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试卷15_第1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试卷15_第2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试卷15_第3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试卷15_第4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试卷1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试卷15

(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21,分数:42.00)

1.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

(分数:2.00)

A.抗原的化学组成

B.抗原结构的复杂性

C.抗原表位的数量

D.抗原决定簇的性质及空间构型J

E.抗原分子量的大小

解析:解析:表位结构的性质、数目与位置可影响抗原的特异性,此外,多糖残基乃至单糖的微细差别也

可导致抗原特异性的不同。

2.抗原抗体结合过程中,下面哪种力所起作用最小

(分数:2.00)

A.静电引力

B.范德华引力V

C.氢键结合力

D.疏水作用力

E.共价键

解析:解析:抗原抗体结合为非共价键结合,主要作用力包括①静电引力:又称库伦引力。两个电荷距离

越近,静电引力越大;②范德华引力:这种引力的能量小于静电引力;③氢键结合力:其结合力较强于范

德华引力;④疏水作用力:它是这些结合力中最强的,因而对维系抗原抗体结合作用最大。

3.必须与蛋白质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的是

(分数:2.00)

A.超抗原

B.变应原

C.半抗原V

D.完全抗原

E.耐受原

解析:解析:某些物质在独立存在时只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必须与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称为半

抗原。

4.完全抗原的特征是

(分数:2.00)

A.有反应原性,无免疫原性

B.有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

C.无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D.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J

E.必须与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

解析:解析: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都有的抗原是完全抗原。

5.沉淀反应中抗体过量的现象称为

(分数:2.00)

A.后带

B.前带V

C.带现象

D.等价带

E.拖尾

解析:解析:沉淀反应中若抗原或抗体过剩则无沉淀形成,称为带现象;其中抗体过量时称为前带,抗原

过剩时称为后带。

6.下列哪类抗体与相应抗原表位的亲和力最强

(分数:2.00)

A.IgG

B.IgA

C.IgMV

D.IgE

E.IgD

解析:解析:抗原抗体反应存在多价优势,如IgG为2价,亲和力为单价的10'倍,IgM为5—10价,

亲和力为单价的107倍。

7.抗原抗体结合力中,下列哪一种结合力最强

(分数:2.00)

A.静电引力

B.范德华引力

C.氢键结合力

D.疏水作用力V

E.库仑引力

解析:

8.抗原抗体反应的pH值一般为

(分数:2.00)

A.5.0-6.0

B.6.0~9.04

C.6.0~7.0

D.6.0〜8.0

E.5.0-7.0

解析:解析;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环境因素有电解质、酸碱度、温度等,反应一般在PH6—9进行。

9.下列哪种不属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分数:2.00)

A.特异性

B.敏感性V

C.比例性

D.可逆性

E.存在交叉反应

解析:解析:抗原抗体反应的主要特点包括:特异性、比例性、可逆性及交叉反应。

10.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时,若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则无沉淀形成,称为

(分数:2.00)

A.后带

B.前带

C.带现象V

D.等价带

E.拖尾

解析:解析:见题5。

11.抗原抗体反应中为促进沉淀物或凝集物的形成,常用下列何种作为抗原抗体的稀释液

(分数:2.00)

A.0.85%NaClV

B.0.95%NaCl

C.0.75%NaCl

D.0.70%NaCl

E.0.80%NaCl

解析:解析:抗原抗体反应时需要一定的离子强度。如果溶液中没有电解质,抗原抗体结合后不会出现可

见反应,为了促进沉淀物或凝集物的形成,常用0.85%NaCl或各种缓冲液作为抗原抗体的稀释液。

12.一般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温度为

(分数:2.00)

A.37'CV

B.25℃

C.20℃

D.4℃

E.55℃

解析:解析:抗原抗体反应的温度范围•般在15-40。,最适温度为37℃。

13.抗原抗体反应中有补体参与的反应pH为

(分数:2.00)

A.7.2~7.4V

B.7.0~7.5

C.7.2-8.0

D.7.0~8.0

E.7.5~8.5

解析:解析:补体性质不稳定,易受各种理化性质的影响,如加热、震荡、酸碱、酒精等均可使其失活,

有补体参与的反应最适pH值为7.2—7.4。

14.平衡常数K是表示抗原抗体反应的

(分数:2.00)

A.特异性

B.亲和力V

C.比例性

D.可逆性

E.交叉性

解析:解析:亲和力表示抗血清与相应抗原的结合强度,是描述抗体特异性的重要指标,常用亲和常数K

表示。亲和常数K与抗原抗体反应的平衡常数有关。

15.免疫学技术中的亲和层析法,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哪个特点来纯化抗原或抗体

(分数:2.00)

A.比例性

B.特异性

C.可逆性V

D.亲和力

E.疏水作用力

解析:解析:免疫学技术中的亲和层析法就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可逆性来纯化抗原或抗体。

16.有关抗原抗体反应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

A.抗原抗体反应具有特异性

B.抗原抗体只有在分子比例合适时才会出现最强的反应

C.反应曲线中,抗原抗体比例合适的范围称为等价带

D.抗原抗体反应具有不可逆性J

E.抗原抗体反应具有可逆性

解析:解析: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有:特异性,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结合是特异的:比例性;可逆性,

