术刀消毒刀口与背最长肌

垂直方向切开皮肤,切口长约0.5-1.0cm,最深不超过0.8cm。(3)套上笔帽取下笔套,消毒测尺后,将

测尺顺切口徐徐插入皮下脂肪,当测尺触及肌膜有阻力感觉时停止插入(测前躯一点膘厚时,一般猪脂肪

有两层间有腿膜时应加以体会判断)。(4)按探尺上的游标靠皮肤处,观察游标所指的刻度为膘厚(包括皮

厚),固定探尺游标刻度,取出测尺。(5)测毕,做好消毒清洁探刺尺,防止感染。

2、超声波活体测膘WD法

(1)打开电源开关(PWR),将功能选择旋扭调到BF(背膘)点,测眼肌时调到EM点。(2)将灵敏度(SENS)

调节到第二点,测眼肌时则调至最高点。(3)将探头涂上石蜡油,平放于测定部位,并与皮肤垂直密合,

略施压力。(4)读数:第一个较矮小的波峰指在0处,表示皮肤的厚度,第二个波峰所指刻度为第一层脂

肪厚度,第三个波峰即为欲测得的背膘厚度。最高波峰与第三波峰值之差即为眼肌厚度,并记录。(5)测

毕,关闭所有旋扭,清洁探头,备用。

四、测定结果

按式求平均背膘厚:平均背膘厚=(A+B+C)/3

五、实验结果整理

按照上述方法,每小组进行一次背膘和眼肌厚度的测定。

实验五猪的屠宰测定

一、实验目的

测定猪的一些主要经济性状,如屠宰率、瘦肉率等,是检验猪种选育,饲养效果的手段致意之一。

本次实习要求了解屠宰测定的整个过程。掌握主要项目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材料

待宰肉猪若干头,杆秤、皮尺、游标卡尺、硫酸纸、求积仪、钢直尺、各种屠宰用刀和钩,天平等。

三、实验项目及方法

(-)屠宰测定的条件

1、屠宰测定的猪应空腹24小时,次日早晨空腹称重,作为宰前活重。

空体重:宰前活重减去宰后胃肠道和膀胱的内容物重量。(采用空体重无需停食)。烫毛水温应控

制在62—65°C,烫毛时间一般为5—7分钟。

2、烫毛前不宜吹气,以免组织变形;刮毛速度要快,以免冷后难以褪毛。

(-)胴体重肉猪经放血、退毛、开膛除去板油和肾脏以外的全部内脏,

去头(沿耳根后缘及下颌第一条自然横褶切离寰、枕关节)。去蹄(前肢断离腕掌关节,后肢在跑

关节内侧断离第一间褶关节)和尾(紧贴肛门切断尾根)。开片成左右对称的胴体(背线切面要整齐),

左右两片胴体之和(包括板油和肾)即胴体重。

(三)屠宰率屠宰率=胴体重+宰前活重X100

或屠宰率=胴体重+空体重义100

胴体长:用钢卷尺测量吊挂右胴

胴体斜长: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与胸骨结合处内缘的长度。

胴体直长: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颈椎的凹陷处的长度。

(四)膘厚与皮厚:膘厚是指皮卜脂肪的厚度。一般在第6-7胸椎相接处用游标卡尺测定皮肤厚度

及皮下脂肪厚度。多点测膘以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三点的膘厚平均值为平均膘厚。

(采用时须加说明)

(五)眼肌面积:在倒数第一和第二胸椎间背最长肌的横断面面积。先用硫酸纸描下横断面图形,

用求积仪测量其面积,若无求积仪,可量出眼肌的高度和宽度,用下列公式估测

眼肌面积(Cm2)=眼肌高度(Cm)X眼肌宽度(Cm)X0.7

(六)花板油比例:分别称量花油、板油的重量,并计算其各占胴体的比例。

花(板)油比例(%)=花(板)油重量+胴体重X100

(七)瘦肉率:将去掉的板油和肾脏的新鲜左胴体剖分为瘦肉、脂肪、骨、皮等四部分,肌肉间的

另星脂肪随瘦肉不剔除,皮肌随脂肪也不另剔除。实验结果整理损耗控制在2%以卜,并计算百分比,瘦

肉占这四种成分之和的比例即为瘦肉率。

瘦肉率(%)=瘦肉重量+(骨重+瘦肉重+脂肪重+皮重)X100

肉脂比=瘦肉重量+脂肪重量(以脂肪为基准所得的瘦肉对脂肪的比)

