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二十四节气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上古时代,围绕太阳、地球、月球等星象运动位置、轨迹的相对变化,古人通过对阴阳两气变化的细致观察与深入研究,总结出中华历法,并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时间哲学和生命哲学。中国文化的宇宙观讲究阴阳两气,讲究它们的变化、它们的平衡、它们的和谐。“气”与“阴阳”,是中国文化、中国哲学中最核心、最基本的概念。贯穿二十四节气的主线,正是阴阳两气的变化。要充分了解中国文化“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特点,二十四节气可以说是最好的入口。而要真正把握二十四节气所饱含的中国智慧,非得进入七十二候的肌理不可。五天一候,一候一变,三候为一节气,六节气为一季,四季为“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这其中,有亘古不变的宇宙天象,有应时而变的物候现象,有自然万物的交叠更替,宏大与精微极其奇妙地交融在一起,展现出天地之气和生命万物的规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对一个又一个的5天不以为意,其实在这5天时间里,天地之气变化巨大。所以在体验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时候,就是要走在泥土地里“接地气”,感受阴阳两气的变化。大寒节气走在北京郊区大地,突然一下觉得脚底的土开始有点变软,这是在阴气最盛之时,地底下的阳气开始冒出来,和空中的阴气进行平衡。随着立春的到来,太阳黄经至315度,会感受到阳气渐渐过了脚踝,草慢慢复苏。随着阳气过了小腿,春分节气草就绿了;阳气到了腰间,冬衣也就脱掉了,这是春天的景象。当到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时,北京的牡丹仙子又回人间怒放。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循着阴阳两气变化而形成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与中国古代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生物学、中医学、哲学、民俗、宗教、道德伦理的关系密不可分,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在传统农耕时代发挥了指引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而且在今天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我们日用而不觉的许多价值观念都蕴含其中。当我们深入每一个节气、每一个候的更替之中,细致触摸中华民族古老智慧的永恒魅力,以新的文化使命来思考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新价值时,就会领悟到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所蕴含的宇宙观、世界观、生命观。这对于当今世界仍然具有重要启示,应当成为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内容。我们从每一个节气和物候现象都可以得出关于“天、地、人”的感悟。比如芒种节气,太阳到达黄经75度。芒种节气的15天里,初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这三个物候,一个是螳螂,另两个是小鸟,都是小动物,其在此时所呈现的生命状态均和阴气的初生有关。芒种节气为仲夏,阳气渐至极,阴气也悄悄地滋生,螳螂是喜阴之物,所以上年深秋产的卵破壳生出小螳螂,此为初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鵙即是伯劳鸟,也喜阴,开始出现在枝头,感阴而鸣。到了三候反舌无声,反舌鸟专门学别的鸟儿鸣叫,叫得特别好听,这时却沉默了,因为它喜阳,觉到阴气的出现就不叫了。从这三个物候现象里,我们时刻可以观察到阴阳两气变化里边所产生的生命感,追求阴阳两气的平衡,追求万物的平等,强者向弱者倾斜,不管是在谷雨盛放的牡丹,还是在大雪节气顽强挺出小芽的荔草,都是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而农人在芒种节气的状态则是“三忙”,忙着收、忙着种、忙着管。北方收麦子,南方种水稻,田间还有一些农作物需要管理,“三夏三忙”是一年里最忙的一个景象。“三忙”是遵循天道而为,农人不能不抓紧时间,并且是分秒必争,不然就没有收成。

