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4页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一单元同步练习含答案

1.1有关光的思考(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月亮B.镜子C.发光鱼D.没点燃的蜡烛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光实际上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B.一盏没有打开的台灯是光源

C.没有光源,我们也能看见物体

3.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A.燃放的烟花B.月亮C.萤火虫

4.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A.波光粼粼的水面B.美丽的萤火虫C.十五的月亮

5.下列物体不是光源的是()»

A.点燃的蜡烛B.太阳C.没有通电的电灯D,萤火虫

6.凸透镜成像实验把透镜放在蜡烛和纸屏的()。

A.左侧B.右侧C.中间

二、填空题

7.能让绝大部分光通过的物体是;能让部分光通过的物体是;几乎

不能让光通过的物体

是。

8.太阳、萤火虫、闪电都属于光源。

9.如下图所示,将温度计分别放在用黑色纸、粉色纸、黑色蜡光纸、白色纸做成的纸

袋中,然后将纸袋放在阳光下,10分钟后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温度最高的是

____中的温度,温度最低的是中的温度。

黑色纸袋粉色纸袋黑色蜡光纸袋白纸袋

10.像太阳、电灯等能发光的物体叫做。

11.光源是指那些()的物体,()是最大的天然光源。

1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三、判断题

13.萤火虫、月亮、太阳都是光源。()

14.当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会被物体全部吸收掉。()

15.暗盒里能看到白色物体。()

16.明明对光的奥秘很感兴趣,常常用眼睛正对着光源进行观察。()

17.如果利用不当,光就会对人造成伤害。()

18.夏夜,萤火虫和月亮都能发光,所以它们都是光源。()

19.太阳自身能发光,所以太阳是光源。()

20.太阳和月亮都是常见的光源。()

21.月球不能发光发热,但能反射太阳光。()

22.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会发光,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看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因为有

其他发光体存在而发光。()

四、简答题

23.月球并不会发光,那么月光是哪里来的?

24.写两个天气有关的谚语。

25.自制潜望镜看不到外面的景色,原因可能是什么?

五、综合题

26.下列物体中:

A、月亮B、激光C、太阳D、闪电E、蜡烛F、电灯G、火

把H、玻璃

(1)不属于光源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光源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2.A3.C4.B5.C6.C7.透明物体半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8.自然

9.黑色纸袋白色纸袋10.光源11.自身能发光太阳12.可逆

13.xl4.xl5.xl6.X17.418.xl9.A/20.X21.422.423.虽然月球本身不发光,但靠

反射太阳光,我们在地球上可以看到很亮的月光。24.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

寒。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25.可能镜子的安装角度不对,弯管与直管连接方向不对

等。26.AHCDBEFG

1.2光是怎样传播的(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凸面镜观察到的范围要比平面镜观察到的范围大;

B.光在一般情况下是沿直线传播,但受到阻碍后就不再是直线传播了;

C.光在水中不能传播,所以海底是一片漆黑;

D.没有镜子的时候,我们随便找表面光滑的东西都可以当镜子使用。

2.下面现象中,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A.用手电筒的光穿过小孔照射到墙上

B.太阳出来的时候,光彩夺目让人睁不开眼睛

C.在夜晚,用眼睛看街灯,会出现彩色光线D.在下过阵雨的天空中,容易出现彩虹

3.做早操排纵队时,只要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列就直

了。可以解释此现象的是()»

A.光是直线传播的B.光的折射C.光的反射

4.下列做法中不能使手电筒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的是()»

A.改变手电筒的照射角度B.改变物体的摆放C.打开或关闭手电筒的光源

5.人体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

A.凸透镜B.凹透镜C.平面镜D.凸面镜

6.在做影子大小与遮挡物到光源距离有关的实验时,不变的条件是()。

A.光源到屏的距离不变B.遮挡物到屏的距离不变C.手电筒到遮挡物的距离不变

7.在做影子大小与遮挡物到光源距离有关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是()o

A.光源到屏的距离改变B.遮挡物到屏的距离改C.手电筒到遮挡物的距离不变

8.比重计是一种测定液体()的仪器。

A.密度B.重量C.排水量

9.用手电筒从不同的方向照射一个花盆,所得到的物体的影子()