(八)腿臀比例:沿倒数第一和第二腰椎间(吊挂冷冻的胴体在腰荐椎结合处)的垂直线切下的左

右腿重量(包括腰大肌),占胴体重量的比例。

腿臀比例(%)=左后腿重+左胴体重X100

(九)腿瘦肉率:是指前、后腿瘦肉重占宰前活重的百分数。计算公式如下:

腿瘦肉率(%)=2X(左胸前、后腿瘦肉重)+宰前活重义100

(十)胴体分割与剥离用左胴体除去板油、肾脏以及腰肌后,将其分为前、中、后三躯。前躯与

中妪以6—7肋间为界垂直切下,前腿前端即屠宰测定去头部位,并将腕关节上方切去一2厘米,;后躯

从到数第一、第二腰椎处垂直切下,切前先将腰大肌一即柳梅肉分离加入后腿,并将肘关节上方切去2-3

厘米。然后将各躯的骨、肉、皮、脂肪剥离并称重,分离时肌间脂肪算作瘦肉不另剔除,皮肌算作肥肉

不剔出。

表3场猪屠宰测定记录表单位:kg;Cm

序号项目数据序号项目数据

1耳号26肩部最厚处

2宰杀时间27胸腰椎结合处

3宰前活重28腰荐椎结合处

胃、肠、花油、

429厚三点平均值

膀胱毛重

胃、肠、膀胱

530后腿比例

的净重

62-3内容物重31前后腿瘦肉重

7空体重32腿瘦肉率

8左胴体重33左前躯重

9右胴体重34前骨

10胴体总重35躯皮

11屠宰前活重36组肉

宰分

12空体重37脂

率重

13花油重38左中躯重

14板油重左39前骨

15右40帆皮

16左41组肉

肾重分

17右42脂

18斜长43左后躯重

胴体长

19直长44后骨

20肋骨数45躯皮

6-7胸椎间组

2146肉

背膘厚分

226-7胸椎间皮厚47■R脂

23宽48胴体瘦肉率

24高49实验结果整理损耗

25面积50

测定人:记录人:测定日期:

实验六、猪肉品质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和熟悉猪肉品质测定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要求掌握肌肉纤维细度的测定方

法和意义。

二、实验的设备和材料

实验材料:猪的背最长肌及臀部肌肉各一块,20%的HN03溶液,pH试

纸,甘油,肉色评分标准图,大理石评分标准图等。

实验设备:显微镜,镜子,手术刀,探针,酸度计,色值仪,分析天平,

肉质压缩仪,水浴炉及水浴锅、肉样剪切仪、冰箱等。

三、实验方法和手段

实验采用演示、讲解及学生动手操作等方法,使学生基本掌握肉质测定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学会对

肌肉纤维的细度检测步骤和方法。

四、实验内容

(―)肉质评分

猪的肉质优劣,对养猪生产和猪肉销售和食用的口感和风味影响很大,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

提高猪的产肉性能,而忽视了猪的内在机能,加之高集约化的饲养管理,导致在提高瘦肉率的同时,伴

随着肉质变劣的发生,目前人们对此已引起极大的关注,评判肉质的优劣主要依赖于肉质指标。常用的

肉质指标PH值、色值、系水力、肌肉脂肪、大理石纹、嫩度、滴水损失、品尝评定和风味等,此外还有

许多活体早期评定肉质优劣的方法,如酯型、酶活性、氨烷测定、氟烷基因型PCR测定等。氟烷阳性猪

的劣质肉发生率为60-70%。劣质肉主要表现形式有PSE肉和DFD肉两种。PSE肉是指肌肉灰白(pale)、

肌块质地松软(soft)、肌块切面汁液外渗(exudative);DFD肉是指肌肉喑黑(dark)、肌块质地坚硬(firm)、

肌块切面干燥(dry);在研究肉质和比较肉质性状的差异时,必须考虑到品种特性、评定方法、判定标准、

宰前处理和屠宰条件等因素。

1、肉色(meatcolor)肌红蛋白(Mb)和血红蛋白(Hb)是构成肉色的主要物质,起主要作用的是

Mb,它与氧的结合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肉色,且与肌肉的PH值有关,其遗传力约为0.30。肉色的