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解离,恢复抗原抗体的游离状态。

17.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有

(分数:2.00)

A.抗原的理化性质和分子量

B.抗体的浓度、特异性和亲和力

C.抗原决定簇的种类和数目

D.电解质和酸碱度

E.湿度V

解析:解析: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有抗原、抗体本身的因素,也有反应环境的因素。如抗原的理化性

质、分子量、抗原决定簇的种类及数目均可影响反应结果;不同来源的抗体,反应性各有差异,抗体的浓

度、特异性和亲和力都影响抗原抗体反应,为提高反应的可靠性,应选择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的抗体来参

与反应;另外,反应环境的电解质、酸碱度、温度也影响反应。

18.有关交叉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

A.为非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

B.由于不同抗原分子上存在公共抗原表位所致J

C.对免疫学诊断结果判断无影响

D.利用交叉反应进行诊断典型例子是肥大试验

E.抗原分子大小相似可导致交叉反应

解析:解析:由共同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分子可以和不同生物间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结合,此为

交叉反应。

19.有关抗原抗体的亲和性和亲和力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

A.亲和性是指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对应的抗原表位之间相互适应而存在的引力

B.抗体的亲和力是指抗体结合部位与抗原表位之间结合的强度,与抗体结合价直接相关

C.亲和性K值越大,其亲和力也就越大

D.抗原抗体反应的灵敏度与亲和性和亲和力无关J

E.抗原抗体空间构象互补程度越高,亲和力越高

解析:解析:亲和力是指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相应的抗原决定簇之间相适应而结合的强度,它是

抗原抗体间固有的结合力,它是一个抗体分子与整个抗原表位之间结合的强度,与抗体结合价直接相关。

即所谓多价优势,如IgG为2价,亲和力为单价的103倍,IgM为5—10价,亲和力为单价的107倍。

由于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为非共价的可逆结合,它们空间构象的互补程度不同,结合力强弱也不同,互补

程度越高,亲和力越高,与抗原结合更牢固,不易解离;反之就容易解离。亲和力用K表示,该数值越

大,亲和力越高。抗原抗体反应的灵敏度与亲和性和亲和力直接相关。

20.人类ABO血型抗原属于

(分数:2.00)

A.异种抗原

B.异嗜性抗原

C.同种异性抗原J

D.自身抗原

E.半抗原

解析:解析:同种异性抗原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来源的抗原物质,人类AB0血型即属于此类抗原。

21.与抗原抗体反应强度关系最为密切的抗原性质是

(分数:2.00)

A.物质性质

B.抗原表位J

C.化学结构

I).生物活性

E.分子量

解析:解析:抗原抗体反应的基础是抗体可变区与抗原分子表位之间的结合,抗原的表位数量、性质将决

定与抗体结合的强度。

二、A2型题(总题数:1,分数:2.00)

22.患者,男,45岁。上腹隐痛1个月,黑便2天入院。患者上腹疼痛,饥饿时加重,进食后缓解。自然

排便呈黑色。体格检查:贫血貌。实验室检查:粪便呈柏油状,用免疫学方法检测粪便中血红蛋白结果为

阴性,经10倍稀释后再测结果为阳性,此现象称为

(分数:2.00)

A.等价带

B.带现象

C.后带J

D.前带

E.拖尾现象

解析:解析: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则不形成沉淀,称为后带现象。抗体过剩为前带,抗原过剩为后带。

三、A3型题(总题数:1,分数:4.00)

患儿,男,5岁。因发热、咽痛、呼吸困难2天入院,查体:体温38.60℃,脉搏100次/分,咽部可见

一层灰白色膜状物,WBC23X105/L,拟诊为白喉。(分数:4.00)

(1).该患儿应(分数:2.00)

A.注射白喉抗毒素

B.注射青霉素

C.注射丙种球蛋白

D.注射白喉抗毒素及抗生素V

E.注射丙种球蛋白及抗生素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白喉治疗原则。白喉棒状杆菌致病物质主要为外毒素蛋白,具有强烈的毒性和免疫

原性,因此治疗上应及时注射白喉抗毒素及抗生素。

(2).若该患儿发病1周前一直在幼儿园上学,请问对同班小朋友应(分数:2.00)

A.注射白喉类毒素

B.注射白喉抗毒素J

C.注射丙种球蛋白

D.注射抗生素

E.注射白百破疫苗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白喉传播途径的干预。白喉棒状杆菌主要经飞沫传播,对于密切接触白喉患者的人

群应注射白喉抗毒素进行预防。

四、B1型题(总题数:2,分数:16.00)

A带现象B等价带C前带D后带E比例性(分数:8.00)

(1).抗原抗体分子比例合适时抗原抗体充分结合,沉淀物快而多,称为(分数:2.00)

A.

B.-J

C.

D.

E.

解析:

(2).若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而无沉淀形成,称为(分数:2.00)

A.J

B.

C.

D.

E.

解析:

(3).抗体过量时,称为(分数:2.00)

A.

B.

C.

D.

E.

解析:

(4).抗原过量时,称为(分数:2.00)

A.

B.

C.

D.V

E.

解析: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