此时我们从中就会有所感悟。比如说一个人的人生,一寸光阴一寸金,耽误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结下什么样的果子。种上以后,还要勤管理,除草,施肥。人生亦如此,我们需要学习好的思想,就跟施肥一样;要把我们的缺点改掉,也跟除草一样,其实人生也是一门管理学。那么种下什么样的文化基因,也会结什么样的文化果实。真正的优秀文化要提倡去掉“我”字,去掉与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相冲突的偏狭与执念。以此观之,我们更加自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利他精神。中国本土的道家文化,提倡走进大自然,从天地造化中感悟“忘我”;中国佛学经典,讲究“无我”的精神境界:儒家文化,更是明确告诉人们要克制贪念,一言一行要符合“礼”“义”“四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不断引导我们,教我们应该怎么样做人,怎么样管理自己。种下善因,才能收获善果。所以,从芒种节气的三个物候里,我们感悟阴阳两气平衡的宇宙观,从“三夏三忙”的生命管理中,悟道人类在求得快乐与幸福的同时,要遵循天道,习得真、善、美。(摘编自徐冬冬《以艺术的形式开掘中华“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十四节气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既是星象运动的变化体现,也是时间哲学的思考。B.若对阴阳两气变化、平衡等规律无从了解,那么对中国文化和二十四节气研究就难切入。C.第二段中的“不以为意”指人们对日复一日的生活习以为常而忽略了天地万物变化脉络。D.二十四节气文化意蕴摒弃了个人私念、偏执与狭隘,能够成为当今世界的共同价值内容。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不仅对农业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还与中国人的民俗文化、宗教伦理等有密不可分的关联。B.大寒时阴气最盛,而阳气也开始复苏,冰冻的土地可能会有些许变软的感觉,这种感觉正是阴阳两气变化的外在反映。C.阴阳两气变化产生的生命感并不能直接让人感受到,它需要我们仔细观察初候螳螂生、伯劳感阴而鸣等物候才能体会。D.芒种时,北方收麦而南方种稻,农人们忙种忙收,这既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阴阳平衡宇宙观的具体体现。3.下列最能体现“二十四节气能指引农人农业生产”观点的一项是()(3分)A.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B.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C.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4.徐立京创作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从生命观的角度展现了节气的宏达与精细,请简要说明材料中二十四节气蕴含的“生命观”。(4分)5.小满是芒种前一个节气,“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小得盈满乃阳气极致所使然,阳气极,火气旺。小满时节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结合全文,请从阴阳角度分析出现“小满三候”现象的原因,以及有“小满”而未有“大满”的智慧。(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戏迷刘建超老街人爱听戏,老街人也懂戏。街角旮旯,花园广场,只要支起家什,拉起弦子,就会有人聚在一起,开心不开心都要唱上一段。老街人懂戏,一般的戏班子不敢来老街演出。你的名气不大没关系,只要卖力尽心,老街人也会叫好。你的名气再大,敷衍了事,老街人会把你懒散奸猾不尽力之处宣扬得人人皆知,任你满大街的敲锣打鼓油妆重彩地宣传,老街人就是不买账。①据说,当年最红火的常香玉剧团和杨兰春剧团来老街演出,也是格外的小心和卖劲。丽京门下有一个裁缝店,名字特别,“贵妃醉裁缝店”。而裁缝店的主家,却是个双腿不能行走,坐着轮椅的男子,大家都喊他程裁缝。程裁缝爱听戏,才把铺子安在并不热闹的丽京门下。这里能看到老街的戏园子,能听到来的戏班子啊咿呀的喊练声,能看到桃林里人压腿、拧旋子、踢腿、练小翻。程裁缝剪裁做服饰,还修鞋擦鞋。活做得细致,价钱公道,生意也不错。程裁缝有个规矩,凡是戏服剧装到他这里来剪裁修整,免费。一些让程裁缝办过事的戏班子,会给程裁缝送上戏票,邀他去听戏。程裁缝听戏听得认真。那日程裁缝听相思古镇的戏班子演《古城会》,散了戏,程裁缝却不走,要见见扮演马童的演员。戏班子有人诧异,这《古城会》演的是关公关二爷,戏迷追的都是演关二爷的名角,还没有见到有戏迷要见饰演个马童的翻扑武生的。演马童的武生叫孙成,长得剑眉高扬,举手投足,英气勃发。听说有戏迷等他,装也没有卸净,一声“俺马童来也——”,一个跟头从台上翻下,来到程裁缝面前,双拳一抱,“敢问这位大人有何见教啊”。程裁缝笑了,说我看你给关老爷牵马那一串跟头翻得不得劲啊。孙成吃了一惊,自己在这串跟头上是打了折扣。老街人不得了啊。程裁缝又说,我知道不是你不用心,而是你的服装不得劲,你那裤子兜裆,不舒服。拿来,我给你给改一下就中了。孙成更是吃惊,确是新做的裤子不太合体。小戏班子,手头紧,服装布料也是将就,负责服装的是个姑娘,孙成也没好意思提出来。被程裁缝修改过的服装可身舒坦,孙成的跟头翻得又飘又稳,台下掌声一片。孙成携了重礼去拜访程裁缝,两人成为挚交。程裁缝在闲暇时,一个人便闭上眼睛,嘴里轻轻地哼起《贵妃醉酒》的曲调,手指在膝盖上有节奏地打着拍子,沉浸在一个自己臆想的情景中。老街当年的名伶,被称作梨花白的女人,会常来裁缝店里看望程裁缝,总是给他带些自己亲手做的松软香酥的洛阳饼。②老街人说,程裁缝和梨花白有故事,程裁缝年轻时就给梨花白拉过车,梨花白最经典的戏就是《贵妃醉酒》。故事的具体内容,谁也说不清楚。老街的戏园子始建于明初,是一个雕梁画栋的木质二层楼。在古戏楼的对面,还有个土石搭建的小楼,是专门用来唱对台戏。动乱的年代,古戏楼被砸毁,那土戏台被当做大批判的战场给保留下来。后来,在古戏楼的遗址上重新建了新戏楼,虽然赏心悦目,却是少了古朴厚重,令人扼腕。老街戏迷之间经常是打擂唱个对台戏取乐,但是在戏园子里真的鸣锣打鼓唱对台戏的事情还没有发生过。九十年代末,有一家剧团来老街唱戏。戏园子正被老街的戏班子占着演出《花木兰》。要说同行不撬行,没有了台口,你先到别处转悠,等人家演罢转场子了你再来。可是这家戏班子老板很是势张,根本不把老街的戏班子放在眼里,声称要唱对台戏。按老街的规矩,攻擂者只能在新戏楼的对面,那个土戏台子上唱,吸引的观众多,那新戏楼演戏的戏班子就得让位走人。敢与当地的戏班子叫板打擂台,可见人家也是有功夫的。