A.形状相同

B.大小相同

C.方向相同

D.形状不同

10.在蓝色、白色、红色、绿色几种颜色中,()颜色吸收的光最少。

A.蓝色

B.白色

C.红色

D.绿色

11.透过蓝色玻璃,下列观察后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观察黄色物体,呈现绿色B.观察红色物体,呈现蓝色

C.观察红色物体,呈现黑色D.观察任何颜色物体,都呈现蓝色

12.下列空管中,当我们用激光笔照射()的一端时,会有光从另一端射出。

13.()是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A.望远镜B.照相机C.潜望镜

二、填空题

14.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也叫反

光。反射光也()的。科学家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4403千

米。

15.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一面镜子挡住它的去路时,会改变传播的方向,被

反射回去。光的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光也是沿传播

的。

16.光线的都能影响我们的视力,我们要使光线,才能保护我们的

眼睛。

17.光的传播速度是,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

距离的单位。

18.月球距离地球是(),这个距离是利用()的原理测量来的。

19.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太阳是一颗

炽热的大伙求,它的边面温度大约为()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摄氏度。

20.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如,留声机等。

21.光在同一种介质里_________、其传播速度0

22.如图1所示,将铅笔分别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我发现(填“垂直”或

“倾斜”)放入的铅笔弯折了,这是由于光发生了o

23.光是以()的形式传播的。光传播的速度()。

三、判断题

24.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辱”就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

的计时器。()

25.从不同的角度照射篮球,它的影子有时是圆的,有时是方的。()

26.实验证明:光不一定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7.投影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有用处。()

28.如果我们的四周没有空气,那么学校的广播就不能向我们传递声音了。()

29.物体表面材料的光滑程度不同,对太阳光的反射和吸收本领也不同。()

30.凸透镜成像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

31.警犬的嗅觉很灵敏,能找出隐藏的物品。()

32.各种颜色的纸对阳光的反射能力是相同的。()

四、简答题

33.夏日炎热,人们总喜欢躲在大树的阴影下乘凉,请你用光的传播方式解释树荫的

形成。

34.你能利用光传播的道理,简单解释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屏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

不见他本人吗?

35.从地球上看,为什么太阳和月球的大小差不多?请简单说一说

五、实验题

36.实验操作:光的传播。

操作一:

在三张矩形卡纸的同一位置分别打一个小孔,直径约1厘米;用夹子分别固定卡纸,

并直立在桌子上;卡纸之间的间隔约15厘米,保持所有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在最后

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处,直立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

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

操作二:

把手电筒放在离你最近的卡纸前,保持一定距离,使手电筒的光能直接穿过这些小

孔。观察纸屏,我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我初步判断,光是沿()传播

的。请在图中标出光行进的路线。

操作三:

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观察纸屏我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我得到的结论是()。请在图中标出光行进的路线。

解释运用:

在上学路上,经过树林时我们会经常看到如图中太阳光穿过树林的现象。我的解释是

)。

六、综合题

在三张20x15厘米的卡纸的中心点位置分别打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小孔,用夹子分别

固定卡纸,并直立在桌子上;卡纸之间的间隔约15厘米,保持所有的小孔在一条直线

上;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处,直立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

37.用手电筒的光照射离你最近那张卡纸上的小孔。光会怎样行进?请在图中画出光

的行进路线。

38.将靠近纸屏的卡纸向左移动约4厘米。继续用手电筒的光照射离你最近那张卡纸

上的小孔。我们能在()上看到光斑。

A.纸屏

B.靠近纸屏的卡纸

C.三张有孔卡纸中的中间那张卡纸

39.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我们发现光是沿传播的。

40.如果将靠近手电筒的卡纸与没有孔的纸屏交换一下位置,会发生什么情况?

()

A.光会穿透纸屏继续沿小孔行进

B.光会被纸屏全部反射回去

C.光的传播路径会被中断

41.根据以上实验现象,说说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反映了一个什么科学道理?