评定方法很多,目前使用的主要有两大类:

主观评定和客观评定。主观评定是依据标准的图板进行5分制的比色评定:在猪宰后1-2小时,取

胸腰椎接合处背最长肌横断面,放在4℃左右的冰箱里存放24小时,1分为灰白色(PSE肉色),2分为

轻度灰白色(倾向PSE肉色),3分为鲜红色(正常肉色),4分为灰白色(正常肉色倾向DFD肉色),

5分为按褐色(DFD肉色)。客观评定是利用仪器设备进行测定,目前使用较多的是色值测定、色素测定

和总色素测定等,评定时间和部位与主观评定一致,将肉样切成约1cm厚的肉片,放置在仪器的测定台

上,按读数键即可读出响应的色值。一般认为色值越高,肌肉的颜色越苍白;色值越底,肌肉的颜色越

暗,正常的色值一般在15-25,色值与评分的关系是:2分:25-35,3分:15-24,4分:10-16。

2、系水力(Weterholdingcapacity)研究表明肌肉中水分约占70%,其遗传力为0.65,测定方

法如下:

重量加压法:在宰后2小时内,取第一、二腰椎处背最长肌,切成1cm厚的薄片,用天平称压前

肉样重,然后把肉样放在加压器上加压去水,并保持5分钟,撤除压力后立即称量压后肉样重。结果计

算:

失水率=(压前肉样重一压后肉样重)土压前肉样重X100

系水力=1-(失水率+该肉样水分含量)

滴水损失法:在宰后2-3小时,取第二、三腰椎处背最长肌,顺肉样肌纤维方向切成2cm厚的肉片、

修成长5cm、宽3cm的长条称重,用细铁丝钩住肉条的一端,使肌纤维垂直向下,悬吊于塑料袋中(肉样

不得于戴壁接触),扎好袋口后吊挂于4℃左右的冰箱条件下保持24小时,取出肉样称重计算。

滴水损失(%)=(吊挂前肉条重一吊挂后肉条重)+吊挂前肉条重X100

无论是失水率还是滴水损失,其值越高,则系水力越差。

熟肉率:宰后2小时内取腰大肌中段约100g肉样,称蒸前重,然后置于锅蒸屉上用沸水蒸30分钟。

蒸后取出吊挂于室内阴凉处冷却15-20分钟后称重,并按下式计算熟肉率:熟肉率(%)=(蒸后重・蒸

前重)X100%

3、PH值(PH值-Value)宰后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主要依赖于糖元和磷酸肌酸的分解,二者的产

物分别是乳酸和磷酸及肌酸,这些酸性物质在肌肉内储积,导致肌肉PH值从活体时7.3左右开始下降,

肌肉酸度的测定最简单快速的方法仍是PH值测定法。

一般采用酸度计测定法:在猪宰后褪毛前,于最后肋骨处距离背中线6cm处开口取背最长肌肉样,

肉样置于玻璃皿中,将酸度计的电极直接插入肉样中测定,每个肉样连续测定3次,用平均值表示。正

常背最长肌的PH值多

在6.0-6.5之间,PH值〈5.9,并伴有肉色暗黑,质地坚硬和肌肉表面干燥等现象,可判为DFD肉。

4、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fat)肌内脂肪主要以甘油脂、游离脂肪酸及游离甘油等形式存在

于肌纤维、肌原纤维内或它们之间,其含量及分布因品种、年龄及肌群部位等因素而异。其遗传力约为

0.40,,

主观评定-大理石纹评定:取最末胸椎与第一腰结合处背最长肌横断面,在0-4℃的冰箱中存放24

小时,与肉色评分同时进行。对照大理石纹标准评分图进行评定:1分脂肪呈痕迹量分布,2分脂肪呈微

量分布,3分脂肪呈少量分布,4分脂肪呈适量分布(理想分布),5分脂肪呈过量分布。两分之间允许

评0.5分,结果用平均值表示。客观评定-索氏测定脂肪含量。

5、肌肉嫩度(tenderness)肌肉中的蛋白质大致可分为肌浆蛋白质、结缔组织蛋白质和肌原纤维

蛋白质等的三大类。其中结缔组织蛋白质和肌原纤蛋白质对肌肉嫩度后较大的影响,嫩度的评定方法主

要有客观评定和主观评定,影响肌肉嫩度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营养因素和年龄等,其遗传力约为0.4,