后半晌,那家戏班子的一个红角儿,拿着一双厚底靴找到程裁缝修理。程裁缝认真地看看,细致地修补。那红角儿也是闲等无事,就哼起了一段戏。埋头走针的的程裁缝,抬起头支愣着耳朵听了听,一笑说,您这位先生唱的不得劲,少了霸气。那红角儿斜睨着眼,不屑地说,你老也懂戏啊。你倒是给我来段有霸气的听听。程裁缝也不瓤劲,说,我只是个戏迷。来一段也中,你给个调。那红角儿就嘀个隆咚给了个《铡美案》的快板。但见方才还木讷低沉的程裁缝瞬间腰板挺直,双目圆睁,双手扎起架势,一脸正气,开口唱道:“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上写着秦香莲她三十二岁状告当朝驸马郎,欺君王,藐皇上,悔婚男儿招东床,杀妻灭子良心丧,逼死韩琪在庙堂。将状纸押至了爷的大堂上,咬定了牙关你为哪桩?”字正腔圆,声如鸟鸣,颇有裘派风范,引来围观的人一片叫好。那红角儿也是颇感震撼,接过程裁缝修好的厚底靴,给程裁缝鞠了一躬,说,老街戏迷了不得。戏班子撤走了,那场对台戏也没有斗起来。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裁缝店名“贵妃醉裁缝店”来自名剧目《贵妃醉酒》,去掉“酒”字暗含“醉翁之意不在酒”。B.“帮孙成改衣服”这一细节不仅展现程裁缝乐于助人的品质,也体现了其对戏曲文化的深入了解。C.小说描写老街戏园子的历史与被毁,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受到破坏的惋惜,充满了对历史的反思,彰显了小说主题。D.小说中红角儿对自己的唱功有着很强的自信,甚至有些自负,听完程裁缝的唱腔后表现出来的态度说明他对程裁缝唱功的认可。7.下列对小说相关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通过细腻的人物描写成功地塑造了老街人的戏曲文化形象,同时展现了他们对戏曲的热爱和敬畏。B.小说的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既体现了地方特色,又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使得文章充满艺术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C.小说以程裁缝与戏班子的互动为主线,通过扣人心弦的情节,展示了老街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D.小说通过对老街戏迷们日常生活与戏曲活动的交织叙述,展现了戏曲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读者感受到他们对戏曲艺术的热爱。8.当唱到《美案》时原本木讷的程裁缝神态为什么会瞬间发生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9.“闲笔”是指在主线叙述中穿插的支线情节或闲散细节,看似可有可无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请分析文章①②两处画线句“闲笔”的作用。(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屈原履忠被谱,忧悲愁思,独依《诗》之义,而作《离骚》,上以讽谏,下以自慰。遭时暗乱,不见省纳,不胜愤懑,遂复作《九歌》以下凡二十五篇。楚人高其行义,玮其文采,以相教传。