参考答案:

1.A2.A3.A4.C5.A6.A7.A8.A9.DIO.Bll.C12.A13.C14.反射直

线传播15.反射直线16.强弱强弱适当17.每秒30万千米18.384402

千•米光的反射19.太阳6000多两千万20.世界发明大王电灯

21.直线相同22.倾斜折射23.直线每秒约30万千米24.错误

25.x26.x27.也8.也9.V30.x31.也2.x33.光沿直线传播,照在大树上,只有叶片

缝隙可以透过光线,其他光线被大树的枝干及叶片遮挡,在地面形成阴影。34.屏幕是不

透光的介质。屏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可以通过屏幕传播到人耳中(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气体中

传播)。但说话人身体反射的光无法通过屏幕传播到人眼中。因此,我们能够听到屏幕后说

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他本人。35.答:从地球上望月球,它看上去与太阳的大小差不多,

这种错觉是距离不同造成的。实际上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比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要远

38.B39.直线40.B41.光是沿直线传播

的。

1.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光以每秒约()的速度传播。

A.340米B.30千米C.30万千米

2.奇奇体验和参观完室内区,于是跟家人一起来到室外区。奇奇看到农场果园区的

树木排列得很整齐,一眼望过去,前面果树的树干会挡住了后面果树的树干,这主要

是因为()。

A.光传播速度快B.光沿直线传播C.光的反射D.光的折射

3.日食一般发生在()。

A.农历初一B.农历十五C.农历初八

4.下面的情况中,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A.黑夜打开手电筒,看到光柱

B.看到阳光从树叶的缝隙直射进树林

C.利用太阳灶烧开水

5.手影游戏中,手相当于()。

A.光源B.阻挡物C.屏

6.小孔成像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的器材是()。

A.蜡烛B.镜子C.白色塑料板D.黑色小孔板

二、填空题

7.影子的形成也证明了光在空气中沿传播。

8.光在传播中遇到不同的物体时,会发生、和不透过等现象。

9.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有关。

10.光是沿着传播的。

11.光在()或()中是沿直线行进的,()的实验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

播的。

1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行进的。

三、判断题

13.一束光可以被反射多次,反射后的光不再沿直线传播。()

14.光可以穿过一本五厘米厚的书。()

15.拍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伍就排直了。

这可以用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特点来解释。()

16.利用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可以判断队伍排列是否整齐。()

17.当卡纸在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正对最前面卡纸上的小孔把光射进去,光线能够

前进到最后的屏上,不能形成一个光斑。()

18.在研究光的时候,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激光笔观察。()

四、简答题

19.光可以穿过任何物体吗?举例说明。

20.地上为什么会出现影子?

参考答案:

1.C2.B3.A4.C5.B6.B7.直线8.透过部分透过9.形状10.直线

11.空气水小孔成像12.直线13.xl4.X15.的6.417.错18.419.光不可

以穿过任何物体,光可以穿过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例如一块玻璃、一张纸,光不可以穿

过不透明的物体,比如木头、石头。20.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而光线被物体挡

住就会形成影子。

1.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唐代诗人储光羲在《钓鱼湾》中写道“潭清疑水浅”,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清澈的水

看起来比实际的(),这是光的()造成的。

A.浅,反射B.深,折射C.浅,折射

2.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

种现象叫()。

A.“小孔成像”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

3.光在空气中传播时,不能穿过以下哪一种物体?()。

A.玻璃B.一张纸C,一本书

4.爷爷看书时,常借助放大镜使书上的字看起来更大。放大镜能放大书上的字,是因

为光通过放大镜时会产生()。

A.反射B.折射C.散射

5.用弯管不能看见灯光原因是()。

A.光沿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小孔成像

6.与声音传播相比,光的传播()o

A.会伤害人的耳朵B.只能在空气中传播C.不能自己绕到障碍物

的后面

二、填空题

7.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进行的。

8.光传播的速度是()。

9.“小孔成像”实验说明了光是沿()传播的,它形成一个()的像。

10.小孔成像的原理是(),这个过程中由于纸板遮挡了光线,所以经过三角形上

方点的光线通过小孔投射在(),经过三角形下方的光线投射在小孔的(),

小孔成像不仅仅是上下颠倒,而且()颠倒,所以小孔成像所产生的像即()

又左右颠倒。

11.中华成语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最夺目的瑰宝之一,寥寥几字,内容却很丰富,例如

“立竿见影”,“一叶障目”、“管中窥豹”等都可以用来解释。

三、判断题

12.一根弯曲的水管,光从一头射进去,能从另一头射出来。()

13.打雷闪电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因为光速比声速快。()

14.阳光穿过树林照到地上,呈现出的是曲线。()