肉样的制备:取宰后2小时内或熟化24小时以上,第6T0胸椎处的背最长肌,顺肌纤维走向切成

厚2cm的肉片,并修成长5cm,宽2cm的长条,将肉条装入塑料袋中,隔水煮约45分钟(肉条中心的温

度达80℃即可),迅速冷却至室温后编号。

主观评定就是人对评定的肉进、口感评定,客观评定-剪切值测定法将522的长条顺肌纤维走向

修成511的长条后,置剪切仪的剪切台上按向下键剪切肉条,每个长条切4次,每个肉样切5个长条,

用平均值表示,剪切值越小,嫩度越好。

(二)猪肉的肌纤维(细度)测定

1、标本切片的制作取猪臀部肌肉•块,切成1Cm左右大小的肉样,在20%的HN03溶液中浸泡

24小时后取出肉样备用。

2、肌纤维细度测量把浸泡的黄色肉样用探针和镜子撕开,取一小撮内部肌肉纤维放在载玻片上,

滴一滴甘油,然后用探针把肌肉纤维磨碎均匀。盖上盖玻片,再把制作好的切片放在带有目测微尺的显

微镜下,观察其肌肉纤维的直径,并通过目测微尺读出和记录部分肌肉纤维的直径数值,计算其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整理

每人在显微镜下观察60根肌肉纤维,并记录算出肌纤维的平均细度。

实验七、羊毛纤维组织学构造的观察

一、实习目的

观察羊毛纤维组织学构造是研究羊毛品质的基本方法。因为羊毛纤维的组织学结构是其工艺性能的

基础。

本实验在于通过观察羊毛纤维的鳞片层、皮质层和髓质层的细胞形状、大小及排列状态,了解不同

类型羊毛纤维在组织结构上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比较不同类型毛纤维其外部形态上的差别,以

准确识别不同类型的羊毛纤维。

二、实验材料

黑绒布板、尖头镶子、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烧杯、外科直剪、玻璃棒、吸水纸、双面刀片、

四氯化碳、浓硫酸、氢氧化钠、甘油、酒精、指甲油、蒸镭水、显微镜、实习用毛样、哈氏切片仪、肥

皂。

三、方法及步骤

(-)分析用毛样的洗涤

将毛样用镶子夹住下端,放入盛有四氯化碳的烧杯中,轻轻摆动,切勿弄乱毛纤维。洗净后取出毛

样,挤掉溶液,并用吸水纸或纱布吸去残留溶液,待干后备用。

(-)羊毛纤维鳞片的观察

羊毛纤维属动物性蛋白质,呈半透明状。在显微镜下观察无髓毛的鳞片时,不需任何特殊处理,即

可看清。但是,有髓毛往往由于髓层的影响,鳞片不易清晰看到,必须将鳞片印在,些快干胶内物质匕

再进行观察。现将其方法分述如下:

1、直接观察法:取无髓毛纤维数根,剪成2-4mm长的短纤维,并将其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甘油,

覆以盖玻片,在400-60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

2、间接观察法:将指甲油均匀涂于载玻片上少许,待其呈半干状态时,再将洗净的毛纤维横置其上,

稍加压力使纤维的一半嵌入指甲油中,即能印出较为理想的鳞片。待胶干后,轻轻取下毛纤维,则在指

甲油上印出纤维鳞片的形状。把带有印膜的载物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三)羊毛纤维皮质层细胞的观察

取无髓毛数根,剪成短纤维,置于载玻片上(两块切片),分别滴上浓硫酸和17%NaOll,立即盖上盖

玻片。2-3分钟后,用镣子将盖玻片稍加力磨动,此时皮质层细胞即可分离出来(鳞片层被破坏)然后将

此载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四)羊毛纤维的髓质层观察

由于羊毛纤维的髓层中充满空气。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呈黑色。为了较清晰地看到髓层细胞的形