且人臣之义,以忠正为高,以伏节为贤。故有危言以存国,杀身以成仁。是以伍子胥不恨于浮江,比干不悔于剖心,然后忠立而行成,荣显而名著。若夫怀道以迷国,详愚而不言,颠则不能扶,危则不能安,婉娩以顺上,逡巡以避患,虽保黄耈,终寿百年,盖志士之所耻,愚夫之所贱也。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砥失,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而班固谓之露才扬已,竞于群小之中,怨恨怀王,讥刺椒、兰①,苟欲求进,强非其人,不见容纳,忿恚自沉,是亏其高明,而损其清洁者也。昔伯夷叔齐让国守分,不食周粟,遂饿而死,岂可复谓有求于世而怨望哉?且《诗》怨主刺上曰:“呜呼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风谏之语,于斯为切。然仲尼论之,以为大雅。引此比彼,屈原之词,优游婉顺,宁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携其耳乎?而论者以为露才扬已,怨刺其上,强非其人,殆失厥中矣。(节选自王逸《<楚辞章句>序》,有删改)注:①“椒”指大夫子椒,“兰”指令尹子兰。材料二:离骚经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谋行职修。王甚珍之。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谱毁之。王乃疏屈原。屈原执履忠贞而被谗邪忧心烦乱不知所诉乃作离骚经。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以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故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纣羿浇之败。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已也。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渊,自沉而死。《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辞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彩,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王逸《<离騷经>序》,有刪改)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屈原执履A忠贞B而被谗C邪D忧心烦E乱F不知G所诉H乃作离骚经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危言”与成语“危言危行”的词义相同,与成语“危言耸听”的词义不同。B.“谓”,是“称作”的意思,与“谓之天门”(《登泰山记》)的词义相同。C.犹,此处是“仍然,还”的意思,与“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的“犹”词义不同。D.风,此处指的是“国风”,指地方乐调、民歌。文中的意思是“用国风的方式劝谏国君”。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屈原作《离骚》和《九歌》,都是因为忠贞之言不被采纳,心中无限忧郁悲愤无处宣泄,因此借以抒发郁结之情。B.班固认为屈原之死丧失了高明,而污损了自己的廉洁品德;但在王逸看来,班固否认了屈原也就否认了文学的怨刺功能。C.屈原在楚怀王时做官,当的是三闾大夫;他曾整理了王族的家谱,率领那些贤良之士,来严格要求国中贤士。D.《<离骚经>序》依照知人论世的批评原则。对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进行详细的阐释,评价了《离骚》的比兴手法,并将其与屈原现实中的不幸遭遇联系在一起。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逡巡以避患,虽保黄看,终寿百年,盖志士之所耻,愚夫之所贱也。(4分)

(2)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彩,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4分)14.班固认为屈原之词“露才扬己,怨刺其上”,王逸却认为其言“殆失厥中”,结合材料,谈谈王逸不认同的依据。(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秋夜宴王郎中宅赋得露中菊朱湾众芳春竞发,寒菊露偏滋。受气何曾异,开花独自迟。晚成犹待赏,欲采未过时。忍弃东篱下,看随秋草衰。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诗描写宅中菊花开发,首联运用了虚实结合手法,虚写春花争相开放的情景,实写寒露滋润菊花。B.全诗托物言志,哀而不伤,深得风人之旨,颔联强调了菊花开放的时间比其他花朵晚,因而显得孤傲。C.全诗用浅近的语言委婉表露心迹,颈联写出菊花虽晚犹开,仍然值得欣赏,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期待。D.全诗于喟叹中蕴含深沉的感慨,尾联表达诗人虽不忍心将菊花弃置一边,但也只能让它随着秋草一起凋零。16.中国古典美学向来崇尚“立象以尽意”。请从“象”与“意”的角度赏析本诗。(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北宋繁荣的经济主要体现在它发达的商品经济,如《望海潮》中描写的“