15.在大雾中打开激光笔时,能清晰地看到一道笔直的光束。()

16.光是沿四面八方直线传播的,不能穿透物体。()

四、简答题

17.你知道人眼看放在水杯中的铅笔会发生什么现象吗?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18.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

1.C2.C3.C4.B5.A6.C7.直线8.30万千米9.直线倒立10.光沿直线

传播屏的下方屏的上方左右上下颠倒11.光是直线传播的

12.X13.a4.X15.416.X17.人眼看放在杯中的铅笔,会发现铅笔向上弯曲了。这是

因为光线穿过水和空气的交界时发生了折射。18.答:光沿直线传播。

1.5认识棱镜(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白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o

A.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B.白光是由三种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

C.太阳光不是白光

2.下列光现象中,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A.立竺见影B.池水映月C.彩桥横空

3.光的三原色是()。

A.红、黄、蓝B.红、绿、蓝C.黄、绿、蓝

4.雨过天晴,空气中飘浮着很多微小的水滴,这些小水滴起到了()的作用,

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了彩虹。

A.后视镜B.平面镜C.三棱镜D.反光镜

5.夏天雷雨后,天空中经常会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这是由于()而形成的。

A.空气中的小水滴将太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

B.太阳光穿透厚厚的云层时发出的光

C.云层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发出的七种色光

D.空气中的水蒸气的颜色

6.晴朗的天气里,用喷壶在阳光下喷水后,从()的方向能看到彩虹。

A.背对太阳B.面向太阳C.背对喷壶

二、填空题

7.太阳光是由____的光组成的。太阳光通过后会被。

8.通过不透明吸管看光,吸管笔直时()看到光,吸管弯折后()看到光。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

9.将绿光和红光混合在一起会产生。

10.摆的快慢只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无关。

11.白色的太阳光是由种单色光构成的。

三、判断题

12.我们的红领巾是红色,是因为红领巾吸收了红颜色的光。()

13.光的三原色是红、黄、绿三色光。()

14.太阳光透过各种透镜都可以被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光。()

15.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6.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面对着太阳用喷雾器喷水,你就可以看到彩虹。()

17.雨后天晴,天空有时会出现彩虹。()

四、简答题

18.彩虹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制造彩虹?

五、实验题

其实,早在我国唐朝就已经有了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张志和在《玄贞子》中就记载

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小科落根据书中的记载制造彩

虹。

方法一方法二

19.小科采用方法时可以看到人工彩虹。

20.小科能看到人工彩虹的主要原因是光的()。

A.色散B.直线传播C.反射

21.当我们观察到天然形成的彩虹时,彩虹出现的方向和太阳所在的方向是

()。

A.相反的B.相同的C.没有关系

参考答案:

1.A2.C3.B4.C5.A6.A7.多种颜色三棱镜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

8.能不能光沿直线传播9.黄光10.其他因素

11.712.xl3.xl4.X15.416.417.418.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彩

虹。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19.二20.A21.A

1.6光的反射现象(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可以反射光线的是()。

A.凹面镜B.凹透镜C.凸透镜D.墨镜

2.彩虹一般不会在空中出现很长时间,过一段时间就逐渐消失了,这是因为

)o

A.空中的小水滴受热逐渐蒸发了B.水滴太大C.小水

滴太小

3.石墨能用于(

A.制造钟表B.制造铅笔C.雕塑D.点豆腐

4.科学家在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时,利用了光的()原理。

A.反射B.折射C.直射D.斜射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美观,古代的城门、桥洞才大多建成拱形

B.自行车上没有用到斜面原理

C.利用拱形原理制成的安全帽,承受压力更强

6.彩虹的形成原因是

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直线传播

7.阳光通过三棱镜,把原来的白光分解成什么颜色的光?()

A.红、橙、黄、绿、褐、蓝、紫7种不同颜色的光

B.红、橙、黄、绿、蓝、靛、紫7种不同颜色的光

C.红、橙、黄、绿、棕、蓝、紫7种不同颜色的光

8.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

A.光的反射B.光的直线传播C.光的折射

9.建筑物窗户开得很大,是为了

A.省料B.省时C.采光好和通风

—、填空题

10.行进中的光遇到()等反光物体时,会发生()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

发生()。

11.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也叫反

光。反射光也()的。科学家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4403千

米。

12.月球距离地球是(),这个距离是利用()的原理测量来的。

13.眼睛的主要部分是(),它主要包括()()()()。

14.在夏天,我们所穿的衣服颜色一般都比较()。

15.镜子可以改变光的,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

16.万花筒和潜望镜利用了()的原理。

17.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也叫()。

三、判断题

18.万花筒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19.不同的物体会对不同的色光产生吸收和反射作用。()