状,观察前需将髓层细胞中的空气排除。其方法是:取有髓毛数根,以小剪刀剪到最短程度。置于载玻

片中央,并在毛纤维上滴一滴蒸储水,再覆以盖玻片。然后由盖玻片的一端不断滴无水酒精,并在另一

端用吸水纸吸取蒸储水,如此连续约五分钟后,置显微镜下观察,髓层细胞即清晰可见。

(五)纤维横断面观察:(示范)

1、先将洗净的毛样梳理整齐,紧紧夹入带有凹口的底板上的空隙中。

2、沿两侧导槽将带有凸舌的底板与之嵌合。

3、以锋利的刀片将突露在外面的毛纤维切掉。

4、装上仪器的支架部分,然后根据所需厚度用锋利的刀片沿金属板切下羊毛横断面。

5、每次将羊毛顶出后,涂上少许指甲油或久棉胶,待凝固时,用刀片切,置载物片上,滴加甘油用

盖玻片封固后即可镜检。

四、实验结果整理

1、绘图比较各种纤维类型的组织学结构。

2、说出无髓毛、有髓毛、两型毛的形态结构和组织结构特点。

实验八、羊毛细度的测定

一、目的与要求

细度是羊毛物理性能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它直接关系到羊毛的用途及工艺价值,是绵羊育种工作中

一项重要的鉴定内容。

细度的测定方法较多,主要分为经验测定法和实验室测定法两种。经验测定法多在现场应用,一般

是根据已制定的羊毛细度标样与欲测毛样进行对照。实验室测定法,可分为显微投影仪法、显微镜法、

气流仪法、超声波法等。

本次实习主要介绍显微镜测微尺测定法。

二、实验材料

显微镜、物镜测微尺、目镜测微尺、黑绒布板、载物片、盖玻片、烧杯(250ml)、培养皿、探针、

纱布、尖头镶子、双面刀片、剪刀、玻璃棒、四氯化碳、甘油。

三、方法及步骤

(-)毛样处理

从供测试的毛样中,选取重约『2g的羊毛。将毛样置烧杯中,用四氯化碳或乙醛充分洗涤,洗净后

的毛样用纱布或吸水纸吸去多余溶剂,待溶剂挥发干后即可供分析用。

(二)制片

用双面刀片在羊毛的中部轻轻切下要观察的毛段,置于载物片上,滴适量甘油,搅拌均匀,加盖玻

片片封固。

(三)调整接目测微尺的绝对值

目镜测微尺为一圆形玻璃片,片上有100距离相等的刻度(小格),它的绝对值依显微镜放大倍数

而定。物测微尺是一个带有刻度的玻璃量具,每一小格为10微米。操作时先将接目测微尺放在镜筒内,

将物测微尺置显微镜载物台上,在一定倍数放大下,调整焦距,使刻度线清晰。一般先将一端重合,再

寻找另一端两个测微尺刻度上的重合点,计算重合范围内接目测微尺与物测微尺各有几格。如接目测微

尺上4格等于接物测微尺上1个格,则目测微尺每格的刻度值为:IX10/4=2.5微米

(四)测量羊毛细度

将物测微尺移去,换上短纤维标本片。测量时要按一定顺序,由上向下、由左向右逐根测量,随时

调节焦距,使影像清楚再读取刻度数,准确度要求0.5格。每样品的测定数量,一般规定同质毛不少于

400根,异质毛不少于600根。在教学实验中每组同学测定50根。

(五)注意事项

1、测定中如有纤维重叠、交叉和边际不清者,可不测定。

2、发现纤维粗细不均或严重的饥饿痕不应测定。

3、统计材料要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4、实验室测量后的结果按微米查表得出支数。

四、实验结果整理

根据记录,按生物统计法算出刻样品细度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绘出细度分布频率曲线图。

实验九、净毛率的测定

一、目的与要求

在养羊业生产和绵羊育种工作中,净毛率常用以更精确地表示羊只实际羊毛生产力。净毛率的高低

与品种、个体、外界环境及育种工作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本实验要求掌握测定普通净毛率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材料

恒温烘箱0-200℃,感量0.001克的工业分析天平、感量0.01克药物天平、搪瓷盆、温度计、量杯、

玻璃棒、尖头镶子、纱布、毛巾、中性肥皂、碳酸钠、电炉、洗衣粉、500nli烧杯、实习用毛样。

三、方法及步骤

(-)分析毛样的采集

1、采样部位:肩部、体侧部、股部

2、采集数量:每只羊采集300g左右

(二)取毛样称重:教学试验,每个毛样称3g左右(毛样中的土砂不能损失)。

(三)撕松抖土:仔细把羊毛撕松,并尽量抖去砂土、粪块和草屑,但注意不应使羊毛丢失。

(四)配制洗毛液

同质毛洗毛液配制表(每250ml水中含量)