”,人们都在竞相攀比,盛赞杭州的富庶繁华。(2)互文是古诗词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如《离骚》中的“

”两句,前后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展现出屈原的勤勉修德。(3)中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被命名为“羲和号”,羲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在《蜀道难》中,“

”两句也借用太阳神的典故,赋予蜀道以浪漫的奇险色彩。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重新获得“附近”,是一种对抗骗局乃至恶意的办法。人类学者项飙曾提出过“附近”这个概念。简单来说,A

,而这五百米可以说就是现代社会对个体产生具体作用的场域。现代社会,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就是“附近”的消失。打个比方,你叫不出你对面邻居的名字,也说不出你周遭的500米发生了哪些具体变化。

导致这种“附近”消失,B

。听到各种新闻、八卦不再是邻里间的蜚短流长,而是新闻App、评论区。购物小店也被综合性超市取代,进而被网上购物替代。于是,个体之间重新连接的中间成本变得很高,个体以一座座孤岛的形式生存下去。不过,这种论断过于悲观,也过于简单。网络弱化了一些关系,但也强化了另一种“附近”。①短视频的评论区就形成了一种新的“附近”。②人们再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更加流忉。③这是一种新时代的蜚短流长,也是一种新技术下的新邻里关系。④现在一些城市建立了儿童走失的报警机制,能够地域范围进行警示。⑤虽然没有这种警示,当有小孩走失,一个地方的社交媒体、朋友圈也会迅速出现很多这样的帖子。⑥这就是这种“附近”在网络时代的重新构建。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4分)19.文中划横线部分有三处语病,请指出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甲】近读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一套八本《鸳鸯蝴蝶派散文集》,让我有机会从文字的角度,穿越岁月的隧道,重睹了大都市“尘封的风景”。【乙】它是一幅幅用优雅的、素描般的文字组织起来的“黑白上海图”,向我们形象地展示了本世纪初的上海——这一“东方巴黎”繁杂、迷人的人文景观。这图景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市井风俗、人物群像、艺海珠贝、人生咏叹……凡我们生活着的大上海的旧有的一切,都包涵其间,囊括在内。比如,我们现在有一种说法叫“马不过长江”,但就是在近一百年前的上海,当汽车、电车尚未时兴的时候,马却在这里大出了一阵风头哩!【丙】就在现在的福州路上(过去的四马路),每当新年,或是喜庆的日子,那满街跑的都是披红挂绿的香车宝马,车上坐的都是些艳装环裹、珠玉满头的佳丽,那街游的盛景,热闹胜似旧时的庙会;再如,每当春三月,上海的有钱人携全家老小,坐上马车去龙华郊外踏青进香;【丁】再如去味莼园、愚园聚会,兴会者均是上海滩的名人雅士,坐的都是一辆辆铮亮的雕花马车,明月高悬,清风拂画,鞭儿得得,驰骋在上海的大街小道上,是何等的风光!这一切都是上海的旧风景,是前几代上海人的享受,对我们今天的上海人而言,像是在说一个神奇的“东方夜谭”,然而这却是实实在存的发生在上海近一百年前的事。选自余之《岁月留情·品味黑白上海》20.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甲