20.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技术,同一任务中只能用到一种技术。()

21.显微镜能看到很多生物的细胞,但是病毒只有电子显微镜才可看到。()

22.任何一个光滑的平面都能起到平面镜的作用。()

23.云彩飘动是风能的作用。()

24.学习了热胀冷缩的原理,就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瓶子能吹泡泡。()

四、简答题

25.彩虹形成的原理是?以及制作彩虹的有哪些方法?

26.有哪些方法能改变光的路线?

27.你知道光是从哪里来的吗?

28.课间小明和小强在操场上玩,小明用镜子晃小强的眼睛,小强虽然没有直接面对

阳光,但还是被阳光刺到了眼睛。他们这样玩是否妥当?为什么小强没有直接面对阳

光却依然感到阳光刺眼?(小朋友请勿模仿该实验)

参考答案:

1.A2.A3.B4.A5.C6.B7.B8.A9.CIO.镜子反射改变11.反

射直线传播12.384402千米光的反射13.眼球晶状体瞳孔视网

膜视神经14.浅15.传播路径越好16.光的反射17.光的反射反光

18.419.<20.x21.422.如.也4.425.彩虹是由七色光混合而成的。下雨时或下雨

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珠,他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根据彩虹形成的条件,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太阳,用喷雾器朝空中喷水,可以在水

雾中看见彩虹。26.利用反射和折射来改变光的路线。27.答:光是由发光的物体发出来

的。像太阳一样的恒星能够发光,有些动物和植物也能发光,萤火虫。还有一些自然现象

也能发光,如闪电等。28.他们这样玩不妥当,因为强烈的阳光可能伤害到小强的眼睛。

小强虽然没有直接面对阳光却依然感到阳光刺眼,是因为小明用镜子反射阳光,改变了光

的传播方向。

1.7制作一个潜望镜(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工具中,与汽车反光镜原理相同的是()。

A.放大镜B.家用穿衣镜C.三棱镜D.眼镜

2.()可以使物体形成倒立的像。

A.凸透镜B.凹透镜C.平面镜

3.蚂蚁是非常小的,我们可以利用()来观察蚂蚁。

A.放大镜B.火柴C.蜡烛

4.石棉网的作用是()<.

A.不让蒸发皿底部变黑B.加热的更快C.让蒸发皿均匀受热

5.教室的墙要涂成白色的原因是(

A.看白色对人的眼有好处

B.白色可以增加反光,使教室内更明亮

C.学校只有白色涂料

6.下面情况小水轮转动的最快的是()»

A.漏斗低B.管子细C.管子粗

7.人类模仿苍蝇的触角,研制出“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将它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密封

舱里,出现空气泄漏时就能立即发出警报。下列情境中,()也需要类似这样的仪

器。

A.教室里B.电梯里C.矿井中

二、填空题

8.在观察蜜蜂时,我们用捕捉蜜蜂,用观察。

9.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

10.汽车后视镜利用了光的原理。潜水艇上的_______也是利用这一原理

制成的。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体大小()左右相反。

三、判断题

12.潜望镜里的两块平面镜是平行的。()

13.照相时想把人照得大些、景照得少些,照相机镜头离人要近一些。()

14.要制作水火箭,我们可以用硬卡纸、空水瓶、尺子、剪刀、笔、胶带等材料制

作,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15.显微镜比放大镜看到的细节更多,看得更清楚,但同时看到的范围也小了许多。

()

16.可以用自己燃着的酒精灯帮同学点燃酒精灯。()

四、综合题

17.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并画出光的传播路线图

参考答案:

1.B2.A3.A4.C5.B6.C7.C8.捕虫网放大镜9.反射10.反射潜望

镜11.相等

12.<13.54.415.<16.X17.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含答案

2.1地球的表面(练习)

一、选择题

1.()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表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A.云贵高原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青藏高原