洗毛盆号时间(min)碱(g)皂(g)温度(℃)

13.0//25-30

23.00.750.7540-45

33.01.001.0050

43.00.751.0050

53.50.750.7545-50

61.5//40~45

71.5//40-45

(五)洗毛:将撕抖过的毛样根据要求顺序依次通过各盆(不要用手揉搓羊毛,以免擀毡,只许轻

轻摆动)。每次由一盆放入另一盆时,需将水挤净。

(六)烘毛与称重:先将洗过的羊毛置105℃的烘箱中烘2-3小时,以后每隔30min称重一次,直

至恒重为止,准确度要求0.OOlgo

四、实验结果整理

记录测定结果,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净毛率。

普通净毛率(%)=绝干净毛重X(1+标准回潮率)X100/原毛毛样重

实验十、家禽外貌部位的识别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要求掌握下列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

1、抓鸡和保定鸡的方法;

2、认识禽体外貌部位和羽毛的名称(尤其是翼羽):

3、家禽性别和年龄的识别;

4、家禽的体尺测量;

二、材料和用具

成年公鸡1只,病鸡1只;成年公鸭和公鹅标本各1只,鸡骨骼标本;鸡、鸭、鹅和火鸡外貌部位

名称图;鸡冠型、翼羽图谱或幻灯片。

三、内容和方法

(-)抓鸡和保定鸡用右手大拇指将鸡右翼压在鸡右腿上,其他四指抓住鸡右大腿内侧基部,将

鸡从鸡笼中取出来(若平养鸡群,则用抓鸡钩抓鸡)。注意不能抓鸡尾羽、单翼或抓提鸡颈!然后将鸡

移至左手。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夹住鸡的右腿,无名指和小指夹住鸡的左腿,并将鸡的胸腹部置于左手

掌中,使鸡的头部向着鉴定者。这样把鸡保定在左手上不致活动,又可随意转动左手,以便观察鸡体各

部位。

鸭、鹤鹑和鸽的保定方法与鸡略同(但抓鸭时,可用右手抓住鸭头与颈的交界处,将鸭抓起)。鹅

和火鸡因体躯较大且重,可放置笼中或栅栏里进行观察。

(-)禽体外貌部位识别

按鸡体各部位,从头、颈、肩、翼、背、腰(鞍)、臀、胸、腹、腿、胫、趾和爪等部位仔细观察,

并熟悉各部位名称

在观察过程中,注意外貌(及羽毛)与家禽的健康(包括遗传上和生长发育上有无缺陷)和性别的

联系以及不同家禽的主要区别。

1、头部头部的形态及发育程度能反映品种、性别、生产力高低和体质情况。

(1)冠为皮肤的衍生物,位于头顶,是富有血管的上皮构造。鸡冠的种类很多,是品种的重要特

征,见图。大多数品种的鸡冠为单冠。冠的发育受雄性激素控制,公鸡比母鸡发达;去势鸡与休产鸡萎

缩而无血色。为了防止冻伤或者作为标志,初生雏可以剪冠。

单冠:由喙的基部至头顶的后部,成为单片的皮肤衍生物。单冠上又分冠基、冠尖和冠叶三部分,

冠尖的数目因品种而异。

豆冠:由三叶小的单冠组成,中间一叶较高,故又称三叶冠,有明显的冠齿。

玫瑰冠:冠的表面有很多突起,前宽后尖,形成冠尾,冠尾无突起。

草莓冠:与玫瑰冠相似,但无冠尾,冠体较小。

杯状冠:冠体为杯状形,具有很规则的冠齿固着在头顶上。杯状形前侧喙基上为一单冠,前部连接

在环状体上。

羽毛冠:冠体为一扭曲S形小形豆冠或一V形肉质平滑角状体,后者又叫角状冠或V形冠,其后测

为类似圆球状羽毛束,俗称“凤头”。羽毛冠的羽毛束的大小、形状随品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