B.乙

C.丙

D.丁21.文中加点字部分,体现了汉语用词灵活、富有画面感的特点。请对此简要说明。(4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富有表现力,请赏析其表达效果。(3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从期待值来说,期待值越小,幸福值越大。——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真正的幸福,从来不是拥有,而是期待。——董宇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于“幸福与期待”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D【解析】D."二十四节气文化意蕴摒弃了个人私念、偏执与狭隘,能够成为当今世界的共同价值内容”错误。按照作者的观点,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再根据原文“真正的优秀文化要提倡去掉我'字,去掉与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相冲突的偏狭与执念。”可知,“我”字不能等同于“个人的私念”,“偏狭与执念”则缺少了限定语“去掉与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相冲突的”。2.D【解析】D.“也是阴阳平衡宇宙观的具体体现”错误。根据原文“从芒种节气的三个物候里,我们感悟阴阳两气平衡的宇宙观,从三夏三忙'的生命管理中,悟道人类在求得快乐与幸福的同时,要遵循天道,习得真、善、美。”可知,体现阴阳平衡宇宙观的是芒种时节的“三个物候”。3.A【解析】A.“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预示着要开始忙碌的田间生活。B.牡丹花刚刚绽放,樱桃也成熟了,色彩鲜艳,不输阳春三月。虽然别的花儿在飘飞,可牡丹花一开,春光又浓了,哪里会让纷纷落花,削减了春意呢?C.农人们彼此遇见时都在相互问起今年蚕丝和麦子情况,幸亏收成不错比较称人心意。D.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故选A。4.①生命平等,应受尊重。不论是螳螂,还是小鸟,辛勤劳作的人们,他们均生活于自然之中,都平等地享受着自然的赐予,是生命的共同体。②生命都要遵循天道,顺应物候的变化规律。不同的生命,在不同的节气中,或破壳而生,或感阴鸣唱,或争分夺秒收获庄稼,在属于自己的季节,让生命绽放最美的姿态。5.①芒种时节,阳气旺盛。苦菜喜阳,故而长势茂盛。靡草喜阴,受不得阳气,因此枯萎死去。麦子喜阳,此时节刚刚灌浆,小得盈满,故而说麦子成熟的时节即将来临。②阴阳两气是理解二十四节气的主线,物候节令的变化讲究阴阳平衡、和谐,讲求克制贪念,阳到极致则阴,满到极致则亏,故而只说小满,未有大满。6.C【解析】C.曲解小说主题,主题是表现老街人对戏剧的热爱。7.C【解析】C选项中提到的“扣人心弦的情节”错误。8.①裁缝的变化源于他对戏曲角色的认同和模仿。作为一个戏迷,在听戏的过程中也会不自觉地模仿和体验角色的情感和行为。他将自己代入到角色中,通过模仿角色的行为和情感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②裁缝的变化源于他对戏曲有着深厚的情感。戏中的情节和角色与他内心的某种情感或经历产生了共鸣,使他仿佛置身于戏中,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③裁缝的变化也体现了他对戏曲艺术的敬畏。在戏曲的熏陶下,他逐渐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和道德的力量。戏中的正义与邪恶、忠诚与背叛的冲突,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正义感和道德情感,使他瞬间变得充满激情和力量。(评分标准:共4分,答出一点2分)9.①第一处闲笔侧面烘托老街人懂戏和对戏曲的热爱,侧面展现了老街人的挑剔,侧面烘托了程裁缝深厚的戏剧底蕴。②第二处闲笔不仅为程裁缝和梨花白之间的关系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也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③两处闲笔虽然看似闲散,但实际上都与文章的主题紧密相连,打破了主线叙述的单一性,使得整个故事线更加丰富和多元。展现出以程裁缝为代表的老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人情世故的理解。④两处闲笔都从侧面展现老街人深厚的戏剧底蕴,老街人听戏的专业,使得最后结局这场对台戏最终没有打起来,看似意料之外,其实情理之中。(评分标准:共6分,答出每一处闲笔的含义一点给2分,能够结合全文谈闲笔对主题、结构的作用2分。)10.DFH【解析】改句意思是,屈原忠心耿耿却遭到小人谗言陷害,心情忧愁烦乱,不知该向谁倾诉,于是写出了《离骚》经。“执履”的意思是“操守和行为”,为名词而非动宾结构,因此A处不能断。“谗”在此处是宾语,“谗言”的意思,该句缺动词,因此在D处断。11.B【解析】“而班固谓之露才扬己”的“谓”,是“认为,以为”的意思:“谓之天门”的“谓”,是“称作,叫作”的意思。故选B。12.C【解析】此处对应的原文(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房国士)的意思是,屈原在《离騷》中,对自己家族的谱系进行了整理,选拔和培养了一批贤良之士,以此来激励和提升国家的士气。因此,“厉”的意思是“激励,勉励”,而非“严格要求”。13.【答案】(1)徘徊不前来躲避祸患,即使能够长寿,活到一百岁,大概也是有志之士所耻辱的,愚昧的人所轻贱的。(2)所有的君子,没有一个人不仰慕他的清高,赞赏他的文才,哀痛于他的怀才不遇,而同情他的志向的。【评分标准】(1)逡巡:徘徊不前;虽:即使;盖:句首语气词,表推测,可解释为“大概”;判断句式:是(各1分)(2)凡:所有;莫:没有一个人;嘉:赞赏;愍:同情(各1分)14.【答案】(1)屈原之词,是“自慰之语”,而非“露才扬已”。屈原恪守忠义而遭人污蔑陷害,心中无限忧郁悲愤,无处宣泄,于是作《离骚》等辞,抒发郁结之情。(2)屈原之词,是“风谏之语”,而非“怨”刺。即援引圣王来证明自己的冤屈,有讽谏规劝之用,重在进谏,而非抱怨。(3)屈原之词,本质也是文学的怨刺(怨主刺上)功能的发挥。【评分标准】一点2分,两点3分。【参考译文】