2.下列关于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③④⑤

A.上面的五种地形简图,依次是高原、盆地、丘陵、平原、山地

B.我国东部的地形比较平坦,主要以④和⑤为主

C.巨野县的地形主要以①和③为主

3.“中国的西部多—,东部多―。''下列选项回答正确的是()»

A.平原、高山B.高山、平原C.海洋、平原

4.毛泽东曾经用“()”的诗句勾画三峡工程的宏伟蓝图。

A.巫山夹青天

B.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C.高峡出平湖

5.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

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B.花岗岩、沉积岩、变质岩

C.岩浆岩、大理岩、变质岩

6.()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

A.京杭大运河B.长江C.黄河

7.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发生变化的。

A.不断B.没有C.有时

8.山脉主要是由()构成的。

A.土壤B.沙C.岩石

9.“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写了我国()地形的景色。

A.峡谷B.平原C.山地

10.在我国东部,地形以()为主。

A.平原B.丘陵C.高原

二、填空题

11.我国幅原辽阔,有各种各样的地形,比如内蒙古是,新疆是o

12.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包括()、()、()、()、峡谷和平原等。

13.地球表面有高原、平原、()、()、丘陵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14.地球表面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

的。

三、判断题

15.娄底有许多没有明显脉络且坡度和缓的低矮山丘,像这样的地形叫做山地。()

16.地形图上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海拔高度。()

17.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

18.我国地形地貌多种多样。()

19.地球表面面积最大的是陆地。()

四、连线题

20.将地形与其特点用线连起来。

山地平原盆地丘陵高原

♦■宣广、平四周地势起伏根大.埴度牧墟.地面开牌,

坦、海拨收低A,中间低地度城峻海拔不息樨拨较高

五、简答题

21.沙漠的形成原因?

22.地球的地形地貌的变化主要受到什么影响?

六、实验题

23.为了验证“温度对岩石有破坏作用”这个猜想,小明做了下面的实验,请你帮他填完成实验过程。

实验器材:酒精灯、、、水、小石块、护目镜

实验步骤:(1)用夹住小石块在酒精灯上加热;

(2)把加热后的石块放入冷水;

(3)重复步骤(1)(2)几次;。

(4)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5)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温度的变化能使岩石风化。

小科做了一个模拟实验。他找来几张餐巾纸平放在桌面上,再把手放在纸的两端,把两只手慢慢用力向中间挤

压。

24.观察到纸的中间会形成。这是一个模拟实验,纸模拟的是,手挤压的力模拟

的是。

25.这个实验的现象中,他推测自然界里()地形就是这样形成的。

A.河流B.裂谷C.山脉D.盆地

七、综合题

26.阅读下列文字,分析有关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地形起伏。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被保护情况下

极易发生侵蚀。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达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

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我国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我国早期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大量

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生态系统恶性循环;乱砍滥伐森林,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另外,不合理修筑

公路、建厂、挖煤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泥石流等更严重的地质灾害。

(1)从文中可知,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三条)

(2)读了资料•,你觉得想要防止水土流失,你的建议是什么?(至少写出两条)

参考答案:

1.c

2.B

3.B

4.C

5.A

6.A

7.A

8.C

9.A

10.,A

11.高原盆地

12.高原山地盆地丘陵

13.山地盆地

14.河流海洋山脉高低起伏崎岖不平

15.x

16.«

17.«

is.q

19.x

20.