材料一:屈原恪守忠义而遭人污蔑陷害,心中无限忧郁悲愤,故遵循《诗经》传统而作《离骚》,对君,有讽谏规劝之用,于己,则聊以自慰,抒发郁结之情。当时,君主昏庸,朝政紊乱,而忠贞之言不被采纳,愤懑之情充斥胸间,时或喷薄而出,于是又作《九歌》及其以下25篇。楚国人民为屈原的高风亮节、瑰丽文采所折服,因而将其作品辗转传播。况且作人臣的本分,以忠诚正直为崇高品质,以殉节为贤德。所以有人说正直的话来保存国家,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因此伍子胥不因尸体浮于江中而遗憾,比干不因被剖腹挖心而后悔,这样以后忠诚之心确立,美好的品行成就,荣耀彰显而名声显著。至于有才能却不能贡献于国家,假装痴呆而不直言,国家颠覆却不能扶持,有了危险而不能使之稳定,柔顺听从顺应主上,退却躲避祸患,即使能够长寿,活到一百岁,大概也是有志之士所耻辱,愚昧的人所轻贱的。

如今像屈原这样,怀有忠贞的品质,拥有清廉洁净的本性,正直地像磨刀石一样平,像射出的箭一样直,语言像丹青一样的赤诚,为官不隐藏自己的谋略,离官也不顾惜自己的性命,这实在是绝代的品行,杰出的英豪啊。班固却认为他显露才能,宣扬自己,与众多小人比高下,怨恨怀王,讽刺楚大夫子椒和令尹子兰,一心想要寻求进位,强烈反对那些人,不被众人所容纳,愤恨沉江而死,这种做法是丧失了高明,而污损了自己的廉洁的品德。从前伯夷、叔齐谦让君位坚守本分,不吃周朝的粮食,最终饿死,难道可以说他们是有求于世而有怨言吗?况且诗经上说“呜呼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委婉规劝的话,在这里表现很是恳切。然而孔子评论它,把它列入大雅,引用这个来比拟它,屈原的言词,悠闲和顺,难道因为楚国国君不明智的缘故,想要谆谆告诚他吗?评论的人认为他显露才能,宣扬自己,怨恨怀王,强烈反对那些人,大概是失之公允啊。材料二:《离骚》经是屈原所作。屈原与楚国王族同姓,在楚怀王时做官,当的是三闾大夫。三闾的职责是掌管王族娃的事务,即昭、屈、景三姓。屈原整理了王族的家谱,率领那些贤良之士,来激励国中贤士。屈原在朝廷内与怀王谋划讨论国家大事,处理疑难事务;在朝廷外监察群臣的言行,应对各诸侯国的来访,他的建议都能被采纳,他也尽职尽责地做事,因而怀玉非常器重他。同他一起担任大夫的上官靳尚嫉妒他的才能,与别人一起诋毁他,怀王于是疏远了屈原。屈原忠心耿耿却遭到小人谗言陷害,心情忧愁烦乱,不知该向谁倾诉,于是写出了《离骚经》。离,是别的意思;骚,是愁的意思;经,是途径。这三个字的意思是,已被流放而离开朝廷,虽心中忧虑,却仍沿着正道前行,用国风的方式劝谏国君。所以文中向上追述了唐虞三个帝王时期的盛世之治,往下陈述了桀纣羿浇的灭亡,希望国君能够觉悟过来,返回到正道上,并让自己回到朝廷。这时候,秦昭王派张仪欺诈怀王,让怀王断绝与齐国的交往;又让张仪诱骗怀王,请他与秦王一起在武关会盟,趁势就胁迫怀王与秦王一起到了秦国,扣留了怀王,不让他回去。怀王最终客死在秦国。