地貌宽广、平四周地势高,起伏很大,坡坡度较缓,海地面开闰,海

坦、海拔,交低中间低平度陡竣拔不高拔较高

21.自然原因:气候干燥、岩石风化成碎屑物外,还有干枯的河流带下的大量泥沙、石

子,在地面缺乏植物覆盖的情况下,一旦狂风刮起,地面上的泥沙将大量卷扬飞起,这些

沙尘在风力减弱,或遇到障碍时,便大片堆积在干燥地区或地形比较低下的盆地内成为沙

漠。

人为原因:人类不顾后果地滥伐森林、过度放牧和盲目开垦土地

22.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

23.镒子水槽镒子快速小石块碎了急剧

24.凸起岩层地球内部运动的力

25.C

26.(1)土地表面缺少植被保护。降雨量集中且多暴雨。人类过渡开垦和破坏土地植被。

(2)多植树造林。合理开垦土地。封山育林、退耕还林。

2.2地球的结构

一、选择题

1.()位于地球内部33~2900千米之间。

A.地壳B.地幔C.地核

2.地球内部圈层中平均厚度最大的是()o

A.地壳B.地幔C.地核

3.我国古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他在一次野外考察中,发现太行山一

代的山崖中有卵石和海生螺蚌的化石,从而可以推断出这个地带很早以前可能是

()。

A.高原B.河流C.海洋

4.从火山喷发现象和喷发物中,不能推断出的是()。

A.地球内部温度很高B.地球内部压力很大

C.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D.沉积的石、砂会胶结与压合

5.地球的内部结构像个熟鸡蛋,鸡蛋的蛋壳相当于地球的()。

蛋壳

蛋黄

蛋白

B.地核C.地幔

二、填空题

6.()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半径约为()千米,温度约为()。

7.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________三大类。

8.地震对地表的改变是(填“剧烈的”或“缓慢的

三、判断题

9.地球内部是平静的,地球表面也是一成不变的。()

10.地震、火山喷发、水流冲刷都会引起地表的变化。()

11.矿物和岩石没有区别,只是岩石的另一种说法。()

12.岩石的变化过程是一个短暂的突变过程.()

13.黄河流域诞生了中华文明。()

四、连线题

14.连一连。

花岗岩沉积岩

砂岩变质岩

大理岩岩浆岩

五、综合题

(1)请在图中填出地球结构的名称。①、②、③

(2)地震主要发生在这一部分,而火山喷发则与和的

运动有关。

(3)火山喷发时产生的会使土壤更加肥沃。

(4)地球表面的岩石可以分为、、和______三大类。

16.把地球构造三部分的名称与在地球内部的位置用线连接起来。

地核

地壳

地幔

参考答案:

1.B2.C3.C4.D5.A6.地核3470千米4700℃7.变质岩沉积岩岩

15.地核地壳地幔地壳地幔地壳火山灰岩浆岩沉积岩变

地核

质岩16.地壳

地幔

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一、选择题

1.万一发生地震,下列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A.如果来不及跑到屋外,就尽量躲藏在靠近角落的地方。

B.跑到窗边大声呼救,等别人来救你。

C.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2.岩石弯曲变形的主要原因是()。

A.风的作用B.地壳运动C.雨的作用

3.下图的操作,模拟了地表的一种自然现象,你认为模拟的是()。

4.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外力的堆积B.地壳的抬升C.变质作用

二、填空题

5.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了非常大的挤压力,当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会

发生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断裂。在这个过程中,巨大的、无法想象的能

量就会快速地从岩层深处释放出来,引起大地猛烈震动,形成地震。

6.地下的岩层在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会发生。当受到的力大到不

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o岩层断裂所产生的

传到地表会引起地表的这就是地震。

7.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级的大地震。

三、判断题

8.发生地震前常伴有一些异常现象。()

9.地震是不可预测的,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

10.如果地震发生时,自己在室外,应该躲在大树底下。()

11.地震离我们很遥远,没必要进行正确的避震演习。()

四、实验题

12.怎样用实验来研究地震的产生?

实验材料:毛巾、小树枝

实验方法:(1)将毛巾平放在桌面并将两只手按在毛巾上,两手向内侧靠拢,毛巾中

间出现褶皱。

(2)两手握着小树枝两端用力弯折,直到小树枝折断。

实验现象: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

小丹将橡皮泥做成片状,平放在桌面上,然后分别进行下图中的操作。

一孑'十

用手在两端向中间挤压,橡皮泥隆起用手在两端向外拉伸,橡皮泥断裂

13.小丹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A.地球结构B.地震的成因C.火山的成因

14.小丹的实验是一个()。

A.对比实验B.模拟实验C.测量实验

15.实验中的橡皮泥代表的是()。

A.土壤B.地幔C.岩层

16.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是()。

A.剧烈的B.缓慢的

五、综合题

17.在下列场所中,我们应该如何避震?

学校避震:

家庭避震:

户外避震:

商场避震:

参考答案:

1.B2.B3.C4.B5.地壳弯曲6.压力变形断裂地震波振动

7.8.08.49.<10.xll.X12.毛巾和小树枝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变形,小树枝最终发

生了断裂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会产生褶皱,当受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