怀王的儿子顷襄王又听信谗言,把屈原放逐到江南。屈原被流放在荒远地区,又作了《九章》,援引圣王来证明自己的冤屈,却最终不能被明察。他又不能容忍以自己的清白之身长久地生活在污浊的世上,于是投汨罗江自沉而死。《离骚》的行文,依照《诗经》来起兴,援引不同的物类作比喻,所以用好鸟香草来比喻忠贞之士,用恶禽臭物比喻谗佞之人,用灵修美人来比拟君王,用宓妃佚女来比喻贤臣,用虬龙鸾凤来托喻君子,用飘风云霓比喻小人。文章的词语温厚而典雅,文章的意旨纯洁而明朗。大凡所有的君子,没有谁不仰慕他的清高,赞赏他的文才,哀痛于他的怀才不遇,而同情他的志向的。15.D【解析】题干中“诗人虽不忍心将菊花弃置一边,但也只能让它随着秋草一起凋零。”表述不正确,尾联中“忍弃”是怎忍舍弃之意。意为怎么能忍心将菊花弃置东篱下,让它随着秋草一起凋零。结合前后文可以了解,尾联表达了诗人宁愿放弃其他花朵也不忍心将菊花弃置一边的情感。16.①立象以尽意,象是指意象,意是指诗人的情感。本诗借写菊花的形貌、精神,其实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诗人在描摹菊花中寄托了自我的情感。②此诗前四句以春花竞放反衬秋菊晚开,两者同秉自然之气,发达却有早晚不同。通过对比展现菊花的坚强独立,诗人咏菊同时也是在自我开解,显示出诗人的孤傲,虽然当下不被赏识、重用,但一定能够被欣赏。③后四句写菊花虽晚犹开,仍然值得欣赏,岂能任其随秋草衰亡。“偏”“独自”“忍弃”,既表达对菊花的怜惜之情,为菊花鸣不平,也赞颂了菊花不屈的品节。不仅刻画菊花的精神,同时托物言志,委婉地写出诗人不甘屈抑,欲一展抱负的渴望。(评分标准:能结合诗句分析写出了具体物象特点2分,诗人寄托的情感2分,能够解释立象以尽意2分)17.(1)市列珠玑,户盈罗绮(2)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18.A“附近”就是以自己为原点的最初五百米(范围、区域)B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附近”的功能性被互联网取代19.序号②修改:信息流动(交流/沟通)更加流畅。【偷换主语】序号④修改:能够以(按/根据)地域范围进行警示【介词残缺】序号⑤修改:即便(即使)没有这种警示。【关联词误用】20.C【解析】应调整为“就在现在的福州路(过去的四马路)上21.①用词灵活,将加点字中的形容词“红”“绿”活用为名词,来写出香车宝马各色的车衣。②富有画面感,“红”“绿”不仅写各色车辆,更是与车内的佳丽互为一体,让人联想到旧上海的风光无限、热闹繁华。(评分标准:共4分,每点2分)22.①拟人,“说”一字,赋予了这些黑白文字以生命,讲述旧上海的繁华,生动形象。②化用,“东方夜谭”化用了成语“天方夜谭”,凸显出旧上海的繁华,让今天的人们感到惊讶、不可思议。(评分标准: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